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年版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著,宋安喜、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出版社2002年版【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任课教师:陈瑞莲教授、84036693倪星教授、84038593郭小聪教授、84034978蔡立辉教授、34251601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教学目的: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说史的高度把握公共行政学学科范式的演变历程,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有关公共行政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教育学(Pedagogy)【课程编码】JXGB001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时】36【学分】 2【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公共教育学是各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领域的普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基础之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

教学目标: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成长经历、教育经验并提供一系列现实教育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教育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多种视野和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思考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对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与重构,形成系统、正确、牢固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专业情意及对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力,并能够运用所建构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要求:1、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情意的培养,注意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研究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的兴趣和信念,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愿望。

从而自觉建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2、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识别和纠正常见的教育观念、方法上错误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的结合。

4、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思考、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兴趣、意识和能力。

5、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教学常规。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2学分,3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一、学习目的要求1、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内涵。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公共关系是一门探讨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沟通、协调、领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公共关系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公共关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2.公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3.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的关系。

4.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5.公共关系的实践技能:媒体关系、事件危机管理、社交媒体等。

6.公共关系的伦理、法律和社会责任。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公共关系案例,让学生理解实践中公共关系的运作和管理。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工作:开展公共关系实践工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技能和实战能力。

四、考核方式1.课堂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和授课笔记等。

2.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就一项公共关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3.综合考核: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期中期末综合考试和课程实践成果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公共关系学》(作者:霍华德·弗兰克)参考书目:《公共关系管理与实践》(编委会),《公共关系学原理与实践》(乔恩·怀特)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掌握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应对公共关系事件和危机,并能够在组织中发挥公共关系专业能力,以对组织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中央电大(定稿) (1)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中央电大(定稿) (1)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公共政策概论》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公共政策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交叉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剖析政府决策的基本过程,探讨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本课程又注重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案例的研讨,提高研修者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政府管理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的需要。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在知识层面,本课程既全面地介绍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和分析方法,又综合反映了国内外公共政策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与研究动态,为学习者们提供一个系统理解公共政策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和体系。

2、在能力与技能层面,本课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决策模拟、政策调研等教学形式,锻炼学生政策解读、政策分析、政策宣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

3、在态度与情感层面,通过公共政策的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学习者可以正确认识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分析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习者认真、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起勤于思考、高效理性的观念。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相关课程关系密切。

要求授课教师和学生正确处理公共政策学和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政府经济学等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既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雷同与重复,又避免对相关交叉知识点的遗漏和忽视。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学时分配完成所有的在线学习任务,并按照1:2的学时配比进行自学,以系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

2、要求学生除了完成理论学习的任务,认真完成主讲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调研和案例研讨,深入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相关部门政策,努力提升自己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37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15行政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系统阐述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及规律的课程,涵盖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从而把握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选择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的发展和创新的模式。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等内容。

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公共事业建立、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分析研究解决公共事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借助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掌握公共事业的基本特性,掌握我国公共组织的四种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书所研究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双重内容。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总学分:2.5学分适用专业:行政管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行政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公共事务,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活动及过程,对这种活动和过程进行研究并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公共管理学的基本任务。

公共管理学就是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更加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具体来说,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公共管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公共管理的概念,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形成解决一般公共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且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当今社会的公共管理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公共组织的过程和行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政府失败论;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公共责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社会实践等活动;凡是课堂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第一章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第一节什么是公共管理掌握 2.0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0.5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0.5案例:深圳试水政府购买服务第一节新公共管理理论掌握 2.0第二节新公共服务理论了解0.5第三节治理理论掌握 2.0第四节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了解0.5案例:参与式治理的中国实践: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第三章公共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的内涵及特征掌握0.5第二节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与类型划分掌握 1.5第三节公共组织的结构掌握 1.5第四节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了解0.5案例:乡镇兽医站该不该进行“撤并改革”第四章政府治理第一节政府治理模式掌握 1.5第二节政府失灵及治理了解 1.5第三节服务型政府掌握 1.0案例:中国政府首次向民间组织提供财政资金用于农村扶贫第五章非政府公共组织第一节非政府公共组织概述掌握0.5第二节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依据掌握 1.5第三节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历史与现状了解0.5第四节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类型掌握 1.5案例:NGO汶川行动遇发展瓶颈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第一节公共政策概述掌握0.5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制定掌握 1.5第三节公共政策的执行掌握 1.5第四节公共政策的评估了解0.5案例:广东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分析第一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了解0.5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内涵掌握 1.5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与方法掌握 1.5第四节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践了解0.5案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时期我国政府的发展战略第八章公共部门财政管理第一节公共财政掌握 1.0第二节公共财政管理掌握 1.5第三节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掌握 1.5案例:广州9间机关幼儿园年财政补贴达6000万第九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了解0.5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掌握 1.5第三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考核掌握 1.5第四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掌握 1.5案例:李处长的任与调第十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掌握 1.5第二节绩效管理流程掌握 1.5第三节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掌握 1.5第四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问题与对策了解0.5案例:青岛市应用绩效管理的做法及经验六、考核办法成绩评定比例(%)1.平时成绩50%2.期末考试50%七、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史传林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二)参考资料: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组织设计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教学大纲

组织设计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教学大纲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大纲适用对象:所有本科生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组织理论与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是企业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变革。

这门课程对于研究企业的深化改革和管理现代化以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认识和分析组织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初步的组织设计。

2、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建立在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基础上的,并与工作设计与评估等学科密切联系。

除了掌握组织理论与设计的原理、方法外,要注意针对企业组织的实际发展要求进行灵活运用。

3、学时安排:34学时4、教材选用情况:任浩《现代企业组织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组织理论概述(4学时)(多媒体)[基本内容]主要介绍组织的概念及组织类型;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组织理论与设计的产生和演进过程;以及组织设计的各种结构变量。

[基本要求]1、了解组织与管理的关系;组织理论与设计的产生和演进过程;2、掌握组织设计的各种结构变量;3、重点掌握组织的概念及四种组织类型;[基本内容]组织目标的概念、作用和类型;组织目标设计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1、了解组织目标的作用和类型;组织目标设计效果评价的方法;2、掌握组织目标的类型;3、重点掌握组织目标设计的概念、设计要求和步骤;第3章组织结构设计(2学时)(多媒体)[基本内容]组织结构概念和类型;组织结构诊断要决和标准,以及对管理者的意义;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方案选择。

[基本要求]1、了解组织结构概念和类型,组织结构诊断对管理者的意义;2、掌握组织结构诊断要决和标准;3、重点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方案选择。

第4章组织职能设计(2学时)(多媒体)[基本内容]企业管理职能概念和分类,以及职能设计的作用;职能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职能设计和调整的方法;将各项职能具体化种类和方法,使职能能够执行和落实。

《公共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概论》教学大纲(2004年9月)一、教学目的1.公共管理概论是MPA教育的核心课程, 也是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主干基础课。

作为一门学校通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基础, 掌握现代国家治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要机制, 和内在的理论逻辑, 掌握现代公共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原则、内容、模式和一般趋势, 为学生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具体地说,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通过公共管理概论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公共管理的整体结构框架。

3.通过公共管理概论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脉络, 掌握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 尤其是掌握公共管理理论最新发展的主要趋势, 掌握相关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通过公共管理的学习, 掌握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等。

通过公共管理的学习, 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 逐渐形成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教学方法1.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2.教师讲授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 全部60个学时中, 54个学时将用于教师课堂讲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除鼓励学生随时积极提问和发言, 专门安排6个学时, 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 提交1篇期中论文。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自学。

学生必须认真地、系统地阅读教师指定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有关的学术专著;在认真读书和思考的基础上, 写出读书报告, 至少提交2篇读书报告。

三、考试方法1.本课程考试用百分制计算, 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专业学习成绩和考勤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公共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教学大纲是指导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目标公共管理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的目标,即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公共管理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共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目标等。

2.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包括政策制定程序、政策执行原则、政策评估等。

3.公共组织与协调: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行为、组织协调等。

4.公共财政与预算:包括公共财政的职能、预算编制与执行、预算管理等。

5.公共服务与质量管理:包括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改进等。

6.公共危机管理: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危机恢复等。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等。

8.公共部门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9.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评估的方法、绩效改进的途径等。

10.法治与监督:包括法治原则、监督机制等。

11.公共责任与伦理:包括公共责任的概念、伦理原则等。

12.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包括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改革的目标与途径等。

三、教学方法公共管理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公共管理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公共管理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库等。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机会。

总之,公共管理教学大纲是指导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文件,应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公共组织理论》是研究公共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公共组织理论以组织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为学科基础,探索公共组织特点与管理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认识和把握公共组织运行的原理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实践过程中公共组织的构建和管理问题,并且对于学好本专业其他课程也有较大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知识、经典理论和前沿成果,掌握公共组织的原则、方法和技术。

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共组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剖析公共组织管理与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组织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了解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公共组织类型与结构、组织权力与运作、组织文化与形象、组织规模与边界、组织绩效与评估、组织学习与变革等内容要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公共组织理论的应用性和现实性,了解当代中国公共组织的发展状况。

在实践方面能够对中国社会中的公共组织进行分析,具有基本的组织分析能力,能够对公共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导论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以及对公共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概念与分类;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异同;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第一节组织与公共组织一、组织概述1.组织的内涵2.组织的功能3.组织的类型二、公共组织的内涵1.公共组织的含义2.公共组织的特点三、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2.非物质要素四、公共组织的类型1.政府组织2.非政府组织第二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异同一、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的相同之处1.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具有管理的一般职能3.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二、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不同之处1.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公共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3.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4. 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5. 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第三节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意义及方法一、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公共组织二、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1.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理论的需要2.是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3.是推动公共组织发展的需要三、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历史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系统研究法5.案例研究法6.心理研究法第四节公共组织理论的学科基础一、政治学二、管理学三、公共管理学四、经济学五、组织行为学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的发展过程,各发展阶段主要理论及主要代表人物。

把握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发展规律。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理论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泰罗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现代公共组织理论。

第一节传统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二、.法约尔的组织理论三、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第二节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一、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四、西蒙的决策理论第三节系统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一、系统组织理论二、生态组织理论三、权变组织理论四、“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第四节公共组织理论的现代发展一、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二、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三、学习型政府组织理论四、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第三章公共组织外部环境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外部环境的内涵、特点与类型,了解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理论,把握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外部环境的内涵及特点;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公共组织外部环境概述一、公共组织外部环境的内涵、特点与类型二、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理论三、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辩证关系第二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与公共组织的互动关系一、经济环境与公共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政治环境与公共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文化环境与公共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节地理环境、人口环境、国际环境与公共组织的互动关系一、地理环境与公共组织的互动关系二、人口环境与公共组织的互动关系三、国际环境与公共组织的互动关系第四章公共组织结构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结构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掌握公共组织结构的一般类型,了解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新型公共组织类型。

了解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影响因素、内容和程序。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结构的内涵;管理层词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公共组织结构的一般类型;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内涵一、公共组织结构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二、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公共组织结构的一般类型一、公共组织结构的一般类型1.直线式结构2.职能式结构3.直线----职能式结构4.矩阵式结构5.事业部式结构二、公共组织纵向结构形式和横向结构形式1.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2.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3.公共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第三节公共组织结构的新类型1.扁平式组织结构2.团队型组织结构3.虚拟型组织结构第四节公共组织设计一、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内涵二、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三、影响公共组织设计的因素四、公共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程序第五章公共组织文化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文化渊源,了解公共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结构、类型,了解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把握组织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把握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与创新的途径。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文化的渊源;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公共组织文化的构建与创新的途径第一节公共组织文化概述一、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与内容二、公共组织文化的形成三、公共组织文化的构成第二节公共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和建构原则一、公共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1.公共组织文化的一般功能2.公共组织文化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二、公共组织文化的建构原则目标原则;创新原则;价值原则;参与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第三节公共组织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一、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及模式选择二、公共组织文化的再造与创新第六章公共组织的管理与运作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管理的内涵与特点,把握公共组织的基本职能,了解公共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过程,了解各种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公共组织的领导与决策;公共组织的执行与沟通。

第一节公共组织管理概述一、公共组织管理的内涵二、公共组织管理的特点三、公共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四、公共组织管理职能调整第二节公共组织的领导与决策一、公共组织领导1.公共组织领导的内涵2.公共组织领导与权力二、公共组织决策1.公共组织决策的内涵与特点2.公共组织的有限理性决策第三节公共组织的执行、沟通和协调一、公共组织的执行1.公共组织执行的内涵与特点2.公共组织执行的过程二、公共组织的沟通1.公共组织沟通的概念与功能2.公共组织沟通的过程3.公共组织沟通的类型4.公共组织沟通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三、公共组织的协调1.公共组织协调的内涵与作用2.协调管理的层次第四节公共组织的反馈、监督和控制一、公共组织反馈1.公共组织反馈的内涵2.公共组织反馈的作用二、公共组织监督1.公共组织监督的内涵2.公共组织监督的作用3.公共组织监督的原则与方法三、公共组织控制1.公共组织控制的内涵与类型2.公共组织控制过程3.公共组织控制原则与方法第七章公共组织效能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效能内涵与功能,了解公共组织效能评估的原则、实施程序和基本方法,把握影响公共组织效能的因素及提高公共组织效能的基本途径。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效能评估;公共组织效能提高的途径。

第一节公共组织效能概述一、公共组织效能的含义二、公共组织效能的作用第二节公共组织效能的评估一、公共组织效能评估的内涵与意义二、公共组织效能评估的原则与标准三、公共组织效能评估的组织实施第三节公共组织提高效能的途径一、影响公共组织效能的因素分析二、公共组织提高效能的一般途径第八章公共组织变革与发展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含义、为什么要进行公共组织变革?公共组织变革面临哪些阻力和动力因素?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程序与内容,了解公共组织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动力因素;公共组织变革程序、方式与内容;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公共组织的变革一、公共组织变革的原因二、公共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三、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动力分析四、公共组织变革的程序与方式五、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第二节公共组织的发展一、公共组织发展的内涵二、当代公共组织发展的基本趋势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公共组织的含义?它有哪些特征?由哪些要素构成?2.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有哪些异同?3.在我国,公共组织主要包括那些组织?4.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5.传统科学管理时期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他们的代表作各是什么?6.行为科学管理时期有哪几种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有哪些?7.试述权变组织理论和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8.谈谈你对公共选择理论和企业家政府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9.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0.什么是公共组织外部环境?11.试述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如何建立公共组织与经济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12.公共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13.如何理解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14.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

15.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16..公共组织文化的再造与创新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转变?17.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18.结合公共组织行为,说明公共组织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19.试述公共组织沟通的含义、要素、类型、功能与过程。

20..公共组织协调对公共管理有何意义?21.公简述共组织监督的作用及应遵循的原则。

22.公共组织效能的含义。

23.高绩效的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4.试述影响公共组织效能的因素。

25.试述提高我国公共组织效能的基本含义。

26.公共组织效能的含义。

27.高绩效的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8.试述影响公共组织效能的因素。

29.试述提高我国公共组织效能的基本含义。

参考书目:1.陈振明、孟华《公共组织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苏忠林主编《公共组织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4.张建东陆江兵主编《公共组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