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鉴别理解: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导入新课】:回顾旧知,思考问题——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维新派鼓吹变法图强,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以上活动的结果如何?中国的前途在哪里?(学生回答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于是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找学生朗读《学案》中“教学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生边阅读,边填空,师巡视一、阅读课文第一个子目——“《新青年》的创办”,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完成填空。
(学生介绍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再回答填空)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3、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及其论著:陈独秀《警告青年》,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孔子与宪法》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教材“引言”部分及“小字”内容,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四位代表人物加深印象;学到“鲁迅”这一代表人物时,联系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同时简介《狂人日记》,加深学生对重点人物及作品的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强调记忆,并指导背诵,当堂抽测,强化课中训练。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第9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动身,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念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育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期的青年必需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导入: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愣,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弄成什么样子。
从此以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开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更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何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何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咱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功效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切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级,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 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2.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引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提倡四反对”。
3. 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如民主与科学、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价。
5. 案例分析:介绍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
6. 总结: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影响及历史地位。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探讨新文化运动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如何借鉴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创新发展。
七、教学评价: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知识的掌握,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 参考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文、书籍、视频等。
3. 网络资源:为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2. 第3-4课时:分析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课题名称八年级上册第 9 课新文化运动科目初中历史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初中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对历史人物和故事感兴趣,对一些概念性知识理解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呈现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认识。
(2)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11.导入新课师: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学生复习回答。
教学活动 2师: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中国的思想界发生了怎样的大事件?这一事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提供史料,学生从中分析。
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教学活动 3师: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请做出客观评价。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片迅速回答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
学生介绍陈、李、胡、鲁四位人物。
师: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师生互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教案第9课《新文化运动》
说课教案《新文化运动》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
(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近代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而确立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德育目标: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3)能力目标:。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第9 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本课课件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认识新文化运动盛行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盛行的标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 1)经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剖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详细内容,剖析其作用与影响,进而提升其剖析问题的能力。
( 2)经过指导学生阅念书中相关白话文的资料,培育学生关于历史新事物的鉴识和理解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英勇精神和前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旌旗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一定加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课要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的锋芒瞄准孔教?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导入:____年,一个 18 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喜悦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假如此等迂腐之人考取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此后以后,他对封建制度痛心疾首,踏上了追求真谛、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xx 年9 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立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更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发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发运动就是──我们今日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课目的、要点、难点。
为何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堆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评。
那么为何会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第一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想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看法人心所向)师: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同等、仁爱等思想看法,遇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课讲授: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敢精神和先锋作用。
设
: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对多灾多难的中国起到什么作用?
,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入侵;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
学生:看图,讨论,各组代表积极发言。
展示:
教师:新文化运动阵营形成以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以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为武器,行动起来,激情四射地投身于重塑国人灵魂的伟大事业。
这三十年来,有
结合材料以上材料和你的理解,谈
我不入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陈
从以上言论中我们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向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我们应如
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
当时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
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
的?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还。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比较法,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的解读。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新文化运动吗?你们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人讲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位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要紧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把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起身,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阻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念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育学生关于历史新事物的分辨和明白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钟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确实是“民主”与“科学”,新时期的青年必需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导入: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全神贯注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那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愣,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弄成什么样子。
从此以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开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更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确实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何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何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如此一场新文化运动呢?第一咱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功效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切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级,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方面: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联系讲解法。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
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
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
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却是全然不成模样。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有4课内容。
这4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探索、“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文化层面”的探索。
请同学们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文化层面的探索。
[教师导入]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人民是如何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即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断破坏共和。
孙中山等人为维护共和作了不懈的努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愈演愈烈。
思想领域里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思想领域里对封建制度进行批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走上富强的道路;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过渡: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一)《新青年》的创办[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也就是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那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回答一: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回答二: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回答三: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回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三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上面三点中,哪一点是根本的?[学生回答]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那么请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教师引导]课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我想问的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与尊孔的关系。
这个问题可以留到后面回答。
但有一点就是:新文化运动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动又是在袁世凯破坏共和、专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兴起的。
因此,在“尊孔”与“专制、独裁”之间必然有联系。
[教师小结]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思想上: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发起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
①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②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答案:不对。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
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等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⑤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讲述]同学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大学。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字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1916年2月,蔡元培到大学担任校长。
他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实行教授治校,鼓励学术研究,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一个宽广良好的言论空间。
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思想。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他的办学方针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校长后就骋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
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
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
因此当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上一节课的教员西装革履,下一节课的教员则长袍马褂。
比如辜鸿铭,他讲的是英国文学,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因为他是拥护满清帝制的。
……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以《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这又是陈独秀的功劳。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陈独秀。
[教师讲述]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致力于唤醒民众。
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入狱,险些遇难。
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
一次一次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由此,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同学们,这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开放、革新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陈独秀号召20世纪的新青年,彻底清除做官发财的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
”他主张当今的教育方针是: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象。
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
第三,当了解国家与社会经济之关系。
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新国民。
同学们,一个国家,一旦发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那么,不论这个文明曾经有过怎样的光荣,都不能不使人深刻反省它的积弊。
看来,到新文化运动爆发时,不得不承认,我们珍爱的文化传统必须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革了。
鲁迅说:“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
”确实是这样的。
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上所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讨论一下,“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新”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回答一:“新”是针对旧的。
新的含义应该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的文化。
回答二:新道德应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旧道德应是封建的道德。
回答三:新文学指白话文,旧文学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