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进度(一)目标分解。
按照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要求,参照《规划》中的主要量化指标,结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预测我省到2015年的12项主要量化指标,作为落实工作任务和检查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进度要求。
按照“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战略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年开好局。
2011年,全面启动《规划》实施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推介,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工建设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为《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五年大发展。
到2015年,《规划》实施取得重大成果,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1576元和10570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1.8万公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下降16%、30%和1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96%。
十年新跨越。
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要求(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规划》,准确把握《规划》主要内容,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狠抓落实;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改革,抓住最具带动力、影响力的工作和项目,集中力量率先取得突破。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
落 实 国 家 钢 铁 、石 化 、有 色 金 属 序 建 设 山 西 、河 南 煤 化 工 基 地 。湖 北
产 业 调 整 振 兴 规 划 , 实 施 促 进 中 部 地 磷 化 丁 基 地 . 强 煤 炭 、铀 矿 、铁 矿 、 .加
《 划 》9年 1 0月 2 日 .国 务 院 印 发 施 粮 食 丰 产 科 技 T 程 。建 设 一 批 粮 食 层 气 开 发 利 用 示 范 工 程 和 淮 南 高 瓦 斯 6 了 《 于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 起 规 划 的 批 储 备 和 中转 物 流 设 施 ,实 施 农 户 科 学 高 地 温 高 地 压 煤 层 群 瓦 斯 综 合 治 理 与 关
求 ,努 力 推 动 中 部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加 强 以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设 施 为 基 础 合 和 改 造 工 作 实 施 山 西 沁 水 盆 地 ,
的 田 间 工 程 及 农 技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 实 河 南 郑 州 、焦 作 、鹤 壁 ,安 徽 两 淮 煤
《 施意见》提 出了全面落实 《 实 规
划》的八大重点任 务 :
一
、
粮 食 生产 基 地 建 设
抓 紧 落 实 《 国新 增 1 0 全 0 0亿 斤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规 划 》 编 制 省 级 实 施 方 , 案 。 认 真 落 实 对 中部 粮 食 主 产 区 的 各
项 补 贴 政 策 .继 续 实 施 对 粮 食 主 产 区
建 设 山 西 晋 北 、 晋 东 、晋 中 ,安
湖 北 、 湖 南 六 省 人 民 政 府 和 有 关 部 门 大 县 倾 斜 的 政 策 。 研 究 制 定 扶 持 中 部 徽 两 淮 ,河 南 大 型 和 特 大 型 煤 炭 基 地 。 积 极 落 实 这 份 文 件 提 出 的 各 项 任 务 要 地 区 粮 食 主 产 区 加 快 发 展 的政 策 措 施 。 做 好 江 西 、 湖 北 、 湖 南 中 、 小 矿 井 整
浅析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意义
追 赶 的 空 前 机 遇 。 在 这 一 背 景 下 , 家批 准 实 施 《 划 》 有 利 于 深 化 、 国 规 ,
细化 、 化 中央 1 实 O号 文 件 提 出 的 各 项 要 求 , 化 “ 个 基 地 、 个 枢 强 三 一 纽 ” 设 . 固 和 提 升 中 部 地 区 在 全 国 发 展 格 局 中 的 战 略地 位 : 利 于 建 巩 有 有 效 化解 各 种 错 综 复 杂 的 矛 盾 和 问题 . 步 消 除 制 约 发 展 的 瓶 颈 和 障 逐
导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中部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纲 领 性 文 件 , 进 一 是
利 实 施 。 也 应 该 看 到 , 着 战 略 实 施 的不 断 深 入 , 但 随 中部 地 区存 在 的产 业 发 展 基 础 不 牢 、 础 设 施 支 撑 能 力 薄 弱 、 乡 公 共 服务 能 力 不 足 大 等 制 约 长 远 发 展 的 矛 盾 和 问题 逐 步 凸 现 出 来 , 亟 需 认 真 研 究 解 决 。 时 , 着 国家 扩 大 内需 、 持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一 同 随 保
揽 子 计 划 的 全 面 实施 , 中 西 部 地 区 的 支 持 力 度 进 一 步 加 大 , 阔 的 对 广 市 场 资 源 、 射 周 边 的 区 位 潜 力 也 使 中部 地 区 面 临着 加 快 发 展 、 头 辐 迎
于起点低 , 子薄 , 底 中部地 区在 很多方 面与东部地 区和全 国平均 水平
相 比仍 有很 大 差 距 。 20 0 8年 , 部 地 区 人 均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不 足 全 国 平 中 均水 平 的 8 % , 为 东 部 地 区 的 4 % : 均 财 政 收 入 不 及 全 国平 均 水 O 仅 8 人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1.09•【字号】宜府办发〔2018〕4号•【施行日期】2018.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关于印发宜昌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8〕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月9日宜昌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20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6〕2664号)、《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70号)精神,推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宜昌市顺利实施,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5年。
一、推进产业中高端发展,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一)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主要目标: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计划,鼓励传统产业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工作任务:1.贯彻落实“千企千亿”技改工程。
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改升级,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全市工业企业普遍实施技术改造,实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2.推进“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行动落实。
大力推动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健全完善品牌管理体系,企业商标注册率达90%以上,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和宜昌市知名商标企业达80%以上。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滁州发展
来 中国 区域 经 济格 局 的 重新 调 整和 资 源 的全 面整
合。《 促进 中部 地区崛起规 划 》( 以下 简称 《 规划 》 ) 是继 《 西部 大开发 “ 一五 ”规 划 》 《 北地区振 十 、东 兴规 划 》 《 和 珠江三角洲地 区发展规 划纲要 》 之后 , 国家 从促进 区域 协调发展 的战略角度 出发 出台的又
中间偏 后} 位置 。但滁 州近三年 来经济 增长速度较 勺 [
( ) 一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 GDP和 GD P增 速比较
地 区生 产总值 是反映一 个地 区经 济规模 的重要 变量 。从 中部所有地级 市以上的城市 ( 括省会城 包 市 )近 三年 的平 均地 区生 产总 值来 看 ( 表 l1, 见 —)
快 ,年均 G P增长率 为 18 % ,排名第 2 ,相 D 47 8位
对 比较靠前 。由此 可以看出 ,虽 然滁帅的经济总量 I 以及人均经济 规模在 中部地 区来看相对较小 , 但发 展势头 良好 ,这充分表 明滁州 具有 巨大的发展潜 力 1
中国市场 第3 期 总第6 8 7 4 期
区域经济 4 3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滁州发展 木
傅帅雄 张可云 易毅
摘要 : 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是 国家促进 东中西互动 和中部地区崛起 的重大战略布局 , 《 将 会对滁 州市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 此背景下 ,滁州应 紧紧把握 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 , 必须认 真思考滁 州市在 中部地 区的地位 以及在格局变化发展 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不断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为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标 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关键 词 : 中部地区崛起 ; 战略布局 ; 跨越式发展
4 区域经济 4
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交流发言
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交流发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你看,现在的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早就飞起来了,成了大家眼中的金字招牌。
不过,说实话,中部地区呢,其实一直有点“默默无闻”。
这就像是那些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往往在背后默默耕耘,却鲜少被人看到。
可是,如果你细细一想,哎,这中部地区可不简单,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也好,发展潜力那可是相当大的。
所以,怎么让中部地区崛起,成为新时代的“大哥大”?这个话题还真得好好聊一聊。
首先呀,中部地区可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
你看,湖北、湖南、河南这些地方,都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还有一大堆年轻人力。
你想想,这些地方的老百姓辛辛苦苦,给国家做贡献,可是他们也得有机会,能有更好的未来。
要让这片土地焕发光彩,不是说说就行的,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得从产业升级开始,得注重技术创新。
要让中部地区的传统产业不仅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走在前头,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源泉。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地方的老百姓不仅能依靠传统的制造业谋生,而且还能参与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当中,那就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也能让这片土地更强大。
再说了,咱们得注意到,交通问题也是大问题。
你看,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真是得天独厚,东西南北都能连得上,可是交通基础设施跟不上,那可怎么办?就像一辆赛车,发动机再牛,车道一堆坑,那也是白搭。
所以,得加大交通投资,尤其是高铁、高速公路这些“血脉”,让中部的各个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样,不光是中部地区内部的经济能够互相促进,还能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更顺畅,资源流动更自如。
这一改变,绝对是能为中部崛起提供强有力支持的。
说到这里,咱们也不能忽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现在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别看中部地区的城市越来越多,可是要让它们成为真正的创新中心,还得有顶尖的人才。
中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有待提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这些地方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6.04.15•【文号】中发〔2006〕10号•【施行日期】2006.04.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五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困难。
主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等。
中部崛起PPT
中部崛起战略构想
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 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 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 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什么是中部崛起,“中部崛起”是中共中央 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 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是 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 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 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六 大 城 市 群
中部崛起的必要性
(一)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梯度适宜, 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东部 地区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 经济圈三大增长极,经济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西部在大开发的 带动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 开发的“夹击”下,正塌陷下去。 据国家统计局研究,1997年至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 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地区GDP增幅高达 8.5%,部地区快了2.5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了1.6个百分点,这就 意味着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地区2.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 区0.9个百分点。
山西太原都市圈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 、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 区为“一核”;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 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 、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太原大都 市圈为“一圈”;以大同、朔州为核心 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 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 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为“三群”。 河南中原城市群以郑州(郑汴新区为双 中心轴心)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副 中心城市)、开封、新乡、焦作、许昌、 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大中城市为结 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土地面积5.87万 _ 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河南省60%的 城市分布于此。中国人口、城市最为密 集的现代化城市群。
中部崛起明确“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
中部崛起明确“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6期编者按:12月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出席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编制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和答问实录整理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和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李克强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要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改革创新和结构优化中实现崛起,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新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为重点任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改委自2015年初以来委托第三方对2009年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行评估,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深入中部六省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召开部门和专家座谈会,在发改委门户网站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会同中部六省人民政府和48个有关部门及单位编制形成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规划》在总结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主要成就和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思路,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相衔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2022年中部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
中部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湖北一度称为全国经济进展的“塌陷区”,在梯度推动和梯度产业转移过程中,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给湖北在中部崛起带来了极好的进展机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北如何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如何实现在中部领先崛起?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湖北省社会政策与进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学院副教授卢昌军.《中国产经新闻》: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设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标志着中部崛起进入了实施阶段,同时,彰显出党中央对中部地区的重视,这无疑给中部地区进展带来极大机遇。
您能谈一下湖北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卢昌军: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看法》,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明确要求湖北要走在中西部前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这就是湖北将来进展的战略定位。
这一战略定位,对于国家各有关部门在今后一个时期实行更多的政策支持措施,和海内外投资者到中部尤其是湖北投资,都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这将极大地改善中部地区和湖北的进展环境,对中部地区和湖北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
处于中国经济地理心脏和中部腹心区位的湖北,日益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如何发挥湖北在中部经济中特别的支撑、撬动和带动作用,已经受史地摆在了荆楚人民的面前.《中国产经新闻》: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必将带动中部各省的经济腾飞,湖北省在中部领先崛起的比较优势有哪些?卢昌军: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区位优势明显,科教优势突出,人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好.湖北过去就有“九省通衢”之称,而今交通通信更加发达,承东启西、连南通北,铁路、高速大路和水路、航空四通八达,是全国重要的客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交汇和集散中心,中部地区是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开发地区的桥梁,湖北在其中的位置尤为重要.《中国产经新闻》:湖北省在中部领先崛起中处于重要地位,同时,同中部其他省会也有着相对比较优势,那么,从经济角度来说湖北省同沿海地区存在多大差异?卢昌军:从经济增长上看,湖北地区不仅经济总量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日益扩大,而且经济增长速度也落后于西部省市区.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展突飞猛进,国民经济增长率每年平均保持在8%以上,特殊是东部和南方沿海的山东、江西、浙江、广东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遥遥领先,从2022~2022年,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省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跟沿海地区的差距依旧很明显。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2.17•【文号】国函〔2016〕204号•【施行日期】2016.12.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20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修改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16〕259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相衔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三、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要深化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起来,抓紧安排部署,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分解落实各项工作,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从全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角度,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点领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实施、重点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力量,挖掘市场潜力,为《规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增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办[2011]87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7.28【实施日期】2011.07.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1〕8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中原崛起。
二、基本原则(一)突出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突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突出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四)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中部崛起路线图厘定
国土资源导刊中部崛起路线图厘定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11月22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并下发至中部六省。
中部六省,分别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山西,这六个原本分属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四个地理区块,因为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程度的相近性,登上了乘风破浪的同一条船。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规划》中“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提法,中部六省的百姓并不陌生。
早在6年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即已经确立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下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定位。
此次《规划》,中部的产业定位并没有变。
湖南、湖北以及江西三省随即有专家和官员表示,这样的定位,正符合各省自身现有的产业发展秉赋。
中部六省中有五个省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
《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
具体措施则包括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发展农民合作社,扶持企业龙头等。
能源及原材料方面,晋北、晋东优质动力煤和无烟煤基地,将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煤矿;晋中炼焦煤基地,将建设特大型煤矿;依托山西、安徽、河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高效环保机组,淘汰小火电机组,加强大型坑口煤电一体化电厂建设,发展热电联产。
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更是细化到了公司和项目层面:推动武钢、马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改造和跨区域联合重组,支持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骨干企业实施战略重组,重点推进武汉80万吨乙烯、洛阳68万吨对二甲苯和1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长岭30万吨S B 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扩建等工程建设。
湖南省省情与对策研究会主任汤建军分析,“三基地一枢纽”是湖南这几年的发展方向,此外,湖南还在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方面,与《规划》取得了全面对接,因此是“五大机遇”。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壹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中部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且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壹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部六省调研报告:潜龙在渊蓄势待发2005年下半年,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深入中部六省进行调查研究。
先后用50多天时间,赴20个城市、15个开发区、40家企业和12个县乡镇调查,召开了28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就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关问题和各地领导进行了交流。
生态环境部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9.13•【文号】环综合〔2024〕64号•【施行日期】2024.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环综合〔2024〕64号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建设美丽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崛起,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中部地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新形势下加强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协调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
同时要看到,与新征程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目标定位相比,与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新期盼相比,区域污染防治攻坚呈现新的阶段特征,存量型、增量型生态环境压力叠加,亟需更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中部地区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支持区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大力度建设美丽中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摘要稿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摘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年末总人口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09-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基础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
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部六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今后5到10年是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实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大环境下,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
同时,中部地区也面临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三农"问题突出,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体制改革尚需深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第三节重大意义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有利于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着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城市群增长极,壮大县城和中心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和重大意义 (1)第一节发展基础 (1)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2)第三节重大意义 (3)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4)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第二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8)第一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8)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10)第三节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1)第四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11)第四章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12)第一节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12)第二节加快电力基地和电网建设 (13)第三节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 (14)第四节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15)第五章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16)第一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16)第二节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18)第三节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19)第六章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20)第一节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 (20)第二节加快铁路网建设 (21)第三节完善公路干线网络 (22)第四节加快机场建设 (23)第五节提高水运、管道运输能力 (23)第六节推进现代物流设施建设 (24)第七章重点地区发展 (25)第一节构建“两横两纵”经济带 (25)第二节培育城市群增长极 (26)第三节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29)第四节大力促进县域发展 (29)第五节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30)第六节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发展 (31)第八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2)第一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32)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34)第三节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34)第四节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整治 (35)第五节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36)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 (36)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7)第二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38)第三节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9)第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40)第五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41)第十章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42)第一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43)第二节支持综合改革试点 (44)第三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5)第四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46)第十一章保障规划实施 (47)第一节强化政策扶持 (47)第二节加强组织协调 (50)前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占全国的19.3%,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的精神,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着重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确定崛起总体目标和任务,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规划期为2009-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基础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
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较强,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部六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简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开局良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今后5到10年是中部地区发挥优势、实现突破、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实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大环境下,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开拓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中部地区可以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集聚人口和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使得中部地区的发展基础、体制机制、政策环境更加完善,经济社会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中部地区也面临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亟待调整和振兴;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制度性约束因素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道远。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第三节重大意义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挖掘发展潜力,增强整体竞争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利于完善我国区域发展分工,优化区域开发结构,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着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城市群增长极,壮大县城和中心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巩固和提升粮食、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地位,培育形成经济带和增长极,发展壮大整体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当前,筹划长远。
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扩大投资需求,激发内需潜能,促进经济增长。
着眼长远发展,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市和空间开发格局,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在引导空间开发格局、规范开发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
——坚持机制创新,开放合作。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富有活力、透明高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向东融合,向西拓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
积极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重点地区开发开放取得成效,“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48%。
——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公有制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升。
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积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减少30%,水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城乡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9%。
到2020年,中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与东西部合作更加紧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使中部地区成为彰显发展优势、充满发展活力、城乡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人口和产业承载地区。
表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主要规划指标类别指标2008年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78333600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1640016800城镇化率(%)40.34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15624000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4288200耕地保有量(千公顷)29000290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累计2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1481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80资源环境森林覆盖率(%)35.738.0城镇登记失业率(%)4.04.0社会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0.3近100注:[ ]为2006-2008年3年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