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17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后)。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重庆谈判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3.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4.渡江战役的意义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学习难点1.重庆谈判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教材解疑】结合课本P79资料回放思考:何为外线战争?何为内线战争?外线——主力部队转向国民党统治区,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预学案】一、过渡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到10月10日、重庆)(1)背景:①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

(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内战的爆发(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秋)1.经济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军事行动: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战略决战阶段: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导学案

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教学目标】课标:概述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重庆谈判、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难点: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一)了解—基础知识—自主探究一、背景:1、蒋介石的“”策略;2、1945年,重庆谈判,签署;3、1946年初,重庆政协会议。

典型例题: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其中“闷雷”指的是()A.国民经济破败凋残B.内战阴影挥之不去C.美苏冷战和平脆弱D.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二、过程1、全面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开始,中共发动了、、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上被消灭。

4.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__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典型例题:2、“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

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

”“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

”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A.中共军队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B.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中共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D.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3、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 政治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 政治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

第17课解放任务目标:1.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通过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等史实,理解国共两不同的政治主张。

3.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1.内战的爆发(1)蒋介石为何要邀请赴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何时?《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不足之处?(2)1946年政协会议在哪里召开?(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解放军采取的战略战术是什么?结果如何?(4)发动重点进攻的地区是哪里?结果如何?2.战略反攻和三役(1)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时间、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2)战略决战包括哪三役?三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的背景是什么?谈判的结果是什么?(2)说出渡江战役的时间?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意义是什么?活动探究:1.内战的爆发【探究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探究】2 已经洞悉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赴重庆和谈判?【探究3】在艰苦的解放之余,还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结合课本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的胜利有什么关系?2.战略反攻和三役【探究1】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何为外线?【探究2】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探究3】三役为何首选锦州作为战役的开始?当课反馈: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坚持团结,避免国共合作破裂 B.实现民主,加快和平建国步伐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2.解放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③中原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3. 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人民的革命,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A. 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4.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化过程以及社会的治理措施。

知识汇总: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商君书》认为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

2.秦朝时期: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是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___。

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户籍散乱。

4.隋朝时期,命州县官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朝时期,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_____一造。

6.宋朝时期,户籍分为_____________。

主户指___________________,客户______________。

7.元朝时期,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_____________,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8.明朝时期,继承了元朝的以_________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朝户籍册称__________,以___________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__________________。

9.清朝时期,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清朝前期实行______________,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________年间,朝廷御令户籍永停编审。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从秦汉到明清,______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1.秦汉时期,乡设____,掌______。

设啬夫,掌_____、__________;设游徼,掌__________。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17课解放战争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1.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重庆政协;内战全面爆发、重点进攻、反攻、决战;土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共取得了胜利。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胜利民族矛盾解决,国共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要求和平建国,国军滞留西南需要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谈判,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障民权等,但解放区军队和政权未达成协议。

2.重庆政协。

依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

召开,1946年初,国、共、民主党派参加。

结果,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等原则。

意义,和平民主运动高涨,使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3.内战进程。

1946年6月底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全面开始;1947年春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中共反攻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5月后追歼残敌。

4.土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支持中共参军支前,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北平和谈。

背景,决战结束,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

过程,1949年4月,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案【习目标】1.掌握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2.认识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法指导】①创设新材料和新情境,再认再现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及各党派在转折时期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从而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国共两党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刀兵相见的原因。

③结合国内和国际背景,探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变与国际形势的关系,培养生深层次探究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知识链接】一、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的特点1.一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三种政治要求:①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力求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改革。

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②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反动方针。

在美国支持下疯狂抢夺胜利成果,妄图恢复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准备发动内战消灭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③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认为,战后是实现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要求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英美式的政治民主。

但他们的主要政治倾向是要求和平、民主、统一建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内战、卖国政策。

这些要求同中共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成为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政治基础。

3.革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①一方面,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人民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苏联的更加强大,欧亚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日益瓦解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课件

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课件

5】疑难点拨。 】疑难点拨。
• 2.站在中共角度划分解放战争阶段,并写出标志 站在中共角度划分解放战争阶段, 站在中共角度划分解放战争阶段 性事件。 性事件。 • 1】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1946年6 】防御阶段: 月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开始,1947年3月 国军对陕北和山东发动重点进攻。 • 2】反攻阶段:1947年6月底至1948年8月,刘邓大 】反攻阶段: 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 3】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 】决战阶段: • 4】追歼残敌阶段:1949年2月至1950年,1949年 】追歼残敌阶段: 4月21日发动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 府灭亡。
3.“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 3.“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 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 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 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 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 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 得民心无关的是 A.“民主建国纲领” A.“民主建国纲领”的提出 民主建国纲领 B.参加重庆谈判 B.参加重庆谈判 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共产党赢得民心的主 要原因是倡导民主建国,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 要原因是倡导民主建国,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A、B、 C三项均与之有关,而D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三项均与之有关, 大意义,与此无直接关系。 大意义,与此无直接关系。 ( D )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时空要素梳理,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原因、过程和性质;八国联军侵华的历程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辩证分析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时空思维一、基础知识梳理(一)戊戌维新运动背景,领导阶级,时间,序幕,影响/意义,失败原因1.背景:①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根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3.时间:18984.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5.影响/意义: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6.失败原因:①客观: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②主观: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根本: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二)义和团运动时间,领导阶级,原因,口号,评价1.时间:1889-19002.领导阶级:农民阶级3.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4.口号:扶清灭洋5.评价:积极: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消极: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三)《辛丑条约》时间,内容,危害,影响1.时间:1901年2.内容:①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②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4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3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4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3

第17课解放战争班级:姓名:学号:1.学考纲要:(1)内战的爆发;(2)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 预习内容: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争取和平,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

2.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大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渡江战役(1)背景: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北平谈判破裂。

(2)概况: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

(3)结果: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历史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具有世界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习目标】1.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2.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戊成变法运动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

3.认识义和团运动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难点】1.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理解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认识其对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影响。

2. 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背景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壮大思想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倡导改革过程序幕—公车上书;高潮—百日维新;结局—戊戌政变败因客观守旧势力强大主观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寄希望于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意义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推动新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漫长而又坎坷知识点二义和团运动原因根本《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直接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经过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发展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失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评价积极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消极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原因根本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意图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直接义和团运动反帝斗争损害列强在华利益,成为列强侵华的借口经过1900年6月,第一批联军向北京进发,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梳理戊成维新运动的过程,强化时空观念,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

2.辩证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3掌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认识列强的侵华罪行,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近代中国的沉沦,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知识梳理一、戊戌变法理论准备:1.康有为:批判了古文经学(《新学伪经考》),将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孔子改制考》),论述变法的必要性(《新学伪经考》)和合理性(《孔子改制考》)。

(把孔子当枪使,为了减少变法阻力,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戊戌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领导者:光绪帝、梁启超、康有为开始标志:公车上书高潮:百日维新开展(1898.6.11—1898.9.21)【不彻底,向顽固派妥协】A. 背景:◎ 1897年,德国抢占胶州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直接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维新思想广泛转播C.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D. 内容:◎ 政治: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放言论,废除旗人特权,整顿吏治◇ 影响:·打击了封建官僚,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没有涉及设议院和制定宪法的政治主张,没有根本触动封建制度◎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改革财政,完善交通,建立新式农场(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 影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 文教:改革科举,实行新式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译书局、京师大学堂)【注:1905年废科举】◇ 影响:利于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建设人才【注: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1898年5月)→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扩建海军◇ 影响:·增强了国防力量·没有使军队控制权掌握在维新派手里E. 实施情况:变法措施发布集中,没有准备时间,加之顽固派破坏阻挠,极大部分变法措施没有得到落实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逮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变法实行103天后宣告失败7)变法评价:A.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B.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根本)◇ 光绪帝没有实权◇ 维新派没有军队保障◇ 缺乏群众基础◎ 客观原因:◇ 封建势力强大◇ 国际环境不利于变法开展C. 意义:◎ 要求变革封建制度,设计和推行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政治改革运动)◎ 启发和张扬了国人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爱国救亡运动)◎ 解放了人民思想,宣传了西学,批判了封建思想文化(思想启蒙运动)【主要功绩】D. 局限性:幻想在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政治改良,对封建势力抱有幻想E. 教训: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注:教育近代化开端(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化开端(洋务运动)、思想近代化开端(维新变法)、政治近代化开端(维新变法)】二、义和团运动◇ 时间:甲午战后◇ 原因:民族矛盾尖锐◇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主义爱国斗争◇ 功绩:廊坊之战、北仓之战影响: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① 原因:1)各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2)义和团反帝运动(直接原因)② 失败原因:清政府软弱无能,无心抵抗。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重难点知识点1.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 理解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认识《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2. 全面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性,感受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各阶级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之情,认识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潮流1. 戊戌维新运动。

2. 义和团运动。

3. 八国联军侵华。

4. 民族危机的加深活动一:分析知识分子的革故鼎新——维新变法。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概括维新变法的背景。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并分析康有为搬出孔子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领袖的原因。

材料一世卿之制,自古为然,盖由封建来者也。

孔子患列侯之争,封建可削,世卿安得不讥?读《王制》选士、造士、俊士之法,则世卿之制为孔子所削,而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昭昭然矣。

选举者,孔子之制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

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

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

——梁启超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

”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惑乱人心!”活动二:理解中国民众的爱国怒火——义和团运动。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习目标1、概述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梳理戊戌维新运动过程,理解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析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认识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3、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大体情况,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知识记忆一、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1、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和进程是怎样的?(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进程①拉开序幕: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军人的“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③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

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幸免外,均被废止。

2、回答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历史作用(1)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3、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失败了?(1)封建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3)维新派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4、义和团的概况是怎样的?(1)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2)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列强和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怎样的?列强态度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清廷态度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何时爆发的?(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危害。

学习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认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存在的历史局限性。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一)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实业救国思潮;收回利权运动】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冯桂芬1861年《校邠卢抗议》一书中最早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

康有为1898《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1891《新学伪经考》: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民权、君主立宪制)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3)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洋务派。

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

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影响: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经过1.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序幕(思想运动上升为政治运动);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看一下就可以)①政治方面:允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重点】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课前导读】
“中国革命,自1927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

”在1939年,毛泽东作出了这样的评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学习过程】
一、争取和平民主
1、重庆谈判
(1)背景
探究1、蒋介石既然确定了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又为何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美国:
国民党:
共产党:
(2)时间:至
(3)结果:经过谈判,签订了
(4)影响:
2、政治协商会议
年初在召开,会议通过了
二、全面内战时期
1、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探究2、面对敌强我弱,国民党暂时占有经济军事优势,中共采取了怎样的方针政策?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探究3、战略反攻阶段为什么首选中原?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三、解放战争胜利意义
1、国内:
2、国际:
3、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