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话_一朵红红的玫瑰_和_情歌_诗歌语言比较

合集下载

从衔接和修辞角度分析_一朵红红的玫瑰_郑蒙蒙

从衔接和修辞角度分析_一朵红红的玫瑰_郑蒙蒙
最 后 一 个 诗 节 第 四 行 中 的 “It” 为 外 指 照 应 , 指 诗 人与其心上人之间的距离。
第 一 诗 节 第 一 行 与 第 三 行 中 的 “My luve”,第 二 诗节第一行中的“my bonie lass”,第二诗节第三行、第 三诗 节 第 一 行 及 第 三 行 中 的 “my dear”,最 后 一 个 诗 节 第 一 行 中 的 “my only luve”,以 及 最 后 一 个 诗 节 第 四行中的“my luve”均指诗人的心上人。
“soft,gentle”
“relaxed,lazy”
wy lrnm耷 觟廾vzy
d廾 bdg
θ蘩fe
t蘩 ptk
“clipped,prerise”
“hard,harsh”
— ——P. D. Roberts, How Poetry Works, p. 55 根据 P.D. Roberts 的这一坐标,本首诗歌第一诗
参考文献: [1] M. A. K. Halliday, & Ruqaiya Hasan. (1976).Cohesion in
— 115 —
了自己对心上人炽热、永恒的爱以及回到心上人身边 的坚定决心。
(三)夸张 诗中同样运用了夸张手法。 如大海干涸水流尽, 太阳把岩石消熔, 即使相隔千里万里都是夸张手法。 这一手段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永无止境的爱。 (四)倒装 诗中两次使用了倒装手法。 “As fair art thou”的 正常语序为“As you are fair”, “So deep in luve am I” 的正常语序为“I am so deep in love”。 使用倒装是为 了 强 调 , 第 一 处 倒 装 是 为 了 强 调 “fair”, 即 心 上 人 的 美 丽 甜 美 , 第 二 处 倒 装 强 调 “deep”, 即 诗 人 对 心 上 人 爱 的程度。 (五)排比 排比在衔接手段部分已经讨论过,和其他的衔接 手段和修辞手段一样,排比的使用加强了诗人的语气 和情感。

《一朵红红的玫瑰》语言特色探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语言特色探析

外语翻译摘要《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苏格兰民谣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收录于1786年出版的《苏格兰方言诗集》。

全诗以意象火红玫瑰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热烈歌颂。

通过探析此诗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如简洁凝练的语言、意蕴丰富的意象、生动形象的修辞,解读其中爱的主题,以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意象修辞An Analysi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in"A Red Red Rose" //Tang YujuanAbstract"A Red Red Rose"is an excellent lyric written by Robert Burns according to Scottish ballads and it is collected in "Poems Chiefly in the Scottish Dialect".The poem begins with the fiery rose,expressing the poet's singing of true love.By ana-lyzing the unique linguistic artistic style such as concise lan-guage,rich imagery,vivid rhetoric and so on to understand love in the poem,hopefully it can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k.Key words Robert Burns;"A Red Red Rose";imagery;rhetoric《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苏格兰民谣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收录于1786年出版的《苏格兰方言诗集》,诗歌自发表以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及物性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及物性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及物性分析摘要:本文尝试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原理来分析英国著名的诗人彭斯的抒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旨在从功能语法的角度为理解此诗提供一些见解。

关键词: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及物性理论引言罗伯特•彭斯,苏格兰著名的农民诗人,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此诗采用苏格兰民谣的形式,自然生动,感情真挚,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可以歌唱。

诗人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大胆的表达了自己对姑娘那坚贞不渝的爱情,感人至深。

本文尝试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原理来分析这首抒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此诗中共体现及物性的三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

笔者将重点从这三个过程来分析此诗,从及物性的角度为理解此诗提供一些见解。

一、及物性理论韩礼德(1985;胡壮麟等1989)认为人们思想中要反应出的主客观世界不外乎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

这六个过程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他们涉及到一定的实体(即参与者)、时间、空间和方式(环境因子),这就是及物性。

因此,这里的及物性不同与传统语法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传统语法着眼于动词与后续的宾语的关系。

如:Peter kicked the ball.(及物, kick→the ball)Peter laughed.(不及物,laugh →?)功能语法的及物性是从语义上区分的,即这两个过程都是及物的,差别仅在于过程涉及一个还是两个参与者。

这个关系可以垂直式来表达更清除:上述图式表示动词kick所体现的过程与两个参与者发生了联系,而laugh体现的过程只与一个参与者有关。

在这个意义上两个过程都是及物的[2]。

二、《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及物性分析诗中的及物性主要体现在三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

(一)、物质过程这是表示某事情的过程。

物质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来体现。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启示_对_一朵红红的玫瑰_及其三个中译本的经验功能对比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启示_对_一朵红红的玫瑰_及其三个中译本的经验功能对比

心理过程非 常少。一 般来说 , 心理过 程是 表达一 个人 感情 最好的方式 , 而诗 人在这 首爱 情诗里 用的 心理 过程却 这么 少 , 相反用 在关 系 过程 和物 质 过程 上 的笔 墨 颇 多。其 实 , 从这一角度 来看 , 诗 人是通 过对 爱人的 描写、将 爱人 比喻 为他物来侧面体 现自 己对爱 人的 爱。同时 也体 现了罗 伯特 彭斯作为农民 诗人 写作的 特点 , 用 简单 质朴 的语言 表达 出深深的感情。下面我们将对每 种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 关系过程可以分为 归属 和 识 别 两 大类。这 两种关 系过程各自 又可 进一 步 分为 内包 式 、 环 境 式 和 所有 式 三种。诗中 1和 3 小句属于内包式 , 两句 结构相同 , 都用 了明 喻 修 辞 手 法 , 形 成 了 排 比。 把 my love 比 喻 成 red rose 和 m elodie 。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园中 , 里面玫瑰含 苞待放 , 芳香 怡人 , 远 处飘来 优美 动听的 乐曲 , 这是 何等 的一幅美 景 , 简 直 是人 间仙 境。可 以 看出 在 诗 人的 心 中 , 姑娘是何等 的美丽、 善良和 与众 不同。诗 中 5 和 6 小 句运 用了倒装。小句 5 属于 内包式 , 将 fair提 前强调 姑娘的 美 ; 小句 6 属于环境式 , 将 so deep in luve 提前 , 强调诗 人对姑 娘的强烈的爱。小 句 16 也属 于环 境式 。与小 句 15 紧 密连 接 , 是小句 15的 一个让步状语从句。在此 句中还运 用了表 示虚拟语气的 w ere 一词 , 更突出诗人回来的决心。 物质过程是 本诗用 的最 多的一 个过 程。小 句 2 和 4 采 用的被动语 态。事实 上 , 小句 2 和 4 的 动作 者都 是被 省略 了的 了的 人 , 目标分别是 为了避免重 复而使 用 rose 和 that 替代 m elod ie 。小 句 8 和 9 是 同一 句的 重 复。 and 连接 , 表现 诗人 对爱 the sun 。 两 句 的动 作 词 组

论英语诗歌欣赏的审美教学——以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

论英语诗歌欣赏的审美教学——以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 11论英语诗歌欣赏的审美教学----以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魂》为例梁远翥【摘要】英语诗歌欣赏的审美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诗歌富有音乐 性的音韵美,语言的修辞美,深刻的意象美,以及诗歌所体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美。

英诗审美教学的 实施,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开展小 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英语诗歌欣赏审美教学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审美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诗 歌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一门课。

当前,英语诗 歌欣赏这门课不受学生欢迎。

其原因在于英诗晦涩难懂,品味英诗耗时较多,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浮躁心理和电脑手 机等电子产品对学生的时间分配和学习观念产生很大的负 面影响;教师授课方式也是很重要原因,教师讲授英语诗 歌往往还停留在分析词句、作品背景、中心思想等传统“一言堂”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

这些原因使英诗欣赏 难教,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承担这门课。

要破解这个难 题,要把英诗欣赏放在审美的视角下,挖掘英诗的美,引导学生去欣赏美。

笔者就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 瑰》来谈谈英诗欣赏的审美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 作。

_、英诗欣赏的审美教学要素诗歌能具有持久的感染力,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美学 要素,诗人“以语言为基础铺垫,以意象为塑造工具,以抒情为感发目的,砌筑了英语诗歌美的大厦”[1],语言、意 象、情怀这些美学要素能唤起读者的审美愉悦,引起读者 的情感共鸣。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这些美学要素。

罗伯特•彭斯是英国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苏格兰 杰出的农民诗人。

他善写抒情诗,爱情诗又是他抒情诗中 最精彩的部分,“A red,red rose”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诗 主旨鲜明,语言淳朴,极富乡土气息,一扫18世纪古典主 义、伤感充满活力的沉闷忧郁的诗风,为19世纪浪漫主义 的发展带来一股醇香浓郁的土地气息和一股强有力的新风 尚。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象似性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象似性分析
第2 9卷第 a o Z e ghuIstt o eoa ta d s yMaae et Sc l cec dt n orl f hnzo ntue f rnui l nut ngm n( oi i eE io ) n i A c I r aS n i
语言在其各个层面都具有象 似性 。但 与语言 的其他层
语音 的音响或发音特征而联想 到某种 意义 。 因为直接语音 ” 象征 ( 拟声词 ) 在本 诗中并没 有 出现 , 因此诗 歌 中联 觉语音
面相 比, 语音层表 现出的象似性相对薄弱 , 语言 中大 多数单 词的语音与其所指事物之间并无必然 的对 应关 系。但这并
格 兰诗人 彭斯的一首《 一朵红红的玫瑰》 的分析 , 来阐述语 言在语 音层面表现 出来的象似性 。
关 键 词 : 指 ; 指 ; 意 性 ; 似 性 能 所 任 象 中 图分 类 号 : 0 H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7 0 2 1 )2- 0 9- 2 10 15 (0 0 0 0 7 0
A Re , e o e d R d R s O My lv  ̄l e a r d,r d l s , u e i e k e o e

诗歌 中单音 的语音象似性
如上所述 , 语言 中某些语音 具有象似性 , 有着较 强 的语
义 暗示功 能。这方 面最具代 表性 的便是 西方学 者对/ 和/ a 所作的对 比研究 . / 研究表 明/ 和“ 、 相关 。而/ / 小 少” a 和 “ 、 相 关。前 者 如 , 大 多” 英语 中 的 t y i e sm、i e、 i 、lt 、l pg t n t l i l tey 而汉 语 中 的 “ 、 、 、 等。 后 者 如 英 语 中 的 en , 溪 隙 粒 滴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诗人通过描绘一朵红玫瑰的形象,表达了对纯洁美好的向往和对人生真爱的追求。

而从这首诗歌中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人际功能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从诗歌主题的角度来看,《一朵红红的玫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纯洁爱情的追求。

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玫瑰的描绘,表达了内心对纯净美好事物的渴望,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人际关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促使人们相互交往的动力之一,因为人们都希望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交流也是人际功能分析的重点之一。

在诗歌中,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玫瑰的美丽和娇艳,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纯洁美好的渴望和对真爱的追求。

这种情感交流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真情流露,也启示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而在人际关系中,情感交流也是增进彼此了解和加深感情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对纯真纯洁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启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责任和担当。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玫瑰的描绘,表达了内心对纯洁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真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秉持真诚与责任,珍惜和维护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因为只有通过对责任和担当的体现,人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和保护人际关系的稳固与持久,促使人际关系更加和睦融洽。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规律和特点,也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和体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希望人们在阅读这篇文章后,可以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启示——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及其三个中译本的经验功能对比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启示——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及其三个中译本的经验功能对比研究
第3 2卷
第 5期
宜 春 学 院 学报
J u a f e u o e e o r l o h n C f g n Yi l
V0. 2.No 5 13 .
M a . 01 v2 0
21 0 0年 5月
系统 功 能语 言 学对 英诗 中译 的 启示
对 《 一朵 红红 的玫 瑰》 及 其 三个 中译 本 的经验 功 能对 比研 究
文化历史背景 、作者生平及其相关作 品人 手 ,探讨其主题 、
功能 、风格及美 学价 值 。但是 ,仅仅 从 作 品 的写 作背 景 、
社会 背景及作者 的个 人经 历这几 方面来 分析诗 歌 ,很有 一 种主观的倾 向 ,会 产生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的结果 。《 朵 一
红红的玫瑰》 是伟 大 的苏格 兰诗 人 罗伯 特 ・ 彭斯 的创 作 。
的 优 劣 做 出客 观 的 评 价 。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及 物性 ;《 一朵红红的玫瑰》;翻译
中 图 分 类 号 :H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30 (00 5— 13一 3 35 9 6 1— 8 X 2 1 )o 0 2 O
I sg t o y t mi u f n Li g it s o h r n lto fEn l h Po t y n i h fS se c F nc o  ̄ i n usi n t eT a ain o gi er c s s
t e ta sain h r lto . n
Ke r s:s s mi f n t n lln usis t n i vt “ d R d R s ”; t sai n y wo d y t c u c i a i g it ; r st y; A Re e o e e o c a i i r lt n a o

从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看ARed,RedRose

从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看ARed,RedRose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2从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看A Red, Red Rose向志敏【摘 要】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传世名作。

这首诗在英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开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迄今学界对此诗的解读多停留在单一修辞和语用分析层面,而本文拟从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这两个全新角度来分析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关键词】概念隐喻 可能世界 《一朵红红的玫瑰》一、前言在灿若星河的英国文学史上,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占有不可取代的领袖地位。

他的诗歌乡土生活气息浓郁,丰富传承了苏格兰久远的民歌传统;他的诗歌音乐节奏感强,适合吟唱。

《一朵红红的玫瑰》在彭斯众多爱情诗歌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作品,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如花般美好的爱情的渴望。

诗中意象鲜明的语言,深沉饱满的深情,在以理性为尊的18世纪引发了一阵振聋发聩的人性主义浪潮,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风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概念隐喻理论介绍概念隐喻理论思想最早是英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森在 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

他们率先在学界指出:概念隐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认知手段;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我们使用概念隐喻时大多是下意识的等等。

由此隐喻上升到了思维层面,超越了单纯的语言修辞手段层面。

概念隐喻理论把隐喻从语言修辞手段的工具化层面上升到了思维加工工具的认知思维层面。

这种创新性观点对此后认知语义学的飞跃性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可能世界理论管窥可能世界理论是通过对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哲学研究而生发的。

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最早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可能世界”的概念,在他的理论框架下,客观事物有多种多样的存在潜势,任何两个没有逻辑矛盾的事物组合起来就可以构成可能世界。

接受可能世界概念的人普遍认为现实世界只是众多可能世界中的一个。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通过人际关系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下面将从父子关系、婚姻关系、社会关系三个
方面来进行人际功能分析。

文章中描写了婚姻关系。

在故事中,作者描绘了他母亲自幼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她
坚强、勤劳、无私和乐观心态的赞美之情。

而在描述她的丈夫时,作者更是赞美有加,称
其为一朵红红的玫瑰。

这些赞美表明了作者对父母婚姻关系的认可和钦佩。

整篇文章中,
作者没有详细描写父母之间的相处之道及婚姻生活的细节,但通过对父母各自品质的描写,使人们感受到美好的婚姻关系应具备的经营和维持之道。

文章中描写了社会关系。

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朋友们,如又高又瘦的王老先生、又肥
又矮的赵长先生等,展现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尽管他们各有缺点和弱势,但
作者以善意的态度来看待他们,表达了对社会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社会关系的描写,文章提醒人们要对待社会上各色人等持有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不对他人妄加评判。

通过对《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散文通过描绘父子
关系、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传达了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呼吁。

通过
这些关系的描写,文章揭示了人类的美好品质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中的人
际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些人际关系的描写,使人们深刻地思考自己在这个纷繁复杂
的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进而引发人们对工作者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岂止一朵红红的玫瑰,更是一篇思辨人际关系的散文杰作。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对_一朵红红的玫瑰_的解读_纪晓洁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对_一朵红红的玫瑰_的解读_纪晓洁
第五,对西湖贸易集市的场景描写,作者运用了娴熟 的铺陈夸张手法,用长短骈散的句式交错,简约而清丽的 语言,挥洒自如地渲染了西湖香市五光十色,喧闹繁华的 集市盛况。写游人之众多:用“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
开,牵挽不住”的句群,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的 情态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写货物之新奇:“三代八朝 之骨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写货物之全:“凡赤垔、 赤支、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孩儿嬉具之类,无 不集。”从三代之古董到少数民族之珍宝,在西湖香市中可 谓无所不有,不过这却不单单是个珍宝市场,在这里像书 籍、木鱼、小孩子的玩具这类的家庭用品也一应具有,这里 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市场,作者在铺陈中凸显了西湖香市那 种浓郁的经济文化氛围。
第四,作者描写香市的贸易场景运用了多角度变换, 远景与近景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之互为表里,相映成趣,写 出了集市的溢金流彩,繁华盖世。在作者笔下描写的西湖 香市的商贸集市,犹如一幅五光十色的风俗画。不仅如此, 作者还变换角度,勾勒出与香市相依相存的周边自然风 光,以传神之笔描写了西湖香市周边的迷人景色。如“桃柳 明媚,鼓吹清和”,“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 洒”。由于以西湖旖旎迷人的风光,引发了“岸无留船,寓无 留客,肆无留酿”的杭州市民倾城出动的鼎盛场面。以自然 风光的千姿百态,令游人心醉的侧面场景描写,来烘托香 市昭庆寺这一中心场景的轴心地位,辐射效应,生动地表 现出它吸引四方香客纷至沓来,参与集市贸易,尤为热闹 非凡的经济人文特色。
限进行描写,在陈述的过程中,诗人一直是扮演着一个提供 信息的角色,就体现了作者对爱人的大胆表白和追求,同时 也反映出涓涓的泉水流溢着浓浓的爱意。诗人运用火红的 颜色,芳香的玫瑰,优美的旋律,从温柔的诉说到慷慨激昂 的誓言,这犹如诗人情不自禁的爱的告白,娓娓道来,就像 山间那肆意流淌的溪水,从而可以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汉语言文学论文:从《醉花阴》和《一朵红红的玫瑰》看中西方爱情表达方式的异同

汉语言文学论文:从《醉花阴》和《一朵红红的玫瑰》看中西方爱情表达方式的异同

汉语言文学论文:从《醉花阴》和《一朵红红的玫瑰》看中西方爱情表达方式的异同一、李清照之内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对丈夫的怀念所作。

于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但是婚后不久,丈夫便离家归去,使得词人独守深闺,无法表达对远行的丈的深深思念及牵挂。

于公元1103 年(崇宁二年),时值重九,古人云:人逢佳节倍思亲,于是词人写下《醉花阴》寄给了赵明诚。

薄雾弥漫,云层浓布,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时节,她在玉枕纱帐中惆怅,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她辗转反侧。

在菊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全词分为上下片,上片是先描写环境,通过意象——“薄雾”,“浓云”为读者展现了一副色彩暗淡的萧条之画。

瑞脑在这里是香料的一种,“金兽”在过去指香炉,而“消”表示尽。

紧接着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这里提到的重阳不是一般的节日,作者另加佳节二字更是回味无穷,它使得人们联想到王维登高是写下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样不仅透露了词人的心境,而且揭示了为什么会愁,因为是重阳佳节,可是丈夫又不在身边,自己孤身一人独守深闺的寂寞之情跃然纸上。

更是一“凉”字,不仅突出了重阳佳节的天气状况,更是借助环境的描写来烘托词人的心境,耐人寻味。

“玉枕纱橱”中的“玉枕”指的是一种凉枕,“纱橱”指的是纱帐,在夜里词人思恋丈夫,对他的爱无法言表,另外在当时,纱是一种上好的布料,这样也显示出词人的封建贵族身份。

下片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寥寥几笔,却描绘出一副女子花前饮酒,徘徊不去的场景。

东篱便是引用陶渊明的《饮酒》, 在此表示菊花处。

黄昏和暗香更是向读者展现了无所依托,希望丈夫能在身边的强烈愿望,加深了离愁别绪,从早上的焚香闷坐和晚上的寝食难安纷纷加深了离愁别绪之感。

浅析《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语言及修辞

浅析《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语言及修辞

浅析《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语言及修辞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一首经典的民谣,它的语言和修辞都非常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首先,这首歌的语言非常简洁,每句话都很精炼,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歌词中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没有多余的词句,但却能够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歌词中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没有多余的词句,但却能够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这首歌的修辞也非常精彩。

歌词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把玫瑰花比作一朵红红的火焰,把爱情比作一条河流,把爱情的火花比作一颗星星,把爱情的深沉比作一片湖水,把爱情的温暖比作一片森林,把爱情的美丽比作一朵红红的玫瑰。

这些比喻使歌词更加生动,更能够打动人们的心。

最后,这首歌的语言和修辞也非常优美。

歌词中使用了大量的押韵,使歌词更加流畅,更加动听。

歌词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反复,使歌词更加有节奏感,更加有感染力。

总之,《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语言和修辞都非常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的简洁、生动、优美的语言和修辞,使这首歌更加动人,更加有感染力。

《一朵红红的玫瑰》与《她走在美的光影中》对比赏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与《她走在美的光影中》对比赏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与《她走在美的光影中》对比赏析作者:程美丽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1期摘要:爱情是人类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本文拟对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乔治·戈登·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影中》这两首经典情诗从背景、修辞、音韵、语言和意象等方面加以对比赏析,以期实现在诗歌对比中,能够带给读者唯美、诗性和浪漫的艺术美的享受。

关键词:爱情赏析艺术美1.引言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同的诗人创作的情诗风格各有不同,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诗歌,成为人们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礼赞的常用文学形式。

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乔治·戈登·拜伦《她走在美的光影中》是经典情诗的代表。

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和对爱人的美的描述,是这两首情诗的重要表达内容。

本文拟对这两首情诗从背景、音韵美、语言美和意象美几个方面加以赏析,并试分析这两首爱情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给读者以文学和艺术美的享受。

1.背景简介在欣赏诗歌之前,了解诗人以及诗歌的背景是必可缺少的,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和灵魂,更能感受诗人的感情和理解诗人的思想。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的爱情诗佳作之一。

这首诗在苏格兰民谣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诗歌,具有苏格兰民间诗歌的格调。

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伟大的农民诗人,被看成是苏格兰的民族魂和象征;又因为彭斯的诗歌里已孕育着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所以他又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先驱(何功杰2002)。

这首诗是诗人采用苏格兰民谣和当地方言加工整理而成,整首诗歌意境清新优美,语言生动朴实,感情热烈真挚。

《她走在美的光影中》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为数不多的抒情诗之一。

从前景化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

从前景化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

校园英语 /从前景化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滨州医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韩秋实【摘要】诗歌以其意境吸引读者。

诗人创作时大胆创新,使用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承载的意象前景化,引起读者的关注,从而使读者了解其思想。

本文运用文体学中前景化理论,从反复,语音格律和比喻三方面分析了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中的语言使用及其产生的前景化效果,探寻语言与诗人思想之间的联系,已达到对作品及其作者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前景化 反复 语音 格律一、引言Robert Burns(1759—1796)作为苏格兰杰出的农民诗人,是18世纪后期诗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他的主要作品可以分为政治诗,讽刺诗和抒情诗三类。

抒情诗是彭斯所有诗中最出色的,这类诗主要描写和歌颂爱情,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

其中爱情诗最为精彩,《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Red Rose,1796)就是他最著名的一首(何树,2005)。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诗人汇集若干英格兰民谣加工整理而成,他大胆剔除了其中一些过于俚语的部分,使古老的民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对该诗从前景化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印证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前景化的概念“前景化”的概念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思潮,后来布拉格学派的Jan Mukarovsky 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他认为“‘前景化’是‘自动化’的对立面,是对一种行为的‘非自动化’(Foregrounding is the opposite of automatization,that is,the de-automatization of an art.);客观地讲,‘自动化’能使事件‘程式化’,而‘前景化’则是对‘程式’的违背(Obviously speaking,automatization schematizes an event; foregrounding means the violation of the scheme.)。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人际功能分析《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一首经典的民歌,歌词情真意切,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和无私。

这首歌的人际功能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情感表达功能《一朵红红的玫瑰》从歌词、旋律、演唱等方面,都充分表达了情感。

歌词深情地讲述了爱情的美好,旋律悠扬动听,演唱者传达出深切的感情。

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使人们能够深刻体会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引起共鸣和感动。

二、社会凝聚力功能《一朵红红的玫瑰》源于中国的民歌传统,并在多个时期被广泛传唱。

歌曲中的情感和情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人们对于情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共性的情感体验,能够打通不同的文化、历史、地域的界限,增强人们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凝聚力功能。

三、文化传承功能《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之一,通过歌曲传唱,使其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涵盖的内容和情感体验,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密切相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因此,这首歌在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娱乐功能《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一首情感抒发类的歌曲,它使听众得以放松心情、舒解压力。

此外,听众可以在听歌过程中,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具有良好的娱乐功能。

五、美学欣赏功能《一朵红红的玫瑰》具有高度的美学品质,在语言、音乐和表演等多个方面体现着美感。

其语言简单明了,典雅流畅;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演唱艺术上,歌手通过声音、姿态和情感表达,使歌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美学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歌曲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人们欣赏美的艺术作品的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一朵红红的玫瑰》不仅具备情感表达功能,还能够在社会凝聚、文化传承、娱乐和美学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其丰富的内涵与多元的功能,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也代表着中国的音乐文化传统。

语用学视角: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语用学视角: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语用学视角: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唐建福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7)002
【摘要】从语用学的视角解读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揭示该诗反复运用比喻、重复、夸张、倒装和虚拟语气等手法的语用目的--讴歌纯洁爱情这一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唐建福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外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2
【相关文献】
1.巧拨爱的琴弦--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J], 余永锋
2.彭斯民谣“一朵红红的玫瑰”之文体学解读 [J], 孔祥国;丁杨
3.美的诗篇,爱的赞歌--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之赏析 [J], 申清丽
4.从审美视角赏析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J], 郑懋
5.主位结构视角下彭斯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汉译比较研究 [J], 顾红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所说 ,其中的人称指示词“我 ”和“你 ”所指明 确 ,没有任何歧义 ,“我 ”是诗中的主体 ,“我 ”的话 语就是诗人自 己的 声音 。“你 ”并非 他人 , 而 是 “我 ”心中的恋人 ,因为诗中“我 ”把“你 ”比作“一 朵朵红红的玫瑰 ”、“一支甜甜的曲子 ”。“玫瑰 花 ”和“优美的曲子 ”象征着“甜美的爱情 ”是文学 常规意义 。因此 ,诗中确定性的指称和确定性的 描述表明了主体“我 ”对爱情的追求没有半点犹 豫 ,读者看不到一般抒情诗歌那回肠百转式的含 蓄表达 ,主体毫不遮掩的敞开心扉 ,直白 、大胆地 在爱人面前立下誓言 :直到大海枯竭水流尽 ,我仍 然爱你 ,直到岩石被太阳晒成灰 ,直到生命的尽 头 ,我仍然爱你 ,哪怕来生在迢迢千里之外 ,我仍 然要回到你身边 ,再续前缘 。其次 ,诗中的“我 ” 和“你 ”之 间 的 关 系 是“我 ”是 说 话 者 ,“你 ”是 “我 ”表述的对象 ,两人没有构成言语行为的互动 关系 ,因为诗中只有“我 ”在动态话语中 ,而“你 ” 在静态中 ,倾听着“我 ”的真情表白 。因此 ,诗中 的“我 ”借用确定性描述语 : 红红的玫瑰 、甜甜的 曲子 、海枯石烂向确定性指示对象“你 ”表达了一 种确定性的纯指称意义 ,以此来告诉读者“我爱 你 ———我的爱人 ”。
裂的主体“我 ”的整个话语是在一个心理交际的 go. (2) Do I dare? (3) How should I p resum e? (4)
活动中进行 。在交际过程中 ,主体“我 ”被解构成 “你 、他 、她 ”, 又被结构成“我们 、你们 、他们 、他 们 ”,各个角色的话语不断更迭 ,时而重叠 。如果 单从文内照应去分析文本的话 ,那没法找到这些 指示代词的所指 。因为他们的话语存在于语言和 语境之中 ,是通过语境体现他们的言语行为以及 他们之间的关系 。所以说和《一朵红红的玫瑰 》 不一样的是《情歌 》体现了语言中非指称性的特 殊用法 ,诗中的不确定指称代词言语行为的互动 使《情歌 》构成了多个交际语境 。语言学家和文 体学家利奇曾指出 :“有创造性的作家 ,特别是诗 人 ,使用语言时尤其自由 ,喜欢使用各种交际手段 ……不用文学语言 ,比如说 ,埃兹拉 ? 庞德和 T. S. 艾略 特 在 他 们 的 一 些 诗 歌 中 就 采 用 日 常 会 话 。”[ 4 ]5 - 6《情歌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采用日 常会话的形式 ,把诗中的言语片断组合成多个交 际语境 ,表达了一个与传统爱情命题极不和谐的 主题 。如 :《情歌 》的开始 :
———《一朵红红的玫瑰 》和《情歌 》诗歌语言比较
江玉娇 1 ,崔淑丽 2①
(1. 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 外语系 ,湖南 株洲 412007; 2. 信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一朵红红的玫瑰 》和《J·阿尔弗瑞德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简称《情歌 》)的诗歌语言体现出语义 学和语用学的对话意味 。前者采用确定性描述和确定性指称赞美爱情 ,歌颂个人情感 ,崇尚自我 ,其创作方法 冲垮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城堡 ,它那与爱情命题相吻合的具有真值性的直言不讳的比喻使它成了诗坛上的爱 情绝唱 ;后者采用不确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指称构成虚拟的交际语境 ,其创作摒弃了浪漫主义“直抒胸怀 ”、 “惟我独尊 ”的诗学思想 ,以它那与爱情命题相悖的怪诞的隐喻但又具高度口语化的互动言语开辟了现代诗 歌的先河 ,成为爱情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情歌 》;语义学 ;语用学 ;对话 ;爱情命题
一 文内照应与文外照应之间的对话 1、《一朵红红的玫瑰 》体现了语义上的一致 性 、连贯性和统一性 《一朵红红的玫瑰 》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罗 伯特 ·彭斯 情名
篇 ,它讴歌纯真 、美好 、永恒的爱情 ,崇尚主体 ,强 调个人情感 ;它的话语热情率直 ,毫无虚伪和遮掩 之意 ;它的文辞精炼 ,语篇结构严谨 ,句法结构简 练 。这些特征体现了一种“文内照应 ”( endophoric refe rence)的关 系 和 语 义 上 的 高 度 一 致 性 和 连 贯 性 。正如何兆熊教授所说 :“文内照应是构成句子 与句子之间 ,篇章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粘连 的重要语法 、语义手段之一 ,是构成篇章连贯性的 一个重要因素 。”[ 2 ]61
Let us go, through certain half - deserted streets, (让 我 们 走 吧 , 穿 过 某 些 行 人 稀 少 的 街 道 , ) [ 5 ]10
Would it have been worth while? ( 5 ) Shall I . . . ? 交际模式是一个祈使句和四个疑问句构成的一个 大的对话框架 ,整个交际会话含义丰富 。如第二 个交际语境 :“我敢不敢去‘谈恋爱 ’?”变成了“我 敢不敢去打扰宇宙 ?”[ 5 ]12第三个语境 :“值不值得 ‘走进宾馆谈恋爱 ’?”回答却是“把宇宙压缩成一 个球 ,让它朝某个压倒一切的问题滚去 。”[ 5 所 ]14 以 ,整个会话在违反了“爱情命题 ”的“数量准则 、 质量准则 、方式准则 、关联准则 ”( Grice提出的会 话合作准则 )之后又回归到“命题内容 ”, [ 6 ]307 - 309 直接宣告放弃去谈恋爱的行为 :“我不是王子哈姆 雷特 ……我老了 ……我老了 ……。我听见美人鱼 在彼此面对面歌唱 ,但不是为我歌唱 。 ……我们 淹死在大海 。”[ 5 ]15 - 16语境中交际者的心理的变化 是从自信 →怯懦 →犹豫 →怀疑 →徘徊 →绝望 →放 弃 。 Sperber在论关联论中指出 :“这种语境是一 种心理建构体 ( p sychological construct) ,不仅包括 交际时话语的上文 、即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 境因素 ,也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因素 ,如已知的全部 事实 、假设 、信念以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 7 ]15 - 16
二 确定性指称词语与非确定性指称词语之 间的对话
语言学家利奇指出 :“纯指称语言作纯指称 时 ,人们把语言表达式单纯用作指称某对象的符 号而不考虑其本身涵义 。语言作纯指称用的前提 是使用者对历史的沿袭 ,对语言表达式与指称对 象间联系的掌握 。”[ 8 ]67《一朵红红的玫瑰 》恰似利
1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 2期 (总第 61期 )
Let us go then, you and I, (让我们走吧 ,你和 我,)
W hen the evening is sp read out against the sky (此时黄昏正朝天铺开 )
L ike a patient etherized upon a table; (像手术 台上一个麻醉过去的病人 ; )
《一朵红红的玫瑰 》还表达了一个约定俗成 的外延意义 ,诗中词语所指的实体都存在于文篇 之中 ,主体的思想在语言系统之内 ,不需要在特殊 的话语语境中就可以得到理解 :我爱我的爱人 ,她 像红红的玫瑰 、甜甜的曲子 ;我爱我的爱人 ,纵使 大海干涸 ,烧作灰烬 。诗行提供的信息就是句子 带来的真实值相关的意义范畴 ,它和要表达的思 想相吻合 ,具有真实值 :玫瑰 、旋律象征着美好的 爱情 。“大海干涸永不变心 ,化作灰烬爱永存 ”体 现的是苏格兰乃至世界文化内容定型的这一习语 的真实意义 :爱情的誓言 。根据 Frege的理论 ,它 们表达的是语义意义 ,体现了文本内语义的高度
个方面 : (1)人称指示词在《情歌 》中的语篇中体现了
它们的自足封闭性 ( closed self - sufficiency) 。即 : 不管主体“我 ”是怎样分解或组合自己 ,“我 ”始终 位于中心点上 ,言语活动是主体“我 ”与“我 ”分解 的多个角色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交换中实现 ,也 就是由说话主体与由主体解构的听话者相互作用 而发生展开 。这体现了 Lyons提出的“会话过程 中指示 词 语 之 间 的 相 互 更 替 、相 互 作 用 ”的 观 点 。[ 10 ] 637 - 638
10
江玉娇 ,崔淑丽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话 ———《一朵红红的玫瑰 》和《情歌 》诗歌语言比较
统一性 。[ 3 ]20 2、《情歌 》展现了语用学上的言语行为互动
的交际语境
在诗首 ,诗人用了“Let us go”打开了一个对 话框架 ,把诗歌语言转换成了一个交际语境 :
《情歌 》是 T·S·艾略特 ( 1888 - 1965)早期 诗歌的顶峰之作 ,也是西方现代爱情诗歌的代表 作 。它的主题 、风格 、语言 、技巧运用及心理冲突
第 13卷 第 2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 4月 JOURNAL OF HUNAN UN IV ERS ITY O F TECHNOLO GY ( SOC IAL SC IENCES ED IT ION )
Vol. 13 No. 2 Ap r. 2008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话
的描写等各方面都突破了浪漫主义那直言不讳 、
热情奔放 、欢快酣畅的情歌模式 。杂乱无序的诗 行 、不确定的主体 、没有逻辑关系的“情节 ”以及 不连贯 的 句 法 结 构 使 读 者 没 法 仅 通 过“文 内 照 应 ”的关系来解读《情歌 》,因为它更体现了“文外 照应 ”( exophoric reference)的功能 。何兆熊教授 指出 :“语用学研究所关心的是词语的文外照应关 系 ,因为这是一种存在于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 词语的这一种用法源出于语境 ,它们的使用和理 解又都有赖于语境 。”[ 2 ]21《情歌 》文本中人格分
在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中 ,罗伯特 ·彭斯的 《一朵红红的玫瑰 》以它那自然 、朴实 、直抒胸臆 的语言告别了 18世纪古典主义诗坛的陈词滥调 , 打破了它的清规戒律 ,又以它那奔放 、热烈的情感 冲垮了理性统治长达 100多年的文学大堤 ,因此 被誉为浪漫主义爱情诗歌的绝唱 ,世界诗歌的爱 情经典 ;然而 , T·S·艾略特的《J·阿尔弗瑞德 ·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以它那犹豫 、彷徨 、极其复杂 的内心独白的话语摒弃了 19 世纪浪漫主义直抒 胸臆的调子 ,又以它那虚拟的对话 、隐喻的拼凑 、 言行的相悖这一新的诗歌风格打破了欧洲一千多 年来形成的传统情歌形式 ,因此被称赞为“开创了 英美现代派诗风 ”。[ 1 ]147这两首诗都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 ,都对它们时代的文坛产生过巨大的冲击 。 它们命题相同但内容相悖 ,题材相同但风格各异 。 本文侧重研究这两部不朽之作在诗歌语言中各自 展现在语义学和语用学上的绮丽风采以及它们对 话意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