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2) • 学习目标的确定
如:《动静相宜品古味》
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文稿实例操作,学会为文本、图片等对象添加自定 义动画效果。
2.设置幻灯片切换,学会利用幻灯片切换效果让作品更生动。 3.体验演示文稿不同的放映方式,能根据主题需要选择合适的 动画效果和放映方式。
该学、能学、可教、利评
(3) • 学习目标的陈述
“画笔”模块中色彩积木的使用。提高 实践动手能力,体验编程的乐趣。
(《画正多边形》)
2 • 设计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的、可评价的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1:通过演示文稿实例操作,学会为文本、图片等对象添加自定义动
画。
目标是预期 学习结果
评价任务1:动画效果添活力,在演示文稿中为每一页幻灯片的文本、图片等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以信息技术课为例
一 • 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二 •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三 • 课堂观察—专业的听评课 四 • 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实施
1 •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学设计专业缺失
教师备课 •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阅读以前课件或教案 •寻找课外的备课资源 •打开电脑备教学流程 •网上搜索素材和练习
三 • 课堂观察—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量表——纬度:学生学习
课题: 《动静相宜品古味》 执教人:
上课时间:
观课人:
自主视角
观察点举例
1.自主学习的时间有 2. 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 3. 自主学习有序吗?学 4.学生自主学习
多 少 ? 有 多 少 人 参 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 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的质量如何?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图片、艺术字等基本

“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张林霞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不断地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给予学生在课程中更多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获取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学评”一致性的模式引入进来,推动教学的革新,使得理想的课堂成效得到展现。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与实践前言: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非常重要的素养,使得信息技术的学科价值得到提升,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所以,在当前,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模式进行运用,使得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系统和完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一致性内涵分析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所谓的“教学评”一致性教育模式一般是指,将知识讲授、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三个环节有效整合在一起,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模式,值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和运用。

但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使得“教学评”模式得到构建,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应该秉持适当原则。

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应该始终做到以生为本,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教育模式的落实。

同时,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树立合理运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并要在这样的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从而使得传统教学的不足和弊病得到改善,促使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高质和高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施效果。

二、“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对策(一)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有效运用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模式时,教育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基石。

只有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才能够为教学的开展指明正确的方向,让理想的课堂成效得以达成。

所以,在模式构建当中,教师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对教学的开展起到总领作用,使得教学模式的构建变得更加有序和有效。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I 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在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学科更名为“信息科技”学科,更加注重从“技术、技能”到“思维、能力”方向的转换。

新课标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

聚焦课堂,落实“双减”措施,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中小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工作。

一、“教学评一体化”相关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教学评一体化”在美国最开始名为“现代教学评价”,后来布鲁姆将教育目标进行分类,强调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突出了评价的重要作用。

芬兰和德国学者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他们注重利用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并试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达成目标的情况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

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教学评三位一体”的理念。

该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融合和相互影响[2]。

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服务。

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融入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的[3]。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和“评价”仍然存在严重的分离现象。

许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一致性时仍然面临困难。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研究局限于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研究,相对缺乏对“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农村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案例更是少之又少,而实践研究恰恰是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重要工作[1]。

二、农村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必然性(一)新课标出台前农村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现状实际上,在新课标出台之前,不少学校和教师已经在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尝试。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学与评价的“两张皮”严重分裂,评价盲目随意,没有目的性,缺乏针对性,研究教师多,却少关注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实践——数据与数据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实践——数据与数据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实践——数据与数据结构摘要:这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高中信息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的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在高中信息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的进行评价。

本文将从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希望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策略引言:目前,我国高中教学对一些学科的教学评价采取笔试等方式,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采取笔试和机考相结合,而这种方式仅注重学生最后的考试结果,忽视了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最终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改革以来,强调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探索知识,主动参与学习且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并非让学生接受教师机械化教学所讲授的知识。

教学评价作为学科教学衡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学科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完善现阶段教学过程评价的内容。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教学过程现状(一)缺少对“教、学、评”的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虽然无关高考,但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这门课程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学习和问题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在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缺乏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无法达到新课标提倡的学生通过实验所学后,利用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求。

近几年来,在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已经纳入必修课程,但因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还是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评价有足够多的认识,将其设置成一门可有可无的教学课程。

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因其未深入切实的了解“教—学—评”,最终导致教学成果不佳。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究发布时间:2023-01-01T15:48:54.337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2月作者:蔡文锦[导读] 为提升教学的质量效果,满足教学的科学性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内容,对此,高中技术教师则需加强教学重视,革新教学手段,借助网络环境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以提高教学整体成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基于网络背景,重点讨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蔡文锦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摘要】为提升教学的质量效果,满足教学的科学性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内容,对此,高中技术教师则需加强教学重视,革新教学手段,借助网络环境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以提高教学整体成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基于网络背景,重点讨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信息技术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12-115-01引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仅为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路径,亦是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在全面发展视域下,高中生亦需要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则需立足网络环境,积极革新传统教学方式,采取“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打造更加系统、完整的信息技术课堂,以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

具体在实施期间,教师需围绕教学评三个方向落实,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一、以学定教,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前提,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而言,是保障其有效开展的重要指标,有利于理想课堂的建设与实施。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受个人主观情绪和偏见影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具有一致性。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评一致性一直被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教师个体经验、专业水平、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差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一直面临挑战。

随着教育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效果,分析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探讨不同实践方法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旨在揭示“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旨在激发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重视,促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评价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为教学评价制度的改进提供有益建议,从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教师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生在接受评价时往往会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和目标,如果评价标准不一致,会造成学生困惑和不公平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致性探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致性探究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
教师设计了这样有 序开放的教学活动环节: 一是教师出示学生作品 的评价要点;二是小组 内根据评价要点评价其 中一位同学的作品,形 成评点意见;三是小组 代表上台展示、评点。
环节
这样的教学活动充 分反映了“教-学-评一 致性”带来的变化:目 标指向明确,教学活动 为学习目标服务;评价 合理嵌入,教学与评价 有机整合。
教学评一致性的定位
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定位,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他的论文《教— 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中这样描 述:
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 提和灵魂。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 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 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教学评一致性的两种理解
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 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 标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教学质量 的监测员,既是引导学生学什么的人,也是知 道学生学会什么的人。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图片的插入,来体现故事的内容。 用PPT创作数字故事,主要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因此,对 于整个画面的布局、美观都有要求。
TEMPLATE
教学目标
(1)掌握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设置图片样式的方法。 (2)能够将相关图片按次序组织在一起,讲述家乡的故事。 (3)通过用图片讲述家乡故事活动,了解家乡的秀丽景色,增强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思考,我们就不会把信息技 时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是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依
术课上成别的课。
与学习能力,那么教、学、 据。
评就都会无的放矢。
这就要求我们表述的目标 是“可评价的”,我们在 叙写学习目标时,应多使 用“能说出”、“能写 出”、“能归纳”、“会 总结”等可评可测的行为 动词,而不太使用“理 解”、“感悟”、“体会” 等难以评价的词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人工智能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和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人工智能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和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人工智能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和研究摘要:大数据被誉为在新时期下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显微镜,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时代发展机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成果,构建现代化的评价机制,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策略,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水平能够全面的提高。

本文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评一致性引言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班级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课堂评价模式优化重视程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搜索更加宽泛的学习信息,以此来追踪和收集学生学习的数据。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更加个性而全面地评价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信息化技术教学中要明确教学评一致性对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一、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融合的发展背景教师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确定教学评一致性的方式,通过不断地总结明确教学评一致性的重点之后,再采取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的评价效果,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蓬勃性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迎合时代发展方向,优化整体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从而使整个教学评一致性工作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1]。

在教学评一致性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要的依据,制定更加科学的标准,利用一切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过程的全面测定以及衡量,并且分析数据教学评一致性的主要价值,为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基础。

此外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时,要挖掘有关学生技能分析和学习中一些隐含和未知的知识和规则,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包含了测量和收集等不同的组成部分,使教师更加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我国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一致性探讨中明确指出了在素质教育时代下要转变教学方式,采取微课和慕课等网络教学方式,不断的丰富学生当前的学习数据,并且加强对信息化的全面利用,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轨迹,通过全面教学评一致性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3篇)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之间保持一致性的原则。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特点。

2. 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内容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有效地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一致性教学方法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4.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应具有科学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 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3篇)

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旨在实现教学、评价和学习的有机统一。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践策略和案例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三者之间要形成共识,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在一定时间内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达成共识。

2. 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取的教材、教学资源等。

教学内容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3. 教学方法一致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学方法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4.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评价方式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方式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1. 建立教学评一致性意识:教师、学生和评价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将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原则。

2.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确保教学目标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达成共识。

3. 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依托信息技术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整合教学

依托信息技术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整合教学

依托信息技术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整合教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所有相关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将各类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思维能力。

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式学习。

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整合成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这个主题下进行学习和探究。

2、跨学科设计。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跨学科地学习和应用。

3、多元化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验、观察、讨论、研究、创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鼓励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和项目。

5、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项目、演讲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总之,大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旨在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完整版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

完整版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

完整版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者在对学校、班级或个人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方法,旨在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公正公平。

为了深入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本文将从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教学评一致性,简称评一致性,是指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各个评价者在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价时,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评一致性要求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客观公正,排除主观偏见和随意性。

二、重要性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评一致性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评一致性,可以避免因不同评价者的主观偏见而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从而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其次,评一致性能够确保教育资源的平等利用。

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因为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而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只有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才能让学校、班级和个人学生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获得公平公正的机会。

最后,评一致性能够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

通过评一致性,教育机构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评一致性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实施步骤为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明确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学校本身制定、教育部门的指导文件或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

评价标准的明确化是评一致性的前提。

其次,培训评价者。

评一致性要求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遵循一致的标准和方法。

因此,培训评价者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或研讨会,提升评价者的专业素养和评价能力。

然后,制定评价程序。

评一致性需要评价者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评价,遵循一致的评价方式。

可以将评价程序编写成操作手册或指南,以确保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遵循一致的程序。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不同教师、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对同一份学生作业、考试或表现进行评价时,评价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教学评一致性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客观评价能力,也关乎教师对教学目标、标准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对于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教学评一致性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对于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1. 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在学科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可能受到学校、地区、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因此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而教学评一致性正是要求在不同条件下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够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学生在评价结果方面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教学评一致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于评价结果有一致的标准和期望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作业、学习知识,以期获得更好的评价结果。

而且,一致的评价标准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3.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有着一致的标准和期望。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更好地监控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 建立一致的评价标准在学科教学中,建立一致的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明确学科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标准,使得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加强教师评价能力培训教师是学科教学中的主体,他们的评价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

加强教师的评价能力培训是提高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评价方法和技巧,提高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实践研究摘要:在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实践体系中,教、学、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教”指的是教学;“学”指的是学习;“评”指的是评价。

教学评三者相互结合,能够保障课堂观察实践效果,从而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但在初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将“教、学、评”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强化课堂观察效果,还成为其需要持续思考的一道难题。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现状入手,主要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观察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评;课堂观察;实践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课堂观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此处提到的课堂观察指的是:教学研究者或观察者从自身目的出发,同时借助相关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进行资料搜集。

在初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掌握更多有用的教学信息,从而为制定后续教学计划或者开展后续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此,初一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围绕“教、学、评”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相应的课堂观察实践活动。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价值(一)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相互交织的两部分。

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如此就能够指导学生更好的改善自己的课堂行为。

作为观察者,在课堂情境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反馈信息,然后基于此,展开教学评价。

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最终都指向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可见,“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课堂观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其在教学实践与理论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有效反思,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思想和方法。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作重中之重,而初中的信息技术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当提倡学生以一种更直观、更鲜明的学习模式进行课堂学习。

中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高,通过一定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取、加工、处理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相关措施进行描述,以此来推荐教、学、评一致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发展渗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结果通过教学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一致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极大的提高,该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达到最大的学习成就,从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信息技术逐渐被其他学科所应用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广泛认可,从而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该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1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初中的信息技术所教授的课程大多数是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易操作的实践过程,大多数的初中老师在教授该课程是首先自己在电脑上对学生进行具体步骤的展示,让学生进行记忆,然后就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个过程过于枯燥机械化,这就会造成学生在练习时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高,甚至有一些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会选择用电脑打游戏等。

这些现象都主要是由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1.2信息技术授课时间少,并且学生在机械化的模仿老师操作过程是问题频出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被作为考试的重要课程,所以在授课时间的分配上被极大的压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由于时间不够,每节课的间隔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上节学生学习的知识,在下节就会被遗忘模糊,造成学生对于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难以进行系统化长期化的记忆。

智慧教育视阈下“教―学―评一致性”探究

智慧教育视阈下“教―学―评一致性”探究

智慧教育视阈下“教―学―评一致性”探究一、引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课程和教师的引领下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是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

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

进入21 世纪,教育信息化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智慧教育。

传统的数字教育是把技术作为工具与教育教学进行应用融合,而智慧教育是用技术营造环境与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融合创新。

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将我们基于“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同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有20 年时间,把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新境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旨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造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特征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卓越型智慧型人才。

杨现民教授等人将智慧教育环境分为两类,分别包括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

本文探讨的智慧教育及智慧教育环境指的是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及相关环境建设。

智慧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智慧校园环境建设。

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物联网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基于云平台的教育资源整合与组织、社交网络与学习协作、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慧课堂与未来教室六大技术载体,每种技术载体又有不同的智能技术工具支持,如云平台下的同步备课、网络评估、知识图谱分析,智慧教室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过程记录、实时交互评价等。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布时间:2022-01-17T08:06:41.65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总第382期作者:陈平邢晓娜郝晓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白板、视频会议、思维导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变得刻不容缓。

山东省昌邑市育秀学校26130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白板、视频会议、思维导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变得刻不容缓。

一、对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认识信息素养是一种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础能力,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想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做到不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说碰到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接下来才是实际去操作。

二、个人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我所任教是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定程度的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来自不同的小学,同学们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1.比如说我在上scratch编程课的时候,在讲“小猫做加法”一节时,当我讲到编程语言加数这个变量时,很多同学是在本子上记下来语句,然后照着记录在软件上操作,这样做,虽然最后完成的语句是正确的,程序运行正确,但是,他们真正了解变量的意义了吗?我觉得没有,这些同学只是单纯地进行了实际操作,变量作为一个数据结构的意义,以及这方面的信息素养,没有得到。

2.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容易枯燥冗长,在计算机操作教学中,有的时候对计算机特点和学情的估计不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的研究、稀里糊涂的操作、匆匆忙忙的总结,看似热闹的课堂,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比如:在讲文件及文件夹的移动复制时,边演讲边讲解:第一步选定文件、第二步剪切、第三步确定目标位置、第四步粘贴。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探讨——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为例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探讨——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为例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探讨——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为例摘要: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为背景,探讨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效果。

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解析和相关研究的回顾,提出了一种基于一致性评价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策略;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引言: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近年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的一致性,旨在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和个性化的统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教学评一致性来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概述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时,能够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上保持一致。

教学评一致性不仅要求教师在评价上保持一致,还要求教师在反馈上给予学生一致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评一致性主要包括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一致性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的评价。

评价方法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采用一致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作者:董秀洁王栋栋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8期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在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中,一直都被赋予着极高的要求,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

通过对理论的深入剖析,并结合当前的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有效性;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意义
(一)教学评一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评一致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准则,它的前提是具备清晰的目标,为此老师需要研究各级各类课程文件,并依据学生学情,结合学科特点而确定教学目标,这一过程将有助于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教学评一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一致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其目标始终在场,当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都不偏离目标,且通过活动最终达成了目标,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因此,确保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致,就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一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如果教师能够提供教学评一致的课堂,也就意味着学生能够得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明确而持续的目标,根据这些目标学生将能够参与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这样的课堂是丰富而有意义的,这些活动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影响教学评不一致的因素
(一)缺乏教学目标设计或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清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依据教材直接设计教学过程。

缺乏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的教师虽然设计了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不清晰、不规范,对教学目标应包含的要素没有清楚的认识。

(二)教学活动与目标不匹配
教学活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不足以达成目标预设的水平层次,故而教、学不一致。

(三)评价与目标不一致
教师没有评价意识,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没有以正确的评价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造成评价与目标、教学、学习不一致的现象非常突出。

三、促进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策略
(一)加强目标意识是教学评一致的起点
具备目标意识的教师,将依据合理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因为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引导所有活动的标准,因此,加强目标意识,是课堂教学评致的起点。

1.转变角度,以学生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在传统的目标叙述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将自己作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将目标表述为教师自己要做的事。

在这样的目标中,他们容易忽略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而关注自身的教学。

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在叙写教学目标时,应转变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通过教学学生应做到什么,从一开始就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身上,从而让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行为的变化。

2.明确内容和行为,清晰表述教学目标
在确保目标的行为主体为学生后,另一个增强目标意识的方式,就是明确目标的内容和行为,以此为目标对教学的指导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以教材内容作为目标内容,而应当依据《课标》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来选择知识,让知识成为目标的内容,让教材内容服务于目标。

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确保教材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需要的资源,而不是目标本身,也不是开展教学活动唯一的思路。

这么做的优势在于,让教学围绕目标而非教材。

(二)从教学设计开始,将教学评一致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缺乏细致的规划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

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规划教学的成果,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的种种思考。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从积极备课开始,通过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教-学-评一致”的课堂落到实处。

在教学的设计中,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的原理,应当先设计目标、再设计评价、最后设计教学活动。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
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对教师而言,其作用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从而掌控课堂教学;而对学生而言,评价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方向,同时能够激励保护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应尝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同时,确保评价设计先于教学,如此才能发挥评价引导教学、监控教学和改善教学的作用。

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清晰具体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换言之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确保活动的设计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避免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

(三)提高评价素养,实现教学评一致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也强调教师应当综合合理地运用多种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但正如前面所说,教师评价素养的欠缺是制约教师运用评价促进教学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变教师评价素养欠缺的现状十分重要。

促进教师评价素养的形成,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提升自身评价素养
评价方案的设计并非随意而为,它要求教师具备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研习教育评价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行动提升评价素养。

首先,教师要尝试澄清学科中各种主要的学习结果;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制定观测的手段和途径;此外,教师应合理分析在不同学习结果下所搜集到的关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资料。

2.學校应开展教育评价的相关培训,为教师提供提升评价素养的途径
学校作为教师主要的工作场所,有义务为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教学质量就得以提高。

因此,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之一的评价素养,学校应开设与之相关的教研和培训,为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提供途径。

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尝试淡化外部评价给教师带来的冲击,注意平衡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注意保护教师萌生起来的评价素养,并积极鼓励教师开发各类基于学习的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1]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52
[2] 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经验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56.
[3] 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领域[M].罗黎辉,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 崔允部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