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滤膜法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摘要粪大肠菌群是污水中常见的指标菌,其检测与评价对于污水处理过程的监测和卫生保障非常重要。
本研究采用滤膜法和酶底物法两种方法对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滤膜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对粪大肠菌群进行定量检测;而酶底物法快速、便捷,适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评价。
两种方法在不同场景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需求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
1. 引言粪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从属于大肠杆菌科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为评估环境水质状况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指标。
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体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其存在与污水中表明该水源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
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厂和水源地的管理和监测,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2. 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是一种常用的粪大肠菌群定量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滤膜将样品中的粪大肠菌群分离并聚集,然后用染色剂进行着色,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滤膜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以快速定量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数量。
其缺点是耗时较长,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3. 酶底物法检测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是一种基于粪大肠菌群特定酶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粪大肠菌群特异酶的活性来间接反映其存在量。
常用的酶底物法是利用3-苯基-六胺葡萄糖(X-GAL)和X-α-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进行检测。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只需在特定培养基中添加相应底物,通过观察底物转化后的色素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粪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的优点是快速、便捷,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筛查和初步评价。
然而,酶底物法只能定性判断粪大肠菌群的存在与否,无法精确定量。
4. 比较分析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两种方法在检测原理、操作步骤、检测结果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水中耐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中耐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水中耐热大肠菌群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水质和判断水域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方法。
下面是关于水中耐热大肠菌群检测的10条基本信息以及详细描述:1.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将水样中的细菌标记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计数的方法。
适用于快速分析水样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2. 膜过滤法:膜过滤法通过将水样通过膜滤器,筛选并集落大肠菌群,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用于定量检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
3. PCR技术:PCR技术通过引物对大肠菌群的DNA进行扩增,从而快速检测水样中的大肠菌群的数量和种类。
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快速筛选和检测水质。
4. 培养方法:传统的培养方法通过将水样中的细菌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进行形态和生理特性的观察,并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评估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含量。
5. 颜色指示法:这种方法通过将水样与专门的指示剂配合使用,观察颜色变化以识别大肠菌群污染。
可以通过比较颜色的深浅程度来估计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含量。
6. 微生物生化方法:利用大肠菌群的特定生化反应,如气体产生、酶反应等来判断水样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污染。
适合用于水样中大肠菌群含量的快速筛查。
7. 荧光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利用特定的荧光探针标记细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用来定性检测大肠菌群。
8. 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水样中的大肠菌群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判断细菌的存在与否。
可以利用快速免疫层析法或ELISA法进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9. 流动细胞技术:流动细胞技术将水样通过流动细胞仪,利用荧光标记的细胞特异性探针检测水中的大肠菌群。
可用于快速检测水质中大肠菌群的含量和分布。
10.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水样中的DNA或RNA序列,利用特定的引物对大肠菌群进行特异性检测。
使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可以鉴定水样中的大肠菌群种类和丰度。
★水中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滤膜法
附件水中大腸桿菌群檢測方法-濾膜法NIEA E202.53B一、方法概要本方法係用濾膜檢測水中好氧或兼性厭氧、革蘭氏染色陰性、不產芽孢之大腸桿菌群(Coliform group)細菌。
該群細菌在含有乳糖的Endo培養基上,於35 ± 1℃ 培養24 ± 2小時會產生紅色色系具金屬光澤菌落。
所有缺乏金屬光澤的菌落,均判定為非大腸桿菌群。
二、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地面水體、地下水體、廢水、污水及海域水質及水源水質水樣中大腸桿菌群之檢測。
三、干擾(一) 水樣中含有抑制或促進大腸桿菌群細菌生長之物質。
(二) 檢測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設備含有抑制或促進大腸桿菌群細菌生長的物質。
(三) 濁度過高之水樣易造成濾膜孔隙阻塞,或造成細菌菌落瀰漫生長(spreading)而影響水樣檢驗的觀察及結果的判讀。
四、設備(一) 量筒:100至1000 mL之量筒。
(二) 吸管:有0.1 mL刻度之10 mL之無菌玻璃吸管或無菌塑膠製吸管,或無菌微量吸管(micropipet)。
(三) 稀釋瓶:100至1000 mL可滅菌、具螺旋蓋之硼矽玻璃製品。
(四) 錐形瓶:200至1000 mL可滅菌之硼矽玻璃製品。
(五) 採樣容器:容量100 mL以上無菌之硼矽玻璃或塑膠製有蓋容器,使用市售無菌袋亦可。
(六) 培養皿:硼矽玻璃製或可拋棄式塑膠製培養皿,大小為60 × 15 mm、50 × 12 mm 或其他適當大小。
(七) 過濾裝置:能耐高溫高壓滅菌的玻璃、塑膠、陶瓷或不鏽鋼等材質構成之無縫隙漏斗,以鎖定裝置、磁力或重力固定於底部。
(八) 抽氣幫浦:水壓式或吸氣式,壓力差最好在138至207 kPa者。
(九) 濾膜:使用材質為混合纖維素酯(mixed cellulose esters),直徑47 mm、孔徑0.45 μm且有格子記號的無菌濾膜。
(十) 鑷子:前端平滑、內側無波紋,使用前浸泡於95% 酒精再以火燄燃燒滅菌。
水中大肠杆菌mTEC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
水中大肠杆菌mTEC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水中大腸桿菌mTEC培養基檢驗方法-濾膜法NIEA E234.51C 一、方法概要本方法係以0.45 μm孔徑之濾膜過濾水樣,檢測水中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水樣過濾後置於mTEC培養基(modified membrane- Thermotolerant Escherichia coli Agar,縮寫為modified mTEC Agar)上,於35±1℃培養2小時,再以44.5±0.5℃培養22~24小時,大腸桿菌會形成紅色或紫紅色菌落。
方法原理是培養基內含之色原(5-溴-6-氯-3-吲哚-β-D-尿甘酸,5-Bromo-6-chloro-3-indolyl-β-D-glucuronide)被大腸桿菌之尿甘酸化酶(β-D-glucuronidase)催化而產生紅色或紫紅色菌落。
二、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飲用水水質、飲用水水源水質、地面水體、地下水體、廢水、污水、及海水等水樣中大腸桿菌之檢驗。
但不適於高濁度及含有干擾物質水樣之檢測。
三、干擾(一)水樣中含有抑制或促進大腸桿菌生長之物質時,會影響水樣之檢測結果。
(二)檢驗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設備含有抑制或促進大腸桿菌生長之物質時,會影響水樣之檢測結果。
(三)懸浮微粒過高或含有膠體的水樣易造成濾膜孔隙阻塞,或造成細菌菌落瀰漫生長(Spreading)而影響水樣檢驗結果之判讀。
四、設備(一)量筒:一般使用100~1000 mL之量筒。
(二)吸管:一般使用1~10 mL之滅菌玻璃吸管或無菌塑膠吸管,應有0.1 mL之刻度。
(三)稀釋瓶:100~1000 mL能耐高壓滅菌之有蓋硼矽玻璃製品。
(四)三角錐瓶:250~2000 mL能耐高壓滅菌之硼矽玻璃製品。
(五)採樣容器:無菌之玻璃或塑膠製有蓋容器,使用市售無菌袋亦可。
(六)培養皿:硼矽玻璃或可拋棄式塑膠製培養皿。
可使用60×15 mm、50×12 mm或其他適當大小者。
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
一、方法概要本方法系以0.45 μm孔径之滤膜过滤水样,检测水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水样过滤后置于mTEC培养基(modified membrane-Thermotolerant Escherichia coli Agar,缩写为modified mTEC Agar)上,于35±1℃培养2小时,再以44.5±0.5℃培养22~24小时,大肠杆菌会形成红色或紫红色菌落。
方法原理是培养基内含之色原(5-溴-6-氯-3-吲哚-β-D-尿甘酸,5-Bromo-6-chloro-3-indolyl-β-D-glucuronide)被大肠杆菌之尿甘酸化酶(β-D-glucuronidase)催化而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菌落。
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饮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水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海水等水样中大肠杆菌之检验。
但不适于高浊度及含有干扰物质水样之检测。
三、干扰(一)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生长之物质时,会影响水样之检测结果。
(二)检验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生长之物质时,会影响水样之检测结果。
(三)悬浮微粒过高或含有胶体的水样易造成滤膜孔隙阻塞,或造成细菌菌落弥漫生长(Spreading)而影响水样检验结果之判读。
四、设备(一)量筒:一般使用100~1000 mL之量筒。
(二)吸管:一般使用1~10 mL之灭菌玻璃吸管或无菌塑料吸管,应有0.1 mL之刻度。
(三)稀释瓶:100~1000 mL能耐高压灭菌之有盖硼硅玻璃制品。
(四)三角锥瓶:250~2000 mL能耐高压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五)采样容器:无菌之玻璃或塑料制有盖容器,使用市售无菌袋亦可。
(六)培养皿:硼硅玻璃或可抛弃式塑料制培养皿。
可使用60×15 mm、50×12 mm或其它适当大小者。
(七)过滤装置:能耐高温高压灭菌之玻璃、塑料、陶瓷或不锈钢等材质构成之无缝隙漏斗,以锁定装置、磁力或重力固定于底座。
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滤膜法研究
均 值 /个 ・ ( L) 标 准 偏 差
1 3 17 18 16 4 10 2 2 6 6 8 2 79 0 42 9 59 3 .7 38 7 46 0 . .1 . 4 5 . . 5 3 7 4 9
相 对 标准偏 差 / ( %) 64 3 .1 .1 280 . 9 3 0 . 33 2 35 5 . 79 . 9 5 7 4 9
标 准偏 差
I 9 1 0 . 9 118 1 4 08 3 . 5 5 1 0 .5 . 9 .8 2 2 6 3
01 1 019010 .3 . 0 .9 . . . 014 01 0 1 9 9 2 2 0
相 对 标 偏 差 /% ) 47 91.3 . 6l.9 .i ( 7 ( 1. 6 974 1 0 89 61. 8 4 5 7 5 ) 2
115 . %之 间 , 酵法 在 42 %~ . %之 间 。 7 发 .9 77 4 滤膜 法相
4 重 复 性
滤 膜法 测定 粪 大肠菌 群 的重 复性 试验 ,通 过 实 验 室 内平行来 进 行 ,试验 由 5个人 进 行 6组样 品的
平行 试验 , 其结 果见 表 5 。
对标准偏差比发酵法小 , 精确度优于发酵法。
巨大作 用 。目前 国 内的 粪 大肠 菌 群 检 测方 法 有 多 管 发 酵 法 、 膜 法 、 法 、T E法 和 纸 片 法 l等 。其 滤 酶 LS l 中 , 膜 法 检 测粪 大肠 菌群 , 滤 是利 用微 孑 滤 膜 过 滤 L
一
无 菌 室 ; 压 灭 菌 器 ; 温 培 养 箱 ; 器 ; 皿 高 恒 滤 平
32 清洁 水对 比实验
取清 洁水 样 , 法 和滤膜 法 同步进 行 。 膜法 发酵 滤
实验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
实验2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了解大肠菌群数量在引用水中的重要性2.学习掌握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测定大肠菌群数二、原理若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然而肠道病原菌在水中容易死亡与变异,因此数量较少,要从中特别是自来水中分离出病原菌常较困难与费时,这样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此指示菌要求是大量出现在粪便中的非病原菌,并且和水源病原菌相比是较易检出的。
若指示菌在水中不存在或数量很少,则大多数情况也保证没有病原菌。
最广泛应用的指示菌是大肠菌群,它的定义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杆状细菌,并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ºC、24~48h培养能产酸产气,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来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所污染,并间接推测水源受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其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个。
检查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两种。
多管发酵法使用历史较久,又称水的标准分析方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与水厂所采用;滤膜法是一种快速的替代方法,而且结果重复性好,又能测定大体积的水样,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大城市的水厂采用此法。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锥形瓶(500 ml)、试管(18 mm×180 mm)、大试管(容积150 ml)、移液管1 ml 及10ml、培养皿(直径90 mm)、接种环、试管架1个。
2.革兰氏染色液一套:草酸铵结晶紫、革氏碘液、95%乙醇、蕃红染液3.显微镜4.自来水(或受粪便污染的河、湖水)400ml5.蛋白胨、乳糖、磷酸氢二钾、琼脂、无水亚硫酸钠、牛肉膏、氯化钠、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2%伊红水溶液、0.5%美蓝水溶液。
6.10%NaOH、10%HCl、精密pH试纸6.4~8.4。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了解其在水质检验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杆菌,是一类嗜热性、厌氧性以及革兰阴性杆菌。
该菌种常常是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指示菌之一。
(1)标准培养基法经过富营养培养基的生长,大肠杆菌会形成显性和隐性的群体。
这种检测方法适用于水质样本、地球样品以及饮用水。
(2)膜过滤法样品通过过滤器滤过后,将过滤后的膜放入培养基上培养。
这种方法既适合于生物质量较小的样品,也适用于分析浓度高的样品。
(3)MPN法通过使用3组不同浓度的小管,并观察哪个浓度的小管有生长曲线的所有格子都被满足,来计算菌落形成单位的浓度。
可以适用于样品浓度较低的环境。
三、实验操作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标准菌株、优化阳性对照菌株、培养基、蒸馏水、实验器材、滤纸、吸管、离心机、洗涤液和细胞硬度试剂。
2. 实验步骤(1)制备纯菌液:将大肠杆菌基配合缓冲液跳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上,并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将菌落划入脱色水中,通过洗涤和离心的方式,获得纯化的细胞菌悬液。
(2)制备样品:将需要检测的水样分别过滤,过滤膜使用巨孔滤纸。
滤膜被慢慢放在脱色水上U型板中间的孔里,然后浸泡(3)培养过程: 将U型板接入温度为37℃的有氧培养箱内,在24 - 48小时内观察细菌进行生长,并做出相应的计数和检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和培养后,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如果在实验中产生的试样中出现了大肠杆菌生长,且其生长优于阳性对照;或者在某些水样中不能检测出大肠杆菌,说明该水质品质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不同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在水质检验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学准确的操作,人们可以更好地保证饮用水的健全和安全。
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有关问题
浅议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有关问题[摘要]水质细菌学检测是水质分析中的重要指标,其对于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基于多年水质检验的实践工作经验,从理论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实践工作中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滤膜法水质检验总大肠菌群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0-01前言总大肠菌群作为环境水质日常检测的指标之一,对于反映水污染程度、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滤膜法作为水中总大肠菌群传统的检测方法,因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可靠而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诸如pcr分子生物学方法、试剂盒法、免疫学方法、酶活性检测法等新兴检测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虽然新的检测体系在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上均有不用程度的提高,但因其技术复杂性、操作专业性、成本昂贵等条件制约了它们广泛应用。
作为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经典的检测方法,滤膜法也在技术上不断改进,本文就滤膜法在实践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总大肠菌群检测的意义1.1 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指一群需氧、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抱杆菌,其特征为在37±1℃条件下,反应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包括大肠杆菌、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其中大肠杆菌为主要菌种,其余各菌为次要菌种,也称为非典型大肠杆菌。
总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作为环境水质被粪便污染的标志,因其检测应用面广,使用频率高而成为一项卫生细菌学检验的必检项目。
1.2 总大肠菌群检测的意义检查水中有无病原菌是判断水质安全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标准,然而,由于病原菌种类众多及水体环境相对复杂,要针对某一种细菌进行分离、培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目前直接从水中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是无法普及实现的。
由于人类肠道传染病病原菌主要来自于粪便污水,相对水体中病原菌种类繁多,粪便中病原菌数量较少。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摘要】俗话说: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绝不可以三天不喝水。
这虽然是个俗语,但其意在说明水的珍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用水中,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是否达标,以及如何消除人们生活用水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民众广泛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总大肠菌群;检测;检测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的饮用水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部分微生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饮用水必须严格地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应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检测,检测达标后方可输配给终端用户。
目前常采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等。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相关的检验方法及步骤。
一、总大肠菌群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主要是指大肠杆菌、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三大类型细菌共同组成的大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是指在37℃条件下培养时,能够使乳糖进行发酵,并且在全天24小时之内都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细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四种细菌。
由于其数量大,在体外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相近,且检验方法比较简便,故被作为检验肠道致病菌的指示菌。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多少,表明水体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并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因此,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目前,检测总大肠菌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
二、多管发酵法多管发酵法是做早被用作水质检测的技术,至今应用已超过80年,在水样大肠菌群的检测中一直在应用。
其核心是将水样进行10倍系列稀释,分别接种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在35℃培养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将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篮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染色、镜检和进行证实试验。
实验十四水中总大肠杆菌的测定
实验十四水中总大肠杆菌的测定1 原理总大肠杆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测。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肠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实验结果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2 仪器2.1 高压蒸汽灭菌器。
2.2 恒温培养箱,冰箱。
2.3 生物显微镜,载玻片。
2.4 酒精灯,镍铬丝接种棒。
2.5 培养皿(直径100mm),试管(5×150mm),小倒管,吸管(1,5,10ml),烧杯(200,500,2000ml),锥形瓶(500,1000ml),采样瓶。
3 培养基及染色剂的制备3.1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10g蛋白胨、3g牛肉浸膏、3g乳糖和5g氯化钠加热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试管(内有倒管)中,于121℃高压灭菌器中灭菌15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2 三倍浓缩蛋白胨溶液: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制备。
除蒸馏水外,各组分用量增加至三倍。
3.3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3.3.1 贮备培养基的制备于2000mL烧杯中,先将20-30g琼脂加到9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3.5g磷酸氢二钾及10g蛋白胨,混匀,使其溶解,再用蒸馏水补充到1000mL调节溶液pH至7.2-7.4。
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10g乳糖,混匀,定量分装于250或500mL锥形瓶内,置于高压灭菌器中,在121℃灭菌15min,贮存与冷暗处备用。
3.3.2 平皿培养基的制备将上法制备的贮备培养基加热融化。
根据锥形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1:50比例吸取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空试管中;再按1:200比例称取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灭菌空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再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min(灭菌)。
环境中大肠杆菌检测标准方法
环境中大肠杆菌检测标准方法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通常被用来评估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
在环境中检测大肠杆菌的标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膜过滤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将水样或其他环境样品通过特定孔径的滤膜,然后将滤膜培养在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来筛选和计数大肠杆菌。
2. 多管法,这是一种用于水样检测的常见方法,通过将水样加入含有发酵引起的气体产生的小管中,然后观察气体产生情况来判断大肠杆菌的存在和数量。
3. 膜过滤-PCR法,这是一种结合了膜过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可以更快速和准确地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
4. 生物传感器法,这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在环境中的存在,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的变化来实现对大肠杆菌的检测。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同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实验八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1、培养基 复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乳 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乳糖蛋白胨 培养液、3倍浓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伊 红美兰培养基。 2、仪器及用具 微孔滤膜(0.45um)、 滤器(500mL)、抽气设备、镊子、 发酵用试管、杜氏小管、培养皿、刻 度吸管或移液管、接种环、酒精灯。
四、操作步骤
(三)多管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
1.取5支装有3倍浓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初发酵管,每支分别 1.取 支装有3 加入水样10mL。另取5 加入水样10mL。另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初发酵 管,每支分别加入水样1mL。再取5 管,每支分别加入水样1mL。再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培养 基的初发酵管,每支分别加入按1 10稀释的水样1mL,均 基的初发酵管,每支分别加入按1:10稀释的水样1mL,均 贴好标签。摇匀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 贴好标签。摇匀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 2.取出培养后的发酵管,观察发酵液的颜色为黄色者记录为 2.取出培养后的发酵管,观察发酵液的颜色为黄色者记录为 产酸,杜氏小管内有气泡者记录为产气。将产酸产气和产 酸的两类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上,在 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挑选深紫黑色和紫黑色带有 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挑选深紫黑色和紫黑色带有 或不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或淡紫红色和中心色较深的距 离,将其一部分分别取样进行涂片和革兰氏染色观察
3.经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将它的另一 3.经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将它的另一 部分接种于装有倒置杜氏小管的乳糖蛋白胨培养 液的复发酵管中,每管接种菌落1~3个, 37℃ 液的复发酵管中,每管接种菌落1~3个, 37℃培 养24h,有产酸产气者为大肠菌群,记为阳性管。 24h,有产酸产气者为大肠菌群,记为阳性管。 4根据3个梯度(10mL、1mL、0.1mL)的5支中 根据3个梯度(10mL、1mL、0.1mL)的5 出现阳性管数,查表细菌最可能数,再乘以100 出现阳性管数,查表细菌最可能数,再乘以100 换算成1L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 换算成1L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
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作者:王淑梅来源:《硅谷》2011年第16期摘要:建立滤膜法在检测总大肠菌群的关键步骤。
要使大肠杆菌的检验结果比较能正确反映被检水中的大肠杆菌群得数量,应选取适量水量,并应作两份平行检验关键词:滤膜法;总大肠菌群;菌落数中图分类号:R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820172-01我国制定的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中,把总大肠菌群定义为: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滤膜法的检验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将水中所含细菌过滤截留在滤膜上,在37℃的恒温箱中进行24小时鉴别培养;第二步,挑选鉴别培养基上所生成的各种色泽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观察形态及染色反应;第三步再挑取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的杆菌菌落进行发酵试验观察对乳糖的发酵情况。
通过这三种步骤来确定滤膜上所生长的各种色泽菌落是否是总大肠菌群。
对于这一检验操作步骤能否简化,进行一步操作或二步操作就可确定和计算水中总大肠菌群数。
即单作第一步;或作第一步和第二步;或作第一步和第三步,不作第二步。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试验中所用的培养基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发酵是用液体乳糖发酵培养基。
1 试验结果从表1看出:在品红亚硫酸钠鉴别培养基上所生长的各种不同色泽的菌落中,紫红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中,有94%是典型大肠杆菌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的菌种,只有6%是非典型大肠杆菌形态(即短小杆菌)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色介于红与紫之间的)菌种。
在深红色的菌种中,典型大肠杆菌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的菌种所占百分比就比紫红色有金属光泽菌落的低,只有33.4%。
而非典型大肠杆菌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的菌种所占百分数增加,高达66.6%。
在淡红色的菌落中典型和非典型大肠杆菌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种所占百分比不但低于深红色菌落,而且还有球菌菌种。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国标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国标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可用于评价食品和水的卫生质量。
因此,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水处理等领域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介绍国际上常见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国标。
一、 ISO 9308-1:水质–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第1部分:膜过滤法
该标准适用于检测与供水、游泳池、浴缸等有关的水样中的大肠杆菌。
该标准使用膜过滤技术,将水样过滤通过0.45微米的滤膜上的杆菌层,然后将滤膜培养在培养基上,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的数量。
该标准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等特点。
二、ISO 21150:食品和饲料–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气相培养法
该标准适用于肉、肠衣、豆腐等食品样品,通过瓶内培养的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数量。
该标准使用培养基使大肠杆菌产生二氧化碳,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二氧化碳的量,以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该标准的优点是能在单一瓶中同时检测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的数量。
三、ISO 9308-2:水质–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第2部分:多管发酵管技术
该标准适用于检测污染水样和废水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该标准使用多管发酵管技术,将水样转移到多个管子中,这些管子中的培养基不断地搅拌,检测管子中产生的气体,以检测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
该标准较为耗时,但能同时检测两种菌群。
以上三种标准是国际上常见的用于大肠杆菌检测的方法。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标准操作规范执行测试,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滤膜法在测定水中大肠菌群中的应用
滤膜法在测定水中大肠菌群中的应用社会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也随之发展,加大了对水污染程度,特别是对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越来越重视,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更加安全可靠,人们寻找更快速、更灵敏的饮用水监测方法。
而大肠菌群作为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重要评价指标,可将水污染程度予以反映,对人们饮用水安全做以支撑,滤膜法作为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方法之一,其具有操作便捷、结果可靠等特点,被人们所普遍应用。
那么什么是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有什么意义?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原理是什么?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滤膜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有哪些优势?下面将详细介绍。
1.什么是滤膜法?滤膜法作为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具体而言,将一定水量注入已经灭菌的微孔薄膜滤器中,通过对其进行抽滤,细菌被保留在滤膜之上,再将滤膜放置于贴满品红亚硫酸的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对滤膜上的大肠菌群菌落数量予以计算及鉴定,以每升或每100毫克水样作为基础,计算其大肠菌群数量,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结果可靠等特点,通常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1.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意义是什么?通过检查水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从而可判断水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但是因为病原菌种具有种类繁多、培养困难等特点,使直接从水中进行对病原菌检测难以实现,因人类肠道病原菌主要来源为粪便污染水,与水体中病原菌相比较,其粪便中病原菌数量较少,所以通过检测水中是否存在肠道正常细菌种类,从而判定水质质量安全性及可靠性。
若检测水中存在大肠菌群,表明水样受到粪便污染,存在病原菌被污染的可能。
1.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原理?滤膜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原理,采取过滤器将水样予以过滤,使其中细菌存留在过滤膜上,然后将滤膜存放在特定培养基上予以培养,大肠菌群通过在滤膜上不断生长,从而直接对其数量予以计算,所用滤膜通常使用乙酸纤维膜。
1.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重要为四个方面:4.1准备工作将滤膜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注入一定量蒸馏水,将其放置于沸水中煮沸灭菌三次,每次保持在15分钟左右。
实验八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
3.经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将它的另一 部分接种于装有倒置杜氏小管的乳糖蛋白胨培养 液的复发酵管中,每管接种菌落1~3个, 37℃培 养24h,有产酸产气者为大肠菌群,记为阳性管。
4根据3个梯度(10mL、1mL、0.1mL)的5支中出 现阳性管数,查表细菌最可能数,再乘以100换 算成1L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
2.取出培养后的发酵管,观察发酵液的颜色为黄色者记录为 产酸,杜氏小管内有气泡者记录为产气。将产酸产气和产 酸的两类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上,在 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挑选深紫黑色和紫黑色带有 或不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或淡紫红色和中心色较深的距 离,将其一部分分别取样进行涂片和革兰氏染色观察
(三)多管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
1.取5支装有3倍浓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初发酵管,每支分别 加入水样10mL。另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初发酵 管,每支分别加入水样1mL。再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培养 基的初发酵管,每支分别加入按1:10稀释的水样1mL,均 贴好标签。摇匀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1、培养基 复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乳 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乳糖蛋白胨 培养液、3倍浓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伊 红美兰培养基。
2、仪器及用具 微孔滤膜(0.45um)、 滤器(500mL)、抽气设备、镊子、 发酵用试管、杜氏小管、培养皿、刻 度吸管或移液管、接种环、来水 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灼烧3min灭菌, 在拧开水龙头流水5min,以排除管道内积存的死 水,随后用已灭菌的三角瓶接取水样。
2.池水、河水、或湖水 将无菌的带玻璃塞的小口 瓶侵入距水面10~15cm深的水层中,瓶口朝上, 除去瓶塞,待水流入瓶中装满后,盖好瓶塞,取 出后立即进行检测,或临时存于冰箱,但不能超 过24h。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HJ347-2017.pdf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主要来自粪便。
在44.5℃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
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造成不利于来自自然环境的大肠菌群生长的条件,使培养出来的菌主要为来自粪便中的大肠菌群,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水质受粪便污染的情况。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可以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
第一篇 多管发酵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2原理多管发酵法是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来表示试验结果的。
实际上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如果从理论上考虑,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检定,可以发现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
不过只要每一稀释度试管重复数目增加,这种差异便会减少,对于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大部分取决于那些既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
因此在实验设计上,水样检验所要求重复的数目,要根据所要求数据的准确度而定。
3 培养基和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注明外,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成分:蛋白胨10g牛肉浸膏3g乳糖5g氯化钠5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蒸馏水1000mL制法:将蛋白胨、牛肉浸膏、乳糖、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含有倒置的小玻璃管的试管中,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暗处备用。
3.2 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上述配方比例三倍(除蒸馏水外),配成三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制法同上。
3.3 EC培养液:成分:胰胨20g乳糖5g胆盐三号 1.5g磷酸氢二钾(K2HPO4)4g磷酸二氢钾(KH2PO4) 1.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然后分装于含有玻璃倒管的试管中。
水和废水 总大肠菌群 滤膜法方法证实
水质总大肠菌群的测定一、项目概述依据《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本方法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操作简单快速。
二、实验原理滤膜法是采用滤膜过滤器过滤水样,使其中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大肠菌群可直接在膜上生长,从而可直接计数。
所用滤膜是一种多孔硝化纤维膜或乙酸纤维膜,其孔径约0.45μm。
三、培养基与试剂3.1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A 蛋白胨 10gB 酵母浸膏 5gC 牛肉膏 5gD 乳糖 10gE 琼脂 15~20gF 硫酸氢二钾 3.5gG 无水亚硫酸钠 5g左右H 碱性品红乙醇溶液(50g/L) 20mLI 蒸馏水 1000mL先将琼脂加到500m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于另500mL蒸馏水中加入硫酸氢二钾、蛋白胨、酵母浸膏和牛肉膏,加热溶解,倒入已溶解的琼脂,补充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后调pH为7.2~7.4,再加入乳糖,分装,115℃高压灭菌20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3.2 乳糖蛋白胨培养基A 蛋白胨 10gB 牛肉膏 3gC 乳糖 5gD 氯化钠 5gE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6g/L) 1mLF 蒸馏水 1000mL将蛋白胨、牛肉膏、乳糖及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调整pH为7.2~7.4,再加入1mL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充分混匀,分装于装有倒管的试管中,115℃高压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3 乳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A蛋白胨 10gB牛肉浸膏 5gC酵母膏 5gD乳糖 10gE琼脂 5gF蒸馏水 1000mLpH 7.2~7.4分装试管(l0mL/管), 115℃湿热灭菌20min。
3.4 无菌生理盐水的配制称取8.5g氯化钠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30分钟。
四、仪器4.1 滤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內空氣中細菌濃度檢測方法
NIEA E301.10C
一、方法概要
本方法係用將一定體積容量之空氣樣本直接衝擊於適合細菌生長之培養基上。
並於30±1o C培養48±2小時生長後,計數培養基上細菌之菌落數,以計算一立方公尺空氣中之總細菌濃度。
二、適用範圍
本方法適用於設有機械通風及空調系統的大樓或辦公、營業場所等室內環境空氣中細菌濃度之檢測。
三、干擾
(一)採樣器操作時流量變異可能影響微粒注入。
(二)空氣體積計算的誤差可能來自流量或採樣時間測量所產生。
通常以流量控制設備用以減少空氣體積計算的誤差,此外亦可使
用計時器將採樣時間測量的誤差減至最小。
(三)採樣器不可直接放置於空調進出口下方或正對空調進出口。
四、設備
(一)可攜式衝擊採樣器。
(二)培養箱:溫度能保持30±1o C者。
(三)加熱板:可調溫度,並附磁石攪拌功能者。
(四)天平:能精稱至0.01 g者。
(五)菌落計數器:用於計算菌落數目。
(六)高壓滅菌釜:能以中心溫度121o C(壓力約1 kg/cm2)滅菌15 分鐘以上者。
(七)乾熱滅菌器(烘箱):用於玻璃器皿等用具之滅菌。
溫度能保持160o C達2小時或170o C達1小時以上者。
(八)培養皿:90×15或100×15 mm之滅菌玻璃培養皿或市售無菌塑膠培養皿,底面平滑無氣泡、刮傷或其他缺點者。
(九)三角錐瓶:一般使用250至2000 mL能耐高壓滅菌之硼矽玻璃製品。
(十)冰桶:溫度能保持在4o C者。
(十一)水浴槽:溫度能保持在約48±2o C者。
(十二)無菌操作檯。
(十三)流量校正器。
五、試劑
(一)培養基,選擇適合許多種類之細菌之廣效性之胰蛋白大豆瓊脂培養基(Tryptic Soy Agar),其每一公升培養基組成成分:胰化蛋白腖(Tryptone)15.0 g
5.0 g
大豆蛋白腖(Soytone)或
硫化蛋白腖(Thiopeptone或Thiotone)
氯化鈉(NaCl) 5.0 g
瓊脂(Agar)15.0 g 將上述成分40 g溶於之1公升蒸餾水中pH=7.3±0.2(在
25o C),經121o C滅菌15分鐘。
置於約50o C的水浴槽中,避
免凝結,冷卻至45~50o C,分裝約15 mL之培養基至直徑90×15
或100×15 mm培養皿中,置於室溫下凝固。
(二)70%酒精﹕消毒擦拭用。
六、採樣與保存
(一)採樣點應避免在完全密閉且未設置機械通風及空調系統(或設有獨立機械通風及空調系統)的空間,如雜物間、電氣(機)
房等非污染源頭之位置採樣。
(二)進行大樓採樣規劃時,原則上應涵蓋高、中、低樓層。
每樓層至少應採1點,採樣人員可視大樓內不同樓層之公眾使用密
度,增加採樣點數。
(三)執行辦公、營業場所採樣時,應充分考量該場所之不同營運特性。
原則上,辦公場所可選擇2至4個不同時段,並平均分配
在辦公時間內採樣;營業場所之採樣時段,應包括室內空氣品
質最惡劣的情況(如人潮最多的時段)。
採樣點之佈置應避開
如電梯出入口、走道等人行干擾,或如吸煙區、打印室等其他
污染物干擾的位置,並選擇受干擾影響最小之處採樣。
(四)同一大樓或辦公、營業場所,可能有不同的個別通風及空調系統分區,採樣點應平均分佈於不同分區中。
各分區的採樣點應
距離其區隔(如牆壁)或角落最少50公分以上。
採樣時,採
樣口之位置應放置於地面約120至150公分之高度。
(五)上述地點如發現有微生物生長痕跡,或曾經遭抱怨有不適感之處,皆應列為優先採樣地點。
(六)採樣時應記錄採樣點環境温度及溼度。
(七)採樣前、後培養基應保存於4o C的冰桶中。
七、步驟
(一)採樣前先行校正採樣器之流量。
(二)視採樣空間決定適當採樣點數。
(三)將培養基放置於採樣器內,設定抽取適當空氣體積,使得空氣中的微粒直接撞擊平面培養基中繁殖培養,視採得可計數之菌
落數的時間或體積量為最佳量(約300個菌落以內),採樣皆需
進行二重複,採樣後於24小時內運送至實驗室並置於培養箱
之培養。
(四)更換未使用培養基之前,應先以70%酒精擦拭採樣器放置培養基之可能接觸部位後,再行放置未使用之培養基進行不同
位置之採樣。
(五)採樣後將培養皿置於30±1o C培養箱內培養48±2小時。
即培養24小時後需注意菌落生長情形,以利紀錄數據。
(六)計數各培養皿中所產生的菌落,並記錄之,菌落太多或雜菌菌落數太多造成判讀困難,則以「菌落太多無法計數」(Too
Numerous To Count, TNTC)表示。
八、結果處理
(一)將所計數之總菌落數,除以採樣時所抽取之總空氣體積後(需以前後流量之平均值求取總空氣體積),得到一立方公尺總空
氣中細菌濃度。
(二)二重覆的兩個培養皿檢測值相加計算其菌落數平均數,單位以CFU/m3(colony forming unit/cubic meter)表示。
(三)檢測記錄須註明採樣時間、培養起始及終了時間、培養基名稱及培養溫度等。
九、品質管制
(一)微生物採樣人員及檢測人員應具備微生物基本訓練及知識。
(二)進行微生物檢測時,所用的盛裝器具均應經滅菌處理。
(三)每次採樣時,應進行運送空白。
(四)每批次需進行一次設備空白。
(五)每個採樣點需至少進行二重複。
(六)培養基需保存於4o C,保存期限不得超過一個月。
(七)採樣器需進行採樣前之流量校正及採樣後之流量量測,所測得之流量前後差異不得超過±10%。
且流量校正器需經定期校正。
十、精密度與準確度
略
十一、參考文獻
(一)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 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bioaerosols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CGIH, Cincinnati, 1989.
(二)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 Bioaerosols: Assessment and Control, ACGIH,
Cincinnati, 1999.
(三)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 Threshold limit values for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physical agents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 ACGIH,
Cincinnati, 1994.
(四)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D5791-95.
Standard guide for using probability sampling methods in studies
of indoor air quality in buildings, 2002.
(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mbi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Guidelines for Air Quality. Geneva.
WHO 82-104, 2000.
(六)蘇惠貞。
室內空氣品質調查評估﹕都會區辦公大樓之室內空氣品質調查與建立室內空氣品質之可行性,行政院環境保護
署87年度科技發展研究,1998。
(七)郭玉梅、李芝珊。
亞熱帶地區室內的生物性氣膠空氣品質,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1):1-11,1993。
(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室內空氣質素管理小組。
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管理指引,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