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科学24小时》学案
鲁教版语文六上第23课《科学24小时》ppt课件(1)
总结
• 真像我们的地球那样,勇往直前,决不 后退,在公转上每秒钟前进30公里,一 秒也不要停顿!也要像我们的太阳那样, 以自己每秒钟消耗500万吨所获的光和 热,普照寰宇,暖人心坎,一分一秒也 不要间断!!!
谢语
• 感谢大家听我的讲课,谢谢!!
• 试听----(班歌)----左手右手
21 《世说新语》三则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 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 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 当时社会 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全书语言精练,善 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保护地球小常识!
• 1、不随地吐痰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 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 4、多种花、草、 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 5、保护臭氧层 6、不随便丢垃圾 7、垃圾分类 8、回收 废电池 9、尽量不排放乌烟 10、不浪费 纸张
地球
•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 围绕太阳公转,方向:同上。 地球 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 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 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 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 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 半径短约21千米。 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 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 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 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 始太阳星云。
时间的名言警句
• 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 ——福尔 斯特 48、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 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 49、我们若 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 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 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高 尔基 50、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 尔文 51、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 长。 ——福尔斯特 52、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 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弗 莱彻 可以到别的地方再去找找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科学24小时 鲁教版 (1)
《科学24小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2、品味语言,感悟科普小品文既具科学性、知识性又具文学性、趣味性的特点。
3、理解作者有关时间的人生哲理的思考,珍爱自己和他人的“24小时”。
学习重点:1、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2、品味语言,感悟科普小品文既具科学性、知识性又具文学性、趣味性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有关时间的人生哲理的思考,珍爱自己和他人的“24小时”。
一、前置学习1、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2、借助注释、词典,给加点字注音,并写一写下列词语:钦.佩咆哮..晨曦.妩媚..屏.息聆.听普照寰.宇谆谆..诱导追腐.逐臭震天撼.地斤斤计较3、通过快速默读,把握文章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①文介绍了哪些“科学24小时”的相关知识?②文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二、交流展示(小组交流展示字词及课文内容)三、合作探究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并简要分析。
举例:如:第七自然段写地球的动作“……她将驮着你飞翔四万公里……不停的绕着兜圈”,“驮……兜圈”等优美词语不仅将地球人格化,而且简洁、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四、拓展运用1、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谚语。
2、“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24小时,是一切物质运动的舞台”……根据你搜集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结合课文,写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感悟“24小时”,写在日记本上。
教(学)后记:阅读下面的文章,读出哲理,读出感悟。
和时间比赛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的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的维持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
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严谨求实。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科学问题。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科普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环节,逐步掌握课文内容。
2.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一个科学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包括研究问题、方法、过程、结论等。
5.家庭作业: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次家庭科学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家长与学生共同撰写观察报告,增进亲子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
7.反思提高,持续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切入点,例如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四季变化吗?昼夜更替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24小时》。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科学24小时》习题(精品)
《科学24小时》习题一、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奏.鸣()晨曦.()妩媚.()屏息聆.听()普照寰.宇()谆.谆教导()震天撼.地()2.解释下列词语。
晨曦:妩媚:屏息:寰宇:谆谆教导:二、综合题1. 如何理解课题的含义:2.第①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第④段的“今天”“明天”“今年”“明年”……“公元前”“纪元后”?4.文章的第⑦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理解下列语言:(1)宇宙间,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一种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
(2)她总是那么勤劳..地载负着人类……(加点词分别从哪些..、默默..、愉快方面来比拟地球的?)6.《科学24小时》既包含着,又蕴含着。
7. 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8. 第⑦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9.写出三句惜时的名言或警句。
三、提高题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榄雌、海桑、红茄冬等。
适宜生长在风干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
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子”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
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水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
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
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
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
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第23课《科学24小时》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上)doc初中语文
第23课《科学24小时》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上)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的生字、词,明白得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一辈子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悟人一辈子哲理。
学习方法:运用合作交流与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学习预备:网上搜集有关时刻的名言、警句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个人素养。
一、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内含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学生在原有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专门容易明白得文章内容。
二、本文语言生动、简洁、准确,易于学生的阅读和明白得。
因此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科普知识之基础上,品味语言,提炼人一辈子的哲理,感悟〝24小时〞。
唤起学生珍爱时刻的情感,学会科学地艺术地安排时刻,使自己之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论语〉十那么»,在«论语»中孔子有句话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讲的是时刻的无情流逝,用以劝讲人们要珍爱光阴,抓紧工作。
事实上,时刻老人是最公平的,他给每个人每一天的时刻差不多上〔学生回答24小时〕?24小时是如何来的呢?明白的同学请回答。
作家田志伟写了一篇介绍〝24小时〞的科普小品文«科学24小时»,请同学们读课文,讲讲作者介绍了有关〝24小时〞的哪些知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互动学习:1.找出文中有关介绍〝24小时〞的科学知识。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整理。
3.学生简要介绍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师生适当补充。
〔二〕探究学习: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研究一下课文中介绍地理知识方式与我们学过的地理课本介绍地理知识的方式有何异同〔学生自己摸索,再小组交流讨论〕?老师从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加以点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科学24小时鲁教版
《科学24小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悟人生哲理。
资料链接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是作者在1980年为《科学24小时》杂志创办写的发刊词。
文章以浓郁的文学笔调,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24小时”,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晨曦()妩媚()()普照寰宇()屏息聆听()()谆谆诱导()2.理解下列词语。
晨曦妩媚屏息聆听寰宇3、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二、自主探究:1、概括各段的要点。
概括方法:提取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概括提炼的方法:(1)摘句法。
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
(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主要在三个地方找中心句:①文段开头的首句或起始句;②文段的总结句;③文中的过渡句。
(2)概括法。
对于没有直接表述中心句的文段,则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把抓住要点进行归纳概括。
(3)叠加法。
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了。
试一试,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从课文中,你知道了有关24小时的哪些知识?三、合作探究。
1. 2.品味语言美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加以体会。
方法指导:主要从修辞角度、描写方法和语言的准确性三个方面来品位。
例句1:例句2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作者在介绍24小时时,为何不直接入题,而从浩瀚的宇宙写起?(2)这篇介绍了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在学习和生活中究竟怎么做才算是“合理有效地利用24小时”呢?四、盘点收获(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五、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选文,结合课文,写一篇短文,<感悟24小时>。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材名称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2.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2.掌握科学实验报告的写法;3.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内容1.走进科学2.菜籽油的制取3.消防员怎么灭火4.热传导实验5.食品添加剂分析6.汉字调查4. 教学重点1.科学实验报告的写法;2.热传导实验的操作;3.食品添加剂的判断。
5.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报告的写法6.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情景模拟法;7. 教学流程时间段教学环节活动内容5min上课前准备教师检查实验器材及教材10min复习导入反复阐述科学以及其意义10min新知讲解讲解科学实验报告的写法20min实验探究进行热传导实验及食品添加剂判断10min知识导入通过汉字探究问学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10min课外拓展课后将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内容转化到生活中,并进行实践和探究5min反思总结老师总结,学生回顾。
讨论普及了怎样正确的使用科学的方法以及重要性8. 教学资料1.实验用品:温度计,水,金属叉子2.课本及教学用具。
9. 教学评估本堂课最终评估的方式是学生实验报告的评分,主要评分项包括科学实验报告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包含必要的内容,逻辑是否清晰等等。
二、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将教材的科学实验内容融入到语文中,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整节课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探究、情景模拟等,让学生们获得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教学期间,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十分不一。
一些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反馈也很积极;而另一些学生则显得比较被动,难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对于这些学生,我采取了分组互助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此外,注重学生才智的开发和激发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大体会。
在讲解过程中,我通常会穿插一些场景模拟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并开拓他们的视野。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说课稿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说课稿一、教材背景《科学24小时》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内容,主要通过描述科学家24小时工作的情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工作的理解。
本课时为该教材的第一课时,是引入课文的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家24小时工作的情景,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意义和价值。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教学PPT。
2.教材准备:《科学24小时》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2. 学习课文•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是《科学24小时》,让学生猜测一下课文的内容。
并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强调理解课文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每组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生词,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3. 理解课文•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比如:课文主要表达了什么?科学家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科学家每天都在做什么工作?等等。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语,思考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 拓展学习•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并简单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分享实验结果,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思考科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鲁教版六上语文科学24小时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科学24小时》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科学24小时》是一篇,作者。
2.“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24小时,是一切物质运动的舞台”……请你搜集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至少写出3句。
二、自主探究⒈如何理解课题的含义:⒉第①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⒊如何理解第④段的“今天”“明天”“今年”“明年”……“公元前”“纪元后”?⒋文章的第⑦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 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 第⑦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三、延伸作业:阅读下面的文章,读出哲理,读出感悟。
和时间比赛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的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的维持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
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过完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
”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了我一个迷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上,一天撕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家里的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的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小鸟,而是老鸟了。
六上《科学小时》教学设计教案
教课方案《科学24小时》(六上)二中xx爱华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认识文中介绍的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3、品尝文章正确、简短、生动的语言特色。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真理。
学习要点、难点:1、品尝文章的语言。
2、感悟人生真理。
学习过程:一、创建情形,激情导入:“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当你再次倾听这熟习的《明天歌》的时候,你能否感觉到时间的可贵?走进《科学24小时》,让我们一同号召:珍惜时间!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梳理本文思路。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以浓烈的文学笔调,采纳平常易懂的,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24小时”,并蕴涵着深沉的人生真理,请说说你读完课文后的感觉。
)(2)教师借助导教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状况,并重申要点读音和字形,指导学生依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奏鸣晨光娇媚屏息倾听普照寰宇谆谆引诱锱铢必较1/33)文要求用一般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
三、品尝言,感悟真理。
1.本文介了哪些“科学24小”的有关知?涵着怎的人生真理?1)、学生自己思虑,再小沟通。
2)、学生要介有关24小的科学知。
在学生介的程中,生适合充。
(明确:介了科学24小的成因、特色及律等有关知;涵着珍自己的和别人的“24小”,以各自的最正确方案,最合理而有效的去使用,一分一秒也不要断的人生真理。
)2.本文言生形象,正确。
找出文中你喜的句,出喜的原因,并做要剖析。
可能:(1)宇宙,仿佛向来就在奏着永不会了结又听不的巧妙曲。
(此句中的“向来”、“永不会了”、“却又听不”,正确表达运、的特色及其永久美、迷离美。
)2)“24小”,不大,也不小。
因人民都把太阳正射的刻作登第中午12,因此地面上的度每隔15度,就差一小;平行于赤道的一整圈地面上,度共差360度,同一刻的便正好相差24小(本句用地区观点“当地”和一系列数字和副“正好”,正确的介了24小的有关知。
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科学24小时》一文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讲解此课前要做好怎样的教案呢?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教案,欢迎阅读!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科学24小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 小时”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你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明日歌》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走进《科学24 小时》,让我们一起呼吁:珍惜时间!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梳理本文思路。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文章以浓郁的文学笔调,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24 小时”,并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教师借助导学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情况,并强调重点读音和字形,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奏鸣晨曦妩媚屏息聆听普照寰宇谆谆诱导斤斤计较3、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三、品味语言,感悟哲理。
1、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24 小时”的相关知识?(1)学生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简要介绍有关24 小时的科学知识。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师生适当补充。
(明确:介绍了科学24 小时的成因、特点及规律等相关知识; 蕴涵着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24 小时”,以各自的最佳方案,最合理而有效的去使用,一分一秒也不要间断的人生哲理。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
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出喜欢的理由,并做简要分析。
可能。
(1) 宇宙间,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
(此句中的“一直”、“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准确表达运动、时间的特点及其永恒美、迷离美。
《科学小时》同步练习鲁教版
《科学24小时》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科学24小时》是一篇,作者。
2.借助注释、词典,理解并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钦佩咆哮晨曦妩媚屏息聆听普照寰宇谆谆诱导追腐逐臭震天撼地斤斤计较3.“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24小时,是一切物质运动的舞台”……请你搜集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谚语,至少写出6句二、自主探究⒈如何理解课题的含义:⒉第①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⒊如何理解第④段的“今天”“明天”“今年”“明年”……“公元前”“纪元后”?⒋文章的第⑦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⒌理解下列语言:①宇宙间,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一种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
②她总是那么勤劳、愉快、默默地载负着人类……(加点词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比拟地球的?)⒍《科学24小时》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⒎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⒏第⑦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⒐写出三句惜时的名言或警句.三、能力提高1.第7段,从“如何安排和使用各自的‘24小时’,却各有各的打算,很不一样”引申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结合。
(1)你是如何安排和使用你的24小时的?(2)如果给你24小时让你自由支配,你如何去做?2.快速阅读8到11段,小组交流探究、提炼本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生只要谈出珍惜时间;热爱生命,过好生命的每一分钟等就行,不求统一。
教师可在此处引用朱自清的《匆匆》、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感叹等。
四、延伸作业:阅读下面的文章,读出哲理,读出感悟。
和时间比赛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的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的维持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24小时》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朗读课文,使用“手机”录音,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普照寰.宇()晨曦.()妩媚
..
屏.息聆.听()()谆.谆诱导()2.理解下列词语。
晨曦:
妩媚:
屏息聆听:
寰宇:
3.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二、自主探究
1.概括各段的要点。
概括方法:提取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概括提炼的方法:
(1)摘句法。
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
(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主要在三个地方找中心句:①文段开头的首句或起始句;②文段的总结句;
③文中的过渡句。
(2)概括法。
对于没有直接表述中心句的文段,则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把抓住要点进行归纳概括。
(3)叠加法。
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了。
试一试,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从课文中,你知道了有关24小时的哪些知识?
三、合作探究
1.品味语言美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加以体会。
方法指导:主要从修辞角度、描写方法和语言的准确性三个方面来品位。
例句1:“宇宙间,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
曲。
”
例句2:“……它用那强烈而轻快的旋律,伴和着所有星星自转与相互绕行的优美舞步……”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作者在介绍24小时时,为何不直接入题,而从浩瀚的宇宙写起?
(2)这篇介绍了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在学习和生活中究竟怎么做才算是“合理有效地利用24小时”呢?
四、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奏.鸣()晨曦.()妩媚.()屏息聆.听()普照寰.宇()谆.谆教导()震天撼.地()2.解释下列词语。
晨曦:
妩媚:
屏息:
寰宇:
谆谆教导:
3. 如何理解课题的含义:
4.第①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第④段的“今天” “明天”“今年”“明年”……“公元前”“纪元后”?
6.文章的第⑦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7. 理解下列语言:
(1)宇宙间,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一种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
(2)她总是那么勤劳..、愉快..、默默..
地载负着人类……(加点词分别从哪些
方面来比拟地球的?)
8.《科学24小时》既包含着,又蕴含着。
9. 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0. 第⑦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写出三句惜时的名言或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