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医单病种—脑卒中后遗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遗症

【定义】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后遗症指脑卒中发生半年后遗留的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功能障碍的一类后遗症。

本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脑肿瘤、脑外伤等可能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原因后即可确诊。

(一)症状

症状突然发生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用定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技或平衡障碍。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体征

重点检查眼部.肌力及反射。眼部检查包括眼球位置(居中或斜视)、瞳孔(大小、对称性江北反射)眼球运动底眼(有无水肿或出血)及角膜反射(是杏对标)。面部和肢体检查包括:额纹、鼻唇沟、口角、手足的位置(双侧是否对杯)及病理反射。如果患者清醒且病情较轻,高度怀疑小脑病心可若虑共济运动和步态。脑膜刺激证明显,高度提示出血性脑卒中。

(三)鉴别诊断

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光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四)辅助检查

1.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珠网膜下腔出血。

2.血管造影DSA、CTA和MRA 观察有无血管狭窄、闭塞及其他血管病变。

3.腰穿检查区别脑出血和脑梗死。

4.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液电解质、血糖和肝肾功能等检查为治疗和寻找病因提供参考。

5.疾病分期。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急性期:发病1个月。

(2)恢复期:发病2~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二、中医诊断

式数司中卒朗

(一)临床表现

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二)起病形式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而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三)诱因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语言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天内发作数次,或几天内多次复发。

(四)年龄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已6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中风后遗症。

【辨证分型】

本病总的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变日久,因肝肾阴虚,气血亏损未复,风、火痰、瘀之邪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仍留有半身不遂,口歪或不语等后遗症。

一、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体胖或有齿印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缓或细涩。

二、风痰瘀阻证

凌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手足拘急或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三阴虚风动证

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患肢僵硬拘挛,舌歪语蹇,心烦失眠,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一)西医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卒中分型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2.整体化治疗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进行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

(二)中医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息风,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益气活血”并用。

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后遗症多为虚实夹杂,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息风,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

(一)辨证论治

1.气虚血瘀证

(1)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2)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赤芍,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丹参,党参)。

2.风痰瘀阻证

(1)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2)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竹茹,枳实,制胆星,天竺黄,石菖蒲,郁金,远志,天麻,茯令,丹参,川芎)。

3.阴虚风动证煎

(1)治法:平肝潜阳,息风通络。

(2)方药:天麻勾藤饮加减或镇肝息风汤加减(天麻,勾藤,羚羊角,决明子,菊花,桑叶,白芍,枸杞子,地龙)。

(二)其他治法

(1)针体

1)主穴:风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针用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辨证配穴:气虚血瘀加百会、人中、手三里,针用平补平泻;风痰瘀阻加丰隆、手三里、解溪,针用泻法;阴虚风动加涌泉、太溪、内关,针用平补平泻。

3)随症配穴:①上肢不遂。极泉、尺泽、八邪、外关等,针用湾法。②下肢不遂。环跳、委中、昆仑等,针用泻法。③肩关节痛。肩鹘、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等,阿是穴刺络拔罐。④视物障碍。天柱、睛明、球后等。⑤舌强语蹇。廉泉、哑门穴、金津、玉液等点刺放血。⑥口角歪斜。针刺患侧地仓、迎香穴等。⑦吞咽障碍。完骨、天柱等。⑧足内翻。绝骨、丘墟透照海等。⑨足外翻。中封、太溪等。⑩足下垂。解溪等。○11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等,针用补法。○12认知功能障碍。百会、四神聪、神庭、神门、太溪等,针用补法。

(2)头皮针:取患侧顶颞前斜线或顶题后斜线、数前线、顶中线等,针进人腱膜下层,一般留针30~60分钟,可留针4~8小时,隔天1次,各型患者均可应用。

(3)电针:根据瘫痪部位每次分别在上肢或/和下肢选1~2对穴位接电针,一般选阳经经穴,各型均可结合电针治疗,根据病情采用疏波或断续波,刺激量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决定,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为佳。一般软瘫患者多使用,肌张力增高后局部电针慎用,若使用可考虑在屈侧采用高频电针。

(4)水针:弥可保、维生素B12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曲池或足三里穴交替注射,隔天1次。

(5)腹针疗法: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滑肉门、外陵,留针30分钟,一天1次或隔天1次,对虚症明显的患者尤其适合。

(6)拔罐治疗:根据运动障碍、疼痛等部位选择相应经络、穴位进行拔罐治疗,隔天1次。

2.中药外用治疗红花9g、桃仁10g、丹参12g、艾叶5g等煎煮后外洗或熏蒸治疗。

三、西医治疗

(一)一般支持治疗

血压、血糖、血脂调控,营养支持。

(二)改善脑血循环、抗凝治疗

润坦30mg,静滴,一天1次。阿司匹林0.1g口服,一天1次。尼莫地平30mg,口服,一天3次。

(三)营养神经

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内注射,一天1次;或口服10mg,一天3次。维生素B12注射液100ug或弥可保注射液500ug,肌内注射,一天1次。神经生长因子(施捷因或申捷注射液),肌内注射,一天1次,每次1支。

(四)康复治疗

1.根据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表1)的治疗

(1)Ⅰ-Ⅱ级:软瘫期其功能特点为脑卒中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即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菱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2)Ⅲ-Ⅳ级: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随意运动时伴随共同运动的方式出现。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碑血鑫产六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