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af818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b.png)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体育意义,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与挑战。
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传统武术凭借其动作优美、力量训练和内功修炼等特点,吸引了许多学生的关注。
对于武术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文化解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
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仍倾向于专项运动项目的训练,对传统武术的教学和研究相对缺乏重视。
这使得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机会。
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亟需创新。
传统武术的教学往往注重技术细节和功法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
这使得许多学生对传统武术缺乏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高校教师应该创新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高校可以借鉴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德。
传统武术注重自律、尊重和团队合作,这些价值观与现代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高校可以通过武术俱乐部和社团,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武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de69b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c.png)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随着我国武术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入武术教学与训练,为学
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与活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教学方式单一等,因此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
本文旨在探
讨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首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武术教学方案。
例如,可设立各
种不同类型的武术课程,如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散打、跆拳道等,以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
同时,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学生
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高校应该创新武术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的武术教学模式还是传
统的单向讲解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校应该采用现代
化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电子教具、虚拟现实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此外,还要注重针对性的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
行教学。
综上所述,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应注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创新武
术教学的方式与方法,重视武术训练的实践和体验。
相信通过高校的不断努力,将能提高
我国武术运动的整体水平,同时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
![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b2fc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b.png)
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传统武术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并成为国人的身体与精神文化追求的重要领域。
传统武术因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而在高校教育中,传统武术作为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文化学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在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和发展思路上,还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武术在高校的现状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之一。
同时,传统武术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细化。
目前,全国的高校和培训机构已经开设了大量的传统武术课程,其中包括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河南少林寺武术等各种道家、儒家、佛家武术流派,同时也涉及到了少儿、青年、职业、老年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传统武术爱好者。
但是,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武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不够规范化由于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学科体系较为分散,所以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缺乏可靠的标准教材与统一的教学大纲,这给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而且,虽然传统武术教材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在相应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和动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目前,在传统武术中,大多数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展示、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学生对武术的真正理解和感悟还比较有限。
但是,在传统武术中,实践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的精髓,提升技能。
3.传统武术在高校的评价标准不明确虽然传统武术在高校课程中设置了统一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但是由于传统武术的学科体系并不统一,所以传统武术在高校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难以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传统武术在高校的发展思路传统武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应当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1.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需要借鉴现代化的技术来综合提高传统武术的教学效果。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1e82d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1.png)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随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也逐渐成为了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武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也逐渐成为了学术和实践探索的焦点。
本文将从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如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武术教学与训练通常被划分为体育教育的一部分。
许多高校设置了武术专业,同时也将武术纳入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中。
由于传统武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武术的教学和训练通常依靠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这导致了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对武术人才的需求。
由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思路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师资力量,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武术教练和专家,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高校可以在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紧跟社会需求和潮流发展,引入更为科学、系统和规范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
高校需要加强武术专业的跨学科融合,将武术融入到其他相关专业中,培养更具综合能力的武术人才。
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合作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际的实践机会。
三、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改革的具体措施1. 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高校可以优化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将传统武术的教学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可以设置武术基本功训练、武术套路表演、武术搏击技术、武术理论与文化等专业课程,同时引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素养。
2. 推动武术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高校可以引入科学化的武术教学方法和规范化的训练模式,例如引入科学化的训练系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化的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健康体魄,提高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c153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3.png)
新形势下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了高校学子的关注和热爱。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武术教育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新形势下,高校武术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高校武术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武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单一化和刻板化的现象。
很多高校武术教育仅仅以传统武术套路和技巧的教学为主,忽视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在接受武术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锻炼,导致他们的身心素质得不到充分的提升。
武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
高校武术教师普遍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模仿、示范、练习等,缺乏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教学效果有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高校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高。
尽管高校武术教师普遍掌握了基本的武术理论和技巧,但是缺乏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
很多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了解和应用,导致他们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要求。
高校武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对于武术教育的评价主要依靠武术套路的考核,并且主要着眼于外在的技术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
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创新策略:高校应当拓宽武术课程开设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可以将武术与文化、哲学、心理学等相结合,设计相关的选修课程,开设武术与身心健康的讲座和研讨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身心素质。
高校武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教学等新兴的教育手段,将教学内容多样化,注重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职业素养。
浅议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武术高校
![浅议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武术高校](https://img.taocdn.com/s3/m/79a345c0ed630b1c58eeb533.png)
浅议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武术高校高校武术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及目的性也逐渐明显,高校对武术课的开设是改革的必然。
对高校武术课进行探讨,不但对高校武术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能起到推动作用,对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强身健体都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革1.高校武术内容的设置武术内容的设置,要以解决过去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
要不断对未来社会所需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找到武术教学与社会的连接点。
经分析得出,武术套路要少且精,武术运动的本质和固有的特点要保持和发扬,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攻防格斗与健身视为武术课的重点。
比如,对高校的女生开设女子防身术这样的武术课,对男生开设武术散打课,用以表现中国武术在攻防方面的内容,使高校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其不受某一流派的束缚,让学生在课上掌握比较全面的运动规律,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校武术俱乐部的组建在高校建立武术俱乐部,不断完善各层次的武术比赛的形式,使大学生能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表演与展示。
在武术训练俱乐部的训练内容要由武术方面的专家进行确定,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商定。
当确定了具体的内容以后,再分别通过不同的教练去轮换执行,当然,武术方面的专家也要参与具体的训练课。
教练员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换实施教学,由此一来,学生在全面的主体思想方面有了保证,还可以集众家之长。
在俱乐部进行训练的方式及内容安排都以比赛的目标为中心,训练环节的设计和比赛环节基本一致,训练情景好比是从比赛场景截取出来的,但是,他们分别具有各自的目的,将人特点与场上特定背景相结合,使学生练习与比赛相结合,把比赛时所表现出的进攻意识与战术相互糅合,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加强武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使武术教师队伍得以加强,首先,就要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及社会活动能力,不断地引导他们大力弘扬“为国家争光、无私奉献、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让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其次,努力地引导武术教师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地加强他们科学理论的学习,对他们进行定期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再次,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地提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技能与水平。
在高校武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校武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6e760f82680203d8ce2f2499.png)
浅谈在高校武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摘要武术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列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研究武术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武术的教学现状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关键词武术教学培养兴趣一、前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与加深,武术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并将武术作为其重要项目和课程,这无疑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和传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一)武术专业的教师资源不足武术开展好的高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拥有懂专业、热情能干,且有开拓精神的武术教师。
他们不怕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武术的推广和普及中去。
而现实是大多高校专职武术教师比较缺乏,给武术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二)武术运动宣传方向有误,使学生误解武术的宣传力度不够,而且很多学校对武术的宣传角度都存在偏差,多从竞技武术方面宣传,侧重宣传武术的防身自卫,忽略了武术的其他功能。
大多数学生对武术运动认识不足,多数是通过电影、电视和一些商业武术比赛来了解武术,尤其是电影、电视,将武术渲染成了街头斗殴,残酷、暴力、血腥成了武术的代名词,使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到武术的魅力和武术的修身养性,培养高尚情操的功能。
(三)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积极性武术课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在课堂气氛上很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的积极性。
其他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在课堂上学生们生龙活虎,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和锻炼热情。
再看我们的武术课,每节课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是“教师示范讲解—领做—学生练习—教师纠正错误”的老形式,教师忙于完成任务的教,学生忙于完成任务的记,一堂课下来,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学生学的无精打采,死气沉沉。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90f3dc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a.png)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崇。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发扬其精髓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其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
首先,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传统武术注重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招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的发展。
例如,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学生们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锻炼自己的平衡感、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舒缓压力、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其次,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
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功夫的表现,更是一种哲学的体现。
传统武术强调内外兼修,重视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的传承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坚韧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们能够明辨是非、端正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风范。
再次,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武术注重技巧和战术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注重思考和创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们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各种武术技巧和策略,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冷静思考和应对能力。
最后,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将传统武术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武术只属于少数人群的局限性,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武术文化,促进其传统文化的传播。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81e62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5.png)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近年来的高校教学中,武术也逐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选修课程。
然而,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单一、教材缺乏更新、师资力量差异较大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改革与创新,提高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质量与水平。
一、拓展课程内容高校武术教学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为基础和提高课程,基础课程应立足于武术的基本技能和概念的掌握,而提高课程则应该针对不同的武术拳种进行深入的训练和探究。
此外,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武术文化、武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术的精神内涵。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武术教学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理论课、实践课、比赛观摩等。
其中,实践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单一的训练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乏味,因此需要有趣味、多样化、挑战性的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三、更新教学材料高校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材,使之与时俱进,并着手编写或挑选具有权威性的教材,以促进武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此外,高校可开设武术专业期刊,让专家学者分享理论和经验,引导武术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武术知识。
四、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师资水平是高校武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招募优秀师资要看重其综合素质和实际经验,而不是仅仅看重其武术水平。
此外,高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学术研讨活动,让老师在不断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工作,不仅要从拓展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材料、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入手,而且需要不断地加强实践,从学生的反馈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只有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们才能走出一条适合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之路。
大学武术教学实践总结(3篇)
![大学武术教学实践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705a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3.png)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武术教学实践的总结,分析了武术教学的特点、方法及效果,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为今后的武术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
大学武术教学作为培养具有武术素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传承武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学武术教学实践的总结,旨在为今后武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大学武术教学特点1. 培养学生武术素养:大学武术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武术精神、武术礼仪和武术文化素养。
2. 注重实践教学:大学武术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武术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传承武术文化:大学武术教学肩负着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理论和发展现状。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大学武术教学方法1.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注重动作规范和技能培养。
2.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实战场景,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武术技能,提高实战能力。
3.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武术动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武术动作、理论,提高教学效果。
5.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武术比赛、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武术的魅力。
四、大学武术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武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如耐力、力量、柔韧性等。
2. 培养学生武术素养: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武术精神、武术礼仪和武术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武术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4. 传承武术文化: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理论和发展现状,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五、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的建议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武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创新教育
![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创新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5fb2a44852458fb770b563c.png)
特 作用 。 因此 , 怎样把 创新 教育 更好的运 用到 武术知识 内容 的特点直接 引起 的 ; 间接兴趣是 在武 术教 学 中要 深 挖武 术套 路 的技 击价 值 ,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的武术教学 中 , 更好的发挥 意 识到武术的 目的 , 掌握武术知 识和技能的结 注重学 生素 质和能 力的培 养 。 其 作用 , 是广 大武术教 师的神 圣责任 。 果而 间接产生 的 。 缺乏直接 兴趣 , 会使 武术课 13 . 武术教 学中创新人格 的培养 成 枯燥 无味 的负担 ; 没有 间接兴趣 , 使练 习 则 创新人格 , 主要 包 括 创新 责 任 感 、 命 使
论 高校 体 育教 育 专 业 武 术教 学 的创 新 教 育 与 术 究 体 艺研 ① 育
唐 勇 ( 遵义师 范学院体 育系 贵州 遵义 5 3 0 ) 6 0 2
萄
… …
摘 要: 本文主要从 如何在武术教 学中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创新 能 力出发 , 围绕武术教 学的创新 , 出武术教 学和创新教育结合 的对 策 提 和 建议 , 为武术教 学 的改 革提供 依据 。 关键词 : 育教 育专业 武术教学 创新教 育 改革 体 中图分 类号 : G8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o O 0 ( ) 0 2 - 2 1 7 - 7 5 2 1 ) 4a 一 2 2 0
1武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者 丧失学 习的毅 力和恒心 。 良好 的武术兴趣 必 感、 强的意志 、 顽 毅力 , 能经受挫折、 失败的 养学 生的 创新 须 是这两 者的 协调统 一 。 因此 , 对兴趣 的形 心 态 , 针 以及坚韧顽 强的性格 , 它是 坚持创新 、 作 因此 , 在武 术教 学中 , 有必 能 力的体育课形式。 中国武术源远 流长 、 博大精 成 和发展 的条 件 , 笔者 认为 , 培养 学生学 习武 出成果的根本保 障。
浅析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浅析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7ee1af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c.png)
浅析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一、开展科学的教育理念武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体魄健康、能力全面和道德高尚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科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注重实践和开放创新。
这样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引导武术教育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二、培育全面的武术人才武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和功夫的传承,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武术技能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人文知识、体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
武术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自主学习、创新和协作的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武术人才。
三、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武术教育发展的基础。
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综合评价等方面。
此外,还应该注重引进外部资源,建立开放型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只有建立更加完整和高效的教育体系,才能为武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推广武术文化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在武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武术的文化精髓。
同时,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如比赛、演出和课堂讲解等,向社会推广武术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五、开展创新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武术教育的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如线上教育、实习实训、夏令营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此外,还可以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如虚拟实验平台、视频资源和互动教材等,让学生在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在武术实践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b741d8453610661fd9f489.png)
72作者简介:江华(1960-),男,汉,河南新安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工作单位: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教授,国际级柔道裁判,研究方向:教育学。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江华 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摘要:武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博大精深使得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变革受到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而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将武术教学活动作为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武术教学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基础,并且还要拥有转换能力,让学生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能减小在练习武术时受伤的几率。
本文主要对武术教学创新的内涵以及教学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推动武术这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教学;创新发展一、武术教学中创新的含义高校武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释放和压力的缓解,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拥有体育思想。
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活动从根源上都是具有创新性的。
教育可以使我国的思想和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播,而它需要在内容上而不断创新。
教育对于许多人来讲,一直都处运用着人类创造的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从一方面来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敢于创新的新时代青年,再者,教育教学要与人类的创新生活相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循规蹈矩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要通过创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武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创新不是只通过在书本上一味地寻求知识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通过对于社会生活的体味和个人天赋而结合起来才能享有的。
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不断挖掘内在的潜能,去开发利用我们所未知的部分。
除此之外,伴随着从社会实践所总结的经验不断增长,以及学习的知识不断增加,我们的创新能力也会加强。
大多数学生对于武术并没有接触过或全方面了解过,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也要给学生展示资深的平台。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4a654b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b.png)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近年来,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在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武术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武术教学只注重技术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在,高校加强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教师们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自信、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传统的武术教学以师傅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缺乏互动和创新。
现在,高校已经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例如使用电子屏幕和多媒体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和理解武术动作。
高校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进行武术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战模拟,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注重创新。
传统的武术教学往往只传授一种或几种武术招式和套路,缺乏变化和创新。
现在,高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灵活运用不同的武术招式和套路,创造自己的武术风格。
高校还鼓励学生进行武术比赛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通过创新和竞争,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武术技术和能力。
第四,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注重实践。
传统的武术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环节。
现在,高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武术技巧和技能。
学生不仅要掌握武术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武术的实战能力和表演能力。
高校还开设了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武术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注重创新和实践等。
这些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使得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武术水平。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b8271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0.png)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近年来,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也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武术教育。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武术教育大多注重技术和功夫的训练,忽视了武术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武术精神的培养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可以引入一些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注重让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
也可以将一些现代科技元素融入到武术教学中,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武术的魅力,加深对武术的理解。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武术教育以考试成绩和技术水平为重,忽视了学生对武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实际的实践活动,例如武术比赛、文化节等,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武术技巧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也可以与社会上的一些武术机构、俱乐部进行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武术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武术教育大多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互动教学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传统的武术教育大多由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师来授课,但他们往往缺乏教学的艺术和教育的理念。
我们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具有教育背景的武术老师。
也可以加强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例如举办一些教学研讨会或者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进行教学讲座,提高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6290c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8.png)
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探索首先,要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校武术课程内容应包含基本功、套路、散打和器械等方面的训练。
但是仅仅让学生单纯地练习武术动作是不够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如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塑造等。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解、演示、互动探讨和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兴趣度。
其次,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和训练的重要保障。
要求高校聘请教练员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兼备武术和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多渠道引进国内外优秀武术教练,同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在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再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优秀的武术教学环境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两个方面。
硬件设施方面,要求高校配备先进的武术器材和场地设施,包括武术馆、仪器、道具和防护用品等。
软件服务方面,需要提供完善的教学和管理服务,包括科学规划和管理、紧密配合和通畅交流等。
同时,高校武术教育也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武术竞技比赛和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需要加强教学和训练的质量保障。
高校对武术教学和训练的质量应该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教学和训练的内容、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
对于武术训练,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和保险措施,就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武术训练中,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总之,高校武术教学和训练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并采取科学管理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武术技能和人文素质。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54544b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f.png)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而武
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也备受青睐。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与创新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通常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
传承下来的,这样可以确保这些技艺得到传承和保留。
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
传承可以通过学生集体操中的各种基本动作、形体动作、完整的拳法套路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学生集体操中添加传统武术动作和练习可以不仅突出学校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可以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此外,在一些研究型高校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也应
有所贡献。
一些武术专业专家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在武术文化源头寻找答案。
其次,高校应该注重传统武术文化的创新。
在传统武术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
可以使传统武术得到更新,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时代的需求。
一些大学可以开设专业科目,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教学。
例如,通过结合现代科技进行传统武术训练,可使训练
效果更加高效和全面。
还可以考虑向社会推广传统武术文化,比如邀请中国武术大师来校
授课,向学生展示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和广阔前景。
综上,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
通过将传统武
术文化融入体育教育中,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并为现代发展提供核心支持。
浅析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浅析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943e3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f.png)
浅析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世界性的独特文化遗产,其教育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教育在我国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就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进行浅析。
创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武术教育注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但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来说,单纯强调武术技巧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创新的武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和学校将武术教育融入到普通教育中,将武术技巧与科学知识、人文素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武术技术的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
武术教育应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武术教育注重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师父传艺,但这种方式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显得不够灵活和有效。
创新的武术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网络教育、智能设备等,通过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的武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很好地考量和评价。
创新的武术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评价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化,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文、创意设计等,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创新教育资源。
武术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资源才能得以发展。
传统的武术教育往往依赖传统武术馆和师父传授,但这种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创新的武术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教育资源,包括体育馆、图书馆、科技设备等,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备。
也应该加强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为武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
我国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武术人才。
也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独特的武术文化。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4a9917b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e.png)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种身体素质训练方式,更是一种道德、哲学和文化的体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武术历史和文化底蕴,培养对中华武术文化的热爱和维护意识。
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和文艺活动,增强学生的武术氛围和武术文化自信心。
其次,学校可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武术课程,例如选修课、公共课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价值与意义。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传授武术理论,尤其是武术哲学、武术伦理、武术文化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武术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本身升级换代的一种方式。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动态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武术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中,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群体特点和需要的武术教学模式。
首先,应注重武术运动形式的变革,探索更多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武术运动方式和训练方法。
例如,增加徒手搏击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锻炼出自己的小成就。
其次,加强武术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武术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武术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另外,注重探索国际化的武术教学模式,扩大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欢中国武术。
结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传承中创新,既尊重了历史与传统,也体现了武术文化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武术文化活动和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武术教育教学模式,挖掘武术文化之美,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3月第5遂第3期【武术教学研究】创新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培养刘健(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必须由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在武术教学中应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创编武术动作的能力,树立其终身体育思想。
关键词:武术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3删7珈21前言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是2l世纪的人们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进步的灵魂。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因此,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本任务。
创新,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创新教学,应是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而言的。
从学生这一角度出发,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武术动作创新的目的。
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排除以往教学中教师重主导,轻主体,重教法,轻学法,重示范,轻练习效果的现象。
必须通过学生主体自身敏锐、独到、深刻的观察力,自由、丰富的想象力,灵巧、细心的实践能力去实现。
从教师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就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迸行课堂教学设计,以求达到武术教学创新的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教师自身具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观念,创建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符合大学生心理和符合教材特色的教学手段,做好课堂教学。
2开展创新教育。
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与知识的获得,义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把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
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同时,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教学。
使学生各取所需,在身心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提高。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应区别对待。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基本练习后进行成套练习,并安排其示范、领做,以满足其技术水平的提高。
再次。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多安排些游戏性、趣味性强的基本功练习,这既有助于提高武术等基本技能,又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武术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灵活方式、方法,将学生置于情感交流的情景之中,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问、学生间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个人情感、意志、动机和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刘健(1978---),男,讲师。
研究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3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意识。
教师所具有的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是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及教学方法创新成功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创新试验过程中表现为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冒险的精神等。
具备强烈进取心的个体充满着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其创新思维的展开,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创新动机。
才能激发出高度活跃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也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
它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想象力、联想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
除此,教师还要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就是把头脑中想象出的动作通过一定的方式演练I叶J来。
同时,还应有分析信息的能力,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手段,取得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加工的能力。
所以,创新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保持创新的激情,在平时的教学或训练中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动作技术。
4更新武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注重创新教育的培养4.1营造良好的氛围是产生多种思维的条件氛周环境是事物产生、发展的条件和沃土,因此,营造多种思维的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学生的思维,逐步形成思维习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体会练习,是培养学生眼、脑、手的有机结合。
即观察思维和表现思维的结合;二是意念练习。
是检阅学生的武术修养和创作思维及创作技法为目的的教学。
不管是在课前、课后或课中,这一方法是培养学生多种思维的有效途径。
4.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影响武术创新的关键。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教师变讲授为引导,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通过合作学习,不同认识水平、心理结构、思维式的学生之间,互相启67发、互相帮助,实现优势“互补”,与自己的伙伴共同讨论,动作的规范性、武术意识的表达、身法的协调性、上下肢的配合等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的牵制.自由交流,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1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明确小组的奋斗目标,以有利于武术的学习和小组表演竞赛的顺利进行。
4.2.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和对武术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配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
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2.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教学中根据学生对武术基本功、武术动作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几个小组。
结合冈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4.3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在新授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分解教学难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完成动作。
如:“你做得很棒”、“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等等。
这看似简单的鼓励,实际上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受到鼓舞,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们得到教师的认可,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从而缩短对教学难点的掌握。
4.4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对创新活动的理性认识,是人对创新认识水平的自觉性、主动性的反应。
创新意识包括对创新意义的认识和对创新行为的动机两个方面。
对创新意义的认识越深刻,创新动机就越强烈;创新动机越强烈,就越能产生创新行为。
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教授方法和技能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武术套路,如:五步拳、初级拳等易于操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试教)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试教前应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进行适当分组。
在试教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错误动作、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试教前注意检查试教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并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
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试教,就能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积极地去体会动作、找资料或请教老师。
试教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成了学习的主导,自然就会做得十分认真。
试教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并评议试教的效果。
自己理解了吗?动作要领把握了吗?同学学会了、掌握了吗?这虽然只是创新的萌芽,但只要经常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逐渐激发出来。
4.5改革武术考评办法,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武术教学考评也不例外。
我们改革了以往教师教一套武术。
学生练一套、考一套的模式,而是实行多维综合评价制度,确定了技术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三项综合考评的办法,尤其在学习能力的考评中,设置了学生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的附加分。
这样,学生就能踏踏实实地参与武术教学和组织,就能有意识地开拓自己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
5结语总之,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审时度势,根据社会需要,认清社会潮流,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善于发展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l场金龙.试论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刀.成才之路,2007 (31).【2浏建成,胡秋菊.体育创新教学之研究们.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3伟剑,王宾.浅析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的创新思维田.搏击武术科学,2007(8).【4】黄明亮.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J】.体育师友.2005(2).【5】陈辉山.武术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设计与研究叨.福建体育科技,2007(2).T he C ul t i vat i on of E ducat i onaI I nnovat i on i n t he Pr oces s of W us huI eachl ngLi u J i an(P.E.School of L u D ong U ni ver s i t y,Y ant ai Shandong264025)A bs t r act:T h e r ef onn of W ushu t eachi n g s ho ul d change f r om t r adi t i ona l edu cat i on t O i nn ovat i on.I n t he proce ss of W ushu t ea chi ng,t he st udent s’aw ar enes s,t hi nki ng,abi l i t y,and s pi ri t f or i nn ovat i on s hou l d be cul.t i vat ed,w hi c h w i l l be be nef i ci a l t O l a y ou t W ushu a ct i on and hel p s t ude nt s w i t h l i f e-l ong educat i on syst em.K e y w or ds:W us hu t eachi n g aw ar enes s of i nn ovat i on t hought of i nn ovat i on c re a t i on cul t i vat i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