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制技术指南介绍
登革热疫情分级防控技术指导方案
登革热疫情分级防控技术指导方案为加强全国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导各地在疫情早期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特拟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根据既往伊蚊监测结果,本方案适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的省份,包括: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北京、河北、山西、天津、山东、陕西和辽宁等23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余省份可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二、应对原则登革热疫情应对应贯彻“早发现、早评估、早预警、早行动”的原则,参照本技术方案的疫情分级标准和应对措施,在疫情不同阶段,及时采取各项防控行动。
各省应按照本方案信息报送的要求,及时共享登革热疫情和媒介信息。
三、疫情分级(一)相关定义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
1.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
2.境内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离开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
本地病例: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暴发: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 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村庄、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
(二)分级标准VI级事件:一个县(区)有布雷图指数高于10的社区(村),但尚无病例报告。
V级事件:一个县(区)有布雷图指数高于10的社区(村),并且报告年内首例输入病例;或一个县(区)报告年内首例本地病例。
IV级事件:一个县(区)在一周内,新发本地病例达5例及以上,但未达到III级事件;或一个县(区)发生暴发疫情。
III级事件:一个县(区)在一周内,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1倍以上,或新发本地病例达10例及以上,但未达到II 级事件;或一个地市内有两个及以上县(区)发生暴发疫情。
II级事件:一周内两个及以上县(区)的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2倍以上,或新发本地病例达到100例以上;或两个及以上地市发生III级事件。
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控方案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防控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病毒监测与预警1.建立病毒监测网络:在疫情高发地区建立病毒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站点的选择、监测方法和频率的确定等。
2.病毒分离与鉴定:对采集到的病毒样本进行分离和鉴定,确保准确了解病毒的种类和变异情况。
3.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病毒监测结果和流行趋势,建立登革热的预警系统,及时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蚊媒控制1.环境整治:清除蚊子的繁殖场所,包括清理废弃物、消除积水等,减少蚊子的滋生条件。
2.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蚊剂对蚊子进行灭杀,如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等,确保蚊子的密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杀虫剂对蚊子进行控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三、个人防护1.穿着适当衣物:在蚊子多的地区,应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暴露在蚊子叮咬的机会。
2.使用防蚊液: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有效防止蚊子叮咬。
3.使用蚊帐:在睡眠时使用蚊帐,有效隔离蚊子,防止叮咬。
四、社区宣传与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开展登革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登革热的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
2.培训医护人员:组织培训班,培训医护人员关于登革热的诊断、治疗和防控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3.制定应急预案:制定社区登革热疫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疫情的发生。
五、国际合作1.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其他地区的疫情动态,为本国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2.技术支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升本国的防控水平。
3.资源调配:在疫情发生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调配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的挑战。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方案,包括病毒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病毒传播途径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病毒,当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其他人时,病毒会进入新宿主的体内,从而引发新的感染。
因此,控制蚊子的繁殖和传播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二、预防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1)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
(2)使用驱蚊剂,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产品。
(3)避免在蚊子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外出,如黄昏和清晨。
(4)在室内设置蚊帐,确保睡眠环境的安全。
(5)清除室内外的蚊子滋生地,如清理积水容器、清洗花盆等。
2.社区防控措施(1)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消毒公共场所。
(2)建立蚊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媒蚊的滋生地。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开展蚊虫防治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控水平。
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一些登革热疫苗上市,并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能够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登革热疫苗,特别是居住在登革热高发地区的人群。
四、环境卫生管理(1)清理积水容器,避免蚊子滋生。
(2)定期清洗花盆、花瓶等室内容器,消除潜在的滋生地。
(3)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蚊子的滋生条件。
(4)定期检查下水道和排水系统,确保畅通。
五、监测和报告(1)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和登记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开展病媒蚊监测,发现病媒蚊滋生地和密度变化。
六、紧急响应一旦发现登革热疫情,应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疫情控制。
包括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医疗救治等方面的工作。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环境控制1.1 泯灭蚊子滋生地:清除积水、修理漏水管道、清理废弃容器等,减少蚊子滋生的场所。
1.2 使用驱蚊剂:在室内外使用驱蚊剂,特殊是黄昏和清晨时段,是蚊子活动的高峰期,要注意防蚊叮。
1.3 安装防蚊网:在窗户、门口等易进入蚊子的地方安装防蚊网,有效阻挠蚊子进入室内。
二、个人防护2.1 穿长袖长裤: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2.2 使用驱蚊液:在皮肤暴露的部位喷洒驱蚊液,有效驱赶蚊虫。
2.3 避免蚊虫叮咬: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地方,如池塘、河流等,尽量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三、社区卫生管理3.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传单、宣传车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
3.2 环境整治:定期清理社区内的垃圾、积水,保持社区环境整洁,降低蚊虫滋生的可能性。
3.3 建立监测机制: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医疗保障4.1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护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2 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登革热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4.3 加强医疗物资供应:确保医疗机构充足的药品、防护用品等医疗物资,以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国际合作5.1 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登革热疫情信息,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
5.2 资源互助:在疫情爆发时,积极寻求国际援助和支持,共同应对登革热疫情。
5.3 人员培训: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培训相关国家的医护人员和防控人员,提高其应对登革热的能力。
结语:登革热的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独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才干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具有快速传播、高致病性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降低登革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疫情的传播范围。
2. 原则:科学、综合、协同、依法、可持续。
三、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宣传(1)开展登革热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视频等,向公众普及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加强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宣传,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师生和居民的防控意识。
2. 环境治理(1)消灭蚊子的繁殖源,包括清除废弃物、清理堆积的垃圾、排除积水等。
(2)加强对公共场所的蚊虫防治工作,如学校、医院、公园等。
(3)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处理,确保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3. 蚊虫防控(1)采取物理防控手段,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等,减少蚊虫叮咬。
(2)使用化学防控手段,如喷洒杀虫剂、使用驱蚊剂等,降低蚊虫密度。
(3)推广生物防控手段,如使用蚊子的天敌-蚊子鱼等,减少蚊虫的繁殖。
4. 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和信息上报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建立与各级疾控中心和卫生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疫情的跟踪和分析。
5. 医疗救治与管理(1)提高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相关培训。
(2)完善登革热患者的管理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加强病例的隔离和追踪,防止疫情的扩散。
四、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1. 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划定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和社区的职责和任务,明确责任分工。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登革热防控工作。
五、预案评估和调整1. 定期评估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控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近年来也在一些温带地区浮现。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出血和休克,甚至死亡。
为了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本登革热防控方案的目标是减少病例数量,控制疫情扩散,并最终泯灭登革热的传播。
三、防控措施1. 病例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的病例监测和报告机制,包括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和实验室检测,以及对疫情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确诊病例应及时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2. 蚊虫防控(1)泯灭蚊虫滋生源:清除积水容器,定期清洗花瓶、花盆、水桶等,清理废弃物和杂草,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2)蚊虫喷雾:定期进行蚊虫喷雾,特殊是在高发疫情地区和季节,可采用化学或者生物杀虫剂进行喷雾,有效控制蚊虫数量。
3. 疫苗接种推广登革热疫苗的接种,特殊是在高发疫情地区和易感人群中进行广泛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登革病毒的风险。
4. 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包括蚊虫防控、个人防护、早期症状识别等。
通过宣传手册、海报、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警惕性。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享登革热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地区的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跨境传播。
四、预案与应急措施1. 疫情预警与应急响应建立疫情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现疫情暴发或者扩散趋势,即将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包括加强病例监测与报告、加大蚊虫防控力度、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以快速控制疫情。
2. 紧急处置与救治确诊病例应即将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同时,加强对病例的监护和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 销毁繁殖地:登革病毒主要通过感染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这两种蚊子喜欢繁殖在积水的容器中,如花瓶、水盆、轮胎等。
因此,我们可以减少蚊子滋生的机会,将这些容器清空、清洗或覆盖,以防止蚊子在家庭周围繁殖。
- 使用防蚊措施:在登革热高发地区,应尽量避免蚊子叮咬。
使用蚊帐、空调或电风扇保持室内凉爽,穿长袖衣物和长裤,涂抹有效的蚊虫驱除剂。
- 预防蚊虫叮咬: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驱蚊剂,特别是在黄昏和清晨,蚊子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候。
在户外场所,尽量穿着鲜艳色彩的衣物,同时避免使用花香味或香水等容易吸引蚊子的物品。
- 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眼结膜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认是否感染登革病毒,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提倡个人卫生、环境整洁和健康饮食习惯,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当疫情暴发时,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控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近年来,登革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减少登革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 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消除病媒蚊和病毒传播源,减少病例的发生。
- 综合防控: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控。
- 科学管理:依据疫情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
- 统筹协调: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三、防控措施1. 消除病媒蚊- 加强蚊虫监测:建立定期监测机制,掌握蚊虫密度和种类分布情况。
- 防蚊灭蚊:采取化学和物理手段,如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等,减少蚊虫滋生。
- 清除滋生源:清除积水容器、堵塞下水道等,消除蚊虫滋生环境。
2. 阻断传播途径- 加强病例监测:建立登革热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 隔离患者: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 提高公众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和防蚊措施。
- 加强国际合作:与邻国和国际组织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传播。
3.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医疗机构能力:提高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及时救治。
- 加强疫苗研发:积极推进登革热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人群免疫力。
- 健康教育宣传:向易感人群传授防蚊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
四、组织和管理1. 组织机构: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人员培训:加强登革热防控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 资金保障:确保防控工作所需资金的投入和使用。
4. 信息管理:建立登革热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疫情信息。
五、监测和评估1. 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体系,包括病例监测、蚊虫监测和环境监测等。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在疫情高发季节,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一、环境治理1.1 消灭孳生地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因此消灭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定期清理废弃物、清理污水、清理废弃轮胎等可能孳生蚊虫的场所。
1.2 环境改造对于无法清理的孳生地,可进行环境改造,如加盖水缸、清理花盆下的积水等,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1.3 定期除草草丛和杂草是蚊虫的藏身之地,定期除草可减少蚊虫的滋生和繁殖。
二、个人防护2.1 穿长袖衣裤在蚊虫多的季节,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皮肤的机会,避免被蚊虫叮咬。
2.2 使用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驱蚊剂喷洒在暴露的皮肤上,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2.3 室内防护在室内安装纱窗,定期清洁卫生间,避免蚊虫在室内滋生,减少被蚊虫叮咬的可能。
三、疫情监测3.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周围环境是否有蚊虫孳生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清除。
3.2 关注疫情动态关注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登革热疫情动态,及时了解疫情发展趋势,做好防护准备。
3.3 做好个人防护在疫情高发季节,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四、宣传教育4.1 宣传知识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了解。
4.2 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4.3 社区宣传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教育,动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登革热的预防工作。
五、卫生管理5.1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卫生间、花盆、水缸等可能滋生蚊虫的地方,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卫生。
5.2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蚊虫滋生的可能性。
5.3 卫生消毒定期对家庭卫生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
登革热诊疗指南第二版
登革热诊疗指南第二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2014-10-11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
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
超声波、紫外线、%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
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流行特征。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
三、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一)急性发热期。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登革热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的总体要求
登革热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的总体要求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革热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的总体要求1. 指南背景与目的。
登革热防控知识手册预防更胜于治疗
登革热防控知识手册预防更胜于治疗登革热防控知识手册:预防更胜于治疗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蚊虫叮咬传播最为常见。
该病在疫情高发区域造成了许多健康问题,并且也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登革热的基本知识1. 病因与传播途径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等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
蚊虫在叮咬已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后,会将病毒带入自己的体内,再通过叮咬其他人传播病毒。
2. 症状与并发症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眼部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严重的登革热病例还可能出现出血、休克等并发症。
二、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 消灭蚊虫滋生地登革热传播主要与蚊虫有关,有效防控蚊虫滋生地十分重要。
我们应该清除室内外的积水,及时清理花盆、水缸等容器中的水源,并定期清洗饮水容器。
2. 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电蚊香、蚊香液等可以有效地避免蚊虫叮咬。
外出时应穿长袖衣物、长裤并使用防蚊喷雾进行防御。
3.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样重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避免屋内滋生蚊虫。
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
4. 疫区旅行防护如需前往登革热疫情高发区域,应提前了解该地的疫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防蚊喷雾等。
5.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除了个人预防外,社区宣传教育也十分关键。
应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三、紧急情况处理1. 发热处理若出现高热、头痛等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曾去过登革热高发地区,以便及时作出诊断与治疗。
2. 注意休息与饮食病情较轻的患者在发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适当增加摄入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四、登革热的防控措施与国家政策1. 政府的责任和措施国家政府应加强对登革热的监测和研究,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开展蚊虫灭除行动、加强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等。
医疗设施内登革热病毒感染防止与治疗手册(第二版)
医疗设施内登革热病毒感染防止与治疗手册(第二版)1. 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本手册旨在为医疗设施内的医护人员提供关于登革热病毒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指导。
2. 病原学2.1 病原体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有四个血清型,分别为DENV-1、DENV-2、DENV-3和DENV-4。
各血清型之间存在交叉保护,但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2.2 传播途径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后,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2.3 病毒变异登革病毒具有较强的遗传变异能力,病毒变异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以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失效。
3. 临床表现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休克和心衰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4. 预防措施4.1 控制蚊虫1. 定期喷洒杀蚊剂,消灭蚊虫滋生地。
2. 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3. 保持室内卫生,避免积水。
4.2 健康教育1. 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登革热防治知识。
2.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4.3 疫情监测1. 定期对蚊虫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病毒流行情况。
2. 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检测和报告。
5. 诊断与治疗5.1 诊断1. 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
5.2 治疗1. 对症治疗:退热药、止痛药等。
2.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3. 严重病例:输液、血浆置换等支持治疗。
6.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重要的蚊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本手册为医疗设施内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关于登革热病毒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指导,以降低疾病在医疗设施内的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请注意,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请遵循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官方卫生部门的建议。
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控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出血和器官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方案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二、目标制定本登革热防控方案的目标是:1. 减少登革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控制登革病毒的传播;3.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4. 加强监测和报告登革热病例。
三、防控措施1. 环境管理a. 泯灭蚊子滋生地:清除积水容器、清理废弃物、修复漏水等;b. 安装纱窗和蚊帐:减少蚊子进入室内的机会;c. 使用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使用有效的驱蚊剂;d. 定期喷洒杀虫剂: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的杀虫处理。
2. 社区宣传a. 开展登革热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传单、海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b. 教育居民正确使用驱蚊剂和蚊帐,以及清除蚊子滋生地的方法;c.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机构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
3. 监测和报告a. 建立登革热监测系统:定期监测蚊子数量和登革病毒感染情况;b. 强化病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要及时报告登革热病例,确保信息畅通;c. 加强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登革热病例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病例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医疗救治a. 提高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b. 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防止交叉感染;c. 建立登革热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制度。
四、预防措施的评估与调整登革热防控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各项措施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1. 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2. 蚊子数量和登革病毒感染率的监测结果;3. 社区宣传活动的覆盖率和效果评估;4. 医疗救治水平的提升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对登革热防控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防控效果。
五、应急响应在发生突发登革热疫情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但不限于:1.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2. 调集人力、物资和设备,加强疫情防控工作;3. 组织疫苗接种和药物供应;4. 加强舆情引导,避免恐慌和谣言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风险沟通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成立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
➢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时,单靠卫生、爱卫部门控 制疫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需要的是成立登革 热防治领导小组,需要组织措施保障。
➢领导小组在当地(疫情所在县和市)政府的直接 领导下,由卫生、爱卫、宣传、教育、城建、交 通、财政等部门组成。
危害。
行动方针
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 二、全民动员,清除孳生地 三、有效监控,控制扩散 四、追踪溯源,管理传染源 五、切断传播,降低媒介密度
疫情控制与现场调查
1.组织协调与沟通 2.病例管理 3.流行病学调查 4.媒介伊蚊的控制 5. 风险沟通
发生输入性疫情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防控重点
内潜伏期 8-10日 3-15日
境外 个输案入+ 蚊媒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健康的人 新个案 + 蚊媒
健康的人 新个案
健康的人
新个案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健康的人 新个案
最有效预防时间
一代病例
二代病例
➢ 登革热病毒在人和伊蚊中持续循环传播。 ➢ 当雌性伊蚊叮咬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
➢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 ➢做好传播风险评估 ➢落实清除孳生地 ➢蚊媒密度调查 ➢卫生宣教 ➢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组织协调与沟通
➢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 办事处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
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 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 调拨。
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 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
清除伊蚊孳生地。
➢采样:
血清,急性期(即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5ml以上 分离血清送检。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3.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 停留地点(发病15天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 尤其是入境后活动、叮咬史、就诊经过等)
首要任务:成立多部门协作机制
卫生行政:统筹协调,综合督导 防疫:监测、调查与评估、总体指导 医疗:隔离与救治 爱卫:组织灭蚊和清理孳生地
➢爱卫队伍:环境灭蚊和清理孳生地 ➢社区居委:入户灭蚊和清理孳生地
社区卫生:实施监测、跟踪、宣传 卫生监督:孳生地清理评价 教育等其他部门:宣教与协作
感染。 ➢ 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
持续1~4年或更长。
登革热传播过程
外潜伏期:8至10日
带病毒蚊
健康人士
内潜伏期:3至15日 常見为5至8日
患者/感染者
登革热传染过程示意图
传染期 -1,7 蚊子吸食/获取病毒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8-10 日,再吸血传播病毒
7
15
-1 0
5
10
20
➢(2)病例搜索:
①主动追查旅行史,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 ②若发现病例在本地活动期间处于病毒血症期,需明
确患者在本地的活动地点,根据病例停留日期和外潜 伏期,开展病例搜索。
➢(3)本地传播风险评估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3.流行病学调查
➢(3)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
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 调查疫区内50~100户居民,检查室内 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 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
区城管委(爱卫)职责
负责辖区内防蚊灭蚊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和机团单位采 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各种有效措施,降低辖区内蚊媒密 度。
组织各街镇和机团单位从事爱卫的干部,全力投入防蚊 灭蚊的第一线开展业务与技术指导工作,督查、上报灭 蚊行动的相关情况。
定期抽查辖区内防蚊灭蚊情况,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市爱 卫和同级卫生部门。
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职责
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是所辖区域登革热预防 控制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
➢ 负责组织发动和督促本辖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 期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消除室内外蚊媒孳生地,确保达到蚊媒控制指标。
登革热基本认识
➢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
➢ 在常年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 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登革热基本认识
➢易感人群:对登革病毒
➢ 人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 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可以发生二次
30
指示病例发病
二代病例平均发病日
登革热流行预防关键时期
二代病例发病
➢ 当登革热疫情发生时,要控制登革热的蔓延,必须在疑似病例出现后立即 进行预防控制工作。
➢ 如错失时机或预防控制工作不到位,导致二代病例发生,感染人数将会呈 现几何级增加,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登革热流行过程示意图
外潜伏期 时间 8-10日 3-15日
登革热防制技术指南 介绍
登革热基本认识
➢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传传染病。 ➢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 乙类传染病。
登革病毒:DENV-1、DENV-2、DENV-3、DENV-4 登革病毒疾病谱:无症状感染、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 无特效疗法,无上市疫苗。 ➢ 预防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4.媒介伊蚊控制
➢(1)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2)清除伊蚊孳生地:
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 孳生地工作。
➢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 况,是否在更大范围内开展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一)组建疫情处理现场指挥部。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三)控制措施
(外潜伏期)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将病毒传给另一人。 ➢ 部分感染者经过3~15天(内潜伏期)突然发病。
中国登革热防控原则
以监测为重点 控制蚊媒密度 严防输入传播 提高诊治水平 加强部门协作 动员社会参与
登革热疫情防控首要任务
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
➢开展宣传教育。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病例管理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就地治疗。 ➢病例救治与管理:
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 工作。
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
热退。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防蚊隔离要求: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 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