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淹的诗学思想
江淹《别赋》赏析
江淹《别赋》赏析江淹《别赋》赏析《别赋》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游宦、侠客、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江淹的辞赋——《别赋》,希望大家喜欢!《别赋》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
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
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
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
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江淹的诗文辞赋论
之 论 , 有 曲 直 ; 仁 、 衡 之 评 , 立 矫 抗 。 况 复殊 于 此 家 安 士 人
者 乎 ? 又 贵 远 贱 近 , 之 常 情 ; 耳 轻 目 , 之 恒 弊 。 是 人 重 俗
以 邯郸 托 曲 于 李 奇 , 季 假 论 于 嗣 宗 , 其 效 也 。 然 五 言 士 此
中图 分 类号 :2 6 2 I0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 8—2 6 2 0 ) 4—0 1 10 6 2( 0 2 0 0 8—0 3
诗 卷 “ 善 江 淹 ( 4 — 5 5 , 文 通 , 朝 著 名 文 学 家 。 他 是 济 阳 考 田园 牧 歌 式 的 情 调 。 钟 嵘 < 品 > 中 云 : 文 通 诗 体 总 杂 , 4 4 0 )字 南
之 兴. 非囊 古。 但关 西邺 下, 已罕 同; 外江 南 , 为 谅 既 河 颇
异 法 。 故 玄 黄 经 纬 之 辨 , 碧 沉 浮 之 殊 , 以 为 亦 各 具 美 金 仆
兼 善 而 已。 今 作 三 十 首 诗 , 其 文 体 , 不 足 品 藻 渊 流 , 救 虽
城 ( 河 南 兰 考 与 民 权 交 界 处 ) , 故 里 在 今 河 南 民 权 县 程 于 模 拟 。 严 羽 < 浪 诗 话 > : 拟 古 诗 惟 江 文 通 最 长 , 渊 明 今 人 其 ” 沧 云 “ 拟
庄 乡江 集 村 。
似 渊 明 , 康 乐 似 康 乐 , 左 思 似 左 思 , 郭 璞 似 郭 璞 , 李 都 拟 拟 拟 独
江 淹 的 诗 文 辞 赋 论
王 增 斌
( 丘师 范学 院 成 教院 , 南 商 丘 4 60 ) 商 河 7 0 0
摘
江淹《杂体诗》的方法论意义——兼驳《杂体诗》“非其本色”说
No 3 Vo . 4 . 12
M a .2 0 0 6 y
江 淹《 杂体 诗 》 的方 法 论 意 义
— —
兼 驳《 杂体 诗 》 非其 本 色 ” “ 说
陈 恩 维
( 山科 学技 术 学 院 中文 系 , 东 佛 山 58 0 ) 佛 广 2 0 0
摘
要: 有人认为江淹《 杂体诗 》 非其本色 , 甚至主张将 拟古诗 与其他创作 成就分而论之 考察江 淹的全部作 品,
维普资讯
第 3期
陈恩 维 : 江淹《 杂体 诗 》 的方 法论 意义
7
上 的准备 ,杂体 诗 》 十首 以组诗 的形 式对 其平 生 《 三 喜爱 的题 材进行 了一 次集 中的展 现 , 为《 认 杂体 诗 》
“ 非其 本色 ” 是站 不住脚 的 。
“ 情 ” 材 中 找 到对 应 类 型 。而 《 赋 》 离 题 恨 中提 及 的
价值及 其成 功 的原 因 。因此 , 本文 根据 《 杂体诗 》 的
特 点 , 模拟 实践 、 材选 择 、 从 题 理论 导 向三个 方 面展
“ 李君 降北 ” “ 、 中散 下 狱 ”显然 和《 体 诗 》 李 都 , 杂 中《
人 们 往 往 因《 拟 诗 》 一组 模 拟 诗 , 以“ 杂 是 而 究
非其 本色 ” 否定 , 个判 断未免 武断 。 来 这
事实 上 ,杂 体 诗 》 十首 中至 少 有 二 十 首 , 《 三 与
“ 少 独 创性 ” 有 的研 究 者 甚 至提 出“ 拟 古 诗 与 缺 , 将
其 他创作 成 就分 而 论 之 。 [l ¨ 述看 法 , 源 于 ”2 ] 上 根 对 模拟 的根 深 蒂固 的偏 见 。“ 拟古 诗与 其他 创 作 将 成 就分 而 论之 ” 的做 法 , 仅 割裂 了江 淹 作 品之 间 不 的联 系 , 而且 忽 略 了《 杂体 诗 》 作之前 江 淹 的长期 创 艺术 积累 , 显然不 利 于我 们全 面 的探究 《 体诗 》 杂 的
江淹辞赋研究
江淹辞赋研究江淹是南朝辞赋史上的名家,他现存辞赋二十八篇,全部为抒情咏物赋。
江淹在辞赋中将自己的仕途失意之痛和人生失意之悲描摹得淋漓尽致,无论摹情还是状物,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思和哲思。
从整体上看,江淹的辞赋呈现出“悲情”的风貌,但在伤感中又透着一股刚劲之气。
同时,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模拟大家,一直以来,人们对他拟诗的关注程度很高,但对其辞赋中的模拟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本文基于这一现象,从模拟的角度入手,研究江淹的辞赋。
第一章结合江淹的生平经历,阐释江淹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
侧重分析他在儒道释合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圆通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哲学。
并具体展示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江淹的创作所呈现的独特的面貌:辞赋中用“抒情”的方式“叙事”,借模拟躲避政治上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论述江淹关于模拟的文学思想。
江淹是继扬雄、陆机之后的又一个模拟大家。
他从文学和地域的关系、温软甜媚的文风对文坛的负作用以及“贵古贱今”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模拟的文学理论。
这一理论不仅指导了他诗歌的创作,对其辞赋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
第二章主要从江淹辞赋模拟的对象以及模拟的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江淹辞赋中的模拟现象,并从外在的形式切入,具体分析江淹是如何模拟前人辞赋的。
江淹善于吸取众家之长,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的层面上看,都能巧妙借鉴,化为己用。
从模拟的形式上看,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他最擅长的方法是巧妙化用他人的语句和意象,为自己所用,并且不着痕迹,可称之为“化句化意法”;或者直接对前代赋进行同题的整篇模拟,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可称之为“拟篇法”;或者传承楚辞、汉大赋中“反复致意”、对事物铺排“类化”的描摹、用对话结构全篇的形式,可称之为“拟式法”。
第三章剖析江淹辞赋的思想内涵,并从内在的层面透视江淹的一系列作品和前代作品的联系。
江淹的辞赋传承了汉赋中“贤人失志”和“咏物”两大主题,并进一步将它们发展成以描摹内在感情为主的抒情小赋和以情思见长的体物小赋。
浅谈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的摹拟特色
浅谈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的摹拟特色江淹是南朝着名文学家,其辞赋创作和拟诗堪称卓绝。
尤其是《杂体诗三十首》,成功摹拟了西汉至刘宋五百年间三十家着名五言诗人的代表作品,不仅实现了他在序中提出的“品藻渊流”目的,而且梳理了五言古诗发生、发展的历史,更是蜚声远扬。
江淹拟诗不仅善于潜心揣摩原作遣词造句技巧和艺术,且能充分领会原作题材意境,甚而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正如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拟古推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
”。
江淹的拟诗,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很受重视。
同时代的萧统编《文选》,收江淹诗三十二首,《杂体诗三十首》竟赫然全部在列,由此可见江淹拟诗之成功。
可以说,江淹拟诗已经成为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
从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中我们便可清楚的窥见其诗歌的总体摹拟特色。
一、摹拟意象、意境、场景——以不同的语词重现江淹在对诗歌的摹拟上除了力求做到使前辈诗作的主导性内容凸现,以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外,还特别重视诗中的描摹与叙写能否真正使题材本身具有感人的力量。
这主要表现在他力求以不同的语词重现前辈诗人在抒发情感时运用的独特意象、意境与典型场景,使之得以凸现与强调,令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本是某位诗人在意境、意象描画与场景铺叙上的独特之处,进而引起人们对之更强烈的注意。
首先,从摹拟意象上来看:《张黄门苦雨》中的“丹霞蔽阳景,绿泉涌阴渚。
水鹳巢层薨,山云润柱础”与张协《杂诗》“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同是雨的意象,异曲同工。
《阮步兵咏怀》中的“青鸟”、“莺斯”、“精卫”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中诸鸟意象是相关联的。
其次,从摹拟意境上来看:《刘文学感遇》中的“苍苍山中桂,团团霜露色。
霜露一何紧,桂枝生自直” 与刘桢《赠从弟》中描写“松”的诗句营造出了同样的意境。
第三,从摹拟场景上来看:《郭弘农游仙》中的“道人读丹经,方士炼玉液。
朱霞入窗牖,曜灵照空隙” 再现了郭璞《游仙诗》中的“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边缘化的江淹——论“江郎才尽”及其文学史意义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边缘化的江淹——论“江郎才尽”及其文学史意义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古典文献学指导教师:***20000101内容摘要“江郎才尽”是一个有意味的话题。
江淹何时“才尽”?江淹为什么会“才尽”?江淹“才尽”体现着什么样的文学价值?这些问题都有待人们作出深入的研究。
本文试图从文学史的背景下来揭示“江郎才尽”的原因,并从中发掘出这一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刻的文学史价值。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江淹“才尽”的具体时间。
一般认为江淹“才尽”在永明之后,这一推断的主要依据是《南史》本传和钟嵘《诗品》,在《南史》本传和《诗品》中都提到江淹罢宣城太守归时做一梦,梦郭璞索笔,因此而“才尽”。
但江淹之梦,更多的是对自己“才尽”原因的解释,并不说明其“才尽”时间。
有些学者又据钟蝾《诗品》卷中“梁左光禄沉约条”推测江淹“才尽”在永明年间,这种说法大体上是可信的。
笔者在此基础上,考《初学记》卷十三所载江淹的《荐豆呈毛血歌辞》、《奏宣列之乐歌辞》及《牲出入歌辞》,发现江淹在齐建元二年(480)之前,亦即永明之前已有“才尽”之迹象,这与江淹《自序》中江淹所流露出的心灰意懒、不愿再进行诗文创作的心情也相吻合。
而《自序》作于永明元年(483)。
由此看来,江淹最迟在永明初已经开始“才尽”。
第二部分论述江淹“才尽”的原因。
笔者从南朝文学发展的背景出发,首先考订永明体诗产生的时间,认为永明初永明体就已经形成,而此时江淹开始“才尽”。
据此,笔者认为江淹“才尽”与永明体的流行有着关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江淹的文学观点来看,他与钟嵘、陆厥的诗歌观大致相同,而陆厥、钟嵘明确反对永明体。
江淹对永明体也不会抱有积极支持的态度。
他在《杂体诗序》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他的这一观点,因此,江淹是不会去创作永明体诗歌的。
在永明体一枝独秀、倍受时人推崇的年代里,江淹所创作的接近于元嘉体的诗歌,是不会受到时人欢迎的。
而当时文坛上那种“各滞所迷”、“好丹非素”的狭隘的风气,在客观上排斥了江淹,而江淹又是一个“交不苟合”、“学不为人”的人,他不象沈约、任畴那样善于培养自己的羽翼,排斥异己,因此江淹就难以在文坛上拥有主流诗人的地位。
浅谈江淹《恨赋》与《别赋》的语言艺术
浅谈江淹《恨赋》与《别赋》的语言艺术江淹的诗作以其言简意赅的笔触,独特的艺术语言及饱满的情感塑造出一条清波长流的江河,千古绝唱,留生脉绕。
其诗歌《恨赋》与《别赋》也是他创作中的精品,同其他作品一样,这两首诗歌也是拥有极富语言艺术精髓的诗作。
江淹《恨赋》与《别赋》的语言艺术让人印象深刻,诗词中体现出江淹的哀思之调缠绵不断。
江淹借“恨”之隐喻,以一种淡雅的语言,表达了他对长者的敬仰以及慨哉的情思,弥补了他的父亲在世时的怠尽之情。
这首诗淡雅的语言让人有一种沉痛的真情流露,他用一种淡淡的声音,淡淡地诉说着自己的恨与思念之情,正如这句“那恨却装于心中”,将江淹蕴藉着的悲凉之情尽显无遗。
《别赋》诗歌也是江淹一首经典之作,他以一种苍凉的情思,思忆曾经的情缘,以一种哀伤的姿态挥手告别曾经的爱恋。
他的语句中充满沁人心脾的凄凉,将满满的牵挂化为清新的语言,而这种说不出口的愤怒和伤感已激起了江淹自己的情思。
这些语句也透着他一种哀辞残留,如“太卑陋,甘更为孽”,“拂衣去,追魂来”,唱出了他对曾经爱情的无奈和无助。
江淹《恨赋》与《别赋》的语言艺术,让人刻画出他独特的心思,正如其诗歌中所表达的:“心之恨,莫之能已”,江淹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的深情,但他的情感又有一种落寞的优雅,这就是江淹优美言简意赅、令人赞叹的语言艺术之所在。
江淹的作品是以其细腻的情思为基础,再专注点缀,以一种轻盈而具体的语句,抒发深情,弥补空洞,将温柔而细腻的情思,用比莎士比亚更细腻流畅的语言,体现出来。
江淹在《恨赋》和《别赋》中均谱写了自己深情而憔悴的心思,把江淹自己洋溢着哀伤与悲情的忧愁统统表现在诗作中,他的语言艺术在这两首诗暗含着他坚定的心思而流露出来,让人深深感受到江淹诗歌中的深情。
总之,江淹的《恨赋》与《别赋》优美的语言及深沉的情意,成就了他极为可贵的语言艺术精品,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江淹这位千古诗英对父亲的敬仰和告别恋人时心中的悲凉与惆怅之情。
江淹诗论说
江淹诗论说江淹(722-816),字渔定,号淹客,唐代文学家,明朝宰相,也是一位被后人尊为武林至尊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界的尊崇与肯定。
江淹诗歌以婉约豪迈并存为主,以慨叹世事为主旨,所以添在历史和苦难之中,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抒写一种宁静的安逸,反而将历史中的种种苦难以及社会的负面描写出来。
江淹的诗歌有着非常特殊的风格,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本身”的感受,有着深刻的哲理,使其获得了众多文人的青睐。
江淹的诗歌,有的时候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态度,用一种质朴的文字,让人深深体会到他的哲学思想,他的诗歌让人看到古代贵族文人勤俭节约、勇敢善良、婉约自律等礼仪之美,使人们获得了深刻的影响。
江淹的诗中所表达的并不是华丽晦涩的情绪,而是一种脱离尘俗,古朴犹存的淡雅。
有时,他也会用婉转语句,触及灵魂深处,抒发一种深沉哲思。
在江淹的诗歌中,不管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是表达历史的负面,都有着一种深刻的哲思,使人们能够从中体会到一种浓郁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诗以一种简约的文字描写,将繁杂的内容抽象成一种通俗的思想,开启了一片诗的新天地。
可以说,江淹的诗歌,就是这种简洁而又有哲理的典范,一种传奇般的艺术,无论何时,江淹都会是一位永恒不朽的文学天才,一位受到所有文人尊重的武林至尊。
江淹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哲理精神,把历史的变迁、人性的曲折以及社会的悲剧抒写得如此的深刻,令人痛彻心扉,让人深思。
江淹的诗歌既有令人震撼的哲理,又有温柔动人的情绪,他犹如一位大师,使人们更加接近本质,更能感受到历史中的苦难。
江淹先生的诗歌,一方面具有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又具有触动人心的哲理。
诗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历史感和哲理精神,他把历史的变迁、人性的曲折以及社会的悲剧抒写得如此深刻,令人痛彻心扉,让人深思。
江淹的诗歌以抒情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在千变万状的世界中活出精彩的人生。
江淹诗歌,世代让人惊叹不已,给人以无穷的智慧,激发出无尽的深思。
江淹思想略论
期 五 第 年 六 " " 二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 I"#J> "! ! ! ! 文献标识码: ?! ! ! ! 文章编号: K##LDK"ML ( "##J ) #ND#O%"D#$
[ K] ! ! 江淹 ( $$$ P N#N ) 是 我国南 朝诗人, 辞赋 家 。 其代表 作品 《 恨赋》 、 《 别赋》 《 杂 体诗》 、 三 十首、 《 效阮 公诗 》 十五
知, 济阳江氏多声名显赫者 (如江夷 、 江霦、 江 秉之、 江逌、 江 湛、 江斅、 江革、 江统等) , 诚 属东晋南 朝时 期的高 门大 族之 一。然而在济阳江 氏中, 江淹 这一 支却 逐渐衰 落, 其父、 祖 仅作 过 县 令 一 类 的 小 官 ( 《文选 父、 祖不立史传, 亦 可证明此点。 江淹 母系姻亲的社会情 况则相 对稍 好一些。 《梁书 刘昭传》 云: “ 刘昭字宣卿, 平原高唐人, 晋太尉寔九世孙也。 祖伯龙, 居父忧以孝闻, 宋 武帝敕 皇太 子诸 王并往 吊慰, 官 恨赋》 李善注引 《梁
! 语 言 文 学 艺 术
江淹思想略论
$ 陆岩军!
#
[ 复旦大学 中文系, 上海 "##$%% ]
摘! 要: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 辞赋家, 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学界对江淹的作品及 其生平给予 了较多的关 注, 而对其思想的研究相对有所忽略。江淹的思想兼有儒道释三家, 三者相融为一。江淹思想以儒 家思想为核 心, 儒家 思想贯 穿其一生, 成为江淹一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指导 思想, 其儒家思想具 有通脱 的特点, 是南 北朝动 乱不安 时代儒 家思想 在安身 立命方面的曲折反映; 而以道家思想与佛教思 想为辅, 其佛家思想又依附于道家思想之上。 关键词: 江淹思想; 儒家; 道家; 佛家 !"#$%&’$: ! &’()* +(),,-. ’/ ( 0.12 ()3 ,4’214 .5 6’57 , .8870’1/ () ’90.42()2 0./’2’.) ’) 2-1 :’214(4; -’/2.4; .5 <.72-14) =;)(/2;> ?8(319’8 ()3 @’.*4(0-’8(: ,.4A/ .) ,-.9 *(B1 9.41 (221)2’.)/ ()3 /273’1/ -’/ 2-.7*-2 41:(2’B1 .B14:..A13> &’()* +()C/ 2-.7*-2 ’)D 8:731/ 2-1 6.)578’()’/9,E(.’/9 ()3 F733-’/9 ,-’8- (41 91:213 ’)2. .)1> E-1 6.)578’()’/9 2-.7*-2 ’/ 2-1 8.41 .5 -’/ 2-.7*-2 , ,-’8- 0(//1/ 2-4.7*- -’/ :’51 ()3 @18.91/ 2-1 9./2 4(3’8(: ()3 ’90.42()2 *7’3’)* ’31.:.*;,()3 -’/ 6.)578’()’/9 2-.7*-2 ’/ B14; 5:1G’@:1, ,-’8- ’/ 2-1 415:182’.) .5 2-1 2749.’: 41/2:1// 2’91 ’) <.72-14) ()3 H.42-14) =;)(/2’1/> ?)3 &’()* +() 2(A1/ E(.’/9 2-.7*-2 ()3 F733-’/9 2-.7*-2 ,-’8- (22(8-1/ 2. 2-1 E(.’/9 2-.7*-2 (/ (7G’:’(4;> ()* +,%-# : ! &’()* +()C/ 2-.7*-2;6.)578’()’/9 ; E(.’/9;F733-’/9
试论江淹《恨赋》《别赋》的文学思想价值
试论江淹《恨赋》《别赋》的文学思想价值作者:葛瑞敏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22期葛瑞敏内容摘要:江淹的《恨赋》、《别赋》是最为后人传诵的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得到历来评论家的赞赏。
本文试从《恨赋》《别赋》的情感类型化、人物选择类型化以及二赋中情感、心理与环境的互感互生来探析二赋的文学思想价值。
关键词:《恨赋》《别赋》类型化描写情景互生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诗歌、辞赋方面成就斐然,历来最为评论家赞赏的是他的赋作,其中《恨赋》、《别赋》更是传世的名篇,可谓辞赋史上的双壁,代表了江淹创作的最高成就,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
当前对于《恨》、《别》二赋的研究亦是江淹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多从二赋的内容、形式、艺术技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如曹明纲《心物相感情景互生——江淹〈别赋〉赏析》(《名作欣赏》1983年第2期)、何沛雄《慷慨激昂淋漓尽致——江淹〈恨赋〉赏析》(《名作欣赏》1987年第5期)二文分别对《别赋》、《恨赋》的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细致地分析,对于我们理解这两篇赋作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此基础上,赵乃增《总制众善博综杂变——略论江淹辞赋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一文从艺术表现角度对二赋的认识价值作了更深入的开掘。
这些对于我们把握《恨》、《别》二赋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均有重要作用,但是研究者很少关注到二赋中所体现的文学思想价值,对于二赋中的类型化描写以及情感、心理与环境描写之间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关系亦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本文试以此为切入角度对《恨赋》、《别赋》的文学思想价值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刻地认识二赋的价值所在。
关于《恨赋》、《别赋》的写作时间,研究者多认为是江淹作于任建安吴兴令期间,据《梁书·江淹传》记载,宋末,江淹触怒建平王刘景素而被黜逐为建安吴兴令,吴兴“地在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
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远矣。
论江淹《杂体诗》在中国文学自觉演进中的意义
定程度上扬弃 外在 的 目的, 力 于文学 自身 的拓 展。 致
在理论 建树 上 ,曹 丕 的 《 论 ・ 文 》 典 论 、陆 机 的《 文 赋》 刘勰 的《 心雕龙 》 钟 嵘 的《 品》 都 可谓 具 、 文 、 诗 , 有里程碑 的意义 。 而江淹 的《 杂体诗》 三十首则独辟 蹊
径, 将理论与创作结合 为有机 的整体 ,首次梳 理 了最 能体现 当时文 学 自觉 的文人五 言诗 自始 以来 的发展 ,
最先表现出对作 家作 品风格的全面关 注 , 也更 自觉地 用模拟的方法学 习、把握 优秀 的诗 歌艺术 。其所 反映 的文学观念 , 其所运用 的批评方法 , 上承魏 、 , 晋 下开 齐、 , 梁 有力地推 动 了中国文学 自觉 的演进 。甚 至有
21 0 0年 6月 第2 9卷 第 3期
洛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Ju o mM fL o a gNoma iest o u y n r lUnv ri y
J n ,01 a .2 0
Vo. 9 No 3 12 .
论江淹《 杂体诗》 中国文学 自觉演进 中的意义 在
俞 灏 敏
化经典 与文 学渊 源双 重身份 的 《 诗经 》 中的 四言诗 才 是诗 的正体 , 的代表 , 诗 如晋挚虞《 文章 流别论》 就认 为“ 古诗率 以四言为体” “ , 雅音 之韵 , 四言为正 , 其余
虽备 曲折之 体 ,而非音 之正 也” 。后来 的文 人词 也与 之相仿佛 , “ 在 诗庄词媚 ” 观念 的影 响下 , 展 了两三 发 百年 , 至李清照才有 了一篇《 词论》 。 江淹的《 杂体诗》 能不为正统诗学观 所囿 , 首次 以 系统 的文学史 的眼光 , 对五言诗 的发展及 审美特质给
千古一曲销魂歌——江淹《别赋》赏析
千古一曲销魂歌——江淹《别赋》赏析《别赋》是南北朝文学家江淹的作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可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却不是这样的。
我认为它不仅表达了别离时黯然销魂的感受,还含有期望、憧憬之情。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男女分离是必然的事,分别不但使双方的思想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还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烦恼。
因此古人对于分别总是非常看重的,在他们的眼中分别是痛苦的。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也与古人大相径庭。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分别的次数逐渐增加,特别是我国近几年出生的婴儿。
父母们都会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就离开了父母,一定会把自己的坏习惯和不良性格遗传给自己的后代,甚至还会产生离家出走、轻生的念头。
在这里,古人看重的分别就是一个家庭是否能够延续下去,也是衡量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的标志。
而我们现在呢?随着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拥有许多先进的东西。
这些东西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分别不再是那么痛苦了,甚至有人会把分别当成一种享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江淹的《别赋》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明月照高楼”,一个风景优美的夜晚,朋友要走了,他们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其实那里除了漫天繁星什么也没有,除了空旷的天空什么也没有,只是因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缘故,这才从楼上望向天空,看见了寂寞孤单的明月,不知它是在守护着哪户人家。
“浮云蔽白日”,我和你因为要离别了,我心里十分难受,如同被浮云遮住了一般,再也无法看清蓝天,只能隐约地看到几缕白云。
我想在短暂的分别中,我们所看到的风景应该只是浮云罢了。
又是因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缘故,我俩才抬起头仰望碧蓝的天空,突然发现那遥远的天边还有一轮明亮的太阳,“举杯销愁愁更愁”。
由此可见,分别时难免要有愁苦之情,“千里搭长蓬,来往不逢人。
”我和你一路漂泊,来回奔波,竟然碰不到一个熟悉的人。
正因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我才感到前途渺茫,不知何处是归宿。
江淹诗作中的悲情元素评析
自 。而这种任情任性 ,表现在文学作 品中就是 我 抒发率真 的情感 ,吟咏情性 ,追求 自我价值 的完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0— 4— 5
作者简介 :王卓玉 (90 ,女 ,黑龙江望奎人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 18一 一)
・
4l ・
王卓玉,龚 笑楠 :江淹诗作 中的悲情元素评析
悲 。这种亦真亦幻的表达最能见其伤痛之深。 二 、乱世 中的友 情 南朝的文人 ,生逢乱世。各 自为安 ,知音难 觅。得遇知己, 遂互诉衷肠 。江淹也是如此。江淹 的诗作中, 大量作品描写他和友人相交、相知的事 迹。仅从诗题上能看 出来写与友人 相交 的就有 1 3
江 淹 诗 作 中 的 悲 情 元 素 评 析
王 卓 玉 龚 笑 楠2
桂林 5 10 ; 40 4
( .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广 西 1
2 .沈 阳音乐学 院南校 区艺术传媒 系 ,辽宁
沈阳
10 1 ) 10 5
摘
要 :江淹是 南朝 时期 著名 的政 治家和文学家 ,一生历仕 宋、齐、梁三朝 ,留下大量优 秀的文
学作 品。其创作数量仅 次于沈 约,而其 杰 出的文 学成就 不容 忽视 。其 传世诗 作 以描 写悲愁 苦恨 者居 多。本 文在分析 南朝 时期 文人 的 自省 意识 、创作取 向的基 础上 ,结合 江淹本人 的经历 ,对 江淹感伤 诗 形成 的原 因及其 艺术魅 力试作 解析 。
关键词 :江淹 ;感伤诗 ;悲情元素
全诗可分为三层 ,“ 抒悲 ”是 诗人 的主要 目 的 ,也是组诗 的 主要 内容。诗人 自谦 “ 情滞 ” ,
的孤苦 、乱世中的友情 、对身世 的感慨和对 生命
简论江淹的文学观
简论江淹的文学观
刘涛
【期刊名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0)001
【摘要】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其文学创作历来以辞赋闻名于世.虽然没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文学批评著述流传至今,但通过其现存作品可以隐约看出一些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主要有:受佛道思想影响,希企隐居和幻想出世;创作讲求情采,为文爱奇尚异;重视模拟,肯定五言诗体.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刘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公共基础部,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从江淹拟古诗看其文学观 [J], 郑虹霓
2.江淹的文学批评观及对《诗品》的影响 [J], 纪晓建
3.从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看其文学批评观 [J], 于鑫
4.简论文学人类学的“大文学观” [J], 付海鸿;
5.简论文学人类学的“大文学观” [J], 付海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淹思想略论
江淹思想略论
陆岩军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18)005
【摘要】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界对江淹的作品及其生平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其思想的研究相对有所忽略.江淹的思想兼有儒道释三家,三者相融为一.江淹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贯穿其一生,成为江淹一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儒家思想具有通脱的特点,是南北朝动乱不安时代儒家思想在安身立命方面的曲折反映;而以道家思想与佛教思想为辅,其佛家思想又依附于道家思想之上.
【总页数】4页(P732-735)
【作者】陆岩军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略论江淹诗中的悲怨情感世界 [J], 李园
2.江淹个性审美与儒释道思想的文学书写 [J], 符欲静
3.江淹的哀情主题赋的略论 [J], 窦绍静
4.求仙归隐心灵寄托——论江淹的道教思想 [J], 梁明
5.略论江淹赋的悲情审美 [J], 冯明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格 , 文 学拙 评 史 上 起 到 了承 前 启 后 的 作 用 。他 在 五 言诗 学上 的贡 献 应 予肯 定 。 在 关 键 词 : 淹 ; 诗 学思 想 江
中图分类号 :2 6 I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1 ( 0 6 0 -0 2 -0 10 - 30 2 0 )4 0 8 3
维普资讯
20 第 4 0 6
阜 阳师范学 院学 报 ( 会 科学版 ) 社
o e J u n l fF y n a h r l g ( o ilS in e o r a u a g Te c e sCo l e S ca ce c )
诗评》 中说 :拟 古 推江 文 通 最长 , 渊 明似 渊 明 , “ 拟
拟康乐似康乐 , 拟左 思似左 思, 拟郭璞似郭璞 。清 ” 代 的刘 熙 载也 说 :江 文 通 长于 杂拟 , “ 于古 人苍 壮 之 作 亦能 肖吻 ” 所 以 , 。 江淹 的拟 作意 外地 受到 了后人 的 特别 关注 。但 是 , 们 在 耽于 关 注这 些 拟作 酷似 人 原 作之 余 , 忽视 了这 些 拟 作所 向人 们昭示 的 另外 却 两条 重 要信 息 , 即要 善 于 向前 人 学 习和 摹拟 便 不失 为 向前人 学 习 的一种 有效方 法 。一个 作 家成就 的高 低, 自然 包 括诸 多复 杂 的 因 素 , 能 否 善于 向前 人 而 学 习永 远 是提 高艺 术修 养 的一条 重要途 径 。 淹无 江 疑 意 识 到 了这 一 点 , 通 过 摹 拟 的方 法 去 身 体 力 并 行 。这 正 如他 在 《 体 三十 首 ・ 》 杂 序 中所 说 的 , 拟 写
的风 格 。江淹 这 种 由摹 拟 、 鉴 进 而 创新 的 创作 之 借
我 们 放 下这 种 偏 见 , 新 细读 这 位 诗人 的作 品 时 , 重 却会 发 现其 中或 隐或 显 地 流 露 着 不少 关 于他 个 人 的诗 学见 解 , 有待 我 们去分 析总 结 。 江 淹堪 称 一 个摹 拟大 家 , 是 不 移之 论 。其 文 这 集 中 明确标 明是摹 拟前 人 的诗歌 就 有《 学魏 文 帝 》 、 《 意 报 袁 功 曹 》《 阮公 诗 十 五 首 》 《 古 、效 和 杂体 三十 首 》 文 选 》杂拟 体 ” 目下 , 录 了他 的拟诗 三十 。《 “ 一 也 首 之 多 , 了 总数 的一 半 。透 过江 淹 的这 些 摹拟 之 占
发 展过程 的产 物 ” 然 , 拟本 身并 不 能算 是一 种 。诚 摹
体会 , 因为 这 些摹 作 从 主题 到 意境 都 基本 准确 再 现 了各 家不 同的风 格 特征 。正如 严 羽在 其 《 沧浪 诗 话
・
创作 诗歌 的方 法 , 是 通 过 摹 拟 而 向别 人 学 习 , 但 进 而 进行 自己的 创造 却 无疑 算得 上 是 一种 创 作 之法 , 这 正是江 淹 的诗学 思想 之一 。 样一 种 创作 思想 使 这
收 稿 日期 :0 6 3 6 2 0 —0 —1
得江淹的诗作不仅在南北 朝那个 时代 即使 在整个 文学 史上 也是 独树一 帜 , 自成 一格 。 其二 , 淹不 仅 对 如何 有效 学 习前人 诗 歌 而进 江 行 自己的创作 有一 得 之 见 , 时对 如何 品评 前 人诗 同 作亦有 他 自己的看法 。 首先 表 现在江 淹 承认 诗歌 这 风格 的多 样性 以及 这 种 多样 性 因 时 、 因地 和 因人 而 异 的必 然性 。 “ 如 夫楚 谣汉 风 , 既非 一 国 ; 制晋 造 , 魏 固亦 二体 ”“ 蛾 眉讵 同貌 , ,故 而俱 动 于 魄 ; 芳草 宁 共 气 , 皆悦 于 魂” 与此 同时 , 而 ; 反对 人 们 “ 远 贱近 ” 贵 , “ 耳轻 目” 反对 人们 “ 重 , 论甘 忌辛 , 丹非 素 ” 从 而 好 。
总 第 12期 1
Sum .11 No 2
试论 江 淹 的诗 学 思 想
粱晓 霞
(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中文系 , 广东南海 5 80 ) 2 2 0
摘
要 : 淹 有 较 成 熟 的诗 学 思 想 。 他 的 诗 学 思想 涉及 到 五 言诗 的创 作 、 评 、 征 、 用 以及 自 己崇 尚 的 理 想 江 品 特 功
作, 显然 可 以看 出江 淹 对前 人 的作 品有 比较 深入 的
法 在 实 践 上 不仅 体 现 于 诗 歌 , 而且 还 运 用 于 辞 赋 。 所 以 曹道 衡 先 生 在《 北 朝文 学 史 》 书 中有 这 样 南 一 的评 价 :江 淹 的辞 赋 是 从 摹拟 前 人到 自立 门 户 的 “
综观 中 国古 代文 学 批评 史 , 乎 没有 江淹 的一 几 席 之地 。 不仅 是 因为江 淹没 有关 于这 方面 的专 门 这 论 著 , 因为 他 背上 了“ 更 才尽 ” 的名声 。因此 , 后人 对
他 的关 注少之 又 少 , 乎他 不屑 多 加探讨 。 是 , 似 但 当
古 诗 的 目的之 一在 于 “ 其文 体 ”也 就 是要 广泛 学 学 , 习各个 时代不 同诗 歌 的艺术 风格 。 的这 种 创作 思 他
想 显然无 异于 杜甫 的“ 益多 师是 吾师 ” 转 。江 淹正是
通过 摹拟 这 种 向前人 学 习的方 法 , 不仅 写 出了成 他 功 的摹拟 之 作 , 在 摹拟 的同 时走 着属 于 自己的 创 更 作之 路 。因此 , 的诗歌 在带 有前 人如 汉魏 、 嘉诗 他 元 体 古 奥奇 崛 的特 色 的 同时 , 又显 示 着与 其 后 的 永 明 诗风 相似 的清 新 流丽 的一面 , 成 了江 淹 自己独特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