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开启儿童数学学习的通道

合集下载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1、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中班下《比较轻重》。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幼儿的好奇心。

在《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的身边取材,虽然幼儿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认知,但对于怎么比较还处于具体抽象的状态,结合本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具备主动积极的特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语言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是浅显的,零碎的,因此通过此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也符合《纲要》中所提出的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说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重量。

你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一个物体的重量。

2 、正确运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轻重。

三、说活动重难点:重点是多方面比较物体的重量。

难点在于正确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重量。

四、说活动教法学法:《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本着教师为主导。

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力求达到合作探索式学习的活动过程,我精选了以下教法。

具体是:1、提问法------在师幼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还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师幼互动法-----在这个环节中,充分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此外,除了应用上述教学方法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演示法等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学法:1、多种感官参与法------《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感官通道探究问题,深入观察,有利于幼儿的经验形成。

2、操作体验法------它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亲自操作,亲身体验。

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内容。

五、说活动准备:(1)天平②雪花、积木、乒乓球、玻璃珠等。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六、说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魏老师以幼儿的实践经验为主线,通过经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展现幼儿相对厚重的思维过程,让幼儿获得数学思维方法。

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随着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旨在揭示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如何发展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儿童数概念的起点和变异、数学词汇的影响、感受数字数量的心理和发展模型等。

1. 儿童数概念的起点和变异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中,可以对数量感到敏感,能够将不同的数量进行区分。

但是,到了12个月左右,他们仍然无法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大约在18个月到2岁之间,儿童从量感觉到素数、算术加法和减法概念。

在3岁和4岁时,他们已经能够解决数量上的基本问题,并发展出对更复杂的数学思想的高级理解。

然而,研究也发现,儿童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对数字和算术运算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成年人中,日本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高,而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较低。

这可以部分归因于不同国家和文化中数学教育的差异,以及数字和算术运算的方式和难度的变化。

2. 数学词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学词汇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成功和理解至关重要。

例如,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数字和算术运算的术语,如“比例”,“小数”和“分数”,以达到有效的数学思维。

在学龄前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口头和书面方法来给儿童提供数学术语,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字和算术的兴趣。

此外,探索数学词汇对学生在不同年龄段中学习数学成果的影响,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领域。

研究表明,具有高水平数学表现的儿童在早期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并熟悉了数学词汇,这是他们在后来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关键。

3. 感受数字数量的心理“数感”是指感知和理解数字数量的能力。

事实上,数感领域的研究对于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如何感知数字数量,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从视觉认知、触觉等多维度的感知中理解数字和数量概念。

研究表明,不同的感官通道可以影响儿童对数字和其他数量的感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解读与实操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解读与实操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解读与实操指导——蒙台梭利数学的魅力: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因果关系紧密、逻辑严谨、推理性强的学科。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些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与演练,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儿童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儿童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有智慧的人。

在新近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针对幼儿“数学认知”按照幼儿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

《指南》教育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指南》教育建议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1.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具体教学目标、教育建议请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施教指导理论解读在日常生活中,“数”是最为常见的一个概念。

它几乎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人、任何事都离不开“数”,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数”打交道。

幼儿园讲座_《比较与测量核心经验解读(一)》_2022年学习资料

幼儿园讲座_《比较与测量核心经验解读(一)》_2022年学习资料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2-/HUEIDO-许州如特国,起位国-幼儿对重量的感知的发展-3岁幼儿能感知 判断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4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达物体轻重的感知-5岁幼儿判别轻重差异的精 性有较大提高,能理解和运-用“轻”、“重”词汇-·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1核心经验要点-/HUEIDO-许州如时国,配位s-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通过分解的、有序的、层层深入式的两 比较帮-助儿童体验并逐步理解相对性-•由于量的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因此 在活动中教师应首先要让儿童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体就问儿童是大是小或是长是短。-·对 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认识量的相对性往往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启发和引导。例如,皮球和乒乓球比, 球大-乒乓球小,而皮球与篮球比,皮球小了,篮球大了;在让儿童进行-量的比较时,通过三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去 助儿童认识量的相-对性。以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帮助他们建立有序比较和-逻辑推断。
/HUEIDO-许州如时国,配位s-比较与测量(一)-2020/7/30
/HUEIDO-许州如量时国,配面s-集合与-模式-数与运-几何与-算-空间-比较与-测量
量的比较-HUEIDO-大量一一-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连续量-不 续量
量的比较-/HUEIDO-许如如转包国,起位细-大不连续量:也叫分离量,它是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 女连续量:也叫相关量,它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HUEIDO-许如如转包国,起位s-1-2-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目测-测量
1核心经验要点-◆确定属性特征是比较与测量的重要前提-大小、轻重、远近、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等-。 短:是指物体两端之间距离的长度-高矮:是指物体在一水平线上从下到上距离-●-宽窄:是指物体横面边长的长度细:是横截面直径(或半径)的长度-●厚薄:是指扁平物体上下面之间的长度

让小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的策略

让小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的策略


增 进 身心 健康 。 创设宽松 、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 于激发 ( 2 )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 调 动学生 课堂是常被人认 为比较枯燥 、乏味和缺 乏激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 利于学生认识 数学知 情 的,因此 ,努力创建既宽松又 富有人情 味 识 ,体验 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的魅力 , 从 的课 堂环境显得尤 为重要 。让学生真正成 为 中能有所感悟 ,掌握必要 的基 础知识 和基本 课 堂的主人 ,在 民主、宽松 、自由的环境 里 技能。课 堂是教 师的生命力所在地 ,是学生 体验数学 、 “ 玩”好数学。 《 数学课程标准 》 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 素的课 堂生 活中品 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 为学 生提供做 数学、玩 味数学 ,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 数学的机会。 学生有了兴致 , 就会激发求知欲 , 心向”。在教学 中,我们应 不 们 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给 形成 积极的 “ 学生仓 Ⅱ 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断创设 与学 生心理 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 学 如 :我在教 学 《 角 的初步认识 》时 ,采 习热情 。让学生真切 的感受 到数学真奇妙 ! 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发给各个小组 这样 的教学,除了知识 的传 递,更 多了一份 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 的角。当课上到后半 情感的交流 ,一次思维的碰撞 , 使 学生萌发 我要 “ 玩”好数学的愿望 , 阶段的时候 ,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竟然用角摆 出一种数学真有趣 , 了一架飞机。我对他们微笑 了一下 ,然后对 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 ,在数 学世界里 自 全班学生说 : “ 小朋友们,请 看这几个小朋 由翱翔。 友拼 的图形像什么 呀?” “ 飞机。” “ 现在 我相信 ,通过教师们 的努力,我们 的数 请大家 当回设计 师,每组拼一 幅图,比一 比 学课堂会充满激情和活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 哪组设计 的最好 ,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 数学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 ,让数 当设计师 , 各个情绪高涨 , 兴趣盎然。课后 , 学的光芒洒 向世间的每个角落。 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在轻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8篇教案1游戏目标: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

场地画有迷宫图。

游戏过程: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标记。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

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

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游戏反思: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每次分果时,孩子们都喊着:老师我要大的,每一次我都因势利导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果让孩子们作比较,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说出那个大那个小,但当我出示两个一样大的果让孩子们比较时。

他们就不知道用语言描述:“两个果一样大”所以在上学期教研课我特设计了此活动,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开启学生数学学习心灵之窗

开启学生数学学习心灵之窗

开启学生数学学习心灵之窗关键词:培育学生学好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定理、法则、公式等,学生如何理解这些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靠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好这一门学科。

一、爱学数学学习的能源来自学生,能源的核心乃在兴趣和好奇,这是行为发生变化的前提,由此才会产生求知欲。

1、情境引起爱学“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造和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创造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为教学谱写优美的前奏,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她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知识,从而奠定良好的爱学数学的基础。

2、兴趣激发爱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学,大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就是由于她们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3、媒体扩展爱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活动相结合,对教师来说,就是在有限教学的时间内,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学到比原先更多的知识。

如,我在教学“我们与数学同行”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了数学在多种科技生活中应用的事例,扩展了学生视野。

4、关系促进爱学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师生间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就轻松,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

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尊敬你,信任你,配合你,“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会学数学1、多读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能力影响着自学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近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一、对教材中有些记忆性的,应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领会。

-比较--思维点拨的金钥匙

-比较--思维点拨的金钥匙

“比较”:思维点拨的金钥匙一、缘起:简单方法,神奇效果1.名师精妙点拨的启发--抽丝剥茧镜头回放:张齐华《认识分数》的片段张老师:比较黑板上三个图形,(有的是上下对折,涂一份;有的是左右对折涂一份;有的是斜着对折涂一份)他们的折法一样吗?涂色部分也不一样,可是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呢?生(比较后发现):因为他们都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都涂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把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由内化到外化的过渡之后,运用比较的方法点拨思维(图形一样,折法不同,为什么都是图形的),精准巧妙地剥离的非本质属性,凸显了本质内涵,”二分之一意义的理解”这个难点迎刃而解,显得格外清晰透彻。

2.一道解题思路的触动--灵动巧妙。

已知○+○+□+□﹦20 ○+○+□+□+□﹦24求○﹦( ) □﹦( )如果按照正常的数量关系或者思维方式分析的话,很可能走进了死胡同,大多数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但是只要把算式进行两次比较,一切就会豁然开朗。

第一次比较得数:第二道算式得数多了4,什么原因呢?第二次比较算式:原来第二道算式多了一个”□”,所以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简单的”比较”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可见比较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解读:”比较”的内涵和外延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比较”,简单地说就是辨别异同,同时也是确定对象之间相异与相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它可以在相同或相异的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

人们常常通过”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区别,从而打开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引导学生”比较”什么呢?1.同中比异--追根溯源、切中要害。

很多数学结论的命题都存在着严格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恰恰就是成就严谨规范结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很多时候又容易被忽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几种情况或结论放一起比一比,在比较中就能察觉出成就结论的原因,从而把握住结论形成的关键。

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习数学

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习数学

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习数学内容提要: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幼儿学会计算,而是让幼儿能够有数学的思维,能发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集体性的数学活动,而且要把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一日生活活动、各种游戏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各种日常活动去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关键词: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活动区活动、家庭教育资源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幼儿学会计算,而是让幼儿能够有数学的思维,能够发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当我们去菜市场买菜对卖菜的阿姨说:“我要买一斤黄瓜”时,我们已经用数学的语言达到了沟通的目的,数学就是这样自然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集体性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把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挖掘一)、让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事例,而且这些情景和事例是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把各年龄段的数学内容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早上来园、晨间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护理、常规、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等环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融合,例如:小班在日常活动中,可以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如:幼儿进餐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如碟子、勺子、碗与小朋友都是一一对应的;下午吃点心的时候,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在户外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如有的房顶是三角形,房子的门和窗子是长方形,树干粗、树枝细,马路宽、小巷窄等。

数学游乐园开启你的数学之旅

数学游乐园开启你的数学之旅

数学游乐园开启你的数学之旅数学游乐园:开启你的数学之旅数学,作为一门普遍认为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学科,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但是,如果能够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也许就能改变这种想法。

于是,数学游乐园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启了无数人的数学之旅。

第一部分:游乐园的概况数学游乐园位于某市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达到了一百亩。

游乐园分为几个主题区,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主题和亮点。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的知识,还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第二部分:数学之美的展示在数学游乐园的第一个区域,您会见到一个精致的展览厅。

在这里,各种数学概念和定理被用图形、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通过观察这些展示物,您将会感受到数学之美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数学竞技场的挑战数学游乐园的第二个区域是一个巨大的竞技场。

在这里,您可以与其他游客一起参与数学竞技活动。

比如,参加数学比赛、解决难题等等。

通过与他人的切磋和竞争,您可以巩固数学知识,并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数字之舟的探险在数学游乐园的第三个区域,您将会进入到一个巨大的迷宫。

这个迷宫有着无数的门和通道,您需要通过解决数学题目来找到正确的通道。

这将是一次既刺激又有趣的数学之旅。

第五部分:数字舞池的律动数学游乐园的第四个区域是一个数字舞池。

在这里,您可以通过跳舞的方式感受数学的律动。

每一次的舞步都与一个数学公式或原理相对应,您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关于数学的知识。

第六部分:数字市集的奇妙世界在数学游乐园的最后一个区域,您将进入到一个数字市集。

这里是一个充满趣味的世界,您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结语: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游乐园中,您将会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无论您是数学爱好者还是对数学感到畏惧,数学游乐园都将成为您开启数学之旅的理想选择。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神奇的数学之旅,发现数学的魅力吧!。

学前教育中的数字概念启蒙

学前教育中的数字概念启蒙

学前教育中的数字概念启蒙数字概念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数字概念的启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数字概念的重要性、数字概念的启蒙方法以及教师在数字概念启蒙中的角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数字概念的重要性数字概念是数学的基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而且在学习各类科学课程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数字概念的掌握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数字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

学习数学要从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开始,如数的认知、数的顺序、数的名称等。

通过数字概念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建立对数字的理解和感知,为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数字概念的启蒙对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概念的学习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这对于孩子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数字概念的启蒙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

数字概念的学习是孩子们认识周围事物、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掌握数字概念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计数、排序和比较大小等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数字概念的启蒙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数字概念的启蒙,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字概念启蒙方法: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在数字概念的启蒙中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方式来进行。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玩具进行数字排序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还可以使用数学拼图让孩子们学习数字的组合和拆分等。

2. 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字概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如水果、动物、蔬菜等,让孩子们进行计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3. 日常生活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融入数字概念的学习。

例如,教孩子们数餐具、数桌椅、数人等,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字的存在和运用。

理趣数学:让儿童与学科美好相遇

理趣数学:让儿童与学科美好相遇

教学主张绝不是名师的专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他或明确、或默会的教育理念的自然流露,都是他教育理念自觉或不自觉的投射,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位教师其实都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一、“理趣数学”的价值意蕴笔者之所以对“理趣数学”情有独钟,主要源于它所体现出的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

1.趣以激情,顺应学习需求。

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

从呱呱坠地时起,他们就对即将面对的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这种本能的好奇心在不经意间驱动他们开启了漫长的学习旅程。

最吸引儿童注意的自然是那些形象的、生动的、有趣的事物。

然而,数学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对于生活中具体形象的存在而言,一点趣味都没有,数学对儿童来说似乎很是晦涩难懂。

“理趣数学”主张顺应儿童学习需求,通过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点燃主动探究热情,打通理与趣的隔阂,激活儿童数学学习的兴趣。

“趣”诱发儿童“想学”的状态,成为儿童持续探究数学的动力引擎。

2.理以促思,契合学科本质。

“理”是数学学科的根基,也是数学学习的灵魂。

郑毓信教授曾说,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老师或教材把注意力和大量的时间放到了相应的活动或情境之上,却没有能集中于其中的数学内容,这当然是一种本末倒置[1]。

“理趣数学”必须避免这样的本末倒置,以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为核心,让学生在对数学本质道理的探究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在寻理、明理、悟理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理趣合一,登攀教育高峰。

72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数学学习过程中具体形象的“趣”的出场最终还是为了它的退场,学生既要能“入”乎其内,又要能“出”乎其外。

在日复一日“理趣数学”的熏陶下,学生的理性思维、理性精神得到培养,逐步体会到无须具体形象的“趣”的帮助,无须借助某些具体情境的支撑,单纯在抽象的符号世界进行归纳、演绎、建模的理性快乐,逐渐领悟到一种剥离情境的、真实存在的数学理趣。

整体统合建构,培育数学情怀——让儿童成为数学学习的先行组织者

整体统合建构,培育数学情怀——让儿童成为数学学习的先行组织者

22总第345-346期 2017·7B/8B23总第345-346期 2017·7B/8B整体统合建构数学的结构和关联——让儿童成为数学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我一直以为,儿童数学学习有两个“建立”尤为重要:一个是帮助儿童建立一定的数学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

学生头脑中一旦对数学有了清晰的结构,那么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形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就有了顺势生长的土壤。

另一个是帮助儿童建立一定的数学关联,包括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和数学内部的关联。

建立数学关联的过程就是数学新知识进入学生个体认知结构,并与原有认知体系中的旧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并渗透整合这个过程对于儿童数学学习意义重大。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小学数学要关注学习内容的前后关联,缺乏关联的教学,既“一树”“一图” 这样的思维工具把整个开学第一课的目录学习内并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轴把本学期整知识分布的单元以及学习的进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借助目录树把本学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四大领域的单元内容进行分类重组,身经历数学知识结构化的过程。

同时,学期重点研究的“小数”“图形”两大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在单元内、主题间、知识群间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数学关联。

上述过程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建立数学结构和数学关联的过程,帮助学生整体统合数学学习的过程,童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了整体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方法,习的先行组织者,从长远来看这必将成为促进儿童终身学习、终身会学习的关键能力。

三、培育儿童的数学情怀——唤起儿童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期待开学第一课应成为学生新学期数学学习的发24总第345-346期 2017·7B/8B。

数学课堂应把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通道”

数学课堂应把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通道”

数学课堂应把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通道”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摆在首位。

但是在有效性教学研究过程中,一些教师却有失偏颇。

单纯追求以知识掌握为课堂教学唯一目标,这与国家推行课程改革“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初衷不相吻合。

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讨,现提出来供同行商榷。

一、掌握教材,为学生怎样学打好基础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一节经心准备的数学课,如果对课的本身品头论足,意见最多的是对执教者掌握教材、组织教学内容首当其冲。

这些意见直接指向教师对教材认识不足,对教材的钻研不够。

我在执教《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根据学生在这以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认知的起点。

教学伊始,屏幕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出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随后出现5个长方形和五个正方形分别与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待学生稍作观察后,将展开图转化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制作这样的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纸板?是要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什么呢?紧接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教学至此拉开了对长方体表面积学习的帷幕。

教学安排依托的理念在反复强调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都有一个与此知识相对应的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已有知识系统作为学生认知的基础。

无论是从知识的整体性或者是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性都强调要遵循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律,让学生在旧知的复习中感知新知、理解新知、内化新知。

让学生较好地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而组织与新知相关的知识的复习,充当“先行组织者”是让学生完整经历学习过程的开始。

二、掌握课堂,为学生怎样学创设环境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有悖的最明显的差异是以老师教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

变老师教为学生怎样学是很多老师专业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的绊脚石。

比较大小 幼儿园教案

比较大小 幼儿园教案

比较大小幼儿园教案
课程背景
本课程适合3-4岁儿童进行学习,主要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幼儿
培养比较大小的能力,为进一步的数学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比较大小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大小物品,例如“大”、“小”、
“更大”、“更小”等;
2.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物品大小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为幼儿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步骤一:唤起幼儿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球、大象、小
猫等。

步骤二: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逐个展示物品,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幼儿进行比较,例如:“这
个小猫比这个球小多了,那这个球比这个大象小多了。


步骤三:使用比较大小的词语描述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比较大小的词语描述不同物品的大小关系,例如“大”、“小”、“更大”、“更小”等。

步骤四:巩固练习
让幼儿通过比较大小的实物进行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内容,并在帮助下逐渐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使用比较大小的词语描述不同物品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使用比较大小的词语描述不同物品的大小关系。

教学效果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帮助幼儿更好地
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

总结
本次教学引导幼儿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开启幼儿数学学习的大门。


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继续强化幼儿对比较大小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何与数学老师有效沟通?

如何与数学老师有效沟通?

如何与数学老师有效沟通?如何与数学老师有效沟通:家长和学生指南才是一名教育专家,我偶尔会被家长和学生问到怎么与数学老师更有效地交流沟通。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因为良好的沟通是指导学生取得数学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能帮助家长和学生与数学老师建立更积极、富有成效的沟通:1. 主动积极,确立信息通道:家长:定期安排与老师见面或通话时间,了解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情况。

询问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期望,以及如何在家支持孩子的学习。

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数学研讨会,获取更多有关数学课程和教学的信息。

学生:愿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不要害怕问问题。

可以参加课后辅导或课外活动,寻求更多帮助。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态度。

及时完成作业并寻求老师的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 明白老师的视角:家长:了解老师的工作压力和教学目标。

尊重老师的专业判断,不要试图代替老师的角色。

从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

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目标和期望,认真完成作业和练习。

认识到学习数学需要时间和努力,不要急于克服所有困难。

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仅仅依靠老师解决所有问题。

3. 营造温馨合作氛围,共同解决问题:家长:鼓励孩子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与老师保持沟通和合作。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提供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学生:积极与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难。

认真倾听老师的意见建议,并向老师寻求指导。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 具体有效的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清晰简练,尽量避免情绪化言论。

聚焦问题,避免泛泛而谈。

使用积极的语气和态度,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数据,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问题。

表达合作意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5. 沟通渠道的利用:学校官网、班级群、家校通等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及时查看学校发布的最新信息,了解孩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开启儿童数学学习的通道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各位探讨一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比较,开启儿童数学学习的通道。

一、抓住本质,开启创新思维的大门
数学家怀特海在《数学与善》中说“数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新课程给数学课堂带来灵动与生成,但同时也少了思考性,更少了数学味。

这样的数学课是达不到数学教育应有的目标。

我认为只有抓住数学的本质,才能充分凸显“数学味”,使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能力。

1.横向比较――将知识引向纵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同一类别的比较,让学生品尝发现和创造数学知识的那种“滋味”,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例如:在教
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课时,小数意义为教学的难点,教材是以长度单位为素材,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将它改为从孩子们熟悉的人民币入手:超市的棒棒糖搞特价(每支1角),问:你能将它的价格像0.85元这样表示出来吗?如果学生说出来,就问: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然后根据课件演示1元平均分成10分,红色显示其中一个1角硬币,再引导孩子说“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用分数表示呢?(十分之一元)这个十分之一就是0.1元。

然后依次教学0.3元、0.7元,引导孩子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紧接着出示1分钱,3分钱,70分钱,让学生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出来。

板书时注意将一位小数和2位小数分成2列,再依据板书进行比较问:“左边的小数和右边的有什么不同。

”生很快就发现左边的那列是一位小数,右边那列数2位小数。

然后追问:“一位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呢?2位小数呢?”边说边将分母用红色粉笔描出,这样使学生明白使学生明白十分之几就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就是2位小数。

再问:“如果是千分之几会是几位小数呢?万分之几呢?”由于抓住了小数意义的本质,因此孩子们在比较中很快就掌握了小数与分数间的联系,后面的一问又将孩子们的思维引向纵深处。

2.纵向比较――让思维有质的飞跃。

对于学生极易混淆的地方,我们抓住它的本质区别,提升孩子们思维的开阔性。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课时,我将线段和面积进行了比较:我先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问:“孩子们这是什么?”(线段),“它有多长呢?你能估一下吗?“孩子估完后,再进行测量。

紧接着我再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问:”比较这2个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孩子说出,相同的地方是正方形由4条线段围成,每条线段都是1分米。

不同的是这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从线变成了面(并板书线变面),这样孩子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沟通新旧,打开经验逻辑的通道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找准旧知,寻找新知,找到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这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体现孩子生命本色的数学味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孩子的生命发展出发,尽量关注那些最能体现孩子生命本色、最有价值的部分,展示孩子们的真实生活,让孩子们真情流露,亲自实践。

例如在教学《商是整十、整百的数》时,在教学完“商是整十、整百的数”的算理和算法后,我将它的算法和“表内除法”的算法进行对比,这样既帮助孩子们
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使孩子明白“商是整十、整百的数”的口算,其实也是和“表内除法”的算法一样,只是多了补0这一过程。

三、同类对比,引领数学模型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从而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比较中,建立数学模型。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这课时,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学校新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块书法展板,每块展板展5幅作品。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一共可以展示几幅作品?再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并说出各种方法的意义。

然后以:为了奖励那些优秀的小书法家们,学校购买了一些奖品,我们瞧瞧去。

①3盒钢笔,每盒4支,每支5元。

②3箱厦门馅饼,每箱4盒,每盒5个。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补充完整)选择一样你喜欢的奖品,算一算。

“然后问:“比较这3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们说它们都是连乘的,每个已知条件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然后展示生活中用用连乘来解决的问题。

最后问像这样的()×()×()=()算式,还可能是什么问题的解决方法?让生编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
建立了连乘应用题的基本模型,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