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第一、二课时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第一、二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
难点、关键1、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与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释题。

2、请学生介绍郑燮,并了解《板桥家书》。

1、明确:潍县的官署中寄于堂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2、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由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学生先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在书上做好标记;(2)注意句子停顿和语气。

2.教师示范朗读。

3、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的大意。

教师可给予适当指导。

学生朗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把握文意。

朗读文章让学生渐入情景,初步感知信中所写内容,传达的情感,并为深入理解作准备。

三、梳理思路深入理解
1、郑燮反对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又主张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理一理文章的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样一面批判他人做法,以免表明自己的主张的?
2、为什么不直接陈述主张,而要采用“驳论”?
3、小结,归纳方法:
(1)反问句式
(2)比喻论证
(3)举例论证
(4)正反论证1、师生边读边梳理思路,同时,适时推敲字词。

2、“过目成诵”“无所不诵”很多人误以为正确,可见郑燮倾生平治学之经验,告教堂弟正确的读书方法、言之恳切、情之关爱。

学会筛选信息是读书很重要方法。

筛选信息,明确主张。

让初二学生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八上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八上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本册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
主题。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
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和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关注
社会、感悟人生。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本册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培养其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四、教学安排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次综合性学习。

教学
时间共计36课时,其中精读课文24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民俗文化(4篇课文)
第二单元:人生感悟(4篇课文)
第三单元:自然奥秘(4篇课文)
第四单元:科技之光(4篇课文)
第五单元:古典名著(4篇课文)
第六单元:信息时代(4篇课文)
综合性学习:3次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外活动与辅导
1.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情境:本单元主要以学生写作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编写自己的第一本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进行学习,让学生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名人及其故事,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学习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中国古代名人及其故事。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我的第一本书》。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世界名著的封面,引导学生了解“书”的重要性,以及人们长久以来对于书籍的喜爱和追求。

2.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感受自己读书的快乐。

二、学习标题故事(15分钟)1.引入《我的第一本书》这个主题,让学生猜测这本书可能讲述的内容。

2.通过阅读故事《我的第一本书》,了解故事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心情。

3.让学生表达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三、学习历史故事(30分钟)1.以《文天祥的故事》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天祥的形象和相关历史背景。

2.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事迹和他写下的名篇《过零丁洋》。

3.通过讨论和展示相关素材,引导学生对于爱国主题的认识和思考。

四、编写自己的第一本书(30分钟)1.让学生以《我的第一本书》为主题,编写自己的第一本书。

2.通过讨论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编写的内容,并进行写作检查和修改。

五、展示与分享(15分钟)1.让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编写的第一本书。

2.鼓励学生互相赞赏和提出建议。

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完善自己的第一本书,并准备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己喜欢的名著分享,鼓励他们读更多的好书。

八年级语文: 《孔孟论学》《勉学》《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 《孔孟论学》《勉学》《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设计

第九课孔孟论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生平及《论语》、《孟子》的基本情况。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深层理解《孔孟论学》之内蕴,并能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可以“学生分组预习”——“学生交流预习”——“教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小结”的形式引导学习此文,此举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孔孟的人格魅力,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朽。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孟论学》(板书课题)。

2、交流查阅的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的资料。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朗读示范。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激励学生熟读成诵。

(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相结合落实重点词义。

(立、惑、逾、罔、殆、篑、覆、或、暴、弈、数、援、杵、不耻下问、一暴十寒、专心致志)四、练习:抄写《论语四则》各2遍,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一、深入理解,体验反思1、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谈学习之道?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第二则论述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相得益彰。

第三则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

包括要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第四则: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

要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终能成功。

第五则:论学习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

第六则: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2、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体会。

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重要诗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散文阅读1. 《背影》:理解父爱的伟大,感受亲情的可贵。

2. 《秋天的怀念》:体会母爱的无私,珍惜美好生活。

第二单元:诗歌阅读1. 《春》: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济南的冬天》:欣赏冬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重要诗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散文阅读教学,《背影》和《秋天的怀念》的学习。

2. 第二周:诗歌阅读教学,《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

3. 第三周:古诗文阅读教学,《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学习。

4. 第四周:作文教学,以“家乡的美”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5. 第五周: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论。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强调做人原则
作者在书信中向弟弟传授了为人 处世的基本原则,包括诚信、正 直、谦逊等,希望他能够坚守这
些原则,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提醒弟弟谨慎交友
作者提醒弟弟要谨慎选择朋友, 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同时要多与 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共同进
步。
传授处事方法
作者还向弟弟传授了一些处事的 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与人相处、 如何解决问题等,希望他能够在 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包括书信文化、礼仪文化等,挖掘其深层 内涵和价值。
创新传承方式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将传统文化以新的形 式进行传承和推广。
融入国民教育
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 认知和认同感。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运用书信交流
保留书信传统
03 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真挚感人,情感深厚
文中流露出作者对弟弟的深厚感情, 通过书信形式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弟 弟的殷切期望和关怀。
作者在文中以自身经历为例,劝勉弟 弟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这种真挚 的劝诫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语言质朴,自然流畅
文章采用古文书写,但语言并不晦涩 难懂,反而质朴自然,流畅易懂,使 读者能够轻松领略其思想内涵。
作者在潍县署中的经历与贡献
作者在潍县署中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关注民生疾苦,致力于改革弊政、发展经济、改善 民生。同时,他也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弘扬传统文化。
寄舍弟墨第一书创作缘由
寄舍弟墨第一书的创作背景
作者在潍县署中任职时,深感官场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写下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这封信。

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2篇)

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2篇)

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2篇)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上册篇1一、教材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六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

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能熟练地使用、辞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因此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体会文中词语的含义。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

因此,我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因此,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是初三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目标。

因此,我把本课重点明确为理解语句含义,复述课文。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 • • •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 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 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 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 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 (称对方)、贤郎(称 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 (5)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 去的母亲为先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 (6)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 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 • •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 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

郑板桥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 抚养。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 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 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 他书画上常用的印章印文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乾隆东封书画史”,“七品官耳”等,可说 是其生平的纪实。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二、文学常识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承 上古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 • 《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 表。 • 《史记》别名“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二、文学常识
• 《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创作的散文,通过写阿房宫的兴 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因骄奢 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 纱 掷 去 不 为 官,
囊 橐 萧 萧 两 袖 寒。
写 取 一 枝 清 瘦 竹, 秋 风 江 上 作 渔 竿。
wé shè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题解:
潍县的官署中寄于堂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一、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清代画家, 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 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为官清廉,有“三绝诗书画,一官 归去来”之美誉。板桥在书法上创 立“六分半体”。 创作理论上,提出“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段 论,说明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
三、课文理解
(一)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句意: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 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二)结构
各段段意 • 第1段:以“读书以过目成诵未能”作为批 驳对象,树起批驳的靶子,提出鲜明观点。 • 第2段:反对匆匆而读(过目成诵),强调只 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 第3段:反对无所不诵,不辨真伪精粗,论 证了读书应当有所选择,取其精华的道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详解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详解



提出鲜明观点。 第2、3段分两点分别论述: 第2段:反对 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当深入 研读书中微言精义。 第3段: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当择其精 华,反覆诵观。
翻译句子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书信
读书以过目成诵
看一遍就能背诵

为能,最是不济事。
作为
能成事,中用。济: 对事情有益
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 实)是最不中用的。
典 故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鸿门之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之会(围)
——四面楚歌
总 结
作者读书的主张:

读书应深入探研“微言精义”。

读书应择其精华,“反覆诵观”。
“第一书”不仅对读书有真知灼见,论证也极出 色,也充满对堂弟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1段总写: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文理解
一、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句意: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 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驳 论 立 论
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原因 读书的主张

他书画上常用 的印章印文为: “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 “乾隆东封书 画史”,“七 品官耳”等, 可说是其生平 的纪实。
乾隆元年(1736)43岁中进士,乾隆七年 (1742) 50岁,为范县县令,54岁由范县改任潍 县,连任七年。 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在潍县的头两年,适逢山东大灾荒,出现 了“人相食”的惨痛景象,郑燮采取应急措施, 不及申报上司批准,动用官仓粮食借贷给饥民, 秋后灾情仍重,他又焚烧了所有贷券,采取以工 代赈办法,修城凿池,招徕远近灾民赴工就食; 责令邑中大户开厂煮粥和积粟之家平粜囤粮,使 饥民得以度过灾荒。但这些措施,却触犯了豪绅 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离潍县时, 囊橐萧然,仅有图书数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 为其立生祠。后客居扬州,卖画为生。

八年级语文《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问说》上海教育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问说》上海教育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问说》某某教育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问说》【具体教学内容】《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诲、切切关爱。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X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诲、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题1、出示课题2、板书课题、释题潍县的官署中寄给堂弟X墨的第一封家书。

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X墨的家信,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

3、介绍X燮,并了解《板桥家书》。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读一读这封家信,这位才华横溢、治学有道的兄长,在家信中对堂弟有何告教?2、如果你是X墨,你明白了些什么?情感:循循教诲切切关爱内容:读书方法重点解释如下字词〔三〕梳理思路、深入理解1、在“第一书〞中就谈读书,读书是读书人的根本功。

今天,我们这些读书人也来读读板桥如何谈读书?明确:驳:过目成诵立:苦读深思、深入探究驳:无所不诵立:择其精华、反复诵观2、为什么不直接陈述主X,而要采用“驳论〞?“过目成诵〞“无所不诵〞很多人误以为正确,可见X燮倾生平治学之经验,告教堂弟正确的读书方法、言之恳切、情之关爱。

【帮你总结】“第一书〞不仅对读书有真知灼见,对堂弟循循教诲、切切关爱,论证也极出色。

归纳方法:〔1〕反问句式〔2〕比喻论证〔3〕举例论证〔4〕正反论证《问说》【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行、广、识、达、知、失〞六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实虚词。

2、借鉴古代学者关于“问〞的论述,培养虚心好问的良好学风。

3、理解文中引用古书、古人的论说,以与它们对突出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1、借鉴古代学者关于“问〞的论述,培养虚心好问的良好学风。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八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八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PPT课件

段中。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没分晓
的钝汉!更有小说、各种传奇恶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就
像破烂厨柜,臭油坏酱都储藏在其中,这种肮脏无法忍受.
整体感知
• 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 篇出色的驳论文。作为家信,写出了写信 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正反论证的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 潍县的官署中寄于堂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译文

读书以看一遍就能背为才能,其实这个最不顶用。
就在眼中看了一下,心中匆匆而过,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这样
看来看去根本来不及,就像看场中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跟我有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沪教版八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word教案

沪教版八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word教案

二十三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所提出的选择精华、深入探研的读书方法。

2.体会作者通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在批驳他人的同时逐步表明自己主张的行文思路。

说明:作者给弟弟写这封家书的目的就在于告诫弟弟读书的正确方法,不希望他人云亦云,以“过目成诵为能”。

为此,作者开门见山,直接树立了批驳的靶子。

之后,通过事实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来证明“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同时又在批驳的过程中,向堂弟指出了正确的读书方法,一是要深入探研,二是要选择精华。

在前面的课文《勉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对比、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在学习本课时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新的文章,重在体会本文的不同之处,即通过批驳他人来表明自己主张的思路。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正确的读书方法:选择精华,深入探究。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批判他人的看法来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写法。

说明:这个单元所学的都是关于读书和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是要理解郑燮提出了何种独特的读书方法。

而这个读书方法又恰好是隐藏在文中,需要学生去体会的。

所以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学生在这篇课文中要着重学习的。

本文在内容理解上最大的困难则在于它是一篇驳论文,这样的文章学生以前很少接触,也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所以在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怎样通过批判他人的看法来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就会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点拨。

【思路点拨】本文从内容和论证方法上与《勉学》颇有相似之处,教师也可以对两文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设计表格,找出两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体会郑燮这篇驳论文与一般议论文在思路上的不同之处、郑燮思想上的独特之处,也可以巩固《勉学》中所学知识。

此外,还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课前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工具书,课堂上交流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带动整篇文章的学习。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选自《板桥家书》。

郑燮,清朝书法家、文学家。

郑板桥所写的家书十分有名,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有极大成就。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说明: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片出色的驳论文。

作为家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写信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作为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尤要挖掘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此外,此文为文言文,当然还要推敲文中词义,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说明:说明:此文观点鲜明,情感真挚,针对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文言字词宜随文落实。

重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以及作者阐述观点时采用的方法,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加以巩固。

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圈划、品读、诵读来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思路点拨此文是一封情深意长的家书,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

既是书信又是驳论文的文章,学生已学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八年级下),教师也可先让学生回顾《答司马谏议书》,然后再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此文。

这样的教学亦是沟通了学生的旧知与新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提高、巩固学生学类似文章的能力。

练习举隅1、收集古今中外的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3—5条或“苦读深思,深入探究”的读书例子3例。

2、提供《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让学生自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板桥从读书到做人,随时予以堂弟郑墨循循教导。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教案教学设计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教案教学设计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3、通过抓住文中关键字句,理解作者所主张的选择精华、深入研讨的读书方法。

感受作者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你知道“扬州八怪”吗?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

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

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

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心想:不偷也罢。

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

”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

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二、复习文学常识2、作者:郑燮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字克柔,号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三、复习重点词句(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3)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参考译文:从古到今过目背诵的人,他们又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4)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5)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6)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7)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8)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选自《板桥家书》。

郑燮,清朝书法家、文学家。

郑板桥所写的家书十分有名,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有极大成就。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案【学习目标】1.推敲文中词义,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并且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

【重点难点】1.重点: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课文提示】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法家、文学家,其书画造诣列“扬州八怪”之一。

2.本文是一封家信,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

作为家信,作者不仅对堂弟循循教导、切切关爱,还有独特的主张;作为驳论文,要思路清晰,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正音正字】阿房宫ēpáng 睢suī 迄qì 辄zhé 钜鹿jù垓下gāi 钝dùn 贮zhù 龌龊wòcuò【词语积累】过目成诵应接不暇韦编三绝微言精义生知安行【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反对“过目成诵”的说法,他认为“过目成诵”是无济于事的。

3.围绕上述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其弊病的?围绕“过目成诵”,作者从两方面揭示其弊病:①“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过目成诵”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

②“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过目成诵”的人是“没分晓的钝汉”。

4.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的主张是什么?针对“过目成诵”的弊病作者主张:①深入探究“微言精义”。

②“反覆诵观”精彩内容。

5.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全文三段,先简明扼要地提出一个总的观点,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6.全文用了哪些论据?全文使用的论据有:孔子韦编三绝、东坡夜读《阿房宫赋》、虞世南等平生无佳文、《史记》、小说家言。

7. 上述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孔子韦编三绝、东坡夜读《阿房宫赋》两例从正面论证第一个分论点“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阐明深入探究“微言精义”而取得巨大成就。

虞世南等平生无佳文的例子,从反面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证明“过目成诵”不会有成就。

《史记》的例子,从正面论证“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指出“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阐明“反覆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

“小说家言”则从反面论证第二个分论点,证明不分优劣,“其龌龊亦耐不得!”【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郑板桥的生平及其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翻译:读书把过目成诵作为本领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

原文: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翻译:眼睛看清楚了,心中匆忙,无法细想,眼睛应接不暇,如同在剧场看到美女,看一眼就过,对我有什么用呢?原文: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翻译:从古到今一千多年过目成诵的人,谁有像孔子一样的(成就)?原文: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孔子读《易》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不知道翻来覆去阅读了几千遍,细微精粹的含义,越探索越明了,越钻研越深入,越读越没有穷尽。

原文: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翻译:即使生知安行的圣人,也是不抛弃艰苦努力学习的工夫。

原文: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翻译:苏轼读书不需要读两遍,然而他在翰林阅读《阿房宫赋》到四鼓,老年的吏史困倦不堪,苏轼仍然潇洒的样子一点也不疲倦。

原文: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翻译:怎么能够看一遍就记住,就结束学习呢!原文: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翻译: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不读第二遍,始终没有好文章。

原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翻译:而且读一遍就能背诵,还会所有的东西全都记诵的弊病。

原文: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翻译:就如《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精彩,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精彩。

原文: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翻译:反复阅读,值得欣赏值得感叹的,就在这几段了。

原文: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翻译: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没有分辨能力的笨人!原文: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翻译: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柜,臭油坏酱全都储藏在里面,这种龌龊也是不能忍受的! 【朗读课文】【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情况,选做六个“思维训练”题。

【朗读课文】【思维训练】1.从本文找出成语。

过目成诵应接不暇韦编三绝微言精义生知安行 )2.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文章涉及的名人名著。

《易》:《周易》的简称,又名《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易》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大约著于战国与秦汉之际,非一人一时之作。

“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

《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推测自然与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一些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他删修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他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从垓下突围到乌江后自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著。

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散文纵横奔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飘逸不群,独具风格;词豪迈雄壮,开豪放派先河;工书善画,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少有的全才。

《阿房宫赋》:唐代杜牧23岁作。

这篇文赋,打破四六定格,融入古文句法,是文赋成熟的标志,影响了苏轼的《赤壁赋》。

3.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文章涉及的历史事件。

钜鹿之战:秦末农民起义军摧毁秦军主力的战役。

秦二世派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钜鹿。

宋义和项羽分别为正、副将,率起义军救赵。

宋义在中途不进,项羽杀宋义后渡漳水,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干粮,表示血战到底的决心。

在钜鹿激战多次后,大破秦军。

鸿门之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后,项羽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刘邦应邀到鸿门会见项羽。

宴会上,项庄舞剑,欲杀刘邦;项伯也舞剑,以身掩护刘邦。

最后樊哙执剑闯入,刘邦趁机脱险。

垓下之会: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

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

项羽粮尽援绝,四面楚歌,以为刘邦已得楚地,突围至乌江自刎。

4.“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全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5.怎么理解作者关于《史记》的议论?作者指出《史记》的精妙之处,认为对此应该反复诵读,然而从总体看,《史记》不必篇篇都看。

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选择,应该学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使《史记》这样的千古名著,也不例外。

6.本文作者的观点有何新颖之处?一般人以为“过目成诵”、“无所不诵”是好事。

而郑燮以具体的事例,批驳了这种观念,认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而应该反复阅读“微言精义”;还指出“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而应该选择精华“反覆诵观”。

这种认识和主张与众不同,颇有新意。

7.以郑墨的口吻,用现代汉语,给郑燮写一封回信,谈谈读书心得。

【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黄生借书说》,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原文和译文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译文读书以看一遍就能背为才能,其实这个最不顶用。

就在眼中看了一下,心中匆匆而过,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这样看来看去根本来不及,就像看场中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从古到今,过目就能背诵的人,他们又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读周易读到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读过多少遍,书里隐藏的细微含义,越读越明了,越钻研越深入,越读越没有穷尽。

虽然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都勤学苦练,下足功夫。

苏东坡读本书都不用读两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读到四更天,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书读得很辛苦,东坡却洒脱而丝毫不觉得苦。

难道就因为看了一遍就可以记住而把书丢下不管了吗?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不再读书,之后就再没有好文章了。

而且过目一遍能背,又有什么都背的坏处。

如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最出色,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最出色。

反复的看、背,你可能一会欣喜,一会悲泣,就在这几段中。

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各种传奇恶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就像破烂厨柜,臭油坏酱都储藏在其中,这种肮脏无法忍受.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

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

上帝亦心心爱念。

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