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1 (1)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新文化运动》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

4. 讨论:组织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强调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的优良传统。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2.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遗址,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

2. 推荐学生阅读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十、教学总结1. 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回顾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和收获。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中代表性的思想、人物和作品。

3. 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中涉及的复杂思想和理论。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新文化运动》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文、书籍、图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新文化运动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

3. 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中代表性的思想、人物和作品,如民主、科学、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作品分析作业的质量。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实物资料。

2. 邀请历史学者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3. 学生可以进行新文化运动主题的研究项目,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材料展示: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教师:结合材料,复习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足迹。

学生: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器物层面(军事技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教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革命的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

身为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

这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民主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但旧的封建思想文化仍然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步伐仍需继续,于是他们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投影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图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分别为: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教师:(展示20世纪初国民现状)根据材料,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教辅材料。

2. 课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的图片和资料。

3.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提倡四反对”。

2.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并讲解他们的思想主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三、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思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政治领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梁启超等。

2.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3.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创新。

七、教学过程1.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2. 分析《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3. 探讨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八、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3.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九、教学过程1.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意义。

2. 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启发了民主思想等。

3. 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过于激进、忽视国情等。

十、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在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封丘范西岭(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二)教学方法: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三)教学过程:导入:走进北大校园,一尊尊西方先哲的雕像映在眼前。

可寻遍各处,却不见仲尼大儒,那么,北大该不该为孔子塑像,孔子该不该进入北大校园?让我们一起进入《新文化运动》这节课的学习,共同思考这些问题吧。

问题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是什么?(请大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并结合课本弄清概念内涵)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1915年、由陈独秀领导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问题二既然是一场运动,那就会有其兴起的原因。

(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在课本上划出来)问题三一场运动的发生,自然会有一群英雄参与其中。

他们都有谁?一场运动的发生,必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动作。

英雄们干了什么?要求,读书划线完成表格:活动探究一场运动的发生,其结果一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同学们依据下面材料分组讨论)材料一:封建卫道士林纾在上海《新申报》上做小说《荆生》、《妖梦》,肆意诋毁新文化运动,以此维护传统权威。

材料二: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救国的答案。

材料三:五四时期的报刊《新潮》《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后有这类教材——《学生必读<文言文对照白话文指南> 》明确:积极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材料五: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重要内容;2.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重要人物;2. 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主张;3.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引入《热血传奇》这部电影开场,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人物:(1)在黑板上列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的“五四精神”。

(2)介绍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3.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主张:(1)让学生自主阅读《五四宣言》,然后让学生讨论宣言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

(2)在黑板上列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主张,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4.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和总结,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

5.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1)通过讨论,总结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教师总结并给出评价。

四、教学方式:1. 导入:电影导入;2. 听课和讨论: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讨论;3. 总结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五、教学手段:1. 影视资料:《热血传奇》;2. 课件:整理课堂内容,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六、教学反馈:1. 随堂小测: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术讲座或线上研讨会,进一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和实践;2. 鼓励学生阅读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著作,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深入研究。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内容和影响;2.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推动作用;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潮流,对中国近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节课将从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观看一段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和兴趣。

2.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反思等因素。

2.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张科学、民主、人权、平等,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追求思想的自由和个性解放。

3.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进步,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三、案例分析(25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并展示其思想和贡献。

2.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该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论点是什么?b.该人物的思想如何影响了文化和社会?c.这些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意义?d.这些思想对今天的社会和个人有什么启示?四、扩展阅读(15分钟)1.推荐学生阅读一篇相关文章,了解更多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思想。

2.指导学生整理阅读笔记,突出文章中的重点观点和观点假设。

五、小结与讨论(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推动作用。

2.鼓励学生就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当代价值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回顾新文化运动的文章,表达个人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感想,字数不少于300字。

六、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内容和影响有深入了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比较法,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的解读。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新文化运动吗?你们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人讲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位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文化运动教案(1)

新文化运动教案(1)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五四运动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交织与冲突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文化观念的转变:反对封建传统,主张科学、民主–文学艺术的创新:白话文运动、新诗运动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女权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教育和科学的重要性:倡导普及教育和科学研究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塑造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物和图片,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讲解,系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讨论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并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4.个人研究: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小论文或做展示,分享给同学。

5.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概括。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用于展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习材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研究材料,供学生进行个人研究和写作。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个人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或展示,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或文献分析,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展览,亲自感受那个时期的历史氛围。

2.社会调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否还存在于当今社会。

3.应用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新文化运动的理念和思想,分析当今社会中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 培养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4.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如《新青年》杂志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 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如民主、科学、新文学等。

4.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5. 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如《新青年》杂志的创办等。

6. 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背景、原因、内容和代表人物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场景,如《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过程。

2. 邀请历史专家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氛围。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第一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社会基础。

认识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思想文化状况。

1.2 教学内容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3 教学活动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展示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化的困境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组织学生讨论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第二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1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和地点。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2.2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和地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

2.3 教学活动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和地点。

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

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1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变革。

掌握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旧传统的挑战。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旧传统的挑战和批判。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展示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旧传统的挑战。

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4.2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思想,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思想,如民主、科学、民族主义等,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进行讲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观点阐述,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文化运动》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论文、书籍、纪录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如历史图片、文献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小组研究:分组研究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了解他们的生平、主要思想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 辩论赛:组织学生就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思想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掌握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代表性思想和著作;(3)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异同;(3)运用史料实证,培养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民族自信等价值观的倡导;(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代表性思想和著作;(3)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内涵及其联系;(2)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3)新文化运动在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历史文献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2)展示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文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及其代表性思想和著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异同;(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析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代表性思想和著作;(3)阐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史料实证:(1)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史料分析,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高中历史3 3.2新文化运动(教案1)

高中历史3 3.2新文化运动(教案1)

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基本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发展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进行合作教学、情景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等。

【教学设计】我以为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在于通过对历史的理解更好地理解现实甚至未来.回望百年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人一直走在现代化探索的道路上,经济现代化、思想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交相辉映,历史发展曲折进程中,变化之巨大让人瞠目.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一批先进的知识精英们为追求中国现代化而提出的建设方案-—实现人的思想现代化。

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中国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先代精英们的思想到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后人思考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汉乐府民歌《上邪》导入,对比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巨大差异,提问白话文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引出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生看书思考,并列表总结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2、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展示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后到称帝的过程,展示“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得出,在政治上,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列强仍旧侵略着中国。

在思想上,展示袁世凯祭天图与伏尔泰肖像,得出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这是直接原因.在经济上,展示大生纱厂与面粉厂图片,得出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展示袁世凯祭孔图,提问: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采取思想革命的方式?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思想的碰撞,引起资产阶级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陈独秀等人得出国人思想尚未觉醒,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这一结论。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案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案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案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往往会有疑惑,到底应该如何面对传统文化?本节课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传入中国的史实,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在授课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

三、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同时也要明白,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以批判、继承、创新的态度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五、教学过程:(一)自学指导课前完成《金牌学案》自主预习(二)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三)新课教学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课讲授: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民主: 独立.平等.自由, 当时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湖南督军张敬尧带兵打仗, 出战时让士兵左手写“得”字, 右手写“胜”字,向西磕几个头, 说是保管得胜。 ——陈独秀《克林德碑》
科学:
包括西方自然科学,以及 研 究、处理问题的科学精神 (强调态度和方法)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胡适
陈独秀 辜鸿铭
当时北大教坛中,即有旧式的 学者:刘师培、辜鸿铭、黄侃 等人;也有新思想的代表者:陈
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认 一 认 认陈独秀ຫໍສະໝຸດ 李大钊鲁迅胡适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 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对东西方 文化存在 绝对肯定 或绝对否 定
旧文学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成功体验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 比,主要“新”在(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成功体验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发表 评论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社会鼓励妻妾成群
当时中国社会最需要变革 的是什么?
NEWS
热 点 关 注
1915新文化运动
9月15日,上海出现了一 本杂志《青年杂志》,其 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敬 告青年》,言辞相当尖锐。
主编陈独秀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开了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社会鼓励妻妾成群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社会花絮 据报道,广东某富豪 家有胡椒树108株,每 年收入极丰,于是他纳妾 108位,每妾各收1株 之利,用于饮食服饰 。
---胡适《吴虞文录序》
打倒“孔家店”--吴虞
问题探讨
新文化运动时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 在我们却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 为什么?
2008年,经过3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选出了5句 《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 中华文化的精髓。
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
秀才: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实际: 乌黑,头发无, 麻子, 脚不大周正
碰 撞 和 取 舍 的 概 况
3、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形式新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简洁 通俗
• 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 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 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 掘去。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
?
时间
1895-1911
年均投资
年均办厂
687万
17家
1912-1918
2300万
79家
从这两则 财经新闻 你可以得 出怎样的 结论?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女子世界》,近日该杂 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 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 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 自由。
封建思想在社会 ? 上仍占统治地位 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这种 社会现象仍旧存在?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2.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 道德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成功体验
3、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冲击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对五 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动员作用 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冻饿夺去了她的生命?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2、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 的西方道德思想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 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 丘的招牌,故这块孔 丘的招牌——无论是 老店,是冒牌——不 能不拿下来,捶碎, 烧去!”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材料
(运动的局限性)
他们对于现状对 于历史,所谓坏 的就是绝对的坏; 所谓好的就是绝 对的好。 ----毛泽东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 民主 反对 专制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积极影响 局限性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愚昧
旧道德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
新文化运动
的序幕!
主要人物 文化阵地 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录像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一场猛烈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主要人物 文化阵地 活动基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活动基地呢?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他亲自到前门外陈独秀寓居的 旅馆造访,请陈独秀来北大任 文科学长。他又请刚从美国留 学归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 北大教授。蔡元培还聘请李大 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教授, 聘任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 他又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 斯坦相对论的夏元栗任理科学 长。这批新文化运动颁奖和学 术界精华的到来,使北大成为 当时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 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新文 化的战士。同时,蔡元培也任 用些学有专长而思想守旧的人, 如刘师培、辜鸿铭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今天这样捐,明天那样税,弄得民穷财尽,钱用 到哪里去了?替人民办了什么事?……养了议员去嫖赌, 恭维督军;养了文官去刮地皮,借外债卖路矿得回扣; 养了武官去杀人,抢劫,贩卖烟土;养了法官警官去捉 拿那贫苦的烟犯赌犯来罚钱。现在的时代,还无人敢说 政府官吏没有什么用处。可惜他们的功效,只造成一片 贫民的哭” 陈独秀《贫民的哭声》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祝福(节选)
——鲁迅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 祥林嫂在生命 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 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 二夫”的寡妇 。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 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 嫁给了贺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 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 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 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 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 干不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 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死去 了· · · · ·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妻丧速归”
黄侃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 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
“干不了,谢谢。”
新世纪的曙光
1917年11月,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十月革命 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 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 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 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NEWS1915新文化运动
政治新闻
新闻报道了袁世凯 哪些卑劣行径?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的目的是什么?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 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取舍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金奖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 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 览会获金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