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3章-高教版
《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全本)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的观点,当今世界的心理学可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二是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社会、实验、认知也因此成为了心理学的四个支柱。
其它的心理学分支都是在这四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从人本身出发,探讨个体内在的特征对个体的行为与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心理学除了考虑个体本身的特性,而且也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解决的是研究方法问题,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以它所提供的方法为基础;认知心理学则解决的是过程和机制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作出反应,别人如何对我们作出反应,以及我们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等。
总之,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与弗里德曼的观点不同,迈尔斯(D.Myers)则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正是由于这一点,在迈尔斯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它书中看不到的一些内容,比如社会信念等,他的书中也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国内学者也有人对社会心理学做了定义。
比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就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但他的定义明显是以个体为主,尽管也提到了若干个体,但若干个体并不等于集体。
实际上吴教授的观点和他对心理学框架的看法有关,在他看来心理学的基础有两个: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教学文件全(社会心理学教案)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年2月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学日历(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马永方2016年2月教学日历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12600342z 学时数48 学分数3任课教师马永方授课对象社工15级学年2015-2016 学期第二学期2016年2 月25 日订(说明:A4纸打印)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12600342z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总学时数:48总学分:3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产生种种社会心理现象及人类行为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一个范围最广的分支学科,从个人到集体,从群众到领导,从私人生活空间到公众场所,从婚姻恋爱到违法犯罪,任何涉及到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心理活动,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但是,由于社会是由相互交往的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社会心理学的一条主线,就是研究人的交往,研究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4学时)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第二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学时)第—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社会认知(6学时)第一节个人知觉第二节自我知觉第三节社会认知第四节归因问题第四章社会行为(4学时)第—节人类行为的基础第二节人类的侵犯行为第三节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第五章态度问题(6学时)第一节态度的概述第二节态度的形成第三节态度改变的理论第四节说服模型第五节偏见问题第六章人际关系(4学时)第一节人际吸引第二节亲密关系第三节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第七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6学时)第一节社会交换第二节社会影响第三节从众、顺从与服从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6学时)第一节团体概述第二节团体领导第三节团体内部沟通第四节团体决策第九章健康心理学(4学时)第—节健康与心身疾病第二节压力第三节应对方式第十章文化心理学(4学时)第—节文化心理学概述第二节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领域第三节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第二版2.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习题集及试题库》,李强主编乐国安主审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金盛华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吴江霖等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时蓉华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是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程和研究生升学考试科目之一,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深受广大理工农类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
社会心理学课本框架
第一章对象性质与任务一、研究对象1.心理学的定义胡济南: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念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1)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3)也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2.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3)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二、学科性质1、社会心理学是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2、与心理学的关系(1)传统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洛莫夫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之一(3)吴江霖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大支柱(4)班特纳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总称3、与社会学的关系(1)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上彼此相通(3)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课题上同中有异4、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三、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1、基本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着重阐明环境与教育因素在人们学习过程中的作用a、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b、强调认知因素c、强调观察学校d、强调自我调节过程(2)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主要观点是:强调认知结构的意义,认为认知是个体以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同时,旧认知结构也从中得到改造与发展。
(3)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动力学说,人格结构学说新精神分析,主要反对泛性论(4)符号交互作用理论三个假设:a、人对外界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c、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是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与修正这些意义的。
(5)社会交换理论a、b、c、基本观点:五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侵犯与赞同命题2、基本内容(1)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a、个体社会心理:个体的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学习等b、群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群体内聚力、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c、大众社会心理:如流行、模仿、暗示、流言、舆论、经济恐慌、大众骚扰等(2)应用社会心理学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研究方法阐明关于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实际问题,并提出对策。
第一章_社会心理学_绪论
补充——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国民性分析 中国人
优点:宽容、隐忍、吃苦耐劳、注重家庭责任、 创新性、集体主义、以和为贵 缺点:懦弱、好面子、怕得罪人、窝里斗、鸵鸟 精神、阿Q精神、崇洋媚外、抄袭、缺乏当头的 意识、缺乏法治精神、不诚信、利己主义、贪便 宜;
书籍《丑陋的中国人》《鲁迅杂文选》 电影《南京!南京!》《慈禧太后》
日本人 优点:危机意识、学习观念、清楚自己的序 列位置、对长官的服从、彬彬有礼、整洁、 教育的重视 缺点:残暴、变态、固执、缺乏创新、幼稚、 冷漠无情、好色 书籍《菊花与刀》《日本的品格》 电影《最后的武士》《艺妓回忆录》
韩国人 优点:民族自豪感、超自尊、超自信、创新性 缺点:偏执、情绪化、文化的浅薄(偷其他国 家的文化)、渗透到骨子里的自卑情结、夜郎 自大、暴虐(对自己,对他人)、虚荣、傲慢、 意淫 书籍《朝鲜灭亡》 电影《天军》《一号国道》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 中介过程。 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 境有关,还与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 格特征有关。
三、研究范围
(一)个体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 响而产生的行为。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 社会动机,社会态度。 1、社会认知—这个人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包括对自 己、他人、群体的看法,及对问题的归因。 2、社会动机—中国人对知恩图报、忘恩负义是十分熟 悉的(利他主义) 。 3、社会态度和态度改变——偏见与歧视。男人女人, 这个世界永恒的话题,可同样为人,生在社会却受 到不同的待遇。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会知觉和认知 第三章 人际关系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五章 社会感情 第六章 社会态度 第七章 群体心理 第八章 传播与社会心理 经济心理、宗教心理、心理健康等章节为自学
社会心理学教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杨彬讲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定义:研究个人和团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科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在20 世纪初相互靠近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基础性学科实用性学科新型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 不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学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社会化❖研究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包括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性别社会化等❖社会角色的形成研究人的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对他人的认知,又叫人际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又叫自我认知❖归因问题,研究人怎样寻找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研究人际关系❖包括人际吸引:如喜欢、爱恋等❖人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人际互动:人际相互作用,如合作、竞争、模仿等研究个人行为❖包括侵犯行为、利他行为、从众、顺从、服从等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转变❖社会态度的结构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态度的改变❖社会态度改变的条件及过程研究团体心理❖团体和成员的关系❖团体领导人❖团体一般心理:模仿、流行、流言、暗示、竞赛研究社会心理差异❖团体差异、文化差异❖比如东西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可以直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新闻心理学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特点❖一、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人行为的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行为的科学、研究个体心理如何在社会团体影响下发生、发展和变化❖三、两种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社会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偏重阐释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四、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关系十分密切❖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学有很多相同之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论❖最高原则❖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系统论的原则❖矛盾发展的原则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它主要特点是在研究者在不进行干预被观察者的情况下, 观察和记录发生的事实.❖研究者需预先明确目的和要求,设计好的观察程序, 作好记录, 方法很多:笔记、录音、录象等技术都可以使用❖一般观察法;指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可以通过教育、榜样示范、社区参与等方式来培 养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集群行为
定义
集群行为是指大量个体 在特定情境下共同行动
的现象。
特征
集群行为具有自发性、 无组织性、情绪化等特
点。
影响因素
集群行为受到环境、社 会心理、文化等多重因
素的影响。
控制与引导
在集群行为中,需要采 取有效的控制和引导措 施,以避免不良后果的
社会比较理论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比较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社会现象,例如 人们在购物时往往会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作为参考对象,或 者在评价自己的能力时往往会与他人进行比较。这些现象都 可以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推测的过程。这种过程可能 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归因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 人行为的原因,从而更好地预测和控制行为。
05
社会行为
侵犯行为
定义
侵犯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 害他人或群体的行为。
影响因素
侵犯行为受到环境、个体 差异、社会文化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
控制与预防
可以通过教育、法律、心 理干预等方式来控制和预 防侵犯行为的发生。
亲社会行为
定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自愿帮助他人或为他人利益 而行动的行为。
影响因素
亲社会行为受到个体内在动机、社会规范、道德 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偏见的定义与影响
偏见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或个人的 不公平的、负面的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种态度 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为,导致歧 视和冲突。
归因与判断
归因的定义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 为结果的解释和推断,这种解释 会影响人们对行为原因的判断。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关于方法论一词的用法和含义,西方学者和中国 学者的界定是截然不同的。尽管西方社会心理学 者也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思考社会心理学的研 究方法问题,但是他们更倾向于探讨实际的操作 工具,即具体的研究方法。在前苏联和我国,社 会心理学者则将方法论体系分为哲学指导思想、 方法原则和具体方法三个层面,并突出强调哲学 指导思想对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1982年吴江霖从1937年到1980年45年间社 会心理学的文献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 心理学的定义30条,随后,有人将这30条定 义按研究对象归类为四类:(1)社会互动或 社会交互作用;(2)人际关系;(3)社会 影响;(4)社会化。
SYTU 6
观点之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 会行为的科学
SYTU 21
(二)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
1.个体的心理及行为
研究人的社会化 和自我意识 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研究社会认知 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SYTU 22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研究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及行为也包含几个方 面。一方面要研究人际吸引和人际关系。包括影 响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 和改善,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量等。另一方 面要研究人际沟通。揭示沟通类型、功能、程序 以及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另外,还应该研究社 会影响。包括社会影响的构成(对说服、威胁和 顺从权威的研究),社会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对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产生怎样的作用。
SYTU 10
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学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
历史,但是,作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 至今才八、九十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中两种社会心理学 同时并存的局面一直影响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其中,一 种是产生于社会学的,以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为主导的社会 心理学,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即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SSP;产生于心理的,以心理学的研究取 向为主导的社会心理学,叫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即 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PSP。
《社会心理学》第1章
社会思维
• • • •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所能做的判断 我们的态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以下三类问题的科学 •文化与生物 •从众的压力 •说服 •团体
社会关系
•偏见 •攻击 •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助人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是常识而已吗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你是否有下面这样的体会?
当你打开任何一本不太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书籍, 你会又这样一种感觉: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 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啊!还用得着你在这里总 结归纳吗? 可是,转念一想,也奇怪:他要不说,我还真 不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可是一看书,就恍然大 悟! 同学们,心理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主要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常识而已吗 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神采奕奕、自然大方
战战兢兢,温顺少语
人类‚首先是情境中的生物‛,‚ 因为情境塑
1、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教育水平低的士兵在适 应方面遇到了更多问题。(比起那些‚社会‛大 学的毕业生,知识分子对战斗带来的焦虑更不适 应。)(对‚癌症‛的恐惧)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岛屿 气候。(南方人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3、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多年的 压迫会降低成就动机。) 4、南方的黑人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非来自北 方的。(因为南方的长官更习惯与黑人打交道, 也更有技巧。)
社会心理学目录
第一部分社会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3一、关于社会心理学理解的分歧/3二、定义社会心理学的依据和背景/3三、社会心理分类系统/4四、本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5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6一、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6二、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6三、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7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7一、社会心理发展/8二、社会认知/8三、社会互动/9四、社会影响/10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1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1二、产生阶段/12三、迅速发展阶段/13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15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15二、中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16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一节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20一、强化理论溯源/20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21三、社会学习理论/21四、社会交换理论/23第二节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24一、认知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特点/24二、认知失调理论/25三、社会同一性理论/26四、自我类化理论/28第三节角色理论/29一、角色理论的概念及其来源/29二、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31三、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34第四节自我价值定向理论/35一、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背景/35二、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原理/36三、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主要概念/38四、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系统支持/40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43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43一、现象揭示研究/44二、关系解释研究/44三、因果联系证实研究/45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45一、观察法/46二、档案法/47三、调查法/47四、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49五、实验室实验/50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变量与操作/51一、变量/5l二、操作/52三、研究的控制与误差/52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53一、客观性原则/54二、分析与综合原则/54三、交互作用分析原则/54四、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55五、伦理性原则/55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发展第四章社会化/58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59一、社会化的概念/59二、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60三、社会化与个性化/61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62一、社会角色引导/62二、社会比较机制/63三、社会学习机制/64四、亚社会认同/65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源/65一、家庭的特殊作用/65二、同辈/67三、学校/68四、媒体/69第四节社会化的结果/70一、语言与认知能力/70二、道德观念与行为制约机制/7l三、成就与工作导向/72第五节成人社会化/72一、成人社会化的必要性与结构/72二、成人社会化的文化反哺机制/73三、角色获得/74四、角色改变/75五、再社会化/75第五章态度及其测量/77第一节态度的实质/77一、什么是态度/77二、态度的特点/80三、态度的维度/81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82第二节态度的形成/83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83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84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8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88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88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9l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94第四节态度的测量/96一、瑟斯通量表/96二、李凯特量表/97三、语义差异量表/97四、投射测验/98五、态度的实证测定/99第三部分认知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知觉/102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103一、社会知觉的定义/103二、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103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104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104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105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106四、对他人情绪与个性的知觉/108第三节社会知觉偏差/110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110二、晕轮效应/112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113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114五、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他因素/115第四节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116一、印象管理的概念/116二、情境同一性与自我表现/117三、自我表现策略/118四、印象管理的识别/119第五节内隐社会认知/121一、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121二、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122三、内隐社会认知的相关研究/123 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126第一节刻板印象及其形成/127一、刻板印象的概念/127二、图式与刻板印象/128三、刻板印象的形成/128四、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128第二节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130一、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130二、社会偏见/131三、减少偏见的方法/132第三节性别与性别角色/133一、性别刻板印象/133二、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和维持/134三、性别歧视/136第四节归因与归因理论/137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137二、行为的原因结构/138三、归因理论/139第五节归因偏差/143一、基本归因偏差/143二、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144三、自我服务偏差/145 第八章自我概念/148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149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149二、精神分析关于自我的概念和理论/150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152四、自我概念的结构/153五、自我概念的功能/154第二节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157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157二、自我知觉理论/158三、自我确认/158四、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159第三节自尊/160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160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162三、自尊的测量/162第四节自我效能/164一、控制点理论/164二、习得无助与自我决定/165三、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166第九章价值取向/169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169一、价值取向的界定/169二、价值观理论/171三、价值取向与主要关联心理变量的关系/174四、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176第二节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179一、中国民众整体价值取向结构的特点/179二、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184第三节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185一、企业家的基础价值取向状况/186二、企业家经营价值取向及其与基础价值取向的关系/188三、企业家关于岗位和生活目标的价值取向/188四、企业家关于企业家自身角色的价值取向/189 第四部分社会互动第十章沟通/192第一节沟通的概念/192一、沟通的定义/192二、沟通的意义/193三、沟通的条件/195第二节沟通的结构/196一、沟通结构的要素/196二、沟通的背景/198第三节沟通的种类/199一、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199二、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200三、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200四、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0l五、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201六、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201第四节非语词符号的沟通/203一、身体语言的特点/203二、身体语言沟通的类型/205三、人际空间与人际距离/210四、副语言沟通/214第五节沟通的改善方法/214一、沟通的自我评价与沟通改善计划/214二、提高沟通的准确性/216三、激发沟通的良性定向的技术/217四、身体语言沟通的改善/217第十一章人际吸引/221 第一节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222一、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222二、安全感确立的需要/224三、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225四、人际吸引需要的形成途径/227 第二节人际吸引规则/230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230二、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233三、相似规则/237四、互补规则/238五、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238第三节爱情/238一、爱情三角理论与爱情类型/239二、爱情与喜欢/243三、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244四、爱情与性/244第十二章人际关系/246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247一、人际关系的概念/247二、人际关系的意义/248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250一、人际关系的状态/250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251三、人际关系的深度/253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原则/255一、真诚原则/255二、交互原则/255三、功利原则/257四、自我价值保护原则/258五、情境控制原则/262第四节人际关系的变化/263一、人际关系的破裂/263二、人际敏感性训练/265三、角色扮演/266第五节人际关系的测量/268一、社会测量法/268二、参照测量法/269三、人际关系测验/270第十三章助人行为/276第一节助人行为及其根源/277一、亲社会行为与助人行为的概念/277二、帮助别人的原因/278第二节责任分散与助人决策/280一、责任分散与紧急助人/280二、助人的决策过程/282三、受助者的感觉/285第三节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286一、受助者特点/286二、助人者特征/287三、情境因素/290第四节社会作用力理论/292一、社会作用力理论的来源/292二、社会作用力法则/293第五节助人行为的培养/295一、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295二、示范作用/296三、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296四、助人技能的学习/298五、价值取向的教育/298第十四章侵犯行为/300第一节侵犯行为及其原因/300一、侵犯行为的概念/300二、侵犯行为的解释/303第二节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310一、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310二、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311三、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314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318一、家庭暴力/318二、校园欺负/320第四节侵犯行为的预防与控制/321一、社会公平的建立/322二、宣泄/323三、移情能力培养/324四、成熟个性的培养/324第五部分社会影响第十五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一328第一节从众现象及其作用/328一、从众的概念/328二、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329三、从众的类型/330四、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331第二节从众的动机与条件/332一、从众的动机/332二、从众的条件/334第三节依从/339一、依从及其社会心理原因/339二、依从诱导策略/340三、逆反心理及其避免/343第四节服从/344一、米尔格莱姆的权威一服从实验/344二、服从的原因/346三、影响服从的因素/347第十六章劝导与态度改变/350第一节劝导与态度改变的过程/350一、霍夫兰的劝导模型/351二、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似然模型/351三、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352第二节有关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理论 (354)一、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354二、平衡理论/355三、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确认理论/356四、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357第三节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358一、态度系统的自身特性/358二、态度主体特性/359三、劝导说服力/361四、劝导情境的作用/365第四节态度防卫与保护/367一、态度的自我防卫及其策略/367二、预先警告/368三、态度的接种效应/369第五节态度改变的方法/370一、信息影响力的提升/371二、态度防卫的回避/371三、参照群体引导/371四、过度理由效应/372五、行为改变的态度改变作用/373第十七章群体中的相互作用/376第一节群体及其形成/377一、群体的概念/377二、群体的形成/379第二节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38l一、社会助长/382二、社会惰化/386第三节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388一、群体决策理论/389二、群体极化/390三、群体思维/39l四、冒险转移/393第十八章合作、竞争与冲突/396第一节合作与竞争/397一、合作与竞争及其原因/397二、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398三、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400第二节竞争心理优势/40l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401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402三、社会两难情境以及搭便车效应/403四、群体间竞争/405第三节冲突及其原因/406一、什么是冲突/406二、冲突的作用/407三、引发冲突的因素/408第四节冲突突的平息/41l一、接触/411二、共同目标/411三、谈判/412四、第三方的介入/414关键词中英文对照索引/425英文人名中英文对照索引/427参考文献/426。
社会心理学(第1-3章)课件
20年代: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30~40年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李 晔
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一、美国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李 晔
本章复习思考题
1. 2. 3.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取向?
李 晔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 历史与理论流派
第一节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李 晔
本章学习目标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百年来的发展状况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理论
李 晔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一、孕育时期(哲学思辨期)(社会哲学阶段)
(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形成时期(经验描绘期)(社会经验阶段)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三、确立时期(实证分析期)(社会分析阶段)
(20世纪初 ~ )
李 晔
一、孕育时期
原始社会 人性之争
西方
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斯金纳 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弗洛伊德
(一)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 (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 (三)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CCSP) 三种研究取向的比较 研究取向的渗透与综合
李 晔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层次
——人际层次
例:对犯罪原因的分析 大的社会环境 当时的社会情境 主观感觉 结果 贫穷 家境贫寒 都市化 居住拥挤 挫折 愤怒 攻击行为 种族偏见 失业 (犯罪) 经济萧条 个人早期经验 家教 不正常的家教 不正常的教养 正常的家教 正常的教养 守法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基本人格因素
不同的生存方式的文化变量
文化行为
发现问题的观察法
调查关联的问卷法
确定因果的实验法
内部效度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外部效度
实验结果的广泛性可行程度
两者关系
内部是外部的必要条件
选题维度
理论 社会心理现象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不对
新研究方法
模糊数学 非线性方程
灰色系统理论
社会文化背景对人的影响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知觉 自我概念
归因
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 理现象
人际关系 人际吸引
爱情
群体心理现象
群体思维 群体极端
群体压力
从众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心理
服众
社会惰化
大众社会心理现象
谣言 传闻
社会恐慌
个人品质
生物学或经验的个人变量
个人行为
社会角色
地位和情景的社会变量
社会互动与群体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定义 着眼点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研究对象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向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多元性
内外效度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深入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道德
自愿原则 无害原则 保密原则
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 相互作用背景下研究人的心 理与行为根据的学科
个体与他人 个体与社会 个体与环境
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类如何被社会情境塑造、影响和操控,以及个体如何对社会情境做出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来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受到他们的社会认知的指导和影响。
人们的社会认知是根据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期待、态度、信念和情感形成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影响,即群体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合作、竞争、信任、归属感和亲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研究探究了个体如何受到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并阐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遵循群体规范、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或亲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共同作用于个体及其行为。
社会认知的独特之处在于,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由内部因素决定,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受到其自身的信念和态度的塑造,还受到社会成员的期待和环境的压力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个体是如何获取、解释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提供了框架。
在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社会认同、团结、合作、竞争、权力和领导。
这些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的认同感,作为人们获得自尊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团结和合作是通过相互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机制。
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以不同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权力和领导涉及到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和领导力的运作。
总而言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认同、团结与合作、竞争、权力与领导等概念。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早期状况(1895-1934) • 起步阶段(1935-1945) • 发展阶段(1946-1969) • 反思阶段(20世纪70年代) •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
早期状况(1895-1934)
• 18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Triplett教授的 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关于他人在场。
—王登峰等的“大七”人格理论
“OCEAN”
有人称“大五”人 格理论是人类人格 的“海洋”
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
社会心理学角度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归因问题
——在一个社会情境下个体如何选择自己 的行为
(三)认识社会
• 现在人们尽管比20世纪60年代的人拥有更多 的机会和财富,但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感的 评价却比那个时代的人低很多,为什么会如 此? ——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一)认识自己
• 美国心理学鼻祖 詹姆斯 将自我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三)诱因理论
•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 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 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 何种行为。
• 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 ——理性决策论、交换理论、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 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
社会心理学【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概念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怎么可能产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作用如何。
2、麦独孤、罗斯-----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社会心理学之父),及奠基的几个方面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分析法、实验法、实验法因果分析(P33-P42)2、期待效应p27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影响研究结果,主试对试验产生影响3、霍桑效应p27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其行为的一种倾向,这种行为的改变与被试所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一种心理效应。
(被试对试验产生影响)4、为什么霍桑实验成就了梅奥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
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
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5、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区别p27单盲: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对象进行保密即为单盲实验,(主试对实验产生影响)双盲:既不让被试了解自己所参加的实验,也不让主试知道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即为双盲实验(被试对实验产生影响)6、责任分散理论及特点也称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任何一个人出手相救的可能性越小7、投射法(人格研究)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再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概述、发展p56社会心理学中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两个维度p59尊卑:地位上认知互补性对等性↓↓亲疏:情感上对等性对立性↓↓关系和谐关系对立3、人际冲突与合作p7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_绪论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
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该学科的基本方法论(研究者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
(一)变量(variable) 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客观发生的事实。
分类:
一般观察
观察法
参与观察
公开参与观察 隐蔽参与观察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优点:
a. 观察往往在实际环境中实施,因此结果是可靠、 直接的
b. 无需被观察者的合作 c. 被观察者的行为是自然的行为
缺点:
a. 往往较为费时费力 b. 较为被动 c. 有时代表性难以保证 d. 实施不当可能会对被观察者造成影响,
b. 能随机地分配被试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c. 能使自然环境中的复杂条件简单化
缺点: a. 人为环境造成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较低
b. 可引起被试的迎合表现和评价焦虑 c. 实验者本身的偏差可影响实验结果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定义:又称询问法。研究者拟定一系列问题向被
试提出,要求作答,然后整理所得资料,从中得出 结论。
分类:
调查法
访谈法 问卷法
优点:
例: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年龄是自变量,学习能力是因 变量。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 果关系。
(二)信度和效度
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
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社
美国人不养老,乱搞性关系,美国 人因为有钱所以不用工作 美国人简单
北方人比南方人会喝酒;南方人比北方 人懂礼貌;北方人比南方人说话直接; 北方人比南方人高大、强壮;北方人吃 面,南方人吃米。 北京人会“侃大山”。 苏州女人漂亮,苏州男人柔弱, 苏州人重视家庭。 四川女孩子的皮肤最白皙漂亮
“老实人”为何成为疯狂杀 手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 1、个体的社会心理及社会行为 • 2、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及行 为 • 3、群体心理及行为
1、个体的心理及行为
• 社会化、 • 自我意识、 • 社会认知、 • 社会态度、 • 社会动机、 • 社会学习
社会化 • 1919年,在印 度的一个狼窝里发现了两个人
形动物,经鉴定,确定是两个小女孩。 • 小的约2岁,大的约8岁。人们把她们救回村 子,小的不久就死去了,大的活了下来,人 们给她取名叫卡玛拉。卡玛拉像狼那样用四 肢爬行,舔食流质的东西,吃扔在地上的肉 。她怕光、怕火、怕水,从不让别人给她洗 澡。天冷也不盖被,却喜欢和 • 狗偎在一起,蜷缩在角落里。 给她衣穿,她 就把衣服撕破。如果有人碰了她,她的眼睛 就会发出狼眼一样的寒光,抓人,咬人。她 白天睡觉,夜间活动,晚上异常敏锐,深夜 时经常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一)国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
• 苏联的库兹明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不 同水平上的交往。个人之间,组织机构 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 间的交往。交往是社会心理学的中心现 象,通过交往,产生人们相互的感知、 理解、模仿、暗示、信任、团结与冲突 、态度与目标。
(二)国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 点
• 孙本文:社会心理学中研究社会行为, 一方面研究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另 一方面研究社会所受个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