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五章 明清传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误》艺术特点:构思精巧,情节新奇;结构严谨,针线细密,主线突出,不蔓不枝;宾白既通俗又机趣,既生动活泼,又符合人物身份。
(三)李渔的戏曲理论
主要见于《闲情偶寄》的《辞曲部》《演习部》《声容部》:
1、强调剧本创作的舞台性。
2、主张剧本创作“脱窠臼”“戒荒唐”“审虚实”。
3、关于戏剧结构:“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等。
(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凡例》)。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
“胭脂泪中凝聚着民族魂”
(二)剧本揭示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三)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
(四)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上的思想。
三、《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4、关于戏剧语言:“贵显浅”“忌浮泛”“重机趣”。
5、注重宾白与科浑。
第五节《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与创作
二、《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
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开启此题材创作的先河,白朴《梧桐雨》,明屠隆《彩毫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苏州派
是清初的苏州派戏剧。苏州派戏曲在题材上跳出了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圈子,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在艺术上,能紧密结合舞台实际,戏剧冲突紧张、集中,结构周密、紧凑,熟谙音律,曲辞通俗,演出效果好。代表作家:李玉、朱素臣等。
2、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
3、李渔《笠翁十种曲》(风情剧)
4、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南洪北孔”
(二)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
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在清代有较大发展。1、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2、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的著作。
二、李玉和苏州派
李玉,吴县人。入清后绝意仕进,致力戏曲。传奇约40种,现存18种。明亡前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世称“一人永占”,为李玉的成名作,着重表现了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入清后有《千钟戮》(“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清忠谱》等。以他为代表的一群苏州籍现实主义戏曲作家被称为“苏州派”。
三、李渔的创作与戏曲理论
(一)李渔生平与创作
李渔,字笠翁,生于江苏如皋,流寓杭州,金陵等地,主要从事戏曲编写和演出。曾带以妻妾为主的戏班游荡江湖,足迹几遍全国。晚年回杭州“买山而隐”。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喜剧集有《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二)《风筝误》
《风筝误》取材于“家常事”。即韩世勋、戚友先与詹淑娟、詹爱娟姊妹的婚姻故事。通过他们之间荒唐可笑的婚姻故事,揭露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以假乱真,以丑充美的社会现象。
第五章明清传奇
第一节明清传奇概貌
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明中期三大传奇
汤显祖《牡丹亭》
李渔戏曲理论
苏州派李玉
南洪北孔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第二节明代传奇
一、明初传奇
明初的传奇具有深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邱濬《五伦全备记》,邵璨《香囊记》。
二、明中期传奇
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同上)。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③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
第六节《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二、《桃花扇》的内容和意义
(一)作者创作意图:
《先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小引》:“场上歌舞,剧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秦淮八艳
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马湘兰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焦点:“律”与“意”关系
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二郎神·论曲》)
三、明后期传奇
出现了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汤显祖影响下的临川派。
1、沈璟(1553~1610),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江人。一共改编、创作了17本昆剧,合称为《属玉堂传奇》,今存《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等。
沈璟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其次是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最后是强调声律,即使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
《弹词》【南吕·一枝花】
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作者《例言》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而用之,专写钗Biblioteka Baidu情缘。”
第一出《传概》说:“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第五章明清传奇第一节明清传奇概貌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明中期三大传奇汤显祖牡丹亭李渔戏曲理论苏州派李玉南洪北孔洪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第二节明代传奇一明初传奇明初的传奇具有深厚的伦理教化意味邱五伦全备记邵璨香囊记二明中期传奇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三明后期传奇出现了以沈为代表的吴江派和汤显祖影响下的临川派沈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江人一共改编创作了本昆剧合称为属玉堂传奇今存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等沈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其次是强调语言的通俗自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黄钟过曲·永团圆】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同属吴江派的作家还有顾大典、吕天成、叶宪祖等人。
2、临川派:
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汤沈之争: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命意皆主风世”。
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40出原批:“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
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答吕姜山》)
“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王骥德《曲律杂论》)
冬景芭蕉
第三节汤显祖和《牡丹亭》(略)
第四节清代传奇
一、概况
(一)清代传奇
1、吴伟业、尤侗的抒情剧。
(吴:《秣陵春》尤:《钧天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外怒介)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