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四章至第六章【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
圣才电子书
(2)寒邪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b.提出病因的“三部”分类法,《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
Hale Waihona Puke 清湿则伤下。”③东汉张机:发病途径分类法,指出:“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
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病因与发病
7.1 考纲要求
一、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二、发病 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3 / 155
圣才电子书
A.传染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答案】A
【解析】六淫邪气致病主要有以下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B 项,传
染性是疠气致病的特点。
【例 2】(X 型题)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 )。[2007 年研] A.发病急骤,症状相似 B.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 C.多从肌表或口鼻侵入 D.可单独致病或合邪致病 【答案】BCD 【解析】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多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可单独侵袭人体 而致病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在发病过程中,六淫邪气可相互影响,在一定 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A 项, 为疠气病邪致病特点,而非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风邪 ①风邪的基本概念 a.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点的外邪,称为风邪。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与历年真题详解(病因与发病)【圣才】
第7章病因与发病7.1 考纲要求一、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二、发病1.邪正与发病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3.发病的类型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1)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称为病因或致病因素。
②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病因的分类①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
②继发性病因:在疾病过程中,某些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在另一阶段则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即病理产物可成为病因,如痰饮、瘀血、结石。
③医、药失当及先天因素等,也可成为病因。
(3)中医对病因分类及沿革①秦国名医医和提出的“六气病源”说,谓“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六气以营养为总纲,而淫生六疾统于阴阳,故“六气病源”说被称为病因理论的创始。
②《内经》a.更以阴阳为总纲,将病因明确分为阴阳两大类,《素问·调经论》云:“其生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b.提出病因的“三部”分类法,《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③东汉张机:发病途径分类法,指出:“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④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三因论》则认为疾病的发生,“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痞满)【圣才出品】
第17章痞满17.1 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17.2 考点归纳一、概念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
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
二、历史沿革1.痞满病名首见于《内经》。
2.《伤寒论》明确提出痞满的临床特点,并创诸泻心汤治疗。
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结合病位、病机对病名要领作出阐释:“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4.李东垣《兰室秘藏》创立了辛开苦降、消补兼施的治痞名方——枳实消痞丸。
5.朱震亨《丹溪心法》将痞满与胀满作了区分:“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外无胀急之形也。
”6.林佩琴《类证治裁》将伤寒之痞和杂病之痞明确区分,对杂病之痞进行了系统论述。
7.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三、病因病理1.病因(1)表邪入里:外邪侵袭肌表,误用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结于心下,阻塞中焦气机,遂成痞满。
(2)饮食中阻:饮食不节损伤中阳,影响脾胃受纳运化,食滞中脘,胃失和降,痞壅不通,发生痞满。
(3)情志失调:导致肝脾气机郁滞,升降失常,引发痞满。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病后胃气未复,均可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发为痞满。
2.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3.病性有虚实之分。
(1)初期,多为实证。
如痰湿中阻;肝胃不和;饮食阻滞;湿热阻胃等。
(2)日久,可致虚证。
多见胃阴不足;脾胃虚弱。
(3)实痞常与脾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虚痞之脾胃亏虚,也易招致实邪内侵,所以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4.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四、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辨虚实①体壮气实,痞满不减,按之或食后为甚,能食便秘,苔厚腻,脉实有力为实痞。
②体虚气怯,痞满时作,喜揉喜按,食少纳呆或食后迟消,大便清利,脉虚无力属虚痞。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八纲辨证)【圣才出品】
第6章八纲辨证6.1 考纲要求1.阴阳(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表里(1)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表现类型和机理分析3.寒热(1)寒证和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寒热转化、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4.虚实(1)虚证和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虚实转化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3)虚实夹杂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4)虚实真假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6.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阴阳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1)概念①阴证是指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②阳证是指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如表证、热证、实证,或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2)临床表现表6-1 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1)概念①阴虚证是阴虚火旺的病症,临床常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阳虚证阳气亏虚的病证,临床常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尿清便溏,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2)临床表现表6-2 阴虚证和阳虚证的临床表现(3)证候分析①阴虚证a.主要病因第一,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
第二,情志过极,火邪内生,久而伤及阴精。
第三,房事不节,耗伤阴精。
第四,过服温燥之品,使阴液暗耗。
b.证候分析:阴液亏少,机体失却濡润滋养,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内扰的证候。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章 咳 嗽【圣才出
第2章咳嗽2.1考纲要求概念、沿革(《医学心悟》论咳嗽病理)、病因病理、病症鉴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疾病转化、转归预后2.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二、历史沿革1.咳嗽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
2.明·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3.汉·张仲景创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
4.《景岳全书·咳嗽》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则。
5.《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6.《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7.《医宗必读·咳嗽》谓:“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
【例1】(A型题)首先提出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的医家是()。
[2015,2009年研]A.巢元方B.张介宾C.虞抟D.喻昌【答案】B【解析】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咳嗽》中,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三、病因病理1.病因(1)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2)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2.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3.病机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导致肺失宣降。
(2)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上干于肺所致。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7-10章)
第7章病因辨证7.1 考纲要求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与火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风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1.概念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表7-1 风淫证的证型、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例1】(A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风淫证候的是()。
[2012年研]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㖞斜【答案】B【解析】风淫证候是指感受风邪引起的证候,亦称为外风证。
主要表现为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不适,舌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颈项强直,口眼斜,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动等;或皮肤瘙痒,瘾疹;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
此外,风邪还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突然面睑浮肿等症状。
B项,眩晕欲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不属于风淫证候。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研]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答案】C【解析】外风证: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风邪袭表: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等。
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出现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客肌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风历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袭经络: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等。
C项,“头摇不定”为内风证的表现。
【例3】(A型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2006年研]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
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
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嗽,气喘等。
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5章 霍 乱【圣才
第25章霍乱
25.1考纲要求
辨证论治规律,干霍乱与腹痛的鉴别
25.2考点归纳
一、概念与病因病机
1.概念
霍乱是以起病急骤,卒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疾病。
因其病变起于顷刻之间,挥霍撩乱,故名霍乱。
2.病因病机
由于感受暑湿、寒湿秽浊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
由于脾胃受伤,升降失司,清浊相干,气机逆乱,所以吐泻交作。
二、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当辨寒热。
2.分证论治
表25-1
三、干霍乱与腹痛的鉴别
干霍乱症状为猝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面色青惨,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治以辟秽化浊,利气宣壅,方用玉枢丹。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不伴呕泻。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虚劳)【圣才出品】
第47章虚劳47.1 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机、病证鉴别、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4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二、历史沿革1.《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中有“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将其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类,治疗重在温补脾肾,并提出扶正祛邪,祛瘀生新等治法,首倡补虚不忘治实的治疗要点。
3.《景岳全书》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4.《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
”【例1】(X型题)《景岳全书》在虚劳治疗理论和方药方面的发展,在于()。
[2006年研]A.补肾阴B.补肾阳C.补脾气D.补脾阴【答案】AB【解析】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金元时代李东垣《脾胃论》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三、病因病机1.病因禀赋薄弱,素质不强;烦劳过度,损伤五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大病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2.病机(1)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
(2)病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为主。
四、类证鉴别虚劳与肺痨表47-1五、辨证要点1.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2.辨有无兼夹病证(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
(3)是否兼夹外邪。
【例2】(X型题)虚劳辨证的纲领是()。
[2005年研]A.虚实B.寒热C.气血D.阴阳【答案】CD【解析】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与五脏相关,五脏的辨证,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瘿病)【圣才出品】
第33章瘿病33.1 考纲要求概念、沿革(《外科正宗》论瘿病)、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摄33.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相当于古籍中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病名。
二、历史沿革1.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
2.《吕氏春秋·季春纪》不仅记载了瘿病的存在,而且观察到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3.《三国志·魏书》已经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有关,并有手术治疗瘿病的探索。
4.晋代《肘后方》首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5.《诸病源候论候》指出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
”6.《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对含碘药物及用甲状腺作脏器疗法已有相当认识,记载了数十个治疗瘿病的方剂,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海藻、昆布等药。
7.《儒门事亲》指出,常食海带、海藻、昆布可预防瘿病。
8.《外科正宗·瘿瘤论》指出瘿瘤主要由气、痰、瘀壅结而成,采用的主要治法是“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血散坚”,记载了海藻玉壶汤等方。
9.《杂病源流犀烛》指出,瘿又称为瘿气、影袋,多因气血凝滞,日久渐结而成。
三、病因病理1.病因(1)情志内伤:使气机郁滞,津液输布失常,气滞痰凝,壅结颈前。
(2)饮食及水土失宜: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还可影响气血运行,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3)体质因素:妇女的经、孕、产、乳,素体阴虚均与瘿病有密切关系。
2.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3.病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4.病性以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候。
【例1】(X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瘿病病理因素的有()。
[2014年研]A.气滞B.痰凝C.血瘀D.水饮【答案】ABC【解析】瘿病病理因素主要为:气滞、痰凝、血瘀。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体质)【圣才】
第6章体质6.1 考纲要求一、体质的概念二、体质学说的应用6.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体质的概念1.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2.体质的构成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①人体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性是个体体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形态结构(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②人的体质特征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
a.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b.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
c.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又称身体类型,是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
(2)生理机能的差异性①人体的生理机能是其内部形态结构完整性的反映,也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机能协调的体现,反映了脏腑机能的盛衰偏颇。
②如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状况、语声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状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和光泽等。
(3)心理特征的差异性①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
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3.体质状况的评价(1)体质的评价指标①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②身体的机能水平③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④心理的发育水平⑤适应能力(2)理想体质的标志①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②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有弹性;③声音洪亮有力,牙齿清洁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眠良好,二便正常;④动作灵活,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⑤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⑥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富有理性和创造性;⑦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和抗病的能力。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6章胁痛【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6章胁痛【圣才第26章胁痛26.1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26.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历史沿革1.胁痛最早见于《内经》。
其明确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胆病变相关。
2.《济生方》篇中认为胁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所致。
3.《景岳全书》曰:“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阳经……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
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
”4.《证治汇补》篇对胁痛的病因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5.《诸病源候论·腹痛诸候?胸胁痛候》指出胁痛的发病主要与肝、胆、肾相关。
三、病因病理1.病因情志不遂;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
2.病机肝络失和,其病机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类。
3.病性有虚实之分,以实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亦不少见。
(1)因肝郁气滞,瘀血停滞、湿热蕴结所致多属实证,为“不通则痛”;三者以气滞为先。
(2)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4.病位主要在于肝胆,且与脾、胃、肾有关。
【例1】(X型题)胁痛的主要病机有()。
[2005年研]A.肝气郁结B.瘀血阻络C.湿热蕴结D.肾阳虚弱【答案】ABC【解析】胁肋为肝脉的循行部位,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滞,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均可导致胁痛的发生。
D项,肾阳虚弱则表现为小腹冷痛。
四、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辨在气在血在气①在气,以胀痛为主,且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时轻时重,症状随情绪变化而起伏。
②在血,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2)辨虚实在血①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病机)【圣才】
第8章病机8.1 考纲要求一、病机的概念二、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1)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虚实夹杂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1)正胜邪退(2)邪胜正衰(3)邪正相持(4)正虚邪恋(5)邪去正不复三、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1)阴阳偏胜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阴阳偏衰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阴阳互损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阴阳格拒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阴阳亡失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四、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1)气的失常①气虚②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2)血的失常①血虚②血瘀③血热④出血(3)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①气滞血瘀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②气不摄血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③气随血脱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④气血两虚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⑤气血不荣经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五、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1)津液不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①津停气阻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②气随液脱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③津枯血燥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④津亏血瘀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六、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1)风气内动病机①肝阳化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②热极生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③阴虚风动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④血虚生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⑤血燥生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寒从中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湿浊内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津伤化燥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七、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2.经络病机的内容(1)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的概念及病理表现(2)经络气血逆乱的概念及病理表现(3)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概念及病理表现(4)经络气血衰竭的概念及病理表现八、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2.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1)心阳心气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心阴心血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肺气肺阴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脾阳脾气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脾阴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6)肝气肝阳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7)肝血肝阴的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肾的精气不足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9)肾的阴阳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六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8.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病机的概念1.病机的概念(1)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腹痛)【圣才出品】
第21章腹痛21.1 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理、病证鉴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摄21.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腹痛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使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或脏腑经脉失养导致的,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1.《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
2.《金匮要略》对“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的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及寒邪攻冲之腹痛分别提出用附子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开创了腹痛证治的先河。
3.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医学发明》强调“痛则不通”的病理学说。
4.《古今医鉴》提出腹痛治则,“是寒则温之,是热则清之,是痰则化之,是血则散之,是虫则杀之,临证不可惑也。
”5.唐容川《血证论》指出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
6.《医学真传》说:“夫通则不痛,理也。
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7.《景岳全书》:“痛有虚实,凡三焦痛证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
大多暴痛者,多有前三三证;渐痛者多由后四证……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
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
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
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
”三、病因病理1.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
2.病机(1)基本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2)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3.病性不外寒、热、虚、实四端,相互错杂。
(1)实为邪气郁滞,不通则痛。
(2)虚为中脏虚寒,气血不能温养,不荣则痛。
四、病证鉴别1.疝气、肠痈与腹痛表21-12.胃痛与腹痛表21-2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辨腹痛性质①实痛拒按,虚痛喜按。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疟疾)【圣才出品】
第34章疟疾34.1 考纲要求辨证论治规律34.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疟疾是感受疟邪,邪伏半表半里,邪正交争,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常发生于夏秋季节,以南方地区多见。
二、历史沿革1.疟疾之名,则首见于《内经》。
2.《神农本草经》就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的功效。
3.《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篇阐述了瘅疟、温疟、等各种不同类型疟疾的辨证论治并指出疟久不愈,可以形成痞块,称为“疟母”,创用鳖甲煎丸治疟。
4.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病因是感受山岚瘴气,并明确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
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间日疟和劳疟病名。
6.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除制定以常山、蜀漆为主药的截疟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7.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明“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
”8.明·张景岳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而非痰食引起。
《质疑录》多用柴胡等和解法治疟。
9.明·吴有性在所著《温疫论》中制定“达原饮”,用槟榔、厚朴、草果等“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
三、病因病理1.病因感受“疟邪”(主要指疟原虫),正虚抗邪能力下降,诱发因素则与外感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有关。
2.病机感邪之后,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
3.病位总属少阳,故历来有“疟不离少阳”之说。
4.病性以邪实为主。
但疟邪久留,气血耗伤,不时寒热,可成为遇劳即发的劳疟。
或久疟不愈,气血瘀滞,痰浊凝结,壅阻于左胁下而形成疟母,且常兼有气血亏虚之象,表现为邪实正虚。
四、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应根据病情轻重、寒热偏盛、正气盛衰及病程长短,区分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不同。
2.治疗原则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区别寒与热的偏盛进行处理。
如温疟兼清,寒疟兼温,瘴疟宜解毒除瘴,劳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截疟。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展开全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 1 章绪论1.1 考纲要求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2.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3.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 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2.辨证论治:(1)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1.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中医学是应用中医独特理论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2)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1)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2)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3)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
(4)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形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2)形成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形成过程①《黄帝内经》a.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b.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c.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和汤液治疗等;d.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地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②《难经》a.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约成书于东汉,相传为秦越人所作;b.《难经》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丰富,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各个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c.对脉学特别是寸口脉诊”有较详细而系统的论述和创见;d.对经络学说以及藏象学说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e.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黄帝内经》并提,同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性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114
圣才电子书
D.湿温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C
【解析】A 项,寒热往来是指患者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常见于伤寒病的少
阳病证,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发无定时。B 项,阳明潮热是指日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午 3~5 时,即申
床意义。
③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和口黏腻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
(8)问二便
①大便: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②小便:小便尿量、尿次及排尿感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问妇女
①月经:月经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②带下:带下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0)问男子:阳痿、阳强、遗精、早泄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表 4-2 恶寒发热的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c.尽管恶寒发热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但某些里热证亦可表现为寒热并见,如肠痈、 疮疡、瘟疫及邪毒内陷等。
②但寒不热
4 / 114
圣才电子书
a.概念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感寒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是里寒证的寒热特征。其怕冷的产生,多
1 / 114
圣才电子书
(6)问睡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不寐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②多寐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7)问饮食口味
①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②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表现特征及其临
为感受寒邪致病,或为阳气不足而阴寒内生。
b.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表 4-3 但寒不热的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③但热不寒 a.概念 但热不寒是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多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寒 热特征。 b.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表 4-4 但热不寒的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5 / 1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例 1】(A 型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生活史内容的是( )。[2008 年研] A.平素健康状况 B.生活经历 C.精神情志 D.饮食嗜好 【答案】A 【解析】个人生活史包括个人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嗜好与生活起居、婚姻生育等 情况。A 项,平素健康状况属于既往史的内容。
二、问现在症状 问现在症状是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十 问歌》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 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 疹全占验。” 1.问寒热 (1)寒、热的基本概念
3 / 1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寒”是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 临床上有恶风、恶寒和畏寒之分。 a.恶风是指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 b.恶寒是指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 c.畏寒是指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 ②“热”是指发热,包括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心) 发热。 ③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方面。 (2)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①恶寒发热 a.概念 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古人有“有一份恶寒就 有一份表证”的说法。 b.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时)发热明显,且热势较高,又称日晡潮热,常见于伤寒之阳明腑实证。C 项,患者恶寒战
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常见于疟疾病。D 项,湿温
潮热是指午后热甚,兼见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头身
困重等症常见于湿温病。
【例 3】(A 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伤风表证特点的是( )。[2013 年研]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而恶风 C.恶寒而不发热 D.发热轻而恶风 【答案】D 【解析】发热轻而恶风是指病人自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是 伤风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邪所致。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4章 问 诊
4.1 考纲要求
1.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 ①寒、热的基本概念。 ②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 ①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②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③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 ①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酸痛、 掣痛、闷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②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 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和乏力等 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④寒热往来 a.概念 是指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为半表 半里证寒热的特征。 b.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表 4-5 寒热往来的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例 2】(A 型题)症见中午寒战,午后发热恶热,随后汗出而热退,每日 1 次者,属 于( )。[2015 年研]
(11)问小儿:出生前后情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发病原因。
4.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2 / 1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4-1 问诊的一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