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采争胜 虚实相生-读邹传安的工笔画

合集下载

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

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

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作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画中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

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

千余年来,名家辈出。

五代有“黄家富贵(黄筌)、徐氏野逸(徐熙)”。

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与参与,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成就了“宣和画院”的辉煌时期。

继黄筌、徐熙、赵佶(宋朝皇帝徽宗)之后,著名的画家有黄居寀(北宋)、崔白、李迪(南宋)、任仁发、王渊(元代)、边景昭、林良、吕纪、陈老莲(明代)、任伯年、恽南田(清代)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作品。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五代徐熙《豆荚蜻蜓图》局部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

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

一生未进皇家画院,耳目所习皆为江湖田野,山果渊鱼,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

他画翎毛,多为凫雁鹭鸶等野禽,骨贵清秀,后世称之为“野逸派宗师”。

他不慕虚荣,不求奢华,处事宁静淡泊,专心绘画。

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

他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态,所作花木禽鸟,形骨清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色,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从而创造出“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格。

北宋郭若虚曾赞其“学穷造化,意出古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主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充分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

更有苏东坡题徐熙《杏花图》诗云:“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可见徐熙的画法以墨色为主,近手写意,同时讲究线与色的相互结合,这种注重表现对象精神特质的花鸟画新风格,被后人称为“徐体”。

徐熙虽身居画院之外,但在李璟、李煜两朝仍享有盛名。

据说,后主李煜对他的作品十分看中,收藏其名迹很多,并将他的画挂于宫中。

这种被称为“铺殿画”、“装堂花”的殿堂装饰画,据《图画见闻志》载:“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

”我们在此看到的《玉堂富贵》图,可能是这类挂在墙上的有装饰意味的绘画。

但不同的是,此画以淡墨勾线,造型生动,以淡彩敷色,给入超逸清雅之感,从中不难看出徐熙也能工精巧一体的花鸟画。

然而仅凭画史的记载,以画家的在野身份来确认徐熙的画旨,过于强调其“野逸”的一面,对徐熙画风的研究不免失之于狭隘。

其实,徐熙的祖父徐温为南唐列祖李昪的义父,李昪篡位后,徐氏家族与南唐主李昪仍保有特殊关系,每以“布衣”身份出入内廷,尤为异数。

宣和画谱

宣和画谱

宣和画谱宣和画谱[color=Red][size=6][b]宣和画谱[/b][/size][/color][color=Blue][size=5][b]卷一[/b][/size][/color][color=Green]◎道释叙论“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

”艺也者,虽志道之士所不能忘,然特游之而已。

画亦艺也,进乎妙,则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此梓庆之削鐻,轮扁之斲轮,昔人亦有所取焉。

于是画道释像与夫儒冠之风仪,使人瞻之仰之,其有造形而悟者,岂曰小补之哉?故道释门因以三教附焉。

自晋宋以来,还迄于本朝,其以道释名家者,得四十九人。

晋宋则顾、陆,梁、隋则张、展辈,盖一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矣。

至于有唐,则吴道元遂称独步,殆将前无古人。

五代如曹仲元,亦骎骎度越前辈。

至本朝则绘事之工,凌轹晋宋间人物,如道士李得柔画神仙得之于气骨,设色之妙,一时名重。

如孙知微辈皆风斯在下,然其余非不善也,求之谱系,当得其详,姑以著者槩见于此。

若赵裔,髙文进辈,于道释亦籍籍知名者;然裔学朱繇,如婢作夫人,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文进蜀人,世俗多以蜀画为名家,是虚得名,此谱所以黜之。

[/color]◎道释一(三教钟馗氏鬼神附)▲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

义熈中为散骑常侍。

恺之博学有才气,丹青亦造其妙,而俗传谓之三絶:画絶、痴絶、才絶。

方时为谢安知名,以谓自生民以来未之有也。

恺之毎画人成,或数年不?目睛。

人问其故,荅曰:“四体妍蚩,本亡闗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又为谢鲲像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在丘壑中。

”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

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

尝于瓦官寺北殿画维摩诘,将毕欲点眸子,乃谓寺僧曰:“不三日,观者所施可得百万。

”已而果如之。

杜甫题瓦官寺诗云“虎头金粟影”者,谓此。

恺之世以谓天材杰出,独立无偶,妙造精微,虽荀、卫、曹、张,未足以方驾也。

【美术欣赏】邹传安工笔花鸟画

【美术欣赏】邹传安工笔花鸟画

画家画家简简介:
邹传安一九四一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邹传安一九四一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学美术系客座教授,,致力于工笔画研究与创作致力于工笔画研究与创作,,对传统画理和技法揣摩颇深对传统画理和技法揣摩颇深,,对近代诸家亦广采搏收对近代诸家亦广采搏收,,形成了鲜明艺术风格形成了鲜明艺术风格。

其工笔画具有写意之韵致其工笔画具有写意之韵致,,又
有写意画所无的细腻有写意画所无的细腻,,非常难得非常难得。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强的抒情性。

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

其技法多样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
鸟画鸟画、、设色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每勾一条线都应该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 欲右先左,这样笔与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行笔中有各种变化, 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 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不垂 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 还要注意练习用线的各种笔墨变化,如中 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方圆、疾徐、光 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以达到白描在 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和仿旧色等几种。四尺或六尺熟宣每人1张+熟绢每人 60cm * 30cm。
4、砚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 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 歙砚为佳。
5、色
锌管装中国画颜色可多人一盒。亦可准备花青膏、赭石膏各一盒 。
6、白瓷碟 每人小白瓷碟(选用较深的)5-6只。
一、线条的练习 拷贝 对临 二、工笔画底稿的拷贝 拷贝 对临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第二步:过稿

居廉《花卉四屏》作品赏析

居廉《花卉四屏》作品赏析

居廉《花卉四屏》作品赏析居廉(1828-1904),字古泉,自号隔山老人,广东番禺人,居巢之弟。

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特别以写生为优势。

是清中期的一位赋予创造力、和卓越贡献的花鸟画家。

他的花鸟画艺术,固然不及赵之谦的酣畅浓艳、任渭长的夸张装饰、任伯年的轻快洒脱、吴昌硕的浑厚苍劲,然而,他却在岭南画家中崛起,以一种优美典雅的风格引领着前进的道路。

他的绘画所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生活、思想、及审美观念的更新和变化。

他运用人们不满足自然界的花鸟的特点,而艺术地在现花鸟的形象,创作出无数优秀的花鸟作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反映现实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思想情操,体现人们的审美理想及审美情趣,为当时的花鸟画坛增添了光彩。

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居廉晚期作品《花卉四屏》中的题材、构图及对“撞水、粉”技法的运用,探讨其风格特点。

标签:岭南画派;居廉《花卉四屏》;撞水;撞粉唐、五代到两宋时期,花鸟画大多以应物象形、工整细致的工笔形式出现,产生大量优秀花鸟作品。

元代开始文人画盛行,加上宣纸的普遍使用,水墨写意画得到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泼墨大写意的画风,而工笔花鸟由于墨守成规,固守传统,很少创作,因此逐渐冷落,清代后期几乎被写意花鸟所淹没。

在这期间,中国花鸟画坛出现一位画家——恽寿平,他“一洗时习,别开生面”的写生花卉艺术成就高标与清初画坛,他强调借形写神、以形神传情,全身心倾注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追求上,他有画跋云:“曾见白阳包山写生,以不似为妙,余则不然,惟能极似,与花传神”。

自明代以来,岭南花鸟画一直沿袭传统写意,很少自我创作。

但是,居廉在绘画表现上是取长补短,具有创新精神。

居廉最初时学习宋光宝和孟丽堂两位,后吸收各家之长处,自成一派,其笔法工整美观,笔墨秀润。

居廉也深受恽寿平影响,并得其法从中汲取营养。

在居廉绘画的题款中,常常能见到“法南田用笔”、“仿南田本”之类的题字,在师法传统、师法造化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撞水、撞粉”法抒发情性和对意境的追求,以产生秀润亮丽,明暗参差的效果。

“慑人心目”∣邹传安精品工笔花鸟画50幅欣赏!!!

“慑人心目”∣邹传安精品工笔花鸟画50幅欣赏!!!

“慑人心目”∣邹传安精品工笔花鸟画50幅欣赏邹传安,1940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退休前供职于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任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画院院长。

邹传安从小兴浸古人,因而对于中国书画的传统是熟稔于胸的。

他喜欢这个传统,热爱这个传统,因而他深知“笔调清劲,设色典蕴,气格高古,景象凝重”,足以“慑人心目”,正是这个传统的艺术魅力所在。

“工笔画是工笔的国画”。

邹传安的解释看似多余,实乃强调其绘画的文化品质与属性,对时下工笔画的许多创新无异于一个善意但却明确的提醒。

邹传安有童子功,又有在瓷厂学习釉下彩绘的学徒经历。

他从实践中心知肚明,“善学还从规矩”,“凡学,先须学痴,学愚,不可自作聪明,须将那前人功夫,反复追摹咀嚼,待到自己胎骨换尽,举手投足,皆能出规入矩之时,始可言变、言新、言奇。

唯此时之变,方变出有源;此时之新奇,方能新而妥,奇而确。

”邹传安自奉“变有源,新而妥,奇而确”的九字方针,坚定地立足于中国艺术传统的洪流之中,把这传统不看作桎梏,而看作大化流行,不求早脱,而求晚成,在饱学中求独树。

作为一个明辨慎思的画家,邹传安深知工笔画不为士大夫所喜,难博雅名,是因为它确实“易致鲜妍,难于淡泊;易至繁茂,难于萧疏;易至活泼,难于端肃”。

邹传安把“形肖、神完、格高、意远”称为工笔花鸟画的“四难”。

“四难”中,形肖、神完,是功夫在画内;格高、意远,是功夫在画外。

画内功夫不易,画外功夫更难。

只有画内画外打通,画品人品合一,技法修养融贯,才可能纵横使转,八面俯仰,前不见古人,卓尔一家。

在艺术创作观念上,邹传安是一个自然派,田园派,也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他说:“余不欲守旧自任,亦不屑出奇自雄,但瞩意乎自以为真美者。

不畏做大自然之奴,但耻做人之奴也。

”好一个“大自然之奴”!如此绝决的口吻,鲜明地表达了邹传安的美学立场。

我看邹和平的花鸟画

我看邹和平的花鸟画

我看邹和平的花鸟画作者:欧阳笃材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9年第03期邹和平,笔名冷铁,别署素安居,1971年出生,湖南宁乡人。

毕业于娄底师专美术专业,师从欧阳笃材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北兰亭书友会会员、湖南新湘书画院副院长、湖南九歌书画院艺术家。

作品获湖南省首届花鸟画大展优秀奖、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书画大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四届当代花鸟画邀请展创作奖、第六屆三湘群星奖金奖、湖南书法艺术年展银奖;入展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建党80周年湖南省美术作品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上海东方美术馆成立五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新中国湖湘书画艺术成就展等。

出版有《邹和平花鸟画》《花羽菩提·邹和平》《羽翼其道——邹和平画鹤、画鹅、画花鸟、画山水、画瓷、书法》。

屈指数来,和平来与从游,恍惚间不觉二十余年了,犹记他被父亲领来初见时,尚是一腼腆少年郎,今余垂垂老朽,和平也已年近不惑,术业初成。

其人生之旅、艺术之途,一步一个脚印,历历如昨,恍若在目。

书画一道,余少而好之,后多方求学,幸得高希舜先生诸明师教诲,用时髦的说法,是“混了个科班出身”,但因了时代的原因,几十年间唯有萦之如怀,而少有临池染翰之机,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退休后方以赋闲之身,弄墨自娱,重操旧习。

断续之间,也因此结了一些翰墨因缘,以往来之勤、求学之切,且又持之以恒,自强不息者论,则唯和平尤为突出。

“好学、深思、力行”,此六字足堪写照。

天道酬勤,是故今时和平麟角初呈、峥嵘渐显,原属意料之事耳!或是老朽误导,或是心性相契,和平于书画亦自多究心于大写意花鸟画,然其能师古而不泥古,择师而不固执,明取舍、通穷变,坦步为学正途。

观其所作,渐能独发己意,笔无虚设、墨无妄施、色无杂彩,而构图多变生新,慧思别具,风神俊逸清朗,渣滓尽除。

《诗经》与宋代花鸟画的母题

《诗经》与宋代花鸟画的母题

《诗经》与宋代花鸟画的母题①收稿日期:2020-11-24作者简介:昌从兰(1991-),女,安徽六安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与艺术理论。

①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ZD28)的阶段性成果。

②出自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原文已散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录此文。

③以上数据是笔者根据《宋画全集》统计得来,由于第四卷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还未出版,所以以上仅为六卷的数据。

昌从兰(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15332)[摘 要]《诗经》是花鸟画母题的重要来源,诗经图从起初用来辅助诗经的传达逐渐发展成一种借物抒情,托物寓意的艺术形式。

随着审美意识的觉醒,至宋代,花鸟画将经佐、比德、尚自然、尚神与审美杂糅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工笔花鸟画。

本文试图从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张力,管窥有宋工笔花鸟画的母题与《诗经》研究的关系。

[关键词]《诗经》;花鸟画;母题;美感[ 中图分类号 ] 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2-0034-07在中国绘画史上,唐宋同为以工笔形态为主的花鸟画的巅峰,但宋代一改唐朝的庄严整肃与雍容华贵,而走向文静典雅与平淡天真。

工笔花鸟画以适合静观和优美的表现方式迎合了宋朝人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感受与体验。

随着审美意识的觉醒,花鸟画将经佐、比德、尚自然、尚神与审美杂糅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工笔花鸟画。

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巅峰,数量大,成就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并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花鸟虫草为什么会成为绘画的题材?艺术家们想通过花鸟画来传达什么,在这种艺术题材的背后,包含着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动因和美学的动因?这是本文思考的核心问题。

在诸多原因之中,笔者认为,《诗经》的图像化呈现与花鸟画的繁荣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一、宋代工笔画中的花鸟题材通览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所涉及的一种表现形态,通过描写客观自然中的花鸟等动植物来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并给人美的享受。

邹传安工笔技法-紫色牡丹着色步骤图

邹传安工笔技法-紫色牡丹着色步骤图

邹传安工笔技法-紫色牡丹着色步骤图【工笔教程】邹传安工笔技法-紫色牡丹着色步骤图
第一步:浓墨勾花、叶轮廓。

第二步:花青分染正面花瓣。

三绿平涂老叶,继以花青分染。

三绿加藤黄成嫩绿平涂芽苞、托叶及花茎。

第三步:曙红加花青成紫色罩染正面花瓣,边沿及转折处留白线一道;同色分染背面花瓣。

花青加染老叶。

曙红勾染芽苞、托叶、花茎
第四步:淡曙红平涂正面花瓣,盖上白线;加染背面花瓣。

白粉调藤黄点花蕊。

藤黄调花青成草绿平涂老叶;嫩绿平涂芽苞、托叶、花茎。

致敬邹传安——写在《邹传安全集》首发之际

致敬邹传安——写在《邹传安全集》首发之际

19◆胡湘民( 广东 深圳)致敬邹传安——写在《邹传安全集》首发之际邹传安是我的同乡前辈,字书靖,斋号“知止”,湘中新化县水车镇人。

我一直视湘中丘陵地区是一个平庸所在,它既无湘西南崇山峻岭的陶冶,又没有湘北浩瀚洞庭湖的滋润,那里的人就少了许多大气。

要想在这满目的丘陵中峥嵘尽露,非得要有对这里平庸地理和平庸民风的超越不可。

于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湘中人的突围酿成一出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大剧,如曾国藩、毛泽东、杨度等政治人物,如齐白石、王憨山、邹传安等艺术人物。

邹传安是这些突围成功的湘中人中最特殊的一个。

其他人是用别处的光亮驱散了自己对故土的失望,用自己对故乡的超越精神超越了别处,只有邹传安就在故乡长成了一座高山——一座令地灵人杰之乡也怅然仰止的高山。

邹传安《自嘲》诗云:“天许终身一平民,雕龙铸鸟老瓷工。

”在新化瓷厂雕龙铸鸟多年,邹传安怎样从狭隘的职业中抽身透气,怎样从庸常的生活中抬头张望,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中找到轨迹。

《大漠行》是前所未有的工笔大漠场面,也是湘中丘陵地区没有的景色,“极目八方,沙程敢拟御道;等闲千里,珍禽笑傲龙驹”,这是邹传安在透气;《岁稔图》,画的是早稻灌浆的五月,田畴满目青绿如翡翠,良苗怀新,国画 邹传安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中灵魂出窍的向往和《岁稔图》中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发现,是邹传安抽身狭隘职业和庸常生活的第一个法门,也构成了他对传统工笔画题材的巨大拓宽。

邹传安曾自述:“我自幼学画,今已须发幡然,数十年间日绘夜思,寒暑不易,小疾未休……开始是临摹前人遗迹,凡一点一划、一句一染,唯恐不真不肖……继则写生于园圃,凡一花一叶、一蕊一蒂,必着意勾描,每自朝至暮,腰酸指硬……如是者垂五十年,始能够渐傍造物,兴浸古人,于情于理,稍许自由。

”在漫长的、枯燥的临摹写生练习中,在面对由无数古代、近代高手积淀下来的工笔画程式和藩篱的时候,邹传安显出湘中蛮子任气斗狠的本性。

《邹传安全集 书法卷》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邹传安全集 书法卷》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1
书《滕王 阁序》 30cm×43 0cm 2...
02
书《望海 潮》 32cm×17 9cm 20...
03
书《大字 法》 尺 寸不详 年份不详
04
书《送朱 大入秦》 诗一首 尺寸不详 201...
05
书《国风》 之七 66cm×13 3cm 2...
06
书《蝶》 图题诗 尺寸不详 2005年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邹传安全集 书法 卷》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尺寸
诗图年对联来自邹传安书世词
礼 风
诗经
年份
题诗

道德
乌衣巷
先生
仁义
01 编委会
03 非序之叙
目录
02 邹传安简介 04 图版
本书是工笔画大师邹传安先生全集中的一卷,即综合卷,收入邹传安写意画、写生、白描、画稿、石式、瓷 画约450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邹传安先生的绘画成就。
01
书《不染》 图题诗 尺寸不详 2010年
02
书《香雪》 图题诗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03
书《写意 荔枝》图 题诗 尺 寸不详 1995...
04
书《三鸭》 图题诗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06
书《残荷》 图题诗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05
书《牡丹》 图题诗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编委会
邹传安简介
非序之叙
图版
01
可堪一醉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02
至德若谷 大象无形 46cm×17 0cm...
03
《逍遥游》 长卷隶书 引首 38cm×87 c...

浅析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中的意境美

浅析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中的意境美

浅析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中的意境美关键词:邹传安;工笔花鸟画;意境美一:背景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商、周的青铜器和战国的帛画上来。

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禽鸟、鱼虫、走兽、翎毛等等都是工笔花鸟画中一般都要表现的对象,它最开始于唐代,而后在五代较为成熟,最终鼎盛于两宋,特别是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最为鼎盛的时期,出现大批名家名作。

邹传安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与中国文学结缘,后遭遇家境突变,尽管历经风雨磨难,但学习任然从不倦怠。

传安先生为了更好的营造出画面的气氛与境界,他在技法语言、绘画材料、表现形式、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加以创新,在技法语言上,不仅继承古法,更是增添许多独特的表现方法,如泼彩和肌理效果等等;在色彩上,灵活巧妙地运用丰富多样的颜色,不局限于国画颜料的使用,他强调美而精致的画面是需要精心营造出来的;他不仅在对物象的光、色和质感的把握上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对画面意境的把握更是有厉害之处。

二:邹传安简介邹传安(1940-),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名誉主席。

作品自上世纪50年代起即参加县、地级美展,之后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并获得奖项,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就有美、日、法、加拿大、新加坡及港、台等,有四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百余件作品为国内外机构收藏。

出版有《砚絮》、《天籁——邹传安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技法》和《邹传安画集》等。

三:邹传安工笔花鸟画的意境分析工笔花鸟画是以花鸟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题材的国画,花鸟就是人们喜闻乐道的自然形象,是大自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部分之一,在我们确定所要表达的内容后,用构图,笔墨,色彩语言加以进一步阐释。

工笔画常常以景寄情,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引得观众无限想象和深思。

(一)绘画形式与技法表现工笔花鸟画自五代黄荃以来,勾勒设色便成为了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后来虽然历经和发展元明清数朝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原有的形式和技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它的基本面貌依旧保存。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
工笔花鸟画有着独特的美感,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工笔花鸟画一般在尊重真实原大的基础上得以完成。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一起来看看吧!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1】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2】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3】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4】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5】
看完了以上的邹传安工笔花鸟画荷花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花鸟画的知识吧!
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
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清朝中期邹一桂十四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邹一桂十四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邹一桂十四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恽寿平的女婿邹一桂花鸟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邹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员,画家。

字原褒,号小山,又号让卿,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

雍正五年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官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

国画邹传安·工笔欣赏

国画邹传安·工笔欣赏

国画邹传安·工笔欣赏我几乎每周都会为小伙伴们分享一位国画大师的写意花鸟或山水画作品,虽然国画相关内容的阅读量并不高,但我仍旧坚持分享。

我虽然是个国画绘画新手,但我对国画的热爱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所以不论阅读量多低我都会继续分享国画内容,这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想用分享的方式为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于工笔画的内容我分享的非常少,不过在我看见一组非常特别的工笔画作品后,立即转载过来给小伙伴们欣赏啦!这就是来自邹传安先生的工笔百花作品。

邹传安:1940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退休前供职于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任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画院院长。

邹传安先生长期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功力深厚,艺术语言丰富。

独创大面积泼彩与工笔画结合的形式,使工致的物象与元气淋漓的背景完美吻合,开拓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

有专家评论称其作品“姿彩叠变,光影幻化,富丽与雅逸并举,绮丽与灿烂共生,意象超迈”;“他的深厚学养和现代审美意识使其作品既有超脱的意境,又富有时代感,堪称源于古人,高于古人,乃中国画之一项突破”。

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大师,除了技艺超群,大多数同时具备了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否则在艺术境界上无法到达更高的层次,作品亦无法提升至更高的格调。

邹传安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与中国文学结缘,尽管历经风雨,但学习从不倦怠。

邹传安先生深谙民族美学精髓,兼采现代审美之长,崇尚自然朴实,鄙薄造作荒诞,其作品严谨而生动,典雅而厚重,清新而深邃,常能于物理中见人情,于人意中得天趣,经天人之际,通古今之间,而自成一家之言。

工笔花鸟画学习的好资料,邹传安白描菊花画稿欣赏

工笔花鸟画学习的好资料,邹传安白描菊花画稿欣赏

工笔花鸟画学习的好资料,邹传安白描菊花画稿欣赏
邹传安是当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家。

邹传安是湖南人,不到20岁就进入瓷器厂工作。

邹传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职业画家。

上个世纪80年代,邹传安已经小有名气。

邹传安常受邀去学校传授工笔花鸟画技法。

当时有很多院校都想要将邹传安调入,但均未成功。

邹传安直到1985年才调入娄底地区文联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无论在体制外,还是在体制内,邹传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

工笔花鸟画在细腻严谨的同时要求作品有自然生机。

为此邹传安坚持写生。

这组线描菊花画稿就是邹传安的写生作品。

画中的菊花勾线沉稳,花型逼真。

看着画中栩栩如生的菊花,不禁为邹传安扎实的功力鼓掌。

白描线稿是设色工笔画的底稿。

白描线稿生动了,作品才有可能打动人心。

邹传安的白描线稿欣赏完了,你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邹传安: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工笔花鸟画的构图,因为题材的关系,不论在整体形式和细部经营上,都有不同于山水、人物的地方,自唐宋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推进,逐渐形成独自的面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归纳起来,可分为全景式、半景式、整枝式、折枝式、特写式五类,分别介绍如下:梅石溪凫图
1.全景式
红蓼白鹅图
2.半景式
3.整枝式
牡丹双鸽
4.折枝式
5.特写式
构图十式
国画艺术独家整理素材,平台转载请标注——编辑:国画艺术;ID:quicksnowfall,针对某些平台转载未标注的以及剪裁涂抹水印的行为,我们将进行抄袭举报,敬请自尊!。

居深履厚-邹传安从艺50周年画展前言

居深履厚-邹传安从艺50周年画展前言

居深履厚-邹传安从艺50周年画展前言
范迪安
【期刊名称】《中国美术》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邹传安字书靖,斋号'知止',1940年生,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人,职业画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一级美术师。

邹传安先生是一位受人敬慕的画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他的工笔画作品每有展示,都以精研传统、探索开拓的新样令画坛感受启益,为之注目。

由于他长居湖楚,后又淡隐于南国深圳,人们少有机会看到他的艺术总貌。

此回。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范迪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居之安,则资之深--创设课堂安全模式对提高学生解题排挫能力的影响 [J], 邵琳
2.居之安,则资之深——创设课堂安全模式对提高学生解题排挫能力的影响 [J], 邵琳;
3.居深履厚——邹传安从艺50周年画展前言 [J], 范迪安;
4.为浦东腾飞营治适安——浦东新区公安局邹传纪局长访谈录 [J], 陆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于非闇临摹古画,以假乱真!

于非闇临摹古画,以假乱真!

于非闇临摹古画,以假乱真!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局部)于非闇临摹的《写生珍禽图》(局部)于非闇(1889-1959),原名照,别署非厂,专攻工笔花鸟画。

1937年曾任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期间曾大量临摹、研究故宫所藏历代花鸟画作。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于非闇临摹的《瑞鹤图》于非闇临摹的《瑞鹤图》在谈到花鸟画的学习时,于非闇曾说:我是从临摹中学到的花鸟画!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我初期(公元1935年)学画是从白描入手,用“六吉料半”生紙,“小红毛”画笔,学画水仙、竹子。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学习赵佶的花鸟画这一段时期较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我很早就知道赵佶的花鸟画是总结唐、五代、北宋而加以发展的。

同时,他也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花鸟画风格。

赵佶人物画多半都是临古之作,很少新意。

独他的花鸟画,一方面汲取遗产上的长处,一方面发挥他独创的新意。

他使用勾勒或没骨的画法,着色或用水墨的变幻,都是纯从所画的主题内容出发,因此,他的画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变化多端,时出新意的。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我第一次临他现在绘画馆陈列的《祥龙石》画卷,墨笔工细,他把这块石头画得玲珑剔透,层次前后左右到九层之多,就是用科学的透视法来衡量它,也不觉得有什么别扭之处。

在这里,我所说的“临”,是对着原迹用朽炭画在另纸或绢上,然后按照他的用笔和我的意思把它画出来,这里面我的主观成分比较多,同时,又主观地汲取它的好处(我自认为是它的好处)。

这样“临”,有时只一次,有时要到四五次才感到满足。

我后面还要说到“摹”,是在原画上铺上ー层透明的纸,把原画在透明纸上用墨勾下来,再过到所要画的纸或絹上,然后按照原画把它复原,并不做出旧的样子。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赵佶的《御鹰图》大立轴上面有蔡京题的字,我就是这样“摹”下来的。

我还做过古人所谓的“背临”,因为原画我只能借看,不许留在我家过夜,持有人只许我看几个钟头,就须交还,我只好把原画放在对面,另用纸比照原画的尺寸,与原画平列在画案上,用朽炭勾出,用力记忆它用墨用色的方法,至于它所画的花和鸟或昆虫,只要了解它们的生活,是比较容易记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采争胜虚实相生读邹传安的工笔画
邢晨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28日12 版)近百年来,美术界认识到,要全面继承汉唐宋以来的中国画传统,工笔画由此复兴,并产生了一些工笔大家。

当代,不断有新的工笔画风格形成。

邹传安的工笔画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邹传安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56年被新化瓷厂录取为彩绘学徒,其间他初习釉下彩技艺,打下了坚实的线描功底,艺术创作日臻成熟。

1985年,他调入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开始了职业创作生涯。

几十年间,邹传安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实现了造型能力的精微、线描功夫的娴熟、色彩感觉的独创,在花鸟画坛独树一帜。

瓷工出身的邹传安坚守着对传统工笔的传承,但他并不保守。

他的作品中总是有着一股山野的清新、书卷的儒雅和时代的气息。

他擅长于在习见的题材中寻找诗意,于细劲的线条里融入柔润,在传统的设色内增添明秀,先抓视觉,再依通感,从而达到情景交融之境。

他的工笔花鸟画不仅描绘了花姿鸟态的丰富多样,还善于表现惟妙惟肖的空间感,突显空间光影中花鸟世界的精微之妙。

作品《碧水澄沙》(见下图),描绘的是清涧绿水一隅。

近处溪水清澈见底,石纹可见,棱角可辨;中间几只白鹭,或引颈远眺,或自理羽翼;远处的山岭于雾霭中若隐若现,涧水清白自隐蔽处倾斜而下。

最吸引观者目光的,是澄净的碧水,以及溪底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石,多而不显杂乱、密而不显繁复。

静默中生命悄然绽放,微风中神思萦绕流动。

整体观之,邹传安这幅作品的设色基本遵循了传统中国画随类赋彩的方法,如山石均以墨色、赭石色打底,白鹭等仍遵从固有色的描绘,但施色方法却有精
微的变化,如在石头的阳面加入鹅黄色提亮,碧水更显澄静,画面更富冷暖变化。

同时,在晕染技法上,加强了对立体感的描摹。

这种丰富而敏感的色彩和技法运用,精心刻画出物象的光、色和质感。

同时,西方美学中立体、写实、光感等元素的融入,扩展了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的渲染之妙。

中西融合的和谐与平衡,既保持了画面清雅脱俗的意蕴,又在光雾中的清新、迷离中的婀娜、多重明暗中的对比之中,为观者带来不同凡响的观感。

邹传安工笔画的另一个亮点,来自于泼墨、泼彩与传统晕染技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的运用。

在他的作品中,工整细致的花鸟与酣畅淋漓的枝叶或背景相互撞击,又巧妙融合,虚实相生,开拓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

在作品《绿肥红瘦》(见上图)中,白荷在泼墨荷叶的衬托下,愈发娇嫩,远处的一抹红,水色朦胧,为画面增添了无限诗意和遐想。

作品《美人谷》,描绘的是山谷幽深处花开正闹,引来蝴蝶翩飞。

画面整体以暖黄为基调,左下角以泼彩技法表现茎叶、丛草,混沌的青色、绿色呈现出氤氲的效果,色彩冲破物体的线条、轮廓,呈现出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营造出一抹栩栩如生的别样精彩。

花瓣纹路精工描绘,配以虚化的背景与枝叶,有虚有实,色彩相浸处犹似点点光斑,收放自如间表现出山谷流光溢彩般的绚烂。

一般的大泼墨是豪放的、泼辣的、浓艳的,邹传安的泼墨和泼彩却独有一份精致、秀润和沉稳。

泼墨、泼彩与传统工笔的勾勒晕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亦真亦幻,成就了邹传安工笔画独特的审美意蕴。

无论千娇百媚的花朵、晶莹欲滴的露珠,还是捕风点水的蜻蜓、净白脱俗的仙鹤,邹传安笔下的花鸟或明艳而自然,或清逸而烂漫,都富有鲜活的气韵和勃勃的生机,引领人们忘却沉重与焦虑,感知大自然的无尽生机,接受月光、慧风背后的和谐精神洗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