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食滞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脾胃

小儿推拿-脾胃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要求: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缓解胃胀气7大妙

缓解胃胀气7大妙

缓解胃胀气7大妙胃胀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饭后胃脘撑胀,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

胃胀气让人吃了“一肚子气”,想要有效消气,就一起来学习小编今天介绍的调理妙招吧。

穴位按摩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捏手指防胀气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

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

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另外,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

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

重复做3~5次。

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

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

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

重复做3~5次。

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

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

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

中医按摩促进肠道蠕动的秘诀

中医按摩促进肠道蠕动的秘诀

中医按摩促进肠道蠕动的秘诀肠道蠕动是指消化道中胃肠内容物向前推动的过程,对于身体良好的消化和排便非常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人面临肠道蠕动不畅的问题,导致便秘等消化问题的出现。

中医按摩是一种古老且有效的方法,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按摩促进肠道蠕动的秘诀。

第一部分:理解肠道蠕动在了解中医按摩如何促进肠道蠕动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肠道蠕动的基本原理。

肠道蠕动主要由肠道平滑肌的自律性节律决定。

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对肠道的平滑肌产生刺激,从而引发蠕动波的产生。

这种蠕动波沿着消化道向前推进,将食物和废物送入下一段。

第二部分:中医按摩的作用机制中医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具体来说,中医按摩对肠道蠕动的促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机制:1. 刺激穴位和经络:中医按摩会刺激腹部和背部的特定穴位和经络,从而直接调动相关蠕动波的产生。

例如,按摩肚脐周围的"关元"穴位可以刺激小肠蠕动,帮助排便。

2. 调节自律性节律:中医按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的功能,影响肠道平滑肌的自律性节律。

这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肠道蠕动。

3. 缓解紧张和压力:压力和紧张是导致肠道蠕动缓慢的常见原因之一。

中医按摩可以放松肌肉和神经系统,缓解紧张和压力,从而促进肠道蠕动。

第三部分:中医按摩的具体技法中医按摩有许多不同的技法可以用于促进肠道蠕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法:1. 推腹法:用手掌轻轻地从腹部中央向两侧和下方推动,以刺激肠道蠕动。

2. 揉脐法:用拇指和食指围绕肚脐轻柔推动,有助于刺激小肠蠕动。

3. 按摩背部:用手掌或指尖沿着脊柱轻柔地推动,可以刺激大肠的蠕动。

4. 敲打腹部:用掌心或腕部轻轻地敲打腹部,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除了按摩技法,中医按摩还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穴位按压、温灸等,以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尽管中医按摩对促进肠道蠕动有益,但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和预防措施:1. 寻求专业指导:在进行中医按摩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按摩师的建议。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男人胃不舒服怎么办和方法

男人胃不舒服怎么办和方法

男⼈胃不舒服怎么办和⽅法 夏季到来,由于各种饮⾷习惯,男⼈常常会感觉到胃不舒服。

胃不舒服不仅影响⾷欲,还有影响⼈的⼼情。

那么男⼈胃不舒服怎么办?男⼈胃不舒服按那些⽳位?下⾯由店铺为⼤家讲解男⼈胃不舒服的按摩法吧。

男⼈胃不舒服的按摩法 1、按⾜三⾥⽳治⾷欲不振 作⽤:调理脾胃机能,促⾷欲,助消化。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

按法:⽤指腹以画圆⽅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2、按中脘⽳治消化不良 作⽤:和胃⾏⽓,⽌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闷胀感。

位置:肚脐上⽅4指宽处。

按法:⽤指腹以画圆⽅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3、按丰隆⽳治胀⽓恶⼼ 作⽤:健脾化湿,促代谢,纾解肠胃胀⽓,打嗝。

位置:膝盖外侧与脚踝连线正中间点。

按法:⽤指腹以画圆⽅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4、按⽔分⽳治排便不畅 作⽤:⾏⽓消胀,促代谢,改善便秘。

位置:肚脐正上⽅约⼀指宽处。

按法:⽤指腹以画圆⽅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5、按太⽩⽳治打嗝 作⽤:缓解胃胀,治打嗝,呕吐。

位置:它在⾜内侧缘,第1跖⾻关节后下⽅⾚⽩⾁际凹陷处。

按法:太⽩⽳是脾经的原⽳,对调理脾⽓虚弱有好处。

按太⽩⽳肌⾁感到酸痛就⾏。

6、按内关⽳治胀⽓ 作⽤:益⽓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之功,常按摩内关⽳,对缓解胃部胀⽓有⼀定作⽤。

位置: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

具体来说,就是将右⼿三个⼿指头并拢,把三个⼿指头中的⽆名指,放在左⼿腕横纹上,这时右⼿⾷指和左⼿⼿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

按法:指头并拢按压,直⾄能感觉到酸痛就⾏。

胃不舒服的缓解⽅法 1.呕吐腹泻严重,脱⽔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般1~2天内很快恢复。

2.⽌痛。

应⽤颠茄⽚、阿托品、654-2、奥替溴铵等药均可。

还可局部热敷腹部解痉⽌痛(有胃出⾎者不⽤)。

中医推拿按摩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中医推拿按摩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中医推拿按摩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运用于调理身体健康。

其中,通过按摩和刺激脾胃经络,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等相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适应症、按摩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疗法。

1.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中医推拿按摩是基于中医学原理,通过手法的刺激作用,调和体内的阴阳、气血,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生命的根基,消化系统的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健康。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刺激脾胃相关的经络,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2. 中医推拿按摩的适应症中医推拿按摩适用于多种与脾胃相关的问题,如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

此外,对于情绪紧张、压力过大导致的脾胃失调也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的疾病或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推拿按摩。

3. 中医推拿按摩的技巧(1)揉脾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1.5寸处。

用拇指指腹轻揉、旋转,刺激脾经。

(2)按揉足三里穴:位于下腿前侧,当膝盖外侧髌骨横纹下3寸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按揉,可改善消化不良。

(3)推脐封闭法:双手交叉放在脐上,顺时针方向做旋转推动,按压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4)按摩胃部:用手指轻柔地按摩胃部,顺时针方向画圆圈状按摩,有助于刺激胃部运动,促进消化。

4. 中医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1)适量为宜:推拿按摩应适量,刺激力度不宜过大,避免造成不适。

(2)术后禁忌:对于刚进行手术的患者,推拿按摩需谨慎,避免对伤口及手术部位造成刺激。

(3)避免空腹:推拿按摩最好在饭后1小时进行,空腹时进行按摩可能会导致胃脆弱的人出现不适。

(4)专业指导:若对推拿按摩技巧不熟悉,建议在专业医生或推拿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的中医疗法。

通过刺激脾胃经络,调和体内阴阳、气血,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与改善。

脾胃虚的中医经络按摩保健法

脾胃虚的中医经络按摩保健法

脾胃虚的中医经络按摩保健法在中医学中,脾胃被视为人体消化与吸收的重要器官。

脾胃虚弱的人常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

为了改善脾胃虚的状况,中医推崇经络按摩保健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络按摩的方法,帮助调理脾胃,提升身体健康。

一、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脚胫骨外侧凹陷处,距膝盖下方三寸。

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按摩时可用力适度,手法可以选择揉、抓、捏等。

二、按摩足内关穴足内关穴位于脚冲阳经的起始处,当足心平伸,里踝骨突起处,与第一跖骨之间的凹陷点位。

按摩足内关穴可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约15秒,重复数次。

三、按摩手三阴交穴手三阴交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方的中点,当掌心向上,与尺骨之间的凹陷点位。

按摩手三阴交穴可调理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按摩时,可以使用拇指或中指,用力适度地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约15秒,重复数次。

四、按摩足厥阴经穴位足厥阴经穴位分布于脚内侧,包括太冲、阴陵泉、然谷、太白等穴位。

按摩足厥阴经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并提升体内的阳气。

按摩时,可以用力适度,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每个穴位,每穴按压约15秒,重复数次。

五、按摩胸腹部经络除了按摩经络穴位,按摩胸腹部对于调理脾胃也十分重要。

可以用手掌或者手指轻轻按摩胸腹部,顺着脾胃经络的走向进行。

按摩胸腹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脾胃的功能,缓解胃脘痛、腹泻等症状。

总结:脾胃虚弱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经络按摩是中医学上调理脾胃虚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足三里穴、足内关穴、手三阴交穴、足厥阴经穴位以及胸腹部经络,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中医保健是一门渊博的学问,经络按摩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还有许多其他的中医调理方法,如饮食调理、草药治疗等。

如果您有脾胃虚的问题,建议您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便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理。

小儿推拿调理积食讲座总结

小儿推拿调理积食讲座总结

小儿推拿调理积食讲座总结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积食时最好让小儿适量做运动,吃一些清淡的食品。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

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一推大肠(3分钟)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二揉板门(5分钟)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三顺运内八卦(5分钟)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四小横纹(3分钟)位置:小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之一。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五推天河水(3分钟)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作用:清天河可清热解表,泻心火等,为常用小儿推拿穴位之一。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调理脾胃虚弱可以试试中医按摩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不良,吃下的食物身体无法吸收它的营养,身体容易疲乏,会感觉全身无力,中医按摩能够调理脾胃虚弱,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方法。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虚弱饮食调理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粳米性平,有补脾益气之功。

脾胃虚弱可以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土豆、鲫鱼汤、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不想那么麻烦可以直接服用虫草薏米糊。

其实何为虚弱,就是功能不强,知道原因就简单了,还是从容易消化着手,每餐以豆浆牛奶,及没馅的馒头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荞麦、燕麦、红枣等一类补脾胃的东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东西尽量不吃,还有荤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鱼类,其它肉类少吃为好。

胃积食?教你三招:推拿、锻炼、饮食调节

胃积食?教你三招:推拿、锻炼、饮食调节

2020.0444祝您健康生活保健生活之友近日,各地的餐饮店陆续恢复营业,很多人见到久违的美食难免有些“招架不住”。

特殊时期,我们除了要做好个人防护之外,也要特别注意别给肠胃太大的负担。

凡事过犹不及,吃得太多,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早饱、口臭、腹泻、便秘或者腹痛等积食的症状。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儿推拿少用药积食主要是由于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食品摄入过多导致的。

小儿禀赋不足,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吃得过多,食物不消化进而积滞在胃肠,会出现精神萎靡、脸色发黄、烦躁不安、夜间哭闹等表现,这多半就是积食的信号了。

既然孩子吃多后易引发积食,那么此时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从源头抓起。

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秉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减少高营养、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对于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宝宝,妈妈们可以做些山药粥,调理脾胃,滋阴养液。

也可以做白萝卜粥,开肺健胃、缓解腹胀。

其次,可以调节宝宝的肠胃功能。

使用益生菌或中成药,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山楂颗粒等。

但考虑到宝宝的内脏功能脆弱,建议少用药。

可到胃积食?教你三招:推拿、锻炼、饮食调节◎ 滑永志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医院进行小儿推拿,通过按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手法进行治疗。

▲ 远离暴饮暴食积食多发于儿童,但大人也会出现胃积食。

当成人发生积食时,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大荤控制量。

外食时免不了大鱼大肉,这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的过量摄入,造成肝肾负担。

“大鱼大肉”大都脂肪、嘌呤超标,易对身体造成损害。

很多人偏爱油炸食品,而油炸破坏了食材的营养,会使蛋白质变性,易引发消化不良。

因此,应适量控制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可适量增加水果的摄入,平衡营养。

饮酒不贪杯。

饮酒会损害人们的肝、肾、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功能,甚至醉酒者可能出现因呕吐物呛入气管而窒息死亡,可见贪杯百害而无一利。

饮酒后可食用一些主食,如大米等谷物。

宝宝积食的按摩食疗

宝宝积食的按摩食疗

宝宝积食的按摩食疗宝宝积食的按摩治疗方法从中医上讲,经过肚子的是脾经、肝经和肾经,通过摩腹可以达到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作用,让身体里的“痰、水、湿、淤”的集聚自行散开。

具体操作:把四个手指并拢,放在他的肚子上。

然后轻轻盘旋状揉动,顺时针36次,逆时针9次。

顺揉为清,逆揉为补。

连续揉上30分钟即可,对孩子的肠胃非常好。

如果揉的时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说明出现了肠鸣音,或者孩子在排气,家长不用紧张,这是正常现象。

先让孩子趴在治疗床上,然后从大椎穴(正坐低头,脖子正中最高椎突处)开始,用双手食指和拇指将脊柱两旁皮肤捏起,两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肤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动,一直推到孩子臀沟的长强穴。

一般沿着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

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5天后可以开始下一个疗程。

注意:捏脊法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方法没有副作用,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肤娇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爽身粉或香油。

揉捏四指穴四缝穴每只手只有4个,因它位于掌心朝上,从食、中、无名、小指指尖朝下数,第二个关节的横纹中央,故称“四缝”。

揉搓这8个穴位时,要有一定的力度。

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食中指在下,沿着孩子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个穴位揉40次左右。

温馨提示:揉捏四缝穴配合捏脊,效果更好。

宝宝积食的食疗治疗方法熬山楂水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用小火炖煮3~4个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过滤掉,在汤中加冰糖喂宝宝喝。

薏米山药粥将薏米、山药、小米适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湿健脾、滋阴养液,尤其适用于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孩子。

麦芽栀子水用麦芽、栀子煲水给孩子喝。

用量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而定,例如1岁以下的宝宝,麦芽、栀子各6克,一到三岁的孩子可以各用9克。

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气不顺按摩缓解方法

气不顺按摩缓解方法

气不顺按摩缓解方法
气不顺的按摩缓解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肚部按摩:将手掌搓热后,顺着胃部的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气胀感。

2. 背部按摩:在背部脊柱两侧的上下空隙处,用手指轻轻按摩,帮助放松背部肌肉和舒缓胃肠胀气症状。

3. 足底按摩:用拇指按摩脚底的气海穴,位于足底中央凹陷处,每次按摩约10分钟,有助于促进消化和缓解胀气。

4. 腿部按摩:将手掌和指尖轻轻按摩大腿外侧和内侧的肌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缓解气胀感。

5. 腰部按摩:用手掌按摩腰部两侧的肾俞穴,位于腰椎横突下方凹陷处,每次按摩约5分钟,有助于舒缓胃肠胀气症状。

请注意,在进行按摩时要注意手法温和,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不适。

如果气胀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按摩养生调理脾胃缓解消化不良

中医按摩养生调理脾胃缓解消化不良

中医按摩养生调理脾胃缓解消化不良中医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人体经络和穴位的刺激,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关键,是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

脾胃功能不良会引起各种消化问题,如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

本文将介绍中医按摩如何养生调理脾胃,缓解消化不良问题。

一、中医按摩理论基础中医按摩是基于中医经络学和经络运行理论的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器官相连,通过经络能够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按摩经络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流动,从而改善脾胃消化功能。

二、常用的中医按摩手法1. 按揉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央,是人体气血的汇聚之地。

按揉关元穴可以调节脾胃的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双手掌心轻柔地按揉关元穴,每次按揉约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2. 推腹按摩推腹按摩是通过按摩腹部来刺激脾胃经络,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双手掌心贴近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按摩约10-15分钟。

3. 揉搓四神聪穴四神聪穴位于前额太阳穴和眉毛间的凹陷处,是调节脾胃功能的重要穴位。

揉搓四神聪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脾胃消化问题。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揉搓四神聪穴,每次揉搓约3-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三、中医按摩养生调理脾胃的注意事项1. 按摩前保持放松进行中医按摩前,先保持身心放松,排空杂念,使自己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

可以先进行深呼吸或放松身体肌肉,以便更好地接受按摩疗法。

2. 按摩力度适中中医按摩不需要过度用力,应该注重按摩的技巧和力度。

按摩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法轻柔,避免过度刺激皮肤和经络。

3. 持之以恒中医按摩调理脾胃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

按摩的效果需要时间去积累和体验,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按摩,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其他养生建议除了中医按摩,还可以配合一些其他的养生方法来改善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问题。

1. 注意饮食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对于脾胃功能的调理非常重要。

按摩这几个穴位轻松缓解胃肠胀气

按摩这几个穴位轻松缓解胃肠胀气

按摩这几个穴位轻松缓解胃肠胀气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饮食也不规律,有时吃过饭后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肚子好像很胀,用手敲敲自己的肚子会听到“咚咚”的声音。

其实遇到这种事情也不用奇怪,那是因为你的肚子胀气啦。

肚子里有很多的气体,在中医中这叫气滞。

需要通降。

一般发现腹胀的原因有三种:一是食物本身含气,比如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一下喝得太多,其释放的二氧化碳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二是进食的食物产气,比如洋葱、豆类、韭菜、生葱、生蒜、芹菜等,这些食物经肠道细菌充分发酵后,会产生多量的硫化氢、氨气。

蓄积在肠道中,便会引起胃肠胀气。

特别是现在的人为了赶时间会经常吃KFC、麦当劳等洋快餐,炸薯条、可乐等,让它们在肠胃里来个大碰头,产生的化学反应更易引起肚胀;三是本身有食积或者脾胃不好,食物积滞,腐化不消化,进而产气出现肚胀。

出现这种问题,一时半会身体自身又没有释放出来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帮它疏通一下,这样就能快速将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人身体中有一个专门治疗腹胀的穴位,叫天枢穴。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2寸,犹如天地交合之际,是脾胃升降清浊的枢纽。

天枢穴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就疏调肠腑、理气行滞。

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刺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功效。

按摩时,身体平躺在床上,手掌放在腹部,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能快速疏通积滞在肠胃的气体,缓解腹胀。

如果还要加强效果的话,可以配合上脘穴和气海穴同时按摩。

如果觉得上腹部胀的比较厉害,可以同时按摩天枢穴和上脘穴。

如果觉得下腹部胀的比较厉害,可以同时按摩气海穴。

这几个穴位同时刺激效果会更好。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直下1.5寸处。

气海,顾名思义就是气的汇聚之处,如同大海。

刺激此穴也可以理气消滞,缓解肚胀。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

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

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文章目录*一、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二、消化不良该怎么办*三、消化不良吃什么食物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1、消化不良按摩足三里穴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

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2、消化不良按摩四缝穴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3、消化不良按摩下脘穴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

我们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4、消化不良按摩肚子我们人体的构造是非常特殊的,所以在我们身体部位有许多不同的穴位都撒子可以治疗疾病的。

首先最简单的一种办法,我们可以按摩我们的肚子,消化不良,一般来说是肠胃功能的退化。

所以当我们消化不良的时候。

可以按摩一下肚脐眼上面的部位。

那个地方是可以帮助我们肠胃通畅的穴位。

同时也可以采用顺时针的方向来按摩我们的肚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肠道的蠕动。

帮助我们治疗消化不良。

5、消化不良按摩手指相信很多人肚子痛的时候都会有按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部位的经历,并且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的手上也是有很多穴位的,当我们消化不良的时候,可以选择按压中指的第一关节处,这个地方的穴位是可以帮助我们治疗消化不良的,除了中指,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手指,都是可以按摩的,这种方法对于小孩子的消化不良来说也是很有效的。

中医教你按摩食疗消积滞

中医教你按摩食疗消积滞

中医教你按摩食疗消积滞*导读:中医传统穴位按摩、饮食疗法、简易药疗都可以有助于消除积滞。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你的健康造成危害:长期不吃早餐,胆汁浓缩、胆固醇积累在胆囊中形成胆结石,还会引起代谢失调而肥胖;经常吃饭太快,不细咀嚼,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经常吃饭过饱易引起消化不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经常饮食过咸,易患高血压,对心肝肾有害;喜欢吃甜食,易患心血管疾病及肥胖。

*●传统疗法*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距离手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胃痛胃胀发作时可增至100次。

*2、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胃痛胃胀时可揉1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按摩腹部:两手交叉,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

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4、灸足三里:取穴同上,点燃艾条,离穴位3-4厘米施灸5-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

*5、灸中脘穴: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点燃艾条,离穴位3-4厘米施灸5-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

*●饮食疗法*陈皮炒薏苡仁煲水鸭材料:水鸭300克,生姜3片,陈皮6克,炒薏苡仁30克,莲子、淮山(干片,中药店有售)各25克。

制法:薏苡仁略炒至微黄;其余各配料洗净,稍浸泡;水鸭洗净,置沸水稍滚片刻(即汆水)。

将所有材料放进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具有补脾健胃、祛湿止泻之功。

*太子参无花果煲猪瘦肉材料:猪瘦肉400克,无花果50克,蜜枣2个,生姜3片,太子参20克。

制法:太子参、无花果、蜜枣分别洗净,稍浸泡,蜜枣去核;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切。

将所有材料放进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加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脾胃弱按什么穴位

脾胃弱按什么穴位

脾胃弱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脾胃弱按什么穴位*二、健脾胃食物有哪些*三、脾胃虚弱怎么调理脾胃弱按什么穴位1、脾胃弱按什么穴位脾胃弱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脾胃弱的临床表现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

方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粘冻,加黄连、马齿苋。

3、脾胃弱的症状脾胃虚弱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胃食物有哪些1、番薯俗称甘薯、山芋、红薯。

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

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2、薏苡仁味甘淡,属性微寒。

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

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症状都适用。

3、粳米又被称为“大米”。

性平味甘,对于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处。

可以用来治疗、改善因脾虚所致身体消瘦、烦闷、泄泻、下痢等症状。

推荐: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4、小麦小麦属于性凉味甘的五谷类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治食滞
一些由于饮食不节造成的食滞胃脘,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六腑以通为顺,滞久则伤正,最终会诱发许多疾病。

宋代养生学家刘词在《混俗颐生录》中写到:“饱即伤心,伤心即短气、胸闷”。

“饱”字指饮食不节造成的食滞。

保持腑道的通顺,特别是老年人保持大便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养生防病手段。

摩腹挺腹法
此法可明显增加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

摩腹:患者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神阙穴为圆心(神阙位于脐中),在中腹、下腹,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约2分钟。

挺腹:取站位,两手自然下垂,用腹式呼吸。

当吸气时,双手向后甩;呼气时,双手向前甩,反复20余次。

擦腰骶部
患者取卧位,医者用掌根擦搓腰骶部,自上至下,约1~2分钟。

也可取站位,患者两手掌置于自己腰骶部,自行上下擦搓1~2分钟,以局部温热舒适为度。

点揉支沟穴
拇指用力点揉支沟穴,以有胀感为宜,约1分钟。

此外还可配合点揉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等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