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精准分析情节 讲义
专题_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_细致分析人物特点-讲义
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细致分析人物特点主讲教师:XX课前一开心周末,我正在家享受地拉二胡,一曲未完,听见有人敲门,我想可能是声音太大,有些扰民。
有点心虚地打开房门,一看是个小伙子,刚想道歉,没想到小伙子先客气地说:“您好,我是楼上新搬来的,……,我过来参观一下。
”知识梳理阅读思路:分析标题↓明确内容↓理清结构→把握主题三看关键:1、看标题2、看内容3、看中心阅读要点金题精讲题一:阅读文章选段,回答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题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如果你足够优秀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报考美术师专。
复试在县城的美专进行,参加复试的头一天,父亲问我:“需要我陪你去吗?”我说,不用。
父亲说:“那你一个人去好了。
我去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
”第二天早晨,我一个人挤上了通往县城的汽车。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那年我17岁。
下了汽车,按照父亲的嘱咐,我找了一家旅店。
我结结巴巴的跟服务员要房间。
然后找到了考场。
考场设在美术师专的一间教室里。
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画夹画板,第一次见到石膏模型。
我兴奋得浑身颤栗,能在这样的教室里画画,我愿意拿所有的代价交换。
当天我彻夜未眠。
躺在陌生的旅店,兴奋与紧张将我裹挟。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章小说阅读第二节分析情节结构__精构情节讲好故事课件
学习任务二 赏析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 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和 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 中运用的悬念、伏笔、照应等技巧。
〔必备知识〕
〔典例剖析〕 (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 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 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 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第二步:定角度,析运用。 分析情节手法的运用,首先要找准切入角度,根据不同的角度具 体分析如何运用。分析时,言之有据是关键,要善于抓住小说中的相关 内容,逐层进行阐释,不蔓不枝,力求分析到位,如有必要,可列举条目。 第三步:简概括,说效果。 对情节手法的分析要扣住表达效果,主要分析对小说主题具有怎 样的作用。分析时概括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要学会根据采分点作答。
常见线索类型 (1)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咸亨酒店 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 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等。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 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
平叙 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条理清晰,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情节结构手法
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 悬念 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 精准分析小说情节不分版本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五精准分析小说情节不分版本专题五精准分析小说情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王保长章月珍下午,王保长收到密令,上头命令他务必在深夜带人秘密逮捕一个叫陈隰的村民,然后就地正法!王保长怀里揣着那张密令,心事重重地回到家。
他抽着闷烟,吩咐老婆赶紧杀鸡,煮熟。
然后,敞开大门,啃着鸡腿,喝起了闷酒。
王保长的家就在村路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路过的村民都闻到了酒肉香。
从敞开的大门望进去,只见王保长喝得醉醺醺的。
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传来了王保长夫妻俩的吵闹声,夹杂着摔碗筷和扔桌凳的啪啪声。
不一会儿,看见王保长把一个包裹扔出屋外,扯着嗓子嚷:“你就是嫌弃我现在穷了!你过不惯,那你赶紧给我滚!最好永远甭回来!〞“滚就滚!这几年要不是我娘家接济,日子早就穷得过不下去了!自从你当上了这个破保长,我们是越过越穷,赚不到钱不说,还天天跟着你提心吊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老婆哭哭啼啼抱怨道。
邻居来劝架,可王保长却趁着酒性,指着老婆鼻子,叫她滚。
老婆终于忍受不了,哭着跑了。
王保长继续喝酒,村民见他不可理喻,也都摇摇头散去了。
夜深了,王保长估摸着到晚上九点了,焦急地不停向屋外张望。
他在等阿毛。
阿毛是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在县城读书,从小父亲就死了。
这几天,因为母亲病重,他请假回家给母亲煎药,每晚九点他总是拿着一个药罐子,到王保长屋前的马路倒药渣。
九点,终于等来了阿毛,王保长赶紧拉他进屋,拿出那张密令给阿毛看。
“阿毛,村里就数你识字最多,你叔我识字不多,只能向你请教!你看看这纸上的陈字后面念啥?他是何许人也?人命关天,你跟叔说说!〞阿毛拿着那张纸,手有点发抖,脸红一阵白一阵,说话也疙里疙瘩的。
“叔,这个……这个好似是生僻字,我也不认识。
要不我回家去查查,然后回来再告诉你!你看行不?〞“好!好!你快去快回!我等你!这密令只有你知我知,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不然你我小命都不保!〞王保长嘱咐道。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叙事特征——判准特征,精析效果
课时56精准分析叙事特征——判准特征,精析效果知识清单(十)小说叙事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小说中的“我”有两种。
(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
①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
②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是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是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分析“我”的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
例如: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选自《水浒传》)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变化,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了变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从两个公人的眼中看出。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短板快攻点16分析情节作用与手法要精准练习含解析
分析情节作用与手法要精准精准分析诊断高考命题越来越趋向综合,情节与小说的环境、人物、主题等密切相关,高考题对情节的考查,由过去单一的概括梳理,转为注重小说情节整体设置的特点与对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而且设问不再是直接发问,而是通过有一定迷惑性的发问来完成考查。
这是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吃透的地方,即明确命题人的发问角度。
在二轮复习时,还要侧重对小说情节知识的综合运用,准确掌握术语,练好审题。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
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专题 赏析小说情节-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头 下文,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②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写景式开 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
头 情;③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④暗示故事的结局。
(2)分析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分类
作用
与相关 情节的 关系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后之间的呼应。小说 中使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 学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 伏笔,能使情节曲折,显得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 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 “何事”一环中有时还包括“原因、 经过、结果”。
[考向 2] 分析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
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
情节结构的常式和变式清单
情节结构 常式
变式
摇摆 式
突转 式
蒙太 奇式
对话 式
延迟 式
横截 面式
意识 流式
说明
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发展轨迹并非呈现为一条直线,而 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 到正轨。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7部分 小说阅读 课时55 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课时55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知识清单(九)情节结构一、小说文体知识(一)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微型小说武侠小说等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1.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点最受命题者青睐。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理解文中的情节分析技巧课件
理解文中的情节分析技巧课件在阅读文学作品、故事或者各类文章时,理解其中的情节是至关重要的。
能够准确地分析情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还能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理解文中情节分析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明确情节的定义。
情节指的是作品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这些事件通过因果关系、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组织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开始分析情节之前,需要对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
这包括留意故事的背景、人物的介绍以及开头和结尾等关键部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笔记,比如记录下主要人物的行为、关键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等。
关注情节的发展线索是分析情节的重要步骤之一。
线索可以是人物的情感变化、某个物品的出现与消失,或者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例如,在《项链》这篇小说中,项链就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它贯穿了整个故事,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时间顺序也是理解情节的关键。
很多故事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述的,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情节的脉络。
但也有一些作品会采用倒叙或者插叙的手法,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分辨,明确每个情节片段在整个时间轴上的位置。
分析情节的冲突也是必不可少的。
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它可以是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与环境的对抗,或者是人物内心的挣扎。
比如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决心与种种阻碍之间的冲突,使整个情节跌宕起伏。
人物的动机和目标对于理解情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人物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他们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节的走向。
比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想要生存下去并回到家乡的目标,驱使着他不断地采取各种行动,从而构成了丰富的情节。
此外,注意情节的转折和高潮也是分析的重点。
转折往往会让故事的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高潮则是情节中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是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点。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情节分析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情节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情节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通过情节分析理解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情节的构成要素,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导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语句和段落来梳理情节线索。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形象、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文本中准确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情节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情节的特点和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如《小红帽》,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发展,提问学生故事是如何开始、经历了哪些波折以及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情节分析。
(二)知识讲解(12 分钟)1、介绍情节的定义: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是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讲解情节的构成要素:开端:故事的起点,介绍主要人物和背景。
发展:情节逐渐展开,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逐渐显现。
高潮:故事中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矛盾冲突达到顶点。
结局:故事的结束,问题得到解决或留下悬念。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情节,如线性情节、非线性情节(如倒叙、插叙),让学生体会情节的多样性。
(三)阅读示例与分析(15 分钟)1、分发一篇简短的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如《龟兔赛跑》。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这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点评和补充。
4、分析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如兔子的骄傲自大和乌龟的坚持不懈。
5、探讨情节对主题表达的影响,如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传达了“骄傲使人落后,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5 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篇不同的阅读材料,如《狐假虎威》《小马过河》等。
21版:梳理脉络,找出关联,精准分析情节结构
5.小说以马兰花夫妇收到麻婶女儿的来信结尾,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234567
答案 (1)深化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①小说结尾是马兰花夫妇收到了麻 婶女儿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表达对马兰花的感激之情,不仅还了母亲所借的钱, 还将母亲的房子借给他们使用。善有善报的感恩之情满人间。 ②“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 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的释然。人与人之间的相 助之情满社会。 ③“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男人因为来信而明白了自己的错 误。知错即改的夫妻温情满家园。 (2)实现了情节的逆转,收到了“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①心灵的逆 转。麻婶女儿在来信中表达了对马兰花的感激之情,不仅还了母亲所借的钱,还 将母亲的房子借给他们使用。这与前面男人指责妻子“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形成对比,造成逆转。
1234567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贵客来临
高沧海 初二,媒人递信儿说,初六大李庄要来人。 我爹当然知道大李庄来人事关重大。 但我爹是个疲塌主儿,初六,还早着哩! 我爹手搭凉棚看天,这日头也是个贫命,你就是这天上的皇帝佬,何 不坐床上,喝一碗玉米糊糊肉沫粥,再喝一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穿大袍 子蹬皮鞋,不忘提瓶好酒,比如沂河老白干,慢慢来上天,没人会嫌你懒, 偏偏急三火四,让人一睁眼它就挂天上好几竿子高,容不得人好好喝一碗 玉米糊糊粥。我娘催我爹,日子定了,那就按媒人说的来,快去他姑家和
1234567
他奶奶家拉几口缸顶数,问问肖大家的,把她家的猪赶到咱圏里来,还有, 豆地里的草该比豆还高了。
我爹捧住脑袋,你烦不,还让人好好吃饭不,糊糊粥,糊糊粥,啥时能 见天喝上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
初中语文课堂精准分析教案
初中语文课堂精准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家乡的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的背景介绍: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草原》。
2. 课文的精讲: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 课文的实践: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2)简介老舍及其作品《草原》。
2. 精讲:(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如:“草原是地球的绿宝石,镶嵌在大地的怀抱。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美丽。
(2)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例如:“草原上,牛羊成群,骏马奔腾。
” 这句话中的“成群”和“奔腾”是形容词,用来形容牛羊和骏马的状态。
3. 实践:(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
(2)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2. 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可以描述草原的美丽,也可以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同时,学生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乡特色,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新高考语文第3部分 专题15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五 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精准赏析艺术技巧
④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 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 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⑤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 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⑥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 去……[节选自(俄)阿·马·高尔基《乌米》]
正面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对话与独白)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描摹人物的 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①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②表现
心理描写(直接与间接) 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
发展
正
①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为人物活动提
面 细节描写(动作细节、 供背景;②细腻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③推
语言细节、服饰细节、 动情节发展;④照应上下文的某个情节;⑤
表情细节等)
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⑥营造某种
氛围;⑦深化主题
侧 景物(环境)烘托
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衬托人物性格
面 他人对比衬托
①突出另一人物的性格特征;②深化主题
理解运用 3.请分析侧面描写对塑造赵一曼女士的作用。(原文《赵一曼 女士》见本专题突破四“人物形象 精准把握”)
三、场景描写艺术 场景描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
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 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 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而 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 表露。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 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 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课件:专题五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
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对一个小偷准备“洗手”从 良的故事的研读和探讨,引导我们对细节描写在叙事作品中重要 作用的认识。 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部分通过对数篇学生习作或散文佳作 的研读和探讨,分别从三个角度揭示了细节描写对文章写作的巨 大作用:一、细节与故事情节;二、细节与人物性格;三、细节 与文章结构。
明确:(1)在这个紧张时刻,拉尔夫明白:如果不救小女孩,就 会让自己心爱的未婚妻安娜蓓尔失望,同时也违背自己重新做人的 信念;而要凭自己的本领打开保险库,那么自己是小偷的真实身份 势必暴露,自己将不能再是拉尔夫,而重新变回小偷杰米· 华伦汀, 这样就可能失去安娜蓓尔对自己的爱。“讨要玫瑰花”这个细节, 表露出了拉尔夫准备冒着失去未婚妻的危险来营救小女孩的决心, 同时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未婚妻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2)班· 普瑞斯放走了杰米· 华伦汀,这个细节说明班· 普瑞斯已经 认可了杰米 · 华伦汀重新做人的“拉尔夫”这一形象,杰米· 华伦汀 由小偷到好人的转变已经完成, 而作为侦探的班· 普瑞斯这一形象也 通过这一有悖“法理”的细节描写而变得丰满而真实,显示了侦探 人文和人道的一面。 (3)启发:要想让人物形象真实就需要细节描写。
明确:文章结构的聚焦点是“妈妈喜欢吃鱼头”这一全篇的 “文眼”。借助这一细节,把三代母亲的形象串联起来,使得一 个延续三代的故事显得集中、紧凑,连贯了全文。同时,它在文 章中还揭示了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这一主题。
形象丰满 考点要求 “形象丰满”属于发展等级。
考点诠释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 (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 ) 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 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 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如何做到形象丰满?一人、一物、一场面都可以是形象。“形 象丰满”主要是针对人物而言,要能使人物从纸上站起来,有血有 肉,栩栩如生,使读者把文中的人物当作实有的人来看待,从而引 起读者的浮想、遐思。要做到“形象丰满”,考生作文时应注意:
故事情节分析题技巧精选大全
故事情节分析题技巧精选大全故事情节分析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各种情节,并从中探索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和意图。
在解答故事情节分析题时,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分析。
一、了解基本概念在进行故事情节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情节是指故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或情节线索,它们紧密相关并推动故事发展。
主线情节是指故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情节,而次要情节则是在主线情节周围发生的次要事件。
情节元素是指构成情节的各种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等。
二、审视故事的结构故事的结构对于情节分析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故事可以分为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起始部分用于引入故事的基本背景和人物,发展部分逐渐展开故事情节,高潮部分是故事中最关键的部分,结局则用于解决故事中的冲突并给出结论。
通过理解故事的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
三、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人物是故事中的核心,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当分析故事情节时,需要特别关注人物的动机,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节?同时,要研究人物的行为,以理解他们的冲突和变化。
人物的性格、背景、动机和行为都会在故事情节中得到体现,因此深入分析人物是理解情节的关键。
四、寻找情节的转折点和冲突情节的转折点和冲突是故事中最令人关注的部分。
通过寻找故事中的转折点和冲突,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情节的发展和转变。
转折点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它对于人物的决策和故事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冲突则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它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提供悬念。
五、注意情节的隐含意义除了表面上展示的情节之外,故事中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隐含意义。
作者可能通过情节来传达一种思想、价值观或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因此,在分析故事情节时,要留意作者的用意和隐藏在情节中的隐含信息。
通过揭示故事情节的隐含意义,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图。
六、关注文学元素的运用在进行故事情节分析时,要注意作者对各种文学元素的运用。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五讲 小说情节鉴赏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五讲小说情节鉴赏导学案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分析情节作用、赏析情节技巧三种题型。
题型一梳理情节结构“梳理情节结构”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对于这一考点,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要求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如下: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
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说情节结构的四种类型:1.一波三折式:在发展、高潮处横生枝节,发生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2.欧·亨利式:高潮和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3.蒙太奇式: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拼凑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4.抑扬式:情节本欲“扬”,却在“抑”上着笔,最后笔锋突转,归于“扬”或者相反。
【常见设问】明考型:1.(2013·重庆)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2011·安徽)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暗考型:1.(2018·课标全国Ⅲ)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2.(2015·安徽)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解读情节的方法
解读情节的方法在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中,情节是构成故事的核心要素之一。
如何解读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作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读情节的方法:1. 了解故事背景在解读情节之前,首先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这包括故事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
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情节的设定和人物的行为动机。
2. 分析情节结构情节通常由起始、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组成。
在解读情节时,要注意分析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起始部分通常设定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发展部分逐步展开情节,展现人物性格和冲突;高潮部分是情节的高潮,通常包含关键事件或转折点;结局部分则是对情节的总结和收尾。
3. 关注人物关系人物关系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解读情节时,要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
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冲突往往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4. 理解主题和象征主题是情节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价值观。
在解读情节时,要关注作者通过情节所要传达的主题。
同时,也要注意象征元素的使用,如动物、植物、物品等。
这些象征元素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可以加深对情节的理解。
5. 感受情感与气氛情感和气氛是情节的重要元素。
在解读情节时,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包括喜怒哀乐、紧张刺激等。
情感和气氛的变化往往与情节的发展相互呼应,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解读情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背景、结构、人物关系、主题、象征、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通过深入解读情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感受其艺术魅力。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的分析(5)
回哨所的路上,韩泽中一直在回想,他说不清是哪一步促使他走进军营,像是 偶然,像是一时冲动,更像是冥冥中的必然。第一学期专业课考核,同学说他秀 气,建议他男扮女装,跳一段“贵妃醉酒”。他当时没想太多,只是想挑战一下。 他成功了,收获了鲜花与掌声。然而,喜悦太短暂,同学们随后喊他“韩媚娘”。 他们并无恶意,但他听着刺耳。那个夜晚,敏锐而脆弱的他一夜未眠,天亮后,去 食堂,路旁的征兵标语攫住了他的心:“想成为男子汉吗?到军营去!”就是在那一 刻,他萌发了参军的想法,而且那么强……但,这好像又不是最初始的缘由。他 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指着电视上国旗护卫队说,你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
【例】(202X·合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哨兵北舞(节选) 曾剑
绿皮列车终于摆脱京城的喧嚣,钻出夜色,钻进晨雾,在莽莽丛林间穿行。 韩泽中觉得,这趟驶向军营的列车,将是他光辉人生的开始。 列车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县城,他们换乘汽车,辗转到一个小镇。在这里,他 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站军姿,走队列,跑步,周而复始,亦步亦趋。
每个男孩子都剪了头发,换上了长裤和厚厚的袜子,他们还穿了秋衣、衬衫 和外套。女孩子都扎了辫子,上面有红红绿绿的蝴蝶结,有的穿着连衣裙,有的 穿了长裙,上面都套了一件外套。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鞋子。不过, 给我发鞋子时,合适的鞋码没有了。他们给我找了一双小一号的鞋子,全新的鞋 子,是棕色的,擦得锃亮,还有鞋带。“怎么样?穿着舒坦吗?”我试了试,感觉前后 都有点儿紧。“舒坦!可舒坦了!”我赶忙说,生怕他们把鞋子收走了,于是我有一 双新鞋子了。
边防急需驾驶员,哨长让韩泽中去学。“可是,我晕车。”他怯声道。“学 完汽训,就不晕了。”哨长说。那是一段紧张的日子,让他自己都不解的是,他 竟然无数次想念那个让他寂寞得落泪的哨所。回到哨所,已是第二年春天,他的 肌肉强壮了,还长高了两厘米。没有比这身材更合适跳舞的了,他骄傲地想。他 依然站岗,偶尔巡逻时,他驾驶“勇士”,穿行在林海间。果然,他不再晕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传记阅读专题练2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姜晓云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
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
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纲鉴易知录》。
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
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
“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
”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
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
“四书五经”,都在先生“考镜源流,发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书、史论,能“观其会通”。
周秦诸子均有涉猎。
先生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
张謇读钱基博先生文而感叹说:“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诚如《钱基博自传》所言:“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先生读书治学最重视方法,在学生“穷思极索”写出习作之后,将自己的创作成果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
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变圣约翰大学重英文而轻国文这一教学现状,主动开设中国文学史,其名作《现代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学被大量引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遭遇到学术界的片面否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为新,“发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学文选类纂>总叙》)。
在《治学篇》中,先生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示人以治学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叙其流变,条理通贯,别有会心。
”这一时代,“学潮激荡,长傲纵欲”,以至于许多学生忘了读书使命,有些大师也“与为町畦”,甚至“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
而先生“严气正性,不与诸生为翕翕然。
……从学者初惮其严,久则相悦以解”(《钱基博自传》)。
1938年先生来到抗战前沿,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并为守军讲授《孙子兵法》,将此书作为学校教材,以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944年长沙等地失守,学院被迫西迁,先生自请留守,欲以身殉国。
先生的这种身体力行,为中国“找出了精神的新泉”。
抗战胜利后,先生受聘于华中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其子钱锺书等均选择留在国内。
1950年先生将5万余册藏书全部捐赠给华中大学。
1952年把历年收藏的甲骨、铜玉、陶瓷、历代货币、书画等文物200余件捐赠给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
钱基博先生的学行,有一种精神贯串其中,那就是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人生历练,更主要来自学术的砥砺。
先生学术上的自信最集中的表现,在于始终坚持学术独立,撰写《现代中国文学史》,主张“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
胡适作为光华大学同事,梁启超作为前辈大师,先生不为“亲者”、长者讳,秉笔直书。
所以当先生“以稿相示”梁任公,“任公晤谈时,若有不愉色然,辄亦无以自解也”。
先生的这种自信,体现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术高度的自觉,具有永恒的价值。
钱基博是学行结合的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
(选自2016年第1期《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百年之大计在树人,而树人必先自树;倘社会动荡而吾亦与为动荡,无心问学,以自暴自弃;长此以往,天下之读书种子将绝,聪明亦以澌灭,人道或几乎息……此则吾之所大惧。
(钱基博《答诸生论今日之大学》)②在对待东西文化方面,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非有先进、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取代东方文化或用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
(孔祥增《文化两昆仑:钱基博与钱穆》)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钱基博青少年时期接受国学、科举、新学、西学的思想,在对比东西文化后,认为虽“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但更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精髓。
B.钱基博先生有一番“入幕府、入军政、入教育、入文坛”的独特经历,这对他后来的“学行”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C.钱基博先生选择留在国内以及将其历年收藏的200余件文物捐赠出来,彰显出了其言传身教、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D.引用《钱基博自传》的相关内容,可使文章增添真实性和提高可信度;引用“大江以北,未见其伦”突出了先生的“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钱基博少年时期在父辈们的熏陶下,经历了经学教育、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教育过程,这些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在“学潮激荡,长傲纵欲”的时代,学生忘了读书使命,大师也“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却“严气正性”,用自身行为引领示范。
C.钱基博学术上的自信,尤其是学术独立,体现出其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术的高度自觉,具有永恒价值。
D.在钱基博看来,天下最恐惧的事是因为社会出现动荡而无法“树人”与“自树”,这样,天下将无读书人,“聪明亦以澌灭,人道或几乎息”。
E.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用科学方法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整理国故。
3.结合文章,简要概括钱基博先生在学行方面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一个人,一所大学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
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
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
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
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迁回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
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
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
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
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
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
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1947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
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
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
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
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
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
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
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
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
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
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
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系之冠。
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银行学三个系。
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
短短一年内,就有《干栏——西南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
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有全国性与国际性,他还扩大了向京、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从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
(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
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4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②这位谦谦君子,在20世纪30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
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
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
(陆键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1.下列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校长之后的工作实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他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陈寅恪等来岭南大学任教,并请教授参与校务管理,以保证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B.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扩充原来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为商学院,开设了银行学等三个系,就读人数达三百人,居全校之首。
C.将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并进行了一系列文献整理及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专著。
D.扩大了向京、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具有了全国性和国际性。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