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识: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及其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1.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成分。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存在的,其余是人工合成的。

常见元素有氢、氧、碳、铁、铝等。

元素以化学符号表示,如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式,如水的化学式为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常见化合物有水、盐、糖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其成分比例可以随时变化。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如空气、海水等。

4.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化合物,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碱是指具有碱性的化合物,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的化合物,具有中性。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氧化剂通常含有氧元素,如氯氧化剂;还原剂通常含有金属元素,如铁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

6.水: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

水的化学式是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状态。

水的凝固点是0°C,沸点是100°C。

7.盐和碳酸盐: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碳酸盐是一种重要的盐,由碳酸和金属元素组成,如钠碳酸盐(小苏打)、钙碳酸盐(大理石)等。

8.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一类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延展性的元素,如铁、铝、铜等;非金属是一类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氢、氧、碳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及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符号与方程式1. 元素符号:代表元素的简写,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如水的电解反应:2H2O → 2H2 + O2。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如:A + BC → AC + B。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 AD + CB。

四、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化学式。

3.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4. 酸: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5. 碱: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6. 盐:由酸中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五、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实验基本操作1. 观察:使用眼睛或其他感官观察物质的外观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微观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2.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3.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特点:互为同位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6.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7.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4.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5.胶体: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

五、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物质的鉴别与分析1.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

2.分析: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七、物质的制取与合成1.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获取物质。

2.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八、物质的用途与环境保护1.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2.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涉及元素、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等多种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分析、制取、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为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区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方法:根据纯净物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因此,选项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习题: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方法: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结构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它涉及到原子、分子、晶体等微观粒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以下是物质结构的必考知识点归纳: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以特定的轨道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列表,它展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序数决定。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转移或吸引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主要类型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稳定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和化学性质受其原子排列和化学键类型的直接影响。

5.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类型包括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

6. 晶格缺陷:晶格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不规则性,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

7. 非晶体与准晶体:与晶体相比,非晶体没有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而准晶体则具有长程有序但不具备传统晶体的周期性。

8.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尺度(1-100纳米)的材料,它们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效应、表面效应等。

9. 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研究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如氢键、π-π堆叠等)形成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10. 材料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材料的宏观性质,如硬度、弹性、导电性等,与其微观结构紧密相关。

例如,金属的导电性与其自由电子的分布有关。

11. 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用于确定晶体结构的技术,通过测量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模式来解析原子的位置。

12.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一种能够观察到原子尺度表面结构的仪器,它利用量子隧道效应来探测样品表面的电子态。

这些知识点是物质结构领域的基础,对于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九年级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物质构成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了各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了解物质的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和反应的过程。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物质构成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九年级化学的课程。

1. 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找到多种元素的信息,如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目前,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其中92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其他的是人工合成的。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通过它的化学式来表示的,化学式由元素的符号和下标表示。

例如,H2O表示水分子,其中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2代表氢元素的个数。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比如过滤、蒸发等。

和化合物不同,混合物的组成比例可以不固定,可以随意改变。

4. 原子核结构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周围围绕着电子云,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5. 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是元素的特征之一。

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可以找到相对原子质量和标准原子质量两种。

6.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力。

7. 离子结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带正电荷,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

负离子带负电荷,由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

离子的结构也会影响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力。

8. 化学键化学键是将原子连接在一起的力量。

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 离子与基团: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 )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 )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 )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11) 焰色反应(12 )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 )电解(12) 熔融盐导电(13) 电解质溶液导电(14) 水泥硬化等。

化学重要知识点

化学重要知识点

化学重要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下面将介绍一些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化学中最小的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数增序排列的表格,具有周期性特征。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4. 配位化学和配合物:配位化学研究的是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之间的结合关系和性质。

配合物是含有有机或无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5.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6. 酸碱中和和pH值: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酸具有质子供体性质,碱具有质子受体性质。

酸碱中和是酸和碱中的质子交换反应。

pH值是用于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被称为氧化,获得电子的过程被称为还原。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和还原总是同时发生。

8. 化学能和热力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被称为化学能。

热力学研究的是能量的传递和转化关系。

9.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10. 热力学和平衡:热力学和平衡研究的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反应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11. 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相体系。

溶解度是溶质在特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12. 配位化学和金属络合物:配位化学研究的是金属离子与有机或无机配体结合形成的络合物。

13. 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催化剂是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反应是通过添加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

14.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研究的是碳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物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借鉴。

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在一些分子间存在氢键。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

如:干冰、水、硫酸等。

原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1)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是原子运动形态的变化。

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间有一定间隙,原子不停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

(2)由原子构成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等。

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绝大多数盐类,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等都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注:离子和原子在结构和性质上均不相同。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即由同种分子或微粒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一定的性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即由不同种分子或微粒组成,无一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三态变化、金属导电、蒸馏和分馏、挥发和升华、吸附和盐析、电泳、潮解、溶液及盐的焰色反应、粉碎、凝聚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沸点、溶解度、导电性等。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般都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化学变化占优势。

如:风化、老化、裂化、裂解、硝化、磺化、钝化、酯化、皂化、水泥的硬化、硬水的软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等;脱水、脱氧、脱氢、脱硫等;干馏、燃烧、粉尘的爆炸等;电解、电镀、原电池反应、电化学腐蚀等。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总结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总结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元素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5.元素与原子的异同(1)质子数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比如C—12和C—14,中子数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即碳元素(2)Na+不是Na原子,但属于钠元素,元素范围比原子广,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含有铁、补钙,都是指元素而非原子(3)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不能用具体的数量来说明,原子可以指具体数量二、元素符号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3)需要熟记的元素符号:前二十号元素(汉字与符号对应),另外需要补充记忆有铁、铜、锰、锌、银、金。

(4)汉字名与元素状态的关系: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带“石”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带“氵”的单质常温下为液体,带“气”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

三、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构成的描述方法,以水为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前方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对应原子或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下角脚标:表示在一个分子中,对应的这种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 右上角上标:表示一个离子带有的正负电荷的数目(带正负号) 正上方上标:表示化合价(带正负号)四、化学式1.化学式的写法 A .单质的化学式(1)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 2,氧气——O 2,氮气——N 2,氯气——Cl 2。

(2)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初中阶段所学化学主要包括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离子结构。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负责原子的化学性质,中子负责原子的物理性质。

原子的电子分布在能级上,第一能级内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内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内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

分子结构分为线性、分子离心、V字形等不同形式,形式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3. 离子结构离子是电荷不平衡的物质,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离子可以通过电解生成,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而成。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预测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横)和族(纵)两个方向,周期数为7,族数为18。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有各自的符号和名称,符号是因为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名称是由英文或拉丁文组成的。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起来形成分子的方式。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通常为晶体,具有高熔点、高沸点和良好的导电性。

2. 共价键共价键是将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的强度较弱,三键的强度较强。

3.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互相共享形成的键。

金属键形成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方式。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两种类型。

化学方程式中必须保持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化学方程式也可用于计算反应物质量、生成物质量和反应产物的百分比等。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来源:知识文库、新导航教育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新物质产生过程为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的敏锐程度。

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多对比,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①同位素的实例H有三种同位素:O有三种同位素:C有三种同位素:Sn有十种同位素:U有二种同位素: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②同位素的稳定性③同位素的性质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④同位素的应用用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等核能,如等(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10种核素(但属于4种元素)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4)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氧气)和(臭氧),红磷(P)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①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

③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2、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②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中考专题--物质的构成、组成和分类笔记

中考专题--物质的构成、组成和分类笔记

中考专题-----基础知识概念辨析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分类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小、动、隙。

(小东西)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也就是化学名称是石字旁的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学生形成分子或原子概念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困惑和误解: 1、为什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原子。

【解释】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原子不一定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H 2O 的化学性质是由H 2O 分子保持的,而不是由H 原子和O 原子来保持的,因为水的直接构成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果水是H 原子和O 原子直接构成那就会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因为金属的直接构成微粒是由金属原子。

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

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大不相同,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2H 2O水分子分解示意4H2O2H 2O 2分 子:是相同的。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吗?也就是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解释】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

如:氧气由氧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直接构成。

4、分子是最小粒子吗?【解释】说“分子是最小粒子”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分子不是最小粒子,他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样说“原子是最小粒子”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他也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由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固定。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不可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

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与物质的结构和形态有关的性质。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如燃烧、氧化、酸碱性等。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条件。

2. 物质的消耗和生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被消耗,生成物被生成,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3. 离子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五、常见的化学实验1.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探究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

2. 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情况,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六、化学元素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周期表,包括周期和族两大分类。

2. 常见元素属性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1.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即物质的质量除以其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摩尔比和物质的量比摩尔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物质的量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综上所述,化学常识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实验、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等内容。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化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以及化学计量等内容。

下面是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4.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其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

2.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元素的符号: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元素,由拉丁文名称的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组成。

4.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5.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微观基础,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组成的微粒。

6. 分子式和结构式:用来表示分子的形式化表示法。

7. 伴随反应:含有相同化学元素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原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8. 离子:发生离子化的原子或含有电荷的分子。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计量1.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发生和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计量关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物的计量关系。

3. 摩尔和摩尔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量单位。

4.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

5. 摩尔体积:物质1摩尔的体积。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1.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中和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3. 生成物的计算: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计算生成物的质量和摩尔数。

4. 限定试剂和理论产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可能有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生成物的质量不完全或超过理论值。

五、质量和化学计算1. 弥散体系: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只有一种组成成分的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包含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了原子的外层电子壳。

3.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公式:用化学符号表达化合物的组成。

例如,H2O表示水分子,CO2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例如,2H2+O2->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4.化学键和电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化合物中保持原子在一起。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相互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5.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6.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形成-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盐的形成:当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时,生成盐。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指物质丧失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的过程。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8.化学能量转化和化学能-化学能:化学反应中能量的产生和吸收。

-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

9.金属和非金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锌等。

-非金属:非金属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有碳、氧、氮等。

10.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氧气对燃烧的影响: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品,燃烧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

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等。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物质的组成结构1.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例如氧气、氮气、铁等。

2.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葡萄糖等。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酒精溶液、空气等。

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可直接分离。

4.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粒子,例如水分子、氧气分子等。

5.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经过化学变化,形成一种或多种新物质的过程。

2.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表示方法,它采用化学式、符号和箭头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类型: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4.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常见的热效应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5.内能:是物质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和排列状态。

三、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一定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量的变化率,通常用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函数表示。

2.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3.活化能:是化学反应必须克服的最小能量,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参量。

四、酸碱与中性化反应1.酸:是具有酸性质的物质,它能使某些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也可以中和碱。

2.碱:是具有碱性质的物质,它能与酸反应并产生水和盐。

3.酸碱指示剂:是用于检测酸碱性质的化学试剂,例如酚酞、木酚红等。

4.盐:是由酸和碱作用而形成的物质,具有中性。

5.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也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

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

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一、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可以忽略。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因此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

二、分子:原子的组合体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例如,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O2),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H2O)。

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

正离子是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负离子是指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电离过程产生。

四、元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

元素根据其原子序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五、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化学结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

化合物中的元素以一定的整数比例存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或合成。

六、物质:构成宇宙的一切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一切实物的总称。

它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形态的物质。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转化,具有质量和体积等物理性质,同时还有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

七、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可以是固液溶液、液液溶液或气液溶液,溶剂的选择取决于溶质的性质和需要。

八、晶体:有规则排列的离子或分子晶体是由有规则排列的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固体。

晶体具有明确的晶格结构和特定的几何形状。

晶体的性质和结构与其组成的离子或分子有关,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常识: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一、化学常识: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 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 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
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
“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

“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

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甲基的电子式为,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
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