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言

一、填空

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

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2. 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

3. 《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 19)世纪。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

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 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与此相

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

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

(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 (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一般认为,美国学者

(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

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2. 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填空

1. 在英语国家,课程(Curriculum )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

价值》一文中。

2.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施有五个层次,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3. 最早的教育内容是原始社会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诸项内容。

4•在我国,古代课程一直延续到(佃世纪末)。

5. 我国带有现代色彩的课程最早是在(京师同文馆)里诞生的

6. 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7. 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而划分的课程类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8.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知识)。

9. (隐性课程)主要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10. 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就叫(综合课程)。

11.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

料______________ 。

12. 西方古代主导课程是古希腊的“其中自有艺术”,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几何、天文。

13. (形式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所谓悟性或理性能力、思维能力。

14. (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能力的培养则是不太紧要的事情。

15. (隐性课程)主要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

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16.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

17. 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

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社会中心或社会本位课程)。

18. 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课程类型是(知识中心或知识本位课程)。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组成部分)有哪些?

2.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什么?

三、论述题

1. 什么是课程?你如何定义课程?

2. 试述课程计划。

3. 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含义与优、缺点。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填空

1. (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课

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

的社会性价值。

2.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3.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和指导的目标,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

4. (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

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 (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课程目标。即目标不是

预定的,更关注过程。

6.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追求学生反应的多元

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7.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包括(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和(强化

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8. 施瓦布把(学习者)、(教师)、(教材)和(环境)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

9. 课程内容组织的取向可分为(学科取向)、(学生兴趣与发展取向)、(社会问题取向)和

(混合取向)。

10. 当代课程改革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把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统一起来)的课

程组织方式。

11. 泰勒提出了“怎样有效组织学习经验” 的问题,确定了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标准与规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12 (垂直组织)又称纵向组织、序列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这是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组织原则,强调学习者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

13. 泰勒认为,(垂直组织)的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顺序性”。

14. (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

15. (螺旋式)又称圆周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16.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当代小学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最明显特色。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18.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的需求)。

二、简答题

1.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2. 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包括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