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运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运用》教案、教学设计
3.提高题:结合几何知识,设计一些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运用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几何直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 3)和点B(-2, -3),求反比例函数y = k/x的图像上距离点A和点B相等的点C的坐标。
4.探究题: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导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新课: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并结合几何图形进行展示;
(3)巩固:设计典型习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
(4)拓展: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相互转化,解决复杂问题;
(5)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题:设计一些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题: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几何综合问题。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几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和系统。然而,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将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知识综合运用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相互转化;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函数概念和几何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象,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对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学会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6.小组合作,拓展提高
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更深入问题,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关系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7.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十章第3节后的练习题,特别是第1、3、5、7、9题,这些题目涵盖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练习,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涉及行程、面积、比例分配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明确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步骤和关键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了解常数k的几何意义。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渐近线等性质。
3.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行程问题、面积问题等。
(二)过程与方法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应用。
2.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适当拓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新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内容是初中学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函数形式,其定义、性质及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消化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对反比例函数图象进行分析。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实际应用问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资料。

3.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章 反比例函数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课时)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章 反比例函数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课时)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基本目标1.进一步熟悉画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能够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 双曲线的特征.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52~P15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类比一次函数的作图象法,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3.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0,k 为常数)中,当k >0时,两支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内.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直线y =x 和y =-x ,对称中心是原点.5.写出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 =-2x (答案不唯一).6.已知反比例函数y =m -1x 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则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1.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作出反比例函数y =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已知自变量的值(或函数值),将其代入函数表达式,即可求出对应的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值).【解答】列表:x … -6 -4 -3 -2 2 3 4 6 y…-2-3-4-66432描点、连线,如图所示.(1)当x =4时,y =124=3.(2)当y =-2时,x =12-2=-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画函数图象时,应注意:(1)连线时不能连成折线,应该用光滑的曲线连结各点.(2)所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3)画图时注意其对称性及延伸性.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已知点(1,1)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为常数,k ≠0)的图象上,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C )2.当x >0时,函数y =-5x 的图象在( A )A .第四象限B .第三象限C .第二象限D .第一象限3.对于反比例函数y =3x 图象的对称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关于原点对称B .关于直线y =x 对称C .关于直线y =-x 对称D .关于x 轴对称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若ab <0,则正比例函数y =ax 和反比例函数y =b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互动探索】如果只看题干,不看选项,可以得出几种结果?如果只看选项,能否判断a 、b 的正负?【分析】∵ab <0,∴a ,b 为异号.分两种情况:①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无此选项;②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选项C 符合.故选C.【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这类题既可以用分析法,也可以用排除法.用分析法时,根据题干逐一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再与选项对比得出答案.用排除法时,每个选项逐一分析,看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一、基本目标1.掌握反比例函数y =kx(k ≠0)随着k 值的不同在不同象限的增减性.2.在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考,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54~P15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当k >0时,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增大.2.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上任取一点,过这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始终等于|k |.3.下列函数:①y =1x ;②y =3x ;③y =12x ;④y =7x 中.(1)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的有②④;(2)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有②④; (3)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有①③.4.若点(-1,y 1),(-3,y 2),(2,y 3)在反比例函数y =-1x 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怎样?解:由y =-1x ,k =-1<0知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画草图如图所示.∵-3<-1<0,∴y 1>y 2>0.而点(2,y 3)在第四象限内,∴y 3<0,∴y 1>y 2>y 3.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若点(x 1,y 1),(x 2,y 2),(x 3,y 3)都是反比例函数y =-1x 图象上的点,并且y 1<0<y 2<y 3,判断x 1、x 2、x 3的大小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判断自变量的大小,需考虑函数的增减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同一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才适用.【解答】∵反比例函数y =-1x中k =-1<0,∴此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y 1<0<y 2<y 3,∴点(x 1,y 1)在第四象限,(x 2,y 2)、(x 3,y 3)两点均在第二象限, ∴x 2<x 3<x 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1)看k 的符号,明确函数的增减情况;(2)看两点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同一个象限内,借助图象即可判断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若在同一个象限内,则比较两个横(纵)坐标的大小,根据函数的增减情况,得出函数值(自变量)的大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对于反比例函数y =2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B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C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2.函数y =-1x 的图象上有两点A (x 1,y 1)、B (x 2,y 2),若0<x 1<x 2,则( A )A .y 1<y 2B .y 1>y 2C .y 1=y 2D .y 1、y 2的大小不确定3.已知反比例函数y =1-2mx的图象上两点A (x 1,y 1)、B (x 2,y 2),当x 1<0<x 2时,有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m <12.4.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若阴影部分面积为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是y =-3x.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A 、B 两点在双曲线y =4x 上,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轴作垂线段,已知S阴影=1,求S 1+S 2的值.【互动探索】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与坐标轴所形成的矩形的面积都等于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绝对值,阴影部分是两个矩形的重叠部分,所以S 1+S 2可以转化为两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减去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由于点A 、B 是双曲线y =4x 上的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则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得两个矩形的面积都等于|k |=4,∴S 1+S 2=4+4-1×2=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以求得与双曲线有关的矩形的面积或三角形的面积,还可以利用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特点、性质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际问题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和性质。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描绘。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和动画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动画资料。

3.实际问题的案例和数据。

4.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来描述这种关系。

然后,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的特点。

通过动画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的值是如何变化的。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计算和作图来验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教案第六章反比例函数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2.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动画,知识卡片.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一般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或y=-x;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设计意图: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为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做好铺垫.【探究新知】议一议1.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2)在每一个象限内。

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答:(1)函数图象均位于第一、三象限内.(2)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减小;理由:在每一象限的图象上任意取两点A(x1,y1),B(x2,y2),当k>0,x2>x1时,y2-y1=<0,即y2<y1.因此,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减小.2.观察当k=-2,-4,-6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答:它们的图象均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增大;它们的图象都不与x轴、y轴相交.教师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想一想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 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 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得出答案.答:S1=S2;由: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任意取一点,过这个点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总等于常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典例精析】例1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引导并提出下列问题:(1)点A(2,6)在图象上的含义是什么?(2)图象的位置由哪个量确定?我们如何求出这个量?(3)反比例函数y随x的变化情况与哪个量有关?y随x的变化情况有没有限制条件?(4)某点不在图象上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解答,在小组里讨论,互相检查,小组代表展示解答过程.解:(1)因为点A(2,6)在第一象限,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因为点A(2,6)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所以点A的坐标满足,即.解得k=12.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把点B,C,D的坐标代入,可知点B,点C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点D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关系式,所以点B,点C在函数的图象上,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理解点在图象上的含义,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通过解析式分析图象及性质,让学生感悟由“数”到“形”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例2 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作PM⊥y轴于点M,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POM)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请学生代表回答,讲解出现的问题.解析:设点P的坐标为(x,y).⊥S⊥POM=3,S⊥POM=PM·OM,⊥PM·OM=6,即.设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k.⊥k<0,⊥k=-6.⊥.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k的几何意义.【课堂练习】1.对于反比例函数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2,-1)在它的图象上B.它的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C.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如图,函数y1=x-1和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点M(2,m),N(-1,n),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或0<x<2 B.x<-1或x>2C.-1<x<0或0<x<2 D.-1<x<0或x>2 3.下列函数中,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______________;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有_____________.(1);(2);(3);(4).4.已知反比例函数,当m_____________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内;当m_____________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5.在函数的图象上有三点A(x1,y1),B(x2,y2),C(x3,y3),已知x1<x2<0<x3,则y1,y2,y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师生活动:教师找几名学生代表回答,讲解出现的问题.6.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点M是图象上一点,MP垂直x轴于点P.如果⊥MOP的面积为1,那么k的值是_______.7.设函数,当m取何值时,它是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位于哪个象限?参考答案1.C.2.D.3.(1)(2)(3);(4).4.,.5.y2<y1<y3.6.2.7.解:由题意,得解得m=3.所以当m=3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当m=3时,代入可得.因为k=1>0,所以它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六、课堂小结1.一般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k≠0)中k的几何意义如图.(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两条垂线与x轴、y轴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2)若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A作x轴(或y轴)的垂线,则所作垂线、x轴(或y轴)与线段OA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注意:因为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k≠0)中的k有正负之分,所以在利用解析式表示长方形或三角形的面积时,都应加上绝对值符号.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七、板书设计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形与性质(2)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2.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

1反比例函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反比例函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反比例函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3.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三、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

请同学们简单回答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像特征是什么。

2. 概念认识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并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来巩固概念。

3. 图像探究通过计算几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来观察图像的特征。

并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学生们分别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

最终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是:经过点(1, a)并且与x轴垂直。

4. 例题演练通过实例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解法。

要求学生先自主思考解题思路,然后再与同桌讨论交流。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 创新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运用反比例函数进行解题,如水桶漏水、利润分配、比例缩小等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法,并形成小组或个人汇报解答思路和结果。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案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法。

六、教学评价本课教学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不同难度的反比例函数题目,采取引导和提示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思考并解答问题。

通过不同方式的评价,如课堂监测、作业和小组汇报等,来检验课程效果。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通过复习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资源自学更多知识内容,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正比例函数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来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思维能力。

3.例题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方法。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广告牌的高度与距离地面的高度之间的关系,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来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的课件。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进行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反比例函数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也是学生继学习正比例函数后的又一函数类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已有的正比例函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函数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需培养,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等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板书: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等相关内容的板书。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场打折、比例尺等,引导学生关注反比例关系。

提问:这些实际问题中是否存在某种数学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然后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7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7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7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

五、教学过程(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14631000(2)y=tx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 (1)v=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

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

此时y 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1)y=(2)xy=10(3)y=k—1x(4)y=—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1k已知y+1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xkxkxkxkx2x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已知y+1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k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

反比例数学教案

反比例数学教案

反比例数学教案反比例数学教案反比例数学教案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性目标1、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

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1、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

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问题。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 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反比例函数的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商场打折、比例尺等,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反比例函数。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反比例函数共6课时教案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反比例函数共6课时教案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知识,明确小学的反比例关系与初中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及确定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2.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重点、难点)
3.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资源
PPT
教学形式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绘制的一般步骤并学会绘制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图象.
2.了解并学会应用反比例函数 图象的基本性质.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通过练习讲解,小结图像的性质。
课堂小结
1.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亲手画出函数的图象,用类比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体验,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有4种表达形式:
学生明白即可,请生默写反比例函数的4种表达方式。
能力提升题
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
作业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2课时
课题
1.2.1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与性质
课型目标
4.能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5.根据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
2、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由分别在第、象限内的两支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难点)

反比例函数教案6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6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反比例函数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能解决确定反比例函数中常数志值的实际问题。

(3)会处理涉及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使我们认识到了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请看例1(投影出课本第50页例2)。

例1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吨/天)与卸货时间t(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由于紧急情况,船上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每天至少卸货多少吨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审完题后,你的切入点是什么,由题意知:船上载物重是30×8=240吨,这是一个不变量,也就是在这个卸货过程中的常量,所以根据卸货速度×卸货天数=货物重量,可以得到v与t的函数关系即vt=240,v=240,所以v是t的反比例函数,且t0.t(2)你们再回忆一下,今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与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常数k是直接知道的,今天要先确定常数k)(3)明确了问题的区别,那么第二问怎样解决根据反比例函数v=240(t0),当t=5时,v=48。

即每天至少要48吨。

这样做的答案是不错的,这里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二问,你有什么想法。

实际上这里是不等式关系,5日内完成,可以这样化简t=240/v,0t≤5,即0240/v≤5,可以知道v≥48即至少要每天48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6章反比例函数》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技巧。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函数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PPT,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拓展环节。

4.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与速度成反比。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概念(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概念(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 y = \frac{k}{x} \)(\( k \neq 0 \))的函数,其中\( k \)是常数。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物理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面积与长宽的关系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有一个物体以恒定速度\( v \)行驶,行驶时间\( t \)与行驶距离\( s \)成反比。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概念(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概念。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 y = \frac{k}{x} \)(\( k \neq 0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图象与坐标轴不相交;
-图象是两条渐近线为坐标轴的双曲线;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他们能够将反比例函数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还不够理解,或者是对小组讨论的方式不太适应。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双曲线特征,我会通过图示和实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反比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测量不同时间下的物体移动距离,以演示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
【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 (k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
解:
(1)a=12/h,是反比例函数;
(2)F=pS,是正比例函数;
(3)F=W/s,是反比例函数;
(4)y=m/x,是反比例函数.
3.当m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的值.
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 (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
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
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 ,
而y=y1+y2,所以y=k1x+ ,
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
【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
(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
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思考:
(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
(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
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
(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
x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
x

y=-k
x
(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
【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
2.如果函数y=2x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答案】 -2
3.如果反比例函数y= 3
kx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
【答案】 1,2
4.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
x
的图象在第象限.
【答案】二、四 5.反比例函数y=
1
x
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