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产生深层理论

合集下载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一、组织概念组织是一群人依据社会生活的某种要求,为了达到某一个特定的共同目标,实行人力的分工和职能的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职责,以充分发挥其人力和智力资源,并与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集合体。

二、公共组织的作用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与管理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公共设施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事务,由政府组织与管理。

社区建设、扶贫救困、减灾救灾、环境保护、医疗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社会保险等,没有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也是不行的。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另一种公共物品是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

这是政府最基本的作用。

政府执行有关法律,制定公共政策,打击那些以各种手段非法威胁或剥夺人的生命和私有财产的不法行为,使最基本的人权得到保障。

因此,政府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以便使人民在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尽管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很快,但是,具有主权的国家依然存在。

政府作为国家主权和领土捍卫者的角色丝毫没有减弱。

政府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政府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目标,进行规划,制定政策予以规范和引导,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也可以进行必要资源配置,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同时,政府也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协调者和仲裁者,维护市场的正常的经济秩序,为公平的自由竞争提供保障。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新技术与高效率。

这样必然使财富集中在那些有头脑、有技术的人的手中。

而有一些缺乏技能的人,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者或不能靠劳动维持生活,或丧失劳动能力群体的生活,政府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补助,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 (2)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1)实现劳动分工。2)各种公职或 职位按权力等级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3)通过正式考试 的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的所有成员。4)实 行任命制。5)公职人员都必须是专职的,并有固定薪金保证。6) 职务活动被认为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受规则和制度制约。
– 狭义的网络组织定义在组织特征方面比较理想化,强调运用信息 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达成一种完全松散、平等的组织形态。
– 网络组织的特点:(1)组织边界模糊。(2)高度的流动性和灵 活性。(3)并行作业,共享各成员的核心能力。(4)高协作成 本。(5)蕴涵高风险。
– 从网络组织的构建和运作看,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合作关系; 二是运作平台的网络。
融合型
棱柱型
衍射型
A
18
• 权变组织理论
–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 等人。
– 理论要点:
• 权变理论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 境条件,认为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 积极的相互关系。管理理论和科学没有,也不可能 提供在每一种情况下如何行事的“最好办法”,理 论和科学的应用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
• 组织协作理论
–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
– 理论要点:
• (1)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 (2)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 (3)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成员的 协作意愿、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内的信息 交流。
• (4)权威接受理论。
A
13
• X理论—Y理论
– 提出者: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Douglas M. McGregor)。

公共组织学理论

公共组织学理论

Title in 单一任务 here 型组织
多元任务 型组织
延展任务 here 型组织
Title in
17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典型
18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典型
在第一次会议上决定下设 6个专项小组: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 改革专项小组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 组 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 组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 组
9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 传统公共组织结构的类型
3.2.4Leabharlann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10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 传统公共组织结构的类型
3.2.5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11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 传统公共组织结构的类型
3.2.6 矩阵制组织结构
Title in 职权 here
设计
管理幅度 here 与组织层 次设计
23
Title in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4 公共组织设计
3.4.4 公共组织设计的内容
基本职能
设计
职能设计 的内容
关键职能
设计
职能
分解
24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4 公共组织设计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4 公共组织设计
3.4.2 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职能目标 原则 人本 原则 完整统一 原则

一、公共组织理论概述

一、公共组织理论概述

(4)系统权变公共组织理论――整体系统组织观念的确 立(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组织管理的系统理论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最早由奥地 利生物学家路德维根· 柏塔朗菲于1947年提出的“一般 系统理论”(General System Theory),也得到“控制 论”(Cybernetics,Norbert Wiener,1948)和“信息论” (Informatics,C.E.Shannon,1949)的有力支持或启发。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般系统理论引起组织管理学 家的重视,并把它引入到组织管理理论研究中来。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F.E.Kast&J.E.Rosenzweig) 的组织系统权变理论(《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 变方法》1970),
第二节 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方法及意义
一、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一)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1、组织理论的提出:“组织理论”在学术上第一次得到 确认应该是1937年。这一年由美国管理学家卢瑟· 古利克 和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 厄威克合编了一本文集《行政科 学论文集》(Papers 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其中由古利克撰写的名为“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组织理论的观点或概述)的文章被认为 是“组织理论”的首次命名。在这篇文章中,古利克对组 织理论主要应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设计,这就是劳动 (工作)分工与人员群体协作的组织结构问题,解决工作 分工与协调问题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的本质。他又进 而提出了著名的“POSTCORB”(Planning-计划、 Organiz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 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 算)作为组织及其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的重要性。

公共组织学公共组织理论详解通用课件

公共组织学公共组织理论详解通用课件
保障公民权益
公共组织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力量,通过履行公 共事务管理职能,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公共组织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研究内容
公共组织学主要研究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运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包括 公共组织的理论框架、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知 识。
意义
通过对公共组织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公共组织的运作规律和管理模式,为 提高公共组织的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公共组织 的发展和完善。
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总结词
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与展 望概述
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公共组织将更加注重 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处 理和沟通能力。
多元化发展
公共组织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发展,包括服务对象多 元化、组织形式多元化等 ,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 求。
专业化发展
公共组织将更加注重专业 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以满足社会对专业 化的需求。
05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01 总结词 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概述
02
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技术革新、经济全球化等, 公共组织需要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变革。
03
内部问题解决
公共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如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 ,需要通过变革来解决。
04
利益冲突
公共组织变革往往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会受 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和抵制。
02
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公共组织理论
以效率为核心
理性主义基础
古典公共组织理论以效率为核心,强调组织的科 层制和层级节制,追求组织的高效运作。该理论 认为组织结构、制度和管理方式是实现效率的关 键因素,重视组织的稳定性和秩序。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theory)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现代性的学科,传统上是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对此更为普遍的称呼则是政治经济学,但应该注意这不可和马克思主义对这词的定义混为一谈)。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进行的互动。

公共选择理论也采用许多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对效用最大化的局限、博弈论、或决策论。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主要公式之一是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choice),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出自从有限的可用手段里挑选达成目标的途径。

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丹尼斯·缪勒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

总体来说大部制改革仍然是按照精简、统一、效 能的原则,精简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部门,把部 级的机构继续逐步精简,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 化,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 的经济促进型政府。 (2)“大部制”变革中的问题和阻力 ①权力整合难②人员分流难③机制磨合难④权力 的约束与监督难 3、问题解决路径选择(参见毛寿龙观点) ①立足长远,逐步推进。②转变“官本位”思想, 树立为民服务理念。③推行大部门制下的决策民 主化。④外部监督约束机制的强化。⑤行政问责 制的推行。
5、事业部型组织结构——集中领导下的分 权管理模式

根据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和活动领域把组 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模式

所划分的事业部具有很大的权力,组织最 高领导除保留人事管理、财务控制、组织 监督等权力外,其他权力基本下放给了事 业部
事业部由事业部长负责,进行独立的业务 活动和独立核算,并设有自己的职能部门
3、新公共管理组织理论 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政府不应该 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 而应该是: 一个公共服务的机构 公众是政府的“纳税人”理应是政府的顾 客 政府应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 和投入相比,政府更应重视其产出和服务 质量 政府应明确服务标准,提供回应性服务, 以实现改善公共服务的目的。
代表是“重塑政府理论” 代表人物:戴维· 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 代表著《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果改革着公营 部门》勾勒出一种新的政府形象,即:①起催化 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②社区拥有的政 府,授权而不是服务,服务由社区提供;③竞争 性的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④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⑤讲究 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⑥受顾 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 府的需要;⑦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⑧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⑨分权的政 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⑩以市场为导向的 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ppt课件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ppt课件
– 主要观点:
• (1)“社会人”的观点。 • (2)“非正式组织”的观点。 • (3)管理职能的观点。
--
• 需要层次理论
– 提出者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 理论要点:
• 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 实现的需要。
--
• X理论—Y理论
– 提出者: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Douglas M. McGregor)。
– 理论要点:
• X理论:(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 受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 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 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 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 作。(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 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 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
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
组织理论 前管理学时期 古典管理时期 行为科学时期 系统科学时期 当代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
现在公共组织理论
--
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管理思想
• 中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
– (1)国家管理方面,表现为治国方略 – (2)组织管理方面,表现为国家的组织结构 – (3)人事管理方面,表现为用人制度 – (4)军队管理方面,表现为兵法
• 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后,才 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 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人 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 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
定量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来反映人或事的特质。在社会调查研 究中常用的问卷调查即属于定量研究范畴。
五.案例法
运用实践实验法和社会调查法搜集来的典型组织行为学事 例(好坏典型或专题典型事例),它能体现一定组织在管 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与本质,可供分析研究, 便于人们从事例现象中引起思考、判断,从而认识到事例 的本质,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企业家政府的实践者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当时政府财政赤字剧增,物 价飞涨,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撒切尔夫人果断掀起用企业家 精神改造政府的一场革命。
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经济最大的两个 问题是垄断的国有化企业和垄断的工会”, “唯有通过民营化,才能减少国家的力量, 提升人民的力量”。
调查法:这是与观察法密切相联系的方法。 它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 感情和满意度。组织行为学家可以用这种 方法来调查员工对所在的组织和所任的工 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 素等。
01
&一般采用三种具体的 调查方法。
03
电话调查法
02
面谈法
04
问卷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 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 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在运用测验法时,应注意测验的 信度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公共组织理论
一.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
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古典组织理论阶段、新古典组织理论阶段、系 统权变的组织理论阶段和公共组织理论的现代 发展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法约尔——行政管理组织理论 韦伯——科层组织理论 共同点:①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组织,提出规范性的组织建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

柏拉图曾在《共和国》一书中专门论述过英才教育模式:第一阶段:17岁以前,重点是读书、道德教育、美术教育与体育教育。

第二阶段:18-20岁,侧重于身体训练与军事教育。

从通过上述两个阶段教育的年轻人当中选拔佼佼者;第三阶段:21-30岁进行数学教育(联考);第四阶段:31-35岁进行逻辑学教育(联考);第五阶段:36-50岁在政府机关取得业务经验;第六阶段:最后,让他当国家统治者。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人数即将突破百万,目前总竞争比例为55:1。

在组织生活里,人们受到上下班时间的约束和各种制度的制约。

即便是这样,人们还是希望归属到某个组织。

人,习惯于组织生活,一旦离开组织,反倒不适应。

通常,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自然人、社会人、组织人。

组织人的素质:能够合作、遵守规则、胜任工作、忠于职守个人与组织:人的一生都与组织有个密切的关系。

如,家庭、学校、单位、老年协会等。

首先,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组织都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如个人成长的背景、性格和人际关系。

其次,个人之所以参与组织,是因为组织可以做个人不能做的事情。

这是组织之所以存在的主要理由。

再次,组织还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

与此相联系的,机制有工作分工、工作标准以及权威体系等。

第一章公共组织概述第一节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理论1. 概念界定最初,组织一词主要被用来说明生物的组合状态。

1873年,英国学者斯宾塞首次将“组织”一词引入了社会科学。

他首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这一概念,他把组织看成是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2组织的定义: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组织的功能3.组织的类型参看教材,p.13⑴根据活动内容和功能的不同,把组织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等组织。

⑵根据组织活动领域和目标不同,把组织分为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

⑶根据权力配置方式的不同,把组织分为集权组织和分权组织。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一)组织与公共组织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

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

(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

(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

(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

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

(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

(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ppt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ppt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人员 2、组织目标 3、职能范围 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 6、权力职权 7、权责划分 8、规章制度 9、团体意识 10、组织设计 11、支持硬件 12、技术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
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 组织、基金会
一、公共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联合起来的有机整 体。我们根据组织目标的不同将组织划分为私人组织与公 共组织。 私人组织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我们把公共组织定义为: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 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考虑以下组织属于什么类型的组织: 私立中学、国际红十字会、南昌公交总公司、工会、老干 部局、水利局、农大后勤集团、律师事务所
A部门
甲工作部
科员A1
乙工作部
科员A2
丙工作部
科员A3
B部门 科员B1 科员B2 科员B3
C部门 科员C1 科员C2 科员C3
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层次结构)
反映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领 导与服从关系。
两级制。直辖市——区
三级制。直辖市——区——乡、镇;直辖市——县— —乡、镇;省、自治区——地级市——区;省、自治 区——县、县级市——乡、镇
首 行政组织的法 权力集中,责任 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 执行与指
长 定最高决策权 明确,指挥灵敏 专行,压制民主,无人 导事务
制 归一个行政首 有力,易于保守 牵制监督,不利于对行 长执掌的组织 秘密,可减少不 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
体制
必要的摩擦和损 当处理。
耗,能迅速完成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


信息不对称一定会引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名词都来源于保险业 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于找到正确的交易对象。
如:保险公司难于知道投保人的健康;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
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 如:投防盗险之后的车辆乱停乱放。 借款人从事投机活动而对贷款人造成风险;
组织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人 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共同心理意 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 定方式结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简单地 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 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 特殊的人群体系。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三类不同的组织:
第一类是政府组织,也称第一部门,政府组织以服务于公共利 益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是纯粹公共物品,它的消费具有不可分 割性和不可排他性,政府的政策对所辖区域的公民都会发生巨大影响, 追求的是国家利益或者行政区域利益最大化; 第二类是私人组织,也称第二部门,它提供的产品是纯粹的私 人物品,它的消费具有可分割性和排它性。私人组织是以实现私人利 益最大化为目标,为了盈利而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组织经济资源,展开 各种经济活动的组织;

管理幅度首先是由古典管理学派提出的。 英国的管理学家厄威克提出了普遍适用的管理幅度:每一个上级 领导人所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5~6人。
早期关于管理幅度设计的思想特点: (1)主管人员应该知道自己的管理幅度是有限度的; (2)认为管理幅度存在一个固定的具体人数,应该努力寻求这一普 遍适用的有效幅度,在组织设计中推而广之。 后来的管理学家认识到管理幅度因不同的条件而异,不同行业、 不同企业和企业内部不同职务,管理幅度千差万别,因此将研究的 注意力转移到研究管理幅度的各项影响因素上来,陆续提出一些新 的见解和方法。

公共组织产生深层理论

公共组织产生深层理论

公共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深层原因: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道格拉斯·诺斯,1920年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他开创性地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

鉴于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石。

诺斯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演变历史的审视与分析,升华出制度变迁的思想并以三大理论基石来建构他的分析框架。

此外,诺斯在阐明分析框架的过程中始终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论证产权结构选择的合理性、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这种分析使得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产权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一大理论。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对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增长比停滞或萧条更为罕见这一事实表明,‘有效率’的产权在历史中并不常见”。

显然经济能否增长往往受到无效率的产权的影响。

有效率的产权之所以对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产权的基本功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另一方面有效率的产权使经济系统具有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降低或减少费用;2)人们的预期收益得到了保证;3)从整个社会来说,个人投资的收益充分接近于社会收益。

所以诺斯认为产权的界定、调整、变革、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二大理论支柱。

诺斯的国家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的论证中。

如果国家能够界定一套产权,提供一个经济使用资源的框架,它就能促进全社会福利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这就是国家契约论;如果国家界定一套产权,仅使权力集团的收益最大化,二不能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人为的经济衰退,这就是国家掠夺论。

为什么国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呢?诺斯认为国家作为“经济人”提供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果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原则(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第三章 公共组织理论

第三章 公共组织理论

3.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式
第四节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一、公共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动因 二、公共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三、公共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与方法
一、公共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动因
(一)外部动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
(二)内部动因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二、公共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提高公共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优化 公共组织的结构;增强公共管理者的现代管理观念; 建立起高绩效的公共组织 (二)原则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一、公共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在中国,组织的原意是纺织:树桑麻,习组织。 在西方,组织一词源于器官。 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将“组织”一词引入社会 科学,提出“社会有机体”概念。 西方组织理论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古典组织理论 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20世纪60年代,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第三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

复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1.管理层次 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高层、中层、基层 2.管理幅度 上级管理者或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 数目。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越宽。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 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衡量公共组织结构合理的标准
1.职能目标结构——公共组织内部的各层级、各部门、 各职位和人员所承担的职责、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 目标都是按照组织的职能目标体系来设计的。 2.权责结构——组织的上下左右都清楚地知晓各自的 权力与责任和隶属关系。



3.人事结构——事有人做,人有事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深层原因: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道格拉斯·诺斯,1920年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他开创性地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

鉴于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石。

诺斯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演变历史的审视与分析,升华出制度变迁的思想并以三大理论基石来建构他的分析框架。

此外,诺斯在阐明分析框架的过程中始终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论证产权结构选择的合理性、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这种分析使得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产权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一大理论。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对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增长比停滞或萧条更为罕见这一事实表明,‘有效率’的产权在历史中并不常见”。

显然经济能否增长往往受到无效率的产权的影响。

有效率的产权之所以对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产权的基本功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另一方面有效率的产权使经济系统具有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降低或减少费用;2)人们的预期收益得到了保证;3)从整个社会来说,个人投资的收益充分接近于社会收益。

所以诺斯认为产权的界定、调整、变革、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二大理论支柱。

诺斯的国家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的论证中。

如果国家能够界定一套产权,提供一个经济使用资源的框架,它就能促进全社会福利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这就是国家契约论;如果国家界定一套产权,仅使权力集团的收益最大化,二不能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人为的经济衰退,这就是国家掠夺论。

为什么国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呢?诺斯认为国家作为“经济人”提供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果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原则(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事实上,这两个目的是不一致的。

第一个目的实质上指国家企图确定一套基本规则,以保证统治者收入最大化,但国家为使自己的“垄断租金”最大化,并不关心交易费用的降低和有效率的制度创新从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第二个目的是界定一套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且完全有效率的产权以推动经济增长。

基于上述两个目的的不一致,诺斯进一步认为国家在竞争约束与交易约束下灰界定一套有利于统治集团而无效率的产权结构。

此外,诺斯还认为国家是一种不可控制的神秘的力量,超经济的力量;所以他没有解释过国家存在的原因,而是强调了国家的暴力。

“理解国家的关键在于为实行对资源的控制而尽可能地利用暴力”。

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的第三大理论支柱。

诺斯认为只有意识形态理论才能说明如何克服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搭便车”现象,才能进一步解释制度的变迁。

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提供人们一种“世界观”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使人的经济行为受一定的习惯、准则和行为规范等的协调而更加公正、合理并且符合公正的评价。

当然这种意识形态不可避免的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织在一起,一旦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一致时,人们会改变其意识观念,这时意识形态就会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诺斯认为稀缺性、竞争、认知、选择是制度变迁的动因。

“在稀缺经济和竞争组织环境下,制度和组织的连续交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点;...竞争是组织持续不断的在发展技术和知识方面进行投资以求生存,这些技能、知识及组织获取这些技能、知识的方法将渐进的改变我们的制度”。

他认为世界普遍存在着稀缺性资源,这就需要竞争,有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

而优胜劣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市场决策的过程,这使得稀缺性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同时,人们对竞争的外界认知以后会理性的做出边界选择。

于是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就在这些做出选的集团的推动下发生了,因为这种选择是有效率的,人们可以从选择新的制度并从中获得更多潜在的利益。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主体是社会行动团体,即“初级行动团体”、“次级行动团体”,他们是企业家或者是政治家。

他认为“任何一个初级行动团体的成员至少是一个熊彼得意义上的企业家”,而“委员就构成了一个次级行动团”。

一方面,他并不以为“搭便车”的行为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若是这样的话,制度变迁的行动集团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他批评马克思忽略了“搭便车”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简单的忽视了搭便车的问题,并使人们的信念发生了一个大的飞跃,认为人们将会置自我利益于不顾而按一个阶级的利益行事,甚至做出相当大的自我牺牲。

因而诺斯认为确实存在一个社会变革集团推动制度变迁,但他还认为社会集团中还存在着搭便车的行为,这就需要借助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克服这种行为,限制个人主义理性发生偏差。

诺斯勇敢的从利益驱动和意识形态两个角度来论证社会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的来源在外在性上,“外生性变化(如技术、市场规模、相对价格、收入预期、知识流量、政治和经济游戏规则的变化)使得某些人收入的增加成为可能”。

诺斯指出若要获得这些潜在的收入,必须克服障碍,“由于某些内在的规模经济、外部性、厌恶风险、市场失败或是政治压力等原因,上述可能的所得不可能在现在的安排结构内实现,所以,那些穿新出能克服这些障碍的制度安排的人或团体才能够获得潜在的利润”。

诺斯认为一般的制度变迁是渐进的,“集体学习,即从历史中存活下来的,表现在社会文化中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使制度变迁绝对是渐进性的并且是经济以来的”。

同时由于个人、企业家为了从所选择的政治经济制度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制度都是逐渐地被修改的”。

除了这种渐进的演进路径潜在还有爆发式的“战争、革命、入侵和自然灾害,均是这种间断性的制度变迁的原因”。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始于科斯(Ronald Coase)《企业之性质》,科斯的贡献在于的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引入了经济学的分析中并指出企业和市场在经济交往中的不同作用。

公共选择理论是以公共选择为研究对象,是运用经济学研究政治过程中选择问题的一门学科,即对政治领域中非市场决策或集体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在这里,政治过程被视为一个市场,涉及投票者、政治家、官员和党派或利益集团等经济当事人;市场上交易的议题、选票是实现这一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选票对结果的影响取决于投票规则。

相应的,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研究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或利益集团行为、官员和政治周期等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得利益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包括三个、分别是“经济人”假设、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易”性质、政治规则完善论。

各种利益集团被认为是进行政治决策的主要影响和制衡力量,政党和政治家只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公共选择中的选择主体主要有两类:单个主体和集体主体。

前者主要是指单个选民;后者主要包括政党、官员集团和特殊利益集团。

所谓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政府的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出现广泛的利益集团是西方社会民主的重要前提。

利益集团的形成有其必要性。

首先,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制衡能有效地防止个别集团通过损害公共利益而过度膨胀;其次,利益集团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由于利益集团是具相同偏好的个人的集合,因此其成员可以分摊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再次,利益集团可以增强其偏好显示稳定性,利益集团的存在有一定的稳定性,其成员偏好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因此在选举和政府决策中各政党的候选人和相关政府官员往往会对利益集团的要求作出反应;最后,利益集团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交易效率。

按照现代西方政治理论,利益集团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容性利益集团,它以集团整体利益的扩大为追求目标,集团中的个人利益的视线不能以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为代价;另一种是排他性利益集团,即集团的收益总量是固定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成员的利益实现。

利益集团对政治均衡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展开游说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政府,从而使得政府的决策有利于自己;二是利用组织起来的选票集中度对政府施加压力,以集团成员投反对票为威胁;三是对支持其有利的提案或反复期不利提案的政治家提供竞选资金。

利益集团在自身利益实现的同时,必然会以其他集团境况变坏为前提。

因此,政府最终决策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

公关选择理论主要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和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制度的结构和运行效率。

它在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决策过程时,把政治行为与政治过程看成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这无疑是新古典理论在政治决策领域内的一个应用。

它不仅在分析方法上继承了新古典的传统,而且政策结论也颇符合新古典传统。

另一方面,公共选择理论又具有对新古典理论的革命性的部分。

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当代主流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一,主流经济学把利益冲突和利益集团放在经济学之外,留给了政治学;其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政府提供公共品这一前提假设,另一方面,它也开辟了对投票等政治行为进行经济学观察与研究的崭新视角。

从这意义上说,公共选择理论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界限,成为了沟通两者的桥梁,从而填补了经济学在国家与政府这一方面的空白,并把这一研究纳入了整个分析之中。

在1937年由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1969年阿罗第一个使用“交易费用”这个术语,威廉姆森系统研究了交易费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