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学案:第十七章 第4、5节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m 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生: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m 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生: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全册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A=m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A>mB,碰后A、B两球一起向右摆动;如果mA<mB,碰后A球反弹、B球向右摆动.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v'、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2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第十七章学案3、4、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第十七章学案3、4、54 概率波5 不确定性关系[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其对立统一的关系.2.了解德布罗意波和概率波,知道它们都遵循统计规律.3.会用不确定性关系的公式分析简单问题.一、光的波粒二象性[导学探究] (1)什么现象体现出了光的波动性?什么现象体现了光的粒子性?(2)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矛盾吗?答案(1)大量光子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波动性,比如干涉和衍射.当光与物质发生作用时,显示出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2)不矛盾,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知识梳理]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2)光子的能量ε=hν,光子的动量p=.(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填“大量”或“个别”)(2)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和动量.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起主导作用;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由波动性起主导作用,因此称光波为概率波.(填“粒子”或“波动”)(3)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而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4)光子的能量与其对应的频率成正比,而频率是描述波动性特征的物理量,因此ε=h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联系.[即学即用] 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互相矛盾和对立的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C.光只有波动性,无粒子性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D解析19世纪初,人们成功地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这属于波的特征,微粒说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但19世纪末又发现了光电效应,这种现象波动说不能解释,证明光具有粒子性,因此,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但光不同于宏观的机械波和粒子,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表现,是两个不同侧面,不同属性,我们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选项D正确.二、物质波概率波[导学探究] 德布罗意认为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均具有波动性,可是我们观察运动着的汽车,并未感觉到它的波动性,你如何理解该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特殊规律,一切微观粒子都存在波动性,宏观物体(汽车)也存在波动性,只是因为宏观物体质量大,动量大,波长短,难以观测.[知识梳理] 对物质波的认识1.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又叫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波长、频率的计算公式为λ=,ν=.2.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的缘故.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推广,即光子和实物粒子都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4.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2)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和λ=关系同样正确.5.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即学即用] (多选)根据物质波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观粒子有波动性,宏观物体没有波动性B.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C.宏观物体的波动性不易被人观察到是因为它的波长太长D.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相比,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答案BD解析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物质性与它对应,所以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A错误,B正确;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很短,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C错误;速度相同的质子与电子相比,电子质量小,由λ==知电子的物质波波长更长,所以电子的波动性更明显,D正确.三、不确定性关系[知识梳理]1.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这种关系叫做不确定性关系.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只能通过概率做统计性的描述.2.单缝衍射现象中,粒子在挡板左侧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即通过挡板前粒子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粒子通过狭缝后,在垂直原来运动方向的动量是不确定的,即通过挡板后粒子的动量具有不确定性.3.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不确定量Δx和动量的不确定量Δp的关系式为Δx·Δp≥,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4.不确定性关系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Δx更小),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即Δp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即学即用] 从衍射的规律可以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由不确定性关系ΔxΔp≥,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射到屏上粒子就有准确的位置B.狭缝的宽度变小了,因此粒子的不确定性也变小了C.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D.可以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答案C解析由ΔxΔp≥知,狭缝变小了,即Δx减小了,Δp变大,即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一、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例1 (多选)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B.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解析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表现为粒子性,光的传播表现为波动性,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时仍具有波动性,因为大量粒子的个别行为呈现出波动规律,故正确选项为A、D.答案AD总结提升1.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本性.2.知道哪些现象体现出光的波动性,哪些现象体现出光的粒子性.二、对物质波的理解例2 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A.光波是一种物质波B.X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C.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解析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现象,但仍具有波动性,D项错;X光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证实物质波的存在,B项错.只有C项正确.答案C例3 电子经电势差为U=200 V的电场加速,电子质量m0=9.1×10-31 kg,求此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解析已知m0v2=Ek=eUp=hλEk=p22m0所以λ==h2em0U把U=200 V,m0=9.1×10-31 kg,代入上式解得λ≈8.69×10-2 nm.答案8.69×10-2 nm归纳总结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1)首先计算物体的速度,再计算其动量.如果知道物体动能也可以直接用p=计算其动量.(2)再根据λ=计算德布罗意波长.(3)需要注意的是:德布罗意波长一般都很短,比一般的光波波长还要短,可以根据结果的数量级大致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三、对概率波的理解例4 (多选)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子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B.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波动性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波动性解析光是一种概率波,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还可能落到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最小(注意暗纹处并非无光子到达).故C、D选项正确.答案CD归纳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对概率波的认识,知道概率波的规律就是统计规律,单个光子是不能确定落在哪个点上的,我们只能得到大量光子的落点区域.四、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例5 质量为10 g的子弹与电子的速率相同,均为500 m/s,测量准确度为0.01%,若位置和速率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测量,试问它们位置的最小不确定量各为多少?(电子质量为m=9.1×10-31kg,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测量准确度也就是速度的不确定性,故子弹、电子的速度不确定量为Δv=0.05 m/s,子弹的动量的不确定量Δp1=5×10-4 kg·m/s,电子动量的不确定量Δp2≈4.6×10-32 kg·m/s,由Δx≥,子弹位置的最小不确定量Δx1=m≈1.06×10-31 m,电子位置的最小不确定量Δx2=m≈1.15×10-3 m.答案 1.06×10-31 m 1.15×10-3 m规律总结理解不确定性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1)对子弹这样的宏观物体,不确定量是微不足道的,对测量准确性没有任何限制,但对微观粒子却是不可忽略的.(2)在微观世界中,粒子质量较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就不能准确地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1.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答案C解析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干涉、衍射)表现出波动性,有些行为(如光电效应)表现出粒子性,A错误.虽然光子与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不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质量,电子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光子是以场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B错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和实验表明,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衍射性越好,即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故选项C正确,D错误.2.(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答案CD解析根据光波是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当然也可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C、D选项正确.3.(多选)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 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使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h2meU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答案AB解析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A正确;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p而动量p==2meU两式联立得λ=,B正确;由公式λ=可知,加速电压越大,电子的波长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质子的波长小,其衍射现象不如电子的衍射现象明显.故C、D错误.4.(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有以下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B.微观粒子的位置不可确定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确定D.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宏观物体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不确定性关系ΔxΔp≥的理解,不确定性关系表示位置、动量的精度相互制约,此长彼消,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更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更大;反之亦然,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确定性关系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对微观世界的影响显著,对宏观世界的影响可忽略,故C、D正确.一、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1.关于光子和运动着的电子,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光子和电子一样都是实物粒子B.光子能发生衍射现象,电子不能发生衍射现象C.光子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而电子只具有粒子性答案C解析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质子、电子等实物;二是电场、磁场等,统称场.光是传播着的电磁场.根据物质波理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故光子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综上所述,C选项正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小B.速度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小C.动量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小D.动能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小答案C解析由德布罗意假说知德布罗意波长λ=,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p为运动物体的动量,可见p越大,λ越小;p越小,λ越大.故C正确,A、B、D错误.3.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________也相等.( )A.速度B.动能C.动量D.总能量答案C解析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p=,因此选C.4.关于物质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长B.动能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短C.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中子的波长短D.甲电子的速度是乙电子的3倍,甲电子的波长也是乙电子的3倍答案A解析由λ=可知,动量大的波长短,电子与质子的速度相等时,电子动量小,波长长,A正确;电子与质子动能相等时,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可知,电子的动量小,波长长,B错误;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其波长应相等,C错误;如果甲、乙两电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甲的速度是乙的三倍,甲的动量也是乙的三倍,则甲的波长应是乙的,D错误.5.如图1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 )图1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D解析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验电器铝箔有张角,说明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现象,则证明光具有粒子性,所以该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正确.6.关于波的波粒二象性,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粒子性越显著B.光的波长越长,光的能量越小,波动性越显著C.频率高的光子不具有波动性,波长较长的光子不具有粒子性D.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答案ABD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粒子性越强,反之波动性明显,个别光子易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显示波动性,故A、B、D正确.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波和物质波都是概率波B.实物粒子不具有波动性C.光的波动性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D.光通过狭缝后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规律确定答案AD解析光波和物质波都是概率波,可通过波动规律来确定,故A、D正确,B错误;光的波动性是光的属性,不是光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C错误.8.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B.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C.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D.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答案CD解析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一种概率波,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电子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综上所述,C、D正确.9.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从微观粒子运动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 )A.缝越窄,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B.缝越宽,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C.缝越窄,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D.缝越宽,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答案BC解析由不确定性关系ΔxΔp≥知缝越宽,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小,反之亦然,因此选项B、C正确.10.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体在某种速度下的德布罗意波长和频率为 1 MHz的无线电波的波长,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A.B.无线电波通常只能表现出波动性C.电子照射到金属晶体上能观察到它的波动性D.只有可见光才有波粒二象性答案ABC解析弹子球的波长相对太小,所以检测其波动性几乎不可能,A正确;无线电波波长较长,所以通常表现为波动性,B正确;电子波长与金属晶体尺度差不多,所以能利用金属晶体观察电子的波动性,C正确;由物质波理论知,D错误.二、非选择题11.有一颗质量为5.0 kg的炮弹.(1)当其以200 m/s的速度运动时,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大?(2)假设它以光速运动,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大?(3)若要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波长相等,则它必须以多大的速度运动?答案(1)6.63×10-37 m (2)4.42×10-43 m(3)3.315×10-28 m/s解析(1)炮弹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1=== m=6.63×10-37 m.(2)它以光速运动时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2=== m=4.42×10-43 m.(3)由λ==得v3== m/s=3.315×10-28 m/s.12.已知=5.3×10-35 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情况.(1)一个球的质量 m=1.0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 m.(2)电子的质量me=9.1×10-31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 m.答案见解析解析(1)由Δx·Δp≥得:球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Δv≥= m/s=5.3×10-29 m/s这个速度不确定量在宏观世界中微不足道,可认为球的速度是确定的,其运动遵从经典物理学理论.(2)原子中电子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Δv≥= m/s≈5.8×105 m/s这个速度不确定量不可忽略,不能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具有确定的速度,其运动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理论处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精选(整理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精选(整理全)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
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
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最新人教选修3-5高中物理17.4概率波教学设计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现象。
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特点。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2)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
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
(4)根据实验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
(5)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知道电子云。
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
(6)通过典型事例了解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性。
体会人类对世界的探究是不断深入的。
例 1 通过电子衍射实验,初步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体会人类对于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
2.活动建议阅读有关微观世界的普读物,写出读书体会。
新课程习174 概率波★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粒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2.了解波动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3.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了解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二)过程与方法1.领悟什么是概率波2.了解物中物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形结合的习,认识工具在物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建立说,发展说,或是决定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光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光的本性的.★教重点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教难点对量子、波粒二象性、概率波等概念的解.★教方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结构,采用“交流——互动”★教用具:课件:PP演示文稿(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
多媒体教设备。
★课时安排1 课时★教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播放:康普顿散射实验讲述:康普顿效应是γ射线或射线打在物质上,与物质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作用后产生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效应。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第十七章学案1能量量子化(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第十七章学案1能量量子化(5)[学习目标] 1.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2.了解能量子的概念及其提出的科学过程.3.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一、黑体与黑体辐射[导学探究] (1)黑体就是黑色的物体吗?答案我们所说的黑体并不是指物体的颜色,它是指能完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物体.(2)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答案根据热辐射规律可知,人的体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人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该人的体温.[知识梳理] 对黑体和黑体辐射的认识(1)热辐射①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②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室温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填“较长”或“较短”)的电磁波,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温度升高时,较短(填“较长”或“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2)黑体及黑体辐射特点①定义: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②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即学即用] (多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B.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D.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答案ACD解析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A正确;根据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特点知,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况有关,而黑体辐射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错误,C正确;根据黑体的定义知D正确.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导学探究] (1)黑体辐射的强度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2)物理学家维思和瑞利在对黑体辐射做出解释时,各在什么区与实验接近,什么区偏离较大?答案见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2)对黑体辐射的解释: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很大;瑞利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由于波长很小的辐射处在紫外线波段,故而由理论得出的这种荒谬结果被认为是物理学理论的灾难,当时称为“紫外灾难”.[即学即用] 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答案A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着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三、能量子[导学探究]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观点与宏观世界中我们对能量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答案宏观世界中的能量可以是任意值,是连续的,而普朗克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一份一份的.[知识梳理] 对能量子和能量量子化的认识(1)普朗克的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2)能量子公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h=6.626×10-34 J·s. (一般取h=6.63×10-34 J·s)(3)能量的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这种现象叫能量的量子化.(4)普朗克假设的意义①借助于能量的假说,普朗克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之好令人击掌叫绝.②普朗克在1900年能把量子列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成为新物理学思想的基石之一.[即学即用] (多选)以下宏观概念中,哪些是“量子化”的( )A.物体的带电荷量B.物体的质量C.物体的动量D.学生的个数答案AD解析所谓“量子化”应该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故选A、D.一、黑体辐射的规律例1 (多选)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解析由题图可知,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当温度降低时,上述变化都将反过来.答案ACD归纳总结1.理解和熟记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图象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2.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况无关.二、能量子的理解和计算例2 人眼对绿光较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 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钟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光速为 3.0×108 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A.2.3×10-18 WB.3.8×10-19 WD.1.2×10-18 WC.7.0×10-10 W 解析因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所以察觉到绿光所接收的最小功率P=,式中E=6ε,又ε=hν=h,可解得P= W≈2.3×10-18 W.答案A归纳总结1.普朗克能量子假设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2.能量子的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26×10-34 J·s.针对训练小灯泡的功率P=1 W,设其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λ=10-6 m,求小灯泡每秒钟辐射的光子数是多少?(h=6.63×10-34 J·s)答案5×1018个解析每秒钟小灯泡发出的能量为E=Pt=1 J1个光子的能量:ε=hν== J=1.989×10-19 J小灯泡每秒钟辐射的光子数:n==个≈5×1018个.1.一束红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这束红光的能量子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答案C 解析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频率不发生变化,由ε=hν可知,红光的能量子不变,C正确.2.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2所示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T1>T2B.T1<T2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方向移动答案A 解析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能的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波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辐射的面积,而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λ1<λ2,T1>T2,本题正确选项为A. 3.二氧化碳能很好的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这种长波辐射的波长范围约是1.43×10-3~1.6×10-3 m,相应的光子能量的范围是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c=3.0×108 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2×10-22~1.4×10-22 J 解析由c=λν,得ν=,代入数据得频率范围为1.88×1011~2.1×1011 Hz,又由ε=hν得能量范围为1.2×10-22~1.4×10-22 J.一、选择题(1~9为单选题)1.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B.材料A.温度C.表面状况D.以上都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A对.2.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D.牛顿提出的微粒说答案B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B对.3.对于带电微粒的辐射和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某一个最小能量值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B.辐射和吸收的能量可以不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C.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D.辐射和吸收的能量都可以是连续的答案A 解析带电微粒辐射和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能量子ε的整数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是不连续的.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均错.4.普朗克常量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它的数值是( )A.6.02×10-23 molB.6.625×10-3 mol·sC.6.626×10-34 J·sD.1.38×10-16 mol·s答案C 解析普朗克常量是一个定值,由实验测得它的精确数值为 6.626×10-34J·s,在记忆时关键要注意它的单位.5.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 )B.橙光A.红光D.绿光C.黄光答案A 解析在四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而频率最小,由光子的能量ε=hν可知红光光子能量最小.6.已知某种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ε的值为( )B.hA.hλD.以上均不正确C.答案A 解析由波速公式c=λν可得:ν=,由光的能量子公式得ε=hν=h,故选项A正确.7.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c表示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 )A. B. C. D.λPhc答案A 解析每个光子的能量ε=hν=,每秒钟发射的总能量为P,则n==. 8.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他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假设老鼠的体温约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in.根据热辐射理论,λmin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in=2.90×10-3m·K,则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B.9.4×10-6 mA.7.8×10-5 mD.9.7×10-8 mC.1.16×10-4 m答案B 解析由Tλmin=2.90×10-3 m·K可得,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in= m=m≈9.4×10-6 m,B正确.9.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波长为λ0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B.Nh cA.hλ0D.2Nhλ0C.Nhλ0答案B 解析一个光电子的能量ε=hν=h,则N个光子的总能量E=Nh,选项B正确.二、非选择题10.神光“Ⅱ”装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利用它可获得能量为2 400 J、波长λ=0.35 μm的紫外激光.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该紫外激光所含光子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4.23×1021个解析紫外激光能量子的值为ε==J≈5.68×10-19 J.则该紫外激光所含光子数n==个≈4.23×1021个.。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第4节-第5节.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1)经典粒子:粒子有一定的__________,有一定的______,有的还具有电荷.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在任意时刻有确定的______和______,在时空中有确定的______.(2)经典波:经典波在空间中是弥散开来的,基本特征是具有______和______,即具有时空的周期性.(3)在经典物理学中,波和粒子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__________的表现.2. 概率波(1)光波是一种__________,光子的行为服从________规律.(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________,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________.(3)概率波的实质是指粒子在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受________规律支配的.(4)对于电子和其他微粒,由于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它们的物质波也是________.3.不确定性关系(1)在经典力学中,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在量子力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我们把这种关系叫__________关系.(2)用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用Δp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那么可表示为ΔxΔp≥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关系.(3)由不确定性关系可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确定,也就决定了不能用______________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4.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在经典物理学中,对于不同的宏观对象,我们分别建立了______模型和______模型;在微观世界里,也需要建立物理模型,像粒子的____________模型.【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概率波1.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在光屏上放上照相底片,并设法控制光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假设光子出现在中央亮纹的概率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光子一定出现在中央亮纹上B.第一个光子可能不出现在中央亮纹上C.如果前9个光子均出现在中央亮纹上,则第10个光子还有可能出现在中央亮纹上D.如果前9个光子均出现在中央亮纹上,则第10个光子一定不能出现在中央亮纹上2.为了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光屏换成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双缝干涉图样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不太清晰的双缝干涉图样C.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显示出光的粒子性D.个别光子的运动显示出光的粒子性知识点二不确定性关系3.由不确定性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如果动量的不确定范围越小,则与它对应坐标的不确定范围就越大B.如果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范围就越大C.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D.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有唯一确定的关系4.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正确的是( )A.单缝宽的时候光是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单缝宽,位置不确定量Δx大,动量不确定量Δp小,可以忽略B.当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Δp就不能忽略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小,动量不确定量大的缘故D.以上解释都是不对的【方法技巧练】不确定性关系的应用方法5.一颗质量为10 g的子弹,具有200 m/s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这在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了),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为多大?6.电子的质量m e=9.0×10-31kg,测定其速度的不确定量为2×10-6m/s,求其位置的不确定量(h4π=5.3×10-35J·s).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的明暗条纹说明了( ) 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粒子性C.光波是一种概率波D.以上全都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则能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3.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整个从单缝射入的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有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4.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每个光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C.在光的干涉中,暗条纹处是光子不会到达的地方D.在光的干涉中,亮条纹处是光子到达概率最大的地方5.有关经典物理中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定的大小,但没有一定的质量B.有一定的质量,但没有一定的大小C.既有一定的大小,又有一定的质量D.有的粒子还有一定量的电荷6.关于光的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的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容易看到B.频率越高光的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低光的波动性越显著C.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D.如果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时,它们将严格按照相同的轨道和方向做极有规则的匀速直线运动7.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波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子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子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波动性8.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B.微观粒子的位置不可确定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确定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于宏观物体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设子弹的质量为0.01 kg,枪口直径为0.5 cm,试求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10.已知h4π=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情况.(1) 一个球的质量m=1.0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2)电子的质量m e=9.1×10-31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m.(即为原子的数量级)第4节概率波第5节不确定性关系课前预习练1.(1)空间大小质量位置速度轨道(2)频率波长(3)非常不同2.(1)概率波统计(2)波动性粒子性(3)波动(4)概率波3.(1)不确定性(2)h4π(3)轨道4.粒子波动波粒二象性课堂探究练1.BC[对每个光子而言,出现在中央亮纹的概率均为90%,所以第一个光子有可能出现在中央亮纹上,也有可能不出现在中央亮纹上.如果前9个光子均出现在中央亮纹上,第10个光子出现在中央亮纹的概率为90%,所以第10个光子可能会出现在中央亮纹上,因此B、C正确,A、D错.正确选项是B、C.]点评(1)个别光子的落点是不确定的,只能说明它落点的概率大小,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服从统计规律.亮纹、暗纹是大量光子服从统计规律的结果.(2)在电子衍射、光的干涉、衍射图样中、亮纹(环)位置是电子或光子到达的概率大的地方,暗纹(环)位置是电子或光子到达的概率小的地方,但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支配.2.AD[单个光子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但落点的概率分布遵循一定规律,显示出光的波动性,A正确,B、C错误;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知D正确.]3.ABC 4.ABC5.Δx≥2.6×10-31m解析子弹的动量为p=mv=0.01×200 kg·m/s=2.0 kg·m/s动量的不确定范围Δp=0.01%×p=0.01%×2.0 kg·m/s=2.0×10-4kg·m/s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 Δp ≥h 4π,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x ≥h 4πΔp =6.63×10-344×3.14×2.0×10-4 m =2.6×10-31 m . 方法总结 我们知道,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5 m ,所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微不足道的.可见子弹的动量和位置都能精确地确定,不确定性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6.29.4 m解析 由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① 由动量定义得Δp =m e Δv ②由①②得Δx ≥h 4πm e Δv = 5.3×10-359.0×10-31×2×10-6 m =29.4 m . 方法总结 由结果可知,速度测定得越精确,位置的测定越不精确.课后巩固练1.AC [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的明条纹和暗条纹,又说明了光子落点具有一定的概率,即符合概率波的规律,说明光具有波动性.]2.B [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概念,本质不同;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符合概率波的特点;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落点是不确定的,但有概率较大的落点位置.]3.CD [根据光的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是落在中央亮纹处的概率最大,可达到95%以上.当然也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选项C 、D 正确.]4.BD [光不是实物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A 错.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B 正确.在干涉条纹中亮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C 错,D 正确.]5.CD6.BC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少量光子表现出粒子性,频率越低,光子越多,波动性越显著,所以A 错误,B 、C 正确;光子属于概率波,运动时没有固定的轨道和落点,D 错误.]7.BCD [曝光时间不长时,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使底片上出现了不规则的点子,而曝光时间足够长时,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底片上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综上所述B 、C 、D 项正确.]8.CD [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长彼消,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9.1.06×10-30 m /s解析 枪口直径可以当作子弹射出枪口位置的不确定量Δx ,由于Δp x =m Δv x ,由不确定性关系式得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Δv x ≥h4πm Δx = 6.626×10-344×3.14×0.01×0.5×10-2 m /s =1.06×10-30 m /s .10.(1)5.3×10-29 m /s (2)5.82×105 m /s解析 (1)m =1.0 kg ,Δx =10-6 m ,由Δx Δp ≥h 4π,Δp =m Δv 1知Δv 1≥h 4πm Δx=5.3×10-3510-6×1.0m /s =5.3×10-29 m /s .(2)由m e=9.1×10-31kg,Δx′=10-10m可得Δv2≥h4πmΔx′=5.3×10-3510-10×9.1×10-31m/s=5.82×105m/s.由以上两种情况可看出,宏观物体速度的不确定范围是微不足道的,不确定性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17章第4节概率波 教案
4.概率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新课程人教版选修模块3-5第十七章第4节。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知道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及基本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来理解概率波的概念,知道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与概率波的区别与联系,能利用利用概率波解释一些现象。
由于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本节课采用实验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前沿,量子力学的领军人物是怎样设计实验并实施的让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同时问题式方式层层推进来处理教材能降低台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增强目标的指向性,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经典粒子与经典波的基本特性。
2.知道经典的粒子与经典的波的区别与联系。
3.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4.理解什么是概率波。
以及与机械波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以及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排除粒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样可以得到相同的干涉图样。
得出概率波的概念、规律。
并能用概率波的概念解释干涉,衍射等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体会科学发展的无限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类对光波是概率波的认识发展过程。
难点:对概率波的理解,以及概率波与机械波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伽耳顿板演示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具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那么光波和物质波到底是什么样的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4.概率波教师:科学家在分析分析物理现象、建立科学理论时,经常要建立模型。
就研究对象而言,建立了经典粒子模型和经典波动模型。
板书:一、两种经典的模型1、经典粒子模型:2、经典波模型:请同学们阅读第40页1-4自然段,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回顾学过的运动,那些运动以粒子模型方式处理?那些运动以波动模型方式处理?2:经典的粒子模型基本特征是什么?3:经典的波动模型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以粒子模型处理的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以波动模型处理的有:绳波,水波,声波等机械波,……学生:经典的粒子模型基本特征是:有一定的的空间大小,有一定的质量,有的有电荷。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第十七章学案4-学案5
Zx xk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CD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 位置
动量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高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储备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干涉 衍射 康普顿效应
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
电荷
空间大小
质量
知识·储备区
学案4~学案5
牛顿运动定律
本学案栏目开关
轨道
位置
速度
弥散开来 波长
不同 互不相容
频率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储备区 固有
学案4~学案5
相互作用
概率 Zx xk
不确定 波动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储备区
学案4~学案5
不确定性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图1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Zx xk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波动
粒子 波动
粒子 长
波动
低
高
短
概率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4~学案5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学案4~学案5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5节概率波__不确定性关系1.经典的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占有一定的空间;经典的波具有时空周期性。
2.光波是概率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3.经典力学中,质点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测定,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具有不确定性,表达式为:ΔxΔp≥h4π。
一、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1.经典粒子的特征(1)经典物理学中,粒子有一定的空间大小,具有一定的质量,有的还带有电荷。
(2)经典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遵从牛顿运动定律,只要已知它们的受力情况及初位置、初速度,从理论上讲就可以准确、惟一地确定以后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空间中的确定的轨迹。
2.经典波的特征经典的波在空间是弥散开来的,其特征是具有频率和波长,即具有时间、空间的周期性。
在经典物理中,波和粒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表现,是不相容的两个物理属性。
二、概率波1.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有的性质,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所以,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2.物质波也是概率波对于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单个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在某点附近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可以由波动的规律确定。
对于大量粒子,这种概率分布导致确定的宏观结果,所以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三、不确定性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种关系叫不确定性关系。
2.表达式:ΔxΔp≥h4π。
其中用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用Δp表示在x方向上动量的不确定量,h是普朗克常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经典的粒子的运动适用牛顿第二定律。
(√)(2)经典的波在空间传播具有周期性。
(√)(3)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研究对象相同。
(×)(4)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
(×)(5)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明纹处的概率大些。
(√)(6)电子通过狭缝后运动的轨迹是确定的。
(×)2.合作探究——议一议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分析能不能用“轨迹”来描述?提示:微观粒子的运动遵循不确定关系,也就是说,要准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动量(或速度)的不确定量就更大;反之,要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或速度),位置的不确定量就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因而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1.正确理解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现象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表现出波动性的,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使光源S非常弱,以致前一个光子到达屏后才发射第二个光子。
这样就排除了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单个光子的落点不可预知,但长时间曝光之后仍然得到了干涉条纹分布。
可见,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通过双缝后,对某一个光子而言,不能肯定它落在哪一点,但屏上各处明暗条纹的不同亮度,说明光子落在各处的可能性即概率是不相同的。
光子落在明条纹处的概率大,落在暗条纹处的概率小。
这就是说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来确定,因此说光是一种概率波。
3.物质波也是概率波对于电子、实物粒子等其他微观粒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与它们相联系的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也就是说,单个粒子位置是不确定的,具有偶然性;大量粒子运动具有必然性,遵循统计规律。
概率波将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在一起。
1.(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的明暗条纹说明了()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粒子性C.光波是一种概率波D.以上说法全都错误解析:选AC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的明条纹和暗条纹,说明了光子落点具有一定的概率,即符合概率波的规律,并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2.(多选)为了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光屏换成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双缝干涉图样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单缝,如果时间很短,底片上将出现不太清晰的双缝干涉图样C.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光的波动性D.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解析:选AC单个光子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但其落点的概率分布还是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的,根据统计规律可以显示出光的波动性的一面。
选项A、C正确。
3.(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
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解析:选CD根据光波是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
当然也可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C 、D 选项正确。
1.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单缝衍射现象中,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但它们可以处于挡板左侧的任何位置,也就是说,粒子在挡板左侧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
2.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1)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发生衍射。
大部分粒子到达狭缝之前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在经过狭缝之后,有些粒子跑到投影位置以外。
这些粒子具有与其原来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
(2)由于哪个粒子到达屏上的哪个位置是完全随机的,所以粒子在垂直方向上的动量也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量的大小可以由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来衡量。
3.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 由Δx Δp ≥h 4π可以知道,在微观领域,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动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大;反之,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动量,那么位置的不确定性就更大。
4.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由不确定关系Δx Δp ≥h 4π可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迹”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5.经典物理和微观物理的区别(1)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同时用位置和动量精确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如果知道质点的加速度,还可以预言质点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从而描绘它的运动轨迹。
(2)在微观物理学中,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因而也就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但是,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
[典例] 已知h 4π=5.3×10-35 J·s ,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
(1)一个球的质量m =1.0 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 m 。
(2)电子的质量m =9.0×10-31 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 m 。
(即在原子的数量级)[解析] (1)m =1.0 kg ,Δx =10-6 m ,由Δx Δp ≥h 4π,Δp =m Δv 知 Δv 1=h 4πΔxm =5.3×10-3510-6×1.0m/s =5.3×10-29 m/s 。
(2)m e =9.0×10-31 kg ,Δx =10-10 mΔv 2=h 4πΔxm e= 5.3×10-3510-10×9.0×10-31m/s =5.89×105 m/s 。
[答案] (1)5.3×10-29 m/s (2)5.89×105 m/s对不确定性关系的三点提醒(1)在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质量与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相比较,相差很多倍。
(2)根据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质量较大,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量较小,可同时较精确地测出物体的位置和动量。
(3)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较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准确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
1.(多选)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 精度时,Δp 的精度下降B .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 精度时,Δp 的精度上升C .Δx 与Δp 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 .Δx 与Δp 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解析:选AD 不确定关系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关系所给出的限度。
故A 、D 正确。
2.电子的质量m e =9.0×10-31 kg ,测定其速度的不确定量为2×10-6 m/s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
⎝⎛⎭⎫h 4π=5.3×10-35 J·s 解析:由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Δp =m Δv 知 Δx =h 4πm e ·Δv = 5.3×10-359.0×10-31×2×10-6m =29.4 m 。
答案:29.4 m1.(多选)下列各种波是概率波的是( )A .声波B .无线电波C .光波D .物质波解析:选CD 声波是机械波,A 错;电磁波是一种能量波,B 错;由概率波的概念和光波、物质波的特点分析可以得知,光波和物质波均为概率波,故C 、D 正确。
2.紫外线光子的动量为hνc 。
一个静止的O 3吸收了一个紫外线光子后( )A .仍然静止B .沿着光子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C .沿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D .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解析:选B 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吸收了紫外线光子的O 3分子与光子原来运动方向相同。
故正确选项为B 。
3.(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从微观粒子运动的不确定关系可知( )A .缝越窄,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B .缝越宽,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C .缝越窄,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D .缝越宽,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解析:选BC 由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知缝宽时,位置不确定性越大,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小,反之亦然,因此选项B 、C 正确。
4.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100个光子中有96个通过双缝后打到了观察屏上的b 处,则b 处可能是( )A.亮纹B.暗纹C.既有可能是亮纹也有可能是暗纹D.以上各种情况均有可能解析:选A按波的概率分布的特点去判断,由于大部分光子都落在b点,故b处一定是亮纹,选项A正确。
5.(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B.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确定C.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确定D.不仅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存在不确定性关系,其他宏观物体也存在不确定性关系解析:选CD本题主要考查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不确定性关系表示确定的位置、动量的精度相互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