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

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学生阅读、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高中地理_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岷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一、依据与目标(一)课程标准2011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措施。

”2017年新课标中修改为“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参考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流域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线,本章围绕不同类型区域从不同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了六个小节,分别是“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六节内容表面上看相互独立各有主题,但实质上又相互联系、互为渗透。

仔细分析会发现,第三节的“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实质上却涵盖了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工业及城市化等相关领域,可以说涉及到本章其它五节的相关内容的有关应用。

因此,本节在本章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具有有提纲挈领总结提升的重要价值。

作为本章统领,本节在渗透人地协调观,提高区域认知水平,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不同版本的对比来看,相同点是不同版本教材均以田纳西流域为例展开流域综合治理的主题,不同点是拓展延伸的案例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为,人教版选取的是墨累达令河流域,中图版选取的是我国的塔里木河流域,还有其它版本教材选取红水河等等。

案例的选取的流域或相似或不同,均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案例的迁移应用。

此外,人教版以“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为主题进行问题探究,对于流域开发治理有关的环境效益有凸出的体现。

综合以上版本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依然以田纳西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依托,选取典型案例,实现教学主题,借鉴人教版的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深化对可持续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认识。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分钟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长江流域开发的具体条件,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的一般方法。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②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过程与方法①探究学习与生本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材分析1.教材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必修三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下一节课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提供了依据。

在内容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已经对长江流域的概况有所了解,并且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

因此,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对学生来说已不再困难。

但是,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机械记忆分析方法,回答问题或面面俱到,或遗漏要点,不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理术语运用不准确;答题不规范等等。

教学设计一、过程设计评测练习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

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2)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2)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的一般方法。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罗纳河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罗纳河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案【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绘制流域范围以及调查罗纳河流域概况,理解流域的划分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加深对罗纳河流域的认识。

2.通过探究罗纳河三个河段汛期出现的时间及原因,理解罗纳河的“野性”,结合课堂辩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理解大坝修建的利与弊,以及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3.通过学习罗纳河的“驯服”过程,理解罗纳河水资源开发的智慧之举,延伸我国超级工程—三峡大坝,感受中国智慧,培养家国情怀。

4.结合罗纳河梯级开发特点以及罗纳河拆坝现象,理解流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大屏幕上展示的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隆河的星夜。

画中星空与河面交相呼应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国度法国,也让我们认识了法国的第二大河隆河,又名罗纳河。

这节课我们就以罗纳河为例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板书—以罗纳河为例)学生:欣赏画作—隆河的星夜。

以著名画家梵高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罗纳河,提高兴趣的同时初步认识了罗纳河。

转承在学习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之前,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流域。

二罗纳河流域的基本特点。

对此,课前设置了相应的预习任务,一起来看大家的预习成果。

课前预习反馈1.认识流域。

教师:流域是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根据流域的立体图在等高线图中画出流域的范围。

从大家的作业中选取了一副正确的答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他是如何确定流域范围的?课前自己绘制流域的范围,课1学生:结合自己画的图讲解流域范围的确定。

教师:流域的实质就是一条河的补给范围,根据水由高向低流的原理,分水线以内的水最终都会汇集于图上的河道中,而分水线以外的水则流向其他的河流。

流域内所有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组成的水网即水系;其中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道为干流,直接或间接流域干流的河流为支流。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这是网上的一节研讨课,授课课题是必修3的《流域的综合治理》,研讨课的主题是《地理课程教学中的系统思维》,授课的是邵俊峰老师。

这节课的亮点有几个:1、脱离课本田纳西河的案例,采用模拟化范例,即由授课教师模拟一个流域,给出相应的材料和图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

因为必修3都是“以……为例”,那么我们很容易就上成了某个局地的地理,而偏离了我们课本中通过案例掌握方法的宗旨,而模拟化范例可以把我们从一个特定的区域解脱出来。

2、充分鼓励学生从圈层的角度去思考关于地形、气候、水文和矿产等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出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3、充分体现了地理研究的系统性思想,流域的开发,是需要我们综合全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要素后作出的合理方案。

邵老师给学生安插了流域域长的职位,相当于课本中TVA的角色,分别从资源能源、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系统地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各种条件分析该模拟流域的利弊,再根据利弊因素的归结,提出趋利避害的方案。

4、最后点出符合的现实案例有中国的长江三峡段、美国的田纳西流域等,这样就避免将这一节课上成“美国的田纳西地理”。

高中地理_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对课标要求的理解: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因此,课标要求的重点并不是某流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在于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图和文本资料,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2.通过案例探究,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措施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获得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

2.学生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关注我国河流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授法教学资源:教材、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流域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时隔较远,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因此,需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

学习模块一“自然地理”,模块二“人文地理”之后,高二学已经对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有了详尽的了解,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学生能否运用已知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方法对出现的新的情景进行地理思维的解读、形成新知,并能够进行“迁移”,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第一,如果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不完整,很难对区域进行详尽的分析。

第二,田纳西和的开发和治理,是世界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目标解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导入新课】通过两句诗引出长江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长江的知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预习检测】设置问题提问学生预习效果过渡:要进行流域的治理与开发,首先要了解这个流域的状况,在地理学科,往往从哪两个方面描述流域的状况呢?【学习过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思考:长江流域自然环境从哪些方面描述?地貌、气候、水文水系、自然资源【问题探究】读图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归纳: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貌千姿百态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河流流量大,河网密布;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4.自然资源丰富引导学生读图进一步思考: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能、森林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

过渡:长江流域建设了许多水电站开发水能,说明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思考: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1)流域内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量大。

(2)流经我国三大阶梯,阶梯交界处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

【反思归纳】河流水能资源分析思路【课堂训练】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总结: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存在于长江的哪个位置,请对号入座,说说上、中、下游各自的资源优势水资源(全流域)矿产资源(上中游)水能资源(上游)森林资源(上游)旅游资源(全流域)【课堂小结】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1)地貌:(2)气候(3)水文水系(4)自然资源阅读材料:长江流域80%以上的土地面积适宜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在全球流域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中举世无双。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3篇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3篇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3篇《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3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教授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课程,在此过程中,让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又适逢我校开展第二次课堂观察活动,而我有幸成为被观察教师,课堂观察对我来说虽然不是陌生的事物,但是对它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通过这次课堂观察让我深刻理解到何为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可以说获益匪浅。

本次课堂观察我选取的内容为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流域的综合开发三部分。

教学设计中我把它分为二课时,其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综合开发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而我的授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流域的综合开发,现对此课堂观察进行反思如下:一、课前会议的反思按照以往的会议进程,被观察教师首先要对本次课堂观察活动进行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流程,目前存在的困惑以及提出希望被观察的内容等,以便让观察者在进行观察时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

通过本次课堂观察,使我意识到课前会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存在困惑、提出希望被观察内容这四个方面,应该重点详细说明,因为学情分析能够使观察教师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方便观察者从多个角度分析教师是否因材施教、因班施教等;教学设计要重点说明设计流程、设计意图、设计目标,这样有利于观察教师在进行量表开发时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并且在观察中可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寻找预设与实践的差距,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提升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促进教师持续发展;对于提出的困惑和希望被观察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产生的,解决的方式或方法是否合适、能否起到较好的效果,就需要观察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多关注,这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而言是很关键的。

高中地理教案《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高中地理教案《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过程,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过程及成果。

难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实施策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田纳西河流域的相关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章节,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田纳西河流域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阐述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果,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案例。

2. 思考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价值观:观察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视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相关的水利工程或环境治理项目。

2. 邀请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一线经验和见解。

3. 开展学生小组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流域进行模拟治理与开发的策划。

九、教学日程安排:1. 本节课计划授课时间为45分钟。

高中地理教案《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高中地理教案《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三、教学难点:1.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的实施及成效分析。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2. 运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及在我国的实践。

3. 利用多媒体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概念,引出田纳西河流域的案例。

2. 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分析其重要性。

3. 讲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学生理解后续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奠定基础。

4. 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如水利工程、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

5. 探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效,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

6.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和成效的分析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评估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效果,考虑是否需要增加其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2. 反思互动讨论法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际问题。

3. 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的相关图片和数据,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流域整治与开发》 教学设计

《流域整治与开发》 教学设计

《流域整治与开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流域的概念,包括流域的组成要素和特点。

2、学生能够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如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等。

3、学生能够掌握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措施,以及不同措施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流域开发与整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

2、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让学生理解流域综合开发中不同措施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流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流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流域开发与整治的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流域开发与整治的策略。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河流和流域风光图片,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河流所在的流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吗?流域的开发和整治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流域整治与开发。

(二)讲授新课1、流域的概念(1)结合地图,向学生讲解流域的定义,即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2)介绍流域的组成要素,包括河流、支流、湖泊、沼泽、地下水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流域的特点,如整体性、开放性等。

2、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展示某一流域的地形图、气候图、水系图等,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优秀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优秀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理解流域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原则、方法及其实践案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原则、方法及实践案例。

2.教学难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际操作及效果评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流域吗?流域在地理环境中有哪些作用?2.知识讲解(1)流域的概念与特征讲解流域的定义、范围、特征等基本概念。

(2)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原则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原则,如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如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修复、产业布局等。

(4)实践案例介绍国内外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案例,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等。

3.课堂互动(1)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小组活动: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案,并进行汇报。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一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现状及成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掌握程度如何?2.课堂互动环节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如何?3.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难点补充:1.流域的概念与特征(教师)同学们,我们说一个流域,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水收集器,你们能告诉我,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学生)地形和地貌。

(教师)非常正确。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能够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

2.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三、教学难点:1.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主要措施和实例。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重点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图片,用于导入和辅助讲解。

2. 案例资料: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知识和理论支持。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措施。

2. 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讨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优秀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2. 使学生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方法。

3. 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方法和实例。

2. 教学难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流域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3. 关注国内外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最新动态,了解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4.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考题,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图片和视频:收集与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

3. 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实例。

4. 专业软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软件,让学生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际操作。

高中地理_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作者:工作单位:学科:地理年级:高二课题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环节一:引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视频,播放完成后呈现长江三峡大坝景观图承接:河流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是人类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河流的利用和流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下面我们进行本堂课的第二个环节:环节二:课前预习检查课前预习检查,看一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效果。

板书一:一、流域和水系PPT展示:预习检查一指出图中河流的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河口(展示检查内容,学生思考的同时板书水系、流域)提问学生评价板书并概括水系和流域的的概念。

水系:河流的干流与支流构成了河流的水系流域:河流水系所在的汇水区域就是河流的流域板书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PPT展示:预习检查二学生观看体会长江的雄浑气势,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完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问,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图说明,完成后让其他学生评价,根据回答情况和评价情况进行小组量化得分,计在黑板一侧的小组学习竞赛得分表格中。

学生共同回答进行知识的巩固学情分析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内容和综合治理措施,是高考的重点。

同时流域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治理成就也是高考的关注点。

近年来,以大江大河的治理为背景,如重大工程建设的时政热点材料考查流域开发建设的地理条件、基本内容及区域发展的关系。

以前在中学教材很少将流域作为一种区域进行讲述,对于这样一种区域,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比较陌生。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三章的第二节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岷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一、依据与目标(一)课程标准2011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措施。

”2017年新课标中修改为“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参考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流域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线,本章围绕不同类型区域从不同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了六个小节,分别是“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六节内容表面上看相互独立各有主题,但实质上又相互联系、互为渗透。

仔细分析会发现,第三节的“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实质上却涵盖了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工业及城市化等相关领域,可以说涉及到本章其它五节的相关内容的有关应用。

因此,本节在本章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具有有提纲挈领总结提升的重要价值。

作为本章统领,本节在渗透人地协调观,提高区域认知水平,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不同版本的对比来看,相同点是不同版本教材均以田纳西流域为例展开流域综合治理的主题,不同点是拓展延伸的案例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为,人教版选取的是墨累达令河流域,中图版选取的是我国的塔里木河流域,还有其它版本教材选取红水河等等。

案例的选取的流域或相似或不同,均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案例的迁移应用。

此外,人教版以“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为主题进行问题探究,对于流域开发治理有关的环境效益有凸出的体现。

综合以上版本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依然以田纳西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依托,选取典型案例,实现教学主题,借鉴人教版的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深化对可持续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基于教学上的调整,将本节课后置到最后一节。

从地理方面来看,学生在学了前面五节内容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了解了不同区域类型下、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第一节田纳西流域综合整治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及综合整治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于岷江流域及都江堰工程,学生在高一通用技术及语文学科余秋雨的《都江堰》从不同角度有所接触。

将都江堰纳入岷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时间体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高二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地理学科的系统学习,地理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入了关键时期。

但是流域的治理因涉及的空间尺度较大,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较少,缺乏一定的经验支持。

所以,课前,推送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围绕主题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分别是岷江工程组、辩论组和田纳西工程组、辩论组。

工程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都江堰工程治水原理实现对大坝工程的改造;两个辩论组分别围绕堰坝工程为依托的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古今对比进行哪方更可持续的辩论。

课堂上以交流展示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

课前让都江堰工程组制作都江堰工程模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水利工程作用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感性认识。

辩论组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搜集材料,围绕哪方更可持续进行辩论准备。

为了课堂辩论,两辩论组课前不得不将岷江流域与田纳西流域进行对比分析,必然涉及到支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基础——堰坝对比。

这样的活动准备既是对第一课时的延伸和应用,又很好的服务于第二课时的教学。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域的概念,辨别流域水文、水系的差别。

(2)了解流域治理的一般方法,能针对不同流域特点提出相应综合整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预习反馈,分析图文材料,实现流域对比水文水系差异的定量分析。

(2)运用动手制作的都江堰模型,解释都江堰的工程原理,理解我国古人先进的治水哲学。

(3)通过小组主题发言和自由辩论的方式,围绕堰坝实现的流域可持续哪方更持续进行辩论,体验不同要素组合、时空组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深化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4)小组合作,任选一个角度,为岷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探究兴趣、创意展示过程中鼓励创新。

(2)辩证看待不同阶段出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增强环保意识。

(3)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政治,掌握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政治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流域对比,根据不同流域地理特点,运用地理整体性的综合思维提出基于不同流域特色的综合整治开发方案,深化对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

二、过程与活动(一)课前准备1.教师:推送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合理筛选优化学教学重点及图表材料。

2.学生:(1)落实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等相关基础知识,并完成课前测评限时训练。

(2)围绕主题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分组。

分别是岷江工程组、辩论组和田纳西工程组、辩论组。

岷江工程组制作都江堰工程模型,田纳西工程组大坝工程改造;两个辩论组围绕主题搜集材料准备课堂辩论。

(二)教学流程导入:今天是3月9日,国际母亲河日。

我们今天接着探讨流域综合治理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田纳西流域经过大坝梯级开发,由狂野变得宁静、由贫困变得富足、由百姓民不聊生变得安居乐业、由生态破坏变得生态友好,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是现代水利工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典范。

而建于2260年前且至今依然发挥巨大功用的都江堰无疑是古代水利工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奇迹。

咱们这节课通过流域对比,进一步深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主题。

课堂环节一、预习反馈(1)典型作业展示(2)教师点评指出问题:第一,水文、水系基本能分清,但答题两者糅合在一起,条理不清;第二,表述不明确,对图文材料的利用不够。

(3)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分析图文材料(4)定量分析,板书模拟示意图模拟示意图:河长与落差的对比示意图(5)教师小结设计意图:从水系的流域面积、落差及河长和水文的径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对比凸显岷江流域的的桀骜不驯。

以图表、数据、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流域对比分析加强对岷江流域地理条件及特征的理解,同时以预习反馈的形式订正并落实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知识,强调有条理、有规范的文字表达。

在此过程中,发挥Pad的在课堂上的及时互动优势,动态呈现获取图文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实现流域对比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

凸显岷江流域地理特征,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也为课堂主题“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深入探究做好必要的渲染与铺垫。

教师承转: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大胆推断,2260年前的古岷江流域在都江堰修建之前,要比田纳西流域治理前更狂野。

史料证实——古籍记载“蜀人几为鱼”。

正是都江堰工程的修建,才成就天府之国。

伟大的都江堰工程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有请都江堰工程组展示。

课堂环节二、模型展示(1)岷江工程组模型展示并介绍都江堰工程(2)教师点评并总结都江堰的治水理念都江堰工程既有深入肌理的利用自然、道法自然的灵动智慧,也有大刀阔斧愚公移山改造自然的豪情壮举,可谓“愚拙智巧”共同铸就了都江堰千年可持续的奇迹。

(3)教师板书——因地制宜设计意图:都江堰作为我国古代典型工程案例引入,既利于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又利于深化课堂主题。

一方面,发挥理工团队的优势,通过模型制作与展示,充分理解工程治水原理与智慧,为课堂辩论做知识上的铺垫、也为课堂最后环节的大坝工程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古今对比,为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铺垫。

课堂环节三、自由辩论教师承转:一个是古代奇迹,一个是现代的典范,那么,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哪一个更胜一筹呢?我们请辩论组准备。

(1)教师明确辩题。

在以水利工程为核心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堰与坝谁更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代表主题发言(3)双方自由辩论(4)教师点拨升华双方辩论都很精彩,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明确辩题,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我们辩论的焦点不是水利工程本身的可持续,而是以工程为依托的流域发展的可持续。

通过辩论我们也渐渐明朗,堰与坝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都江堰体现了农业社会以灌溉为首的核心价值,大坝体现了工业社会以水电和航运为首的核心价值,拆坝体现的是后工业化社会以景观生态为首的核心价值,且生态效益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

建坝服务于工业社会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拆坝服务于后工业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因时制宜思想的体现。

(5)教师总结:两大工程的功用与价值(6)教师板书:因时制宜设计意图:堰坝之争辩论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从知识层面来看,一方面利于巩固、应用第一节田纳西流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对课前都江堰自主学习的一个落实反馈;同时,通过堰坝的功用对比与时间对比,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不同表现,体会“因时制宜”的思想。

第二,从能力层面来看,通过辩论,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从核心素养层面看,人地协调观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它始终是地理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引领和学生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学生在辩论中逐渐体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师点拨引领、渗透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课堂环节四、合作探究教师承转:通过辩论我们发现都江堰的确有它的局限性,在当今我国对岷江流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也效仿了田纳西的开发模式,上游大量兴建大坝,却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古为今用、西学东用,请同学们为岷江流域的综合开发献计献策。

(1)合作探究、成果展示(2)教师点评。

总结流域治理的一般方法。

升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既是对前面课堂环节的继承和应用,又是对课堂主题的深化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大坝工程改良融入了STEAM课程设计理念,运用工程思维实现对大坝的创意改造,体现了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巧妙的将都江堰的治水理念融入到大坝的建设,注重大坝建设的生态效益,是人地协调观在实践方面的很好体现。

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大坝改良工程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同时,基于现实问题的岷江流域的综合开发,运用地理综合思维,体现社会参与,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与意识。

本环节再次借助Pad技术提供的便利,及时将课堂生成在平台上上传分享,高效实现课堂成果展出,并为生生间的思维碰撞创造技术支持。

课堂环节五、作业布置:城市景观河流的综合开发李村河的治理带动了李村特别是东李的完美升级,以“崂山创谷、水脉智城”为主题的张村河的改造也即将启动,请同学们设计综合治理方案,形成研究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