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项目一 《论语》节选
论语1到3章原文
《论语》前三章1.学而篇第一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字词详解:•“子” 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在这里特指孔子。
“学” 是学习的意思,包括学习知识、技能、道德等诸多方面。
“时”是按时、时常的意思。
“习” 有温习、实习、练习的含义。
“说”(yuè)是通假字,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朋”在古代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yùn)是生气、怨恨的意思。
“君子” 指道德高尚的人。
•全句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解释•字词详解:•“有子” 是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孝弟(tì)” 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鲜(xiǎn)” 是少的意思。
“务” 是致力于、专心从事的意思。
“本” 是根本、基础。
“道”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德准则等诸多含义。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包括仁爱、仁德等诸多内容。
•全句翻译: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德准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解释•字词详解:•“巧言” 指花言巧语。
“令色” 指满脸堆笑、讨好谄媚的样子。
•全句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
”2.为政篇第二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释•字词详解:•“为政” 指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大学语文》胡德才著,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yì)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拼音:,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赐:人名。
子贡姓端木,名赐。
子曰:“吾十有(yî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大学语文-论语选读
❖汉代被列为经书。 ❖宋朱熹将其编入四书。
孔子思想
❖儒家学说以人与社会、群体的关 系,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的精 华部分,是有关社会伦理和个人 修养的一些内容。
❖没有学习的生活不是好的生活。
孔子的政治主张
❖“礼”和“仁” 1、“礼”,一种政治秩序; 2、“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孔子地位的演变
❖经历过人,神、鬼的三个历程。 先秦、汉初——“圣人”; 汉代盛期到清后期——“神”;
“五四”以后——“鬼”。 ❖孔子的悲剧:“神”
孔子留给我们的启示
❖1、现代人有必要学习古人的思想吗? ❖2、如何认识天、地、人的关系? ❖3、圣贤的意义何在? ❖4、现代人的价值观何在? ❖5、如何做人?
❖ 孔子生三年,而叔梁纥亡.
❖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论语》
❖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之一,是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作。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 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 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论 语 》 选 读
孔子生平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鲁国人,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
❖曾在鲁国做过官,但主要是从事于 学术和教育活动。
❖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 家和大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
关于孔子的身世
❖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又 娶妾生了个残疾的儿子孟皮,都无法继 承家业。于是晚年又暗中求婚于颜氏, 得娶其第三女颜徵在为外室;在六十四 岁之后才遗腹生孔子。
《论语》十二章课文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选读原文
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选读原文
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
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与有道的人
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4、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注译评【原文】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5•22)【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
吾党意即我的故乡。
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评析】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
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
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原文】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3)【注释】(1)訚訚:音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
(2)行行:音hàng,刚强的样子。
(3)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
孔子高兴了。
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评析】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
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
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7)。
好谋而成者也。
”(7•11)【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
藏,隐藏。
南财《大学语文》论语翻译
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原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看他做。
论语节选的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要持之以恒,温故知新。
同时,也表达了友谊的可贵,以及对待他人宽容的态度。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解读:这句话揭示了政治的本质是端正,政治家要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
只有这样,政治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想要的;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忍受。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生价值的看法,即追求富有和尊贵,但必须通过正当途径。
同时,也强调了面对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原则。
四、《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饱,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解读: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修养,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
同时,要注重实际行动,善于思考和表达。
五、《论语·里仁》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反省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总结:《论语》中的这些章节,虽然都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论语节选翻译及原文
论语节选翻译及原文论语节选翻译及原文《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论语节选翻译及原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大学语文(第二版)《论语》八则翻译
大学语文(第二版)《论语》八则翻译第一篇:大学语文(第二版) 《论语》八则翻译《论语》八则《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曰:“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为每个人做事,我都尽力了吗?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我自己都温习了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大学语文第一节《论语》十二章——传统教育与传统人生
文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
教
《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
《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
育
《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十二章
人 第三则:学习态度
①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
教 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育
《论语》十二章
人 ③分析: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
人 (三)课文讲解
文 教 育
《论语》十二章
人 1.课文朗读
①请负责预习朗读的同学读。
文
②纠正学生读错之处并范读。
③全体学生练读。
教
育
《论语》十二章
人 2.课文翻译与分析
文 教 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人 第一则:学习方法
①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文 ②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
收获、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教
育
《论语》十二章
人 ③分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
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
文
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
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
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
大学语文《论语选录》高等教育出版社p122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复习了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没有过分,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致损伤。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
《论语》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学习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可以说是好学的人。
”孔子说:“聪明且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这就是所谓的‘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守的呢?”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段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
其中,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和修身方法,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详细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时常复习,这不也是一件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对自己进行三次反省:在为人处事时,是否忠诚于所做的事情?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守信?传授给别人的知识,自己是否已经熟练掌握?”孔子说:“君子在吃饭时,不追求吃得饱足;在居住时,不追求居住得舒适;对事情勤勉努力,言语谨慎,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
”孔子说:“聪明且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这就是所谓的‘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守的呢?”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如下: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
大学语文论语四则
《论语》四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拱之。” 译文: 先生说:“为政以己德为主,譬如天上 的北辰,安居其所,众星围统归向着它 而旋转。”
《论语》四则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 开始知道;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 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 岁时什么都能听得;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 欲,不会超过界线。”
《论语》的内容: 关于如何做人 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关于学习 关于教育 关于务政 关于治国与安邦 关于中医
《论语》四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 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练习了 呢?”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 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 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闵损 ( 子骞 ) 冉耕 ( 伯牛 ) 冉雍 ( 仲弓 ) 冉求 ( 子有 ) 仲由
( 子路 ) 宰予 ( 子我 ) 端木赐 ( 子贡 ) 言偃 ( 子游 ) 卜商 ( 子 夏 ) 颛孙师 ( 子张 ) 曾参 ( 子舆 ) 澹台灭明 ( 子羽 ) 宓不齐 ( 子贱 ) 原宪 ( 子思 ) 公冶长 ( 子长 ) 南宫括 ( 子容 ) 公皙哀 ( 季次 ) 曾蒧 ( 皙 ) 颜无繇 ( 路 ) 商瞿 ( 子木 ) 高柴 ( 子羔 ) 漆雕开 ( 子开 ) 公伯缭 ( 子周 ) 司马耕 ( 子牛 ) 樊须 ( 子迟 ) 有若 ( 子有 ) 公西赤 ( 子华 ) 巫马施 ( 子旗 ) 梁鳣 ( 叔鱼 ) 冉孺 ( 子鲁 ) 曹恤 ( 子循 ) 伯虔 ( 子析 ) 冉季 ( 子产 ) 公祖 句兹 ( 子之 ) 秦祖 ( 子南 ) 漆雕哆 ( 子敛 ) 颜高 ( 子骄 ) 漆 雕徒父 ( 子文 ) 壤驷赤 ( 子徒 ) 商泽 ( 子秀 ) 石作蜀 ( 子明 ) 任不齐 ( 选 ) 公良孺 ( 子正 ) 后处 ( 子里 ) 秦冉 ( 开 ) 公夏 首 ( 乘 ) 奚容箴 ( 子皙 ) 公肩定 ( 子中 ) 颜祖 ( 襄 ) 鄡单 ( 子家 ) 句井疆 ( 子疆 ) 罕父黑 ( 子索 ) 秦商 ( 子丕 ) 申党 ( 周 ) 颜之仆 ( 叔 ) 荣旗 ( 子祈 ) 县成 ( 子祺 ) 左人郢 ( 行 ) 燕伋 ( 思 ) 郑邦 ( 子徒 ) 秦非 ( 子之 ) 施之常 ( 子恒 ) 颜哙 ( 子声 ) 步叔乘 ( 子车 ) 原亢籍 ( 籍 ) 乐欬 ( 子声 ) 廉絜 ( 庸 ) 叔仲会 ( 子期 ) 颜何 ( 冉 ) 狄黑 ( 皙 ) 邦巽 ( 子敛 ) 孔忠 ( 子蔑 ) 公西舆如 ( 子上 )
选修一论语十二章
选修一论语十二章《我眼中的〈论语〉十二章》《论语》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神秘又充满宝藏的古老城堡。
那里面的十二章呀,就像城堡里一个个独特的小房间,每个房间都藏着不一样的宝贝,等着我去发现呢。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论语》十二章的时候,就像面对一个超级难的迷宫。
老师在讲台上讲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就想,这都是啥呀?这古老的话就像一串串神秘的密码。
可是呀,当我慢慢深入去了解,就像找到了迷宫的线索一样,突然就觉得好有趣呢。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常常讨论《论语》十二章。
有一次,小明就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太难做到了,每天都要反省自己这么多事儿,多累呀。
”我就反驳他说:“你可别这么想。
这就好比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反省自己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干净呀,不过这个干净是心灵上的。
你要是不每天反省,就像不洗脸刷牙,时间长了,心灵就脏脏的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句我可太有体会了。
就像我们学习数学,那些之前学过的公式呀,定理呀,我们再回头去看,就会发现能做出以前做不出来的难题呢。
这就好像我们以前只看到了一朵花的花瓣,再回顾的时候,发现了花的花蕊,还有花茎上那些细细的绒毛。
这不是很神奇吗?我们不就像一个个小探险家,在知识的花园里重新发现了新的美景。
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我们做饭。
如果光有食材,却不思考怎么搭配,怎么烹饪,那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好吃,就像只学习不思考,脑子就会一团乱麻。
可是要是光坐在那里想,不去找食材,不去动手做,那肯定会饿肚子的,这就好比只思考不学习,也是不行的。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回可真厉害呀。
我就想,要是我住在那么破的小屋里,每天只能吃那么一点东西,喝那么一点水,我肯定会哭鼻子的。
可是颜回呢,他却那么快乐。
选择性必修上册 Ⅰ 课文1 《论语》十二章
[复习目标]1.梳理、积累这些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2.重点掌握实词“疾”“知”等。
3.背诵《〈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第二段,《〈老子〉四章》中的第二十四、三十三章,《五石之瓠》等文段。
[单元概览]课题文体作者核心内容艺术特色《论语》十二章散文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集中收录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
1.语言简练,用意深远2.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3.语言浅显易懂,接近口语大学之道散文相传为曾子课文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散文孟子文章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1.用故事说理2.善用比喻3.善用对比4.气势充沛《老子》四章散文老子《〈老子〉四章》分别阐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自见”“自我”“自矜”都是不足取的;主张“知1.文体韵散结合,文句大体整齐,有的全是韵语。
2.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
警句。
五石之瓠散文庄子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挣脱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
本文运用了寓言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1.富于想象,善于夸张2.善于运用寓言3.夹叙夹议4.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兼爱散文墨子所谓兼爱,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1.教育思想
① 教育的指导思想 ——有教无类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也;中人以下,不可 以语上也。(《雍 也》) ——因材施教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述而》) ——触类旁通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三、课文解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 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 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 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 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 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 越法度规矩。”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2.为学之道
① 学习的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爱学、乐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学而不厌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述而》) ——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之。曰:‘恭、宽、信、敏、惠。’”(《阳货》)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 路》)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可见,孔子之“仁”,即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 符合礼的规范;是以孝悌为根本而又超越血缘 亲情、由近及远的“差等”之爱;是涵蕴、孕 育各种美善德行的总德。一言以蔽之,在孔子 看来,“仁”就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 的美德的最高概括。
2、“仁”与“礼”之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
佾》)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 孔子释“礼”归“仁”,将仁的基本性质确定为约束自 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并宣扬为仁的自觉性, 力图吧“礼”这种外在的约制,通过“仁”的德性修 养,化作主体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
——学以致用 “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
矣”。(《里仁》) ——为己之学
孔子杏坛讲学
孔 子 杏 坛 讲 学
三、课文解析
1、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 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 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 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 了呢?”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 能。(《子罕》) ——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③ 教育的基本内容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诗、礼是其主要 课程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④ 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而优则仕。 ——具有仁义之
心的仕、君子
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雍也》) 可见,孔子所谓的“为仁之方”即为仁的工夫与方法,主要就是“忠恕”
之道。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 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 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 心,推己及人乃至万物,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待人待物,从而成己又成物。 这不就是“爱人”的具体体现吗?能如此,不就是一个“仁者”了吗?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项目一《论语》
课程导入: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孔子其人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孔庙
孔林
孔府
*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 牧)等几任小官。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
3、“为仁之方”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教育教学思想
2.为学之道
③ 学习的内容 文、行、忠、信。(《述而》) ——博学
“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 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 贯之。”
——贯一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2.为学之道
④ 学习的目的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 以为?”(《子路》)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 《书》、《礼》、《易》、《春秋》、《论语》、 《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 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课程内容 一、孔子的“仁”学观念
1、“仁”之基本内涵 “克己复礼为仁。”(《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
*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 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 生。
*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 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
2、《论语》其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
2.为学之道
① 学习的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2.为学之道
② 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思结合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