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word文档)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5《整理与复习五》∣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5《整理与复习(五)》∣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复习已学知识,巩固认识。
2.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复习前四个章节的知识点。
2.对照错题本,排查巩固复习有困难的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
在开头,先让学生自己回顾前面四个章节的知识点,并将重点摘录,同时,有困难的知识点可以现场问老师或同学,请大家踊跃提问。
2. 错题本巩固
接着,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照错题本,将自己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确定处理方法,找出错误原因,巩固复习有困难的知识点。
3. 练习
学生根据巩固过后的知识点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记忆,同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更深的认识。
4. 总结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次课堂的学习成果,以及今后要继续加强的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巩固”、“题目演练”和“总结反思”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合作讨论和总结概括来巩固并加深对前面四个章节的知识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回顾复习和巩固,充分满足了学生认知和理解水平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锻炼。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01教学内容:第一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建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基本知识。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学习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含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作者及工作单位黄珍艳靖西县地州乡中心小学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图画、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1、教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提问:曹冲怎么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为什么只需要称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讲述:原来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替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就是“替换”法。
2、板书:替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替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补充板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复习导入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追问:还可以怎么说?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4、口答准备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数的世界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特点和解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法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找准单位“1”,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练习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式请同学们找出下列条件中的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独立思考(1)本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8%。
(2)面粉的重量比大米少14(3)一根绳子剪掉一部分后还剩1。
3师:第一题的单位“1”是什么?男生人数。
师:你是怎么思考的?根据已知条件,女生人数比男生多8%,多的是男生人数的8%,所以8%的单位“1”是男生人数师:那你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预设1:男生人数×8%=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问:那如果要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直接建立关系,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女生人数(讲解提问:男生人数乘以8%就得到什么量?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
师:我们想将题目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两个量建立直接关系,只需用男生人数加男生人数乘以8%就得到女生人数。
)这样我们就通过已知条件找到了单位“1”,并分析出了数量关系。
师:第二、三题与第一题分析思考方式类似,只不过把百分数换成了分数,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单位“1”是什么?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生汇报(PPT直接出示后两题结果)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找准单位“1”并分析数量关系式了,现在有几位同学因为百分数问题产生了疑问,咱们去帮帮他们吧!(PPT第一题)三、例题讲解,分析对比出示例1图1例1、小明有25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比小明少20%,小红有多少张邮票呢?请学生先独立完成,巡视后请2人板演,一人分步一人综合请学生说明思考方法和思考过程师:大家基本都是这两种方法解决这道题,你是怎么思考的?出示例1图2,生回答师引导再次有序思考师:这是一道稍复杂百分数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我们要先找出百分数的单位“1”,20%的单位“1”是什么?小红的邮票比小明少20%,所以20%的单位“1”是小明的邮票数。
七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七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与小数的转换、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耐心、细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复习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中的分数知识,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换,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换,以及如何将分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3. 实践: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换练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中间: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右侧:列出几道练习题,供学生课上练习。
作业设计基础题: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分数知识。
拓展题:研究分数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相对简单,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同分母分数相加或相减时,只需保持分母不变,分子进行相应的加或减运算。
2.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异分母分数转换为同分母分数,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这涉及到找公共分母、通分等技巧。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图形的密铺和镶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图形,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和立体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并掌握二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掌握巧算的技巧。
3.练习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技能目标1.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快速计算出数学题目。
2.能运用巧算的技巧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培养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乐于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二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2.巧算的技巧。
3.综合运用。
三、教学方法1.设计习题,引导学生巩固记忆。
2.采用练习、探究、合作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导入在黑板上画出一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看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计算出来,发现他们会的还不太熟练,就带领他们回顾一下二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并做出相应练习。
第二步:讲解现在还有很多多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例如分治、递推、舍弃、浮点运算等,我们称之为巧算。
•分治法: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例如,我们解决一个乘法的题目,可以先把乘数分成两两相乘,再将其相加。
•递推法:如果我们知道了 fn,那么我们可以知道 fn+1。
例如计算阶乘,如果我们已知 n!=1×2×3×……×n,我们可以计算出(n+1)!= n!×(n+1)。
•舍去法:对于某些不影响答案的数的保留,可以省去运算。
例如,我们算一个人出生多久就能活到100岁,可以巧妙地找出计算方式,将一些细节了解清楚后,我们可以将年龄按照末两位加1,剩下的部分舍去即可。
•线性规划:推荐学习工业数学。
第三步:练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结合上面讲解的运算方法,让学生不断练习。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题目:使用分治法,将乘数进行拆分计算,再将得到的结果相加。
2.分析一道综合运用题目:这道题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分治法、递推法、舍去法等数学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材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他们对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让学生熟练制作和解读各种统计图表,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3.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数据和统计图表。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处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和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数与代数概念、空间与几何概念、统计与概率概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包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既要以初步认识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已有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引导他们查找知识上的不足,进行一些基本练习等,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满足他们的进一步需要,如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或稍难的练习等。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1 数与代数1课时2 图形与几何1课时3 综合与实践1课时数与代数教材第112~114页的内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分析及全一册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分析及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从实际出发,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分数乘除法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方程与比例5.数学广角各单元内容相互联系,既有独立性,又有综合性。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运算规则的理解仍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百分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方程与比例等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2.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空间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统计与概率的方法、方程与比例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数学知识;2.教学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具:为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如计算器、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一、教材特点
本教材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汇总,共分为若干个单元。
该教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设计,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研究。
二、教案结构
每个单元的教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
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每个单元研究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重点突出了研究的关键知识点;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提供了解决办法;教学过程详细介绍了每个教学环节的步骤和方法;教学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教案方法
教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练、讨论、演示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案辅助资源
本教案还提供了一些辅助资源,如课件、作业、练册等,旨在
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案的使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中的指导,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教案的内容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
况适当调整教案的安排和内容。
六、教案的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个别评价、小组评价和全班评价等。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研
究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七、总结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面覆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
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教师在使用教案时,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案
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单元百分数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导学单(1)长方体有()面。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有()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4)长方体有( )个顶点.(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导学要点: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
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1)得出结论(2)结合实物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3组棱每组相对的面 4条棱的 8个完全相同长度相同(可能有一组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总结:(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2.学生准备: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你们能回忆一下这些知识的主要内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8米,宽是5米,请问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得出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七、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一共分为四段安排。
第一段是“数的世界”。
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百分数、比等基础知识;练习求比值和化简比,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上述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是“图形王国”。
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常用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和进率,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这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三段是“应用广角”。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完整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第四段是“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出综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能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税率、利率和折扣的含义,并能正确解决与纳税、利息、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正确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简便计算;进一步理解有关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答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价值,能运用所学的解题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单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道应用题进行解答,解答完毕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道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解答,解答完毕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整理与复习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一共分为四段安排。
第一段是“数的世界”。
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百分数、比等基础知识;练习求比值和化简比,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上述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是“图形王国”。
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常用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和进率,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这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三段是“应用广角”。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完整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第四段是“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出综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能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税率、利率和折扣的含义,并能正确解决与纳税、利息、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正确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简便计算;进一步理解有关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答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价值,能运用所学的解题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单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本学期学习的整体情
况,体验与同学交流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时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