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年合肥二模语文古文翻译

合集下载

2015高考全国2卷语文(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5高考全国2卷语文(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蕙爭项;1. 木试卷分笫[卷(阅读题)和第H卷(表达逆》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r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祀答题卡上°写往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站束肩.将本试卷和答题卡-讲交冋•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干倉品安仝爭件的记典不趴但我也还是看刘,由于食品去■仝关系童大,烷厝君对此非常晝观4■作电了特别规冏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蛻来塘的軌圾农产為为主*所以对农产品杓版熟度十分关注.携G礼记汹记我”周代对食品史易的规逼有:“五等不时.是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足我国历史上敢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您品交易詹动非常頻緊,交葛品計十分丰富.为社纯有垂有嘗食黑浪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棚应的规定.汶朝《二年律令》规良:嚇食膻札脯肉崩亲、伤,病人缶亟尽執燼其余.……当瞪刪$ 及吏主者,皆坐歸肉胜,与盗同鯨" 即囱类因腐蟀等因素可能导躱申毒者’屋聲快笑驰否则将处罚雪事人爪和关官応唐朝催詹肄b规;C:宀稠肉有毒,曾蛭病人.冇余汩速焚之,违常枝九十*蒞故与人食并出卖,舒人病者,茂一年;以故敦牝盏’蛟.胛人自食致死若.从过光条人诧.,从«唐律》申可與看到,在鳶代,知肺肉有#环連焚而构成的刑爭佗罪4%隔种牯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哺向有毒Et,食器啲所有老总券立刻焚JL所剌冇再仗瓠仪罐后崽,酉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秦.则祝情节及后旻如以科殆.塞代,钛食申场空前緊荣.畫尢老衣《糸京妒华录》中,追述了北丘都戚开井將的城审凤幷且以此量笔聲商到炊仓业的骂盛,书中英炎到一百梦家龙编以及相关行仑. 商品市场的頰荣*不可避免地帝袁一兹问題.—姿商贩 F 愉市于人.敝悪之勃,饰为新奇;假伪之才氛饰为其突.如绢常之用胶棚、米麦之蜡澧池h询僉之進以水*药村之易以他址r疽妁不珪介孑韭車秉用鸡窸沙.超军咬气.卖盐秦以灰之类仗忸车取別润亠为了新强对食品扌討氐莎次充好等現痣殆蛊曙和昔理・宋代規定从北者必麵加入行会「而行会显豹对商器质堂贸廿.饰卑谓卷行着,凰官府科索嘉得此缶不以其嵋小丸.但合克厠渚,皆置为荷,虽匱卜亦有职.”(氐祁城配胜:n商人们依缰营姿型组成行僉,商铺,手工业和#他服务n行业的湘关人灵関轨加八杆会俎炽,井按甘业畳记在鞠,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沧押会甘生产经窘的商器嚴量进斤把昊.浙•罢的酋硕作为担像人’贯责评屯松价和监藉不眉行为.除了曲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魅承了疇唐律泠的规定,对有奉有害佥岳的铀售者子以严熱上述覇札对倉為必通的尖全管理及有关涣律舉据.可以翳我们很多忌耒,也可仪筠现今我囚食品质童談安全监管複式妁仔逼构建提決新的爲路剌酪律遶釋.(摘编自张炜达舟古代您品安全监管述略肿J.下列关丁原文第一、二两段内零的表迄不正A. 闹代统涓者严禁未成熟旳渠实和答物进入流適市场’或防止此类初级収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才面的问题,H. I二年律令〉与《唐律P秫规罡,凡握现闵肺肉宥毒丽致人生病的情况#酋品所有講衣当立刻焚毀剩余的肉食•c. cr年律卷〉中的规定注剰y主便官员资任的迴充.而t居律卜则更加强调对伪書生命的犯聲行为的追霓°D-电唐律I规定,明料脯肉有蹋而不立刻焚毀,井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我出會・而敷人隹病考*要判处徒刑一年亠2. 下列遥解和分析,不符合庫丈意思的一项是A. 宋就政府注意到食制摻假、U1次充好等各神頂量的题*进一步脚强了直品安全的监普和管理工作*氐總着城市民问匸商哑的第柴发虜+宋代统治者出F肘从业肴曲管的需密设立了暫会这一政府机构。

安徽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第二板块 第8讲 文言文翻译(一) 理解并译准文言实虚词,确保字字

安徽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第二板块 第8讲 文言文翻译(一) 理解并译准文言实虚词,确保字字

一、请阅读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先判断出关键词语,然后翻译并在全部翻译完后,思考判断关键词语的方法和如何落实好对它们的翻译。

(14分)徐恪,字公肃,常熟人。

成化二年进士。

授以工科给事中。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中官怒。

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

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

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

及帝即位,又复之。

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

…………恪素刚正。

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技法尤严,宗人多不悦。

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

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

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1)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3分)①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副词“将要”,这里用引申义“想要”;“摭”动词“拾取、摘取”,这里是“搜集”的意思;“乃已”中,“乃”副词“于是,就”,“已”动词“停止”,“乃已”即“作罢”之意。

答案:①将摭乃已②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

(2)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3分)①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

2015全国卷一 100张一、小阅读1、【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根据选文第2段:“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可见,宋代信用形式的新特点是多种形式并存,并不能得出这几种信用形式产生于宋代的结论。

另外,根据本段中“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可知,其他形式不一定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故A“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的表述不合文意。

B根据选文第2段“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可知,该项的表述正确。

C由选文第2段关于质、押的介绍,以及“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可知,该项的表述正确。

D由选文第2段末关于赊买赊卖的介绍可知,本项表述正确。

【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由选文第1段和第3段中“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知,该项符合原文意思。

B错解文意。

由选文第3段开头对宋代新型纸质信用工具的产生背景的介绍可知,选项中有关发行目的的表述正确,但“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与选文中“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明显不符。

C符合原文意思,根据选文第3段关于茶引、盐引的介绍可知。

D由选文第3段“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知。

【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能力。

A前半部分关于质库、解库的性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这从选文第2段关于质、押的介绍可知;后半部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的说法乍看起来在原文中缺乏依据,但是联系下文“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质、押两种形式唐代就有,因而经营质、押的机构质库、解库在唐代也就产生了。

2015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2015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2015年全国二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15年全国二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 来护儿,字崇善,护儿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 吴氏对他关怀教育,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年纪虽小,但聪 明出众,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 如此,一定为国家消灭贼寇以求取功名,怎么能专门从事笔砚一 类的事呢?”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宏大。 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遇到周国军队 平定淮南纔回到家乡。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 队,护儿常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 广陵,都对他礼遇很重。任命他为大都督,统领本乡的士兵。因 击破陈将曾永有功,授仪同三司。平定座厘战役,护显立有战功, 进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 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 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 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 日,朝野荣之。
2015年全国二卷语文文言文详解全国卷语文文言文高考全国卷语文文言文2014全国卷语文文言文2015全国卷语文详解2015年全国卷语文详解全国卷文言文2015全国卷文言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全国卷文言文复习
• 2015年全国二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 来护兒,字崇善,护兒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 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 气英进。会周师定淮南,乃归乡里。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 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宇若弼等镇广陵,并深相礼重。 除大都督,领本乡兵。破陈将曾永,以功授仪同三司,平陈之役,护兒有功 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 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 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 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自皇家受命,将四十年,薄赋轻徭,户 口滋殖。陛下以高丽逆命,稍兴军旅,百姓无知,易为咨怨,在外群盗,往 往聚结,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 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 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 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兒因不敢言。寻代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兒曰:“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兒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 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兒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 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古诗词及答案详解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古诗词及答案详解

2015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一】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

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

【解析二】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第五、六句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一】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

安徽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安徽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安徽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解析版)【试卷综析】全卷知识覆盖面合理,难度适中,与2014年安徽高考难度基本相当。

试卷注重从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可靠的效度,基本上达到了检验复习效果之目的。

试题的取材,命题者很注意联系鲜活的社会现实。

材料中涉及到了民众关心的“富碳农业”,现代社会人们较普遍的生活态度等问题,涉及到前一阶段社会关注的“千万别报体”等话题。

同时还沿袭了安徽省高考试卷取材上富有地域文化的特点,试题的取材也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的是清代李鸿章的信等。

作文题关注“吕军海老人的鞠躬”,既关注时下热点,又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总之,这是一份不错的检测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题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题文】一、(9分)【题文】M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华普教育】2015年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华普教育】2015年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A.“他善用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错,与后文的阐述相反。

C.“有意避让”“使各部小说的悬念互不相同”属无中生有。

D.文中只是强调莫迪亚诺绝不用枪声、血迹、绳索、毒药瓶来揭示悬念,并不是不描写这些具体事物。

)2.A(A.“分析了其作品侦探小说的特性”错,莫迪亚诺的小说只是借用了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但其作品并非侦探小说。

)3.C(A.随意嫁接,文中第②段强调在侦探小说里,常用“具体事件与具体人物”来设置悬念,并未表明在悬念设置上,莫迪亚诺“从不关注具体的事件与具体的人物”。

B.“近乎相同”错,由原文第②段可知两部作品在设置悬念的角度和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

D.从文章的最后可以看出,莫迪亚诺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如何使作品有深意,并没有涉及悬念的设置。

)4.A(A.愿:希望。

)5.D(D.均为副词,才。

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表时间,按照;B.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对象,对;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定语的标志,的。

)6.C(C.“讨伐敬槃陀和柴保昌均告大捷”概括错误,原文中有“经年不能破贼,诏徵还”之语,可见“讨伐敬槃陀和柴保昌”并未取胜。

)7.(1)富贵了不回故乡,真可谓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夜里行走啊。

(关键词:“衣”名词用作动词1分,“绣”1分,语义通顺1分)(2)妙计良谋,都须等待你想出来,现在把这酒杯赏赐给你,作为长寿的吉兆。

关键词:“嘉”“俟”“瑞”各1分,语义通顺1分)(3)樊子盖病重的时候,深为雁门之耻抱憾。

关键词:“笃”“恨”各1分,语义通顺1分)【参考译文】樊子盖,字华宗,是庐江人。

隋炀帝即位后,子盖转任凉州刺史,改授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因良好的政绩而闻名。

大业五年,炀帝御驾西巡,准备去吐谷浑。

子盖认为那里瘴气多,向炀帝进献青木香,来抗御雾露。

炀帝回朝,对他说:“人们说你清廉,是不是这样?”子盖感谢说:“我哪里称得上清廉,只不过是谨慎不敢受贿罢了。

2015年合肥二模文言文阅读分析及参考译文

2015年合肥二模文言文阅读分析及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武昭王李玄盛的王后尹氏,是天水冀人。她年幼时就喜欢读书,品行高洁 口才好并有志节。一开始嫁给扶风人马元正,元正死后,做了李玄盛的继室。 因为是再嫁的缘故,她三年时间没有说话。她抚养前妻的儿子比养自己生的还 要尽心。李玄盛创业的时候,谋划经略,尹氏给了很多帮助,所以西州的谚语 说:“李、尹是敦煌的大王。”

到了李玄盛死后,他儿子李士业继位,尊尹氏为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李士业准备攻打沮 渠蒙逊,尹氏对李士业说: “你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地窄人稀,安定地守 着尚且担心失去,为什么要轻举妄动,暗中求取非分的期望!蒙逊骁武(英勇 精武术——师注),善于用兵,你不是他的对手。我看他数年以来就有兼并别 国的图谋,而且天时人事好像要归顺他。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小,但也足可治理 国政。知足的人不受辱,这是道家的明哲训诫。而且先王临死时,恳切地留下 命令,让你们深深地慎重用兵打仗,伺机而动。这些话还在耳边,为什么就忘 了!不如勉力治理德政,积蓄力量观察他。他如果过于暴虐,人民就将会归顺 你;你如果不建立德行,过不了几天就要事奉他了。你这次行动,不但军队打 败仗,国家也将会灭亡。”李士业不听从,果然被蒙逊消灭。

尹氏到了姑臧,蒙逊引见并慰问(与“慰劳”辨析—— 师注)她,她回答说:“李氏都被胡人灭了,我还再说些什 么呢!”有人规谏她说:“你母子的性命还悬在别人手中,为 什么还倨傲!而且国家败灭、子孙被杀死.你为什么偏偏不悲 伤?”尹氏说:“兴灭死生,这些都是道理的大体,为什么要 等同于凡人的事情,涌起儿女的悲伤!我一个妇人,不能跟他 们去死亡,难道惧怕斧钺之祸,请求做臣妾吗!如果杀了我, 正是我的心愿。”蒙逊嘉赞她,不杀她,为自己的儿子沮渠 茂虔聘娶她的女儿为妻。到了魏氏以武威公主的身份嫁给茂 虔后,尹氏和女儿迁居酒泉。不久她女儿死,她抚摸着女儿 的尸体,却不哭泣,说:“你死晚了!”沮渠无讳当时镇守酒 泉,经常对尹氏说:“王后的各孙子在伊吾,王后能去吗?” 尹氏猜不透他的话,回答说:“子孙漂流离散,自己又寄身 在丑虏,老年余命,将要死在这里,不能作毡裘鬼。”不久 尹氏秘密逃往伊吾,沮渠无讳派骑兵追上了她。尹氏对使者 说:“沮渠酒泉答应让我归往北方,为什么来追赶?你可以把 我的头颅砍下来带回去,我是永远不回去了。”使者不敢逼 迫她,只好返回。尹氏七十五岁时死在伊吾。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

可指其他儿子”错误。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杀二 宦者”说法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杀了两个外貌像 宦官的人,不是杀宦官。另外,送的首级还包括“十数死囚”的。A的对应信 息是“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 用”。B的对应信息是“上章乞复祖宗法度”“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 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D的对应信息是“谥曰忠定”“明日,金人召之 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先要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再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词 达句顺。第(1)句关键词:“帝”译为动词“称帝”;“苟”译为“如果”;“死”是为动 用法,“为……而死”。第(2)句关键词:前一个“之”代“太子”;“面”是名词作状 语,“当面”;“庶或”译为“或许”;“万一”译为“可能”;“济”译为“成功”。 【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 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 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三、诗歌鉴赏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可通过对两首诗写景角度 的对比得出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 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而本诗由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 别》可知是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 写之景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塞外之景都是想象之景。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 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 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要注意标题、注 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像本诗题目中的“留别”(离开某地时赠送 礼品或做诗词给留在那里的亲友),就有可能暗示本诗表达的是即将远别 时的留恋不舍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中“敢”(怎敢、不敢)和“私”(私自)两字 传达的情感看似矛盾,实际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 合在一起。答题时注意题干是问“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要

2015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翻译(专业版)

2015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翻译(专业版)

2015文言文阅读翻译(专业版)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做了礼部员外郎。

登第,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科”。

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

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给他讲天下之事,劝他赶紧有所更改,否则必然失利。

蔡翛为尚书,判断句。

傅为之言天下事,省略句。

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蔡翛,蔡京之子,靖康元年被赐死。

亟,jí急切。

败,事败。

)翛不能用。

(翛没有用孙傅之言。

翛不能用之。

)迁.至中书舍人。

(孙傅升迁做了中书舍人。

迁,古代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宣和末年,高丽国来朝贡,使者所过之处,征调民力修船,滋扰百姓、耗费民财。

孙傅进言,朝贡之事征用民夫妨碍农事,却对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说,他所说的和苏轼一样,奏请皇帝将他贬往蕲州安置。

调,征调。

骚然,骚动,动荡不安。

烦费,大量耗费。

农功,农事。

中国,国家,朝廷。

蕲qí州安置,宋时官吏被贬谪,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偶然与苏轼相合,也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按职责发表对事情的看法罢了,如果处罚他就不对了,许翰也被罢官。

给事中jǐshìzhōng,宋时为门下省之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

亡,通“无”。

责,惩罚。

过,错。

罢去,指免职。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征召他做给事中,任职兵部尚书。

召,征召来授予官职。

进,晋升。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向皇帝上书乞求复祖宗法律制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之法使民得利,熙,丰之法使国得利,崇、观之法使奸佞之人得利。

高考文言文精细备考文白对照详解 - 2015年全国卷2来护儿传译文

高考文言文精细备考文白对照详解 - 2015年全国卷2来护儿传译文
化及 构逆(作乱,叛乱),(宇文化及)深 忌(憎恨,忌讳)之。是日(来护儿)旦将 朝(上 来 护 儿 也 就 不 敢 再 说 了 。等 到 宇 文 化 及 发 动 叛 乱 时 , 十 分 忌 惮 来
朝), 见 (被) 执 (抓)。护儿曰:陛下今 何在 (在何,在哪里)?左右曰:今被执矣。护 护 儿 。这 一 天 早 晨 (来 护 儿 )将 要 朝 见 (炀 帝 )时 ,被 抓 了 起 来 。来
初读《诗》,舍(shě)书叹曰:大丈夫在世, 会 (应当,一定。例句:会当凌绝顶)为国灭 国 家 消 灭 贼 兵 来 博 取 功 名 ! ”众 人 对 他 的 话 感 到 惊 奇 , 认 为 他 志
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 壮 (认为……豪壮)其志,及长, 雄略 (雄才谋略) 秀 (优秀) 向 豪 壮 。 等 到 他 长 大 成 人 ,雄 才 大 略 超 乎 常 人 ,志 气 英 伟 高 远 。
慨然(感情激昂的样子)有立功名之志。及 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开国年号)初,宇文忻等镇广 了 隋 文 帝 开 皇 初 年 , 宇 文 忻 等 人 镇 守 广 陵 。在 平 定 陈 国 之 战 中 ,
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 上开府( “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 来 护 儿 立 有 战 功 ,晋 官 位 上 开 府 ,赏 赐 物 品 一 千 段 。 仁 寿 初 年 ,
衣 (动词,穿) 锦 (华丽的衣服) 昼 (白天)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 老 乡 亲 。 还 令 三 品 以 上 的 官 员 都 聚 集 到 他 的 宅 院 中 ,畅 饮 一 整
牛酒, 令 (来护儿) 谒 (拜谒)先人墓, 宴 (宴请)乡里父老, 仍 (又,还)令三品 已 (以) 日 , 朝 野 人 士 都 为 来 护 儿 感 到 荣 耀 。大 业 十 二 年 , 炀 帝 又 要 巡 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合肥二模语文古文翻译
古文诗歌阅读
0405 1635
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闲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亦人杰也哉!
翻译: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

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

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

”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

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

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

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

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

”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

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

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

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项羽杀卿子冠军;就
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

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

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

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

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

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

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

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

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简析:本文是苏轼早期的史论。

当时阅历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应该杀死项羽的书生之见。

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换的姿态。

在写作技巧上从一点展开多方证明反复推测设想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