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马说》教案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马说》教案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马说》教案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马说》教案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如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马说》这篇课文的教学实践出发,分享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体而言,我希望学生可以:1.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马在文中的象征意义;2.了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3.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体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过程1.预习环节在预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和导语,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和导语来预测课文的主题和主旨,从而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框架和大意,然后针对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进行解释和讲解。
2.课堂探究在课堂探究中,我让学生根据文章结构,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针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和分析。
例如,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借助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焦虑和不安的心情;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反复使用“等待”一词,增强了情感层次和紧张感。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3.反思讨论在反思讨论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语言、情感以及人生哲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例如,在讨论“马”的象征意义时,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如马的体力与毅力,马的忠诚与勇气等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意义进行思考和提炼。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这种深度阅读的方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文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多元化和灵活,课堂时间分配还可以更加合理化。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一、《马说》教学设计1.1 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中对于马的重视和马的象征意义;2.分析文中所体现的居留地概念和分析马与人的关系;3.用现代语言重述《马说》中的典故。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培养学生深化文本阅读的能力,理解作者的生活、文化背景;3.培养学生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2.让学生理解古代人对于文化的追求和以动物象征人生的观念。
1.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先介绍一下《马说》的文化背景,告诉学生本文论述并不是“马为重”,而是从一个深刻的、人类文化历史意义上的角度去剖析“马”在古代文化中所占的地位。
然后放映一部动画片《马》。
第二步:阅读让学生通过集体阅读自然阅读的方式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在静静的品读文本时感悟文本的人文录象和思想内涵。
提出问题,例如:文中提到的“四真”,学生是否明白?第三步:集体探究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教师可以对关键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并补充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挖掘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
第四步:个人交流学生回到座位后,就本文中一些重难点进行讨论,通过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马、保护马的意识。
第五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自己阅读典故原文,并且联系现实,重新总结、抽象、理解典故,重述典故。
1.5 教学手段1.视频播放;2.白板、投影仪;3.交互式课件。
二、《马说》教学反思2.1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学生对于课文阅读态度不够认真,有些学生还是会产生读后不理解的情况;2.学生的交流语言不够精炼和组织不够有条理。
2.2 解决问题的方法1.对于课文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的,要引导他们加强自身的训练;2.坚持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当中进行口头交流训练,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5篇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篇5复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一、复习导航1、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韩愈、元、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默写此诗:2.对照注释巩固重点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2)骈死于槽枥之间(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执策而临之(7)一食或尽粟一石(8)安求其能千里也3.查找有关马的成语:二、合作探究温馨提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4.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三、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8.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马说》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马说》的教学设计《马说》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马说》的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马说》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3、创造性学习法。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画的是什么?(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学生列举)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在学完课文以后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屏幕显示课题)(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
《马说》优秀教案《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说》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马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⑴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虽: 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 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精选《马说》教案3篇《马说》教案篇1【设计思想】本文通篇设喻,托物寓意,篇幅短小,但文意曲折,阐明了不遇伯乐千里马会被埋没的道理,借此讽喻了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的当时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忧愤。
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及顺畅理解课文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托物寓意的手法是教学的难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汇报自学所得,教师适时点拨并利用多媒体检测自学效果,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难点部分。
【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主要文言字词的用法。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导学生学活动目标媒体应用及分析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导入听、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听,朗读课文听感知课文、激发兴趣课件(感知课文激发兴趣)学习课文教师适时点拨适时演示幻灯片交流学习内容。
看老师展示应学相关内容。
培养自学能力通过学习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得发展课件(检查自学效果,熟知应学内容)逐段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点拨、讲解适时演示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学会翻译本文课件(助教、助学)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设问、适时点拨1、理解第一段,思考: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千里马比喻人才。
伯乐比喻识人才的人。
)2、分别理解第二、三段思考、回答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意思课件(助教、助学)作业看思考课外拓展课件(助学)结论与反思 1、限于学校具体情况,课件只能做成演示形。
2、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来上此课,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有选择地进行演示,有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
3、此课件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但略显单薄,还需配备其他资料。
《马说》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法、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马说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马说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推荐文章安塞腰鼓优质课教案热度: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热度: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热度:初中七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热度:部队党课教案心得体会范文热度:《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马说》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马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3.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导入:(屏幕显示《伯乐识马》的故事幻灯片)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板书课题)2.作者及文体简介:(屏幕显示)。
3.检查预习,下列字词语会注音?祗( ) 骈( ) 一石( ) 食马者( ) 邪( )(二)诵读感知1.听读——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正音正字]祇(zhǐ) 骈(pián) 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朗读提示:读准节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教学反思(四篇)
马说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一些文言句子。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
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采用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由初步感知课文引到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到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说“读”也是本课的又一个亮点。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拖延了一些时间,造成“背诵竞赛”这个环节的时间过紧。
总的来说,从教学的全程来看,全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步骤比较明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感觉到不足的是:在学生听了录音朗读后,让学生比较自己和朗读录音不同的时候,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在字词方面的比较,而只是注重了在情感方面的引导;还有在“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拖延了一些时间,造成“背诵竞赛”这个环节的时间过紧。
马说教学反思(二)在教学中感觉最开心的是同学们不像前几周上课那样不自然,开始有一点自由了,这可能对于教学秩序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同学们在课堂上心情放松,对于今后的教学来说是一件好事。
同学们表现最好的是多数同学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给同学们十分钟的时间自由理解课文大意,大家基本上能做到与同学一道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坐在课堂上自己做自己的事。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可能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激情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学生目标的培训教育,只有从根本上才能解决部分学生厌学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马说教学反思(三)让学生来编、来导、来演,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学生就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更深入的理解文本,为了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相互争论、探究,直到将人物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才罢休,这也正达到了学生深层次感悟诗歌思想的目的。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
【教学设想】想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语文的桥梁,让他们自如的往来其间。
因此本课的教学结构按照“共鸣”“争鸣”“一鸣惊人”三个环节设计。
在“共鸣”环节学生通过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在“争鸣”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方式,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和伯乐的关系;在“一鸣惊人”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前社会人才不被埋没的途径。
【教学目标】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
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
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
(板书课题——马说)二、共鸣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身影。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明确: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
《马说》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马说》教学反思(通用10篇)《马说》教学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说》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说》教学反思篇1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经典篇目,教材几经改革依然保留,足见其思想性、艺术性的深远影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百年来,这个声音一直回荡在历史的天空,让那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世人流下同感的泪水。
本课的教学,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投入,同时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在课堂教学进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1、积极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成为了装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和公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提高。
新的课改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这一学习方法,转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由“灌输者”变为“指导者、点拨者”。
学生学习由被动者变为了主动者,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
鉴于这一点,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如果讲,要讲到“点”上,要精要。
许多知识点,主要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来完成教学任务。
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例如:在教学中设计的五个问题,都是学生讨论完成,我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2、课堂上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多年的课文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目前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理”,更谈不上“通顺、连贯、得体”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中我特设计了讨论这一环节。
关于《马说》教案八篇
关于《马说》教案八篇《马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4.翻译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怀才不遇、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重点:翻译并背诵全文难点: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运用联系和想象,理解课文中的白描写法。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第一课时一.引导探究1.读写字词:骈死pián 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 食马sì祗zhǐ邪yé一石dàn2.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查找资料,了解“说”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①“说”是古代表示的一种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和主张,讲究文采,相当于今天的杂文。
②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曾倡导古文运动。
初入仕途时,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均未被采纳。
4.朗读课文,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伯乐对千里马重要性体现在“”。
②没有伯乐,千里马悲惨的命运是“”。
③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是“”。
④造成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⑤作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和对“食马者”无知的强烈谴责表现在“”。
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体现在“”。
⑦揭示食马者埋没千里马才华的句子是“”。
二.优选精练(一)基础演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骈死于槽枥之间()2. 用“∕”标出下面语句的节奏(每句标两处)。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韩愈的观点态度,了解其批判的锋芒所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韩愈的观点态度,了解其批判的锋芒所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文章深层含义的探讨。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阐述《马说》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分析(1)让学生对比《马说》和其他相关文章,如《师说》。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批判性思维,探讨其现实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韩愈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
2. 写一篇关于《马说》的读后感,谈谈对韩愈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总结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马匹的形象和运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氛围。
马说,教案5篇
马说,教案5篇通过小组讨论,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教案中应包含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改进措施的记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马说,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马说,教案篇1一、本节课的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与马有关的成语,谚语及典故。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作为预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去准备。
2、在反复朗读诵读中初步感知文意,感悟文章主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预习时给学生泛读了课文,并将主题的探究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
3、积累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为落实这一目标,在预习中我特意引导学生回顾了前面古文中学到的实例,并总结了其,而,之的用法,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分析本文中这些虚词的用法。
这样程度好点的学生只需在课堂上印证自己的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及老师的点拨,读懂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其部分已在预习中完成。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将他们的意义及作用归类。
为突破难点,我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时,回顾了常用虚词其,而,之的作用,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也便于学生将本文中的虚词归类。
三、教学方法因为文言文篇幅较短,以读为主,在读中感知自然很重要,但它毕竟与现代文有区别,更何况学生的程度不一、所以在自主探讨基础上,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四、教学流程1、导课:因为韩愈仕途坎坷与本文的主题有关,因此也简介了,不过因为有提前预习,所以将作者简介,说文体的简介及马文化收集的任务交给学生,老师只作必要补充。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只是为了检测预习效果。
3、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教师在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质疑基础上,重点是检查补充本文虽故等实词及其之而等的意义及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五、主题探讨视情况而定,若时间允许可进行,若时间不允许则留作预习作业。
六、作业布置既有对本节课巩固的课堂作业,也有下一课时内容的预习作业。
马说,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马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
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
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
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韩愈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马说》。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激发学生努力成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朗读与背诵《马说》。
2. 理解《马说》的文意,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
3.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韩愈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马说》中的抽象概念,如“人才”、“命运”等。
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马说》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韩愈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阐述《马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问题互相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总结韩愈的写作风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人才”、“命运”等概念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激发学生努力成才的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马说》的重要性和启示。
6. 课后作业:(1)背诵《马说》。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马说》的文意及写作技巧,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马说》与其他古代诗歌的异同,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探讨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2、翻译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字词翻译课文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一、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
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
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
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
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
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二、正音正字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追求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联系实际生活,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愈及其作品《马说》。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品读赏析:(1)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联系实际生活,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是否掌握了《马说》的文意和修辞手法?(2)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是否有所提高?2.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理解文章?3.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
(2)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
2. 分析《马说》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马说”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马说》教案设计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6分钟〕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一种动物“马〞有关,〔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大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马〞的成语或俗语好吗,如“万马奔腾〞、“汗马功绩〞、“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单枪匹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这样的成语很多的。
可见,人们对马很有感情,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多了解一下。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这篇课文早读已经背过,这里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背诵的情况。
〔可让同桌互背,再提名一两位同学独背〕学法指导〔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二、教学过程〔39分钟〕“说〞是一种表示议论的体裁,“马说〞是什么意思呢?即说马,这里的“马〞特指“千里马〞,也就是“说说千里马〞的意思。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读通顺,读准确。
〔3分〕〔多媒体展示〕〔三〕疏通文意,记忆重点词句。
〔16分〕〔参照课下注释,逐句翻译。
〕重点词语解释〔多媒体展示〕重点词:①伯乐②千里马③食马者④虽⑤祗辱于⑥骈死⑦一或尽粟一石⑧是马也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⑩安求比拟理解一食或尽粟一石策之不以其道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句子翻译〔多媒体展示〕〔四〕赏写法,明主旨〔8分〕本文有三个自然段,它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明确〕〔多媒体展示〕1、理解答复〔用课文原句答复,或自己组织答案〕⑵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的悲惨命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作特点:托物寓意“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有没有其它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比喻意义,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训练〔5分〕〔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
〔六〕总结,结束本课〔学生画知识树,写出知识点〕。
〔3分〕反思:①本课本要求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困难。
特别是还有背诵,可以让学生课前背会,上课时学生对课文比拟熟悉,学起来就轻松多了,人物就不难完成。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杰出句子,学习积存一些文言词语。
3、明白得“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4、引导学生明白得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明白得“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2、引导学生明白得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环节】1、导入新课(三分钟活动)2、检查预习(做注音练习,简介作者,巩固预习)3、初步感知课文(、朗读训练)4、教师巡堂指导(小组合作,提出疑问感知课文)5、教师展图(学生说出课文内容)6、拓展延伸(学生选感爱好的话题进行说话)7、背诵活动(学生背诵竞赛)【教学过程】师:上课(师生问好)今天我们连续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轮到哪位同学?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伙儿好!我今天给大伙儿讲的是“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繁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巨吃力地爬行,依旧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因此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竟如金石相碰的声音一样。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同时体贴它啊!(多媒体展配有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伯乐相马”图,学生鼓掌)请大伙儿给予点评。
生1:你的演讲专门成功,抑扬动挫把握的较好,语言专门有感染力。
生2:你的面部表情专门好,看起来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上。
(生鼓掌)生:感谢,我会连续努力!师:你的演讲内容专门杰出,同学们点评也专门到位。
那么“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怎么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说》(多媒体投影课题,配一匹正奔驰的马图,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教学设计
永州市剑桥学校周进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资料显示)
欣赏“马”的图片,请学生说说有关“马”字的成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课题后,展示“学习目标”。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多媒体显示)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三、听读课文,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读准下列字音。
祗zhĭ 槽枥cáo lì石dàn 骈pián 见xiàn邪yé
(shí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
2、学生齐读,并请3个学生各翻译一个段落,其他学生补充。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第1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第2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3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纳中心。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悟(多媒体显示)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
(用原文回答)
⑴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学生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⑵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学生答】“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⑶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
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
”
⑷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学生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5)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学生答】“其真不知马也。
”
五、品味诗文,推究文理(多媒体显示)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⑴“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
【学生答】不完全一样。
依次是:前两个是代词,代千里马;后一个是结构助词,无意。
⑵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答】第1段表达痛惜之意,第2段表达谴责之意,第3段表达嘲讽之意。
⑶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学生答】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
⑷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答,教师总结】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多媒体显示)
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2)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伯乐不常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其真不知马也。
”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6.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七、延伸拓展(多媒体显示)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
八、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言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
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九、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2、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背诵课文。
最后,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
十、教学反思
课堂导入中,我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马”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有关“马”字的成语,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较高,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文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语文学习特别是古诗文学习的首要环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了解作者及有关写作背景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作用,因此我之前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
这样一来,课堂上我有侧重性地讲解有关的背景情况,学生会更容易明白。
这课堂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分了九大步骤来教学。
在分析课文内容中,我发现举手的学生较多,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很是难能可贵,要知道初中生举手再也没有小学那么兴奋了,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为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美中不足的是:当学生听了课文朗读后,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朗读和播放的朗读有何不同时,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在语气方面的比较,而只是注重了在字词、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等方面的引导;还有在“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得不够好,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探讨性有所欠缺,而且来不及开展“背诵竞赛”这个环节,只是最后让学生分组当堂背诵课文。
以后尽量弥补这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把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