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名师教案)
《诫子书》名师教案
《诫子书》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诫子书》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3)了解作者诸葛亮及《诫子书》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诫子书》的内容和意义;(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学会提炼文章主旨,锻炼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自律自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诫子书》全文的背诵;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 作者诸葛亮及《诫子书》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2. 对文中深层次意义的把握;3. 将文章主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诸葛亮及《诫子书》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主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
4.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式,分析文章结构,提炼文章主旨。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谈谈如何将《诫子书》中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修身养德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背诵《诫子书》;(2)写一篇关于《诫子书》心得体会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诫子书》,并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有深入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道理,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欣赏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诫子书》中的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A、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诫子书》的内容和背景;掌握诸葛亮教育儿子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功用:学生需要理解《诫子书》的目的是为了教导子女遵循道德准则,发展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解读文本:学生需要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和思维逻辑,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分析现实意义:学生应该能够将《诫子书》中的道德准则和原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理解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中。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古代文献的理解:由于《诫子书》是古代文献,学生对古代汉字的理解和词语的推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释和拓展。
2.抽象的道德观念:《诫子书》中涉及到了许多抽象的道德概念,如忠诚、孝顺、贞操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3.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由于《诫子书》是古代著作,学生需要了解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诸葛亮的历史地位;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对诸葛亮有何了解?你们对《诫子书》了解多少?二、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和背景(20分钟)通过介绍《诫子书》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了解《诫子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强调《诫子书》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重点字词句的探究1.“淫"字的理解与积累,可以补充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生即可理解“在富贵中不能放纵自己"。
2.重点敲打文中反复出现的“静”字。
(1)说文解字:板书繁体字“靜"。
左边“青”,表示纯净;右边“爭",是全力以赴,力争让自己保持内心纯净。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诫子书》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2.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教学过程:【导入】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经历和智慧。
不仅作者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以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起来。
正好,一个和我住在同小区小学生就向我抛出了问题:我也设想了几个活动:朗诵家风名篇,录制家风故事,制作家风石刻。
今天我们就来借《诫子书》来充实、完善这几个活动。
【活动一·朗读家风名篇】首先是朗读家风名篇,你觉得要怎样读,才算读得好呢?是的,我想文言读得好,一定包含这几个层面:读得清楚,读得动情。
(一)读得清楚。
1.字音、节奏,上节课已经练习过,我们再来回顾。
请大家齐读,注意读出停顿。
观察句子排列的方式,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文章多对偶。
2.请齐读对偶的特点。
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例。
字数相等,就是对偶的句子,上句“非淡泊无以明志”和下句“非宁静无以致远"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是指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大体相同。
比如明志与致远都是动词性质的。
意义相关,指的是相应位置上的词的意义是有关联的。
比如淡泊指内心恬淡,宁静指摒除杂念,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关的。
3.请联系对偶的特点,思考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的词义。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分析:上句的意思是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学”翻译成“学习",那么与“学”相对应位置上的“志"就更适合翻译成“立志”,而不是“志向"。
上句“广才”的“广",翻译成“增长“__________________,与“广”相对应位置上的“成"就更适合翻译成“成就”,而不是“成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我开始时也把“俭”翻译成节俭,联系“静"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总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我翻阅字典,发现“俭”有两种意思。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精品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内涵。
3.学会修身立德,传承良好家训。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静”的涵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学法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同学们,悠悠华夏,从先秦到明清,流传下来的家训汗牛充栋,这些家训是家族的昌盛、民族繁衍的基石。
今天让我们走进经典中的经典,学习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诫子书》。
二、出示目标:(幻灯片2)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内涵。
13.学会修身立德,传承良好家训。
三、走近名人:(分享有关诸葛亮的诗句及武侯祠题词的资料)下面让我们走近诸葛亮。
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故事、俗语以及诗句你了解多少?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幻灯片3、4)(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总结。
)四、整体感知:1、展示才华。
(幻灯片5、6、7)(1)请大家带着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和易错的字。
一个学生强调,其他学生在空白处写一写。
强调:夫fú,是发语词,引起下文的议论或说明;遂,有两种读音,suí,半身不遂;suì有“顺、如意”的意思,如遂心遂意;还有“于是、就”和“最终”的意思。
(2)哪位同学读一读?师评价(3)请听名家朗诵,同学们要认真倾听,低声跟读,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
(播放徐涛的朗读视频)(4)哪位同学挑战一下,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2、串:文章不厌百回读,特别是这样的经典,更应该多读。
如果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了作者对儿子寄托的情感,就会读的更好,更有味道。
2(1)下面同学们自己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有疑难之处与小组同学交流商讨,小组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标注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对照注释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师: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
同学们在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5 诫子书》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5 诫子书》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课文主要教育子女要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珍惜时间,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教诲和期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汲取有益于成长的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激发学生立志成才、为国家作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教诲和期望,从中汲取有益于成长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问题可以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式。
2.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诸葛亮及其作品的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背景。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诸葛亮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七上语文15 诫子书(名师教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15 诫子书【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
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
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预设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5 诫子书》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5 诫子书》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本文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深刻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劝勉之意,感受父子深情,同时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生僻字词的理解、句式的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会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子深情,领悟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难点: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领悟作者的劝勉之意。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生僻字词的含义,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3.参考资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诸葛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智者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话说,刘备与东吴大战败北,于白帝城病危,驾崩之前,将自己的江山和儿子都托付给了一位智者。
他希望儿子刘禅能将这位智者像父亲一样对待。
智者涕泗横流,对着病危的刘备许下誓言,说:“我一定会尽到我的职责,以死效忠”。
你们知道这个典故吗?白帝城托孤。
那这位智者是谁?诸葛亮。
非常棒,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化身,诸葛亮。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在病危时,写给儿子的《诫子书》,来听父亲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解题诫是什么意思?告诫书我们在《次北固山下》的尾联见过,意思是?信《诫子书》的意思就是?告诫儿子的信。
我们来一起读课文,看看诸葛亮要告诫儿子什么。
三、识文句,正字音。
(音正句顺)在读课文之前,我要问大家几个字,看你们是否认识。
夫淫慢险躁驰遂穷庐(出示在课件上,指名认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途。
请同学们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四、析问句,熟文意(平稳深沉)读准读通我们都做到了,下面我们需要读懂,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不好翻译。
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翻译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看来同学们预习时都下了功夫,那我要提出几个比较难的句子,看哪个小组能接住我的大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双重否定句。
请同学们记录下来。
都明白了,那老师问一问大家,重点词语解释,进行抢答比赛。
同学们都很棒。
有谁可以完整的疏通文意?不错。
文章的意思已经读懂了,那你们认为文章中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呢?如果让你站在父亲的角度去告诫儿子,你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希望儿子能践行他的劝诫。
也就是说,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期盼。
除了期盼,这也是父亲对儿子的告诫,是父亲对儿子讲道理,也应该读的?语重心长。
诸葛亮在写这封家书时已经年过半百,结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语气应该是怎样的?沉稳。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家书,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家书,感受作者殷殷期待,理解文章主旨。
3.悟读家书, 畅谈阅读体会,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朗读家书,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家书,感受作者殷殷期待,理解文章主旨,汲取精神养料。
【教法】范读法、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朗读法、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背诵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人历来重视家教。
家长们往往将自己的寄托和期盼写成书信留给子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诫子书》。
(板书课题)二、解题诫,告诫,劝勉。
子,儿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是诸葛亮告诫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三、朗读家书,感受文言音韵之美过渡语:有人说,一篇美文,如果不加以朗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请同学们先来朗读课文。
PPT显示: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文句。
2.请一名学生朗读,其它学生点评,教师指正。
(注意:教师从字音、断句、情感、节奏、声音大小等方面给予指导。
对于断句易出错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请同学上讲台到PPT上标注出来,教师指正。
)3.教师范读。
(最好是情感饱满地背诵出来)4.学生齐读。
(PPT出示文本及断句)5.请同学们观察PPT上彩色的句子(对偶句)有何特点?明确:是对偶句。
句式上对仗工整,音韵上自然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全文骈散结合,尽显文言音韵之美。
6.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四、品读家书,感受作者殷殷期待1.你知道诸葛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这封家书吗明确:本文是在他53岁这年,也就是他最后一次北伐,人生大限将至的这一年,这封家书可以看作是他给8岁儿子留的遗言,饱含着他对儿子的殷殷期待。
2.诸葛亮想让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在文中找一个词语回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三、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播放《诫子书》歌曲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其中明代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几个三国演义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正文(一)、解题:诫子书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诫子书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名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通过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教育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珍惜时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诫子书》这样的名篇,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同时,激发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领悟文章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
2.难点: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哲理,引导学生领悟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学习。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讲述诸葛亮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课文《诫子书》。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诫子书》课文原文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诫子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 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 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 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 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 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 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 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 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互相质疑解难, 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 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萎, 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 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 意志随着岁月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 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 交流指正。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诫子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注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体会重点语句内涵。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读明道理,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体会其教子智慧。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读懂作者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之情和殷殷期盼之情,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
三、教学设想教学对象为初一新生,他们对于如何立志,如何学习,如何修养身心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小学的学习经验不够深刻,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文章和主题思想。
加上新接触文言文兼议论文体裁,自主学习起来会感到较棘手,所以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故事导入和写信环节,并让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有所得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老师在朋友家去做客,经常会看到他们客厅的装饰画上写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们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吗?(学生回答:《诫子书》)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诸葛亮)书:我们从古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里边了解到,书,指的是书信。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书信,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通过这一封信,想要表达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案
15 诫子书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在面对着社会的起伏跌宕时,不少人不知所措,显得多么无知;面对功名利禄,不少人昏昏然萌生出种种邪念。
此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诉我们,抛却功利,抛却浮躁,抛却盲目,面对名声、金钱,视之“于我如浮云”,宁静安定,宠辱不惊,不要急于求成。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一、新课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遂.成枯落(suì)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àn bó)淫慢(yín)险躁(zào)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志、淫慢、险躁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4、翻译全文。
5、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1、探究式学习方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
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
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诫子书【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
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
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预设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课件出示:划分句子的停顿,首先,我们可以找找虚词,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
“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因此停顿可划分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与”“则”前可停顿。
其次,还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停顿。
(2)生齐读后思考: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预设文中有许多句子字数相同,句意相对,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为对句。
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感、节奏感。
3.自由朗读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句式的节奏美、韵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顺文章,并了解一些文言句子停顿的规律,感受句式特点。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语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文意,圈点出疑难词语。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1)重点实词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最终,竟。
(2)一词多义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3)古今异义①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4)词类活用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2.理解重点句意课件出示: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
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通译全文大意(1)指名学生通译全文。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句段精析”栏目)(2)根据学生通译的结果,老师指点修正并明确文意。
结束语:本文不足百字,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蕴。
作为家书,本文情感真挚。
它是一篇美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和自主学习,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并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中,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课外背诵并默写《诫子书》。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挖掘文章内涵。
2.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儒家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探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师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诸葛亮这篇《诫子书》是为了告诫儿子而写,他要告诫儿子什么呢?又是怎么告诫儿子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预设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预设要“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
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就是节俭、俭朴。
“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3)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预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
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预设从反面阐述“静”。
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预设惜时。
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6)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预设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回顾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根据上面的内容分析,小组讨论本文的思路。
(2)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师点评并明确。
预设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个高标准来要求儿子,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接下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了“静”的价值,指出只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实现目标。
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
具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必须学习。
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还是彰显“静”的价值。
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3)根据理清的文章思路,生齐读课文,读出情感、语气。
【设计意图】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揣摩写作意图,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品读课文,体会深层内涵快速默读课文,结合相关的材料,小组讨论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品读材料谈发现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修身养德,他为什么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中国儒家的先贤大德又是怎样修身养德的?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课件出示:(1)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
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成为儒家推崇的人生规划,即从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出发,到外在事业的成功,而其中修身是中心。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预设(1)“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基础。
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
(2)儒家的先贤大德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
孔子、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俭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淡泊名利。
师小结:修身养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是基础,我们要以静来修身养德,屏除心中的各种杂念,不汲汲于富贵,不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德的目的。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君子”背后的儒家思想,感受儒家文化。
2.结合现实谈收获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生自由发言,师点评指导)预设示例一:关于“静”,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就需要静,不静,我们就做不到严谨治学;我们要陶冶性情,也需要静,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屏除杂念,审视自己的内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示例二:关于“俭”,我看到学校有很多攀比现象,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比吃的是不是进口的,比穿的鞋子是不是明星款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热衷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造成虚荣、自私等心理,不利于我们优秀品质的培养。
示例三:关于“志”,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当存高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如果不立志,在学校就会不用心学习,成绩落后,不能考上大学;进入社会后,浑浑噩噩,终将一事无成。
示例四:关于“学”,我明白了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
拥有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示例五:“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回顾一生时才发现自己什么贡献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