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3)意义: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政局稳定。
②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流官制取代世官制;
地缘国家取代血缘国家。)
③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因而掌握了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
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汉武帝设立内外朝改革中枢体制、颁布《推恩令》与《附益之法》 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时期:“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监察制度。
【把握主线】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奠定基础。
(4)社会心理:人民渴望统一。墨子“非攻”代表平民要求
(5)秦的优势: 商鞅变法 ,使秦国从落后国家成为强国之一;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2.概况:
(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定都咸阳。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三、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4.监察制度:
(1)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立刺史(中央派到地方监察
官,监察地方(郡守、国)
(2)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京城周边的地方官。
5.选官制度:
(1)内容: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以德行和才能为主要标准。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学案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学案

专 题 二 中 国 古 代 文 明 的 发 展 ———秦 汉考点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分封制逐步瓦解 公元前 221 年 秦王嬴政结束了 长 期 的 诸 侯 割 据 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 史 上 第 一 个 统 一 的 中 央 集 权 的 封 建 王 朝 秦朝2 内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 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 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1 背景:西汉初年 地 方 郡 县、封 国 并 存 王 国 势 力 日 益 强大 威胁中央集权2 措施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通过分割王国封地削弱王国 力量 中 央 集 权 得 到 加 强 设 立 刺 史 加 强 对 地 方 的 监 察 和 控制3 汉代选官主要 实 行 察 举 制 孝廉 成 为 士 大 夫 做 官 的 主要途径4 汉武帝重用 身 边 人 员 组 成 中 朝 参 与 军 国 大 事 以 削 弱相权1 农业的发展耕作方式 西汉 赵 过 推 广 耦 犁 后来 出 现 犁 壁 汉 朝以后 铁犁牛耕 成 为 我 国 传 统 农 业 的 主 要 耕 作 方 式 赵 过 还 推行代田法水利工程 漕渠 白渠 龙首渠等 2 手工业的发展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东汉 杜诗 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水排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丝绸之路 西汉开始 中国 丝 绸 远 销 亚 洲 欧 洲 为 中 国获得 丝国 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 丝绸 之路3 商业的发展西汉长安有 市 九处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 商大贾的势力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中央集权制度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关系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等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 部分史料考点三 儒学成为正统及科技文化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 背景西汉初 年 统 治 者 吸 取 道 家无为而治 的 思 想 采 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国力日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威胁 西汉稳定 为了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积 极 有 为 的 政 治 思 想 成 为 时 代 的需要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特点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 想中 加以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以及后人归纳的 三纲五常 的道德 标准 3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选官的标准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设立 五经博士 教 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 提高儒学地位 设立郡县学校 儒学在民间开 始处于独尊的地位4 影响: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 思 想 逐 渐 成 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二、科技与文学艺术统治阶级治国方案的选择过程 秦朝采取法 家 思 想 治 理 天 下 但 运 用 失 当 造 成 秦 朝 的 暴 政 西汉初年 针对社会经 济 的 凋 敝 统 治 者 采 取 道 家 无 为 而 治 的思想 社会经济 逐 步 恢 复 和 发 展 汉 武 帝 时 期 为 了 加 强 中央集权 将经过董仲舒改造的 具有法家思想特征的儒学确立 为正统思想 即统治阶级的治国方案经历了法家 道家 儒家 实质是儒法并用 的选择过程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9主题一 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续表历史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 革 是 结论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犹也———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读史指导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答案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K12课件
10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 (技1)术农耕③① ②秦西 汉汉汉 代以中 牛后期 耕,发 逐精明 渐耕犁 普细壁 及作, 全的用 国农于 。业翻生土产、模灭式茬日、益开完沟善、。起垄。
①西汉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 (2)水利大规模的_治__河__工程。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K12课件
1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 总特征 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秦 政治上
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 农耕经济从停滞倒退到初步恢复发展,手工业、商业获得 经济上 发展。
15
[以图证史] 皇权的象征——虎符
K12课件
16
[辨析比较]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K12课件
5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中央实行__三__公__九__卿__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__郡__县__制__。 (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2)主要① “纺 __丝_织_国_业__: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 成就 ②冶铁业:汉代以煤炭做燃料。 ③制瓷: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
K12课件
12
3.商业发展
①汉代商人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 群之一。 (1)主要②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 表现 心已经形成。 ③汉代对外贸易发展,形成中外贸易的通道——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单元整合

中国古代史知识纵横贯通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1)秦: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2)西汉: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

(3)东汉: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军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农业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兴修水利(漕渠、白渠、王景治理黄河、新疆坎儿井);耕作技术进步(代田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手工业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官办);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开辟丝绸之路,产品外销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坊市制治地位的理论。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4.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5.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

[对点训练] 1.(2019·宁德模拟)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
式是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这就使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可能。 (2)耕作方式(经营方式)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与原始社会土地公 有制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紧密相连。小农户个体经营是建立在封建社会土地私
有制基础之上的。
二、中国古代庄园经济 (1)土地来源: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
国以前
(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 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 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皇帝制度建立以来,为了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 帝即以“天”的儿子自居,并举办祭天大典来强化这种伦理关系。在此背景下,官 员、百姓也通过各种方式祭拜自己的祖先,以此维护社会秩序,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 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形成——先秦、秦汉史 (共46张PPT)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形成——先秦、秦汉史 (共46张PPT)

基础知识★特征总结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井田制 分封制、宗 农业 西周 法制、世卿 纺织业地位非常重要、西 礼乐文化、《诗 (前1046 世禄制(家 手工业 经》中的大部分、 周晚期出现铁器 ~前771 国同构、 “学在官府” 商贸频繁,贝、铜贝等出 年) 商业 贵族政治) 现 垄作法、铁犁牛耕、都江 百家争鸣, 农业 堰、初税亩、土地私有制 思想 “学在民间 春秋 确立等 ” 战国 商鞅变法、 司南、 (前770 出现郡县制、 手工业 人工冶铁、淬火工艺 科技 《石氏星表》 ~前221 军功爵制 年) 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 商业 文艺 楚辞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造成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兴 三者 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出 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各家学说为以后中央专制集权制 关系 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央集权制度。
把握高考趋势
立足史料实证考查专制主义的弊端和制约因素
(2017•全国甲卷)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 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 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C
考纲要求 能力要求
深化历史理解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的实质是“忠孝一体”。忠是政治关系上的等 级,孝是血缘关系上的等级。忠与孝都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 伦理基础,都属于礼的范畴,同时二者又都属于道德范畴。在 古代社会,道德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它的视野包进了政治, 即政治伦理化,国家变成了伦理单位。忠虽然作为一种政治关 系,但它也是被包含在伦理关系中的,因此,“家国同构”关 系的实质是忠孝关系,它促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和稳定, 将封建政权的“合理性”建立在情感基础上。这正是“家国同 构”观念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封建政权的特色之一。在实践 中则表现为皇权主义,人们认为君主总是完美无缺的,忠君是 毫无条件的,而将怨恨诉诸地方官僚。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学案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变,农耕经济成为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用科学兴起。

阶段一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1)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商周延续。

(2)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实行以血缘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3)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农业生产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奴隶集体劳动,人类进入“青铜时代”。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历法:夏朝时出现《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文字:最早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至商代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考法1 从现象角度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典例1] (2017·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某某某某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监测)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解析:选D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和中央集权,故选D项;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基层治理,不涉及宗法关系问题,“摧毁”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而材料强调基层治理,排除C项。

2.(2019届某某乌鲁木齐一模)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

”这反映出( )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解析:选D 材料信息“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说明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

3.(2019届某某内江一模)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X执政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可见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排除A项;科举制在隋朝创立,排除C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X执政”,此说法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图示解史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②三公九卿制度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专题一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专题一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井田制之上的政治制度。宗 随之瓦解,思想上出现了“ 法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 “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 同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1.政治 (1)商周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 成为“天下共主”。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 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 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
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 领域,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 链接点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 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 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 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理论基 础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小农 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来保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与小农经济相辅相成,同时 促进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大一统局面;科技成就领先 世界
(3)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 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思想文明 (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 响深远 (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文化繁荣
字。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四、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1.政治 (1)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 王国问题,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2)加强皇权:汉承秦制,沿袭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并发展 形成“中外朝”制度。 (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袭为官。

3.春秋战国时期军功授爵制:典型为商鞅变法后秦国按军功授爵的制度。

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专题二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1)特点: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专题三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专题四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政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3)先秦儒学致力于理想化的政治秩序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合理性,维护现实统治。

(4)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新儒不实质性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
宗法制和分封制;地方 具有较强独立性
创立郡县制,用封建官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 ”;专业的文官构成统 治机构的主体
世卿世禄 的职权分
推行军功 吏为师
首创察举 才选拔, 问题
二、汉朝政治的特点 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一面,形成了一些独特
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 (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 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 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 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 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
1.(2017·高考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
(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根据材料“河南”“山东”“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分封王族成 员,使得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 同的形成,故A项正确;周不存在君主专制,B项错误,排除;C项错在“直接控 制”,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A

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一编 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一编 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第3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知识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统一1.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2.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之处知识点二汉代和魏晋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2.中央集权的发展3.选官制度的发展(1)察举征辟制:汉代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1)迁徙郡国豪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2)推恩王侯子弟,进一步解决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

(3)颁布“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

(4)惩治地方豪族,对于抑压地方豪族的猖獗气焰,提高专制皇权,起了显著的作用。

(5)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主题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和中外朝制度秦王朝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多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汉武帝统治时期,建立了中外朝制度,它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显示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走向,即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史料一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考点汇总--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统编版2019)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考点汇总--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统编版2019)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政治前提: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2)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

(3)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

(4)思想来源: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5)实践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并证明法家思想的可行性。

2.目的:巩固政权,维护大一统。

3.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1)皇帝制度的建立①“始皇帝”的来历: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称“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称号(“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被沿用。

②内涵及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2)中央: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②九卿: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

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

③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郡县制①起源:源于战国。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②建立: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

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下设县,县置县令、县丞和县尉;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制度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②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二、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①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a.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b.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a.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b.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c.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考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2.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1)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2)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4.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先秦贵族政治的不同(1)不再是族权与王权的统一,而是形成了唯一绝对的政治权力——皇权。

(2)不再层层分割政治权力,而是将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则集中于皇帝。

(3)君主不再依靠家族势力来行使政治权力,而是通过官僚机构和官员进行统治,各级官员都对皇帝负责。

(4)不再是各级政权都实行世袭制,而是只有皇位实行世袭制,其他官僚都由皇帝任命。

5.王国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和秦朝郡县的不同史料一 (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史记》(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史料二秦朝疆域图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已陆续设立郡县,县的规模、地位高于郡;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有关。

(2)秦朝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并推广到全国;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这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017·课标全国Ⅰ,25)下表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弄清题意题干材料的内容是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变化表。

所提供的数据为汉初4个不同年份的郡国数目。

相关知识点主要为汉初王国问题的解决。

要求分析的问题是汉朝“郡级行政区”数据变化说明的问题。

技巧运用先排除容易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

B项错误,此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区划,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故先排除。

D项明显错误,“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数目是逐步增多,“王国控制的区域”必定减少,不可能“日益扩大”。

难点辨析此题难点在于排除A项。

A项,表格数据变化反映了西汉中央与王国势力消长的过程,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双方的矛盾斗争。

故A项表述的迷惑性很大。

但“渐趋激化”四字不符合史实,双方矛盾的激化表现为公元前154年的“七国之乱”。

此后虽仍存王国问题,但矛盾程度趋缓,至公元前106年,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

故A项为错误选项,可排除。

答案正解C项为正确选项。

王国问题的解决,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控制区域的扩大,为解决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

考点二秦汉时期的经济秦汉时期的经济现象的时空定位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1)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2)广大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周期性发展的根源。

(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

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1.论从史出秦朝的货币政策史料“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

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史记·平准书》结论秦朝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获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1.郡县制的利弊得失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不知有司之官……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发现问题顾炎武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郡县制,蕴含着限制皇权的新思想。

命题角度郡县制对君主专制的影响;郡县制的变革与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转型;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

2.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发现问题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命题角度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秦朝的文明传承和制度创新;周秦政治与天下一统的内在关联。

3.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发现问题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凸显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是当时的“一国两制”。

命题角度汉代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历史缘由;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历史传承与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分而治之,汉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4.汉代分封与西周分封的区别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