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诗词五首PPT

合集下载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课件(共12张PPT)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课件(共12张PPT)
岳望
目录
朋友圈发布者 杜甫
目录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为诗歌点赞
第一部分
手法 关键词
情感
我为 因为
而赞,

高大、雄奇、 秀丽
不畏攀登 积极乐观
望岳
设问
连绵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目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虚 +实
泰山之美 人之美
第一部分
任务三:为诗圣评论
你的赤子之心照耀在 唐朝的盛衰之上,你的二 人诗篇铭记在我们每一个 人心中。即使失意也不忘 得意,你用万丈豪情勇攀 人生的高峰!
课后作业
老师对杜甫的情感是敬佩,是仰慕,是追随与学习。 同学们呢?课后大家再读一读杜甫的其他诗,把你 的感受写下来,字数不限。
1
任务一:为文案配图
4
2
5
目录
3
示例:
6
我认为
联诗句适合配第
幅图片,因为

5
3
目录
1
4
京兆杜氏(北方大士族) 祖父杜审言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23岁
落地而归
目录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诗五首》(共67张PPT)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诗五首》(共67张PPT)

杨花/落尽/子规啼,
۩۩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 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有 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 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 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 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 喻人的清廉正直。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 镇江)的城楼。辛渐:作 者的一位朋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温故而知新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远望的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 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人不能 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与王 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与 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 脉相承。
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
飞来峰,即 浙江绍兴城外的 宝林山,唐宋时 其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古代 传说此山自琅琊 县城东武县(现 在山东诸城)飞 来,故名。
登飞来峰
(唐)杜甫
飞来 /山上/千寻塔,
闻说 / 鸡鸣/见日升。
不畏 / 浮云/遮望眼, 自 缘 / 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上/千寻塔,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很高很高
我寄/愁心/与明月,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直到夜郎以西那遥远的 西南边地
分析:此二句抒情。寄心,让李白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共6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共6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歌解读 游山西村
莫:不要。
酒陆以清浑游为:贵浑。浊。
豚:小猪, 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 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 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疑:怀疑。
暗:暗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重峦叠嶂, 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 面没有路,(突然)出 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 山村。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 版)。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 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首描写的是东岳泰山。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杜甫开始过 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漫游途 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 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那种蓬勃的朝气。
它告诉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这样不但能望得远,而且可以俯视一切。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积 极进取。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 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豪情勃发,壮志凌云,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的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题叫《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 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 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 景象。(远望)
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 的景象。(近望)
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 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
课堂小结
《登幽州台歌》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 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 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 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 苦闷的情怀。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 深思,大有“汉魏风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4张PPT)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
念:想到。 远和空间的广大。
涕:指眼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怆然:悲伤的样子。
诗意: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 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粗笔勾勒,凸现宇宙 天地的浩茫宽广和古 今人事的沧桑易变。
直抒胸臆
抒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 凉。
8.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
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 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古代诗歌五首
读读写写
悠悠(yōu) 岱宗(dài) 吟鞭(yín) 叩门(kòu)
缘( yuán)
怆然(chuànɡ)涕( tì )
决眦( zì ) 凌( línɡ )
遮(zhē)
拄杖(zhǔ)
豚( tún ) 箫鼓(xiāo)
衣冠( ɡuān) 天涯( yá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 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 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 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 玉集》等传世。
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 征讨,参谋陈子昂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 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 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 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 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 诗。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 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 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 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 和眼界的空阔,充满对泰山迷人山色的沉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览”字之中充满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 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甫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也常 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 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 《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 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游山西村
莫:不要。
酒陆以清浑游为:贵浑。浊。
豚:小猪, 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 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 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疑:怀疑。
暗:暗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重峦叠嶂, 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 面没有路,(突然)出 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 山村。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体诗中表语气停顿的虚词 古体诗中,常用“之”“夫”“兮”“哉”等虚词,
表示语气停顿,使句式便于诗人表达情感,具有艺术感染 力。《登幽州台歌》上两句每句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 后两句各增加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一个语气停 顿,充分表达诗人的悲伤之情。前后句式,长短参错,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9张PPT)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了解诗人 龚自珍 (1792—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 文学家。他主张道、学、治三者不可分割,开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之风。他所 作的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代表作有 《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有《定盦文集》等,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写作背景 696年,契丹族的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 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 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 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 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 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3、“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浮云”指的是什么?
“不畏”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看到的云,又比喻困难挫折或当时朝廷中的保守势力 。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 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出了 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请试着具体 分析?
① 一二句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绵延高大; ②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 ③ 五六句写凝望所见,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力; ④ 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 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积极支持抗金将帅 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排挤打击,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 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 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 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此诗即 在故乡山阴所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想到
悲伤,凄恻的样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眼泪
全诗翻译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 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漫长
登楼眺望,写 出空间辽阔
描绘了诗人孤独寂 寞苦闷的情绪
情感分析方法归纳
内容
对比联想 寻找连接点
诗人/时局
登幽州台
被贬
情感
孤寂苦闷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 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 孤独感。
过关练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指山东地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
不尽,不断。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望岳》杜甫
聚集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 神奇秀丽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 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黄昏和早晨)。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PPT课件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PPT课件
诗人青少年时期,生活优越,四处漫游,还有一段与李白,高适一起 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经历。 【知识拓展】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755年至763年唐朝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叛乱,它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唐王朝从盛至衰的转折点,也是杜甫人生以 及诗歌风格的转折点。
解题——岳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 北岳-恒山(山西) 中岳-嵩山(河南) 西岳-华山(陕西) 南岳-衡山(湖南)
•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 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 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 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 大败亏输。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 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 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燕昭王为 招揽贤士而建的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 海的无穷感慨。
• 诗歌以律诗见长,风格以沉郁为主。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 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 他的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 了人民的疾苦,历来被誉为“诗史”。
创作背景
《望岳》于杜甫青年时期(早期)所作,开元二十四年(736),是 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整体感知
望岳
杜甫
首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颔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颈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凝望 尾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望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95张PPT)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95张PPT)

导 思
2
这首诗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文初读感知



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为前二后三,

如:岱宗/ 夫如何?齐鲁/ 青未了。
课文初读感知
层 次 结 第一层: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构
第二层:写了泰山上的景物,同时着力表现诗人的感受。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望岳》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简 介
(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雄直峭劲、壮丽超逸而又深婉不迫的独特
诗风,对推动宋诗革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预习资料速查

景 资
《登飞来峰》 此诗为王安石年轻时所作。宋仁宗皇祐
料 二年(1050)夏,王安石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 途经绍
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下此诗,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并未对
幽州台做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 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 悲愁的情绪。
板书设计
课文细读品味
“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
归纳总结
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预习资料速查

景 资
《望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生活。诗人北游齐、
赵(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时,写下此诗。
预习资料速查
文 体
律诗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提倡的讲究声律、对
识 偶的新体诗,成熟于唐初。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PPT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PPT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 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 在漫游途中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 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登飞来峰》: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 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 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 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 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层云生起,使心胸 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归林。描绘了一幅 层云升腾飞鸟归林图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上飞 来峰顶的千寻高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 看到旭日升起。描绘了一幅千寻塔望旭日图
四、文章烂兮,诗歌艺术手法之比
●直抒胸臆,感叹古代贤君不可见,后世明君不可遇,表 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
●“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实写自己登高 远望,虚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 诗人的朝气蓬勃和对前途的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议论,“浮云”一 语双关,既指眼前看到的云,又比喻困难、挫折、阻碍 等。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和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 精神。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 答,写远望所见,总括泰山全貌,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 位置,又写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是聚集之意,运用拟 人辞,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 秀丽。
●“飞来山上千寻塔”运用夸张手法,写山上古塔之高, 表现诗人立足点之高。
《望岳》:格律诗,五言律诗。二三停顿。 《登飞来峰》:七言绝句。四三或二二三停顿。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3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 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诗文词 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 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 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 尤大。
24
写作背景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 辞官南归。
16
诗句译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 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 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 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 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 一览无遗!
17
“望”字分析
请同学们思考: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 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 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 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6
词语解释
1、幽州台 2、悠悠 3、怆然 4、涕
7
诗句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有见到,后代的明 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秋!
8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 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已于已久的悲愤 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 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 想破灭时顾及郁闷的心情。
5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 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 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 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 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连连受到挫折,眼看 报国的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 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8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8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 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存诗100多首,有《陈伯玉集》 传世
青年时轻财好施,任侠仗义,后慨然立志,深钻经史,24岁时 考中进士。因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在26、36岁时两度从军边 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见识。回乡后射洪县令段简贪图陈子昂家钱财, 肆意勒索,家人纳钱20万,段简觉得少,把陈子昂捕进狱中,陈子 昂42岁死于狱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表达以死报答君王知遇之恩的决心。
诗歌解读
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登台观景为什么会悲伤落泪?
“前”“后”写时间久远,上下写“天地悠悠”,诗人由宇宙永恒、天地 广阔想到了生命短暂、个体渺小,因而孤独落寞。
诗人对自己无缘见前代、后世的贤君而万分感慨,抒发了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与孤寂。
仕途、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用典:浮云 喻奸邪小人
西汉·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宋史·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
唐诗重情(趣),宋诗重理(趣)
• 唐诗重形象思维,偏重对事物、事件的感性体验; • 宋诗喜议论说理,偏重对事物本真的理性思考。
远望 山色郁郁青青、苍翠葱茏、连绵不绝、高峻雄伟
岱宗 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
设问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
泰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文史知识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为居五岳之首,故尊为 “岱宗”。古人认为“岱为山宗”, 《史记·五帝本纪》 中记载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尚书•舜 典》中记载舜“东巡守至于岱宗”。 后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泰山举办封禅大 典, 以昭示其政权的神圣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7张ppt)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如果
拄着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趁着月明来闲游。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 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的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
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
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hún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guān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zhǔ
kòu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腊月所酿的酒。
小猪,这里
不要。
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备足鸡 肉、猪肉款待客人。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上。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 联
“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可见农家的热情好客。
怀疑
暗淡,因柳密而深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亮,因花儿而明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 联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
又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吹着箫,打着鼓。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 联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31张PPT)

4.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 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 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诗人把个人置放到广袤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 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 孤独和苦闷之情。
巩固提升
1.诗中描写远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 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 。 2.诗中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句子是: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3.诗中表达作者的远大抱负,充满乐观豪迈的情怀的句子是: 会当 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4.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 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①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②从“疑无路”到“又一村” 的欣喜之情;③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原文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 自主学习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指诗人的马鞭。诗人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 无边的离愁别绪,举起马鞭向东一指,从此走向天涯(故乡)。诗人 用“浩荡”表现“离愁”之广,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 ”之重。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自比,表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 人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要为国效力的心志,表达 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 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动作描写
运炭的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 肖像描写 黄衣使者白衫儿。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卖炭翁, 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 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卖炭翁 [唐]白居易 伐薪烧炭南山
整体感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 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板书设计
烧炭艰辛
卖炭翁
对 比
运炭艰难
炭被掠夺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宫使
仗势凌人 夺炭 (肖像、动作描写) 蛮横冷酷
走近作者
赵师秀,号灵秀,南
宋诗人。与徐照、徐玑、
翁卷并称“永嘉四灵”,
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 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 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 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 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 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 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 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 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诗词五首
YW·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意。 2.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领会古诗词的 意境和韵味。
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 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杜拾遗等。唐代最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人称“诗圣”。当时社 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 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 一代“诗史”。
“愁何在”“喜欲狂”“放歌”“纵酒” 这些生动的细节把作者全家听到这一消息后的 激动与欣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尾联中把四个地名连用哪四个动词串起来, 有什么作用? 用四个动词“从”“穿”“下”“向” 连接四个地名,表达了诗人还乡那种迫不及 待、归心似箭的心情。
诗歌小结
这首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
对比手法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 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 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 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 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 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及艰难处境。
诗文小结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
叙事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题注 ——“苦宫市也”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 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 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 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 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 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 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诗歌小结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 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 “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 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 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 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 言之中。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 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被夺炭
品读诗文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
满面尘灰烟火色
肖像描写
两鬓苍苍十指黑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心理描写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品读诗句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 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 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 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 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 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 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 这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人称“鬼才”,开创了
“江湖派”一代诗风。
品味诗歌
1.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等待着友人,友人久 等不至,等得心烦,只好“闲敲棋子”,诗 人此时心情烦躁不安。
2.这首诗通过“闲敲棋子”这一特定细节
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
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
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
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
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
的自然流露。
板书设计
首联叙事—收失地泪满襟 闻官 军收 河南 河北 颔联描写—全家人喜欲狂 颈联抒情—喜纵酒好还乡 尾联想象—还乡路向襄阳 欣 喜 若 狂
卖炭翁白居易
走近作者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自号香山 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 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 而 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 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写作背景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 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 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 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 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品味诗句
1.用两个字概括诗人的感情。
欣喜
2.颔联、颈联是如何表现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波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