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专题二课题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选修6.ppt

高中化学专题二课题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选修6.ppt
实验一、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 将铝片剪成长5~8cm宽0.2~0.3cm的铝条, 绕成螺旋状,一端绕紧一根火柴。实验时, 用坩埚钳夹紧铝条的另一端,点燃铝条上 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烧完时,将铝条伸 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瓶底盛有少量水) 中,观察现象。
高锰酸钾热分解法制氧气,用 排水法收集
铝条
AlCl3中
+NaOH
+NH4F
+NaF
+NH3·H2O +NH3·H2O
静置一段时间后的沉淀,呈粉末状
能否确定该白色就是氢氧化铝呢? 再看一个对比实验。
六氟铝酸 铵沉淀, 颗粒较小, 呈粉末状
氢氧化铝 絮状沉淀, 颗粒较大
实验四:培养明矾晶体
• (1)向250mL烧杯中加入120mL比室温高10~20℃的水, 分批加入明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至晶体不再溶解为止。 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高3~5℃时,将溶液倒入另一只 烧杯中,用硬纸板盖好,静置过夜。
铝条没燃烧, 实验失败
改用铝箔
取中间的一层
这样裹 着火柴
再来烧 一次!Leabharlann 实验二: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
• (1)取三小块铝片,将其中两块铝片分别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 化膜。
• (2)将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

0.5 mol·L-1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 (3)将一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

0.5mol·L-1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 (4)取步骤(3)中的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
3mL6.0mol·L-1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1~
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盛有20mL
• 0.5mol·L-1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化学实验 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共21张PPT)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化学实验  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共21张PPT)
《实验化学》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第一课时
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
明矾 KAl(SO4)2·12H2O
明矾净水
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 质,并使之沉降,起到净水的作用。
污水
污水 加明矾
污水
5min
污水 加明矾
铝在生活中的应用: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回顾】
Al
容易失3e-
【疑团重重???】 a.为何会产生气泡? b.溶液颜色会变浅吗? c.第2组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疑难解决
【疑点讨论】 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生成?
【原理剖析】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Cu2+、Al3+水解 呈酸性:
3Al + 6H+ = 2Al3+ + 3H2↑
四羟基合铝酸根
常见的配合物: [Ag(NH3)2]+ 、[Cu(NH3)4]2+ 、Fe(SCN)3、 [Fe(OC6H5)6]3- 、[Fe(CN)6]3- 、[Fe(CN)6]4-等。
【信息提示】
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 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 一类重要化合物。
1 打磨的 2
铝片
铝片
均2ml CuSO4 CuSO4
4
5
3 NaOH浸泡并
水洗过的铝片
CuSO4
2ml NaOH
6
(4)同时在123号 中放入相应的铝 片,观察并记录 实验现象,稍后 分享。
——现象汇报
[预测现象]

①③组:析出Cu,溶液颜色变浅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苏教版选修6

Al2O3
电解
Al
NaAlO2+CO2 +2H2O =Al(OH)3↓+NaHCO3
活动探究三
盐酸溶液
NaAlO2+HCl+H2O=Al(OH)3↓+NaCl NaAlO2溶液
学以致用
能否用图像表示出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 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Al(OH)3沉淀量的变化情况?
灼烧 Al(OH)3
Al2O3
电解
Al
偏铝酸钠
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商品名称]斯达舒 [成份]本品每粒含氢氧化铝 140毫克, [药理作用]本品中氢氧化铝 为抗酸药,能中和胃酸并保护 溃疡面;
活动探究一
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制备氢氧化铝
2mol·L-1AlCl3溶液
6mol·L-1氨水
6mol·L-1氢氧化钠溶液 6mol·L-1盐酸溶液
化学方程式: ⑴Al1Cl3+3NaO3H=Al(O1H)3↓+3NaCl
⑵Al(OH)3+NaOH=NaAlO2 Nhomakorabea2H2O
n(沉淀) 1
1
n(沉淀)
01
2
?3
4 n(NaOH)
如果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则图像又是如何呢?
Al Cl3+ 3NH3·H2O = Al(OH)3 ↓+ 3 NH4 Cl
2.
NaOH溶液
二氧化碳
冰晶石
溶解
熔融
过滤 铝土矿
NaAlO2溶液 过滤
灼烧 Al(OH)3
Al2O3
电解
Al
上述工艺流程中,如果第一步不用NaOH溶液, 而改为加入稀盐酸,能否达到目的?若能,则 流程应如何改动?若不能,说明理由。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C.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D.铝热反应 答案B
-11-
知识点
【针对训练2】 如图为实验室进行铝热反应的装置。点燃镁条, 反应过程中看到熔融物落入蒸发皿中的沙子中,则下列有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铝发生铝热反应 B.该装置所用的漏斗是玻璃漏斗 C.要检验熔融物中是否有铝单质,可以将熔融物加入NaOH溶液 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D.加氯酸钾的目的是用氯酸钾来氧化铝粉
答案D
-9-
知识点
铝箔生出“白毛”,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可联系金属间的置换 反应,必有汞生成,但汞为液态,不可能为“白毛”(固态),故一定是生 成的汞促进了铝的氧化反应,使其较快地生成Al2O3。通过本实验, 既证明了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也证明了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的保护作用。
-10-
知识点
【针对训练1】 (2016浙江余姚选考)元素的性质包含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其强弱可以通过该元素对应的某些化学性质体现出来。某 同学认为铝元素是金属元素,但是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化学反 应中,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 ( )
2.铝的化学性质。
铝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金
属铝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等发生反应。
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物薄
膜。这一层薄膜能使金属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等)隔绝,起到
保护金属铝的作用。但是,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
-8-
知识点
解析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反应放热,C正确。铝是一种较活泼 的金属,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通常情况下铝制品 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着。 铝箔表面与硝酸汞溶液接触后,硝酸汞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 液态金属——汞。汞能与铝结合成合金,俗称“铝汞齐”,在“铝汞齐” 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 了白色固体氧化铝。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 的铝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 化铝,最后铝箔长满白毛。故D错。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课件
但实际上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不 容易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
第一: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 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 发生反应,不采取任何擦除氧化铝保护层措施而 直接进行点火,必定是铝难于燃烧。
氧化镁薄膜和氧化铁薄膜可能都不如氧化铝薄 膜更致密,不能阻止金属与氧气的接触,因此金属镁 和金属铁更容易在氧气中燃烧.
高温
2Al + Fe2O3 = 2Fe + Al2O3
⑸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 2 O 3 l 6H 2C A 3 l3 lC 2 O Hl
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方法2.用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 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3mL6.0mol/L 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表面的现象。 1~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20mL 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 象
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 浓硝酸的试管中
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3mL 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1min后取 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20mL0.5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3. 铝配合物的生成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1.0mol/LAlCl3溶液
2.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6.0mol/LNaOH溶液,边 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3.在另一试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 1mL3.0mol/L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 现象。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6专题2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73张)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6专题2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73张)

(3)①少量Al2(SO4)3滴入NaOH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 Al(OH)4- ;少量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有沉淀。 ②Al2(SO4)3溶液滴入氨水中有沉淀;氨水滴入Al2(SO4)3 溶液中也有沉淀。
③少量Zn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 Zn(OH)42-;少量NaOH溶液滴入ZnSO4溶液中有沉淀。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 可鉴别的是________。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②硫酸铝和氨水 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______。 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 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__。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解析】选D。将除去氧化膜后的铝箔浸入硝酸汞溶液 中,Al跟Hg2+发生置换反应:2Al+3Hg2+====3Hg+2Al3+, 从而在铝的表面留下少量单质Hg,在汞存在的条件下, 铝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与空气中的O2不 断生成氧化铝而生出“白毛”。同时铝与O2反应放出大 量的热,使红墨水水柱右端上升。
7.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 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 钠溶液中 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 溶液中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Al(OH)3有两性而Cu(OH)2只有弱碱性
【解析】选B。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不能根据反应 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也不能根据单质或化合物能否与碱 反应,例如Al和Al(OH)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和 Mg(OH)2却不能,并不能说明Al的金属性比Mg强。

高中化学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2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2苏教版选修6

2.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拓展课题铝热反应教学目标:1.以实验巩固铝的化学性质。

2. 以实验巩固可溶性铝盐的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通过铝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铝的化学性质;可溶性铝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氧气是氧化剂。

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镁条燃烧时,氯酸钾则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

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为液态。

但是,氯酸钾不能用高锰酸钾代替,因为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高温会和强还原剂镁反应爆炸。

二、实验操作1.取一张圆形滤纸,倒入5克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再倒入2克铝粉。

2.将两者混合均匀。

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将其中一个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个漏斗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

3.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混合均匀的氧化铁粉末和铝粉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4.可以看到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沫和铝粉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纸漏斗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待熔融物冷却后,除去外层熔渣,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落下的是铁珠,这个反应叫铝热反应。

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

利用铝的强还原性和铝转化为氧化铝时能放出大量热的性质,工业上常用铝粉来还原一些难熔性氧化物,这类反应被称为铝热反应.例如,在焊接铁轨时,人们常将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置换出的铁以熔融态形式流出.让熔融的铁流入铁轨的裂缝,冷却后就将铁轨牢牢的黏结在一起.此外,铝热反应还可以表示铝元素置换其他金属元素(如锰等)的氧化物置换出该金属元素。

实验注意事项:首先,铝热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没有较好有效的防火和耐高温措施,不适合在家里或房间里做该实验,否则容易造成化学烫伤,化学爆炸等事故。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2.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 (共18张PPT)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2.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 (共18张PPT)
2A l+6H 2O =2A l(O H )3+3H 2↑ A l(O H )3 +N aO H = N aA lO 2 +2H 2O 将上述两个反应叠加,得到: 2 A l+2N aO H +2H 2O =2N aA lO 2+3H 2↑
练习二.
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
是( C ) A .稀盐酸
教材51页实验3-4
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稀盐酸和5mL 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用砂纸打磨的 铝片。
观察: 1.铝片是否溶解 2.是否有气体产生?
2 Al+2NaOH+2H2O=2NaAlO2+3H2↑
偏铝酸钠
口诀:铝水烧碱偏, 氢气往外钻, 系数不难记, 4个2,1个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仔细观察: ①燃烧后是否具有金属光泽:
②铝箔是否熔化:
③如若熔化是否有液体滴落:
练习一
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原因(

C
A.铝的金属性比铁弱
B.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
1、铝制餐具不宜长期存放酸性物质
2、铝制品也不能盛放氢氧化纳溶液
B .稀硝酸
C .N aO H 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练习三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
N aO H 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
若放出氢气的体积相等(同温同压),则两
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 )
A .1∶1
B .1∶3
C .3∶2
D .1∶2
焊接钢轨
限时过关: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2)氢氧化铝 ①物理性质 _白__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__吸__附___性。 ②化学性质 Ⅰ.
Ⅱ.Al(OH)3的电离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a.__A_l_(O__H_)_3_+__3_H_+__=_=_=_A__l3_+_+__3_H__2O___; b. _A_l_(_O_H__)3_+__O__H_-_=_=_=_A__l(_O__H_)_4-__; c. _2_A_l_(_O_H__)3_=_=_△=_=_=__A_l_2O__3+__3_H__2_O_。
课题一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学考报告】
1.铝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__第__3_周__期__Ⅲ__A_族__,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_硅___。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__化__合___态存在。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2Al+6H+===2Al3++3H2↑(或 2Al+3Cu2+
===2Al3 + + 3Cu)
2Cu + O2 + H2O +
CO2===Cu2(OH)2CO3 (2)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
3OH-===Al(OH)3↓,Al(OH)3+OH-===Al(OH)- 4
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
后溶解 离子反应方程式:Al3+ +4OH-===Al(OH)4-

3.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2 mL 10% NH4F 溶液,再滴加 1 mL 3.0 mol·L-1 氨水,边滴加
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无明显现象
解释:生成了 AlF36-, 溶液中无 Al3+

高中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ppt

高中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ppt
单 易被酸、碱、 质 咸的物质腐蚀
请写出酸腐蚀的 相关反应方程式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铝及其化合物与酸碱反应
教材51页
NaAOH组怎样促进铝与水的B反组应的发生?
C组
操作 对比2实Al验+ 铝6H片2O与加__热_对_ 比2A实l(验OH铝)3片+ 3与H2稀↑ 分别用打磨和未经
稀盐酸反应,和 盐酸反应,和铝片 打磨的铝片与强碱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苹果手机变“苹果”
外 壳 成 分 为 铝 合 金
苹果手机为什么选择铝合金做外壳? 铝合金外壳清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铝的物理性质 请从相关应用推测铝物理性质
银1白色Title 良好的
金属光泽
导电性
2 Title
涂料3“银T粉it”le 用做导线
延展性好 导热性好
密度较小
用做铝箔 飞机,跑车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铝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铝在空气中容易生成一层 稳定而致密的氧化膜,保护 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防火
防锈
耐高温
4Al + 3O2 △= 2Al2O3
熔点660 ℃
熔点2050 ℃
教教材材485页1页

铝制餐具不宜
谁 蒸煮或长时间 保 存放酸性、碱性
护 或咸的食物 了 铝缺点:
铝片与冷水反应 与热水反应
的水溶液反应
NaOH在反应中显
性(酸或碱)
现象 铝与盐酸反应产 铝与盐酸反应产
铝与氢氧化钠的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气体;铝与冷 生气体;铝与沸
溶液剧烈反应,生
水不反应 推测:那么A水l(缓OH慢)3 反可应能显

铝及其化合物课件

铝及其化合物课件

硫酸铝
2
论其在制备其他铝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
详细阐述硫酸铝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
在工业和药物领域的广泛应用。
3
铝氯化物
探索铝氯化物的性质、反应性质,并探
铝磷酸盐
4
讨其用作催化剂和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了解铝磷酸盐的结构、用途,以及在陶 瓷和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
铝的应用
航空航天
探索铝在航空航天中的广泛应用,如飞机、火箭和 航天器结构中的使用。
包装行业
详细阐述铝在食品和饮料包装中的重要性,以及其 优越的特性。
建筑行业
了解铝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建筑结构、窗户和门的 制造。
汽车工业
探索铝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车身、引擎和 底盘的使用。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可持续发展
探索铝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污染、土壤毒性 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氧化反应
探索铝与氧气的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和生成的 氧化物。
与卤素的反应
详细解释铝与卤素(氟、氯、溴、碘)的反应 机制和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
了解铝与不同酸类反应的化学过程和产生的产 物。
与其他金属的反应
探索铝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化和反应,以及这些 反应在各行业的应用。
铝的常见化合物
1
氢氧化铝
介绍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用途,并讨
详细解释铝的生产过程和所需能源,以及与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讨论铝及其化合物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环保 措施的重要性。
结论和要点
1 铝是一种重要金属
总结铝的重要性和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2 环境问题需关注
强调铝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呼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选修6

实验3:铝配合物的生成
内容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1mL1.0mol·L-1AlCl3溶液。(1)在一支试管中 逐滴加入6.0mol·L-1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 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2)在另一支试 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 1ml3.0mol·L-1NH3·H2O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 管,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化学》的教参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另一支试管(注: 该试管盛有1mol/L 0.1mol/L氯化铝溶液)中滴加2ml 10%氟化铵溶 液3.0,由mo于l/AL氨l3+水+6,F振-==荡[A试lF管6]3,-没,溶有液沉中淀Al.3+的浓度减少,再加入1mL
• 我们的预设:实验(1)表明由于形成了稳定的[Al(OH)4]-离子,原悬 浊滴体加系2m受L1到0%破N坏H4,F溶白液色后A,l(O预H)测3转溶化液生应成该稳没定有络明离显子变。化那,么因实为验中(学2碰) 到的铵盐都可溶的,并且因为生成了稳定的络离子,即使加入 1稳m定L3,.0氨mo水l·L无-1N法H使3·H其2O中溶结液合,的溶A液l3+也产无生明沉显淀变。化,说明络合离子内界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由于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的 保护,所以铝不易在空气中燃烧。因此可考虑 去保护膜、增加氧气的浓度、增大铝的接触面 积等方法使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1:铝片在纯氧中燃烧 实验注意点:
1、铝片的大小:0.1mm×0.3cm×10cm
2、使用前先用砂纸均匀打磨 3、缠绕方式:两头缠紧,中间要松
4、氧气制取: 原料:双氧水,MnO2(量要多一点) 集气瓶:250ml 收集:排水法
5、伸入时间:使火焰包围住铝片,火柴快要燃尽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课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课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 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
课题引入 课题探究 小试牛刀
(2)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
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如何? 反应现象有差异 ,为什么?
(3)铝配合物AlF6 3- 的生成 ,现象与原理?
返回
【课题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反应: 2Al + 3Cu2SO4 = Al2(SO4)3 + 3Cu
液,再滴加
片刻,试管底部出现白
1mL3.0mol.L-1 色沉淀。该沉淀颗粒较
NH3·H2O溶液
小,呈粉末状。
1mL1mol/LAlCl3溶 生成了白色絮状沉淀,
液,直接滴加
颗粒较大。
1mL3.0mol/L
NH3·H2O溶液
Al3+和F生成了 AlF63-, 进而生成 了六氟铝 酸铵白色 沉淀,该 沉淀在形 状上区别 于氢氧化 铝沉淀
返回
【课题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解决
考虑到NaF溶液的水解程度小,同时也是可溶性 的氟化盐。因此我们尝试用饱和的NaF溶液代替 10%NH4F溶液,制备AlF63-配合物。
实验
实验步骤1:在一支试管中加1mL1mol·L-1AlCl3溶液, 滴加2mL饱和的NaF溶液,再滴加1mL3.0mol.L-1 NH3·H2O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溶液始终澄清,没有任何沉淀产生(图2-3)。
此现象与直接往AlCl3溶液中加氨水生成氢氧化铝 白色沉淀(图1-2)的现象并无明显的区别。这是 怎么回事呢
图1-2 图1-1
两种沉淀的比较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浙江专用)高中化学专题2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浙江专用)高中化学专题2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考报告】ZHUAN TI ER自主学习教材・识记•思考1•铝的结构与性质(1)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HI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o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鱼。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o(2)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4Al+3O 2=^^=2A12O 3② 2A1+3C12=^B=2A1C13氧鱼性酸亠常温下,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輕非氧化性酸》2A1+6HC1=2A1C13+3H 2 tnitZxAl 国(4)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t@ 2Al+Fe2O3高温AbO3+2Fe(铝热反应)⑶制备2AbO3(熔融醫4A1+3O2 f铝的化合物的性质(1)氧化铝①物理性质: 豆色固体,墮溶于水,有很高的 熔点。

②化学性质占 HC1 反应_A A !2Q 3+6HC1=2 AICI3+3H 2O 与NaOH 反应 -- 上= A12O 3+2NaOH+3H 2O===2Na[Al(OH)4](2)氢氧化铝①物理性质亘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②化学性质1・II ・A1(OH )3的电离^A1(()H)3 ^=^A13++3QH-碱式电离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a. Al(OHh+3H+==A13++3H ;O :b. A1(OH )3+OH =H A1(OH)I :c. 2A1(OH).===AbO.+3H.O 。

H +A1(()H)厂酸式电离③制备I •向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 H2O===A1(OH)3 i +3NH;oII .Na[Al(OH)4]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A1(OH)I + CO2==A1(OH)3 / +HCO亍oID. Na[Al(OH)4]溶液与AICI3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3A1(OH);+A13+===4A1(OH)3 i o名师点拨考点・理解・探究点拨一、铝的实验探究现象及解释实验探究项目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及解释将铝片剪成长5〜cm,宽0・2〜0・3 cm的铝条, 绕成螺旋状,一端缠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能与氧气反应一根火柴,用堆埸钳夹住铝条另一端,点燃铝条上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烧完时,将铝条伸入4A1+3O2=^^2A12O32•将铝片放到酒精灯火焰上,铝难以燃烧,试分析原装有02的集气瓶中(瓶内盛少量水),观察现象因:(1)氧气的浓度较小;(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小1.取3片铝片,将其中两片铝片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方法有:①用砂纸擦;②用NaOH溶液浸泡;③用稀酸浸泡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现象:①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2.将一片擦去氧化膜②产生气泡,并逐渐加快,铝片上下的铝片放入20 mL 翻滚;③继而产生蓝色沉淀;④混合0.5 molLT 的C11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液温度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实质: H+ 实质:Al 钝化: ② 钝化: 常温下 要点: 要点: 铝H2来自浓HNO3、浓H2SO4
⑶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2Al+6H2O= 2Al(OH)3+3H2↑
Al(OH)3+NaOH=NaAlO2+2H2O
2Al+2NaOH+6H2O =2NaAlO2+ 4H2O +3H2↑
6e2Al+2NaOH+2H2O=2NaAlO2+3H2↑ =
实验四:培养明矾晶体 实验四 培养明矾晶体 实验四的注意事项: 实验四的注意事项 配制的明矾溶液一定要饱和, ①配制的明矾溶液一定要饱和,每次把母 液配成30~ ℃的溶液, 液配成 ~40℃的溶液,有利于晶核的快速长 不至于晶体在室温升高时溶解。 大,不至于晶体在室温升高时溶解。否则晶核 会被溶解。 会被溶解。 选取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②选取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③溶液饱和度太大产生不规则小晶体附在 原晶核之上,晶体不透明;饱和度太低, 原晶核之上,晶体不透明;饱和度太低,成长 缓慢或溶解。 缓慢或溶解。
这个自发反应最容易发生. 个自发反应最容易发生.
0(<0)数值看,”铝与氧气” 数值看, 从△rG (<0)数值看 铝与氧气”
但实际上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不 容易成功. 容易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
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
第一:铝是活泼金属, 第一 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 铝是活泼金属 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 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 发生反应, 发生反应,不采取任何擦除氧化铝保护层措施而 直接进行点火,必定是铝难于燃烧。 直接进行点火,必定是铝难于燃烧。 氧化镁薄膜和氧化铁薄膜可能都不如氧化铝薄 膜更致密,不能阻止金属与氧气的接触 不能阻止金属与氧气的接触,因此金属镁 膜更致密 不能阻止金属与氧气的接触 因此金属镁 和金属铁更容易在氧气中燃烧. 和金属铁更容易在氧气中燃烧
2.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研究 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研究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铝表面存在氧化膜?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铝表面存在氧化膜? 药品:铝片、硫酸铜溶液、 药品:铝片、硫酸铜溶液、砂纸 书本P21实验 书本P21实验 P21
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方法1 方法1、用砂纸除去氧化膜 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0.5mol/L 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 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 产生气泡,溶液温度升高 2Al+3CuSO4=Al2(SO4)3+3Cu
课题一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l
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容易失3e 容易失 -
+ Al3+
结论: 铝有较强的还原性。 铝有较强的还原性。
2. 铝的化学性质 ⑴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O2、Cl2、S等 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等
4Al + 3O2 = 2Al2O3 ⑵与酸的反应 ① 2Al + 6HCl = 2AlCl3 + 3H2
⑷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高温
⑸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 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 2 O 3 + 6HCl = 2AlCl 3 + 3H 2 O
Al(OH) 3 + NaOH = NaAlO 2 + 2H 2O
H++AlO2- +H2O
Al(OH)3
Al3++3OH-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3NaAlO2 +AlCl3 +6H2O=4Al(OH)3↓+3NaCl (2)受热分解 )
2Al(OH) 3 △ Al 2O 3 + 3H 2O
4.可溶性铝盐的性质 AlCl3、KAl(SO4)2·12H2O
实验一、 实验一、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1. 2Al+3/2O2==Al2O3 △rG0=-1582kJ/mol Mg+1/2O2==MgO 0=-569.4kJ/mol △ rG 3Fe+2O2==Fe3O4 △rG0=-1015kJ/mol 2.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金属活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活 动性:Mg>Al>Fe 动性
F=(NH AlCl3+6NH4F=(NH4)3AlF6+3NH4Cl
实际上,实验现象: 实际上,实验现象: 溶液后出现白色浑浊, 加NH4F溶液后出现白色浑浊,加NH3.H2O溶液后 仍为白色浑浊。静置片刻, 仍为白色浑浊。静置片刻,试管底部出现白色沉 淀。
白色沉 。 淀,呈 浑浊状
静置一 段时间 后的沉 淀,呈 粉末状
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
第三: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少 第三 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少. 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少 (1)是没有掌握好铝箔的厚度,过厚的铝箔在一 是没有掌握好铝箔的厚度, 是没有掌握好铝箔的厚度 定程度上减少了单质铝与氧气的接触 。 (2)是铝箔与火柴梗的缠绕方式不正确导致实验 是铝箔与火柴梗的缠绕方式不正确导致实验 难以成功。 图铝箔与氧气接触面积小 图铝箔与氧气接触面积小,另外火柴 难以成功。A图铝箔与氧气接触面积小 另外火柴 不能充分燃烧,不能达到铝的着火点 不能达到铝的着火点,难以引发铝箔 不能充分燃烧 不能达到铝的着火点 难以引发铝箔 燃烧.B图和 图正确. 图和C图正确 燃烧 图和 图正确
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方法2. 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 2.用 方法2.用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 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3mL6.0mol/L 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表面的现象。 1~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20mL 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 象
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方法: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 浓硝酸的试管中 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3mL 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 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1min后取 后取 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20mL0.5mol/L 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 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溶液的试管中,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原因之一:中学阶段的铵盐均易溶于水 原因之一 中学阶段的铵盐均易溶于水, 中学阶段的铵盐均易溶于水 也易溶于水. 故(NH4)3AlF6也易溶于水 原因之二: 原因之二 离子方程式:Al 离子方程式 3++6F-=AlF63-,溶液中 溶液中 铝离子浓度很小, 铝离子浓度很小,不会与氨水反应生成 Al(OH)3沉淀
Al 2 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 O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1)两性氢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 )两性氢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Al(OH) 3 + 3HCl = AlCl 3 + 3H 2O
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
第二:氧气的浓度偏低或氧气的量不足而导致 第二 氧气的浓度偏低或氧气的量不足而导致 燃烧现象不明显。 燃烧现象不明显。 (1)是集气瓶中收集到氧气的浓度偏低 不能引 是集气瓶中收集到氧气的浓度偏低,不能引 是集气瓶中收集到氧气的浓度偏低 起铝与氧气的充分反应; 起铝与氧气的充分反应 (2)是绕有火柴的铝箔 若过早伸入集气瓶中 火 是绕有火柴的铝箔,若过早伸入集气瓶中 是绕有火柴的铝箔 若过早伸入集气瓶中,火 柴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致使氧气浓度降低而导 柴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致使氧气浓度降低而导 致实验失败; 致实验失败 (3)是集气瓶容积小而导致氧气量不足或者铝 是集气瓶容积小而导致氧气量不足或者铝 箔太多反应不充分. 箔太多反应不充分
A
B
C
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①集气瓶中氧气浓度要尽可能大,最好采用排水 集气瓶中氧气浓度要尽可能大 最好采用排水 集气法收集氧气. 集气法收集氧气 选择容积较大的集气瓶作为反应器.(体积与铝 ②选择容积较大的集气瓶作为反应器 体积与铝 质量关系) 质量关系 铝箔以螺旋状绕紧一根火柴.待火柴烧到 待火柴烧到2/3以 ③铝箔以螺旋状绕紧一根火柴.待火柴烧到2/3以 后,火焰能“包围” 铝条时,再迅速将铝条伸 火焰能“包围” 铝条时, 进集气瓶中;铝条不能太早或太迟伸入集气瓶; 进集气瓶中;铝条不能太早或太迟伸入集气瓶; 可以用H 溶液与MnO2粉末混合直接在集气 ④可以用 2O2溶液与 瓶中制O 一定要氧气纯度足够大才开始实验) 瓶中制 2。(一定要氧气纯度足够大才开始实验 一定要氧气纯度足够大才开始实验
3. 铝配合物的生成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1.0mol/LAlCl3溶液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取两支试管 2.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 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6.0mol/LNaOH溶液,边 溶液, 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 溶液 滴加边振荡试管, 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3.在另一试管中滴加 在另一试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 溶液, 在另一试管中滴加 溶液 1mL3.0mol/L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 氨水, 氨水 边滴加边振荡试管, 验现象。 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