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资料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
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
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
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
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
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
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撒旦派)。
诗人小故事
诗人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诗人小故事:
1. 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英国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
他年轻时家庭贫困,但他的天赋和努力让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作家。
他的诗歌和戏剧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欣赏,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2. 埃德文·阿什福德:埃德文·阿什福德是一位美国的盲人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他天生视力障碍,但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位成功的诗人。
他在晚年时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
3.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是一位英国湖畔派诗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冒险。
他曾经和斯蒂文森一起漫步在湖畔,探讨着诗歌和自然。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4. 约翰·济慈:约翰·济慈是一位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爱的探索。
他曾经和达尔文一起研究自然,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学界的喜爱和欣赏。
但是他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年仅 30 岁,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铭刻在文学史上。
英国诗人简介
英国诗人简介兰格伦,W.William Langland (约1330~约1400)英国诗人。
据传是长诗《农夫皮尔斯》的作者。
他出生于英国西部赫里福德-伍斯特莫尔文山附近,据说是一个贵族的私生子,一说他的父亲是自由农。
他幼年受过经院教育,后来移居伦敦,任教会低级职务。
《农夫皮尔斯》是一部用中古英语西中部方言写的押头韵的寓言长诗。
现存手抄本不下50部,说明当时极受欢迎。
这些手抄本可分为3类:A类抄本最短,2,567行,除序诗外,分11节,约写成于1362至1363年;B类抄本是经作者增修过的,7,242行,除序诗外,分20节,约成于1376至1377年;C类又略长,7,357行,分23节,对B本有增有删,约成于14世纪末年。
3类抄本中以B类为最完整,成为今天的通行本。
B本一般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包括序诗和7节,第2部分包括其余13节。
序诗用中古文学惯用的梦境和寓意形象的手法,写诗人在一个5月的清晨在莫尔文山上听着潺潺清泉,不觉入睡。
他看到在一片美好的田野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农民,各种僧侣,手工业者,商人,骑士,各种艺人,乞丐,无异是14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田野的一端矗立着真理之塔,另一端是死亡之谷。
诗人一面描写这些人物,一面评论。
接着他看见从塔里走出一个可爱的女子,名叫“神圣教会”,她教导诗人要追求真理,拯救灵魂;又指点给他看“奖赏夫人”要和“虚伪”结婚,许多人附和,惟有“神学”反对。
大家争执不下,决定到伦敦去找国王解决。
国王主张她和“良心”结婚,“良心”不肯,并揭发她的缺点。
国王请来“理智”,“理智”也坚决要国王惩罚她。
“奖赏夫人”得到惩罚,只有郡官去安慰她。
国王把“理智”和“良心”留下,供他顾问。
作者通过这一寓言批判了僧俗各界的寄生性和社会上贿赂公行、追逐财利的现象,肯定了国王的作用,希望他能凭理性和良心治国。
诗人醒来之后又作了第2个梦,梦见“良心”在布道,许多听众都开始忏悔,包括“七大罪恶”(骄傲、淫欲、嫉妒、恚怒、贪婪、饕餮和懒惰)在内。
英国三大桂冠诗人介绍
英国三大桂冠诗人介绍
英国三大桂冠诗人是约翰·德莱顿、卡罗尔安达菲、威廉·华兹华斯。
约翰·德莱顿介绍
是英国剧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是英国戏剧史上戏剧评论的鼻祖人物。
从王政复辟(1660年)到十七世纪结束,他一直是英国文学界的主导人物,1668-88年,担任桂冠诗人一职。
他影响了亚历山大·蒲柏和其他年轻的作家,被这些人称为“光荣约翰”。
生于北安普敦郡一个清教徒的家庭。
约在1644年进入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学的教育。
卡罗尔安达菲介绍
是苏格兰诗人与剧作家。
艾略特诗歌奖评委会主席大卫·康斯坦丁称赞《狂喜》是“一本自始自终洋溢着热情的诗集,融合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重新鼓舞和延续了诗歌关注爱与失落的悠久传统。
”她的诗作常以平近易懂的语言,传达有关压迫、性别与暴力等议题的理念。
当诗歌正日益失去其读者群时,达菲的诗集却是英国图书畅销榜的常客,为数众多的达菲诗歌“粉丝”使得达菲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当代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介绍
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推动了浪漫主义诗歌运动,曾当上桂冠诗人,代表作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水仙花》。
1。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简介资料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简介资料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分伟大而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小说、戏剧等许多方面都创造出了巨大的成就,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莎士比亚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莎士比亚简介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
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
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莎士比亚贡献提到戏剧和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说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绝对是莎士比亚。
这位著名的英国剧作家、诗人、文学家,在其平淡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多部旷世奇作。
中国人称他为莎翁,莎翁的戏剧作品,从问世至今,一直都在剧院上演,从来没有落幕。
英国诗人t
英国诗人t.s.艾略特《荒原》中生态主义价值观解读
1.引言艾略特(T.S. Elliot,1857-1924)是英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贫困家庭,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并以此为职业。
早期的作品多涉及政治、宗教与哲学问题。
《荒原》是艾略特于1878年发表在《诗评》上的一首诗作。
他在这首作品中,以自然与人相冲突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性的忧虑。
艾略特认为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的弊端在于人性中被异化了的部分(1),而人类应该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异化状态,这是他在《荒原》这部作品所表达出的生态主义价值观。
本文以艾略特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作品中生态主义价值观作为切入点,探讨他如何从《荒原》中提炼出生态主义核心思想和价值理念(2)。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荒原》这首诗作中所蕴含的生态主义价值观。
四年级下-英法文学导读-第十三课:英国三大诗人
英国三大诗人拜伦(1788 - 1824)拜伦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生跛足的理想主义者,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拜伦所创造的一系列“拜伦式英雄”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们都是孤傲、狂热的叛逆者,孤独苦闷的骄傲者。
雪莱(1792 - 1822)雪莱是19世纪英国最富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有诗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和《致云雀》等,其作品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也正因为如此,雪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济慈(1795 - 1821)济慈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和《希腊古瓮颂》等。
济慈是一个出身于社会底层且有着坎坷的成长经历的天才诗人,英年早逝,却有多部作品传世。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知识链接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衰落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狂热的文学浪潮——浪漫主义运动,我们本课所讲的拜伦、雪莱、济慈都是这一运动中的先驱。
熟悉欧洲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此时欧洲已经经历了一场从思想到制度上全面的大解放。
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欧洲大陆上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在这场大的变革之中,不可一世的路易十六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
而后来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正是在这场大革命中崭露头角的。
然而这场大变革并没有给大多数人带来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尤其是拿破仑当政之后穷兵黩武,而其后的复辟王朝又逆行倒施。
种种复杂的情绪汇在了一起,诗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表现武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漫主义运动揭开帷幕了。
在这场持续时间并不长久的文学浪潮中,诞生了一大批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作家: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拜伦、雪莱、济慈,法国的雨果、乔治桑、梅里美……正如拜伦、雪莱与济慈的诗歌一样,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产生的文学作品都充满炽热的感情,这种炽热来源于人们积累已久的、深厚的感情。
约翰弥尔顿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
约翰弥尔顿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于1608年,逝世于1674年,一生的贡献和影响力在英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
弥尔顿以其杰出的作品《失乐园》(Paradise Lost)而闻名,该作品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叙事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约翰弥尔顿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其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还体现在他对英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他生活的时代,英国正经历文艺复兴,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学形式不断涌现。
而弥尔顿正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失乐园》是约翰弥尔顿最为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诗叙述了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类的原罪、对权力和自由的探索等深刻的哲学思考。
弥尔顿通过韵文和叙事结构的运用,展示了他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才华。
《失乐园》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复杂的主题深深吸引了读者,并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弥尔顿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诗歌领域,他还是一位杂文家和政治家。
他的政治观点和作品深受英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在他的杂文中,弥尔顿主张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并积极参与到当时的政治讨论中。
他的政治立场和文化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英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约翰弥尔顿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对美和真理的追求。
他对诗歌的探索和创新,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探索,体现了他对自由和正义的理想追求。
弥尔顿的诗歌作品一直被视为经典,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约翰弥尔顿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杰出作品《失乐园》以其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创作才能。
而他的政治观点和杂文作品也对英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弥尔顿的成就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后世的诗人和读者。
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简介
英国诗⼈罗伯特·勃朗宁简介英国诗⼈罗伯特·勃朗宁简介罗伯特;勃朗宁,英国诗⼈,剧作家,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DramaticLyrics),《环与书》(TheRingandtheBook),诗剧《巴拉塞尔⼠》(Paracelsus)。
下⾯是为⼤家整理的英国诗⼈罗伯特;勃朗宁简介,希望⼤家喜欢!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之⼀。
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物》、《指环与书》等。
与丁尼⽣齐名,是维多利亚时代两⼤诗⼈之⼀。
他以精细⼊微的⼼理探索⽽独步诗坛,对英美20世纪诗歌产⽣了重要影响。
勃朗宁出⽣于伦敦郊外⼀个中产阶级家庭,⽗亲是颇有艺术修养的银⾏职员,母亲是德国⾎统的苏格兰⼈。
勃朗宁青少年时代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是依靠⽗亲的藏书⾃学成才。
他兴趣⼴泛,博览群书,培养了诗歌、绘画和⾳乐等多⽅⾯的艺术才能。
1833年他匿名发表⾃传性质的长诗《波琳》,被批评为“有强烈的病态的⾃我意识。
”此后他在诗歌创作中便⼒求以客观描写取代直抒胸臆。
1835;1845年间勃朗宁连续发表⼋部诗剧和诗集《戏剧抒情诗》(1842)、《戏剧浪漫诗及抒情诗》(1845)。
在后两部诗集中,诗⼈创造了别具⼀格的、以⼼理分析为主旨的戏剧独⽩诗。
1845年,勃朗宁和著名诗⼈伊丽莎⽩;巴莱特相识,构成了英国⽂学史上最饶趣味的恋爱佳话。
第⼆年他们秘密结婚,迁居意⼤利,直到1860年伊丽莎⽩去世,勃朗宁才返回英国。
这期间他的作品多以意⼤利以背景,收⼊两卷本诗集《男男⼥⼥》(1855)。
1864年诗集《剧中⼈物》的出版使勃朗宁加⼊了英国诗坛明星的⾏列。
在这部诗集中,诗⼈进⼀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戏剧独⽩诗”。
勃朗宁晚年的代表作是《指环与书》(1868;1869),该诗叙述⼀个⽼夫杀死少妻的故事。
全诗由⼗⼆组戏剧独⽩组成,每⼀独⽩都有主要⼈物叙述案情,每⼈的叙述相互⽭盾,但从错综复杂的头绪中最后露出这起谋杀案的真相。
外国著名诗人学习资料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 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 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 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 一 ,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被作为牛津大学 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主要作品有:《序曲》、《远游》、《革命与独立》、 《丁登寺旁》、《露西》、《不朽的征兆》。
3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5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像我探求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我爱你的程度,就像日光和烛焰下 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
我不加思虑地爱你,就象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我纯洁地爱你,像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以满怀热情,就像往日满腔的辛酸;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而消逝的爱慕。 我爱你以我终生的呼吸,微笑和泪珠。 ——假使是上帝的意旨, 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 ——《我是怎样地爱你》
丽· 狄金森,艾伦· 坡等人都有影响。
主要作品有《天使及其它诗歌》、《葡萄牙十 四行诗集》、《大会前的诗歌》、《奥罗拉· 李》 《逃跑的奴隶》等。 她诗歌创作的主题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抒发生活之情;二是争取妇女 解放,反对奴隶制,暴露社会的弊端,表现了进步的理想。她的诗具有炽热充沛 的感情和扣人心弦之力量,语句精炼,才气横溢,大都带有较浓的感伤性质。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诗人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诗人
查尔斯·狄更斯介绍
中文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
外文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国籍:英国
民族:日耳曼人
出生地:朴次茅斯
出生日期:1812年2月7日
逝世日期:1870年6月9日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
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
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外国著名诗人
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类的恨,因为爱上了人类便不能专心爱你。 ——《唐〃璜》 人生徘徊于两个世界中,犹如昼夜交替时星辰挂在天空。现在是什么,我们知 道得很少;将来会怎样,我们知道得更少;日夜不息,时间的流水滚滚而去, 把我们宛如泡沫的生命带到远方;新的诞生,旧的破灭,浮现于岁月浪花中; 强国青冢,沧海桑田,恰似那逝去的波涛。 ——《唐〃璜》
威廉· 布莱克,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 家,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诗人之一,虔诚的基督教徒。 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 神秘色彩。 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 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后来诗人叶芝等人 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接 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 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 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代表作有《纯真之 歌》、《经验之歌》、《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 歌》、《病玫瑰》。 布莱克一生都保持着宗教、政治和艺术上的激进倾向。他浓厚的宗教意识、艺术 家的天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诗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并使它的 诗歌具有明显的宗教性、预言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等几大特点。他对英国诗歌, 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前期的诗作,语言上简单易懂, 且以短诗为主,音节也能短则短,题材内容则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而后期 的诗作篇幅明显增长,有时长达数百乃至上千行,内容也明显地晦涩起来,以神 秘、宗教,以及象征为主要特征。
诗人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诸国的切身体会融 入作品之中,用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笔触,展示了辽阔雄壮的时代画卷,抒发 了豪情万丈的诗人情怀,表达了傲然不屈的斗争誓言。不仅如此,面对统治阶 级的不公和对工人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他在许多诗作中提出过强烈的反抗与辛 辣的讽刺,诗歌中还随处畅叙他对哲学、社会、政治、历史、宗教和艺术的精 辟见解。诗歌的人文知识内涵丰裕广博,因此拜伦的诗作被世人誉之为“抒情 史诗”。
外国浪漫主义诗人 名字大全
外国浪漫主义诗人名字大全篇一:外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名字大全如下:1. 贺拉斯·德·奥尔科特(H拉斯 de奥尔科特):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独特的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著称。
2.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9世纪英格兰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父”,其诗歌风格以自然、抒情和感性为主。
3. 艾米丽·布朗特(Emily Browning):20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优美的诗歌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著名。
4.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20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禅宗思想,对20世纪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约翰·济慈(John Keats):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之父”,其诗歌风格以感性、抒情和唯美为主。
6. 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Swift):20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简洁、明快的诗歌风格和优美的文字表现力著称。
7. 理查德·德·阿弗尔(Richard de A一派):19世纪瑞士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意和抒情风格而著名。
8.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深情、深刻的诗歌风格和悲剧性的结局而著名。
9. 约翰·洛克(John Locke):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上只是外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一部分,这些诗人的诗歌风格、主题和成就都有所不同,但他们共同引领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对20世纪的诗歌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二:外国浪漫主义诗人是指19世纪上半叶英国、法国、德国和俄国等国家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风格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作家及其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的英国作家及其作品1,埃德蒙·斯宾塞:生于1552年,卒于1599年1月13日。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史诗《仙后》、田园诗集《牧人月历》、组诗《情诗小唱十四行诗集》、《婚前曲》、《祝婚曲》等。
他的诗用词典丽、情感细腻、格律严谨、优美动听,对后世诗人有很大的影响,被后人称之为“诗人的诗人”。
从思想内容说,他的诗歌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
2,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英国诗人,剧作家。
1564年3月6日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1593年5月 30日卒于伦敦附近的德特福德。
马洛革新了中世纪的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和“雄伟的诗行”,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写作有剧本《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 Faustus)、《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爱德华二世》(Edward II)和《迦太基女王狄多》、《巴黎的大屠杀》。
另有代表性诗作《激情牧人的情歌》。
3,威廉·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4月23日,卒于1616年4月23日。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
著名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名人诗歌
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这一时期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维多利亚时代的名人诗人及其代表作品:1. 阿尔弗雷德·吉尔伯特 (Alfred Lord Tennyson):- 代表作品:《乌鸦》(The Raven)、《风之召唤》(The Call of the Wind)等。
2. 罗伯特·布朗宁 (Robert Browning):- 代表作品:《卡桑诺瓦的夫人》(The Lady of Shalott)、《我的最后的那一世》(My Last Duchess)等。
3.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 代表作品:《葡萄酒瓶》(A Musical Instrument)、《葡萄酒之歌》(Wine of Cyprus)等。
4. 马修·阿诺德 (Matthew Arnold):- 代表作品:《孟德斯曼》(Mycerinus)、《长诗朗读》(The Scholar Gipsy)等。
5.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Christina Rossetti):- 代表作品:《时间的奴隶》(Goblin Market)、《冬天的灰色》(Winter: My Secret)等。
6. 戈弗雷·查尔斯·奇斯滕 (G. K. Chesterton):- 代表作品:《球的权力》(The Ballad of the White Horse)、《底比斯的圣人》(The Feast of Barchester)等。
7. 艾米莉·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代表作品:《希望是羽毛》(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因为我不能停留》(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等。
外国著名诗人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
——《唐·璜》
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类的恨,因为爱上了人类便不能专心爱你。 ——《唐·璜》
人生徘徊于两个世界中,犹如昼夜交替时星辰挂在天空。现在是什么,我们知 道得很少;将来会怎样,我们知道得更少;日夜不息,时间的流水滚滚而去, 把我们宛如泡沫的生命带到远方;新的诞生,旧的破灭,浮现于岁月浪花中; 强国青冢,沧海桑田,恰似那逝去的波涛。
——《唐·璜》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 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 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 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 一 ,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被作为牛津大学 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主要作品有:《序曲》、《远游》、《革命与独立》、 《丁登寺旁》、《露西》、《不朽的征兆》。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叶赛宁
珀西·比希·雪莱(公元1792年—公元1822年), 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更被 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 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代表作品有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倩契》,以及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雪莱认为诗是生命形象在永恒真理中的表达, 是“最美、最善的思想在最美、最善的时刻” 的表现。他的长篇诗社会主体鲜明,表现出诗 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的抒情 诗思想奔放,情感炙热,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尤其是他将诗歌旋律的音乐性与节奏韵律的多 样性融为一体,为英国诗歌的推进作出了贡献。
英国文学湖畔派三诗人
英国文学湖畔派三诗人
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
指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
早年向往法国大革命,以后转向保守立场,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
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
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
1、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年),英国作家,湖畔派诗人之一。
“消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曾一度激进,后反对法国革命,于1813年被国王封为桂冠诗人。
作为早期的浪漫主义者,在他的带领下,民谣体诗得以复兴。
他尝试使用无韵的不规则诗句,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自由诗体运动的先行者。
2、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
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柯勒律治还是坚持创作,确立了其在幻想浪漫诗歌方面的主要浪漫派诗人地位。
3、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
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英国诗人T·S·艾略特生平简介
英国诗人T·S·艾略特生平简介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通称T·S·艾略特),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
代表作品有《荒原》、《四个四重奏》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国诗人T·S·艾略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T·S·艾略特简介T·S·艾略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判家,是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T·S·艾略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
T·S·艾略特在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可见他的成就很高。
艾略特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他曾经担任了大学的校长,父亲是经商的,母亲是一位诗人,写过很过宗教诗歌。
艾略特曾经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文学,还接触了梵文和东方文化,对黑格尔派的哲学也十分有兴趣,曾经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1914年,艾略特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诗人庞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就来到英国,并定居在了伦敦,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和教师等职业。
1922年,T·S·艾略特创办了文学评论季刊《标准》,担任了主编,一直到1939年才辞去。
艾略特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在1922年T·S·艾略特所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名誉,并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192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国国籍,成为了英国人。
1943年艾略特结集出版的《四个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T·S·艾略特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1965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享年77岁。
T·S·艾略特的成就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了博士论文,但因为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简介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简介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1772-1834年),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柯勒律治生平简介塞缪尔·柯勒律治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评论家,也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辟者。
他的一生坎坷艰难,是对诗歌的热爱支持他生活下来。
塞缪尔·柯勒律治出生于英国的德文郡,他的父亲是当地农村的牧师。
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之后他被送到了慈善学校。
在那里他度过了8年的时间,并且交到了查尔斯·兰姆这个至交好友。
在1791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读书,但是大学生活并没有为他带来任何愉悦,所以他在两年后从军了。
军队没有完全地接纳他,很快就将他退回了学校。
在1794年,他遇见了志同道合的罗伯特·骚塞。
他们两个人因为相同的爱好和追求而结为了好友。
两人合作写了一本关于罗伯斯庇尔与法国革命的剧本。
同年,塞缪尔·柯勒律治和萨拉·弗里克成婚。
后来,弗里克的妹妹还嫁给了骚塞,这让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
到1797年时,塞缪尔·柯勒律治用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的诗作。
在1800年,他搬到了开士威克,和骚塞、华兹华斯成为了邻居。
同年,为了缓解风湿,他开始吸食鸦片。
这导致他妻子带着孩子与他离婚。
虽然他曾两次试图戒掉鸦片但都没有成功。
1816年,他一边在伦敦教授莎士比亚的诗歌,一边在詹姆士的帮助下戒毒。
在伦敦待了十八年后,他去世了。
柯勒律治代表作柯勒律治的一生十分贫困,并且深受鸦片的危害,虽然他曾经想要戒毒,但是没有成功。
正是这样的生活条件导致柯勒律治代表作品十分少。
在柯勒律治代表作中最著名的一篇是《古舟子咏》,这首诗是一首音乐叙事诗,总体表达了一个犯罪与赎罪的故事。
在这首诗中,讲述了一个古代的水手在航海中故意杀死了信天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etryAll Religions Are One (1788)America, a Prophecy (1793)Europe, a Prophecy (1794)For Children: The Gates of Paradise (1793)For the Sexes: The Gates of Paradise (1820)Poetical Sketches (1783)Songs of Experience (1794)Songs of Innocence (1789)The Book of Ahania (1795)The Book of Los (1795)The First Book of Urizen (1794)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1790)The Song of Los (1795)There Is No Natural Religion (1788)Visions of the Daughters of Albion (1793)中文介绍】英國浪漫主義诗人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人物简介1757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
由于个性过于独特,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氛拒绝入学,因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
11岁起就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了三年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其父有意让他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
14岁当雕版学徒,后于1779年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美术。
1782年结婚。
不久以后,布莱克印刷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Poetical Sketches。
1784年,在父亲过世后,布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约翰逊合作。
在约翰逊的合作者中包括当时英国许多优秀人物,如:约瑟夫·普莱斯利、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和托马斯·佩恩等等。
布莱克同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很快成为了好友,并应邀为其作品创作插图。
1788年后,他陆续出版了四本诗集。
1825年开始,布莱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后,他决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为但丁《神曲》的插图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
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碳笔”,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他一生中一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生,一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
威廉·布莱克的一生极其简单,没有大书特书之处,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
人物解析他是一位复杂的多重人物:除了诗人,他同时还是画家、雕刻家。
他艺术的一面影响另一面。
他用自己发明的方法,把写的诗和画的插图刻在铜板上,然后用这种铜板印成书页,再给它们涂色。
细读布莱克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图像和文本结合的整体。
文本不仅仅是用来说明图画,图画也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原文。
两者都需要解释性或推测性的阅读。
谈论威廉·布莱克必然要澄清有关对他的诸多猜测与指责,有人说他是疯子和魔鬼信仰的杜撰和散播者,像伦敦夜间人们能够听到的墓地里走出的勾小孩子灵魂的新年老人,当然,布莱克不可能如拉伯雷与阿莱丁诺一样对世俗做彻底的思考或澄清,也许他是信仰的迷雾,但那也是饱蘸着痛苦和爱的“紫雾”,布莱克开创了一种借想象力促成的幻觉而进行的思考,从这一点上看,他启发了艾米莉·狄金森和迪兰·托马斯,甚至阿尔蒂尔·兰波。
布莱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录者,我们宁愿把他看成从“魔鬼作坊”里冲出来的最优秀的净化知觉的学徒。
从童年时代起,布莱克就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力,并且时常经历幻想。
他说他曾看见过缀满天使的大树,曾见到过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古圣先贤,并给他们画过画像。
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用绘画和诗歌表现出来。
他的画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变形人体或表现他幻觉中所见到的人物。
如他为自己的诗“欧洲:一个预言”(1794)所作的插图就是源自他的幻觉。
据说,当布莱克住在兰伯斯时,他曾站在一个楼梯的顶端,看见过类似的一副幻象出现在空中。
从这幅画面上可以看出:混沌初开,一个裸体老人白发白须飞扬,伏在一个黄边红里的圆形物体内,伸出左手,在用一幅巨大的圆规测量下面的一片沉沉黑暗。
这位神秘的老人显然是《圣经》里的上帝耶和华。
在《旧约·箴言》里有一段“智慧”所说的话,可以佐证。
这幅画不仅构图和色彩都带有一种梦幻般的神秘感,而且用意也不是写上帝的伟大。
它表达的是上帝的邪恶,因为他创造了一个黑暗的世界,那幅圆规看起来像是黑暗的暴风雨之夜霹雳的电光。
所以他只能是邪恶之神。
布莱克除了自写自画之外,还常常为别人的诗文作画。
名为《怜悯》的画,就是他为莎士比亚的名著《麦克白》的第一幕第七场所作的插图。
麦克白在即将弑君夺位时,内心充满犹豫和矛盾。
他说:“怜悯像一个赤条条的在狂风中飘游的新生儿,又像一个御气而行的天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使眼泪淹没天风。
”布莱克在这里构想了一个神话般的场面:在深沉的夜幕下,“怜悯”这位充满慈悲的人物,骑着一匹飘逸的白马“太虚使者”,无声无息地掠过夜空。
大地上躺着一位刚刚生产的母亲。
她非常虚弱,无力照顾新生的婴儿。
“怜悯”关切地俯下身去,张开双臂迎接一个新的生命。
而这个幼小但充满活力的新生儿,从大地母亲身上一跃而起,扑到“怜悯”的怀中。
在“怜悯”的身后,有一个夜的使者,正张开手臂飞翔着,静静地掠过夜空。
整个画面显得那样宁静而深沉,充满着夜的神秘感和博大的包容性。
无边的夜幕,掩盖着无数的罪恶、不幸、欢乐、忧伤、生命和死亡、温柔与狰狞······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包容下沉寂,构成了深不可测的神秘内容。
布莱克一生都没有得到官方或公众的赏识。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它是个反理性主义者、梦幻家和神秘主义者,一个远离尘世的人和偏执狂。
他的作品没有受到重视。
直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纯真与深刻。
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发表,他的神启式的画也逐渐普及,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的地位才确立无疑。
时至今日,不少批评家把布莱克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与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齐名的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
由于他的画在文艺复兴以后,开启了不重形似而重精神力量的新路,他又被赞誉为“英国艺术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Museum)为布莱克开设了专馆,且馆藏十分丰富;仅在2002年米迦勒学期MichaelmasTerm剑桥大学英文系的课程表中,就有三门有关布莱克研究的课程,它们是:“威廉·布莱克”、“布莱克的复合艺术”(Blake sCompositeArt)和“布莱克的微细特例”(Blake sMinuteParticulars)。
布莱克的成就及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王佐良教授所断言的:对于后来者来说,布莱克是挖掘不尽的———无论从思想、象征、神话出发,还是从格律、诗艺或绘画艺术出发,他的作品里还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东西。
作品特点布莱克一生都保持着宗教、政治和艺术上的激进倾向。
他浓厚的宗教意识、艺术家的天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诗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并使它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宗教性、预言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等几大特点。
他对英国诗歌,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其前期诗作主要包括《诗歌素描》、《天真之歌》及《经验之歌》等。
前期的诗作,语言上简单易懂,且以短诗为主,音节也能短则短,题材内容则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而后期的诗作篇幅明显增长,有时长达数百乃至上千行,内容也明显地晦涩起来,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征为主要特征。
布莱克最被人们引用和传诵的,也是后代文学大家反复赞美的几首诗歌如《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皆可以看作构筑布莱克之“天国原形”的一部分,这个自比为以西结的少年,四岁就看到了宗教幻象,并且可以用一种亲喃的语言和“白色诸神”寂静的交谈,尽管世风低落,文途滞涩,但布莱克怀着极大的天真和壮丽的想象力与战斗力,投入了类似班扬和马娄的“世俗反讽”运动中。
这种文艺复兴是旨在和针对于时弊而进行的抒情与想象力神话的回归,这些人对美大加赞美,并加之比喻为自己的面具,而对尘世中的人的命运却大加伤感,并认为他们破坏了作家的“美”的面具。
于是拉伯雷戴上了讽刺,班扬戴上了布道,马娄戴上了戏拟与夸张,当然还有一种惊人的反讽,而布莱克则戴上了天真。
布莱克在和他相伴一生的乡村姑娘凯瑟琳的邂逅与共处中,获悉了平民心中的童话与贞洁,并以此与自身的经验和想象作为对比,参照了很多从中世纪就开始进行和流传的童话寓言式写作,并加上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象创造力,布莱克为我们留下了最重要的18世纪诗集《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和《天真与经验之歌》,如果说前者是为结婚后守教的人看的,那么后者更多是小学生们的新年读物,或者圣诞老人给大家的金黄色的发光玩具。
但我宁愿认为,布莱克构筑了我们世界的宏伟与庄严教堂的顶层,在那里,理想与现实的箴言熠熠闪光,时时为我们提醒着圣母般的洁净与肃穆。
布莱克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借天真想象而进行创作的人,但同时代的人除了为他的怪异举止和热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面貌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
布莱克显然不是为属他的身体命运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作家一样,同阿蒂尔兰博一样,他藉一种基于神秘与梦幻经验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天国诗歌”的归依与信仰。
也许,这就是布莱克为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布莱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总是隐藏在疯狂的暮霭中”的大胆语句,为我们找到了些许从“黑暗的烟囱”延伸到“玫瑰色天国”的神秘体验路途。
布莱克的关于:“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启发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和达利,在《柔软的时间》和《西班牙内战的讽喻想象》中,达利用天才的化笔表达了对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诗人的认同与赞美。
Songs of Experience英國浪漫主義诗人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不僅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畫家,因此他的詩歌總是會令人產生強烈的畫面感,自然山水、花鳥魚蟲盡收筆下。
他创造了带插图画诗的一种独特的形式;他的诗歌是受到神秘幻想的启发,它的语言是最原创的抒情和预言的。
Blake是一位袜商之子,于1757年11月28日出生在伦敦,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的大部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