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于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不够到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分数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估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以及分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用具(如分数卡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答。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还不够深入,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彩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和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其他学生和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部编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短语。
2. 研究并能正确运用句型"How do you ...?" "I ... with my ..."3. 能够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并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准备1. 课本《部编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
2. 彩色图片卡片,包括表示日常活动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3. 教具:投影仪或黑板,录音机。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卡片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上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
2. 引入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
3. 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动机。
Step 2: 研究新知识1. 教师利用图片卡片展示新的词汇和短语,并逐个教学。
2. 引导学生模仿发音,通过听力和口语练掌握词汇和短语的正确用法。
3. 通过问答练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Step 3: 句型训练1. 教师介绍并示范句型"How do you ...?" "I ... with my ..."。
2. 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用自己的日常活动作答。
3. 运用教具和图片卡片进行操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Step 4: 听说训练1. 教师播放相关的录音材料,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对话练,让他们互相询问和回答关于日常活动的问题。
3. 示范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对话技巧。
Step 5: 实践运用1. 分发练册,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
2. 定期检查和纠正学生的练,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Step 6: 总结和复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复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和自我评价。
教学扩展1. 利用课外活动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创造更多的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表达。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全)
Step2:Presentation
1.学习本课新单词和句型:grapefruit, coconut,yummy; What′s this/that? It′s a .... Can I have one? Yes, I′ll buy one for you.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语言能力: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grapefruit, coconut,yummy。
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说出询问水果时的礼貌用语句子:What′s this/that? It′s a pear/watermelon. Can I have one? Yes, I′ll buy one for you.通过初步学习,让学生理解怎样将日常用语用英语进行表达。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Unit6It′s a grapefruit.
1.单元教材分析
2.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说出以下句子:Can I have one? Yes, I′ll buy one for you.
(2)能正确听、说、读、写句子:What′s this/that? It′s a pear/watermelon. Is this a cherry? Yes, it is. Is that a peach? No, it isn′t.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grapes/apples.并在购买水果和魔术表演等真实情景、现实生活中熟练运用这些语言。
5.板书设计
Unit 6 It’s a grapefruit.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述有关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理解神话中的寓意和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复述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神话中的寓意和道理。
三、教学内容
1. 神话故事复述
让学生依次复述《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这两个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主要角色、事件发展、结局等。
2.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两个神话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复述神话故事
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朗读《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
2.学生分组,依次复述这两个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3.老师带领全班一起总结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探讨道理和寓意
1.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神话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2.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组内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堂检测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的故事情
节。
2.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这两个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
1.阅读课本中与神话故事相关的文本或练习题。
2.思考并写下对神话故事的反思和感悟。
本节课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复述神话故事和深入探讨其中的道理和寓意,增强对神话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深入思考,发现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从中受益并得到启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古人,素心,神州,美德。
2.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能用生字生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朗读。
教学重点1.生字词认读和造句。
2.课文内容理解和朗读。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生字词造句。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1.学习生字词:教师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理解意思。
2.造句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生字词造句。
3.课文朗读: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和复述课文内容。
2.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在复述中准确运用生字词。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1.复习生字词:学生快速复习前一课学过的生字词。
2.课文复述: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生字词运用: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生字词造句练习。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2.学有所感,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见解。
教学重点1.正确回答课文问题。
2.学有所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1.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1.预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
2.课文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表达: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小学语文教案五上第六单元分析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课文编排《慈母情深》讲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巴德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给予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并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能结合生活场景,运用细节描述的方法,来表述父母之爱。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34个生字,会写27个字,会写39个词语。
2.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
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对话,重点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及其回答I often …并能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运用。
(2)能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及其回答I often …完成pair work。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既要抓紧校内时间的学习,又要合理地利用周末,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学习策略:通过pair work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及其回答I often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上述句型进行交际。
课前准备:①教师准备录音机,动词词组卡片,挂图,表格。
②课前让学生按要求制作表格教学过程:一、 warm-up策略一,歌曲,游戏教学法①Sing a song: My Days of the week②Game: Golden eyes教师出示几张已学过的动词词组卡片。
do home work, read books, playcomputer games, play football, watch TV …让学生快速地看了一遍,要求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动词词组,谁说得又多又快就为胜者。
(策略分析;利用歌曲,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学生情趣大开。
)策略二;语言交际法③GreetingT: What day is it today?S: It’s Monday.T: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S: I have …T: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S: I often …(分析;师生自由交流,增深师生情感,又为以下的教学内容作好知识的辅垫。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
教学难点:文中较难理解的几个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
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交流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方法一)1、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
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2、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a)“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b)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c)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d)“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e)“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方法,理解面积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集体协作中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包括正规多边形面积计算和不规则多边形面积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几个不规则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面积,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与讨论•讲解正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等;•组织学生讨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3. 练习与合作•分组让学生自行计算几个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各小组展示计算方法,共同探讨和纠正。
4. 总结与展示•整体梳理计算方法,总结规律;•展示各小组的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五、课堂反馈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写出计算过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集体备课形式,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探索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在合作中表现出色,但仍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愉快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教学难点: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我们班一定有不少同学读过这本书。
那你们知道书中那个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是谁吗?(板书:关羽)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关羽”有关的文言文。
不过这篇课文选自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书。
板书课题:33、关羽刮骨疗毒(点名读、齐读)3、过渡: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就让我们先来认真地读读这篇文言文,注意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初读古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镞、炙3、交流多音字“为”、“中”、“创”的读音。
4、齐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齐读。
5、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语言教学着重于读,文言文教学更基于此。
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文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
要反复读,多读,才能理其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古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个别读等,且每一次读的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音,第二次要求学生不仅读准生字的音,还要学会借助译文、工具书将多音字读正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推广到一般情况。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边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多边形。
2.准备剪刀、彩纸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多边形,并计算其面积。
3.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正六边形,提问:“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引导学生思考。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包含了3篇文章,《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以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文”,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和感受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文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的人文史迹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感。
3.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培养人文素养。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交际。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示范法:教师进行口语交际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口语交际材料:准备相关的口语交际话题和材料,供学生进行练习。
3.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篇)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2、与人交流能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与方法: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的爱,与父母真诚谈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
(板书课题)2、再现情境: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3、全班交流,模拟交际情景。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评互说。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
师提醒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四、延伸话题综合运用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2、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3.能够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难点: 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关于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教学内容。
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理解。
3.实物:准备分数条、分数块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1. 通过实物展示引入分数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 请学生回答: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分数呢?二、学习1.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带领学生认识分子、分母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练习。
三、练习 1. 让学生互相组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 1. 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
2. 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复习练习。
二、学习 1.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技巧。
三、操练 1. 让学生进行分组操练,巩固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课时一、引入 1. 回顾分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2. 引入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了解分数运算的基本规则。
二、学习 1. 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三、练习 1.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2. 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堂小结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3.同学们要多加练习,提高分数运算的技巧。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运算练习。
七、拓展阅读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拓展学习的空间,可以参考相关数学书籍或网上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9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父亲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感恩与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行为、言语中体会父爱的无私与伟大。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父爱的感受。
教学资源•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含课文背景介绍、生字新词解释、相关图片等)•练习册或作业本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与父爱相关的课文或故事。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描写父爱的课文——《父爱之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注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并正音。
3.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学生识记并尝试造句。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段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若干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例如:•第一部分(第1-X段):描述父亲对“我”的关心与照顾。
•第二部分(第X-Y段):通过具体事件展现父亲对“我”的深厚情感。
•第三部分(第Y-结尾):表达“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3.分组讨论并汇报每部分的大意,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深入品读,感受父爱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的行为、言语等,体会父爱的无私与伟大。
第六单元《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拉德斯基进行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音乐如何表达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节奏敲击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进行曲节奏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第六单元《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围绕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拉德斯基进行曲》展开,包括以下内容:了解进行曲的起源及特点;学习《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作品结构,理解其音乐表现;学唱《拉德斯基进行曲》并开展创意活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对音乐节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始终围绕主题展开。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拉德斯基进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显得有些害羞,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旋律与节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旋律、节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学会演唱曲目的主要旋律,掌握进行曲特有的强弱规律,如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
举例:旋律中的连续附点音符,要求学生准确演唱并理解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认识维也纳: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准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认识。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二、走近维也纳:1、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
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纠正几个字音,积累优美词汇:尽量尽快撩动巢穴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宁静又精致4、读完课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三、感受维也纳: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2、默读课文,学生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1、师小结:“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
”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五、畅想维也纳:1、推荐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2、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开展《走进维也纳》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维也纳。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预习中,扫清字词障碍,渗透基础知识。
读音:生字“糙、攒”是平舌音,“亵、邂”读音相同。
字形:“临”的右下中间部分是一竖;“邃”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下部分的笔顺要注意。
“腻”有半部分“斜钩”上不能有一“撇”;“翼”上面的“羽”没有“钩”;“堪”最后一笔是“└”;“缘”右上部分先写“└”,再写“┐”;“矜”形声字,右边是“今”,不是“令”。
词义:懊悔、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深邃、细腻、小心翼翼、焕然一新、破烂不堪、脱口而出、油然起敬、邂逅、熙熙攘攘、矜持、门可罗雀、开卷有益、倾囊相助、回心转意等。
二、教学简析《读书再读书》、《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斯塔笛的藏书》和《书的性格》四篇文章同一主题——人们对书的热爱,但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记叙方法来写,语言表达各具特色。
《读书再读书》语言表达很有特色,以一个捡来的石头变宝石的民间故事,引出读书予人带来的种种好处。
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写作方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边读边思,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时结合“阅读新体验”中的问题,由故事引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谈谈为什么要在故事开头讲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商人捡石头故事便于读者了解读书的益处。
形象地把读书比喻成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益处比作宝石。
2、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课文3、4小节,让学生思考,商人为什么而后悔?读者为什么后悔?两者的后悔有什么内容上的联系呢?3、在了解了两者的关系后,进一步了解故事中“石头变成宝石”又是怎么回事。
课文的第5~11小节,作者从人们爱读书的原因中总结出5种读书的好处,这好处犹如宝石给人带来知识财富,在学习过程中结合“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三题进行教学。
第一题中的“偷”字可理解为“学”,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可理解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此基础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说“多好”了。
第三题中“丰富的人生”就是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整篇课文的学习以故事为线索,找出故事与读书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捕捉一个个小而精巧的镜头:式样不同的发型,材质不同的鞋子,样子不同的眼睛和手,说明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是相同的。
1、本文不是叙事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难以引人入胜,然而却是一篇很好的学习写作的例文。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图书馆里的一个个读书镜头。
作者采用了最常用的“总——分——总”的写作方式,第一、三段概括写,第二段具体写,并且突出看书时不同人物神情姿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文中作者通过式样不同的发型,材质不同的鞋,样子不同的眼睛和手的描写,介绍了到图书馆中来的读者又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
教学中,教师从整体入手,作者写了哪些小镜头,教师先抓住第二、三节中发型和头发颜色的描写让学生想像读者的身份。
例: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有留披肩发的(女青年),有剃平头的(运动员),有梳分头的(离休干部),有黑发的(年轻人),有白发的(老人)……文中有四处类似这样的描写,老师可根据自己上课的需求让学生想像,不必每处都展开,想像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想像合理就可以。
这四处描写先写发型和鞋子,再写眼睛和手,这也是与文章的内容有关,在图书馆大门打开时,作者重点写了人的发型和鞋,在进入图书馆后,写人们找书时写不同的眼睛,写人们借到书后又写了不同的手。
这些不同的描写富有变化,一个个镜头就像电视中的大特写,反映的是各种不同的人对知识的渴求。
2、第五小节中描写的镜头是本文的重点。
它不仅介绍了各种不同的人,还写了这些人看书时的神态和动作,教师可通过引读的方法先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各种不同人看书时的状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人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讨论以后,让学生再回到前文,出示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二题,说说这两句话中带点字是否有矛盾,学生自然能体会句子中的描写并不矛盾,这正反映了人们如饥似渴学习的精神面貌。
通过以上讨论,完成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一题,来读读作者为什么偏爱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以及给自己的启示,学生就有话可说。
《斯塔笛的藏书》写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孩子对藏书的热爱,简介了斯塔笛的藏书方法,也写出了爱书者受人尊敬。
1教学时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藏书就是指图书馆或私人收藏的图书。
也可请家里藏书的同学谈谈家里藏有哪些书,对藏书有些什么了解?然后进入课文学习。
2在学习课文中,教师以引导学生按学习小建议进行自学为主,初读课文了解斯塔笛是如何藏书的,把介绍斯塔笛藏书方法的词句划下来。
文章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分类排列,另一种是编写目录。
然后组织同学讨论对哪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可以深入地了解。
文章对两种藏书方法没作具体的介绍,课前老师可让学生上网了解一些藏书的'知识,也可让会藏书的学生介绍具体如何编写藏书目录,如何分类等方法。
除了文中介绍的两种藏书方法外,藏书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如:起笔名、刻印章、做藏书票等等,教师可介绍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开始藏书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3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如何藏书,还要让学生懂得要珍爱每一本书。
文中有许多句子体现斯塔笛把书当作珍玩一样爱护,如:他不富有,买不起多少书,可他小心地珍藏着学过的所有课本和亲戚们送他的书。
他用心积攒着每一个铜子儿,然后把它们全都花在书店里。
……句子中带点字说明了斯塔笛珍爱书籍的行为。
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书的性格》告诉我们不同性格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让我们体会到藏书读书的各种乐趣。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质疑问难。
教学重点放在第2---9小节,第2节是总起句。
第3—5节介绍了三种性格不同的书。
第6---9节又介绍了四种不同性格的书,但在表达上与第3---5节有所不同,文中没有用直接的词语概括书的性格,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第3---5节的表达方式,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只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就行。
引导学生体验藏书、读书的乐趣,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古文二则》为文言文,有两则。
《读书有三到》,这则古文主要让学生知道读书有三到,特别要专心,遇事要敢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
《论语?学而篇》,这则古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上要指导学生理解两则古文中的每句话的意思后,逐步对照,找找异同。
在此基础上,理清句子间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三、营造读书的氛围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隽永,适合诵读、背诵,教学时,可以以诵读为主,而且,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把读书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抓紧课堂教学时间,对好的语段熟读成诵。
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与魅力。
四、读写结合本单元写作目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
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读书再读书》第5~10小节用总起分述的方法阐明读书的益处,让学生不断积累这些表达方式,模仿这些写法练一练。
可以用“读书使我们”的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好读书”的理由,再用“总起分述”的方法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对人物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一篇:“处的读书人”短文,要求学生观察要细致,描写要具体,学着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刻画。
从而让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把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书的性格》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书作一枚漂亮的“性格书签”,仿照课文的介绍方法写下他的性格。
五、积累和运用本单元课文以“与书为友,走近名家”为主题,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读书的乐趣及创作的甘甜。
如学习《斯塔笛的藏书》,让学生开展藏书活动,在藏书中懂得如何珍爱书籍,体会藏书的乐趣。
也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搜集藏书票、藏书楼、居家藏书知信息和资料,拓展对相关主题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搜集古今中外的读书名言,让学生直接与睿智者对话,明晰读书的意义,同时加深积累。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3、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生活场景正月十五说说有关龙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