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论语 课件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2024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2024/1/28
1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28
2
01
引言
2024/1/28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2024/1/28
课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学 资源的需求,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份《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20
当代社会中《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与现代社会伦理 道德建设
分析《论语》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意义,如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与现代教育理念
探讨《论语》中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的快乐和重要性。
对偶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对偶手法,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喜爱和热爱
的重要性。
排比
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运用排比手
法,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
2024/1/28
16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 命的珍视。
《论语》与企业管理智慧
挖掘《论语》中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意 义,如以人为本、和为贵等理念在企业管理实 践中的运用。
2024/1/28
21
06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8张PPT)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文中
“
”字或句,我最受用。
它的含义是“
”,
给我“
”的感悟或
启发。
阅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 的前行。这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是至圣先 师以博爱的胸怀,对后世学子的殷切期望;这 跨越2000多年的谆谆教诲,承载着中华民族为 师为学的优良传统,它提携我们后辈们踏着正 道的光,让我们成为“仁义礼智信”的践行者 与传播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感叹语气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有疑惑了。”
分析文义
代词,它,学问和事业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好之者,
……的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知识链接 顶真,又称联珠、蝉联,是一种文 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 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 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学过的知识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 表承接
子曰:“温
故/
而知
它,指前面
可
以/
的内容
(之)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省略句
新的理解与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新,
分析文义
迷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转折 就 却,表转折 疑惑
《论语》教学ppt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距。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思想内涵
• 中庸:中庸是指 儒家 的 道德标准 ,为历代儒客遵循与
推崇之道德标准。 中庸又称中用,庸古 同用 。 意为待人 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 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思想内涵
• 礼乐: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礼乐教化通行天
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 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 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 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 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
小挑战
•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温故而知新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 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 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 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大学语文论语五则教案课件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五则中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忠、信等儒家伦理观念。
2. 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论语》五则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2.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伦理观念。
2.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论语》原著或选段3. 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以“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简要介绍《论语》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二、新课导入- 展示PPT课件,介绍《论语》五则的选段和主要内容。
- 引导学生阅读选段,初步理解其中的思想。
三、课堂讲解1. 《学而篇第一》- 讲解“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引导学生反思自身。
- 分析“尽心,忠心”等词语,强调忠诚的重要性。
2. 《为政篇第二》- 解读孔子的人生阶段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 讨论孔子对学习、立身、处世等方面的看法。
3. 《颜渊篇第五》- 分析子路和颜渊的志向,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 讲解“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含义,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论语》五则中的思想进行深入交流。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论语》五则的思想。
二、课堂讲解1. 《八佾篇第三》- 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 分析“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含义,强调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
2. 《里仁篇第四》- 解读“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 讨论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论语语文讲课PPT课件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 《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谢
谢
聆
听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 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 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 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 不必认定为三次。
选译及赏析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 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 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 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 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多为语录,但 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圣人 很谦虚的求教。
选译及赏析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 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选译及赏析
大学语文论语课件
02
论语背景及作者简介
孔子生平及思想体系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 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 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 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去世 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 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论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探讨
领导力培养
论语中强调的“以身作则”、“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等思想,对于培养企业领 导者的领导力具有重要作用。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言 行影响和带动团队成员。
企业文化建设
论语中提倡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可以应用于企 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差异,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 倡导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05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论语传播比较
传播方式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口传心授,强调个人体悟;西方文化则更依赖于书 面文献和课堂教学。
接受度对比
在东方社会,《论语》被视为儒家经典,深入人心;而在西方,其 影响相对有限,主要局限于学术领域。
诠释角度多样性
东方学者多从伦理道德、政治哲学等角度解读《论语》;西方学者 则更注重语言学、心理学等视角。
•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 十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 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必修一《论语》 课件(共86张PPT)
思想主张 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仁”为 根本
为政以德 (德治)
“礼”为 途径
孝悌之道 孝亲尊长
忠恕之道 严己宽人
君臣之义,父子之道,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 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 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 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 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忧虑,担心
否定句宾 语前置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评析】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 德、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 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段话表明,人 要有自知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七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 ,名丘,字仲尼。孔子 是对他的尊称。
头盖骨与众不同, 四周高中间低, 故名“丘”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 “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 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 “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 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 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 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 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 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 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 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 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 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论语完整课件演示文稿
、《书》,定《礼》、《乐》 ,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3页,共34页。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的言行,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 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列为“四书”之一,是儒 家的重要经典。
任重而道远。 表并列。“而且”、“并且
第27页,共34页。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 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 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 容相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28页,共34页。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6页,共34页。
yuè
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时常 复习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yùn
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了解 却 生气,发怒 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要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 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 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态度;第三句讲为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21页,共34页。
语言积累(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
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
到死为止。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PPTPPT
【赏析】在本章中,孔子运用“堆土成
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做成任 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方法等。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并向他看齐;
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 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 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 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 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 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 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 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第四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喻:通晓,明白。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 懂得小利。”
【赏析】 本章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 小人。君子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辨明是非, 小人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计算利害。君子小 人用心不同,所以他们所明白、知晓的必然 不同。
“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对后世 影响较大的一句话。但后人理解成,把追求个 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这样就把“义”与 “利”完全对立起来,非此即彼,陷于片面, 这显然与孔子的思想是违背的。
论语全书ppt课件
培养德行 完善人格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论语提倡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德行 为首要目标,通过教育使人具备 仁、义、礼、智等品德。
教育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教育使文化得以延 续和发展。
教育方法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最大限 度地发挥其潜力。
循序渐进
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 易后难,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 平和能力。
计和福祉。
民意至上
孔子认为人民的意愿和利益高于一 切,统治者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和 选择,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实现人民 的利益。
民生保障
孔子认为保障人民的生计和福利是 统治者的基本职责,统治者应该采 取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 会环境。
05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Chapter
第四季度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张强调君 主的道德修养和以德治 国,这一思想影响了中 国乃至东亚许多国家的 政治体系。
伦理道德
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 ”为核心,提倡孝、悌 、忠、信、礼、义、和 等美德,对中国及东亚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观念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认为教育应当普及到 每个人,这一思想打破 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论语全书ppt课件
目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 论语中的政治观念 •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Chapter
作者与背景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背景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 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旨在恢复周礼,强调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阐述做人的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君主等。
为政篇
总结词
讲述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
详细描述
为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规范,强调了君子的品 德和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理想社会。
八佾篇
详细描述
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人才评价和治世 之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强调 了人才的重要性和治世的智慧。
03 《论语》全文释义
CHAPTER
学而篇释义
总结词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
详细描述
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智慧的必经之路。同时,该篇 还提出了做人应具备的品德,如孝顺、诚实、友善等,认为这些都是成为优秀人才必备
文化传承的载体
人类文明的瑰宝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 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对世界文化 产生了广泛影响。
智慧的结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智慧 结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 之道。
05 《论语》的现代应用
感和忠诚度。
团队协作
孔子提倡的“和为贵”思想有助 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战略决策
孔子的智慧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具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在面 临重大抉择时,企业可以借鉴“ 三思而后行”的原则,审慎思考
,避免盲目决策。
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修身养性
通过学习《论语》,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 境界,培养谦逊、宽容、自律等品质,更好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大学语文课件之论语
孔子用获得“悦”、“乐”的自我满足感,和成 为“君子”的社会成就感,作为劝发(自己和他人) 上进的诱因和动力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tì),而好犯上者, 鲜(xiǎn)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有子说:“作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 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 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道德) 基础的树立,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 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人)的基础吧!”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 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 授给我的学业是否践行(实习、演习)了呢?”
日三省吾身——忠、信、传习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 邑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生平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十五岁“志于学” • “三十而立”,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 动。 • 周游列国 • 归鲁,致力于文化教育
思想
• “仁”与“礼”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一到那个国家,必然听 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 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 俭、谦逊来取得的。老师获得的方法,与别人获得的 方法,不相同吧?”
孔子品格: 温、良、恭、俭、让 必闻其政(积极参与政治)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 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大学语文 论语 课件
学 习 的 态 度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 冶长》;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述而》; • 一以贯之《里仁》; • 温故而知新《为政》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类在长期的群体生 活中,发展了一种相互承 认、尊敬以及互助、互爱、 同情、怜悯之情,此即道 德情感 。
仁 — 一 种 真 诚 的 态 度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 将感情上升为仁,它才成 为人的一种信念,一种信 仰,它因此甚至可以反过 来左右与决定人的情感 。
《 论 语 》 的 体 式
•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 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 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其内 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 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 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 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 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 论 语 》 的 特 点
• 语言简练,只提出论断,不 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 句。 • 共500篇,分为20章,篇与 篇之间互不连贯,不构成完 整的体系 • 每章取首篇首句二或三字为 标题,无明确的中心
中 的庸 状 态寻 找 事 物 最 合 适
• 中庸之孰 贤?”子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曰:“然则 师愈与?”子曰:“过犹 不及。”《先进》 •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 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 不猛。《尧曰》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类在长期的群体生 活中,发展了一种相互承 认、尊敬以及互助、互爱、 同情、怜悯之情,此即道 德情感 。
仁 — 一 种 真 诚 的 态 度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 将感情上升为仁,它才成 为人的一种信念,一种信 仰,它因此甚至可以反过 来左右与决定人的情感 。
论语
孔 子
•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 为中国历史文化两千五百年以 上的演进和中国文化理想的建 立做出了最深最大的贡献。 • 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 反映在由门人记录整理而成的 《论语》一书中。
•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 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 中反映在由门人记录整理 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 夜。”《朱子语类》 • 山东至今仍流传颂扬孔子 的民谚:“天下文官祖, 累代帝王师。 ”
孝 的 四 个 境 界
• • • •
一、无违 二、不忧 三、敬父母 四、和颜悦色
言 小必 人信 哉〄 《行 子必 路果 》〄 硁 硁 然
•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 之士矣?”子曰:“行己 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 命,可谓上矣。” 曰: “敢问其次。”曰:“宗 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 矣。” 曰:“今之从政者 何如?”子曰:“噫!斗 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路》
子 曰 : “ 巧 言 令 色 〄 鲜 矣 仁 。 ”
• 子曰:“巧言、令色、足 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 明耻之,丘亦耻之。”
名 不不 顺正 〄〄 则则 事言 不不 成顺 ; 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 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 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 子 学 院
• 据国家汉办的统计,截至 2009年8月,我国已在世界 八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268所孔子学院和71个孔子 课堂。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 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 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 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 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 学院和孔子课堂。 •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年 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 牌。
《 论 语 》 的 中 心 思 想 : 仁
孔子的“仁爱”思想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处于核 心地位,孔子把“仁”作 为为人处世最高的道德原 则、道德标准,也是孔子 心目中“人的最高的道德 品质” 。 “ 仁”的内容包涵甚 广,政治秩序、社交礼仪、 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 育理论无不攘括在内。
仁 者 爱 人
—
中 的庸 状 态寻 找 事 物 最 合 适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乡愿,德之贼也。 •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 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 争也君子。”合 适
•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 之定理。—(程颐) •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 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 当然,精微之极至也。— (朱熹) • 人的最高境界既不是安于日 常生活,也不是要人们舍弃 日常生活去追求彼岸世界, 而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如 何实现不平凡与无限。
—
孝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 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无违’。”樊迟曰: “何谓也?”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 母唯其疾之优。”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 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论语》基本上是一 部语录体的散文著 作,共二十篇,主 要记载孔子的言行, 只有一小部分记载 孔门弟子(譬如曾 子、子夏、有子等 人)的言行。
《 论 语 》 的 体 式
•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 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 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 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里仁》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 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 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 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其内容上以教 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 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 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儒
• 儒:从人从需,即人所需 要的,与需要的人。 • 《说文解字》:儒,柔也, 术士之称。指性格柔和而 有学问的人。实际上就是 商朝的没落贵族,他们虽 然丧失了爵位,但精通古 代典籍学问,遂以教授古 代文化为生,所以儒就是 最早的教师,老师则是人 们需要的人。 • 孔子在继承古代思想文化 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们所需 要的儒家思想,真正将儒
子 也瓢 曰 不饮 : 改〄 “ 其在 贤 乐陋 哉 。巷 〄 贤。 回 哉人 也 〄不 〃 回堪 一 也其 箪 。忧 食 ”〄 〄 回一
名 不不 顺正 〄〄 则则 事言 不不 成顺 ; 言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 自诸候出。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合 名 分 即 合 情 、 合 理 、 合 法
《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 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 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 人。”子曰:“赐也,非 尔所及也。”
子 曰 : “ 巧 言 令 色 〄 鲜 矣 仁 。 ”
• “刚毅木讷近仁” • “敏于行而讷于言” •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人至了仁的境界,他 的一切行为不仅纯出乎天 然,而且根本不用借助于 言去表达。
孔 子 生 平
•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他从母新那里接 受了他的启蒙教育。(吾少也贱,故多 能鄙事《论语》) • 二十到三十五岁这个阶段孔子鲁国做过 几任管理仓库(委吏)和牛羊的小官 (乘田)。 • 三十五岁时孔子出走齐国,开始他第一 次的列国之游。三年后回到鲁国,开始 著书立说,广招弟子,培养人才。凡带 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 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 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 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也来学礼, 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他是中国第 一个平民教育家,将文化学术普及到民 间。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门下有门人三千,贤人七十二。
1988年1月,75位诺贝 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诺 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 学家汉内斯· 阿尔文博士发 表宣言: “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 到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孔夫 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1982年8月27日,美国 总统的里根在致祭孔子大典 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說:“孔 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 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 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 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 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 原则。”
孔 子 杏 坛 讲 学 图
明代《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明代《圣迹图》:孔子问礼老聃
孔 子 生 平
• 在51岁时孔子被委以中都 宰(县长)的官位。 • 孔子在55岁那年,再次离开 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第 二次列国之游。 • 孔子在六十八岁这年回到鲁 国,开始著书立说,修订六 经(诗经、书经、礼经、乐 经、易经、春秋)——吾自 卫反鲁,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论 语· 子罕》 •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 五经:《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
• 孔子在大河边上感叹道: “往事像此水啊,昼夜不停 留。”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对人生意义的执着与追求。
毋 《达 欲 子〄 速 路见 〄 》小 毋 利见 则小 大利 事。 不欲 成速 。则 不
• 不因求快而违背规律,不因 追逐小利而影响大道。
知 仁者 者乐 静水 。〄 知仁 者者 乐乐 〄山 仁。 者知 寿者 。动 〄
中国古时人们的权利义务依“名分” 或“名位”而来。孔子讲“正名”,强 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是强调 厘清不同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不同权利义 务。有什么样的“名分”,才有什么样 的权利义务。无此名必无些权利义务, 有此权利必要求此名。
子 《斯 在 子夫 川 罕〄 上 》不 曰 舍: 昼“ 夜逝 ”者 如
• 知者不惑,所以乐;仁者不 忧,所以寿。 • 大喜伤心,大怒伤肝,过思 伤脾,焦虑伤肺,惊恐伤肾!
暮 《七春 先人者 进〄〄 》浴春 乎服 沂既 〄成 风〄 乎冠 舞者 雩五 〄六 咏人 而〄 归童 。子 六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 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 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 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 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 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点也。” • 暮春三月,已经穿上春装的时节,约上五六个 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边洗洗澡, 到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