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初探

【摘要】课堂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同学合作下的个人“再创造”过程。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互动

《学记》中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也在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都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理念——互相帮助,协作探究,共同提高。

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在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价机制的批判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课堂,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否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修订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也特别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要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加强合作,逐步培养“从做中学”的良好习惯。

1 固定小组学习成员,制定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按照学生发展程度,将其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且组与组的发展程度相同,组员之间的关系保证持续性。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既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课堂合作学习,按照“合作设计→目标制定→集体讲授→小组合作→评价测试→反馈补救”的模式进行。明确小组在每次学习中的具体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扼要清晰,时短量大,有较强的研究性和较大的探究空间,能为后续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如在“数列的应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制订了以数列应用为重点,探讨数列应用问题求解思路,提升学生解题的思维品质的大目标,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两个具体目标:①探索化归,准确探索问题所涉及的数列的类型或准确定义问题中的数列。②列式建模,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建立递推关系。

在集中示范讲解后,根据预先设计,小组自主探究总结出三个结论:①如果问题所涉及的数列是特殊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与等差、等比有关的数列等等),应首先建立数列的通项公式。②如果问题所涉及的数列不是某种特殊数列,一般应考虑先建立数列的递推关系式。③要先分清数列中的项与项数,求项还是求和。

2 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现场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如一些临时性的课堂争议,某些共性问题的探讨,数学模型的试验或现场制作,数学过程的检验等,一般只需持续几分钟即完成。学生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主要是同桌或前后桌),即时讨论、合作和评价。

如在“排列与组合”的习题课中,就“如何完成这件事”让学生现场讨论,并举出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加深了对原理实质的认识。又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对直线带入圆锥曲线后形式的化简,学生之间交换出题,检查后把注意事项贡献出来,现场暴露出学生在运算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师生合作

这种合作学习要避免流于形式,成为优生的“独角戏”;对于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交给他难一点的任务,对于反映缓慢、又羞于开口的学生可以交给他容易一点的任务,对于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学生则让他把想法“晒”出来,由教师引导评价。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习惯。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多查找有关资料,要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等。在合作学习时,遇到困惑或不懂的事情,教师不要碍于面子,要勇于承认,不做“南郭先生”。

如在“排列”的新授课教学中,对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是采取元素优先还是位置优先,教师不做定论,由学生自主去讨论、总结、归因,最后教师只做点评和升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加强了对运算选择重要性的认识。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面对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教师要把自己视为合作者,把师生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小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但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如: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耗时长,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探寻的实践结果与理论观点存在不一致而得不到合理解释,以及教师缺乏合作学习必需的技能、没有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缺乏合作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有志于此的同仁共同研究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