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颈部局部解剖

合集下载

面颈部局部解剖

面颈部局部解剖

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面颈部概念: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

面部分区:1)眶区(orbital region)四周以眶缘为界。

2)鼻区(nasal region)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为内眦与鼻翼点连线。

3)唇区(lip region)上界鼻底,下界颏唇沟,两侧唇面沟。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5)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6)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7)颧区:上界为颧弓上缘,下界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8)颊区:前界唇区和颏区,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区和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9)颞区与颞面区:后界为发际,下界为颧弓上缘,前上界为上颞线。

10)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

11)额面区:上界为发际,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

面部表面标志:睑裂:3.5cm和1.0~1.2cm,内眦和外眦,鼻:鼻根、鼻尖、鼻背,鼻底:鼻孔、鼻小柱,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人中,人中嵴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

发际至眉间点为面上1/3,眉间点至鼻下点为面中1/3,鼻下点至颏下点为面下1/3。

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上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

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要求。

五眼: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分,每一等分的宽度与一个睑裂的宽度相等。

即两眼内眦间距,两睑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轮间距相等。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二章 颈部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二章 颈部
(1)甲状腺鞘 (2)气管前筋膜 (3)颊咽筋膜
3. 深层:即椎前筋膜 4. 颈动脉鞘
(二)颈筋膜间隙
1. 胸骨上间隙 2. 气管前间隙 3. 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二、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一)颈筋膜
1. 浅层:即封套筋膜 2. 中层:气管前筋膜或内脏筋膜
(1)甲状腺鞘 (2)气管前筋膜 (3)颊咽筋膜
临床病例分析
58岁,女性。因颈部前方发现一肿块、声音嘶哑,时常感觉呼吸和吞咽困难就诊。查 体:甲状腺左侧有一坚硬的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检查:甲状腺左叶有一结节。穿 刺活检病理提示有甲状腺癌细胞。入院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1)行常规甲状腺手术的手术入路及层次。 (2)甲状腺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的原因。 (3)患者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原因。 (4)术后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的可能原因,术中应避免损伤的结构。 (5)甲状腺癌细胞可能进行淋巴转移的途径。 (6)如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并有钙化,思考行甲状腺微创腔镜手术的可能性。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脊神经
(一)颈丛:膈神经、耳大神经等 (二)臂丛
二、脑神经
(一)三叉神经:舌神经 (二)面神经:颈支 (三)舌咽神经 (四)迷走神经:喉上、喉返神经 (五)副神经 (六)舌下神经:颈袢
三、内脏神经
(一)交感神经:颈上/中/下神经节 (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局部解剖学(第9版)
5.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动脉窦和颈动脉球的位置;颈外动脉的位置、主要分支的 大致行程和分布;迷走神经的出颅部位和成分以及行程、分支、各分支的成分和分布。 颈丛的合成、分支、分布以及膈神经的合成、行程和分布。颈交感干和颈上、中、下 神经节的位置、分支和各分支的分布。

麻醉解剖学之颈部局部解剖的各种定位标志

麻醉解剖学之颈部局部解剖的各种定位标志

2011年5月三基三严学习麻醉解剖学之颈部局部解剖的“各种定位标志”主讲人:袁川颈部介于头与胸和上肢之间。

前方正中有呼吸道和消化管的颈段;两侧有纵行排列的大血管和神经等;后方正中有脊柱颈部。

颈根部有胸膜顶、肺尖,以及颈和上肢之间的血管神经束。

颈部肌肉可使头、颈灵活运动,并参与呼吸、吞咽和发音等。

颈部淋巴结较多,主要沿浅静脉和深部血管、神经排列。

一、境界与分区(一)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 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及上肢为界。

(二)分区颈部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固有颈部和项部。

固有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颈前区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二、表面解剖1、舌骨hyoid bone 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上缘平第4 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

3、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 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 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又可作计数气管环的标志。

4、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颈总动脉行经期前方。

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5、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

其起端两头之间称为锁骨上小窝。

6、锁骨上大窝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是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门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1肋。

7、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是触诊气管颈段的部位。

(二)体表投影1、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mmon carotid artery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的连线,即两动脉的投影线;甲状软骨上缘是二者的分界标志。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颈侧区淋巴管
收集颈部侧方和后方的淋巴液。
06
颈部淋巴系统
颈部淋巴结
位置
颈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的各 个区域,包括颈前三角区、颈后
三角区和侧颈部。
功能
颈部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 巴液,消灭侵入淋巴系统的细菌
和病毒,并参与免疫应答。
结构
颈部淋巴结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皮质包含B细胞和T细胞,髓质则
包含淋巴窦和毛细淋巴管。
血管。
颈内动脉
分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眼 动脉,主要负责脑部和眼部供血。
颈外动脉
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等,主要负责头面部供血。
颈静脉
颈内静脉
收集头面部、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注入无名静脉。
颈外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浅静脉血,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淋巴管
颈前区淋巴管
收集甲状腺、喉部等区域的淋巴液。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桥梁,负责
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脑神经是12对从脑部发出的脊神 经,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肌肉
和感觉器官。
脊髓和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对于理 解头颈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非常 重要,也是临床上进行颈部手术
时需要注意的重要结构。
05
颈部血管
颈动脉
颈总动脉
起始于主动脉弓,分为颈内动脉 和颈外动脉,是颈部主要的动脉
01
02
03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04
05
腹横肌
颈深肌
前群 颈长肌
舌下神经降支 中群
颈深肌
膈神经 头长肌
后群 颈长肌
03
颈部骨骼
颈椎
01
02
03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一)头部1.帽状腱膜: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

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

2.头皮: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上通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三层结构称为头皮。

3.颞间隙:→是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浅深两部浅部位于颧弓上,颞筋膜浅深两层间,①内容:颞中血管;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骨膜间,①内容:颞肌、颞深前、后血管和神经。

②交通:通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

4.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指翼外肌及周围的范围。

上界—颧弓上缘;上壁—蝶骨大翼的颞下面构成;下界—翼外肌下缘;前壁—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下颌支后缘;内侧界—翼突外侧板、翼上颌裂;外侧界—下颌支上半部、颞肌腱。

①内容:翼外肌、血管、神经、脂肪等浅部:上颌动脉及分支、翼丛中部:翼外肌、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深部:颞深前、后神经、耳颞神经、鼓索、下颌神经及分支②交通:向上—颞间隙,经颅底孔洞—颅内,前下—眶外间隙,外下—翼颌间隙,向外越下颌切迹—咬肌下间隙,向后经上颌血管—下颌后间隙,向内经翼上颌裂—翼腭窝。

5.危险三角:面静脉位于面动脉后方,它经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相通,经面深静脉与颞下窝内的翼静脉丛交通,眼上静脉和翼静脉丛则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内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细菌可随血液循环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鼻根至左右口角额三角形区域为“危险三角”。

6.腮腺囊:由腮腺咬肌筋膜分两层包被腮腺浅深两面而成,腮腺囊的浅层致密,与腮腺附着较紧,且深入腮腺小叶间,因而腮腺炎症肿胀时受限而疼痛剧烈,腮腺囊的深层比较薄弱。

7.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位于眶下方,介于上唇方肌的深面与上颌骨前面之间。

上界—眶下缘;内侧界—鼻外侧缘;外下界—颧大肌和颧骨①内容:眶下神经、面神经颧支、面动脉、面横动脉、眶下动脉、面静脉②交通:经颧大肌深面通颊间隙、经眶下孔管—眶8.颊间隙(buccal space):→介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

人体断面解剖学颈部解剖

人体断面解剖学颈部解剖

人体断面解剖学:颈部解剖颈部是人体连接头部和躯干的部分,由七个颈椎构成。

颈部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颈部疾病的发生以及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颈部的解剖结构以及颈部常见疾病。

颈部的骨骼结构颈部的骨骼结构由七块颈椎组成,呈圆锥形。

颈椎之上是头部,下面是胸部。

颈椎具有以下重要结构:椎体颈椎的椎体较小,呈圆柱形,前部稍微凸出。

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由韧带连接,并形成了椎间盘。

椎弓椎体后部分为椎弓,左右两侧相互连接形成椎管。

椎管内有脊髓等神经结构。

棘突椎弓后部的突起物称作棘突,可用于颈椎的编号。

第七颈椎的棘突比较长,可以摸到颈部。

横突横突是连接椎体和椎弓的骨小梁。

第三到第六颈椎的横突上有一个孔,可通过锁骨和颈椎横突连通形成颈椎前外侧三角区。

颈部的肌肉结构颈部有许多肌肉,这些肌肉可支持头部的运动,同时也可对头部进行固定。

颈部浅层肌肉颈部浅层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锁舌骨肌和舌骨下肌。

这些肌肉主要起到支撑和维持颈部姿势的作用。

颈部深层肌肉颈部深层肌肉包括颈前肌(由胸骨和锁骨前端上起,和下颌、舌骨等下降的肌肉融合)、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长颈肌、头后肌和舌骨下肌等。

这些肌肉主要起到头部的运动作用,如转头、俯首、仰首等。

颈部的血管和神经结构颈动脉颈动脉是人体四个主要动脉之一,左右两侧各一条。

颈动脉位于颈椎横突和喉软骨之间,向上走到枕骨下缘后分为脑动脉和眶上动脉等分支供应头部及眼眶等部位。

颈静脉颈静脉是颈部最重要的静脉之一,左右两侧各一条。

颈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两条主干,最终汇合形成总颈静脉汇入上腔静脉。

颈部神经颈部神经主要包括颈丛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

其中最重要的是颈丛神经,它由上四颈神经和下两颈神经及其分支组成,支配颈部各部分肌肉及皮肤等。

颈部常见疾病颈部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骼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疾病。

颈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肩部僵硬、头晕目眩等,严重时还会影响上肢的运动功能。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颈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颈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口腔解剖生理学》
目录
CONTENTS
1
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2
下颌下三角
3
气管颈段
三基本颌位关系
01
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颈部境界: 上界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 下界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颈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 将颈部分为前部(狭义的 颈部)、后部(项部);
02
下颌下三角
境界
两侧:二腹肌前、后腹 上界:下颌骨下缘 底:下颌舌骨肌、舌骨舌 肌和咽上缩肌等构成。
下颌下三角
皮肤 皮下组织 颈阔肌、面神经 下颌缘支、颈支、淋巴结 颈深筋膜浅层
内容物:
颌下腺 颌下淋巴结 颌外动脉 面前静脉
舌神经
颌下腺导管
舌下神经
均位于颌下腺 的深面,径下 颌舌骨肌深面 进入舌下区, 依次由上向下 排列。
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关系密切,从解剖关系上可作以下 鉴别:
1、联系:舌神经连于下颌下神经节,导管则直接发自下颌 下腺。
2、位置: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经位于导管的上方。
3、形态:舌神经比下颌下腺导管粗而略扁,且坚韧。
03
气管颈段
气管颈段的层次
气管颈段前方由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深依次为:
(1)皮肤; (2)颈浅筋膜; (3)颈深筋膜浅层; (4)颈深筋膜中层及其包被的胸骨舌骨肌 和胸骨甲状肌。
颈筋膜 舌骨下肌群 颈白线 甲状腺 甲状腺奇静脉丛 甲状腺下静脉 头臂干 左头臂静脉 主动脉弓
临床行气管切开时注意事项:
(1)采取头正中后仰位,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并使气 管位置变浅。
(2)一般在第3~5气管软骨环的范围内切开。 (3)切开时注意深度,以免伤及气管后壁,甚至 伤及食管。 (4)勿切第一气管软骨环,以免术后发生喉部狭 窄。 (5)切开不应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以免引起无名 动脉等损伤。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面颈颅部局部解剖)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面颈颅部局部解剖)

颈筋膜
颈浅筋膜 --- 颈阔肌 颈深筋膜浅层---封套层---颈白线 颈深筋膜中层 颈脏器筋膜---脏层
壁层——颈鞘 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
颈筋膜
颈浅筋膜 全身浅筋膜的一部分
含颈阔肌
对位缝合
深面:颈丛皮神经、
颈外静脉和颈浅淋巴结
颈深筋膜浅层 封套层:颈部
分二层: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翼腭间隙
翼腭窝——眶尖下方,颞下窝内侧 前--上颌骨体 后--蝶骨翼突 上--蝶骨大翼 内--腭骨垂直板
通连—前--眶下裂---眼眶 内--蝶腭孔---鼻腔 外--翼上颌裂---颞下间隙 下--翼腭管---口腔 后--圆孔---颅腔
舌下间隙
舌下区 上--口底粘膜 下--下颌骨体内侧 后--舌根
胸锁乳突肌鞘深面的结构及毗邻
颈深淋巴结及颈鞘※
颈深淋巴结主链 头颈部癌瘤瘤最常转移处
角淋巴结
舌根癌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胸导管颈段
膈神经颈段
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胸膜顶
前斜角肌
颈交感干
(六) 颈后三角
层次 皮肤 颈浅筋膜 颈深筋膜浅层 颈深筋膜中层 副神经、脊副淋巴结、 颈横动脉及锁骨上淋巴结 椎前筋膜 臂丛及锁骨下动、静脉
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概念:筋膜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骨膜 间,以及骨膜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
名称 部位 内容 通连 感染来源
名称 眶下间隙 颊间隙 咬肌间隙 翼颌间隙 颞下间隙 ……
部 位 通 连 内容及其他
眶下间隙
眼眶前部下方
上--眶下缘 下--上颌骨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大肌 底--尖牙窝 浅--面部表情肌
内容: 交通:颊间隙 感染来源:

颈部解剖(局解)

颈部解剖(局解)

第三部分颈部【颈部境界】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下界---前面为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全长。

后面为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

【体表标志】1、舌骨:口腔底皮肤与颈前部皮肤相移行处。

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寻找舌动脉标志)。

2、甲状软骨:前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喉结上缘可触及甲状软骨上切迹。

甲状软骨上缘约平对第四颈椎,颈总动脉在该平面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3、环状软骨:环状软骨弓平对第六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

可作为计数气管软骨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环状软骨弓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为弹性圆锥(环甲膜),喉阻塞病人可再此做环甲膜切开。

4、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

在环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向后压迫可止血。

5、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的上方,触诊气管的标志。

【颈部层次】一、皮肤:颈部皮肤较薄,移动性大,皮纹横行。

手术宜做横切口,以利于愈合。

二、浅筋膜:含有颈阔肌、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结等。

1、颈阔肌:颈正中线附近无肌束。

受面神经颈支支配。

颈部手术时常作为切口深度标志,切断的颈阔肌应缝合,以免形成较宽的瘢痕。

2、浅静脉:(1)颈前静脉:较细,无伴行动脉,沿正中线两侧下行,汇入颈外静脉。

左右颈前静脉之间有静脉弓相连,此弓位于胸骨上间隙内,低位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不要损伤。

(2)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

约2/3的人颈外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1/3的人汇入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虽有一对静脉瓣,但不能有效阻止血液逆流,故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如右心衰),颈外静脉可明显扩张。

颈外静脉管壁与颈深筋膜紧密结合,颈外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空气栓塞。

3、皮神经:(1)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共四条--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颈横神经--横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面颈部局部解剖教程

面颈部局部解剖教程
面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面部的皮下组织中,其中 耳周围和下颌周围的淋巴结较为密集。
3
面部淋巴管的功能
面部淋巴管主要负责收集面部组织中的淋巴液, 并将其引流到颈部淋巴结进行过滤和免疫应答。
颈部淋巴系统
颈部淋巴系统的组成
01
颈部淋巴系统由颈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组成,是人体最大的淋
巴系统之一。
颈部淋巴结的分布
02
颈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的各个区域,如颈前区、颈侧区和
颈后区等。
颈部淋巴管的功能
03
颈部淋巴管主要负责收集颈部、胸部、上肢和头部的淋巴液,
并将其引流到上腔静脉进行过滤和免疫应答。
06 面颈部局部手术入路
面部手术入路
眶上入路
通过切开眉毛上方的皮肤和骨骼,进入 眶上区域,适用于处理眶上区域的病变。
通过切开颈侧部的皮肤和肌 肉,进入颈动脉鞘和淋巴结 区域,适用于处理颈动脉瘤 和淋巴结转移癌等病变。
颈后入路
通过切开颈后部的皮肤和肌 肉,进入颈椎和脊髓区域, 适用于处理颈椎病和颈椎外 伤等病变。
腋窝入路
通过切开腋窝部的皮肤和肌 肉,进入胸廓入口区域,适 用于处理胸廓入口肿瘤和畸 形等病变。
THANKS
围绕眼眶的肌肉,负责闭眼和 保持眼睑紧闭。
口轮匝肌
围绕口周的肌肉,负责闭嘴和 咀嚼等功能。
颊肌
位于颊部,参与咀嚼和吸吮动 作。
颞肌
位于太阳穴附近,参与张口动 作。
02 颈部解剖概述
颈部区域划分
01
02
03
前区
包括喉、气管、甲状腺等 结构,是呼吸和发声的主 要区域。
侧区
包括颈动脉、颈静脉、迷 走神经等重要血管和神经, 是头面部血液供应和感觉 运动功能的主要通道。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面部局解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面部局解
难以扪到典型的波动感,切
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 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 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 (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 的小动、静脉及神经也经该裂隙 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 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腺区的耳前 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 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翼外肌浅面有翼丛、上颌 动脉;翼外肌深面是下颌 神经及其分支
(3)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1)翼外肌上缘穿出颞深 前、后神经、咬肌神经
2)翼外肌两头之间有上 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
3)翼外肌下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出生年初
上有咬颞,颊上两头,下有舌下。 翼外肌 可视为面侧深区的钥匙或者说是主要结 构
二、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 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 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合称。 口裂:上、下唇之间的横行裂隙。 口角:口裂两端为口角,正常位置约
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颏前点:颏部最前点,正畸头影测量的标 志点。 颏下点:颏部最低点,正畸头影测量面部 距离的标志。
4.咬肌
腮腺鞘具有下列特点:
①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 腺深叶经此裂隙与咽旁间隙、翼颌间隙相通。所以腮腺的化脓 性炎症,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形成咽 旁脓肿;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
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
将其分为若干小叶,化脓时
形成独立散在小脓灶,因而
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
腮腺床:腮腺深叶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 神经(颈内动、静脉和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上述结构称之 腮腺床。无面神经,无颈外动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颈部局部解剖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面颈部概念: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

面部分区:1)眶区(orbital region)四周以眶缘为界。

2)鼻区(nasal region)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为内眦与鼻翼点连线。

3)唇区(lip region)上界鼻底,下界颏唇沟,两侧唇面沟。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5)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6)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7)颧区:上界为颧弓上缘,下界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8)颊区:前界唇区和颏区,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区和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9)颞区与颞面区:后界为发际,下界为颧弓上缘,前上界为上颞线。

10)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

11)额面区:上界为发际,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

面部表面标志:睑裂:3.5cm和1.0~1.2cm,内眦和外眦,鼻:鼻根、鼻尖、鼻背,鼻底:鼻孔、鼻小柱,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人中,人中嵴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

发际至眉间点为面上1/3,眉间点至鼻下点为面中1/3,鼻下点至颏下点为面下1/3。

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上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

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要求。

五眼: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分,每一等分的宽度与一个睑裂的宽度相等。

即两眼内眦间距,两睑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轮间距相等。

唇(lips):境界:鼻底,颏唇沟,唇面沟。

面部测量点:眉间点鼻根点鼻尖点鼻下点鼻翼点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腮腺管美容角:鼻额角125°~135 °,鼻面角36 °~40 °,鼻唇角90 °~100 °,鼻颏角120 °~132 °,颏颈角85 °面部皮肤皱纹线:动力性皱纹线:额纹,眉间纹,鼻根纹,眼睑纹,鱼尾纹,鼻唇沟纹,颊纹,唇纹,颏纹重力性皱纹线:上眼睑,下眼睑:眼袋langer皮肤裂线:皮肤裂线与真皮胶原纤维排列一致。

与皱纹线的区别:肉眼不可见终生不变,静止,与老化无关,与肌肉无关面部皮肤的特点:血供丰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皮脂腺、汗腺、毛囊,表情肌止点。

一、腮腺咬肌区(parotidomasseteric region)(1)境界:上:颧弓和外耳道;下:下颌骨下缘;前:咬肌前缘;后:胸乳肌、乳突、二腹肌后腹前缘;内:咽旁间隙;外:皮肤(2)表面标志:颧弓,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刺入点,下颌孔(3)层次及内容:1)皮肤2)皮下组织:颈阔肌,腮腺区有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咬肌区有面神经,腮腺管3)腮腺咬肌筋膜:①外密内松:浅层特别致密,但其深层薄弱,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想通。

故腮腺化脓时,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形成咽旁脓肿②小叶独立:腮腺鞘与其腺体紧密结合,并发出许多间隙,伸入腺体,将其分为多数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叶的脓腔,以利引流通畅③与外耳道相通: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

4)腮腺:上面:外耳道和TMJ;外面:浅筋膜;前内面: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内面:乳突、胸乳肌、二腹肌、茎突、Ⅸ~Ⅻ脑神经、颈内动静脉。

腮腺管:由腮腺浅叶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

5cm穿出腮腺鞘,导管在腮腺咬肌筋膜前面前行,与颧弓平行,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面横动脉,下方面神经下颊支伴行,故腮腺导管常用来寻找面神经颊支。

横过咬肌外侧在咬肌前缘,几乎直角转内,穿颊肌,45角向前,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粘膜,腮腺管乳头。

5)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1)与面神经关系:(根据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及其与腮腺的关系)第一段:茎乳孔-进入腮腺前,位于乳突与外耳道软骨之间,为腮腺浅叶覆盖,尚未进入腮腺。

第二段:腮腺内段,为面神经在腮腺内一再分支的一段。

第三段:面神经5组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呈扇形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

(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由浅入深有面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等。

1)面神经从腮腺后内面进入,由后向前越过上、下行走的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浅面,在下颌支后方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

颞面干粗、向前上,颈面干细,沿下颌支后缘并行向下,由两干发出9-12条神经,形成5组分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2)颞浅静脉自腮腺前内面穿入腮腺,与上颌静脉合成下颌后静脉。

该静脉在腮腺内分前后两支,前支与面静脉合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3)颈外动脉自甲状软骨上缘平面从颈总动脉分出,上行达下颌后窝,初居腺之深面,继在下颌支中、下1/3交界处进入腮腺,分为上颌动脉及颞浅动脉。

根据腮腺内血管神经走向,分为横行和纵行组:纵行组: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

横行组:面神经、上颌动静脉及面横动脉。

4)腮腺浅叶上缘: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颞支、颧支(后向前)5)腮腺浅叶前缘:面横动脉、颧支、上颊支、腮腺管、下颊支、下颌缘支(上向下)6)腮腺浅叶下缘:下颌缘支、颈支、下颌后静脉(前向后)7)腮腺深叶深面:茎突诸肌: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茎突舌肌,颈内静脉,颈内动脉,Ⅸ~Ⅻ脑神经腮腺床: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第IX-XII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为腮腺床。

腮腺床骨性标志:环椎横突、茎突6)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7)咬肌咬肌后上部位腮腺浅叶所覆盖,前下部覆以咬肌筋膜,该筋膜浅面自上而下有面横动脉,面神经上颊支,腮腺管,面神经下颊支和面神经下颌缘支横过。

腮腺咬肌区特点:解剖特点:①腮腺浅面无重要结构,②神经血管穿行于腮腺内,并从腮腺边缘呈辐射状露出,③腮腺深叶深面有重要血管神经;临床特点:避免腮腺损伤,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显露面神经主干的解剖标志:1)乳突前缘:乳突尖平面上方约1cm,距皮肤表面深约2-3cm 处,将腮腺向前推开。

2)鼓乳裂:鼓乳裂位于外耳道后下方,循鼓乳裂向下至其转向内侧,此点垂直向内约1cm,即为茎乳孔。

可找到主干。

3)外耳道软骨:软骨三角形尖端内侧或后内约1cm,即可找到刚出茎乳孔的主干。

4)茎突:根部后方。

5)二腹肌后腹:面神经出茎乳孔时即位于二腹肌后腹起点的前方。

显露面神经分支的解剖标志:1)颞支:耳屏基部前1~1.5cm或颞浅动脉前约1cm,从腮腺浅叶上缘穿出。

2)颧支:耳屏耳垂线45°交角;3)颊支:腮腺管上下1cm;4)下颌缘支:面动脉、下颌角、下颌后静脉;5)颈支:浅叶下端二、面侧深区境界前:上颌骨后面后:腮腺深叶外:下颌支内:翼外板该区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内容:翼丛,上颌动脉,下颌神经(由浅到深)1)翼丛:颞肌与翼外肌之间,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经面深静脉通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

2)上颌动脉分支: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

3)下颌神经与翼外肌: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从翼外肌上缘穿出,分别布于颞肌和咬肌颊神经从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行于舌神经的前方,布于颊部皮肤、黏膜及颊侧牙龈舌神经位于翼内肌表面恰在下牙槽前方和稍内侧,行于口底黏膜,分布于舌侧牙龈、及舌黏膜下牙槽神经通过翼外肌下缘进入翼颌间隙耳颞神经向后经翼外肌及髁突颈部的深面,至其后方进入腮腺翼外肌毗邻:浅面:翼丛、上颌动脉;深面:下颌神经;上缘:颞深前后神经、咬肌神经;下缘: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上下两头之间:上颌动脉、颊神经蜂窝组织间隙:(颊、翼颌、咬肌、眶下、颞下、颞间隙想通)(1)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界限:上:眶下缘;下:牙槽突;内:鼻侧缘;外:颧大肌;浅:表情肌;深:上颌骨前壁。

内容:眶下神经、血管、淋巴结间隙邻近上颌前牙及前磨牙、鼻侧部及上唇,上述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可以侵及眶下间隙。

间隙向后通颊间隙,并有面A、V经过,面V 连于内眦静脉经眼静脉与海绵窦想通,炎症可循此蔓延。

(2)颊间隙(buccal space):界限:前:咬肌前缘;后:下颌支前缘和咬肌前缘;上:颧骨下缘;下:下颌骨下缘;浅:皮肤;深:颊肌。

内容:颊神经、颊动脉、面深静脉颊间隙与翼颌间隙、咬肌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及颞间隙等处的脂肪组织相连,成为感染相互扩散的途径。

关于颊间隙的解剖范围的争议:①颊间隙位于皮肤、浅筋膜与颊筋膜、颊肌之间;上界为颧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后界为咬肌前缘。

前界有两种:1)伸入至面部表情肌及其筋膜的深面;2)颧大肌和降口角肌的后缘。

②位于皮肤与颊粘膜之间;上界为颧骨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内侧界为颧骨下缘至至鼻唇沟经口角至下颌骨下缘的连线,其深面为颧大肌、颧小肌与降口角肌,后外侧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深面是翼下颌韧带。

③位于颊肌与咬肌之间;如上。

(3)咬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浅面:咬肌;深:下颌支;上:颧弓下缘;下:下颌骨下缘关于咬肌间隙的解剖范围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咬肌肌层反而有蜂窝组织间隙(4)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边界:浅:下颌支;深:翼内肌;前:颞肌和颊肌;后:腮腺;上:翼外肌;下:翼内肌附着处。

内容: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血管。

通连:上:颞、颞下间隙:前:颊间隙;下:舌下、下颌下间隙;后:咽旁间隙;外:咬肌间隙;颅内:颅底血管神经。

(5)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边界:外:下颌支上份及颧弓;内:蝶骨翼突外侧板;上:颞下面、嵴;下:翼外肌;前:上颌骨后面;后:腮腺深叶。

特点:位于中央,通连广泛,内容丰富:翼丛、上颌动脉、上下颌神经(6)颞间隙(temporal space):分两部分:颞浅间隙:颞深筋膜与颞肌之间;颞深间隙:颞肌与颞窝之间。

特点:1)颞深筋膜致密,2)颞肌坚厚,3)颞窝骨质薄。

因此,颞部脓肿形成后,难以自行穿破,脓液过久积存于颞鳞表面,压迫骨皮质,使其坏死,发生骨髓炎,感染由此直接向颅内或通过邻近脑膜的血管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