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ppt

合集下载

《燕歌行》PPT教学课件

《燕歌行》PPT教学课件
通过对和平生活的描绘和赞 美,表达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和追求
倡导人们树立和平意识,共 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04
艺术特色与成就评价
高适边塞诗艺术特色总结
雄浑豪放的诗风
01
高适的边塞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充满豪情壮志,展现出一
种雄浑豪放的诗风。
深刻的社会现实反映
02
高适的边塞诗不仅描绘战争场景,还深刻反映唐代社会的各种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 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欣赏
诗中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八月 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景,表达了 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
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春天的景象来比喻冬天的雪景,富有 浪漫色彩,意境壮美,比喻新颖贴切。
此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 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 人寻味。
李白《关山月》欣赏
诗中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和 对古代英雄的追思,表达了诗 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 望。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描绘了边疆的壮阔和神秘,营 造出一种雄浑、苍茫的意境。
分享个人阅读《燕歌行》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一
通过阅读《燕歌行》,我 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 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心得体会二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诗中 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 所吸引,仿佛置身于诗中 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心得体会三
《燕歌行》让我对古代诗 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 激发了我对古典文化的热 爱和兴趣。
对唐代边塞诗的发展推动
高适的边塞诗创作对唐代边塞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的边塞诗创作提供了 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燕歌行》PPT精品课件

《燕歌行》PPT精品课件

时代背景:唐代边塞诗风貌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与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复杂多变。
边塞诗在唐代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人和作品。他们 以边塞风光、战争场景、军民生活为题材,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对战争 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唐代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语言简练明快,意境 深远悠长。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军 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思考题:如何将边塞诗精神传承下去
深入挖掘边塞诗的文化内 涵
通过研读经典边塞诗篇目,深 入理解边塞诗中所蕴含的爱国 情怀、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等 文化内涵。
创新边塞诗的传播方式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电 视、电影等,以更加生动、形 象的方式传播边塞诗,让更多 人了解和喜爱边塞诗。
推动边塞诗与当代文化融 合
诗歌意象与意境营造
意象分析
诗歌中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烟尘”、“鼓角”、“铁衣”、“金笳”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边塞战争和军人生活的艰苦环境。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描绘边塞秋景的萧瑟和战斗场面的惨烈,营造了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的 残酷和士兵的苦难。同时,诗歌中的对比手法也突出了这种意境,如“战士军前半死生”与“美人帐下犹歌舞” 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主题概括
本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 绘士兵的苦难和战斗场面的惨烈 ,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的渴望。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
01
关键句段一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解读:这两句诗描绘了唐朝
边境的战争景象和军人告别家乡、奔赴前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

高适《燕歌行》赏析课件ppt完整版x

高适《燕歌行》赏析课件ppt完整版x

02
诗歌内容概述
诗歌结构与主题
结构清晰
诗歌以边塞景象起笔,进而描绘战争 场景,最后抒发感慨。整体结构紧凑 ,逻辑严密。
主题深刻
通过描绘边塞战争,表达了对英勇将 士的赞美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主题深刻且具有现实意义。
描绘的战争场景
战斗激烈
诗歌中描绘了敌我双方激烈的战斗场 面,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生动地展 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高适《燕歌行》赏析课件ppt 完整版x
• 引言 • 诗歌内容概述 • 艺术手法与特色 • 人物形象分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 • 后世影响与评价
01
引言
诗人高适简介
01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 诗人。
02
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作品传世。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
独特的语言风格
质朴自然
高适的《燕歌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以白描见长。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引起读者的共 鸣。
豪放洒脱
高适的诗歌以豪放洒脱著称,《燕歌行》也不例外。诗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悲壮情怀,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 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音韵和谐
高适的《燕歌行》在音韵方面也颇具特色。诗歌采用了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这种音韵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吟诵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
鼓舞战斗意志
通过描绘战士们奋勇杀敌、不屈不挠的战斗场面, 激发人们的战斗意志和爱国情怀。
06
后世影响与评价
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边塞诗题材
《燕歌行》作为一首优秀的边塞 诗,为后来的边塞诗创作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第二层:战败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出 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
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写出了边 塞秋末衰败、凄凉的自然景色。渲染了凄凉、 伤感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
第二层:战败
•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 因是什么?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晨午晚三时都有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 责。
《燕 歌 行》 高适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
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

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塞 诗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 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
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
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
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
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2024版《燕歌行》高适PPT教学课件

2024版《燕歌行》高适PPT教学课件

音韵美感呈现
要点一
押韵平仄
要点二
叠词运用
高适在《燕歌行》中运用了押韵和平仄 等音韵技巧,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具有音乐美感。如“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等句,通过押韵和平 仄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 美。
诗中运用了大量叠词,如“萧萧”、 “萋萋”、“纷纷”等,这些叠词的运 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也表达了 诗人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
优美词句欣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运用借代手法,以“汉”代唐,表现唐朝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家国的 英雄气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通过对比手法,揭示军中将士苦乐不均、生死与共的社会现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以李广将军的英勇善战和士兵们的苦难生活作对比,表达对英勇将士 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借助古代边塞题材,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
精神。
塑造民族性格
《燕歌行》所塑造的英勇善战、 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对于培养 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塞诗,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培育民族精神
他的《凉州词》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戍边将士的孤独,表达了深深的思乡 之情。
边塞诗派对后世影响
对唐代诗歌的推动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边塞诗派打破了宫廷诗歌的束缚, 推动了唐代诗歌向更为广阔的社 会生活领域发展。
边塞诗派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 情实感的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为现实主义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
高适诗歌风格与特点
对景描写
高适的诗歌以对景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呈现得淋漓 尽致。

《燕歌行》ppt课件

《燕歌行》ppt课件

和平生活向往表达
描绘和平景象
通过描绘和平、宁静的生活场景,表达对和平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抒发人民心声
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人 民的心声。
倡导和平理念
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倡导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爱国主义情感抒发
歌颂英勇将士
赞扬在战争中英勇奋战、为保卫祖国而献身的将士们,激发他们 的爱国热情。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概述及结构分析
诗歌背景介绍
《燕歌行》是唐朝高适所作的边 塞诗,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战士 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 生活的赞美和对战士的同情。
诗歌结构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描绘边塞秋景,第二部分刻画战 士形象,第三部分表达诗人感慨 。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
以边塞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厚谊。
03
王之涣《凉州词》
描绘边塞荒凉景象,抒发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不同时期边塞诗风格比较
汉代边塞诗
风格古朴,多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表达对和平 的向往。
唐代边塞诗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之作,也有婉约柔美之篇,更注 重表现边塞风光和士兵情感。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引 起读者共鸣。
05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意义
战争残酷性揭示
描绘战场惨状
通过生动的描绘,呈现战争的残 酷和破坏,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战
争带来的苦难。
士兵苦难生活
展示士兵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以 及他们与家人分离、面临死亡的无 奈和悲痛。
对战争的反思
通过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引发读者 对战争的反思,思考如何避免战争 、维护和平。

高适《燕歌行》ppt课件

高适《燕歌行》ppt课件

关键句子理解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01
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汉将的英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
对汉将的赞美。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02
通过描绘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展现了汉军的威武和气势。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03
通过描写战士和思妇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分享阅读《燕歌行》过程中的感 悟和收获,如对边塞生活的认识
、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等。
交流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评价《燕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
看法和评价。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燕歌行》中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民族自豪感对现代社会的启
逐句讲解与注释
诗句解析
对《燕歌行》中的每一句诗进行详细 的解析,包括字词含义、修辞手法、 意象表达等方面。
注释解读
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提供详细 的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
战争主题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战争主题,探 讨作者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引 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
高适《燕歌行》ppt课件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唐代边塞诗其他作品欣赏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高适生平及成就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 、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该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表达了戍边 将士的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诗中运 用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将边塞的荒凉 和孤寂展现得淋漓尽致。

《燕歌行》ppt课件34张

《燕歌行》ppt课件34张
士兵身穿铁甲辛苦守边很久,妻子落泪挂念丈夫 远去只能自己啼哭。
少妇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远征将士驻守蓟 北,只能回首故乡。
思考问题
6.“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句中哪个字 最为关键?请简要分析。
①“久”字最为关键。“久”字说明了戍边战士 驻守边疆之久,辛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的泪如玉箸 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悲。
②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 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 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思考问题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5.这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 ①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 ②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 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①运用了对比手法。战士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 不辨死生,然而,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 欢作乐。
②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 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 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理解诗意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 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 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文体知识:边塞诗
汉魏六朝时已 有一些边塞诗
至隋代数量 不断增多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背景
理解诗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将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纵横驰骋,天子又破格赐予 他们褒奖和恩宠。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将士形象与妇女形象在诗歌中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 点,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诗歌丰 富的人物画廊。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可 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 艺术特色,感受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将士形象的英勇善战与妇女形象的柔 情似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 在表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展现了人 性的光辉和情感的温暖。
诗中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八月飞雪、寒风凛冽。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
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 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严
寒和壮丽。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中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之间 的壮阔景象,以及羌笛和杨柳的
哀怨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和 对战争的厌恶。
国的精神风貌。
03
艺术手法
《伊利亚特》采用古希腊史诗的叙述方式,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展现战
争场面;而《燕歌行》则运用中国古诗的抒情手法,通过浓烈的个人情
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不同文化背景下战争观念差异
西方战争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战争往往被视为荣誉和勇气的象征,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 意识。这种观念在《伊利亚特》等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燕歌行》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写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此诗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主要是揭露 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士兵的
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 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
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 争的厌恶。同时,也揭示了唐朝军队内
师;次段八句写战败;三段八句写被围;

《燕歌行》课件37张pptx

《燕歌行》课件37张pptx
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等。
触及民族矛盾和边患问题,表达 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如“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
更何有”等。
04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对手法运用
01
02
03
色彩对比
通过浓烈的色彩对比,突 出主题和情感表达,如黑 白对比、冷暖色调对比等 。
形象对比
将不同形象进行对比,形 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美 丽与丑陋、高大与渺小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燕歌行》 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包括对诗歌 中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等方
面的体会。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意象 、隐喻、象征等手法,进一步理 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
意图。
通过分享个人阅读体验,促进学 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分组讨论诗歌主题思想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 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如爱情、离 别、战争等。
通过具体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展现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战争氛围,如“牙璋辞凤 阙,铁骑绕龙城”等。
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比喻,使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更加栩栩如生,如“旌旗猎 猎寒光动,鼓角声声夜色浓”等。
表达战士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
抒发战士们保家卫国、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如“愿将腰下 剑,直为斩楼兰”等。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朗读及录音
全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帮助学 生熟悉文本内容和语言韵律。
录音材料
附带音频文件,供学生下载和反 复聆听,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 记忆。
逐句解读与赏析
句子含义阐释
针对每一句诗句,详细解释其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逻辑和情感 表达。
艺术手法赏析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 等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审 美价值。

高适《燕歌行》课件pptx

高适《燕歌行》课件pptx

诗人对国家命运关切
01
02
03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前途和命运的深切担忧, 对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不 安感到痛心疾首。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面对分裂的国家和社会, 诗人渴望国家能够统一, 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享受 和平宁静的生活。
对国家治理的呼唤
诗人在诗中呼唤明君和贤 臣的出现,期望他们能够 治理好国家,使国家走向 繁荣富强之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 一,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 年(738年)。
当时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关系紧张,战争频繁。高适此 诗正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
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边 塞士兵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 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边塞士兵 的同情。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01
02
03
04
05
《燕歌行》是一首长篇 叙事诗,共十八句,分 为三部分。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弘扬了边塞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燕歌行》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辛,体现了边塞诗派对现实生 活的关注和反映。
对后世文学创作启示
深入生活,反映现实
高适在《燕歌行》中通过深入边塞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战 士们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入 生活、反映现实的启示。
多样化的题材选择
PART 02
《燕歌行》艺术特色分析
REPORTING
雄浑豪放风格展现
气势磅礴
诗歌开篇即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 将辞家破残贼”营造出一种雄壮的战 争氛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语言铿锵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叠音词等 ,使语言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彰显 出雄浑豪放的风格。

《燕歌行》ppt课件

《燕歌行》ppt课件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战争主题在诗中呈现
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
对战争的思考
通过描绘战士们奋勇杀敌、视死如归 的壮烈场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 烈。
通过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破 坏,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战士形象的塑造
诗中塑造了英勇善战、忠贞报国的战 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崇敬 和赞美。
诗歌内容概述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包 括描绘战争场景、抒发战 士豪情等。
结构层次分析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如 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
重点词句解析与鉴赏
重点词语解析
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汉家烟尘在东北”、“战士军前半死生”等,分析 其含义及在诗中的作用。
关键句子鉴赏
挑选出诗歌中的关键句子进行深入鉴赏,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军”等,探讨其意境及表达技巧。
手法;西方战争文学则更注重人物心理刻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呈现出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点。
03
审美取向
中国战争文学强调英勇善战、忠勇爱国的英雄形象塑造,追求崇高壮美
的审美风格;西方战争文学则更注重对战争中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探讨,
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审美取向。
跨文化视角下《燕歌行》独特性
文化背景独特性
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探讨
表现手法分析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 法,如比喻、夸张、对比 等,说明其在塑造形象和 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艺术特色总结
总结《燕歌行》的艺术特 色,如气势磅礴、意境深 远、语言凝练等,并举例 加以说明。
诗人其他作品比较
将《燕歌行》与诗人的其 他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其 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异 同。
英雄主义精神体现

2024优质《燕歌行》课件ppt优质课

2024优质《燕歌行》课件ppt优质课

2024/1/24
21
现代演绎和改编作品欣赏
2024/1/24
现代舞剧《燕歌行》
介绍现代舞剧《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剧情梗概和艺术特色,引 导学生欣赏现代艺术对古典诗歌的诠释。
电影《边城英烈传》
根据《燕歌行》改编的电影作品,通过影像艺术展现唐代边塞的英 勇与悲壮,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音乐会演出
13
风格特点总结归纳
浪漫主义风格
以强烈的情感、丰富的 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 法为特点,追求个性和
自由。
2024/1/24
现实主义风格
以客观真实的描绘现实 生活为特点,注重细节
描写和人物塑造。
古典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风格
以典雅、庄重、和谐为 特点,注重形式美和规
则美。
14
以反传统、创新为特点 ,追求多样性和独特性
24
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演绎
学生分组扮演《燕歌行》中的角 色,通过表演再现诗歌中的情景

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表演水平 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诗歌情感和人物形象。
2024/1/24
25
分享交流:个人感悟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燕歌行》过程 中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 力和思维深度。
容。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4
7
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
2024/1/24
《燕歌行》是一首以边塞征战为题材的古体诗,通过描绘边 塞风光和战士的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 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 的残酷;第二部分写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场面,突出他们威武 豪迈的英雄气概;第三部分描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 期的离别相思;第四部分总结全篇,感慨无穷。

《燕歌行》ppt课件

《燕歌行》ppt课件

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
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 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

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 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 朗读诗歌,感 知课文内容。
读音字形
燕国 yān 摐金
征戍 Shù 旌旆
逶迤 wēi•yí 碣石
塞草腓 féi 玉箸
蓟北 jì
功勋
chuān g
第四层:吊古伤今, 讽刺之情突出。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 勋。”如何理解“岂顾勋”?
• 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 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 得个人的功勋!表明了士兵的勇敢、 质朴;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 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讽 了享乐声色,冒进贪功的汉将。
士卒产生了怎样的心愿?
古今异义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 恣意驰骋 (今) 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②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古)特别 (今)程度副词,十分 颜色(古)光彩,奖赏 (今)色彩
诗意疏通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出师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失利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被围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说说对比: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 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 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 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 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 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写 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的进攻却如 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 安居营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 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二、身陷重围
力尽关山未解围。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玉箸应啼别离后。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摇那可度,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绝域苍茫无所有。
总结
㈠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 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 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 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 寄予深切同情。 ㈡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三)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2.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 的多重主题。 3.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读音字形
燕国
征戍
yān
shù wēi•yí féi
摐金
旌旆
chuāng
jīng•pèi jié
逶迤 塞草腓
蓟北
碣石 玉箸
功勋
zhù
xūn

古今异义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 稀”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 —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 烈,唐军伤亡惨重。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 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 却未能解围(愤慨)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身陷重围; 第三段八句写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 第四段四句: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 的全过程。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 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 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 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 突出壮志豪情。
写作背景 一、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 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可 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 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他让平卢讨 击使安禄山讨伐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 为虏所败”。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 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 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 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 慨很深,因写此篇。
写 了 一 个 战 役 的 全 过 程 。
全 诗 以 非 常 浓 缩 的 笔 墨 ,
一、出师
5、“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 作用? 写出了军情的危急
6、“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 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 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 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杀气三时作阵云,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寒声一夜传刁斗。
•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相看白刃血纷纷,
你我相看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死节从来岂顾勋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犹忆李将军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 将领的谴责。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2、“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 刁斗” 三时(晨午晚),白天所见 “杀气作阵云”,晚上所闻也只有 “刁斗声”,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 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 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 一字仲夫,渤海县人,世称“高渤 海”,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 李白、杜甫共游梁、宋,落拓失意。 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 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 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 参齐名,并称“高岑”。
一读诗歌
通读全诗,思考:诗歌原序中的 “感征戍之事”包括哪些方面? 1、“感”唐家声威。 2、“感”思乡盼归之情、征战 之苦。 3、“感”军中苦乐不均。
二读诗歌
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事:战争 人:将帅 士卒 (征人) 思妇 景:塞外秋景
思考: 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结局)
(古) 恣意驰骋 (今) 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②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古)特别 (今)程度副词,十分
颜色(古)光彩,奖赏 (今)色彩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 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 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 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胡骑凭陵杂风雨。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孤城落日斗兵稀。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二、身陷重围
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 失利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 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 生命。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 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 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 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 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 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 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 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 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 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2、为什么“至善战,足智多谋,身先 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 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 士兵死活。
一、出师
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实则已隐含讥讽。
4、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 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 写?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 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 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二、身陷重围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天子非常赐颜色。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金伐鼓下榆关,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单于猎火照狼山。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写作背景 二、
原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 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 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 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 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 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 临其境,亲眼所睹。
汉家烟尘在东北,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将辞家破残贼。
犹 是 春 闺 梦 里 人 。
可 怜 无 定 河 边 骨 ,
五 千 貂 锦 丧 胡 尘 。
誓 扫 匈 奴 不 顾 身 ,
陇 陈 西 陶 行
这首诗塑造了英勇无畏的边城 战士形象与卑微可怜的故乡思妇 形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河边骨”和“梦里人”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 酷,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 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 恶之情与对老百姓的深刻同情之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