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间节庆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间节庆文化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清代社会生活的经典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的
民间节庆文化。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节庆活动,使读者对
清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红楼梦中,宝黛、薛宝钗等人在元宵节赏月、猜灯谜、放烟火等
活动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元宵节也象
征着辞旧迎新,人们在节日期间还会吃元宵、踏破福字等俗,寓意
着团圆和幸福。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在
红楼梦中,贾母和贾宝玉等人都会前往墓地祭拜祖先和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也是感受大自然的好时机,人们会踏青、野餐、放风筝等,
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红
楼梦中,元春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龙舟比赛,表达了对众人平安健康
的祝福。
端午节还有粽子、挂菖蒲、赛龙舟等独特的传统俗,人们
也会亲手制作粽子,增进友情和家庭团聚。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月圆之夜。
红楼梦中,贾母
和贾宝玉等人会在中秋节赏月、品尝月饼,并举行诗会等文艺活动。
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人们把月亮比作亲人,通过赏月来表达思念
之情。
红楼梦中的这些民间节庆文化活动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同时也
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民俗风情。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
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红楼梦中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红楼梦中的传统节日与习俗《红楼梦中的传统节日与习俗》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之一,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和场景。
其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与习俗,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
下面将结合《红楼梦》中的情节,探讨红楼梦中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红楼梦》中多次提及的节日。
在小说中,贾府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春节庆典,家族成员亲朋好友聚首一堂,共度欢乐时光。
在这个时刻,贾府会摆放各式各样的年货,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竹,挂灯笼,舞龙灯,增添节日气氛,展现出浓厚的年味。
除了春节,清明节也是一年中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红楼梦》中,清明节这一天,贾府的人们会前往坟墓扫墓,瞻仰祖先,祭奠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既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也是缅怀先人的机会。
同时,清明节还有踏青、插柳等习俗,人们赏花赏柳,感受大自然的春意盎然。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在《红楼梦》中有相关描写。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旨在庆祝节日,驱避邪气,增加喜庆气氛。
在小说中,贾府也会举办赛龙舟比赛和吃粽子活动,家族成员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体现了浓厚的传统节日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日,在《红楼梦》中也有相关描写。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团圆共度。
在贾府,中秋节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家族成员们会聚在一起赏月,品尝美味的月饼,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中秋节体现了团圆和感恩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民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还有许多《红楼梦》中涉及的传统习俗,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这些节日和习俗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传承了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繁华,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红楼梦中的民俗传统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俗传统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反映了清朝封建社会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民俗传统文化的描写。
下面是一些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民俗传统文化的例子。
象征富贵的元宵灯笼在《红楼梦》中,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节日里,人们会放灯笼来庆祝。
灯笼被认为是象征着富贵和吉祥的象征物。
作者曹雪芹巧妙地通过描述“灯谜”游戏表达了人们对于元宵节的热情和欢乐。
婚俗文化中的嫁妆婚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的情节之一。
在小说中,嫁妆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
它代表了女方家庭对新娘的祝福和期望,也是家族传承的一种体现。
通过对婚俗文化中嫁妆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依附性和家族结构的重要性。
儿童的游戏和玩具在《红楼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儿童的游戏和玩具的描写。
例如,贾宝玉小时候喜欢玩橄榄球和纸鹞,这些都是古代儿童常玩的游戏和玩具。
这些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儿童生活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和童年记忆的关注。
穿越时空的民歌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美丽动听的民歌出现。
这些民歌不仅仅是为了文学效果,更是传承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描写这些民歌,作者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独特韵味。
赌博文化中的牌局赌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在《红楼梦》中也有对赌博文化的描写。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小说中下象棋和掷骰子,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喜欢的赌博方式。
通过描写牌局,作者不仅展示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赌博般的变化,更间接反映了社会风气和人性本质。
这些是《红楼梦》中出现的一些民俗传统文化的例子。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也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了解红楼梦中的风俗习惯
了解红楼梦中的风俗习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被誉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作为一部以清代宫廷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纠葛,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通过了解红楼梦中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文化。
一、婚姻习俗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婚姻习俗与清代的实际情况相符。
在清代的封建社会中,婚姻被视为家族的大事,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首先是“纳采”,即男方家庭派人去女方家庭提亲。
然后是“纳征”,男方送礼给女方家庭,表示诚意。
接下来的“纳吉”是安排婚约仪式,由双方家长和亲戚见证。
最后,举行婚礼,进行正式的结婚仪式。
二、服饰习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服饰来展示其社会地位和身份。
女性的服饰中,襦(ru)袄、披肩、裙子等是常见的。
妆容方面,眉目轻描淡写,但唇妆浓艳。
男性则常穿长袍和衣襟高过膝的马褂。
婚礼上,新郎新娘穿着华丽的大龙袍和袍褂。
由于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各自的着装和妆容也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都体现了清代社会的审美风格。
三、节庆习俗红楼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了丰富多彩的节庆习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宵节,这一天作为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是一个家庭团聚、互送贺礼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元宵、猜灯谜、观赏花灯等。
除了元宵节,红楼梦中还提到了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四、宴会礼仪在红楼梦中,宴会是人们交流感情、展示身份的重要场合,因此宴会礼仪也显得非常重要。
宴会的桌席有着明确的分座次,座位与身份相关。
宴会上的招待礼仪非常丰富,包括敬酒、赏花、互赠礼物等。
主人还需按照规定的礼仪顺序与客人逐一敬酒,以示尊重。
同时,宴会上还进行诗词歌赋等文艺表演,以增加气氛。
五、居住习惯红楼梦中的人物居住在具有独特风情的府邸中。
在书中,府邸的构造和布局经常被提及。
例如,大门、正厅、主卧室等地方都有严格的规定,与一个家族的地位紧密相关。
此外,家具的摆放也有讲究,比如“炕”是格局十分明确的重要家具。
红楼梦中的节日风俗
红楼梦中的节日风俗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一个富贵门第的生活,其中也涉及了许多节日风俗。
这些节日风俗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同时也为故事情节增添了色彩。
在红楼梦中,最有名的节日之一是元宵节。
这是一个在正月十五举行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点亮花灯、赏月、猜灯谜、吃汤圆等。
在红楼梦中,贾府也举办了盛大的元宵灯会,妙玉、宝玉等人在灯谜大会中展示智慧,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除了元宵节,清明节也是红楼梦中被描绘的一个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等人也会前往祖先墓地祭拜,表达对先辈的思念和尊重。
中秋节也是红楼梦中涉及的一个节日。
这是一个在八月十五举行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菊花等。
在红楼梦中,贾府也会举办盛大的中秋晚会,宝玉和黛玉等人会在园中赏月、吟诗,并享受月饼和美味的佳肴。
除了这些传统的节日,红楼梦中还描绘了一些特殊的庆典活动。
例如,贾府的大寿是宝玉的生日,这是一个隆重的庆祝活动,贾府的家族成员和朋友都会前来庆贺。
此外,红楼梦中还描绘了一些宴会、婚礼和
祭祀等场景,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繁华和庄重。
红楼梦中的节日风俗不仅仅是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习俗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节日不仅为故事情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深化了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通过这些节日的描绘,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传统文化
红楼梦传统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传统文化、封建伦理、人性弱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的体现:
传统饮食文化:红楼梦中描绘了大量的美食,不仅体现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还传递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
如贾母享用的“燕窝粥”,薛宝钗服用的“人参养荣丸”,林黛玉调养的“燕窝粥”等,都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
传统服饰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着装描写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服饰特点,也表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如贾宝玉的“锦衣玉带”,林黛玉的“粉红锦裙”,贾母的“金丝绣袄”等,都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体现。
传统礼仪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言行举止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也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贾宝玉对长辈的尊敬,林黛玉对女红的熟练,薛宝钗对诗词的喜爱等,都反映了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
传统哲学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情感冲突等,都反映了传统哲学文化的特点。
如贾宝玉的“悟道”,林黛玉的“情殇”,薛宝钗的“大度”等,都体现了传统哲学文化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楼梦中的传统习俗文化
红楼梦中的传统习俗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清朝社会的生活和传统俗。
本文将介绍红楼梦中的一些传统俗文化,包括婚俗、祭祀和节庆活动等。
婚俗
红楼梦中描写了古代婚礼的细腻情景。
婚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家族的地位和社会地位。
在红楼梦中,婚礼通常由家族长辈主持,包括媒人牵线、订婚、聘礼、婚前仪式和婚宴等环节。
新娘穿着华美的婚纱,新郎穿着传统的锦袍,双方家庭亲友共同庆祝婚姻的盛事。
祭祀
红楼梦中常常描述了家族祭祀的仪式。
家族祭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在红楼梦中,家族成员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祭祀仪
式通常包括祭品的准备、祭祀仪式的进行和祈福祝福的过程,血脉相传的家族情感在祭祀中得到传承和延续。
节庆活动
红楼梦中把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融入情节之中。
例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祖先坟墓的节日,在红楼梦中也有相关描写。
此外,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也常常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出现。
这些节庆活动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们对家族、亲情的关怀与热爱。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古代社会的生活和习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其中的婚俗、祭祀和节庆活动等传统习俗文化,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红楼梦中的民俗与节庆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俗与节庆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的小说,红楼梦中融入了丰富的民俗与节庆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首先,红楼梦中的婚俗文化是一大亮点。
小说中描绘了贾府和其他富贵人家的婚礼场景,展现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繁琐和庄重。
例如,贾府少女的婚礼通常在秋天举行,这是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象征着喜庆和富饶。
在婚礼前,贾府会举办盛大的婚前仪式,包括拜堂、拜天地、拜财神等环节,以祈求婚姻的美满和家庭的幸福。
这些婚俗文化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祈愿。
其次,红楼梦中的节庆文化也是一大特色。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度时光的场合,也是展示社会地位和家族声望的机会。
例如,在元宵节这一天,贾府会举办盛大的元宵灯会,邀请亲友和宾客前来观赏。
这场灯会不仅有各种精美的灯笼和烟火,还有文人雅士的诗词对联,以及歌舞表演等。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贾府的生活,也展示了封建社会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红楼梦中还描绘了许多民俗习惯,如生育习俗、祭祀习俗等。
小说中,贾府的嫡福晋王夫人生下贾宝玉后,会举办满月宴,邀请亲友前来庆贺。
这一习俗体现了封建社会对于子嗣的重视和喜庆,也展示了家族的繁荣和富贵。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祭祀活动的描写,如祭祖、祭神等。
这些祭祀习俗既是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也是对家族传统和信仰的继承。
通过这些描写,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人们对于传统和信仰的坚守,以及家族的凝聚力和凝练。
此外,红楼梦中还融入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葬花魂、邢夫人的鬼魂等。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和追求。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民间艺术的描写,如戏曲、音乐、舞蹈等。
红楼梦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红楼梦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家族观念与封建礼教:红楼梦中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贵族家族——贾府。
这个家族的生活方式、家族关系、家族地位等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封建礼教的影响。
例如,家族的长辈在家族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子女要尊敬和服从长辈的安排。
2. 婚姻观念与嫁娶风俗:红楼梦中涉及了许多婚姻情节,展现了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和嫁娶风俗。
包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以及女子进门要遵守三从四德(即顺从父、顺从夫、顺从儿子;德行端正、言听计从、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传统观念。
3. 社交礼仪与宴会文化:在红楼梦中,描绘了各种场合的社交活动和宴会,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交礼仪和宴会文化。
人们在宴席上要遵守各种规矩和礼节,如宾主尊卑有序、宴会流程和座次的安排、饮食文化等。
4. 美学观念与文人墨客:红楼梦中涉及了许多关于艺术和美学的描
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
如对诗词、音乐、绘画的赏析,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文人墨客的风雅之风等。
5. 宗教信仰与超自然现象:红楼梦中还包含了一些宗教信仰的元素和超自然现象的描写,如人物对佛教、道教的信仰,以及一些灵异事件的发生等。
总之,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通过阅读红楼梦,人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传统社会民俗文化的瑰宝。
本报告将对《红楼梦》中所展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民俗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体现2.1 家族文化《红楼梦》以贾府为主要舞台,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贾府的宏伟建筑、仪式性的祭祀活动到家族内部的婚嫁、丧葬等传统仪式,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特点。
2.2 婚嫁习俗婚嫁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而在《红楼梦》中,婚嫁的描写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嫁过程被描写得尤为详细,展现了当时的婚嫁习俗和礼仪。
从婚嫁仪式的准备、婚庆活动的举办,到婚后新娘的入府,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独特之处。
2.3 宴会礼仪宴会是中国古代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自己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机会。
在《红楼梦》中,贵族成员之间的宴会被频繁地描写。
宴会上的宾客来往、礼仪动作、菜肴摆设等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交宴会的规矩和仪式,彰显了贵族阶层的身份和品位。
2.4 节日庆典节日庆典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是人们释放压力,展示情感的重要时刻。
《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节日庆典,如元宵节、寿诞庆典等。
通过对节日庆典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节日的重视,以及庆典活动所体现的吉祥和祝福。
3. 红楼梦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家族文化、婚嫁习俗、宴会礼仪和节日庆典等传统民俗,成为后来古代小说中常见的元素,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这些传统民俗也被其他文学作品所借鉴,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
其次,《红楼梦》通过对贾府中不同社会阶层和角色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等级和身份的重要性。
这种社会的等级观念和身份意识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观念,形成了一种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红楼梦中的文化传统
红楼梦中的文化传统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以其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吸引了广大读者。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等方面探讨红楼梦中的文化传统。
一、儒家思想红楼梦中贯穿着儒家思想的影子。
作者曹雪芹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绘人物命运,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考。
儒家注重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这种教育观念深深地影响着贾府子弟的成长。
例如,贾宝玉即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教育的产物,他在红楼梦中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美德和追求。
二、宗教信仰红楼梦中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风景线。
其中,佛教和道教是两个重要的信仰体系。
宗教信仰在红楼梦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金陵十二钗中的晴雯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的命运也与她的信仰息息相关。
宗教信仰体系的描绘,不仅仅是红楼梦情节的推动,更融入了对生活意义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
三、礼仪习俗红楼梦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文化中的礼仪非常重要。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各种礼仪习俗,例如尊卑有序、宾主有节、丧葬之礼等等。
这些礼仪习俗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更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恭敬和忠诚等价值观念。
四、文人雅士红楼梦中的文人雅士形象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一种再现。
文人雅士具有深厚的学问和高尚的品德,他们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才情和独特的审美观。
例如,贾宝玉的好友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雅士形象,她以她独特的性格和才情为红楼梦增添了一抹浓墨。
五、传统文化的辞章红楼梦是以古代文人雅士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作品,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辞章。
通过对典故、诗词等的引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文化辞章不仅显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熟悉,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表达。
红楼梦中的风俗文化与文化传承
红楼梦中的风俗文化与文化传承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所描绘的风俗文化不仅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红楼梦中,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和文化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光大,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婚姻文化的描绘红楼梦中的婚姻文化可谓是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婚俗仪式。
在贾家和王家的婚礼上,婚礼过程十分隆重,男女互换锦袍,相向行礼,亲友围拥相送,为婚礼增添了一份浓重的气氛。
同时,婚后又有“洞房花烛夜”、“梦中新娘”等美好词语,反映出人们对于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在红楼梦中,还描绘了由于婚姻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例如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等,这也为人们认识婚姻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人生观念和价值观的体现红楼梦中所描绘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内涵,其中“荣华富贵皆为浮云”可以说是红楼梦最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
在小说中,有多位主人公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而沉沦,最终都不得好死,反而是那些淡泊名利的人最终得到了幸福。
这一思想深刻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真正幸福,反对过分追求享乐和物质财富的偏见和思想。
三、文化传承的内涵和意义红楼梦是一部巨大的文化宝库,它不仅记录了清朝的风俗文化和人生观念,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虽然创作于清朝中期,但它所描绘的情节、人物、风俗、文化等仍然具有普世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被誉为“全真言语,真实可感”的小说巨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红楼梦中的风俗文化与文化传承是一道历史文化的纽带,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义,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清朝风俗文化的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因此,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和传承,应该更为深入和全面,将其文化价值传承得更加彰显。
《红楼梦》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以百科全书式的容量,反映了封建王朝时期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了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刻化了几十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无疑蕴藏着反映当时社会的丰富的民俗内容。
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列举:一、《红楼梦》中的服饰民俗《红楼梦》中的服饰, 更多地反映的是满、蒙习俗。
《红楼梦》中的袍子是满洲袍,与蒙古袍同源, 有袍子、箭袖、纱衫、皮袄之别。
例如北静王水溶眼里的宝玉“穿着白蟒箭袖”(第15回), 这“袖”便是袍子袖口带马蹄袖的满洲服装, 原为射箭时遮盖手背之用, 后来凡正式礼服的袍子都带箭袖,这与当时满洲礼服基本相似。
“史湘云来了, 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第49回)这“褂子”也是一种清代满、蒙束, 罩在袍子外面, 对襟, 比袍子略短,特别是史湘云的褂子,被林黛玉一见就指她像个蒙古人。
而且《红》中的女人也穿靴子:史湘云“穿着鹿皮小靴”(第49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
鹿产在满洲之地, 红香羊皮也出在蒙古一带。
第63回还写了芳官穿的是绣云头的“厚底镶鞋” , 这更是旗装的明证, 因而起了个犬戎之名, 宝玉叫她“耶律雄奴”。
在《红》中芳官“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 拖在脑后”。
(第63回)宝玉也“编一根大辫”(第3回)与芳官完全相同, 为清代满洲世家子弟幼年时的发式。
男子梳辫本是自拓跋魏以来北方民族之俗, 经契丹、女真、蒙古大同小异, 到清代又保留了下来, 反映着民族自身审美意识的追求。
二、《红楼梦》中的语言文化民俗1、满语:《红》中一般把年长仆妇通称为“麽麽”,这本是满俗称乳母为meme的汉译音。
书中常出现“××家的”等语, 实际出自满语“booi”一词, 还有一些“烧胡了的卷子”、“小蹄子”等也都是满人的惯用语。
2、谚语:谚语是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 在《红》中的谚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五篇
《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五篇第一篇:《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论文题目:《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姓名:xxx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xxxxxxxxxx摘要:民俗是社会生活史的活化石。
《红楼梦》中透过民俗文化写出了许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趋炎附势、落井下石。
写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写出了人性丑陋的一面,《红楼梦》可谓是那个年代的活化石。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它还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从饮食、服饰,到民间游戏娱乐,从岁时风俗、婚俗、葬仪,到建筑、工艺,再到医学,无不体现着《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因此《红楼梦》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红学”。
《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涉及广泛,在这些民俗中蕴含了许多文章。
首先,写出了贾府的奢侈。
例如:贾府的饮食、服饰文化,以及建筑、工艺文化则突出表现了贾府这个大家族的奢侈,从上到下,上到太太、奶奶,下到丫鬟,皆是如此。
其次,折射出人物形象及个人命运。
例如:贾府的婚俗、葬仪,民间游戏娱乐、岁时风俗,则深刻揭示了贾府众人的人物性格及命运。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十分注意风俗民情的描写,给红楼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关键词:奢侈个人命运盛久必衰正文:引言《红楼梦》涉及的民俗文化颇多,且丰富多彩,仅从饮食、服饰,民间游戏娱乐、岁时风俗、婚俗、葬仪、建筑、工艺、医学几个方面便可罗列出众多内容。
以下皆是其内容。
一、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大概很少有小说不描写吃的。
但是不少小说,包括《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也只是为写吃喝而写吃喝,写法相对单调贫乏。
如《水浒传》凡写到吃喝,无非是,“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肥鹅熟肉,细巧果子”。
《金瓶梅》系世情小说,理应在吃食上精细,但也是粗粗几笔,无甚特色,总是“入口即化”几个字读来味同嚼蜡。
《红楼梦》却不同,每次谈吃,随着场合的不同,不仅吃的东西不同,吃的方法也不同,而且围绕着吃,人物的情态性格、生活的矛盾斗争都像活的一样浮现在读者面前。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的论文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的论文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的论文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
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
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
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令与民俗文化节日,也称岁时节日,具有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特点,有极强的群众性。
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大致说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因而,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节期。
同时,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之所以成为节日,还在于它伴有相应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这些节日都伴生了许多民俗活动。
《红楼梦》也对节日进行了描写,大致说来有三项内容:其一,叙述节日中的民俗活动。
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写贾府在元宵节迎接贵妃元春归省的盛典,接驾的礼仪胜过节日风俗。
书中写到: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了贵族家庭欢度元宵节的过程,重点叙述人物活动。
其二,揭示节日文化的内涵。
二十七回描写大观园芒种节的文化景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奠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主要是女孩子的事。
所以,在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小姐们都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
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
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
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令与民俗文化节日,也称岁时节日,具有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特点,有极强的群众性。
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大致说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因而,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节期。
同时,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之所以成为节日,还在于它伴有相应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这些节日都伴生了许多民俗活动。
《红楼梦》也对节日进行了描写,大致说来有三项内容:其一,叙述节日中的民俗活动。
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写贾府在元宵节迎接贵妃元春"归省"的盛典,接驾的礼仪胜过节日风俗。
书中写到:"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了贵族家庭欢度元宵节的过程,重点叙述人物活动。
其二,揭示节日文化的内涵。
二十七回描写大观园芒种节的文化景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奠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主要是女孩子的事。
所以,在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小姐们都"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
"一时也道不尽。
《红楼梦》中民俗、风俗杂谈
《红楼梦》中民俗、风俗杂谈《红楼梦》是中国⽂化的⼀个⾼峰,它的成就不仅在⽂学⽅⾯,它包罗了中国的⽂化的⽅⽅⾯⾯,是⼀部中国⽂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当中涉及到的民俗、风俗描写,是红楼⽂化的⼀个缩影。
作为历史⽂化的伴随物,民俗事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犹如⼀缕缕七⾊丝线,将⼈物与故事⼀个个贯穿起来,编织出⼀幅幅绚丽多彩的⼈物图、风情画。
最终使它合成⼀幅万象纷呈、浑然⼀体的'风俗画卷',再现出⼗⼋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真实风貌!⼀、岁时节⽇之俗《红楼梦》中写到的岁时节⽇,有元宵节、清明节、芒种节、端阳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过年等。
此外,还有⽴春、饯花神、⼩阳春、九九消寒会等。
这些岁时节⽇是由中国古代历法和季节⽓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时令,⾃古⾄今世代相传,成为⼀种民俗事象。
《红楼梦》有六回故事中写到元宵节和元宵节的活动。
⼩说开卷即写甄⼠隐抱⼥⼉英莲'看那过会的热闹',后来在看花灯中英莲被拐⼦拐⾛,伏下⼀幕令⼈感叹不已的动⼈故事。
元妃省亲的故事安排在元宵节期间,⼩说中写到元妃命太监送灯谜,贾府上下忙于猜灯谜、制灯谜的景象。
端午节,贾府上下蒲艾簪门、臂系虎符、喝雄黄酒、吃粽⼦;中秋节,贾母率全府眷属赏⽉、联诗、吃⽠果⽉饼;除⼣,宁国府祭宗祠、吃年饭、喝屠苏酒……都是岁时节⽇的民俗事象。
⼆、祭祀风俗《红楼梦》第五⼗三回。
宁国府除⼣祭宗祠的描写可以看出:“众⼈围随着贾母⾄正堂上,影前锦幔⾼挂,彩屏张护,⾹烛辉煌。
上⾯正居中悬着宁荣⼆祖遗像,皆是披蟒腰⽟,两边还有⼏轴列祖遗影。
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
槛外⽅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眷。
众家⼈⼩厮皆在仪门之外。
每⼀道菜⾄,传⾄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阶上贾敬⼿中。
凡从⽂旁之名者,贾敬为⾸。
下则从⽟者,贾珍为⾸。
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
左昭右穆,男东⼥西,俟贾母拈⾹下拜。
众⼈⽅⼀齐跪下,将五间⼤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隙空地……”《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祭祀宗祠的习俗是满汉相结合的产物。
5、《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2010投影)
第五讲《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是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一、《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1、岁时节日之俗:(《元妃省亲》)1.1《红楼梦》中写到的岁时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芒种节、端阳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过年等。
此外,还有立春、饯花神、小阳春、九九消寒会等。
1.2民俗节日:这些岁时节日是由中国古代历法和季节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自古至今世代相传,1.3北温带人种《忧郁的热带》,没有三日粮,缺水,块状茎,蛙肚有水1.4中华文化,东方文明除夕、过年:大年初三,盖茨访问中国,日程一年前定,中国春节五千年前定了书法中医治未病;戏曲,京剧、昆曲,三大体系2、衣食住行之俗(1)《红楼梦》中的服饰①人物衣着,不清不明②传统服装:节庆,不拘形式③传统服装不方便,胡服骑射之赵国;末班公交车后排汉服美眉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朱和平《中國服飾史稿》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2)饮食(后文重点茶文化、饮食文化)①饮食南北之别六十二回芳官江南风味的饭菜:“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②红楼宴,是扬州西园饭店、扬州宾馆在中国红学会的热情帮助下,根据《红楼梦》中所描写菜肴名称、用料和烹调方法,查阅了明末清初饮食习俗和典故,在扬州菜的基础上烹调出的美味佳肴邓云乡《“茄鲞”试诠》(秦一民)“鲞”字乃浙江省的方言。
舟山群岛渔民历来有晒鱼干的习惯,并把干鱼称作鲞。
③邓云乡《高鹗的汤》(3)居住(建筑)①民居:四合院②家族中位置:贾政居中,贾赦东北角,贾母中轴线后端(4)“行”的民俗事象。
①贾府的女眷出行或坐轿或坐车②男人大多是骑马或坐车出行3、婚丧嫁娶之俗(1)婚约①《红楼梦》诞生的时代,青年男女还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②这个时代还存在纳妾制度③贾府还残存着奴隶制(2)婚俗①《红楼梦》中具体写到婚嫁的民俗事象,有庚贴、三媒六聘、放定(下茶)、通书、合婚、过礼,这些都是议亲订婚时的事;女儿出嫁时,有开脸、上头、拜堂、拜天地、入洞房、交杯盏、揭盖头、坐床撒帐等仪式;婚后则有回九之俗,称谓也由小姐改呼某太太、夫人了。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描摹之细,独秀于林。
正因如此,我们简直无法在这样一篇论文中一一细述。
但为了说明本文的意旨,又不得不撮其要者列十例,以窥一斑。
1.小说开卷第1回讲了一段“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接着作者又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绛珠还泪”。
这两个神话故事,都能找到它们的所本,追根溯源又都属于“民俗”的范畴。
在整部小说中,这两则神话故事是贯穿始终的两条重要线索。
前者,那块补天不成的遗石是远古传下来的“石头”崇拜的风俗。
它幻化为宝玉脖子上的那块晶莹的玉坠,随身而藏,是“护身符”。
“石头”(玉)在,宝玉就聪明灵秀,“石头”(玉)不在,宝玉则浑浑噩噩、疯疯颠颠,最后归于青埂峰下。
出于青埂归于青埂,有始有终。
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没有重视,忽略了这条线索。
后者,“绛珠还泪”的故事,从西方灵河岸(神界)写到现实(红尘)的贾府,幻化(投胎)成林黛玉以泪水还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浇灌之恩。
这则故事取之于舜死,其妃娥皇、女英哭舜而泪化斑竹的传说。
林黛玉居处以竹掩映潇湘馆,以潇湘妃子为号,就是暗示这段姻缘,最终黛玉泪尽而亡,欠债的还了债。
民俗(神话传说),在曹雪芹的生花妙笔下敷演出一段美丽动人的小说故事,民俗资料成为了曹雪芹创作的源泉之一。
2.小说第2回,作者借冷子兴之口又讲出一个刚满周岁的贾宝玉“抓周”的故事。
所谓“抓周”,又曰“抓取”,这就是民俗的艺术再现。
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就有了这种民俗活动。
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中,已经有了“抓周”的记载。
又如小说第3回,贾宝玉与林黛玉初会时,他身上戴的“寄名锁”、“护身符”;第8回写到的“长命锁”、“记名符”;薛宝钗胸前挂的绣有“芳龄永继”、“不离不弃”八字的“金锁”和史湘云佩带的“金麒麟”,都属于民俗事象的艺术描写。
这种“民俗”,世代皆有,《清稗类钞·风俗》类中就作过记载。
3.小说中写了不少死人的情节,前四十回有秦可卿、秦钟、贾天祥、金钏儿、晴雯等人;中四十回有尤氏姊妹、贾敬等人;后四十回有林黛玉、贾母等人。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
本报告以红楼梦为案例,探讨了民俗文化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
我们分析了红楼梦中反映的传统婚嫁、祭祀、节庆等民俗活动,以及红楼梦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批判。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认为红楼梦既是对民俗文化的再现和传承,也是对封建制度和社会习俗的批判,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一、红楼梦中的传统婚嫁文化红楼梦中描绘了贾宝玉、贾府众多女子的婚嫁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婚礼习俗。
我们分析了这些描写中的细节,包括嫁娶礼节、配偶选择、婚嫁流程等,明确了红楼梦对传统婚嫁文化的继承和再现。
二、红楼梦中的祭祀文化红楼梦中的许多情节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比如贾府的重大祭祀仪式,以及宝玉与黛玉等人的祭祀行为。
我们研究了这些祭祀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象征意义,揭示了红楼梦中对于祭祀文化的描绘和思考。
三、红楼梦中的节庆文化红楼梦中融入了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我们分析了红楼梦中这些节庆活动的庆祝方式、习俗特点和文化意义,发现红楼梦对于节庆文化的描写充满了情感与细致。
四、红楼梦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批判红楼梦不仅呈现了纷繁复杂的民俗文化,还对其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通过贾府的显贵奢华和封建礼教的束缚,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歪曲。
同时,红楼梦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也表现在对于婚姻制度、家族观念、爱情观念等方面。
结论:红楼梦作为一部民俗文化巨著,通过对红楼梦中蕴涵的民俗元素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嫁、祭祀和节庆习俗,以及封建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种种矛盾与问题。
红楼梦的研究对于民俗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
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
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
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令与民俗文化
节日,也称岁时节日,具有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特点,有极强的群众性。
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大致说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因而,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节期。
同时,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之所以成为节日,还在于它伴有相应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这些节日都伴生了许多民俗活动。
《红楼梦》也对节日进行了描写,大致说来有三项内容:
其一,叙述节日中的民俗活动。
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写贾府在元宵节迎接贵妃元春"归省"的盛典,接驾的礼仪胜过节日风俗。
书中写到:"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了贵族家庭欢度元宵节的过程,重点叙述人物活动。
其二,揭示节日文化的内涵。
二十七回描写大观园芒种节的文化景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奠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主要是女孩子的事。
所以,在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小姐们都"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
"一时也道不尽。
"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写祭祀祖先的典礼,反映出古代既祖拜年的文化形态。
"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
"其实,这种除夕祭祀祖先的习俗不仅只是在贵族家庭中流行,在一般的
人家也有这种风俗,其目的是表示不忘祖先流下的财富和他们的养育大恩。
贾府是一个即将没落的家族,因为有了元春的入宫和得宠,才给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即使这样,贾府仍然无法摆脱"外面的架子还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败落趋势。
为了维持这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局面,贾府必须要对赐予他们恩惠的皇帝表达千恩万谢,尤其是到了春节这种重要节日,更要虔诚的到皇宫磕头朝贺,感激皇恩。
"次日五鼓,贾母等人按品上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写出了贾府上下在对皇帝朝贺问题上的高度重视。
这细腻的描写中,足见当时富贵豪门之家华灯辉煌的富丽气派。
二、饮食与民俗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适应人的文化精神需求,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红楼梦》对饮食文化描写极为丰富。
特别是处于宁荣二府豪门的饮宴更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红楼饮食文化直接反映了封建时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斑斓色彩。
每逢佳节时令贾府都要大摆宴席,就其规模而言,则有大宴、小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则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则有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诗宴、灯谜宴等等;就其节令而言,则有中秋宴、端阳宴、元宵宴;就其地方而言,则有芳园宴、大观园宴、大厅小厅宴、怡红夜宴等等。
一部《红楼梦》其饮宴及食品名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百二十回《红楼梦》描写食品多过286种,可分为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盥沐品九个系列。
虽然茶在《红楼梦》中仅出现了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龙井茶、杏仁茶等,②但是有着丰富饮茶经验的宁荣二府,把茶的用法和用途表演得的淋漓尽致,如第四十二回《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等用雪煎茶,以及以茶漱口,以茶泡饭等都可称为红楼之一绝。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不仅是对清代贵族现实生活的总结,而且还影响到后世。
直到今天由红学家们共同开发出来的几个版本不同菜系的红楼宴,极大地丰富了今天人们的饮食文化。
这不能不赞誉曹雪芹的神来之笔意而造福几代人。
其次,揭示了饮食中的等级观念。
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
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出等级来。
同样,在饮食过程中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等级。
如五十四回"荣
国府元宵夜开禁"在描写各人的座次时是极为讲究的。
贾母坐在最上端,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坐在贾母旁边,只算他四人是跟贾母坐;下面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西边是宝钗、李纹、李绮、迎春姊妹。
这些人的座位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决不容许躐等。
三、服饰与民俗文化
在揭示饮食文化的同时,《红楼梦》还比较注意描写服饰文化。
实质上,服饰也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社会中,服饰也表现出各种形态,在遮身蔽体的功用之外,更是社会政治观念的反映。
四十九回写众人赏雪的情景。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香羊皮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条,头上戴了雪帽。
"再看其他的人,"都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半蓬,独李纨穿一件青哆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绒线番耙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这几位小姐都是在极力的打扮自己,所以衣着非常考究;李纨之所以穿青衣,是因为她独身寡居;而岫烟没穿避雪衣则是因为她家境贫寒。
通过这些非常形象的描写,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极为生动的画面,那个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巨大诱惑力。
在《红楼梦》写作中,曹雪芹不仅浓墨重彩的渲染出错采镂金的辉煌之美,而且与之对映出笔墨淋漓的芙蓉出水般的清雅之美。
红楼服饰深刻展示出曹雪芹的艺术才能和文化品格。
《红楼梦》所涉及的民俗民风从多方面展示出中国封建文化的绚丽色彩。
这些民俗民风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源泉,反映出该时代人们生活的自然状态和物质文化的实际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