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
一、第一单元: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派别(含义见P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础、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大基础)(三个统一)(三大成果)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对生活:真正的哲学能够P5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17、18一般功能:P25二、唯物论: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统一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
规律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意识实现的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四个特点)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特别注意两重性)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P41三、认识论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总论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美生活处处有哲学好生活的向导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生活智慧与时代百哲学的基本问题精舸神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哲学的本义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的作用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什么可知论有无同一性不可知论与生活的关系为什么对哲学的影响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世界的本认识运动质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作用自然界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运动是物质固运动的含义有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能够能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能够能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辩实践的含义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证人的认识实践及其特点唯社会历史性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义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识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1认识具有上升性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性唯联系的客观性物联系的联系的多样性辩证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与联系法坚持整体与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联部分的统一系用联系的观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系统的特征化的方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唯世界是永发展的普遍性物辩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证法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的发用发展的观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展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唯做好量变的准备,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物促进事物质变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唯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物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遍性辩和特殊性矛盾特殊性原理及表现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法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实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用对立统一的论的统一核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与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社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会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进步2WORD 格式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以往社会历史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会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规寻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觅社 总趋势的实现途径会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真 社 人民群众是历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谛会历 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史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因主体群众观点和 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历 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史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唯价值的含义物 价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表现主 值与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义价 价值观的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值观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自觉遵循社会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价 树立正确价值观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难得客观规律值实 发展的客观规律判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现 断人 与 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生 价 自觉站在最广大上价 值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值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要求择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价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值创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 造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与实 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现WORD格式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辩核心概念: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证1(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依据、按照、从…出发、实际分析等)唯2( 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物3(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论4(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辩核心概念:实践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认识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唯证物唯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社会历史性。
主物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认识。
义主真理观:3(?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唯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论物?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义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框架图(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1《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S 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L(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六.哲学基本问题:七.哲学两大派别:.含义: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1)哲学与世界观:A 区别:a 、含义不同: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b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 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
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矛
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盾
矛盾的同一
是 事
社 会
运 动 是物质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的根本属性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历
史
规律的含义
的 主
运动是有
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
体 规律的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意识是物质世界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识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探 索 世 界 与 追 求 真 理
的
把本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 人民群众是 会 历史创造者
社会上历层史建首筑先是一物定质要生适产合发经展济的基历础史状,况是的人规民律群众创造的历史 世人界民的群真众正是统社一会性物在质于财它富的的物创质造性者
历 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的
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主
体
运动与静止我的们关一系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
自觉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完整word版)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 一.哲学的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二.哲学的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2.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1.哲学与世界观:A.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b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都有正误之分)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1.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五.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 (2)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 六.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 ②塑造功能 ③激励功能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返回>>
辩证的唯物论
哲学的一般知识 第一单元
辩证唯 物主义
二、三单元
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六课
唯物的辩证法
第七至十 课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课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第十二课
一般到个别
第四单元
人生观
整本书知识构架
1、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2、三大关系: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
联 系
整体和部分
系统优化的 方法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系统的含义和特征
唯 物 辩 证 法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
发 发展的趋势 展 发展的状态
矛盾的普遍性
前进性与曲折性 量变与质变
方法论要求 方法论要求 一分为二,全面的的看问题 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对立统一原理
矛 矛盾的特殊性 盾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法
《生活与哲学》
【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
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 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 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 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如唯 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 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世界观决定历史观, 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 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 基本观点:物质就是本原的,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就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主义 而就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论 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就是否承认 、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与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切忌主观随意性;,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与过程。
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与物质 运动就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 的关系 运动就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就是运动的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动 原理:物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与静止 恒的;静止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的关系 方法论:反对不变论、相对主义与诡辩论发展用发展观点瞧问题,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观 原理内容:前途就是光明的,道路就是曲折的 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法论: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含义;原理:从 开始,就是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开辟道路量变质变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矛盾与发展: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的含义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含义: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的基本属性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关系: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其制约同一性与斗争性 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原理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方法论 ,防止片面性 (三种情形)矛盾观 :就是 的基础,就是 的关键,不忽视支流 原理 共性与个性关系;相互联结( 寓于 之中 内容 也离不开 );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意义 哲学基础、理论依据两分法(一分为二);用对立统一观点瞧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做到我们要尊重原理内容: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批判革命创新的)创新 :密切关注 ;敢于突破_____;注重研究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四、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人生)w 、w 、w 、k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两重性)(决定、反作用)社 (决定、反作用)会 历史 在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观 不断解决中实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内容 就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就是历 就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史的创造者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方法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论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与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意义价值的含义: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价值与价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值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观人生观)与自我价值(尊重满足)的统一人的价值(必由之路),利用社会与她人提供的(基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汇总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含义世界观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具体知识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百舸争流的思想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未来,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其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与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本的一切事物老师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定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体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仗态度的统一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含义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认识对象、主体、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实践在发展真理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而发展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思 想 方 法 与创 新 意 识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③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理顺各 方面的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 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整体与部分的功能:A、整 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当部分以有序、合理、 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 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 和;C、当部分以无序、欠 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 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唯 物 辩 证 法
第 七 课
联 系
整 体
整体居于主导地 位,统率着部分
与
部 部分的功能及其
树立全局观念,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分 变化会影响整体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
的 的功能,关键部 用,搞好局部,用
联 分的功能及其变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系 化甚至对整体起 体的发展
决定作用。
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促 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 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 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具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 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参加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随着 ①分清认识的来
在实践中 实践的深入,对认 源和认识获得的
检验发展 识的深入和提高, 途径。
认识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
用 具有调节和控
力,必须提高创新
制作用
意识。
①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 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可 离开意识而存在。
②无论正确的意识或错 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
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 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 的发展单具有促进作用 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出发 的观点都是错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表
《生活与哲学》一一知识框架图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神创论。
O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观的观紅酬剽甥赫,囁曙寿盐親觀魁醐掰」髓孵览嘛呈。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 月土观呢创'仕,KI 以以识仲规伴。
仅忤土观冃E別'仕,必狈以【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江嘴懈刪舉!关钢理傩嘿建聃赫丫喘删娜赠麹般【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岀发,同时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财赭錮物臟卸酗鼾贸体錘糊麹用。
【鶴棉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意义】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克fe歸朋麋恻mfe 簿柳认识八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 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文口召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也曽义】鶴册}^儼錶卓斓1斯日(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_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孑、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曲''【原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课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衣馮韶:你加涓制则喰侗马渝撫閔皺 W 笳4^縮冊j 叙饋 爺蹩日塩卅第谿空鮎衙㈱护各枕希必耳加判w 用反咲。
貝理取 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匍宙曝恳權離翹缨餉、曙^^^'難褊费競墮粉麗0繕护和范围。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 一.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二.哲学的产生:.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哲学与世界观:.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都有正误之分) .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五.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六.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 ②塑造功能 ③激励功能.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七.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 一.哲学的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二.哲学的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2.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1.哲学与世界观:A.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b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都有正误之分)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1.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五.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 (2)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六.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 ②塑造功能 ③激励功能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法、物权法、家电下乡政策、医疗改革新方案、宏观调控政策
实践决定认识4
认 识 论 ( 实 践 论 )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2
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客观性(基本)
真理的属性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推行燃油税改革的必要性。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当前的能源紧 张和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要求我们实施燃油税改革,来抑制不合理 消费,实现科学发展。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推行燃 油税改革,可以节约资源,促进环境保护。 (3)规律具有客观性,但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实施燃油税 改革有利于理顺税费关系,促进汽车厂家研制节能技术,是按经济 规律办事的表现。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谁决定谁;谁在先、谁在后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 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 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 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 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 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 的精华。
联 系 观 点
整体和 部分的 联系
整体主导 地位,统 率着部分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 部分起决定作用。
系统与要素
系统优化方法,综合思维方式
发展的普遍性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树立创新意识
发 展 观 点
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坚信光明的前途、准备走曲折的路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反复性 无限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 物 辩 证 法 ( 辩 证 法 )
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
总的特征和 基本观点 根本观点
矛盾观点 创新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 观随意性,臆造联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 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 部分功能之和。 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 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 动整体的发展。
包含两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 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 准)。
3、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 学 的 两 大 基 本 派 别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划分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与 意识的 辩证关 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辩 证 唯 物 论
意识的能动作用
重视意识能动作用, 树立、克服
按规律 办事和 发挥主 观能动 性辩证 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 和普遍性
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 能动性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 证 唯 物 论 图 示
2008年12月5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根据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酝酿14年的燃油税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专家 指出,实行燃油税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 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有 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 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 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 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统一”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从哲学的本义看: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哲学从内容或本质上看: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从哲学从功能上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 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结构图归纳编制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本单元主要阐明了哲学的内涵、哲学的派别与哲学的作用。 对于哲学的内涵我们可以把握三对关系:①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②哲 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对于哲学的派别,可以掌握一个核心、两种派别、两对关系。即哲学的 基本问题,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唯物 主义、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对于哲学的作用,掌握一个概念、三对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真正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其中国化的关系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3)我国货币政策从“稳健”向“从紧”转变, 这符合哪些辩证法思想?(12分) ——(2)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家电下乡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我们的哲学启示。(10分)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中央及时调整宏观调控 政策的依据。(9分) ——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胡锦涛主席提出世界各 国应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这一 全球性挑战的道理。
第 1 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 2 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2、哲学两个基本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第 3 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什么是哲学?
从哲学的起源看 :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哲学源于 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