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着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文艺理论热点研究资料

文艺理论热点研究资料

2007年的文艺理论热点问题大都具有反思和探索的特征,而这正是文艺理论能够不断取得进步的常态。

当然,热点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眼光和选择,所以,我想2007年文艺理论的热点问题也决不会只限于下面述及的五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举措,甫一提出就在思想理论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文艺理论界也引发了强烈反响,在2007年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

学者们主要就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引领作用,也论及了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进与建构功能。

曾繁仁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于我国文艺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南与启示作用,也为我国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要人们在当代文艺学建设中照搬这些理论,而是要求人们以其为理论指导,紧密结合文艺学的学科特点进行符合学科规律的科学的建设工作。

(曾繁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艺学建设》,《人民日报》2007年1月18日)赵慧平认为,文学批评比文学创作更直接地沟通着社会公共意识与人们个体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实现着社会文化思想与艺术活动之间的相互转换与促进,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进步文艺以引领文艺创作是文艺批评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首要工作。

(赵慧平:《发挥文学批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文艺报》2007年11月20日)赖大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是相对于价值多元化的现实而言的;在文艺价值取向多元开放的格局中,要突出应有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尤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和引领。

(赖大仁:《核心价值观与当前文艺的价值取向》,《文艺报》2007年5月15日)张炯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我国当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文学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传媒,理当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使作家的作品获得深厚的历史内容,从而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作用。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运用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 观点,以拓展研究的视野和深度。例如,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 度对张之洞进行研究,从而更全面地揭示其思想和行为的本质。
总之,近百年来,张之洞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 了进一步推进研究,我们需要加强全方位的研究,注意历史背景和个体经历对 张之洞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同时拓展研究视野和方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评 价张之洞这一历史人物。
总的来说,近百年来中国学界对于古文论范畴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 面、从浅入深的过程。这一研究领域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和深刻的实践价值, 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和重视。未来,随着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我 们相信古文论范畴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还涉及到文学创作、文化传播、社会变革等各 个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问题,还为推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方法
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方法是多样的,不同领域和视角的学者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研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谢谢观看
当前,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和重视。在国内外学术界,越来 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和传承,中国古代文论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 题。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大 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 基本概念、范畴等问题,还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逐渐进入了系统化、专业化阶段。学者们 开始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也伴随着 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冲击,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逐渐陷入低谷。但是,也 有一些学者坚持不懈地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研究,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绪论一、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一)中国古代文论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二)中国古代文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和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四)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以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一)散见于子书中的文论;(二)诗话、词话;(三)书信序跋;(四)小说(含戏剧)评点;(五)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剧、经传训诂,以及艺人谚语中的文论。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分期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和文学创作发展状况,分为五个时期:(一)先秦——萌芽产生期;(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四)明清——繁荣鼎盛期;(五)近代——中西结合期。

第一编先秦时期文论第一章概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产生期。

其文论特点是:1.此期文论不是纯粹的、单一的,而是大都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2.其萌芽和产生,与哲学、政治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3.此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与艺术理论批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4.此期文论已涉及到我国古代文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以后文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和“诗言志”的提出(一)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1.文论萌芽出现于创造文字之后中国文学诞生于文字发明之前,而古代文论的萌芽则出现于创造文字之后。

文字创造要由直观模仿进而发展为指事、会意等“六书”中的其他方法,势必要借助于比喻、象征等手段。

这大约相当于后来诗歌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与文字创造相接近的是八卦的创造。

八卦的创造可能象征自然界的八种基本事物。

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某种具体意思,从其象征作用来说,与文学创作中的“兴”也有相似之处。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㈠ 哲学上的一种认识论
言意关系的提出,本来并不是 文学创作理论问题,而是哲学 上的一种认识论。人的思维内 容能否用语言来作最充分最完 全的表述,这是和人能否正确 地认识客观世界相关连的。先 秦时代在言意关系上儒道两家 是对立的
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为言不能尽 意。《周易•系辞》中说:“子云:‘书不 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 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 尽其意。’”《系辞》所引是否确为孔子 所说,已经不可考。然而《系辞》作者讲 得很清楚,孔子认为要做到言尽意虽然很 困难,但圣人还是可以实现的。后来扬雄 曾发挥了这种思想,他在《法言•问神》篇 中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 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
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一定程度上了解古代散文作家;二 是掌握一些诸如伟大诗人屈原等自 己的文学(美学)观点,从而加深 对其作品的理解;三是借助这些带 有深刻美学思想的文论文章的学习, 简单了解古代美学的诸如意境等的 基本范畴、基本脉络;
课程设计思想
四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 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 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 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五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 文学研究的兴趣。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讲导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东方美学的特点它与中国古代绚丽多彩的文学创作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体裁文学的批评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课程设计思想
学习方法指导
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学员在专科未 曾学过的学科。本学科与古代汉语,古代文学, 古代诗歌,古代散文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 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要参考 学习指导中提供一些学习译文,作到深入浅出, 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论思想起源于古代文人对于文学现象的思考和总结,随着历史的发展,文论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论思想已经有着深厚的积淀,如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等都是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随着现代文学的兴起,文论思想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在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它既承袭了传统文论思想的精华,又吸纳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在当今社会,中国特色文论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通过对文论思想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论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形成背景,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探讨中国特色文论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字数:278】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特色文论思想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真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让其真正反映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

传统的西方文论思想在中国的运用经常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因为这些思想往往无法完全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以此来推动中国文论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提出了:如何深度挖掘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思想,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文论思想的先进理念,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文论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1.3 研究意义文论思想是文学研究领域内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系,对于促进文学发展、拓展文学研究视野、提升文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更是对传统文论思想进行创新和拓展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有以下几点重要研究意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可以促进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积累。

0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

0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山海经》烛龙插图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 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
▪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 慎,文章且须放荡。——萧纲
《诫当阳公大心书》
▪ 至于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 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萧 绎《金楼子·立言》
郭绍虞
罗根泽
朱东润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解放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
▪ 6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古文论研究的
高潮。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
史》与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 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 文学批评通史》出版,以“集大成” 的姿态,将本学科的发展推向了一个 新的高度。 ▪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 的研究更向纵深发展。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论发展的深
化期。随着唐诗的繁荣、宋诗 的新变,文学批评家在用新的 思想观念总结丰富的诗歌创作 经验时,出现了大量的诗格、 诗话类著作,提出了“兴 象”“意象” “意境” “兴趣” 等新的审美范畴,产生了殷璠、 皎然、司空图等重要诗论家和 严羽《沧浪诗话》那样影响深 远的诗学著作。
▪ 三、学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意义与方法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发展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的文学 批评与文学理论。
▪ 文学批评是面向现实的、具体的,而文学理论则是
指向逻辑的、抽象的,两者有所区别,但密切相关。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书写形式
超等倡导“文学界革命”,不但

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价值观、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上,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熏陶和独特的国情。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些民族特色:
1.崇尚文学与道德的融合: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教化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文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道德的启示。

文学被视为一种表达道德观念和传递价值观的工具,而非单纯的娱乐。

2.儒家文学观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扮演重要角色。

儒家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这种思想影响了文学的创作和评价标准,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对人性、伦理和社会的反思。

3.注重审美与情感的融合: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既有深刻的思想,又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审美不仅仅是形式的追求,更是通过艺术手法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手段。

4.崇尚典故和传统:古代文论对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作家在创作中常常借用古典典故,以传承传统文学的精华。

5.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认为文学应该对人的思想和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教育和启迪作用。

6.注重修辞和意境:古代文论对于文学的审美追求注重修辞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

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使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体现在其强调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传统的尊重、文学的教化作用等方面。

这些特色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独特性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具有浓厚国情的文学传统。

文学概论 0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概论 0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 苏珊· 朗格;美学史上声名显赫的 女性美学家。她以“艺术是人类 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全新 的命题为核心,构筑了一种艺术 符号论的美学思想体系。
•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 哲学的开创人。 • 尼采提出要对理性进行重新审视, 重估一切价值。首先承认人是有理 性的,曾说过“唯有具备理性者, 才有快乐,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 部分的生物均谈不上这些。”但认 为理性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小部 分,主体部分是本能、欲望和意志。 并且认为,理性意识是人生俱有的 天赋中产生最晚,也最没有力量的 一环。理性并不能成为判断人的行 为善恶的标准,理性只不过是为了 功利目的而安排秩序的手段,是实 现本能、欲望、意志的工具而已。 与之相关,主张对一切价值重估。 宣称:“一切价值的重估——这就 是我关于人类最高自我认识行为的 公式,它已经成为我心中的天才和 血肉。”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是人 类经验的总结,因此,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必须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2.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和一 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 三、当代性 • 1.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 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 提出的新问题。 • 2.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 3.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 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唯意志 主义的创始人。 • 叔本华认为人的“意志”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盲目的,非理性的。认为人的 本质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人之有 理性,会分析问题,有知识,不过是 表面现象,本质上是盲目的意志。理 性不过是意志雇佣的向导,理性的目 的不是其本身,而只是作为实现意志、 满足欲望的手段。人体构成,即是非 理性意志的产物。有头脑,是为了服 务于思想的意志;有嘴有腿,是服从 于吃、走之类生命意志。 其二就是认 为人的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旧的欲望 实现就会出现新的欲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理论。

与传统的社会主义相关观点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更加注重中国国情和人民的利益。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群众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观点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并且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还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和社会保障等手段,政府可以引导经济发展,协调经济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这一观点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人民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的人民民主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的参与和利益最大化。

在中国,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参与政府决策。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的人民民主还包括对社会矛盾的合理处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通过协商、民主决策等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有效减少了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

这一观点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中的文化建设还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1、朱自清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

2、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内容包括“文以气为主”的文气说、“文本同而求异”的文体论、“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文章论、反对“文人相亲”的作家论。

3、钟嵘《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被誉为“百代诗话之祖”。

4、刘勰的《文心雕龙》包括“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执政驭奇”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原则。

——《文心雕龙》和《诗品》是魏晋南北朝最为重要的两部文学批评著作。

5、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深入论述创作的文章,他对灵感的分析——是第一次发现中国文人有对灵感的分析,他对诗歌文体风格概括——“诗缘情而绮靡”——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

6、严羽《沧浪诗话》在宋代文论批评史中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诗学理论之作。

7、元浩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后,“以诗论诗”的典范之作。

8、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组诗开创了我国诗论绝句具有“诗化色彩”的文学批评体式。

9、白居易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生实义”。

他强调“诗教”的社会政治功能,倡导继承《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十分重视讽喻诗的创作,突出诗文创作的宗旨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享有“广大教化生”的美誉。

10、唐代的选本:殷璠《河岳英灵集》、元结《箧中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11、唐王昌龄《诗格》有“三格”:生思(内心而成)、感思(古贤者而成)、取思(自然外物而成)和“三境”:意境、情境、物境。

12、皎然《诗式》提出了缘境、取境。

13、司空图的“四外说”: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4、黄庭坚提出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15、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创立“江西诗派”之名(悟入、活法)——“一祖三宗”(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16、李清照的《词论》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是“词别一家”。

古代文论

古代文论

士人阶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鬼谷子二、作为新的言说主体的士人阶层第一,士人因掌握文化知识思想而成为帝王师、天下师、人间导师。

第二,立志高远,行为高尚,成圣成贤。

第三,以天下为己任,再造大同世界。

第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道自任)三、先秦文论概观儒道两家文论观儒家:礼乐文化、诗文教化、人格建构、社会理想、养气说、知人论世道家:审美性、诗意性、虚旷空灵、返璞归真、天地大美“诗言志”:《尚书.尧典》《毛诗序》四、儒家的文化追求“道义”精神追求—儒家士人:以“道义”对抗“权势”、“人人皆可成圣贤”、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与民同乐大同社会孟子:“乐道忘势”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则而忘人之势。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

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人人关爱,亲如一家、2.安居乐业,丰衣足食、3.人尽其才,货尽其流,物尽其用4.天下为公,世界大同1.先秦儒学和道家的文艺观儒家:人格建构与社会理想建构孔子论诗:个人修养、政治功用、礼乐文化孟子:“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道家: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庄子:“得意忘言”先秦文论散见于经、史、子、集之中。

虽然只是片言只语,却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源流。

孔子的文论:一、思无邪:孔子文论思想和文学批评观:其一,主“仁”。

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

其二,重“礼”。

其三,重“乐”。

其四,贵“天”。

其五,尚“中和之美”。

其六,孔子论《诗》。

孔子对《诗经》学与《诗》学批评的主要贡献:⑴“选诗说”。

⑵“思无邪”。

⑶兴、观、群、怨。

孟子的文论⑴以充实为美。

⑵“知人论世”。

⑶“以意逆志”。

⑷“知言养气”说孟子的主要文论观点:⒈伦理化倾向。

⒉“性善论”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⒋语录体式老子的文学思想道家与儒家,是中国先秦诸子中影响文学理论批评最深远的两大学派。

道家崇尚自然,以“天道自然无为”为本;尚玄想,注重社会人生和天地自然的“玄览”之思;提倡思辨思维和对立统一关系,以物我为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带有浓厚的南方文化色彩。

习题二 (2)

习题二 (2)

习题二:导论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经由列宁、毛泽东和普列汉洛夫等人所丰富和发展了的一种特定的文学理论形态。

它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其理论指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人的生活活动之一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是一种社会生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作为一种完整而具有生命力的学说,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2、中国特色这里指建设中国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具体说,中国特色要求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时应充分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充分吸收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新的综合。

3、当代性这里指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应体现时代精神,具体说,当代性应概括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敢于面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吸收新的方法。

二、填空题1、对待文学理论,我们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原则,以保护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2、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

3、在西方文论中,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德国学者立普斯等提出的移情说、英籍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心理距离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直觉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审美态度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升华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原型说、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也形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传统。

4、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5、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把理念作为逻辑起点。

6、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之间的关系。

7、人的生活活动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一点,那就是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立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理论遗产,必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必须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概括和总结新的文学实践的经历与教训,提出并答复当代各种文艺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本节概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不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而且在其后的历史开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开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本观念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本观念一、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表达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和展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局部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才展现和外化出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确实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不但文艺反映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文艺也反作用于生活这种文艺对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因此: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中国历代文论选以“中国历代文论选”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伴随着文学文化的发展,中国历代文论有着悠久而多变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有着一种熟悉的传统,即通过文学和文论理解和记录历史,这也是中国文论发展的基础。

本文尝试梳理中国历代文论的发展,着重指出它们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首先,从春秋到秦汉时期,中国历代文论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

前期的文论主要以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为主,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孟子、老子、屈原、荀子等,被称为“六家”。

它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礼乐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学的归类与秩序。

这些著作为后世尊重古代文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后秦至唐,是中国文论发展的黄金时期。

它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的复兴,文学创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此时,有杨雄、柳宗元、韩愈、王维、陆羽等文论家出现,他们开创了新一轮的文论理论,推动了文艺发展。

他们认为文学应以“写意”为主,以“趣味”为头等,在“禅机”思想上大张旗鼓。

因此,“词人”、“宋词”、“唐诗”、“宋诗”等著名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其中蕴含着诸多文论观点。

此外,从宋到明清,中国文论又经历了重大转折。

综观史书,这段时期的文论家大部分集中在文学活动和思想上,以范仲淹、文天祥、马致远、康有为、林逋、苏轼等人的文论为主。

他们认为文学应遵循“和谐”的原则,以“和美”为主,重视“精神”和“思想”的完善。

当时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文论内容更加丰富和包容,而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使中国文论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最后,从清到今,中国文论发展是一个蓬勃前进的过程。

从清初诸如龚自珍、唐伯虎等文论家开始,到中国近代文论家诸如潘天寿、陶行知、王国维等人,文论观点非常丰富。

他们的文论观点重视文学的有趣性和审美性,认为文学应坚持“工整”、“新颖”,以及“有创意”和“有思想”。

这些观点对现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在文学和文论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供了帮助。

总之,从春秋到清代,中国历代文论从未停止发展,它们独具特色,也影响着文学文化的发展。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学理论思想述论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学理论思想述论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学理论思想述论早在“五四”时期,朱自清就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是以新诗步入文坛的,随后将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放在了散文上,并创作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名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朱自清先生在文学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一直以来就有许多人从事朱自清的研究工作,并且研究越来越繁荣和广泛。

通观朱自清的文论,不难发现,朱自清在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了文学理论上的许多问题。

对此,本文将就其文学理论思想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一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的产生是在特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环境下产生的,是时代的需要和产物。

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是以“五四”新文学革命的爆发为起点和标志的。

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文学改良,主张言文合一,以白话代替文言,作为现代文学语言;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倡扬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同时,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阐明了文学革命的宗旨、方法和途径,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

从而将文学革命与现代民族语言的建设结合起来,凸显了文学革命的内涵,进一步奠定了新文学的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五四文学革命”是以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为倡导,以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为建设新文学的理论基础而蓬勃发展起来的。

文学革命激发了人们运用白话进行文学创作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极大热情和自由,文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应当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文学的进一步蓬勃向前发展,文学理论也随着实践在不断地丰富着、深化着。

朱自清作为一名新文学运动的亲身参与者,对新文学创作中的一些倾向与特点进行评论,如为俞平伯的《冬夜》作序、发表《民众文学的讨论》等,阐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再到抗战文学,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着文学在急剧变化,各种不同的外来思想和文学理论的进一步引入和吸收,又产生了持各种不同思想的作家,创作了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导论(1--2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4科。

56789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10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理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着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

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

4、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5、交往行为理论: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认为6统文论。

产,中国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矛盾,健康发展。

71、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文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即人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观后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观后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观后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观后小结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弘扬中国精神相结合的发展观,是贯穿发展观的精髓和主线。

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
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为了解决中国文学的现实问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论思想。

它不仅是对中国文学发展规律的反思,也是对中国社会思潮、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映。

以下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展开,探讨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的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以古代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为例,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文学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情、景、理、事、辞"五要素,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论思想还包括儒家的文章学说、道家的审美观念、佛教的文艺观等等。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也在不断演进与丰富。

在现实层面上,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

文学应该扎根于人民群众,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

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还注重文学的国族特色和文化传承。

文学创作应该体现中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心。

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继续与时俱进,不断与新的社会情况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

文学批评家朱镇生提出了"中国化、世界化、现代化"的文学批评范畴;文学理论家余秋雨提出了"中国性"文学的概念;文化学者江平提出了"中国近现代文人思想的两个文化支点: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想"等等。

这些新的观点和理论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社会思潮的反思与总结。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注重文学的国族特色和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不断演进与丰富,与时俱进。

这些观点和理论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的文论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