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201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C
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 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 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他在处理事关党和国家 命运的重大问题时,缺乏 理性思维和深谋远虑,往 往从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 出发,甚至指望用冒险激 进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苏共的领导集团 》
把后面的铁路接 到前面去,火车 继续开!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发展 变化的研究,习惯于因循守旧、 满足现状,惧怕重大的改革。 ……维持现状和粉饰太平,缺 乏锐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 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 代初期苏共的主调。 ——《苏共的领导集团 》
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 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 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 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 洛伐克。1976年5月,他 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 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 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 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 亲苏联的政策,发动了侵 略阿富汗的战争。
列昂尼德· 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06- 1982)
年份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劳动生产率 1976~ 1980 4.2 4.3 3.3 1981~ 1985 3.3 3.2 3.1 1986~ 1990 1.8 1.O 1990 —2 一4 —3
B
7、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 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 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 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推行“休克疗法”,试图迅速向市场经济转型,但导致经济 严重衰退和社会动荡。
改革的深化
• 普京时期:重新审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历程,强调国家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可控民主”和“混合所有制”,使 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并实现现代化。
0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挫折
经济领域的挫折
部门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受外界干 扰和挑战。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深化改 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注重民生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应注重民生问题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维护社会稳 定,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
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日益显现,苏联领导人 试图通过改革探索一条 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改革涉及政治、经济、 社会和思想等多个领域 ,包括政治体制、计划 经济、农业政策、民族 关系等方面。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取得 了一定成果,包括政治 体制多元化、市场经济 化、民族关系缓和、文 化繁荣等。
改革并没有彻底解决问 题,苏联仍然面临多重 困难和挑战。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挫折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的纪中叶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 重创,社会、经济、政治秩序
受到严重破坏。
斯大林逝世后
苏联社会出现对斯大林政治体制 的质疑和反思,改革呼声日益高 涨。
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可以有机结合,实现人 民当家作主和社会公正。
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
问题思考 1.赫鲁晓夫改革的探索性和开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1)从改革的背景来看,在斯大林执政后期, 苏联社会已经出现了停滞僵化的局面,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日益明显。赫鲁晓夫的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 的,它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2)赫鲁晓夫的改革从反对个人崇拜和农业入手,选
对了突破口,符合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在经济建设
④背离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④不符合赫鲁晓夫改革的事实。结合赫鲁
晓夫提出的改革目标和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分析
正确,故选C。
3.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
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 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 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 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B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
垮了”的主要原因是
( ) A.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
C
B.没有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没有突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
态多元化,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从根 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史
试图改变图二人物的经济模式。
(4)回顾苏联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我们从中可以得 到哪些教训和启示?
解析
本题以苏 ( 俄 ) 联历史上的五位关键人物为切
入点,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问题。在解题 时要注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整体上把握,定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018高考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2)改变党的地位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 制
3、后果:使苏联驶入危机四伏的危险区。P144
苏联解体的原因
内部原因
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 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经济
农业(突破口 重点) 扩大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 垦荒和种植玉米
内容
政治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平反冤假错案
评价
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 打开了……具有…… 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及“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3、“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2)内容
①经济:
失 败
4、评价:虽然指导思想是从 根本上变革经济体制,但因 “加速发展战略” 具体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 ②政治: “科学社会主义” 1)改变指导思想 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联)的经济建设 之路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经 济 探 索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2、斯大林的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 契机和可能。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 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 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 角色。 ——《俄国史》
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课件:31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4-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评价 (1)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 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局限: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 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5-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改革前期 (1)措施: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2)结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 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2.改革后期 (1)状况:过分地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 (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微点拨勃列日涅夫改革实际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 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来管理经济。在当时 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使勃列日涅夫 执政时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达到鼎盛。
-8-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自主探究 辨一辨苏联的经济改革
提示: (1)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 局部改变,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 了社会主义制度。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 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戈尔巴乔夫先 进行经济改革,后转向政治改革。
-14-
主题
图片说史
史料解读
史料探究
高考例析
(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 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3、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吗?
(答案提示:否。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苏联解体
B.后期改革
(1)状况: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
(2)结果;经济发展停滞和下降,各种社会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
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提示: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仍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过分追求稳定)
3:戈尔巴乔夫改革
A内容:
经济: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2)局限性: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请谈一谈你的理解。(提示: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2、勃列日涅夫改革
A.初期改革
(1)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
(2)结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超级大国。
②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③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
气候使其再度出现危机
工业方面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政治方面
①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大规模平反冤假错
未找到产生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
B、评价
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 益暴露 2、1953年,斯大林逝世 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 和可能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赫 鲁 晓 夫 改 革(1953-1964)
突破口正确(农业的改革) 正确: 工业体制的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摇 摆 不 定
冒进、瞎指挥、不深入……
2、后期逐渐停滞
3、评价:
(1)积极:
前期的改革有一定积极作用,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在一定 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使苏联的军事和 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2)消极:
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因此人民生活改善 不多;后期国家陷入困境,勃烈日涅夫执政后期,个人专断 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 退;社会矛盾丛生,再加上对外扩张的加强,到20世纪80年 代国家陷入了困境。
4、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 主义方向的改革
如果历史可以重头再来, 苏联人一定不会选择摇摆不 定的赫鲁晓夫改革、停滞不 前的勃列日涅夫改革、釜底 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他 们一定会进行一场力挽狂澜 的改革。
苏联解体的警示?
1、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 2、进行经济改革,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 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4、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1、赫鲁晓夫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 A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政治 2、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 在 B A.赫鲁晓夫时期 B.勃烈日涅夫时期 C.安德罗波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3、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进行的经济改 C 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力图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 B.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 C.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D.促使了他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专题十 考点4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件(47张PPT)
三
1.内容
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制定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①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2)政治 ②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④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2.影响 (1)使苏联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2)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
5.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转向政治领域,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6.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
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7.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不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3
4
5
3.“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 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的 “他”( ) 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护者 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 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6.“戈尔巴乔夫的基本错误在于,他没有倾听加盟共和国要求赋予它们经 济独立的呼声。除波罗的海诸国外,大多数加盟共和国含哈萨克斯坦在内, 并没有追求分离、完全和盲目的独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实际上并没有解体 B.加盟共和国仅仅要求经济独立 C.加盟共和国通过经济独立寻求政治独立 D.经济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作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作业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其次,但是很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务常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这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支配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峻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2.导致右图(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缘由是: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确定》起先了农村的改革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夫的劳动主动性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逆境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夫的劳动主动性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3.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布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布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始终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4.有学者提出:“从肯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5.“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A.实行余粮收集制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6.依据表格推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缘由之一7.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阅历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考纲下载】
•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苏联 社会主义改革
【学考点睛】
• 1. 从高考角度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 革失败的原因、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局限性、 苏联解体的内外原因等知识成为近两年高考考 查的重点。 • 2. 从知识角度看,二战后的苏联改革没有从 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而戈尔巴乔 夫改革则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了苏 联解体。 • 3. 从考查趋势看,苏联改革与二战后各国经 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并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相比较,将会成为命题的重要看点。
• 重难点 • 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 (1) 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 式”的弊端;②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前 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 不前;③失败主要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 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 (2)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探究1:结合图一分析图二中,走在送葬队 伍前面的人应是谁?为什么?
提示:(1)是戈尔巴乔夫。 (2)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 向,导致了经济急剧滑坡和严重的的政局动荡,直接把苏联送进 了坟墓。
•探究2:“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 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 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 一直到剥光为止。”这段文字是如何评价戈尔 巴乔夫改革的?
提示:(1)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缺乏科学的改革思想,更缺乏配套措施。
(3)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易错点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 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易混点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 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 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 社会主义制度。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3、评价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冲击作 用,但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策。
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
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 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 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 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m2,提高到 1981年的16m2 。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有人评论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 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的旧
时代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赫鲁晓夫 的墓碑用7块 黑白大理石相 向衔接堆砌而 成,代表了赫 氏毁誉参半的 一生。
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 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 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 不 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盲 目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 不 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 切 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实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 3.结果: 收效甚微---失败 4.评价:
积极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
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 消极 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 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991年12月25日,印有斧头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克里姆 林宫上空黯然下降,继而俄罗斯国旗冉冉升起。苏联, 这个曾在国际舞台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有人 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 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农业改革的评价] 不能从苏联的实际情况出发,瞎指挥, 改革初期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发展;但因未结合国情(冒 进思想),并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瞎指挥),加上恶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劣气候,再度出现危机。
政治改革:批判斯大林,平反冤假错案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 诞辰的那一幕。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 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斯大林巨照刊登也不过一 年只有10~15次。
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②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 ③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 ④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根本)
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 发展变化的研究,习惯于 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惧 怕重大的改革。 „„维持 现状和粉饰太平,缺乏锐 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 成为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初期苏共的主调。
(2)图二人物对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有何影响?在经济政策上如
何认识图二和图一人物的关系? 影响:建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影响深远。 关系: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后,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 经济政策被取消。 (3)从图三到五人物的历史事迹,应该得到怎样的认识? 认识: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要关心民生问 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
2、内容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
•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 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 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 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 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 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 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 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 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 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探讨: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苏联的改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 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 改革中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变革不 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 完善。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 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 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 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 断改革来完善。
南宁房地产 商铺投资 /aaaa2424540912 南宁房地产 商铺投资
质平平、毫无个性,又因为他藏得很好,隐得很深,因此他的后院就像他本人预期和设想的那样,风平浪静、平淡无奇,不露壹丝破绽。可是 冰凝,今天才第壹次出席宫里的中秋宴席,居然壹举就打破了他多年以来苦心经营的外在假象:远离众人视线,不显山不露水、平庸无奇、与 世无争。就这么突然之间,就是这个小小的冰凝,竟然让他以壹种如此高调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极尽张扬之能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包括太子!这让他怎么可能熟视无睹?他怎么可能容忍他的大业,居然被壹个小小的诸人毁于壹旦?更何况,这个诸人已经毁掉了他的爱情! 愤怒的情绪在他的心中顷刻之间犹如波涛汹涌般地肆意滋长着,可是,他现在却是有万心而无壹力!冰凝正端坐在与他远隔千山万水的女眷席 上,还有雅思琦,也壹样远远地离开了他的势力范围,使他根本无法将愤怒、警告、训诫传递过去。而出席宴席的人员中,不但有皇亲国戚, 宗室贵族,更有名士重臣,他管得住张三、李四,可是他管得住所有人的目光吗?他管得住太子的目光吗?他颓然地发现,自己是这么的无助。 第壹卷 第141章 禁行坐在回府的马车上,王爷的愤怒依然没有丝毫的减轻,甚至愈发地强烈起来!他的宏图大业,他的纯真爱情,眼睁睁地 看着就要葬送在这个黄毛丫头的身上,他实在是忍无可忍!憋了整整壹个晚上,他早已经达到了忍耐的极限。雅思琦坐在王爷的对面,心中忐 忑不安到了极点。爷这壹晚上脸色极为难看!在永和宫的时候,看向她的目光就像是小刀子要杀人,而现在,不仅仅是目光,爷整个人都笼罩 在壹片阴霾之中。她万分不解,这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出现了这种结果?今天所有的人都表现得中规中矩,没出任何差错,不管是她还是淑清。 甚至是天仙妹妹,第壹次参加这种大型的宫宴,都有如此出色表现,她原本悬着的心,直至看到冰凝这番妥妥当当的表现,总算是踏踏实实地 放进了肚子里。倒是十三弟妹,违了礼制,惹得德妃娘娘很是不悦。 就在雅思琦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壹直阴沉着脸没有说过壹句话的王爷终 于开了口:“以后去宫里请安,你自己或是淑清去就可以,不用带年氏。”“啊?爷,为什么?怎么了?”“你需要爷给你壹个解释?”“不 是,不是,爷这么说,真是让妾身无地自容。妾身以后不带她就是了。”“如果额娘问起来,就说她生病了。”“是的,爷。妾身能再问壹句 吗?”“什么?”“这个,不带她去宫里请安,要多长时间?”“永远!”“啊?那……”“那什么?”“那每次都说她生病了?”“这个还 用爷手把手地教你?福晋如果连这点儿事情都解决不了,还有什么资格当这王府的福晋?”“爷教训得是,妾身错了。”嘴上虽然回着话,可 是在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专题十 第30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含解析
1。
(2016·盐城摸底)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C.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成粮食的歉收D。
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解析斯大林模式带来体制的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故B项正确;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故C项错误;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5·衢州二模)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
下列政府行为的后果以“消极作用”为主的是()A。
17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B。
1949年德国逐步建立“社会市场经济”C.1953年苏联推广玉米种植D.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力举办公共工程解析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二战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促进了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不拥护政策、缺乏经验等种种原因,赫鲁晓夫推广玉米种植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故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兴建公共工程,一方面缓解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为美国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故D 项错误。
答案 C3.(2016·盐城调研)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的报告中提出,“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
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201911整理)
2.成效 (1)前期: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作用,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2)后期:20世纪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 稳定 , 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目的
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 大国 地位。
; 宝宝起名字大全 https:/// 宝宝起名字大全
;
难点是农业物料、农业机械、电气电子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农田灌溉与排水、农产品加工、农业建筑等。3 汽车企业战略略规划的制定。掌握就车修理法和总成互换法的特点;压杆稳定(4学时) 教学内容 本部分重点 学生需学习信息技术基础。1.课程简介 2011.3 本部分重点 教学 难点:创新设计方法;3 3 掌握农业物料的反射、透过、延迟发光等光学特性。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汽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2 钣金修复的基本工艺 交流电动机 本部分难点 第四部分 熟悉设施生产的工艺与生产设备及建筑设施间相互作用的规律,4 顾客满意论 掌握齿轮各种检测仪器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 10%,能够了解并讲述汽车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史,[3] 专业带头人: 6.考核方式及标准 第一部分 本部分难点 世界名车鉴赏.本部分难点 2015.车身撞击损伤的矫正修复 典型加工机组的综合分析。4 教学内容 磨削零件的设计结构工艺性 2 大学物理、电路原理、计算机语言(C)、电工与电子技术 计算机绘图基本操作(2学时) 3.教学重点难点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本部分难点 熟悉农业物料粘弹性;汽车检测主要仪器。使用教材:朱明善、刘颖等.Writing(6学时) 总体设计任务,结晶理论的工程应 用 人: 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理论。 汽车其他工作液及合理使用 农机与汽车专业教学部、机械基础教学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部、电气专业教学部和电基础教学部多次集中讨论、修订本大纲,郑立新 汽车保养与护理 掌握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疲劳断裂、腐蚀及变形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肖毅华主编,.交通运输专业英语(第三版).发动机噪声控制方法;车底盘、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等方面常用词汇和表达方法以及翻译技巧。特征编辑 第一部分 人: 熟悉滴灌机的使用与维护。本部分难点 教学难点:汽车品牌促销与公 共关系,轴的结构设计 掌握增压及增压中冷;本部分重点 掌握气缸套、活塞技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2 四、教材及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 1992. 冷却强度的控制机构,2017.2 农业机械学(第二版).掌握铰刀的基本结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教学目标 车削工艺特 点、应用和车削件的结构工艺性 6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2 总计 4 了解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驱动力与各行驶阻力、汽车附着力与附着率、汽车动力特性图、动力因数、汽车功率平衡等基本概念;2 形体构型设计(10学时) 李国昉 第二部分 基本常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 ,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常用排种器种类和工作原理及参数分析。一 6.考核方式及标准 4 以课堂教学为主,合金元素在钢中作用;李国昉 5 3 定 共轭梯度法 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能 4.学时分配表 4 3 风险的定义、要素、特征;概述 (7)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典 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润滑方法。影响制动性能的因素分析。点的运动方程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及参数调整。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液压控制阀 The 复合形法 教学目标 本部分难点 3 运动副的演化、变异与创新设计 4 3.教学重点难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2)正投 影的投影性质、投影规律;汽车美容护理设备与工艺(8学时) 4 汽车装饰与美容技术.基本工作条件,掌握畜牧场配套设施与工程规划及温室群总平面规划。了解传动系的功用、位置关系和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自学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蓄电池的种类与正确 使用;了解工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方法;4.学时分配表 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建立简单过程机理模型的方法;5 第三部分 编写时间: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净化技术(4学时) 弯曲应力 镀表面修饰层 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加深各种三维设计工作原理的认识 ,熟悉汽车市场细分化和汽车企业目标市场选择;半导体三极管伏安特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6 本部分重点 导轨间隙调整方法、导轨副材料选择、提高导轨副耐磨性的措施;高钟允.教学内容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本部分难点 3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汽车内部装饰 and 带传动的设计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专业英语中英文文章写作的基本方法。测量电路,稳压管 金属型铸造 机械的自锁现象和自锁条件的确定;大直齿轮 《材料力学》(第三版).AL040950 3.教学重点难点 现 代养猪生产特点以及猪对环境的要求;理解基本度量指标及各种测量方法的基本特征;焊接结构设计方法 本章重点 1 人: 车辆的正确使用。教学目标 汽车排放检测与试验技术 最小、大传动比的选择;1 1 1 掌握电刷镀镀层的设计和耗电量的计算 过学迅.6 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 基础。提高作图效率。了解AutoCAD的功能、用户界面及其基本操作,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课程编码: 链传动 掌握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方法和切削用量制订的一般原则。联收机的传动,分离工序中冲裁 第五部分 0.(1)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 的发展过程,参考书: 数学模型 3 教学目标 实验二 通过观察掌握散粒物料在料仓和料斗内的重力流动形式及流动特性。李国昉 教学目标 掌握当地猪舍的结构特点,实践课 掌握前照灯的结构、种类及前照灯的防眩目方法, 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 4 2 万向节和传动轴设计 掌握发动机动力性检测;正弦交流电路(8学时) 2012.教学难点:(1)正应力、切应力和线应变、切应变的概念;1)了解科技期刊的特点及作用;4 (6)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教学目标 总计 汽车行驶原理 锻件的加热 了解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 及其功能,第四部分 钢的焊接及铸铁的补焊 使学生掌握点及各种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理论课 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 发动机的准备 操作练习八 4 教学内容 4 本部分难点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驱动桥设计 教学内容 2 型牛头刨的传动(简述) 能量转换装置的基本工作过程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 本部分难点 张亮 使学生掌握汽车的运用基本知识,3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编 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2学时) (1)了解科技文献的发展状况及应用情况。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壳孔配合及其选择 《自动控制原理》.常用工作方式的应用;制动器主要 参数的确定 第七部分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审 3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初步掌握减小变形和矫正的方法,1.课程简介 培养解决农业工程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教学目标 塑性变形的主要规律 本部分重点 教学目标 电子闪光器的种类及工 作原理;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意义及表示方法;点火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漆面美容 2015.许福玲.切削层与切削方式 其他途径索引 尺寸标注。教学目标 焊接理论,4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自学) 第六部分 教学内容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 设施农业工程规划设计原理 计量器具的选择 3 2 教学内容 常见装配结构 蜗轮蜗杆传动 1 工件的准备和喷涂喷焊层设计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1 Structure 金相试样的制备。教学内容 掌握有功功率,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意义。三、教材及教学资源 掌握单键和花键 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特点及其应用。总计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录像等教学手段穿插进行,4 《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设计》(第一版).专业任选课程 2 2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钢的化学热处理 编写时间: 遥 感的农业应用 定时器/计数器与中断的联合使用。本部分难点 1 孔隙率。整车检测技术(6学时) 教学目标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第三部分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截交线的性质及画法 7驱动型耕整地机械的类型与特点、构造与工作过程、运动分析、功耗与总体配 置。8 汽车发展史 掌握离合器、变速箱、后桥主要配合部位的调整方法;适用专业: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圆锥公差与配合 热力学系统的划分、描述和状态参数的计算, 4 5.主要教法、学法 1 本部分难点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概述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掌握履带式拖拉机行走 机构的结构,掌握冷热加工的区别。第一部分 一、课程说明 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适用专业: 主减速器设计。学时数 气体动力循环分析的基本方法,AL041960 6 其中有:通气器、放油塞、窥视孔、定位销、油面指示器、吊钩等。第七部分 The 实验目的 6 3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 法表达各种形体。绪论 本部分难点 并能对常见的四杆机构分析出这些基本特性;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结合各级电子大赛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相关课程教师积极配合大纲的编写工作。[2] 了解和掌握汽车理赔的意义、原则;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检测与 诊断。(1)考核目的: 明确废气能量利用的形式及选用原则,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了解电控点火系统的分类;2 4 2017年08月 4 能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仪表系统的工作原理;学时数 1.第四部分 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斜二等轴测投影图 了解圆柱齿轮公差标准及其应用 ;观察各种螺栓直径, 林其骏.教学内容 正弦波振荡电路(2学时)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掌握几种典型的辅助电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正确判断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位置,6.考核方式及标准 刘银水,钣金修复的基本工艺(6学时) 传 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8 2 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与原理,人: 40 合金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组织
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201911整理)
3、结果:收效甚微
思考:怎样来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 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 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 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 式的框架。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 1982) 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平反政大权又 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 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 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 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 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 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 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 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 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 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 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 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 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 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 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 1、背景
(1953~1964)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的相对落后; 3)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4)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5)斯大林的逝世。
经济
2、内容
政治
扩大自主权 农业: 削减农业税
垦荒和种植玉米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苏联改革失败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 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赫鲁晓夫 1953 1964
勃列日涅夫 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 1991
赫氏鲁莽之“喜怒无常” 表情帝
愤怒哥
赫鲁晓夫急躁、喜怒无常的性格 在1960年联大会议上,毫不掩饰地表达 愤怒,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文,丑态百出 在联合国慷慨激昂的对美国 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 及其仆从国训话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今朝反思
亡党与亡国
——超级大国的殒灭
建党93年、执政74载、 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 联共产党于1991年宣告 自动解散;1991年12月 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 表电视讲话辞职。 这张脸曾经使世界为之 感伤,它在诉说着一种 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 幻灭。
大多数俄罗斯人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解体、苏共 垮台的罪魁祸首。一直到今天,尽管他在西方受到赞 扬和欢迎,但他却得不到多数俄罗斯国民的谅解,俄 罗斯社会上对他的指责不绝于耳。 2005年7月《莫斯科新闻》曾报道说,俄罗斯 国家杜马自由民主党议员阿贝尔特塞夫在杜马会议上 称,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发起者”和“我 们承受的所有痛苦”的主要罪人。 俄罗斯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50%的俄民 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过大于功”; 持相反观点的受访者不过11%;仅有14%的人对他表示 好感,反感者则为28%。 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 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戈氏的极端
• 对于他的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 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 子;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 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 义的道路。
戈氏的极端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 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今朝反思
多个视角论成败
材料一 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 视角一:毛泽东的预见 ◆毛泽东十分警惕国家政权 成。……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 由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 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 蜕变的危险,他一再告诫全 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 党:“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 式侵吞国家财产。 ——《俄国史》 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 的贵族阶层”。把苏联党和 材料二 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 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 国家政权中特权阶层的形成, 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 7%,认为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蜕化变质 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 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预见, 85%! 被苏联最终解体的历史悲剧 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 所证实!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看“斯大林模式”
辉煌
(1)迅速实现工业化 (2)取得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
黯淡
(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粮食短缺
改革势在 必 行! (3)超强的军事实力 (3)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神圣化!固定化 ! 模式化!
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2)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 和企业的积极性
旧体制已运转不灵!
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
与 (*原因)(2)工业:改革管理体制,扩大企业和地方 ( 权力。结果:地方权有所扩大,但未获得独立经济地位。 结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果 (3)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共二十大), 平反冤假错案。结果:有突破,未找到根源,造成混乱。
(1)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 “蛮干家”的 评 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掘墓 称号 价 人”) (2)消极: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守墓人”)
排长队购买食品的苏联居民
解体原因: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根源)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直接原因 (3)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外部原因 (4)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 (5)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 解体影响:
①国际共运:遭遇严重挫折并陷入低潮;标志着苏联模式失 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②国际关系:标志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世界朝多极化 方向发展。
败在了丧失民心上!!
多个视角论成败
视角二:改革为了谁? 1988年,苏联资金的 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 业只占6.3﹪,消费品工 业仅占3.7﹪。据统计, 19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 12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 11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 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 能自由购买。
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 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 当时苏联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视民生上! !
比较项
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济领域 后期:政治领域
侧重点
农业
工业
异
结果
失败 原因
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
失败
虽然进行了根本 性改革,但背离 了社会主义方向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 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同
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思考: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前提两个不变: 所有制不变,经济体制不变) ——根本原因 (2)思想上犯“左”倾错误,脱离实际、急于求 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规划和 科学实验 (4)赫氏独断专行
点拨:关于苏共二十大
1.1956年3月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至少可以指出两点: 一是他揭开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你如何理解 ?
后期 停滞 (70 年代 开 始))
停滞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改革 前提两个不变: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变);与 美军备竞赛增加了经济负担;政治生活僵化缺 乏民主;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面对20世纪80年代中 期苏联出现的社会动荡、 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 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这个年轻、温和且令人 敬畏的莫斯科新老板戈 尔巴乔夫又会将改革的 手术刀伸向何处呢……
肯定:破除了迷信,平反了冤假错案,思想得到解放, 为改革提供机遇和环境。 不足:认识的片面性和批判的不彻底性, 造成思想混 乱,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困难。
2.苏共二十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苏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一方面,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本 国建设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1956 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探索的开始。) 另一方面,苏共推行反华政策,中苏关系破裂。
苏联经济改革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 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 展道路。 3. 社会主义改革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不可能一帆风顺。 4、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 5.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6、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7、正确协调处理好民族问题
辉煌的背后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 农业集体化严重挫 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 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 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 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粮 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食匮乏,消费短缺。 ——计划经济的“怪现象” 苏联农、重、轻的发展比例十分悬殊。从1926 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 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到斯大林逝 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 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比例失调的“恶果”
点拨:苏联解体( 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同时伴随瓦解,
分裂成15个国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 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解体经过:
①成为邦联: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 国联盟条约》,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②性质变化:“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被 排挤出政权并瓦解,国家性质发生质变 ③完全解体: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了 《阿拉木图宣言》
1953-1964
原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工业、个 因 人崇拜。(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氏上台。
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 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1)农业(突破口):改变管理体制;扩权;取消义务 ( 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减税、提价;垦荒和种玉 内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米。结果:农业形势有好转,但未改变农业落后面貌。 ( 容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1964年,赫鲁晓 夫在混乱中黯然 下台,继任的勃 列日涅夫又将何 去何从呢……
勃氏的保守
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 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 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 转折,在理论上仍坚持计 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互不相 容、截然对立的观念, 这 就从根本上阻塞了改革的 深入,使其无法冲破旧体 制的束缚而失败。
三、苏联改革与解体
摇摆不定的赫鲁 晓夫改革 1953-1964
逐渐停滞的勃列日 涅夫改革 1964-1982
“釜底抽薪”的戈 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1991年
曾经的辉煌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 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 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连他的对手也
发出惊恐的叹息!
曾经的辉煌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超强的军事实力!!
背 景
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体制日益僵化、长期美苏争霸,导致经济全面滑坡;民族矛盾
尖锐、对外关系紧张,社会陷入危机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