《季氏将伐颛臾》 (1)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shè)(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高中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出自《左传》的文言文,讲述了季孙将要伐打颛臾的故事。
下面将为您提供原文和译文,并通过3000字的文章介绍其背景、内容和价值。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冬,十月,有一日而三旬。
军于曲沃之中。
曲沃,季氏之子也。
使揖子强将伐颛臾。
季孙谓孙书曰:“夫子必敢犯季氏。
”孙书曰:“然。
”亦曰:“乱之国,多横矣。
以慎事乎?”曰:“然。
犹将有捷。
”曰:“然。
是无罪也。
用民而已矣。
”既曰:“犹为也。
”季孙既与子强女与杞子盟于姑。
译文: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冬天,十月,持续了30天的一天。
军队驻扎在曲沃之中。
曲沃是季氏的子弟之一。
季孙派遣孙书将军去攻打颛臾。
季孙对孙书说:“夫子一定敢于侵犯季氏。
”孙书回答说:“是的。
”他又说:“混乱的国家,权谋繁多。
你要谨慎行事吗?”他回答:“是的。
还是可能会取得胜利的。
”孙书说:“是的。
这是没有罪过的。
只要维护民众就可以了。
”最后他说:“我还是会去的。
”季孙和子强女与杞子在姑地进行了联姻。
背景:《左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季氏将伐颛臾》是其中的一篇篇章。
春秋时期,是战乱纷飞、诸侯争霸的时代,颛臾则是其中一个分裂的诸侯国家。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季孙作为季氏的当政者,决定发动对颛臾的进攻。
内容:文章以季氏将要攻打颛臾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季孙和孙书之间的对话与思考。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季孙深知颛臾国的势力强大,但他依然勇敢决定出兵。
他对孙书说:“夫子必敢犯季氏。
”他相信孙书一定会敢于进攻颛臾。
而孙书也表示了他的决心,他说:“然。
”接着孙书又问季孙是否考虑到了乱之国多权谋的情况,是否谨慎行事,而季孙则说:“然。
犹将有捷。
”他相信自己依然希望能够获得胜利。
最后,季孙和孙书进行了联姻,这也是为了加强季氏与杞子的关系,为进攻颛臾做准备。
价值:这篇文章虽然只是一段简短的对话,但展现了春秋时期的风云变幻。
首先,文章表现了季孙的决心和勇气。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作品原文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she)(ji)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编辑本段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高中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翻译原文:标题:季氏将伐颛臾作者或出处:《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或注释: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论语·季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季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十六·一] 季氏将伐颛臾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⑤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⑥有言曰:'陈力就列⑦,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⑧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⑨,龟玉毁于椟中⑩,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⑪。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⑫。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⑬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⑭也。
”[十六·二]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⑮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⑯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十六·三]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⑰矣,政逮于大夫四世⑱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⑲矣。
”[十六·四] 孔子曰:“益者三友⑳,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㉑,友善柔㉒,友便佞㉓,损矣。
”[十六·五]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㉔,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㉕,乐宴乐,损矣。
”[十六·六]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㉖: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㉗。
”[十六·七]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㉘。
”[十六·八]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㉙,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原文翻译解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翻译译文全文原文]季氏篇第十六【本篇引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 (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及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及赏析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
“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先秦:孔子及弟子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原文翻译解析][教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翻译译文全文原文]季氏篇第十六【本篇引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 (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
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1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季氏将伐颛臾》是《国语》中的一篇古文,记录了春秋时期季氏与楚国之间的一段战争。
原文如下:季氏将伐颛臾,问于孔子。
孔子曰:“俟女。
”其间三日,孔子见于夜,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并坐而论,名曰“夫差”。
翻译如下:季氏准备要攻打颛臾,前来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请等待一下。
”过了三天晚上,孔子在夜晚拜访他们,说:“天下的规律,我不会去变更。
”接着他们一起坐下来交谈了很多话题,其中涉及到了吴王夫差。
季氏是春秋时期一个强大的诸侯国,颛臾则是季氏的一个属地,但为了一些原因与楚国之间发生了争端。
季氏准备要出兵进攻颛臾,却不确定应该如何行事,于是前来求助于当时的大儒孔子。
孔子相信“天下有道”,即人们应该遵循天道,遵守自然规律。
因此,他不愿意参与季氏与楚国之间的战争,并且告诫他们应该慎重考虑自己的行动。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也提到了吴王夫差。
夫差是吴国的一位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好战的人物,曾经参与了多次战争。
孔子通过提到夫差,让季氏明白一个道理:好战并不是治国的最佳策略。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反映孔子思想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强调了“天下有道”,并且反对人们随意破坏这一天道。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参与战争的看法,对于长期以来的儒家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文章还突出了孔子作为儒家思想代表的地位。
虽然孔子拒绝了季氏的请求,但对于别的大臣来说,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指导者。
孔子的智慧和高尚品德,使他成为了全国各地爱戴的人物。
在当代,我们仍然可以从《季氏将伐颛臾》中得到很多启示。
我们应该推崇和尊重自然规律,不能随意破坏它;同时,我们也应该慎重考虑自己的行动,不要轻易地参与战争。
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季氏将伐颛臾(1)
却不能把守、保护(它)。
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谋动干戈于邦内 (2)宾格前置 ①无乃尔是过与?(“是”为宾语提前的标
志。) 被动句 ①龟玉毁于椟中
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推测语 气,意为“恐怕……吧”);
有国有家者
“国”、“家”,奴隶社会中诸侯统治的地方叫 “国”,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国”也指 “国都、京城”,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钥匙],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客有歌于 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 千人”两例中的“国”都指此义。今义“国”指 国家,“家”指家庭。
(3)是社稷之臣也
不当伐
思考2: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辞其咎。
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品德高尚的人最痛恨那些避而不谈“想 要这么做”却一定要找出这种借口的做 法。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今夫颛臾:夫,放在句中,那,代词。 夫如是:夫,放在句首,发语词。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介词,用。 “以”后省略了代词“之”(颛臾)。 为:做。 今义,以为:认为。
3.一词多义
1.是
例句
出处
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 对
是社稷之臣,
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词,是
2.疾
例句
出处
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恐将深
季氏原文及翻译
季氏原文及翻译季氏原文及翻译季氏选自孔子的《论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季氏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
指宫廷之内。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乃尔是过与
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今不取,后世 必为子孙忧。
驳 斥
晓之以理
晓之以德
文谋(主)武勇(次)
权臣 季氏 争权 夺利 家臣(学生) 冉有、季路 老师 孔子 礼治 仁政
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的 安邦治国之道是什么?
•
孔子认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要靠修文德,即讲求礼 乐的文教和仁义之政的德政,而不能动干戈。孔子曾说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提倡广泛学习文化典籍, 用礼乐制度来约束自己。孔子又曾说“为政以德,譬如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即以德政治民,就像 灿烂的北斗被众星拱卫着一样。“修文德”,提倡周礼, 施行德政,这是孔子的一贯政治主张。在《季氏将伐颛 臾》一文中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不修文德而谋动 干戈,只能使国家分崩离析,使百姓贫而不均,寡而不 安。讨伐颛臾实行武力吞并之举是害国害民之策。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2、《论语》,是________ _ 儒 _编辑的_家典籍,共二十篇,每篇 孔子的言行 又分若干章。内容是记录_____, 有孔子应答弟子当时的话,也有关于 弟子间谈论孔子言论的记录。可称为 语录 教育 伦理 __体散文。内容以__、__为主。 《大学》 《中庸》 《孟子》 和____、 ____、 ___ _合称为“四书”。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思想流派
儒家: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创始人 孔子、孟子。 提倡积极入世。
释家(佛):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 摩尼。 释家讲因果报应、修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大夫。 颛臾:附属于鲁的小国。 伐: 讨伐。
1、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名 丘 ,字 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 教育 思想 东___)。春秋时期的__家、__ 曲阜 家,__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主张的 儒 核心是“仁”。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 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 七十二人。在教育上,他“学而不 厌, 诲人不倦”,提倡“有教无类”,注重 “因材施教”,对普及和发展古代文化 有重要贡献。
孔子的时代,不但周王室不再有统率诸候的 力量,而且诸候的权力也落到卿大夫手中,鲁国 的季孙、孟孙、叔孙就把握国政,季孙氏更集中。 冉有、季路在孔子门弟子中是以‚政事‛著名的, 他俩都在季孙手下做事。季孙想扩大地盘,借口 消灭一些附庸,先想攻颛臾,怕孔子反对,所以 让冉有、子路去探探口气,于是一场师生问的辩 论展开了。且看记录者怎样用短短的篇幅写出孔 子的义正辞严使冉有等理屈词穷,使百世之下读 了还可想见当日的情况。
•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季氏》) • (1)语录体散文。 •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3)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 (4)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 • (5)以驳论为主、驳中有立的论辩方法。 • (6)本文中的成语。
• 1、孔子是否赞成季氏讨伐颛 臾的做法?理由是什么? • 2、针对冉有的辩解,孔子是 如何反驳的?(两次) • 3、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那么季孙讨伐颛臾的 真正目的是什么?
孔子是否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 做法?理由是什么?
• 反对。‚求!无乃尔是过与?‛
• 理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 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 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诸 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 怕不安定。财富平均分配了,便无所谓贫穷;人与人和 睦相处就不会感到人少;国家安定,也就没有倾覆的危 险了。像这样,(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 礼乐的政教吸引他们;已经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住下 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 不归服,而不能使他们归顺;国家四分五裂,你们不能 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 在颛臾,而是在鲁国的内部呢!‛
•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 氏将要攻打颛臾了。‛ •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该责备你吧?颛臾,从前 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已经在鲁国 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 呢?‛ •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要攻打它,我们两个人都不 愿意。‛ •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自 己的才能就充任职位,做不到就辞职。’(盲人) 摇晃着 要倒下,(辅助者)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 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 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 谁的过错呢?‛
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 二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四政治思想: 维护封建等级制正名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五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 六品德:“温、良、恭、俭、让”
季氏将伐颛臾
• 1.无乃尔是过与? • 2.是谁之过与?
重点实词
1 、则将焉用彼相矣 辅助者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摇晃,站不稳 跌倒
3、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4 、而在萧墙之内也 国家内部 5、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摆出来,施展 职位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诸侯的封地 卿大夫的封地
• 1.来
• 2、安 • 3、忧
• 有国有家者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1、相 2、是 3、过
重点虚词
1、之 2、而 3、与
判断句
疑问句 否定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固定句式
相关成语
既来之,则安之: ①本指招抚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定居。 ②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 分:分开;崩:崩溃;离析:解体。形 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离散,不能保持团结 统一。 祸起萧墙:指祸害起于内部。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辩解一: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
止。‛
推卸责任
在其位谋其政
• 打比方(两个):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失职就要追究责任 是谁之过与?‛
季孙真正担心的是住在萧墙里的鲁君。当时 季孙把持朝政,与鲁君矛盾很大,他担心鲁 君要采取对他不利的手段,所以要先下手为 强,占领颛臾这块地方以便扩大自己的势
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孔子 责
晓 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 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以 是社稷之臣也 —— 不当伐 礼
先 秦 散 文
历史 散文 诸子 散文
(《尚书》《左传》 《国语》《战国策》等)
(《论语》《孟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等)
诸子散文三阶段
1.《论语》《墨子》:《论语》是纯语 录体散文,《墨子》语录中杂有质朴的 议论文。 2.《孟子》《庄子》:《孟子》基本上 还是语录体,但已经形成对话式的辩论 文;《庄子》已经过渡为专题论文。 3.《荀子》《韩非子》:发展到最高阶 段,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各个阶段的理 论文。
借口
辩解二:“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 无寡,安无倾‛、‚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希望人民安居乐业,通过仁义教化去 吸引人来归顺、去感化别人。
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那么季孙讨伐颛 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