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戏剧中的冲突和转折点;3.理解并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和情感;4.掌握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
二、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概述;2.戏剧冲突和转折点分析;3.人物性格和情感剖析;4.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讲解的内容,复习《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概述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图,让学生了解整个剧的大致框架。
简要介绍各个主要人物的身份和关系,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铺垫。
3. 戏剧冲突和转折点分析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的冲突和转折点。
重点解释每个冲突和转折点对于故事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物的内心变化。
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4. 人物性格和情感剖析将各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列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每个人物的内在动机和情感冲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5. 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选取雷峰和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其中两名学生扮演雷峰和雨果,其他学生扮演旁观者,观察并记录对话和争吵过程中的情绪和表情变化。
演练结束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1.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雷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小结,包括主要冲突和转折点;2.观察学生在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雷雨》的原著小说,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细节;2.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作,创造自己的对话和争吵场景,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Markdown格式文本如上所示,可以使用各种编辑器或在线工具进行编辑和导出。
不带图片和网址的限制能够保证文档内容的纯文字性质,使得文档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案标题:《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雷雨》第二幕,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理解并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3.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准备:1. 《雷雨》第二幕的文本材料。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阅读剧本的复印件。
4.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雷雨》剧情,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和他们在剧中的角色。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二幕,并标记出关键情节和台词。
2. 分组讨论,就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开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依据,并与学生共同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 每组选择一个关键情节或台词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设计一个小组展示的形式(如小品、演讲、对话等)。
3. 学生小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教师提供进一步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的后续剧情,并做好相关的阅读笔记。
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雷雨》剧中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的小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舞台剧的演绎,以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2. 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自然现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的特点是又()又()。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
二、学习第3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第3小节。
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雷雨又大又猛的词语。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板书:大、猛)3.“大”和“猛”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板书:小、弱)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3小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雷雨又大又猛?用直线划出来。
再读一读,读出雷雨又大又猛的感觉。
指名读。
5.如果把第3小节改成:哗、哗、哗,下起来了。
轰隆隆的雷声把小朋友们吓了一大跳,大树也害怕得发抖了。
电闪不分,一个劲儿劈下来。
风刮得天都要塌了似的。
那该多好啊!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小树等物在风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吓”“发抖”“塌”等词语的意思。
并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小节。
图文结合,理解“垂头丧气”的意思。
并用“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6.小结:雷雨真是又大又猛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3小节吧!齐读第3小节。
背诵第3小节。
7.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课文的插图,想想雷雨前、中、后的天气和景物都有什么变化?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雷雨前:天气闷热,树叶不动,蝉不叫;雷雨中:乌云密布,大风带着闪电和雷声来了,哗啦哗啦地下起了大雨;雷雨后:天气凉爽,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并分析《雷雨》这部戏剧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绘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文学创作;3. 培养学生思考与讨论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进一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2. 进一步发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观看课文片段: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剧中人物和情节的好奇和兴趣。
2. 学生讨论:学生们就刚才观看的片段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观感和猜测。
Step 2:阅读剧本(15分钟)1. 课堂朗读:将《雷雨》的剧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2. 阅读理解: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解读剧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和情节,确保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Step 3: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15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剧中的作用。
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报告,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4:情感体验与表达(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按照剧本的情节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
2. 文学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用文字来描绘他们的形象和情感,进行文学创作。
Step 5: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讨论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分析他们对剧情的推动和影响。
2.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与全班一起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读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归纳:老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苏莉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复习词语、句子。
(小组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那些自然段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二人小组合作交流导学案第一题。
1、雷雨前(看课件)1)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生汇报导学案第一题)(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a、乌云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比较句子,练习“一……不……”(指导朗读)b、大风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阵大风来得怎么样?从哪个词知道?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为什么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练习“……越……越……”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2、雷雨中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课件出示这句话)(看课件)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板书:下起来----)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板书:越下越大----)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板书:渐渐地小了)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看课件)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出示雷雨后句子)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生汇报导学案第三题,课件出示。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
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二、学情介绍: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三、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垂、逃、彩、虹”。
2、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学习运用“越……越……”句式说话。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压、乱、垂、虹”等12个生字,会用“垂、沉、逃、越”等字口头组词。
会规范地书写“蜘、蛛”等4个生字,掌握含有虫字旁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积累像“黑沉沉”式的ABB式词语,会用“越来越渐渐地”等词语说话。
(2)通过看图、想象或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压下来、垂下来”等词的意思。
抓住描写雨前、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等句段,借助想象,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朗读感悟,读出雷雨来临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和雷雨马上要下起来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和雨越下越大的情境。
(4)拓展阅读《夏雨》和《春天的小雨》,说说和夏雨相比,春天的小雨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想象、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朗读感悟,读出雨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风大雷雨将至和雨中雨越下越大的情境。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想象、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朗读感悟,读出雨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风大雷雨将至和雨中雨越下越大的情境。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1.开火车读词语。
(一阵乱摆逃走彩虹清新蜘蛛黑沉沉压下来垂下来越来越亮迎面扑来)2.选词填空:⑴绿油油红彤彤亮晶晶光闪闪早上,()太阳升起来了,照在()草地上,草叶上的露珠,被阳光一照,()、()的,美丽极了!⑵越来越渐渐地我把课文读了好几遍,()读熟了,我主动举手要求朗读,读完后,老师和同学们为我鼓掌,我()自信了!二、精读指导过渡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属他。
发起怒来放声吼,伴着成串汗水下。
”同学们一定猜到了,这位老兄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继续学习的《雷雨》。
1.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哪几段分别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朗读感悟1-3自然节,感受雷雨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及呼啸而至的大风和电闪雷鸣,知道雷雨将至。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雷雨前的景象,哪位同学来读一下1-3自然段(出示),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说一说,你从他读的哪里,感受到雷雨马上要下起来了。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在网上。
3、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夏天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叶不动枝乱摆雷雨前(图):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蝉不叫蜘蛛逃15、雷雨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天亮了空气清新雷雨后(图):雨停了彩虹蝉蜘蛛青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
(出示课题)板书:15、雷雨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
(软件)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软件)乌云压下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16 雷雨 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16 雷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16《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学写“垂”字。
3.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的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理清脉络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6课,让我们齐读课题。
(《雷雨》)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齐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吗?你能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吗?(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没错!课文通过三个清晰的部分,先写了雷雨前,然后写了雷雨中,最后写了雷雨后。
那么,雷雨的前、中、后的景象分别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篇文章,来细细感受一下吧!(二)品读感悟,想象画面感受雷雨前的景象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注意不动唇、不出声,圈一圈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景物:乌云、树叶、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板书)过渡语:那么,雷雨前的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2.让我们先看看头顶上的乌云,谁来读一读?(指名1人读)(1).你看到的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多、黑)(2).书上用了一个字表明的乌云的变化,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对,就是这个“压”!什么是压?你能用手做一做压的动作吗?就是这样,从上往下对物体用力。
同学们,此时,向你压来的不是手,而是满天厚厚的乌云,你有什么感受?(害怕,紧张,透不过气来……)(3)你能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吗?(1人读,范读比较;1人读,齐读。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整合)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整合)【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垂”的意思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通过听音乐,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够抓住雷雨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准备】1.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前谈话,模仿下雨。
先分好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模仿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雷雨)二、复习旧知,巩固字词师:……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生字词的读写,在这里,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上节课谁学的知识记得最牢。
出示:蝉、蜘蛛、彩虹、黑沉沉、垂下来、越来越响、压下来、逃走。
(指名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师:同学们,其实词语和我们人一样也是具有感情色彩的。
看看,谁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出它特有的感情色彩。
指导学生读好黑沉沉、越来越响、压下来、垂下来。
三、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就这么去读词语,好吗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受了词语的魅力,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来聆听音乐的精彩,听完后把你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1.播放音乐,轻声范读。
出示: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点评)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场雷雨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这场雷雨吧。
2.初学课文。
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①老师与学生一起划分课文:1-3自然段是雷雨前,4-6自然段是雷雨中,7-8自然段是雷雨后。
并相机板书:小结: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
四、品读课文,把握特点(一)学习雷雨前1.请四人小组一起读描写雷雨前的1-3自然段,并找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四人小组读课文并议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乌云、树、蝉、蜘蛛、闪电、雷声),老师则在班里巡视并指导学生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为待会儿请学生回答时物色人选。
《雷雨》第2课时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科目版本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章节第五组课名第五组第十八课雷雨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能够正确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
3、能仿照课文说出自己观察到的雷雨前天气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理清课文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内容1.教师上课1.1朗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跟随课文感受雷雨的过程。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雷雨的呢?(提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
(2)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的是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呢?听录音,边听边找答案吧。
课文1-3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4-6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时的景象,7-8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1.2学习课文(1)请你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课文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让你感觉到要下雨了的句子。
课文通过对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要下雨了。
说一说,你是怎么感觉到的?通过描写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让人感觉到了雷雨前的寂静。
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雷雨前那种一片寂静的感觉。
通过描写大风把树枝吹得乱摆,蜘蛛弃网逃走,写出了雷雨前天气的变化无常和动物的反应。
谁能读出这种突然的变化。
通过对闪电和雷声变化的描写体现出要下雨了。
谁能读出闪电和雷声的变化?除了闪电和雷声,你还知道雷雨前有什么变化吗?如:风越刮越大。
天气越来越闷。
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短片来感受一下雷雨前的样子吧。
再齐读前三段,一起感受雷雨前的景象吧。
(2)雷雨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自己默读第4-6自然段,边读边想:雷雨中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越下越大”让人感受到了雷雨的来势猛烈。
二年级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 科:语文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二(4)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听写词语。
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前,天空——黑沉沉的;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蜘蛛——逃走了。你们听——(播放媒体课件,呈现打雷声,而后哗哗哗的雨声)下雨了!
【设计意图:教学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
②指导读好“哗,哗,哗”。
③齐读这一句。(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
(2)“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①学生自由说一说。
②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大。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说一说:除了树、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
16雷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雷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景象的方法。
4.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学习并模仿作者描写景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来展现雷雨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雷雨不同阶段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关于雷雨的观察记录或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生字新词和课文大意。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并且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生字新词?学生1:我们学习了“压、乱、垂"等生字。
老师:很好,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学生2:课文主要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提问学生关于雷雨的记忆或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非常棒!雷雨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你们有没有见过雷雨呢?或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学生3:我见过雷雨,天空变得很黑,雷声隆隆的,很吓人但也很有趣。
老师:嗯,雷雨确实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更细致地了解雷雨的各个阶段。
(二)深入研读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重点研读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部分。
2.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多媒体展示雷雨)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真的下起来了。
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至6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雨中的景象的?(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
(3)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指名读)师:齐读。
(先两组齐读,再五组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二下《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下《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黑、雷、扑、新”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1.板书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二、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1.过渡:雷雨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呢?自由读一读,勾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边读文边圈画。
(树、房子、雷声、雨。
)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三、理解感受雷雨后的景象1.默读第7、8自然段,圈一圈课文描写的景物。
(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2.边读边想象画面,引导:这些雨后的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清新、愉快……)预设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什么感受?(一条彩带、一座彩桥……)预设2:蜘蛛又坐在网上。
(1)引导: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引导与雷雨前这只蜘蛛“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坐”字表现了这只蜘蛛此时的悠闲自在,指导读出蜘蛛此时的心情。
(2)和雷雨前景象对比朗读。
3.教师小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动物欢畅,雨后的世界多令人陶醉,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一起来读第7、8自然段。
四、迁移表达,整体提升1.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
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指名说。
注意说通顺、说完整。
2.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五、写字指导1.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雷、黑”。
(1)观察这两个字上下部分的宽窄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的书写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
叶不动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蜘蛛逃
15、雷雨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空气清新
雷雨后(图):
雨停了彩虹蝉蜘蛛青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
(出示课题)
板书:15、雷雨
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
(软件)
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
3、句式比较:(软件)
乌云压下来。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强调)
(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
板书:叶不动蝉不叫
(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逃走了。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
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板书:枝乱摆蜘蛛逃
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
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板书:电闪雷鸣
5、指导朗读1-3自然段。
6、练习:1(略)
(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
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
2、课文连用两个"渐渐地,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
)
解:渐渐:一点一点,慢慢地。
板书:渐渐小了
3、小结: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势很猛,雷雨是慢慢变小的。
)
4、有感情读4-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软件)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
(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
)
板书:天亮了
3、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句式比较。
(软件0
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来。
(4)
清新得空气迎面扑来。
解:清新:本课指空气清洁而新鲜。
"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
(动作演示)
板书:空气清新
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
"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
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了。
)挂:吊起,悬在高处。
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
板书:雨停了蜘蛛青蛙
(四)总结全文。
(复述板书全文)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五)反馈知识。
1、选择正确的词语移动在括号里。
黑沉沉一动满天的一声
(1)()乌云,()压下来。
(2)树上的叶子()也不动,蝉()也不叫。
2、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2)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
(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
3、造句。
(1)渐渐地……
(2)挂……
4、说说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不同,再填表。
雷雨前雷雨后
天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蝉蝉又叫起来
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