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材改革方案
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
同时,《报告》对 如 何优化 调 整 相关专业 群 结 构、规模和内涵提出了建议。第一,适应行业发展态 势,动态调整专业培养规模。针对新兴行业或新业态 出现的新职业岗位需求,增设新专业。第二,对接职业 岗位群需求,合理构建专业体系。系统构建培养技术 技能人才的专业体系,在学历提升的同时保证能力的 提升,满足行业企业对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 三,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特点,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建 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第四,深 化产教融合,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校企合作 共办专业机制。第五,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强化专业内 涵建设。加强行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培养,提升学生对 行业的热爱度、专业的认可度、工作的敬业度。第六,优 化资源配置,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集教学、培 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合 作型的实训基地。
各院校自主选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试点,各 培 训 评 价 组 织 应 结 合 区 域 实际,与省 级教 育行 政 部 门、试点院校具体协商确定考核费用标准,确保职业 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稳妥推进。
★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畅通技能人才成长 通道
2020年1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 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 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选拔使 用、表彰激励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也能为技能人才成长 成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张立新称,这项工作对技 能人才的发展是积极有利的。
★教育部:以新课标引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 改革
近日,教 育 部 发布了中等 职 业学 校 数 学、信息 技 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等5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确定了中职公共基础 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 量要求,对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 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浅谈高职院校“三教”如何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三教”如何改革李光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体制不顺、评价不清、投入不够、激励不足、路径不畅、产教融合不实,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论述如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如何选购编制教材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利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高效快捷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成为高素质的社会栋梁之才。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然而,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体制不够顺畅,教师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不够清晰,投入的课程改革资金,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产教融合也只是形式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如何运用,如何采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三教”改革可谓迫在眉睫。
1 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推动“三教”改革的主体,鸡蛋从外部打破只能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就是生命。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才可能改变教学质量。
不可否认,很多教师素质很高,但他们没有创新的思维,没有想改变的想法,不能够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我们正处在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的时代,教育事业也是一样,不能墨守成规,一定要改变思想,教师要突破自我界限,寻求突破,不能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教师要成为创造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型学生。
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养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在“三教”改革的过程中,给予教师更多的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座谈会或者交流会等方式,让教师就目前在高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然后集思广益的提出教学新思路以及新模式,结合高职学生的学情,心理需求或者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因素,为学生打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堂,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强化教师的教学成果。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导致学生对公共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的重点在于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更新和拓展,更好地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
在实施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建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打造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3. 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4. 强化测评机制,确保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和持续改进。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 1 -。
三教改革计划
三教改革计划“三教”是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故高职院校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合称为“三教”改革。
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并研究解决高职教育在教师、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对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三教”改革的内涵有:新理念、新技术下的综合改革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2、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3、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这种新技术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三教”改革的基本特征:规范、综合及联动1、规范性。
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规范性的活动。
“职教20条”指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到2022年,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三教”改革与教学标准体系的形成是同步的,既要遵循“边改边建,边建边用,边用边改”的原则,以保持教学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2、综合性。
教育包含三大要素即主体、客体与内容,这与教师、教材、教法是一一对应的,正是这三者构成了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是“三教”改革的工具、载体、方法。
“三教”改革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改革。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0.03.23•【文号】教高司[2000]19号•【施行日期】2000.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司[2000]19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的精神,使教材建设能够跟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如下意见:一、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已出版了一批高职高专教育教材。
但从整体上看,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极其匮乏,不少院校尚在借用本科或中专教材,教材建设仍落后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需要。
因此,加强对教材工作的建设力度,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搞好教材建设工作,做好规划是基础,加强领导是保证。
教育部为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决定成立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附件一),制定各类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大类培养规格,组织教材编写、出版队伍,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编写、出版500本左右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
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地方特色教材建设的领导,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工作。
三、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将分两步实施。
先用2至3年时间,在继承原有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在探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解决好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有无问题。
然后,再用2至3年时间,在实施我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立项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形成一纲多本、优化配套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体系。
中高职院校系部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需要 加强产教融合,而系部改革是实现这 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中高职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等,需要进行系部改革以提高教育质 量。
改革目标
优化专业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 展趋势,优化专业设置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
性和适应性。
05
改革保障措施
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总结词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详细描述
成立由校领导、系部负责人组成的改革领导小 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和监督。
总结词
明确职责分工
详细描述
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改革中的职责,确保各项 任务落实到人,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沟通协调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方案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双师型教师培养
总结词
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详细描述
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提 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 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 交流、企业实践等活动,拓 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行业经 验。
总结词
培养双师型教师
详细描述
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鼓励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 格证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 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引进 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人 才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师资 结构。
3. 外部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 协会等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改 革经验,提升自身改革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措施三:完善制度建设
总结词
制定规章制度
01
总结词
加强制度执行
0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03•【文号】教职成厅〔2021〕3号•【施行日期】2021.1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领导下,我部制定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12月3日“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和《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有关部署,做好“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工作,以规划教材为引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和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坚持“统分结合、质量为先、分级规划、动态更新”原则,完善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教材规划建设机制。
“十四五”期间,分批建设1万种左右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指导建设一大批省级规划教材,加大对基础、核心课程教材的统筹力度,突出权威性、前沿性、原创性教材建设,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以规划教材为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
二、重点建设领域规划教材建设要突出重点,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重点专业领域教材建设,补足紧缺领域教材,增强教材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 专业 基础课程 教学 改革
一黄
摘
颖 , 丽梅 仇
对 于某 些专业 基础课 程 , 根据 可
要 : 强 高职 院 校 专 业基 础 课 程 加
学生结构 施工 图会 审能 力 , 要求 学生
教 学改革需要在教学 内容上 突 出实用
性, 在教 学实践 上体现职业性 。 江西建
材、 义, 讲 制作多媒体 课件 。
( ) 学 实践 体 现 职 业性 二 教
培 养 建 筑工 程 施工 方 向的 人 才 , 建 《
筑结 构 》 《 、地基 与基础 》是 该专 业 的
基 础课程 。 院对高 职建筑工 程技术 学
教 学 实 践体 现 职 业 性 是指 为学 生构 筑 一个 合 理 的 实践 能 力培 养 体 系 ,从 整 体 上 策划 每 个 实践 教 学 环 节, 这种 实践教 学体 系是 与理 论教 学 体 系 平行 而 又相 互 协 调 、相 辅 相 成
设 职 业技 术 学 院据 此 对 专业 基 础课 进 行 了改 革 试 点 , 到 了明 显 的 效 果 。 收
专业 课 程 的 特点 ,结合 本 校 实 际情 况 , 建 产教 结 合 教学 模 式 , 创 并增 加 实训周 , 提高学 生的实训 能力 。
( ) 三 加强“ 师型 ” 师队伍 建设 双 教
业 能力 ; 学改革 教
一
、
高职 专业 基础 课程教 学 改革
要 点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 目标 是 为 社 会
培 养高 素质 、高 技能 的实用 型 人才 。 职 业 能力 培 养 是高 职 专业 基 础课 程 教学 改革 的立足点 与 出发点 , 为使教 学 改革能够 充分 体现这 一 目标 , 注 应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一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一)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长享5保生交通类高职学院许多々业都需要开设工程材料课程,f日』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工稃材料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地方。
为适麻交通行业对应用割人才的需求,培养能适应现场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该在交通类离职学院中.对一I:程材料课程进行重新设置与改革。
本文就交通类高职学院[程材料课程设置与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交通类高职学院工程材料课程设置的现状我围交通类高职学院大多都是从中专学校转型而来,工程材料的课程开设一直沿袭着中专学校的教学体系。
工程材料课程设置以课常教学为主,以工程材料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主,课稃设置不能适应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院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惯性,勇于创新,探索出适应交通类专业商职学院I:程材料的课程设置改革发展新路。
I.教材内容大而全目前交通类高职学院工程材料课程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大学本科的教材为基础.在内容卜进行适当的删减改编而来整个工程材料课程的体系还是追求大而全,忽视r高职学院工程材料作为服务专业课程的定位,由于在教学内容七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造成工程材料与前期理论课和后续专业课程严荤.脱节,没有体现工程材料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没有体系服务惟和知识的支撑性。
不符合商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牛.实践能力的原则,工稃材料传统教材内容体系难以适应交通类商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材料的新知识新概念不断涌现.交通J:程技术对工程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l『j j全的教材使工程材料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配合较差,没有体现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使学牛缺乏必要的工程材料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不能培养学乍的工程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培养学生探索、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职学院工程材料的教材应立足于立体化教材的发展方向,应具有鲜明的岛职和专业特色。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
2 30 ) 2 00
一
导作用 各高校 的大学语文 一般都安排 在新 开始大学 生话,不少 同学还 没有实现从 中学 生 到大学 生的角色转 换 ,抓 住这一时机 对大 该 从这一 关键时刻入 手 ,从 明确大学生 的 自 身 角色和 自身应该承 担 的责任入手 ,培 养学
学 生进行 入学教育至 关重要 大学语文 就应 成 段落 大意、 中心 思想和 艺术特征 ,被 概括
课 程 改革一 直 是各 大 高校 和职 业学 院 生 各方面 的优 良品质 ,使他 们正确认 识青春
非常重视 的环节 ,而教材 改革 是课程 改革 的 和 爱情 ,使他们不忘 仁爱和 良知,使他 们充 育 的原则 ,不利于培 育学生 的审美 能力 大 重要抓手 大学语文 课程 自2 世纪8 年代在 满 希望和 敬畏,使他 们 向往 自由和星 空,使 学 语文教 材应该能够 勾画学 生对文学语 言的 0 0 我国高校恢 复设置 以来,历经 3 年 的教学实 0 他 们懂得 幽默和反 讽,使他 们始终怀有 成就 美 好想象 ,引导学生 领悟文 学语言z美 ,培 养学 生良好的阅读 习惯,回归其 审美本性 大 学语 文 还应 重视 传承 民族文 化 作 为一名 大学生 ,社会 未来 的建设者 ,肩 负着 传 承和 发扬中华 民族 文明 的历史大任 ,理应 比较熟 悉积淀 了几千 年的 中华文化 因此, 大学语文 教材在对 古代经 典文学名著 的赏析 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 的感悟 中, 应更 深 刻地让 学生接触 到中华 民族的文化 ,也应 让 学生 更深入地 了解 中华 民族优 良的历 史文 践, 已经 发展成为 一门成 熟的课程 ,大学语 英 雄 的梦 想 通过一 系列 的美文熏陶 ,一系 文教材建 设也 呈现百花齐放 的局面 列 的人文 思想的陶冶 ,逐步 成就其完善 的人 近 1 年来 , 高职 教育 迅猛 发展 ,已经 格 ,实现大学生 的精神成人 0 成为我 国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 部分 然而综 观以往 的大学语文 教材 ,重 “ 教育 ”功能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关于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关于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动我院高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落实的通知》(鲁教高[2016]7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我院的高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对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指导思想,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二、综合改革目标及任务(一)专业建设改革根据济宁及周边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主动对接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人才。
十三五期间,新上专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
加强现代服务业亟需人才培养,加快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
逐步淘汰不能适应产业发展、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十三五期间,优化专业办学水平,新上专业8-10个,培植一批应用型本科专业,将学院招生专业控制在50个左右。
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特别是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打造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现代化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区域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
1、专业设置合理布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专业设置与改革的机制,科学论证新上专业,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围绕大交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调整专业结构,建成10个左右专业集群,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逐步淘汰不能适应产业发展、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控制在50个左右。
高职高专院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一
三 、教 学方 法的 改革
教 学 方法 我们 由传 统 的讲 解 演 示法 改为 任务 驱 动 法与 案 例 法 ,教 师 上 课就 是 在完 成 实际 工 作 中常 见 任 务 ,学 生 在教 师 完 成 任 务 的 过程 中学 习新 的知 识 点 ,最 后 利 用学 到 的 知识 点 自己 再 独 立完成 相似 的任 务 。
《 信息技术基础 》课程 ( 或称为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 讲授 《 o d 字 处理 软件 》、 《 x e 电子 表 格 处理 软 件 》 、 W r文 Ecl 《 o ron演 示 文稿 制作 软 件 》、 《 rnP g 网站 制作 软 P weP i t Fo t a e 件 》及计 算 机 基 础知 识 等 ,甚 至 部 分 学校 还 将 该课 程 作 为一 种 基 本 技 能 课 ,必 须 参 加 省 或 国 家 组 织 的 《 算 机 一 级 等 级 考 计 试 》,取得证书是合格毕业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对覆盖范围 如 此 之广 ,重视 程 度 如 此 之重 的一 门课 程 ,我 们却 始 终 按 部就 班 ,一步 一 个脚 印 的按 照传 统 教 学模 式 组 织 教 学 ,仍 然 是 全程 安排 学 时 ,周 学 时4 5 ,2 — 个 个理 论讲 授 ,2( 个 ) 3 上机 实习 , 参 加 一 级 考 试 前 还 得 集 中培 训 , 这样 前 面 讲 的 ,后 边 已经 忘 记 , 既费 时 ,又 费 力 ,效 果 一 般 ,学 生 也 缺 少学 习的积 极 性 与 主动 性 。 针对 本 课 程 的这 种 现 状 ,我 们 有 必 要按 照 教 育部 对 高 职 高 专 院校 学 生 的 培养 目标 为 基本 原 则 ,对 该 课 程 的教 学 进 行
高职教材管理的思考与改革
的忙 乱 和 被 动 。
2 教 材更换 过于 频繁 ,对教 材体 系缺乏 系 研 完 . 统
所 使 用 的教 材 很 难 统 一 规 范 起 来 ; 一方 面 ,高 职 对 自编 讲义 、 另 选 修 课 教材 和 实 验 指 导 书 等辅 助 教 材缺 乏科 学 有 效 的 管理 ,一
21 1 4 56)
教 材 是 高 校 基 本 建 设 内容 之一 ,是 高 职 院 校 教 学 质 量 、科 能吸 收 国 内外 优 秀 的学 术 成 果 , 为 “ 底 之 蛙 ” “ 术共 同体 ” 成 井 ,学
研水平及 其成 果的重要反映,它是体 现教学 内容和教学 方法的 积累不足 ; 二是学生知识面狭窄,出现学分多但素质低的现象 。 2 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育 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培 养创新 ()由于 缺乏广泛 的信息和有 效的机制约束,教师对选用教材 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是高校教学 的主要工具,教材 的管理 工 工作 重 视 程 度 不 高 , 简 单采 用 熟 悉 的 教 材 ,教 学 容 易 形 成 习惯
教务处,主要负责全校师生 的教学 用书,其教 材供应机制 是 : 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离科学管理甚远 。管理人 员的工作是 依据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班级人数、教材库存 日抄月累、搬运、保管。工作环 境差 ,大都 是在不通 风和光线 等情 况进行数据 汇总,制定教材征订计划,并统一组织 采购 ; 很 差 的 “ 库 式 ” 的地 方 办 公 。夏 天 不 通 风 ,春 天 易 受 潮 ,教 仓 在做好教材入库和 出库管理 的同时,还 要做好教材费的结算工 材 的保 管都难 以得到保证,更谈不上科学 管理。()管理 人员 2 作 ,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种教材 管理模 式 自实施 以来 只是 起了一个 采购和发书以及结算 的作用,没有 更多的时间对 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高职 招生规模 的日益扩 大和学生人 高等 院校教 材体系作进 一步 的研 究和思考。()缺乏科学、规 3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教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从理论到实践,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方案。
一、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概念与意义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指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
它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
其次,新形态教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1. 教材内容的丰富化在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时,首先应着眼于丰富教材内容。
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过程。
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提供更多实际的学习资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实现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通过引入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更方便地让学生获取教学资料和实践案例,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和实践基地的合作,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策略
算机基础 课程教材的现状 ,提 出校企合作 、校社 合作、三师合作共 周开发教材 的改革策 略 [ 关键词] 体化教材 校企合作 校社合作 三师 合作 立 中图分类号:6 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7 9 2 1 )0 1 1 4 1 5 6 1 5 7( 0 0 2 0 7 —0
重 点 ,网络 课程 则辅 助学 生 自主 学 习,音 像制 品可 以替代 教师 帮助 学生 学 习 ,教 学素 材为 学生 扩展 视 野提 供 了更 为广 阔 的空 间,试 题库 或 习题集 则
要完 成对 教 学效 果进 行测 试 与评 价 的任 务,支 持 平 台则可 为教 师和 学生 提 供全 面教 学 和学 习 的支持 服 务 。呈现 形式 上 的立 体化 才真 正有 利于 教师 和 学 生使用 相 关资源 进 行更 加 灵活 的教 与 学,它 所 产生 的效 应远 远超 过单 一 的课 本教 材 的开 发 。因此 , 出版社 应 该 改革 出版 理念 ,将 原来 的每 年 出版 1本 以上 的 同类教 材 的理 念 改革 为建 设立 体化 教 学资源 库 ,这 样可 以融 合 0 国 内不 同高职 院校 的 教学 资源 ,建 立 与专 业大 类对 口的配 套教 学资 源库 , 从而 避免教 学 资源 的 闲置和 重 复建设
高级 工程 师 ( 如企 业 专业 技术 人员 ),还 有高 职教 育教 学课 程 设计 师 ( 职 业 教 育 课程 专家 )等 。 教 育部 专 项 研 究课 题 组 在 《 中国 职 业技 术 教 育 》
12 教 材 内 容 难 以 满 足 需 求 。 1 )教 材 内容 与 企 业 职 业 岗位 需求 相 离 。高职 教 育强 调 “ 企合 作 ,工学 结 合 ”, 目前我 国 大多 数计 算机 基础 校 教材 的编 写 者往 往缺 乏 对企 业职 业 岗位 需求 的调 查研 究 和深 入 了解 ,缺 乏 对职 业 岗位所 需 的知 识和 技 能 的科学 分析 ,缺 少 科学 的课 程理 论 支持 , 因 此 ,仅 由教 学一线 教 师编 写 的教 材往 往基 础理 论 份量 过重 ,应 用 技 能比例 偏轻 ,表现 为脱 离实 际 ,实践性 不 强。2 )教 材 内容缺 乏立 体化教 学 资源 库 的 支撑 。当前 ,计 算 机基 础教 材 都不 是 结合不 同专业 来编 写 的 ,缺 乏 专业 特 色 ,是 大众 化教 材 ,这 就导 致教 师授 课 也无 法真 正根 据 专业特 点和学 生
高职院校校级优质教材建设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校级优质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
1. 打造精品教材。
咱们学校啊,就是要搞出一批特别厉害的教材。
这些教材可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得是能让学生一看就“哇塞”,老师一用就觉得“太顺手”的那种。
就像是给咱们的教学配上了超级装备,让知识传递得又快又准又有趣。
2. 贴合高职特色。
咱们是高职院校,教材就得符合咱高职的风格。
要注重实践操作,不能光讲那些干巴巴的理论。
得让学生看了教材,就像在工作现场一样,能直接上手干,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教材得适合咱们的学生用。
咱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材就得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来编写。
不能太难,把学生吓住了;也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挑战性。
就像做菜一样,得把口味调到正好,大家都爱吃。
2. 创新性原则。
要有点新花样!现在的时代发展那么快,教材也不能老是那些老掉牙的内容。
可以加一些新的案例、新的技术、新的教学方法进去。
比如说,现在流行的短视频教学内容,能不能也融合到教材里呢?让教材变得像个百宝箱,啥新鲜玩意儿都有。
3. 团队合作原则。
一个好汉三个帮,编写教材可不能靠一个人单打独斗。
要把那些有经验的老师、企业的专家都拉进来,组成一个超级团队。
老师有教学经验,知道学生哪里容易犯错;企业专家知道行业的最新动态,他们的结合就像牛奶配咖啡,完美!三、建设内容。
1. 优化教材内容。
知识体系得梳理清楚。
就像盖房子,先得把框架搭好。
从基础知识开始,一层一层往上加,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大厦。
实践内容要丰富。
要多安排一些实验、实习、案例分析啥的。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比如说,学机械的学生,教材里就可以多一些机器设备的拆装案例,让他们边看边动手。
2. 提升教材呈现形式。
版式设计要吸引人。
不能全是密密麻麻的字,看着就头疼。
可以加一些插图、图表、漫画啥的,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就像把一个严肃的老头打扮成一个时尚的老爷爷,立马就变得可爱多了。
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落地方案及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开发
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落地方案及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开发典型案例:xxxx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出台了《“三教改革”实施方案》以及课堂革命,通过系列举措,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出版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教材,形成了一套精准施教的有效教法,打造了一批优质的高效课堂,教学育人质量明显提升。
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外引内培,多措并举,努力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持续落实教师企业实践要求,修订出台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先后选派专业骨干教师64人次赴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践。
通过参与产品研发、攻克技术课题、建设1+X 证书管理中心等方式,教师们在生产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完善专业实训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为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学校积极推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增基地5个,累计达到39个;数字化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项目和汽车制造与实验项目等2个项目立项省级教师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通过逐年加强名师、大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学校名师、大师队伍不断壮大。
新增高层次人才9人,其中有博士8人,正高职称1人,进一步充实学校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从企业、高校聘请技能大师5人,兼职教授2人,客座教授7 人,兼职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累计建设校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13个,充分发挥名师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培养优秀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更好更快地发展。
人才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立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6人,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龚艳丽名师工作室立项湖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近年来,学校立项国家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湖南省教学团队4个。
推动“三教”改革的工作方案
推动“三教”改革的工作方案一、“三教”改革的原则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就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受教者(学生)、施教者(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
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教学内容)是基础,教法是保障。
我校深化“三教”改革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教师改革为核心。
一是重视教师基本素养培训;二是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三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
“三教”改革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要。
第三,教法改革不能脱离课程、教材、教师、学生。
教法改革受教材内容、教师基本素养以及学生学情的制约,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二、“三教”改革的创新路径1.推进教师改革,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准入机制,为人才引进“破障碍”。
职业教育对“谁来培养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成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在现行教师职业资格认定的基础之上,根据职业分类,制定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要顺应职业院校从企业引进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特殊需求,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畅通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路径,破除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引进的制度障碍。
第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为我校吸引力“增功效”。
我校要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制定高层次技能人才引进标准,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材改革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职院校的教材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教材改革的重要性和方案。
一、教材改革的背景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与实际工作脱节等。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材改革的目标
教材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材的质量,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教材改革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三、教材改革的方案
1.更新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
同时,教材内容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增强实用性
教材的编写应该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教材还应该注重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教材的编写应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融入到教材中,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还应该注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将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教材中。
4.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材的编写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材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5.建立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
教材的编写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材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同时,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材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更新教材内容、增强实用性、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建立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教材改革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