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1-2学案

合集下载

202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框推动和平与发展学案人教版

202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框推动和平与发展学案人教版

推动和平与发展学案设计新课导入战争的阴霾尚未远去,历史的教训仍在警示。

当今世界国际安全形势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和平经受着严峻考验。

民粹主义和极端保守势力裹挟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世界多地正在制造新的紧张和动荡……维护世界和平,消除贫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对和平的探索,感悟和平与发展的可贵。

2.知道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增强忧患意识。

3.认识消除贫困的重要性,了解世界各国为消除贫困都作了哪些贡献。

自主学习1.为实现和平,人类采取了哪些方式、进行了哪些新的探索?(1)方式:以代替解决争端。

(2)新的探索:成立,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部队;签署条约……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2.如何看待世界和平发展态势?(1)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 成为时代的主题。

(2)世界整体上维持,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3)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 、、宗教冲突、和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3.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如何做?(1)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的愿望。

(2)主动承担维护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为什么要消除贫困?(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建设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世界经济发展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3)贫困问题及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

5.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世界各国作出了怎样的努力?(1)人类社会对于、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的减贫目标。

(2)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努力。

(3)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川教版四下英语一单元1-2课教师教学案

川教版四下英语一单元1-2课教师教学案

富顺城南四年级下期英语科教学案课题:Unit 1 Lesson1 Who Is She? 教学内容:Work in pairs /Let’s learn/Let’s learn the sounds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Ms, maths teacher, English teacher, PE teacher。

2、能熟练运用以下句型于情景交际和对话中:Who’s she/he? She’s/He’s my …3、能正确朗读本课含有字母组合-og, -op, -ot, -ox的单词并进行拼写。

重、难点预测:1、能正确朗读和整体认读maths teacher, English teacher和PE teacher。

2、能将“Who is he/she? He’s/She’s.....〞正确运用于日常交往中。

3、能正确拼读含有字母组合-og,-op,-ot和-ox的单词。

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看图片,说说他们是谁。

2、看图,答复以下问题。

--Who is he? --Who is she? --__________________-- He is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前预习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和第3页,跟读Work in pairs, Let’s learn和Let’s learnt the sounds局部录音5遍。

2、你还知道哪些人物类单词吗?请大家分享一下吧。

3、朗读单词,并写上中文意思。

Ms_______ Ms Chen___________ maths teacher English teacher ___________ PE teacher __________ who ______三、家长加油站〔〕1、孩子听Work in pairs、Le t’s learn、Let’s learn the sounds录音并跟读5遍。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1)学案牛津译林版课题7A Unit1 reading(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四会单词、词组和句型。

水平目标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实行人物介绍。

情感目标学会与别人沟通,做个自信的自己。

学习重点如何介绍自己和别人。

学习难点如何介绍自己和别人。

课前自学一、在下列单词中填入所缺字母,使单词完整。

1.gr___ndp___r___nt2.f___ ___ ld3.cl___b4.dan___e5.p___l___te二、将下列词组译成英语或汉语。

1.be good at2.、、、的一员_________________3.grow up4.又高又苗条____________________5.be born6.打羽毛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7.badminton court8.游泳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have breakfast 10.看电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出相对应的单词.1.is not (缩写形式)______________2.small (反义词)_____________3.play (现在分词)_______________4.class (复数) _______________5.one (序数词)_________________6.run (现在分词)_____________7.family(复数)_________________ 8.too (同音词)________________四、考考你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1.How old is Mill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ich club is she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What does Simon love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oes Sandy have short black hai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What does Kitty love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What is Amy good 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What does Daniel enjoy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交流展示一、检查预习情况。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课前知识点要: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例: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例: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注: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例: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同步学习: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演示】实验1-1,1-2,1-3,1-4【观察、比较】完成下表。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专题1课题2学案

专题1课题2学案

选修1学案2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标要求】1、以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理解腐乳制作过程的原理,设计完成腐乳的制作过程。

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自主学习】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其中主要是_____的作用,蛋白质能被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 ;脂肪能被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分解成_______ 和_______ 。

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好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并且要避免其他杂菌的生长。

3、腌制过程加入食盐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加盐过程中盐的用量与豆腐的层数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腐乳的口味主要取决于______,其中加入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腐乳装瓶后的封口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对人类有害的B、微生物包含了处动物界、植物界以外的一切生物C、所有微生物分属于原核生物、真菌界、原生生物D、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都属于原核生物2.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依赖于其体内的()A. 淀粉酶、蛋白酶B. 蛋白酶、脂肪酶C. 脂肪酶、麦芽糖酶D. 肽酶、脂肪酶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阳光、温度、水分B、温度、水分、PHC、水分、PH、氧D、温度、PH、氧4.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依赖于其体内的()A. 淀粉酶、蛋白酶B. 蛋白酶、脂肪酶C. 脂肪酶、麦芽糖酶D. 肽酶、脂肪酶5.制作腐乳过程中,让毛霉生长于豆腐上是制作中较为关键的一步,为了能让毛霉在豆腐上较好的生长,我们一般要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A. 12℃-15℃B. 25℃-40℃C. 40℃以上D. 15℃-18℃6.下列哪项不是加盐腌制的目的()A.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B. 防止豆腐过早的酥烂C. 防止豆腐腐败D. 加速毛霉的生长7. 灭菌的标准是:A、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B、杀死所有的微生物C、杀死所有的微生物细胞、芽孢、孢子D、使病原菌不生长8.下列不是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的是()A. 调整腐乳口味B.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 作为发酵原料D. 避免豆腐腐败9.下列哪项不是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A.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用沸水消毒B. 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C. 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D. 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5至18摄氏度范围内10.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能够将豆腐成分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有一个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0302,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则这个蛋白质是有多少个氨基酸组成的()A. 102B. 101C. 100D. 99二、简答题:1.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配制不同的卤汤,可以决定腐乳的不同口味,其中加入酒就是重要的一步,加入酒除了可以使腐乳有特殊的香味外,还可以起到_______________作用,但酒的量要控制好,一般可以控制在______%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会使_______________,酒精含量过低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师寄语: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善于归纳、勤于温习,初学以记忆为主【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 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课堂探究】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你的收获:【有效训练】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冀人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2 燃烧的秘密学案

冀人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2 燃烧的秘密学案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燃烧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三、拓展延伸
找找看,遭遇火灾时如何正确脱险?
四、学生总结
燃烧的秘密
学习目标
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记录下来。
2.能说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Nhomakorabea3.能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各举出两个以上的事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带来了光明,同时蜡烛越来越短,那你知道在蜡烛“牺牲”的过程中,有一些眼睛看不见的新物质已悄悄地产生了吗?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燃烧实验。
(1)实验目的:蜡烛燃烧时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材料:烧杯两个、石灰水、蜡烛。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你们说说燃烧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呢?
2.燃烧实验。
(1)实验目的:看看在燃烧时生成了什么物质?
(2)实验步骤:选择几种不同的物质作为燃烧的材料。(布片、纸片、木片)
(3)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4)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1-2-3(图例和注记)学案

(04)1-2-3(图例和注记)学案

学案主人主人班级学案序号:04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3)学习目标1、认识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和注记2、通过实例说明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学习重点认识常见的图例和注记学习程序学习内容(教材P10~14)学习笔记一、练习反馈二、自学讨论1、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2、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的,叫做。

三、展示提升1、动手绘制常用图例。

首都长城河流湖泊主要城市铁路公路山峰沙漠飞机场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线洲界国界、未定国界2、右图为“杭州西湖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1)据图示信息设计一条“游览西湖主要旅游景点”的路线图。

(提示:任意选择起点,线路应避免重复,依次说出要游览的主要景点,不一定每个景点都要游览)2)小明想利用上图估算“断桥残雪”景点到“平湖秋月”的距离他能算出来吗?为什么?3)“断桥残雪”到“平湖秋月”的实地距离约为900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4)请简单写出右图中的几个图例编写者:阳月、刘鹏编写日期:2013年09 月09日审核人:3、读右图,回答问题。

1)若中国领土的最北端A到最南端B的图上距离为5.5厘米,则A、B两地的实地距离为千米。

2)一艘轮船从海域①驶向海域②,然后驶向海域③,其行进方向是先向方向,再向方向。

3)请将图中的比例尺化成数字式4)若此时盛行东北风,则轮船在由时(①驶向②或②驶向③)是顺风行驶。

5)图中D是我国的四川省,位于图中C北京的方向。

四、梳理巩固五、抽测达标右图是某动物园的一幅导游图,据图回答1~2题。

1、该图不属于一幅真正意义的地图,因为它缺少地图应具备的某些基本要素,所以在使用该图时,你无法做到的是()A.辨别方向 B.估算距离C.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 D.确定各种动物的位置2、该图没有标题,如果由你来命名,下列题目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动物园地图B.动物园地形图C.动物园旅游图 D.动物园各种动物分布示意图3、有关图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B、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C、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数字D、图例是地球上地理事物的缩影4、在地图上,常用“▲8844.43 珠穆朗玛峰”来表示世界最高峰,其中属于注记的是()A 、▲ B、 8844.43C、珠穆朗玛峰D、8844.43珠穆朗玛峰5、下列图例中表示国界的是()A.B.C.D.伏口中学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课题2:比多少【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认识符号“< 、> 和=”及其含义;能够借助“< 、> 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符号“< 、> 和=”,并理解其含义;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教具准备】【知识结构导图】【考点精讲】课件展示:(1)3只小猴在大森林里玩耍的情景。

(2)3只小猴共进午餐。

草地上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香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

☞知能点1、同样多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不多也不少。

猴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是什么关系?(相等、相同、同样多)同样多可以用“=”表示。

教读:“3=3”这个式子。

(利用学生一一对应方法,分别把猴子和桃、香蕉、梨进行排列,使学生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还是同样多,感受同样多的好处。

)☞知能点2、“多与少”教学“3>2”,3比2多,可以用符号“>”表示。

说一说“>”的形状,可以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教读““3>2”这个式子。

教学“3<4”。

方法同上。

让学生说一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知能点3、认识“< 、> 和=”等符号教学区分“>、<和=”。

互学:认识“>、<和=”的方法。

引导怎么样记住“>、<和=”的?(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

)小卡片游戏:准备“>、<和=”及1、2、3、4、5的小卡片若干张,每组选符号一张及数字两张,组成一个式子,并引导学生判断对与错。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

②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

③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①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定义。

②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

如黑板和粉笔有不同的颜色,玻璃和水有不同的状态,窗上的金属和怒条有不同的硬度和导热性,等等你有没有思考过:①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怎样才能使天空变的更蓝?②牛可以吃草过活,人为什么不能靠吃草过活?③警察叔叔是怎样判断司机酒后开车的?④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燃放缤纷灿烂的烟花,你知道烟花为什么会五颜六色吗?⑤侦察员是怎样显示罪犯指纹的?⑥怎样除去衣服上的污渍?你知道问题的答案吗?(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化学?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户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①以水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②以氧气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③以衣食住行这些密切相关的事例说明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讨论:生活离得开化学吗?2怎样学好初中化学?(讨论)3趣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做好笔记,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①“无中生有”(先用酚酞的酒精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字,晾干,用碱液喷射,显示红色字体)②“清水三变”(“清水”→“牛奶”→“汽水”→“牛奶”③金属燃烧(镁条燃烧)④“水能生火”(蒸发皿、碎纸、酒精、钾、镊子、水)请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三)复习巩固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基础自然科学.2、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D.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有坏处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指南针、印刷术__________和________,后两种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

九年级化学科教学案第一单元课题1

九年级化学科教学案第一单元课题1
3、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一定会发光、发热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我能运用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有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出的光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燃烧放出的热量
5、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B、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C、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最后有铁水生成D、蒸气锅炉爆炸
3、下列是描写事物的一些诗句,其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B、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引自《红楼梦》)
【阅读】教材P7-P9,完成下列内容
【归纳】叫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
叫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蜡烛燃烧案例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蜡烛燃烧案例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蜡烛燃烧案例初中化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南京第三初级中学徐云飞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内容分析:蜡烛及其燃烧是初三化学教学中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学生第一次通过做实验来解决一些相关的化学咨询题,因此学生的学习爱好比较浓厚,其次,关于蜡烛的燃烧现象学生有所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复杂。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关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方法:咨询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习,对化学充满好奇,对化学实验也充满了爱好。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遇到的第一个实验,实验本身并不难,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做实验来学习如何观看实验,如何进行分析总结。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四人一小组通过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研究,互相学习评判。

充分表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实现了从以同意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向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认识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时的现象,并明白蜡烛燃烧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看实验,表述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和探究实验,进展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进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摸索、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提出咨询题——通过我国四大发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化学的意义。

接着通过一组漂亮的蜡烛图片直入学习的主题,教师记录下学生所提的咨询题,围绕这些咨询题展开讨论。

鹤峰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枣核》学案1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枣核学案1北

鹤峰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枣核》学案1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枣核学案1北
对于老家,我们总是既爱它又嫌它,既依恋它又不满意它,没回时远远地牵挂它,回了没几天便忍无可忍急急地离开它——急急地去续那暂时中断的一切。
借用普鲁斯特伤感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于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我们无法真正回到老家。每一次渴望回老家的念头的实现,只不过是匆匆地一回首罢了。
五、课后续助
1、抄写词语
蹊跷 风烛残年 殷切 玛瑙 衣兜 揣 故弄玄虚 嫣红 山坳 踏访
匀称 感慨良深 泛舟
2、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家
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
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回老家。
回老家的意义要等踏上了老家的土地才能真切体会,它是一次检阅与被检阅。首先你要接受老家所有的亲人及乡亲们的检阅,你学习成绩优异,你赚回了很多钱,你带回去俊俏媳妇,你升了一官半职……你是乡亲们的荣耀,你不能有负他们的期望.同时你也要看看老家的变化,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村办企业产品出了口,三代文盲的那一家出了个中专生……你也检阅老家。
(4)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表现了朋友急于倾诉思乡之情。
(5)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
缺的是故乡的温暖、心的归宿,身在故乡的情感体验,以及难以重返故乡的缺憾.
(6)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既是自嘲,又含有某种喜悦,表明旧时同窗思乡恋国的游子心境.
3、课文研读
(1)设想一下,假如文章开头就揭示朋友托付带枣核的原因,这样的效果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我们可以勇往直前,那样,便无暇回首,也无需回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的课文内容,包括意群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课文中的事件和情节。

3.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难点: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参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材。

2.单词卡片和图片。

3.小组讨论的分组表。

4.课堂展示稿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课文标题,并让学生猜想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1.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放在语调和表达情感上。

2.解释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进行解读和讨论,然后汇报给全班。

3. 操练1.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内容做展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讨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思考。

4.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2. 学习3. 操练4. 总结- 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为《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的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预习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预习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预习学案【知识清单】一、常见仪器1.反应容器(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3)间接加热的仪器(须垫石棉网):烧杯、锥形瓶等。

(4)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5)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锥形瓶等。

2.加热仪器(1)酒精灯:用于加热,加热温度一般为400℃∼500℃。

(2)酒精喷灯:火焰温度高于酒精灯,可达1000 ℃左右,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存放物质的仪器(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2)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以做洗气瓶;(3)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于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的容器;(4)滴瓶:用于存放液体药品。

4.需要磨砂处理的仪器:细口瓶、广口瓶、集气瓶、滴瓶、分液漏斗。

二、化学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约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③剩余药品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

②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滴管吸取法:使用胶头滴管时,滴管竖直悬空,不能伸入其中,更不能相碰。

吸液后胶头滴管不可倒置或平放,防止药液腐蚀橡胶帽。

若用滴管取完液体后,可用少量清水冲洗,以备再用。

滴瓶上的滴管,不可交叉使用,也不可用清水冲洗。

②倾倒法: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学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认识蜡烛的物理性质(形状、颜色、密度,是否溶于水)、燃烧时的现象,并知道蜡烛燃烧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训练学生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四、课前预习1、蜡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有轻微的气味,质地较_____,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可狠。

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__。

2、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__产生,蜡烛逐渐变短。

3、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层,由内到外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 ______温度最高。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探究要点提示1、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水的方法是: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2、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______________,振荡,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3、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飘出,迅速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知道物理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前预习【我能自学】阅读课本P6—P9,填写下列空白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概念; 的变化。

(2)伴随现象;物质的改变;物质的改变。

2、化学变化(1)概念; 的变化,又叫。

(2)伴随现象; 改变、放出、生成等。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2) 物理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熔点:沸点: 密度:课堂点拨【我能参与】探究实验1-1、1-2、1-3、1-4要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题1】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汽车内胎爆炸,火药爆炸 B.动植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铸成锅D.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和水【例题2】2、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是 ( )A.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只是形态的变化C.只有化学变化 D.只有物理变化要点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题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铁制铁锅 B.氧气供给呼吸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 D.用16%的食盐水来选【例题4】下列描述: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⑦二氧化碳不可燃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要点3、物质的鉴别【例题5】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鉴别它们。

(1)铁丝与铜丝(2)白酒与白醋(3)汽油与水【学完本课题我应该知道】【随堂练习】1、(08河南)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蜡烛熔化C.食物腐烂D.酒精挥发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中考模拟】3、某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态物质,则这个变化是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竞赛拓展】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5、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温故知新:1、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我能自学: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学习的方法并得。

2、因为蜡烛熔化时,所以是物理变化。

因为蜡烛燃烧时,所以是化学变化。

3.、蜡烛燃烧的火焰有、和三部分构成,其中的温度最高。

我能参与:要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请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与水比较)及溶解性。

2、点燃时:①描述课本图1-9中发生的主要现象。

②将一根木条横放在蜡烛火焰中,如图1-10所示,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③图1-11的操作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若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④如果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能观察到什么现象?3、熄灭后:熄灭蜡烛后的瞬间,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如图1-12所示.蜡烛能否重新燃烧?4、化学学习的特点:5、探究活动报告:见课本13页典型例题1 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活学巧练: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学完本节课,你应该掌握什么:随堂练习:1.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连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不属于金属铜性质的是()A.光亮的红色 B.常温下为固体C.有特殊的气味 D.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变黑2、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拓展: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3)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温故知新:1、在蜡烛的探究试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2、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中加热,先看到白糖融化,接着看到熔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A、研究白糖的结构B、研究白糖的用途C、研究白糖在加热时的变化D、研究白糖的制法我能自学:1、当你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发现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_出现,证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A. a熄灭、b变旺B. a变旺、b熄灭C. a、b都变旺D. a、b都熄灭我能参与:要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典型例题2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下图),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______________装置,你的理由是:活学巧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氧气要点三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八个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和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典型例题3: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推理活学巧练: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

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

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完本节课,我应该掌握什么随堂练习:1、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食盐水B.澄清石灰水C.纯净水D.蔗糖水2、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3、请完成下列空白。

(1)金属铜是__________色,水是__________色,空气是___________色;(2)描述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______,二氧化碳_____,汽油_______;(3)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4、把某种金属用铁制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1)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2)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3)密度比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颜色。

拓展: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