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66f8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哮喘
总结词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护理学认为哮喘多由痰饮内伏、外邪 引动所致。
详细描述
哮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中医护理学在治疗哮喘时,注重调理脏 腑功能,祛除痰饮,舒缓气机。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等。此外, 中医护理学还强调预防哮喘的发作,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等。
水液代谢失调,水湿停留体内,导致水肿、痰饮等症状。
湿热内蕴
湿热之邪蕴结体内,导致黄疸、淋证等症状。
内生五邪
寒从中生
体内寒邪过盛,导 致畏寒、肢冷等症 状。
火热内生
体内火邪过盛,导 致口渴、尿黄等症 状。
风气内动
体内风邪过盛,导 致抽搐、震颤等症 状。
湿浊内生
体内湿邪过盛,导 致腹胀、腹泻等症 状。
咳嗽
总结词
咳嗽是感冒等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护理学认为咳嗽多由肺气上逆所致。
详细描述
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类型。外感咳嗽多由风寒、风热等外邪所致,内伤咳嗽则多与痰湿、肝火等 因素有关。中医护理学在治疗咳嗽时,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类型咳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疏风散 寒、清肺止咳等。
。
刮痧是通过刮板在人体表面进行刮擦,使局部皮肤出 现红、紫等颜色变化,以达到调节气血、舒缓肌肉紧
张的作用。
其他疗法与技术包括拔罐、艾灸、刮痧等,这 些疗法在中医护理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艾灸是通过点燃艾叶制成的艾条,对人体特定穴 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 用。
THANKS
谢谢
燥气内生
体内燥邪过盛,导 致皮肤干燥、口渴 等症状。
04
CHAPTER
中医护理学病证
感冒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407a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7.png)
气血津液的病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中医护理学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经络病机
经络是气血运行 的通道,气血运
行不畅会导致疾 1
病
经络病机的治疗 4
方法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等
经络不通会导致 疼痛、麻木、肿
2 胀等症状
3 经络不通的原因
包括外感风寒湿 邪、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等
4
病中 机医 的护 护理 理学 原病 则因
04
整体观念要求护 理人员要注重患 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01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进行 辨证分析,制 定相应的护理
方案。
02
整体观念:注 重患者的整体 状况,包括生 理、心理、社 会等方面,进 行综合护理。
03
因人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 病情等,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
外感病因
风邪:风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头 痛等病症
寒邪:寒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咳 嗽等病症
暑邪:暑邪侵袭人 体,导致中暑、腹 泻等病症
湿邪:湿邪侵袭人 体,导致风湿、关 节疼痛等病症
燥邪:燥邪侵袭人 体,导致皮肤干燥、 口干舌燥等病症
火邪:火邪侵袭人 体,导致上火、口 舌生疮等病症
方案。
04
预防为主:注 重预防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
量。
预防为主
01
预防为主: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强调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02
病因病机: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是指疾病 的发生、发展、 变化及其规律
03
护理原则: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包括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整体护理、个 体化护理等
经络病机
经络是气血运行 的通道,气血运
行不畅会导致疾 1
病
经络病机的治疗 4
方法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等
经络不通会导致 疼痛、麻木、肿
2 胀等症状
3 经络不通的原因
包括外感风寒湿 邪、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等
4
病中 机医 的护 护理 理学 原病 则因
04
整体观念要求护 理人员要注重患 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01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进行 辨证分析,制 定相应的护理
方案。
02
整体观念:注 重患者的整体 状况,包括生 理、心理、社 会等方面,进 行综合护理。
03
因人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 病情等,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
外感病因
风邪:风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头 痛等病症
寒邪:寒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咳 嗽等病症
暑邪:暑邪侵袭人 体,导致中暑、腹 泻等病症
湿邪:湿邪侵袭人 体,导致风湿、关 节疼痛等病症
燥邪:燥邪侵袭人 体,导致皮肤干燥、 口干舌燥等病症
火邪:火邪侵袭人 体,导致上火、口 舌生疮等病症
方案。
04
预防为主:注 重预防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
量。
预防为主
01
预防为主: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强调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02
病因病机: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是指疾病 的发生、发展、 变化及其规律
03
护理原则: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包括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整体护理、个 体化护理等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b744a4a417866fb94a8e6e.png)
正邪相争
发病与否
正邪盛衰
ppt课件
病邪出入
虚实变化 疾病转归
39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p 正气不足——内在根据 p 邪气侵袭——重要条件 p 正邪胜负——发病与否
ppt课件
40
(二)正邪相争—实证
1、病理状态:邪气亢盛 2、病机特点:致病邪气和机体抗病能力都较强盛,
正邪相搏,斗争激烈。 3、临床常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或由于痰、食、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学习目标
p 湿为阴邪 p 湿性重浊 p 湿性粘滞 p 湿性趋下
易阻遏气机 易袭阴位
损伤阳气
ppt课件
15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u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 u 燥性属阳 燥易伤肺
ppt课件
16
6、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l 火为阳邪 其性炎上 l 火易耗气伤津 l 火易生风动血 l 火易致肿疡
ppt课件
17
2虚实变化
虚实错杂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
(脾阳-水肿)(实热-阴伤)
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 由虚转实
(肝热-脾虚)(气虚-血瘀)
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气虚-气滞)(腑实-气虚)
ppt课件
43
(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1 正胜邪退则病势向愈 2 邪胜正衰则病势恶化
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 性质和致病特征;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 规律和特点。 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424e525727a5e9856a617e.png)
7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易袭阳位
头—头痛、项强。 上部
肺—鼻塞、咽痒、咳嗽。 肌表—汗出、恶风、发热。 阳经—阳经受病
8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2、善行而数变 善行——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风痹之四 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数变——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 皮肤瘙痒,此起彼伏。
3、风性主动——其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症 状——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 视等。
15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 气机
湿性属水——故为阴邪。 阴 胜 则 阳 病 —— 尤 以 损 伤 脾 阳 为 著 。 气 机 升 降 失 常 —— 胸 闷 、 脘 痞 、 二
便不爽。
16
2、湿性重浊 重——临床表现以沉重感为特征——头 重如裹、四肢沉重。 浊——指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如下痢脓血、赤白带下。
13
3、寒性收引——气机收敛,腠理、经络、 筋脉收缩挛急。 侵袭肌表——恶寒无汗。 寒客血脉——头身疼痛脉紧。 寒客关节——关节屈伸不利。
4、寒性清澈——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14
湿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 特性的外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 季节。湿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 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 居处潮湿而致。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19
复习题
6、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7、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A、火邪 B、燥邪 C、湿邪 D、风邪 8、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粘腻重浊
滞收引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易袭阳位
头—头痛、项强。 上部
肺—鼻塞、咽痒、咳嗽。 肌表—汗出、恶风、发热。 阳经—阳经受病
8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2、善行而数变 善行——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风痹之四 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数变——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 皮肤瘙痒,此起彼伏。
3、风性主动——其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症 状——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 视等。
15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 气机
湿性属水——故为阴邪。 阴 胜 则 阳 病 —— 尤 以 损 伤 脾 阳 为 著 。 气 机 升 降 失 常 —— 胸 闷 、 脘 痞 、 二
便不爽。
16
2、湿性重浊 重——临床表现以沉重感为特征——头 重如裹、四肢沉重。 浊——指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如下痢脓血、赤白带下。
13
3、寒性收引——气机收敛,腠理、经络、 筋脉收缩挛急。 侵袭肌表——恶寒无汗。 寒客血脉——头身疼痛脉紧。 寒客关节——关节屈伸不利。
4、寒性清澈——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14
湿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 特性的外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 季节。湿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 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 居处潮湿而致。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19
复习题
6、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7、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A、火邪 B、燥邪 C、湿邪 D、风邪 8、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粘腻重浊
滞收引
中医基础--病因病机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病因病机学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09952b2cc58bd63086bd4a.png)
湿的科学内涵:季节气候环境、生物致 病因子及机体反应性相结合的综合概念
(五)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 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 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
(2)燥易伤肺
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 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
(二)过逸 “久卧伤气” 《素问 宣明五气篇》
三、饮食失宜
(一)饥饱失常(不节) 1、过饥------气血化源不足 2、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小儿食积、“疳疾” 成人“肠澼为痣”、或致“食复”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1、五味偏嗜 过食酸---肝盛而乘脾---脘痛、返酸 过食咸--肾盛而乘心--胸闷气短、心痛、心悸 过食甘---脾盛而乘肾---面色黧黑、腰膝酸软 过食苦---心盛而乘肺---皮肤干燥、 过食辛---肺盛而乘肝---爪甲干枯、筋脉拘急 2、寒热偏嗜 3、嗜酒
主要病症 头痛、鼻塞、咽痒。 恶风、发热、汗出。 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破伤风之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二) 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伤阳,可致寒遏卫阳的实寒 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证
舌红、苔黄燥或灰黑
肿疡
角弓反张
唇口生疮——胃热
咽喉红肿——肺热
迫血妄形
性质
致病特点 为阳邪,实热证
炎上, 症状多见于上部
主要病症 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
发热,头昏,头痛,面红, 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
(五)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 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 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
(2)燥易伤肺
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 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
(二)过逸 “久卧伤气” 《素问 宣明五气篇》
三、饮食失宜
(一)饥饱失常(不节) 1、过饥------气血化源不足 2、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小儿食积、“疳疾” 成人“肠澼为痣”、或致“食复”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1、五味偏嗜 过食酸---肝盛而乘脾---脘痛、返酸 过食咸--肾盛而乘心--胸闷气短、心痛、心悸 过食甘---脾盛而乘肾---面色黧黑、腰膝酸软 过食苦---心盛而乘肺---皮肤干燥、 过食辛---肺盛而乘肝---爪甲干枯、筋脉拘急 2、寒热偏嗜 3、嗜酒
主要病症 头痛、鼻塞、咽痒。 恶风、发热、汗出。 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破伤风之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二) 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伤阳,可致寒遏卫阳的实寒 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证
舌红、苔黄燥或灰黑
肿疡
角弓反张
唇口生疮——胃热
咽喉红肿——肺热
迫血妄形
性质
致病特点 为阳邪,实热证
炎上, 症状多见于上部
主要病症 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
发热,头昏,头痛,面红, 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dd23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e.png)
辨症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常见的辨症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通过观察 患者的神态、面色、声音、呼吸、气味、脉象等信息,综合 分析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
步骤
辨症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首先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然后进行望、闻、问、切的诊断,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案。
常见疾病的辨症要点
注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 调养,保持身心健康。
综合调理
持之以恒
根据个体差异,采取饮 食、运动、药物等多种
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养生保健需要长期坚持, 不可半途而废。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感冒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 增强免疫力。
失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放松心情,避免 刺激性饮食和饮品。
咳嗽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烟雾刺激,饮食清 淡,多饮水。
消化不良
饮食有节制,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适 当运动促进消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预防与保健
儿童
注重营养均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伤害。
青少年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近视和肥胖等健康问题。
中年人
关注心理健康,控制体重和血压等慢 性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针灸治疗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缓解症状。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和 不适感。
拔罐疗法
利用拔罐产生的负压,吸拔体表穴位,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除寒湿 等作用。
饮食调理与护理
饮食原则
01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五味调和、饮食
中医护理第三章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护理第三章病因病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48a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b.png)
严重病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
【小结】
不发病
正气不足
正胜邪退
(内因)
发病后向 阴阳偏盛 极
正不敌
愈
(邪气盛则实 阴阳格 邪) Nhomakorabea拒
正邪斗争
病
机
阴阳失调
阴阳亡 失
邪气侵袭 (外因)
邪胜正负 (发病)
阴阳偏衰 发展
发展
(精气夺则虚 阴阳互
)
损
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 气脱
阴阳离决
【思考题】
病因
六、瘀血 (三)致病特点 •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 • 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 •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 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 外力损伤 • 烧烫伤 • 冻伤 (二)虫兽伤
病因
二、疠气 (二)致病特点 •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因
二、疠气 (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 气候因素 • 环境和饮食因素 • 防治失时 • 社会因素
病因
三、七情 (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 体的精神状态。 (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因
一、六淫 (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 • 附:内火证
病因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 ➢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
【小结】
不发病
正气不足
正胜邪退
(内因)
发病后向 阴阳偏盛 极
正不敌
愈
(邪气盛则实 阴阳格 邪) Nhomakorabea拒
正邪斗争
病
机
阴阳失调
阴阳亡 失
邪气侵袭 (外因)
邪胜正负 (发病)
阴阳偏衰 发展
发展
(精气夺则虚 阴阳互
)
损
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 气脱
阴阳离决
【思考题】
病因
六、瘀血 (三)致病特点 •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 • 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 •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 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 外力损伤 • 烧烫伤 • 冻伤 (二)虫兽伤
病因
二、疠气 (二)致病特点 •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因
二、疠气 (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 气候因素 • 环境和饮食因素 • 防治失时 • 社会因素
病因
三、七情 (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 体的精神状态。 (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因
一、六淫 (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 • 附:内火证
病因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 ➢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
中医护理基础-病因病机PPT83页
![中医护理基础-病因病机PPT8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7d6e06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d.png)
中医护理基础-病因病机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风痹”、“风疹”
• 3、风性主动
指 结 构 是
• 眩晕、震颤、角弓反张
• 4、风为百病之长
什 么
• 风寒、风热、风湿
?
寒
内寒、外寒
箭
•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可见脘腹冷痛、呕 吐、腹泻等
头 所 指
• 2、寒性凝滞
结
• “不通则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痛痹”
什
• (3)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 (4)血热 • (5)出血
么 ?
瘀血
箭
头
• 3、瘀血的致病特点
所
•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 指
甚
结
•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 • (3)出血: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 (4)发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
• 疠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
箭
• 1、气候因素:久旱、洪涝、地震
头
•
2、环境与饮食因素:水源、空气、食物污染、
饮食不当
所 指
• 3、预防因素: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结 构
• 4、社会因素:战乱、贫穷、细菌战
是
什
么
?
七情 饮食 劳逸
二、内伤病因
喜 怒
思 忧
恐 悲
箭 头 所
惊
指 结 构 是 什 么 ?
是 什
么
?
湿
箭
头
•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所
• 湿邪困脾发为泄泻、尿少、水肿;胸闷、脘痞
指
• 2、湿性重浊
结
• 头身困重、“着痹”;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
构
• 3、湿性黏滞
是
• 症状的黏滞;病程的缠绵性
什
• 4、湿性趋下
么
•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
燥 温燥、凉燥
箭
头
•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构 是
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 什
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 么
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金匮要略》
?
痰饮
箭
头
• 2、痰饮的形成
所
•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 指
、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 致水津停滞而成。
什 么 ?
饮食
箭
头
• 1、饥饱失常
所
• (1)过饥: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指
• (2)过饱:饮食积滞,脾胃损伤
结 构
• 2、饮食不洁
是
• 3、饮食偏嗜:佝偻病、夜盲症
什
么
?
劳逸
箭
头
• 1、过劳
所
• (1)劳力过度:气少力衰
指
• (2)劳神过度:心神失养、脾不健运
结 构
• (3)房劳过度:肾精耗伤
是
• 2、过逸
构
• 3、寒性收引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发热、恶寒;寒客血脉可见头身 疼痛;寒客经络关节可见肢节屈伸不利
是 什 么
?
暑
独见于夏季,纯属外邪
箭
头
•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所
• 壮热、烦渴、面赤、脉洪等
指
•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结
• 多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随津脱而致气虚
构
•
•
3、暑多挟湿
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
病因的概念
箭
病因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的疾病原因。
头
所
指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结
构
分类
是
什
病理产物 性病因
其他病因
么 ?
一、外感病因
• 概念:是指由外而入,或从肌表,或
箭
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
头
病因素。
所
指
六淫
风
寒
暑
湿
燥
火结构 是
什
疠气
么
?
六淫
箭
外感性
初起多有表证。
头
所
季节性
指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
燥病,冬季多寒病。
致
结
病 特
地域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构
性
相兼性
是 即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三种同
时侵犯人体。
什
转化性
么 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化燥伤阴
。
?
风
六淫之首
箭
•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头
• 汗出、恶风;头痛、鼻塞、项背疼痛
所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箭
头
所
第四章 病理基础
指
结
构
是
什
么
?
学习目标
箭
1致 病1、、病特掌特点握征。六;淫七、情疠的气概的念概,念七和情共与同内致脏病精特气点的;关六系淫,各七自情的内性伤质的和头所指致
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结
特2点。
构
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
是
3
什
、
么
?
第一节 病因
所
• 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小便短 指
少、大便干结
结
构
• 2、燥易伤肺
是
• 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痰中带血
什
么
?
火
火VS热,火与心相应
箭
•
•
1高火、热上、炎火烦为渴阳、汗邪出,、其脉洪性数炎;上心火上炎、胃火炽盛、肝头所指
• 2、火易伤津耗气
结
• 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脱构
结 构
• (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是
• 痰病常被称为“顽痰”
什
• (5)多见滑腻舌苔
么
?
瘀血
箭
头
• 1、瘀血的概念
所
• 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 指
阻滞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
结
• 2、瘀血的形成
构
• (1)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
是
• (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亦滞
结
• 3、痰饮的致病特点
•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 痰饮停肺:胸闷、咳喘、咯痰
构 是 什
• 痰饮停胃:恶心、呕吐
么
• 痰饮流注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
痰饮
箭
头
(2)易蒙蔽心神
所
• 痰迷心窍:胸闷、心悸、痴呆或癫证
指
• 痰火扰心:失眠、易怒、喜笑不休 • (3)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 “百病多由痰作祟”
七情
箭
•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头 所
• 心在在志志为为恐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指
• 2、七情的致病特点
结 构
• (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是
• •
忧伤肺,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
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变化
什
• 气血不畅,脾胃呆滞
么
?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箭
头
痰饮
所
指
结
瘀血
构
是
什
结石
么
?
痰饮
箭
头
• 1、痰饮的概念
所
• 痰和饮都是机体谁也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例产物,一 指
般比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结
• 无形之痰 •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
• 3、火易生风动血
• 热急生风;迫血妄行
是 什
• 4、火易致肿疡
么 ?
• “痈疽原是火毒生”
•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箭
头
致病特点
所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传
染性强、易于流行指Fra bibliotek疠气致
结
病 特
传染途径
构 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
从口鼻侵入人体
征
是
常见病证
什 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天花 么
• 3、风性主动
指 结 构 是
• 眩晕、震颤、角弓反张
• 4、风为百病之长
什 么
• 风寒、风热、风湿
?
寒
内寒、外寒
箭
•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可见脘腹冷痛、呕 吐、腹泻等
头 所 指
• 2、寒性凝滞
结
• “不通则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痛痹”
什
• (3)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 (4)血热 • (5)出血
么 ?
瘀血
箭
头
• 3、瘀血的致病特点
所
•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 指
甚
结
•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 • (3)出血: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 (4)发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
• 疠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
箭
• 1、气候因素:久旱、洪涝、地震
头
•
2、环境与饮食因素:水源、空气、食物污染、
饮食不当
所 指
• 3、预防因素: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结 构
• 4、社会因素:战乱、贫穷、细菌战
是
什
么
?
七情 饮食 劳逸
二、内伤病因
喜 怒
思 忧
恐 悲
箭 头 所
惊
指 结 构 是 什 么 ?
是 什
么
?
湿
箭
头
•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所
• 湿邪困脾发为泄泻、尿少、水肿;胸闷、脘痞
指
• 2、湿性重浊
结
• 头身困重、“着痹”;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
构
• 3、湿性黏滞
是
• 症状的黏滞;病程的缠绵性
什
• 4、湿性趋下
么
•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
燥 温燥、凉燥
箭
头
•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构 是
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 什
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 么
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金匮要略》
?
痰饮
箭
头
• 2、痰饮的形成
所
•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 指
、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 致水津停滞而成。
什 么 ?
饮食
箭
头
• 1、饥饱失常
所
• (1)过饥: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指
• (2)过饱:饮食积滞,脾胃损伤
结 构
• 2、饮食不洁
是
• 3、饮食偏嗜:佝偻病、夜盲症
什
么
?
劳逸
箭
头
• 1、过劳
所
• (1)劳力过度:气少力衰
指
• (2)劳神过度:心神失养、脾不健运
结 构
• (3)房劳过度:肾精耗伤
是
• 2、过逸
构
• 3、寒性收引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发热、恶寒;寒客血脉可见头身 疼痛;寒客经络关节可见肢节屈伸不利
是 什 么
?
暑
独见于夏季,纯属外邪
箭
头
•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所
• 壮热、烦渴、面赤、脉洪等
指
•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结
• 多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随津脱而致气虚
构
•
•
3、暑多挟湿
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
病因的概念
箭
病因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的疾病原因。
头
所
指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结
构
分类
是
什
病理产物 性病因
其他病因
么 ?
一、外感病因
• 概念:是指由外而入,或从肌表,或
箭
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
头
病因素。
所
指
六淫
风
寒
暑
湿
燥
火结构 是
什
疠气
么
?
六淫
箭
外感性
初起多有表证。
头
所
季节性
指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
燥病,冬季多寒病。
致
结
病 特
地域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构
性
相兼性
是 即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三种同
时侵犯人体。
什
转化性
么 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化燥伤阴
。
?
风
六淫之首
箭
•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头
• 汗出、恶风;头痛、鼻塞、项背疼痛
所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箭
头
所
第四章 病理基础
指
结
构
是
什
么
?
学习目标
箭
1致 病1、、病特掌特点握征。六;淫七、情疠的气概的念概,念七和情共与同内致脏病精特气点的;关六系淫,各七自情的内性伤质的和头所指致
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结
特2点。
构
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
是
3
什
、
么
?
第一节 病因
所
• 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小便短 指
少、大便干结
结
构
• 2、燥易伤肺
是
• 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痰中带血
什
么
?
火
火VS热,火与心相应
箭
•
•
1高火、热上、炎火烦为渴阳、汗邪出,、其脉洪性数炎;上心火上炎、胃火炽盛、肝头所指
• 2、火易伤津耗气
结
• 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脱构
结 构
• (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是
• 痰病常被称为“顽痰”
什
• (5)多见滑腻舌苔
么
?
瘀血
箭
头
• 1、瘀血的概念
所
• 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 指
阻滞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
结
• 2、瘀血的形成
构
• (1)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
是
• (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亦滞
结
• 3、痰饮的致病特点
•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 痰饮停肺:胸闷、咳喘、咯痰
构 是 什
• 痰饮停胃:恶心、呕吐
么
• 痰饮流注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
痰饮
箭
头
(2)易蒙蔽心神
所
• 痰迷心窍:胸闷、心悸、痴呆或癫证
指
• 痰火扰心:失眠、易怒、喜笑不休 • (3)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 “百病多由痰作祟”
七情
箭
•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头 所
• 心在在志志为为恐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指
• 2、七情的致病特点
结 构
• (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是
• •
忧伤肺,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
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变化
什
• 气血不畅,脾胃呆滞
么
?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箭
头
痰饮
所
指
结
瘀血
构
是
什
结石
么
?
痰饮
箭
头
• 1、痰饮的概念
所
• 痰和饮都是机体谁也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例产物,一 指
般比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结
• 无形之痰 •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
• 3、火易生风动血
• 热急生风;迫血妄行
是 什
• 4、火易致肿疡
么 ?
• “痈疽原是火毒生”
•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箭
头
致病特点
所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传
染性强、易于流行指Fra bibliotek疠气致
结
病 特
传染途径
构 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
从口鼻侵入人体
征
是
常见病证
什 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天花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